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嘿玛嘿玛

HD中字

主演:次仁多吉,瑟东·拉姆,廷里·多吉,梁朝伟,周迅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6

 剧照

嘿玛嘿玛 剧照 NO.1嘿玛嘿玛 剧照 NO.2嘿玛嘿玛 剧照 NO.3嘿玛嘿玛 剧照 NO.4嘿玛嘿玛 剧照 NO.5嘿玛嘿玛 剧照 NO.6嘿玛嘿玛 剧照 NO.13

 剧情介绍

嘿玛嘿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每隔十二年,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森林裡,挑选出来的人们戴上面具,隐藏性别,放下世俗身分,彷彿死去般的过著为期两週、与世隔绝的奇异戒律生活。在等待的日子裡,歌声无尽,舞不停歇,有人静心修炼,也有放不下尘俗的人打探彼此底细、无法抵抗原始的欲念。这是真实与虚假的界线,生与死的空隙,面具拿下即是毁灭。  以《高山上的世界盃》一鸣惊人的不丹导演钦哲诺布,将修行求道转化为现代乡野奇谭,融合传说、禅语故事、舞台演出、梵唱琴颂等多重艺术形式,展开另一场悉达多的探索之旅。人性与神性的拉扯中,吟唱出千古不变的生命之歌。周迅、梁朝伟添画龙点睛的客串演出,更添意趣。  「有时,我们必须创造幻象,才能让世人看见真理」──钦哲诺布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欧布奥特曼:原生之初日语一代廉吏于成龙以吻封缄狮子之家的点心日极速赛道恶魔的印迹错有持花梦谁杀了马尔科姆X第一季永不停息的梦:保罗·西蒙的音乐珍·古道尔的传奇一生脱离者武士决战鹰眼20099路冥婚圣奥梅尔食戟之灵 豪之皿玫瑰计划乐坛毒舌嗡嗡鸡 第十六季伊甸园之东破门外星恶客电竞争霸大理石人爱我的间谍

 长篇影评

 1 ) 此刻你是赤裸的,而赤裸很珍贵

一面一世;被强奸的并不是那躯壳,而是明媚下午的“聊天”所建立的一切;

同是苦,高低眼和龙头建立关系和偷窥者关进牢里的苦;同是乐,偷看别人资料的愉悦和高低眼与龙头聊天的快乐;

众人都脱下了,又带上了新面具。奈何他却带了半辈子;

事已过迁,联谊舞变了。电子音乐蹦迪;古老龙头、罗汉修罗面具变了可爱的老虎熊猫;但尸林舞还是那段表演…

景色在变,色彩依然;过去是赤黄青紫,未来是红黄蓝绿。本质还是那个本质

这茶真苦,我之前喝过;那你还喝?真苦…

“此刻你是赤裸的,而赤裸很珍贵”

很直白的电影了…

🙏🙏🙏🙏🙏🙏🙏🙏🙏🙏🙏🙏🙏🙏🙏🙏🙏🙏🙏🙏🙏🙏🙏🙏🙏🙏🙏🙏🙏🙏🙏🙏🙏🙏🙏

 2 ) 或许该将它沉淀在我们的生命当中

Hema, Hema.......
   很久很久以前
   这部电影迄今为止我忍不住抓住在台湾的机会,看了两遍。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将我带到这样深的层次去看待我当下的人生。
   从主人公一出场,部落首领就一直在强调,“匿名是一种力量”。当我们什么都没有,没有人认出我们,回到最初的干干净净。我们会做些什么呢?会想做些什么呢?匿名是一种力量,就像网络评论,像我们每一个独处的时刻。我们也许会为所欲为,以为这一切都不用承担,都可以逃脱。主人公逃了,但是二十四年之后,内疚却成为一种折磨,相比这种痛苦,暴露自己的面容,其实又算的了什么?
  我一直不住的想,当主人公在完全干干净净的时刻,为了逃离尘世的所有纠缠,他想去体验干干净净的人生。可是在这片完全的空白世界里,他还是忍不住再一次陷入纠缠。有人和他一样忍不住单调,忍不了寂寞。于是欲望就这样荒谬地发生,甚至都不知道对方的面容,不在乎对方真的是谁,仅仅是几个动作,几个声音,被引发的伤害就这样不可收拾了。看到影片的中间,我曾以为那是爱情。然而当一切揭开真实的面孔,我感到自己是那样的失望。也许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
   这篇电影,只能说对我来说信息量太大了,感觉那就是活生生的自己。我的现在,我的此刻。然而有一个人,真的展示给我们,一遍又一遍的,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是怎样发生的。
   导演在片中,展示了一个生与死的交界。也许生死听起来像一场戏剧,一个演出,但却真实的发生着,发生在任何一个出乎意料的时刻,发生在甚至我们满怀希望,带着微笑和期待去迎接新的改变的时刻。就如片中的梁朝伟所扮演的角色。到死亡的那一天,正是他满怀希望,换了一副微笑面容的时刻,如此讽刺,又如此地出人意料。
  而对于有佛教背景的人们,这部影片就更是演示了我们的当下,它即是生与死的交界,即是中阴。所有的一切都如同面具。那些名声,身份,相貌,行为,欲望,愤怒,这所有可以更换的一切,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我们?

