“广袤的中华大地,数不胜数的美丽生灵与人类共生,谱写一曲曲壮美的生命之歌。”这是一部通过世界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耗时三年跟踪拍摄素材,再由陆川导演剪辑,一半故事片一半纪录片,为观众拉开了宏大的生命景色。
看完这部片子,只有两个字一直在我脑中出现,并让我不断去思索,那便是——生命。不知道在别人眼中,这部片子有哪一方面的意义,但于我而言,我总能发现其中各种不同动物们形态各异的亲子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在生命中的意义。
1, 金丝猴:从出生时受到家族成员们的宠爱,到后来有了妹妹之后,宠爱瞬间无情地消失,在失望至极时流浪,却遇到一大群命运相同的猴子,他们一起展现和释放猴子本性——调皮,非常快乐,可是当有猴子遇到袭击和无助之时,却没有任何一个“朋友”帮忙。我觉得这一段是真实而让人反思的。到了冬天,严寒骤降,淘淘感觉到了暴风雪的威力,决定回到想念已久的家。回家后一开始大家并没有接纳他,后来淘淘没有放弃,终于在一次危险中,凭着本能用勇敢营救了自己的妹妹,全家人开始和他慢慢重建了关系。从依赖到反叛,再到成熟,这不就是一个男人的成长经历吗?在成长中去思考亲情的意义,在大自然中,生活的残酷会逼迫你适应,逼迫你坚强、勇敢。
2, 大熊猫:雌大熊猫成年后会一直独居,除非生宝宝, 有了宝宝后各种溺爱,甚至宝贝在想要试探爬树、想要成长时,也被妈妈“拖下”,妈妈对孩子的不舍让她产生溺爱,而孩子竟然最终爬上了树顶,离开了妈妈。这让人不解,按照我们平时的教育理念,溺爱之下会有成功的孩子吗?看到这里,我也陷入了困惑。细想之后,你会发现,熊猫宝宝对于爬树和长大的渴望是生命的本能,然后不断摆脱妈妈呵护去追求自由,这样的力量来自于生命本身,就像法布尔在《昆虫记》所说:“满天星星都看着我的时候,我觉得最美丽的不是星星,而是这个小小的蟋蟀的歌声,一个小虫子,拉着它的琴,在一个很小的土洞里,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只是因为热爱,这个蟋蟀和我们人一样有它的生命,它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支歌曲。”多么美好的生命的诠释,所以,首先遵从生命的本意,才可以让才能和能量得到真正的释放,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想法有多强烈,才是决定你是否成功的关键,而非任何外在的环境因素。
3, 雪豹: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他们之间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不然怎么会如此默契,如此聪明,最让人感动的是,达娃最后为了宝宝能吃上食物,拼了自己最后的力量去猎食牦牛,可是失败了,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母爱是伟大的,不论是雪豹妈妈还是牦牛妈妈,都能保护孩子,不顾一切,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此外,海鸥藏羚羊每年一次神秘的迁徙,让人敬畏和感叹;先和的每一次启程都会带走一个结束了生命的灵魂……各种各样的动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快乐、悲伤、衰老、死去。而这一切的意义就存在于这一生命旅程中,再无其它。
好看!【暑期档的一股清流】但是排片和宣传都很少,如果你喜欢《鸟的迁徙》《帝企鹅日记》这类记录片,这部由迪士尼自然出品的片子绝对值回票价。剧情导演是陆川,但是拍摄和现场导演都是英国的团队。画面精美,简单的剧情,生命轮回的震撼,配乐让人感动。主角集齐了功夫熊猫里的,熊猫,雪豹,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尤其是丹顶鹤,中国赋予仙鹤的象征意义,在影片中虽然是配角,但是起到了承接“生命轮回”这一剧情的作用。不喜欢纪录片的别看了。配音是周迅,虽然不是很差,但是应该有更好的,但是为了票房,还是周迅吧。【泠影评】
文/黄若菲
昨天有两部电影同时上映,《我们诞生在中国》当日票房刚过500万,另一部,当日票房已接近5500万,再看豆瓣电影的评分,《我们诞生在中国》评分8.2,另一部,评分5.4,不知道万达家少爷的客串演出,对于后一部影片在万达院线的排片是否有影响,不过显而易见,大多数电影观众荷包里的钱,又去支持了一部烂片。
烂片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启用的?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记得,我参与撰写过《北京晚报》的《2010年飘过的国产大烂片》,当时我们光影栏目的QQ群集体选举,还只凑出了9部,如今如果再写当下的烂片,可能每个月评出10部都没什么问题。
那么,这么多烂片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有人说,市场需求决定了生产导向,是观众爱看,所以才有了这些影片,事实真的是如此吗?电影的制作方只是生产商,产品要想和消费者见面,是需要通过在院线排片来实现的,这就好比你生产的是一种专卖产品,必须在专卖店才能出售给消费者,那么产品销量的多少,就是由专卖店来控制的,电影票房就是如此。
除了某些定向观影的观众,大多数目的性不强的观众,是把看电影当作日常的休闲活动之一,在休闲的时间里,在热闹的街区,选择一部合适的电影来观看,是最常态化的电影消费模式。如果你的排片无法安排在休闲的黄金时段,也无法进入热闹街区的电影院,那么普通观众能随机选择到这部影片观看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小的。相反,如果在热门影院的排片在黄金时段,场次又多,不管多难看的电影,票房也不会太差,只是看的人越多,口碑越差而已。
但是,这又怎样,至少票房上去了,钱赚到了,口碑算个球,日子一久,烂片一多,大家早就会把所谓的口碑抛到脑后,下次还是找热门IP,凑几个鲜肉明星,搞一些特技效果,记住一定更要3D制作,照样赚个盆满钵满。
票房反映出来的,并不完全是真实的市场需求,而是经过加工的市场需求,拍电影毕竟是商业行为,好片如果不赚钱,人家还会继续拍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问一下郑钧,《摇滚藏獒》据说成本是3.34亿,最终的票房呢?不到3000万吧,这还是郑钧动用了这么多年积累的人脉关系,还有华谊兄弟参与制作与发行,面对院线封杀、排片不足造成如此惨淡的票房,作为原著作者的郑钧说他不会下跪,他会竖中指,这只能说是中国电影创作者的悲哀。
朋友看了我昨天写的影评,打算今天去看,却发现我昨天看这部电影的影城,昨天显示今天还有排片,而今天,它已经从排片表里消失了!
排片少,已经是先天不足,《我们诞生在中国》能够做的,就是依靠口碑宣传,把随机观众转变为定向观影的观众,希望大家能走进电影院去支持这部影片,首周票房将有部分捐献给世界自然基金会用于动物保护,是的,我们无法改变排片,但是我们能够改变上座率。
世界最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们耗时三年跟踪拍摄素材,并经由陆川之手剪辑,最终呈现了一部迪士尼合家欢版的可可西里。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迪士尼自然(Disney Nature)品牌下首部以国家地域拍摄的自然题材电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丰富自然地貌和特有的神奇物种。
3年前,一支迪士尼的顶级摄影团队来华。100多个老外在导演陆川带领下,走遍青海、四川、江苏、浙江、黑龙江,拍摄中国独有的珍稀动物。
影片主要选取了三种动物,大熊猫、雪豹、金丝猴,此外还有藏羚羊和丹顶鹤穿插客串,这几种动物都是中国独有,而且异常珍贵,颇具象征性。
多人不喜欢看沉闷的纪录风格影片,例如:吃喝拉睡的日常消磨,说真的,我也不喜欢。
于是,导演希望有更多受众适应,让纪录镜头变得有趣,通过后期改造,用80分钟绝美的野外镜头,围绕3个国宝级动物雪豹达娃、金丝猴淘淘、大熊猫丫丫,讲述它们家庭的成长故事。
隐居于雪域高原的神秘生灵雪豹达娃一家,雪豹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妈妈为了维护领地安全殊死拼搏,呆萌可爱的小家伙和镜头玩耍
金丝猴淘淘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它与父亲,以及一些“坏朋友”之间。
在妹妹出生后,淘淘发现自己失宠了,它想要去亲近父亲,却被粗暴地一掌打开…
这简直就是猴子版本的“二胎的故事”啊。
失宠的淘淘索性离家出走,加入了流浪团体,后浪子回头。0.gif
大熊猫的部分,则是讲述一只名叫丫丫的大熊猫,与它的女儿之间的故事。
一个向往自由与成长的少女无时无刻不想完成爬上树顶的成人礼,却每次爬到中途就摔落下来,最后灰头土脸的回到母亲怀抱。
藏羚羊的故事略显逗逼,每一次雌性藏羚羊生产大迁徙归来,总是有公羊认不出自己的配偶,索性再找一个。
要不要这么任性啊喂!
还有酷爱歌舞表演的丹顶鹤
在《我们诞生在中国》中,旁白由周迅负责,周迅带有一点烟嗓的声音给人舒服而沉静的感觉。
在大熊猫的部分,偏重口语化台词甚至还有些网络词语的使用,让观众能迅速进入情绪状态,轻松愉悦。
迪尼斯自然出品的纪录片,在最后习惯有拍摄花絮,拍摄团队在各种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追踪动物,翻山越岭,上天入地,使用多种先进的拍摄仪器捕捉画面,最终呈现给观众如此壮美神奇的影像,真是令人赞叹。
这些电影创作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主创,没有闪光灯和知名度,更类似于科学工作者,而他们完成的作品,在某种终极的意义上,也许能给观众更为深久的影响。
不针对导演,不对比BBC。我只是不想看电影院里整天上映着垃圾情爱,低俗青春,不入流的警匪惊悚…中国很美,动物很纯粹,不是超级英雄用彩蛋圈禁人,夜里十一点半看到结尾滚动的致谢却没有人想要赶快离开,心灵旅程。
一度落泪
雪豹部分最厉害,红外相机拍到雪豹尚且很难,电影居然有这么多连续清晰的镜头,最多同时拍到了7只。大量素材理出了三个清晰的故事线,又不过分追求戏剧性。出电影院想去扎龙看丹顶鹤。
如果把周迅换了就完美了
算得上七八月烂片之中的一股清流。支持这样的片子多进影院。宁可看雪豹趴那一小时也比国产烂片强。
也不知道达娃最后是不是死掉了(美版结局说是死掉了,中国版那一段周迅没有配词),好难过哦,感觉电影可以改名为:《中国悲惨的单亲妈妈们》。
万物有灵且美:淘气的金丝猴,呆萌的熊猫,敏捷的藏羚羊,神秘的雪豹,最后用中国传统意向代表灵魂的丹顶鹤串起整个片子,真实美好。美到极致的摄影与风景,可爱的动物演员。周迅用她独特的旁边告诉观众,自然壮阔万千,死亡不是终点,生命是个轮回。电影是好电影,故事也好,只是排片太少,可惜了。
这种题材值得推广,老外提到中国都是恶劣天气、不文明的民族、到处都是乌泱泱的人,根本没人在乎我们有多流弊的自然风景。
想法挺新颖,也挺好看的,但我更愿意看无剪辑、无修饰、无旁白的纯正实录镜头。
太适合小盆友了。周迅配音真好
用拟人的手法讲述了四种动物的春夏秋冬又一春,符合迪士尼全家欢的诉求,拍的也是美美哒。但以纪录片而言,多种动物拍的太散,不如老实讲一种来的实在,雪豹拍的最好,大自然和生存就是这般残酷。而丹顶鹤也只起到了“轮回”的客串身份。周迅的解说并不觉得生动,怀念赵忠祥老师。
野生动物拍摄团队的活儿好。只要拍下来,基本上就不会太差。陆川的工作不过就是把素材串成一个有点情节的故事。几种动物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象征:丹顶鹤象征传统中国,大熊猫作为国宝自不必说,藏羚羊雪豹代言中国边疆,金丝猴象征对环境保护多样性的承诺。故事编排和配音还是低幼化针对孩子的。
3.7星。1.与其说是纪录片其实不如说是剧情片。2.家长朋友与其带小朋友去动物园都不如去看这部。3.为了小朋友着想,周迅旁边贯穿全场。作为大人,我只想问“你累不累?”4.周迅的声音适合走赵忠祥风格而不适合卖萌。5.为啥不找赵忠祥?6.幕后人员很辛苦。6.本片整体水准更像是精编版的《动物世界》。
外国人听得懂的中国故事从来不缺素材,缺的是会讲的人
很棒的中国动物类纪录片,周迅的声音完美契合这部电影,可惜当初排片少,知名度也低,看完之后有种不一样的感动,这是陆川近两年拍的最好的作品(我认为),希望自己能写个长评
冬去春来,生命更替,这些美丽的动物都是中国独有,觉得特别骄傲珍惜。每次看到中国的纪录片都坚定了要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信念,感谢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一大片土地,包含各种自然奇观,也感谢有这么一群可爱的人记录下这些美妙。这部影片我觉得旁白用专业人士可能会更好,还有我鹤镜头太少了555。
3.5吧 空镜很美 迅哥旁白很有趣 羡慕她未来是孩子 但是这个不算纪录片吧 更多的是导演对动物行为的一种感情解读“我们都是看周迅电影长大的 我们作为年轻导演都非常喜欢周迅老师2333”
雪豹,藏羚羊,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这才是国人更应该炫耀的宝贝,这是看《疯狂的动物城》《奇幻森林》不能带给的怡情又怡心的真实感觉“生生不息,生命轮回”
觉得旁白太吵太聒噪了,人类给动物脑补附加上了太多内容。然后访谈陆川说旁白词是他写的。。嗯。。你还是去拍九层妖塔吧。。。。虽然没觉得周迅有多好,但是总感觉她被你坑了。。
特别棒的一部纪录片熊猫,雪豹,金丝猴,丹顶鹤,四种诞生在中国的珍贵动物,配以人性化的内心活动和旁白,别有一番趣味本来觉得周迅的声音不好听,但配合影片来看,却意外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