 3 ) 网络社会的假面与真相

(首发于“腾讯娱乐”)
       
       不丹丛林,善男信女。载歌载舞,纵情纵欲。

       你很难想象,这些民族志式的影像细节,竟然讲述了一个关于网络社会的寓言故事。也正因为如此奇思妙想,不丹电影《嘿玛,嘿玛》斩获2016年多伦多影展“站台单元”特别关注奖。颁奖时,评委章子怡特别赞扬:“这部影片是我们时代的隐喻。在科技浪潮的背后,影片运用不同的面具,将其中角色与人性最初的本能和情绪重新勾联。”作为全世界最会拍电影的“喇嘛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也译作“钦哲诺布”)擅长在作品中直面全球化时代宗教与世俗的激烈碰撞,并提出具有思辨价值的哲学议题,一如他的“釜山电影节”成名作《高山上的世界杯》(1999)。这一次,钦哲诺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网络聊天室”,而《嘿玛,嘿玛》竟选择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角度切入当代社会,那就是“面具”。

       《嘿玛,嘿玛》的故事设定颇为神秘:每隔十二年,被老僧挑选出来的男男女女就要相会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丛林;他们戴上面具,隐藏性别,放下世俗身份,进行为期两周的奇异戒律生活,仿佛暂时死去。有趣的是,总有那些不守戒律的人,他们打探彼此的底细,甚至放纵原始的欲念,男主角便是其中之一。他爱上了头戴“红色怒火”面具的神秘女子(近乎“黑色电影”中蛇蝎女郎的人物设定),更准确地说,是爱上了她的身体。男女本约好当夜贪欢,不料另一对夫妻为寻找新鲜感,竟私自改换了面具。于是,人妻同样戴上了“红色怒火”面具,而男主角竟睡错了人。一场男女游戏转化为一次施暴事件:妻子高声求救,丈夫匆匆赶到,却在搏斗中被男主角杀死。就这样,十二年一次的神秘集会潦草收场。

       二十四年后,男主角带着愧疚重返丛林。他在帐蓬外追问老僧:难道你一生就没有强暴过任何人吗?显然,这里的“强暴”是一种隐喻,男主角是在哲学的意义上反思暴力,及暴力带来的心灵创伤。二十四年来,男主角对过去的“罪”始终无法释怀,而这二十四年的每一天也就成了令人煎熬的“罚”。得知受害者因难产死去,男主角终于回到了世俗社会,并在影片结尾处与被强暴者的女儿相遇。在夜店迷离闪烁的灯光下,“女儿”轻佻地挑逗着“父亲”,并将欲望的秘密引向镜头深处。二十四年前,戴面具的匿名女郎也是这样走向丛林深处,男主角的视线模糊,欲海浮沉;二十四年后,摘下面具的男主角静坐一隅,视线也变得清晰。从混沌到清明,此中曲折已经了然:在一副副“面具”背后,是一个个伪装的匿名者。身处网络时代,我们如何面对那些来自匿名者的不可估量的暴力?本片给出的结论是:匿名者施加的暴力终将回返至施暴者自身。施暴行为即便不受到法律制裁,也会内化为一种无法纾解的心灵债务,这才是“罪与罚”的真正意义。

       我不知道钦哲诺布有没有读过齐泽克,但至少在这部《嘿玛,嘿玛》中,二者达成了某种认同,而且是高度认同。钦哲诺布在被问及导演动机时说:“有时,我们必须创造幻象,才能让世人看见真理。”这恰恰回应了齐泽克的那句名言:真理源自“误认”。事实上,影片的核心叙事策略建立在“误认”这一戏剧动作上,正因为男主角“误认”了受害者的“红色怒火”面具,所以才造成了延宕二十四年的悲剧。但也恰恰通过这次“误认”,男主角得以窥见“戒律”存在的意义,甚至找到自己的信仰。让我们延展开来:如果戒律被认为是“传统”的,而欲望被认为的是“现代”的,那么,《嘿玛,嘿玛》可视作一次对现代性的省思。男主角从纵欲到节欲的转变,是具有批判意味的,这不是简单的文化保守主义,而是在后现代情境之下重新思考具有总体性价值的民族文化精神。

       所以,本片的真正时代语境是结尾处的“二十四年后”,是传统的突然崩解与现代的无限蔓延。更或者说,“传统”沦为了符号的堆叠,它被抽空了意义,并如此轻易地被“现代”征用,进而被生产、被消费——这不正是网络时代的生动写照?丛林集会终究变了滋味,原始的面具戏已不复当初,徒留聒噪的电子音乐与狂欢的现代舞者,年轻人迅疾扭动着腰肢,用“节奏”替代了“旋律”。男主角成了不折不扣的“外来者”,他目睹着传统的消亡:“戒律”成了无人信仰的老规矩,即便是集会守卫们也止不住嘲笑着这过气的仪式,他们在对习俗的戏仿中,获得了智力的优越感。电影中,这结尾一笔无疑是世界性的,因为它触及到了全球化时代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花果既已飘零,灵根如何自植?我们该如何面对那古老的文化之“根”?影片没有给出答案,却将问题抛向了银幕外的我们,并具象化为男主角沧桑而惶惑的面部特写。

      《嘿玛,嘿玛》的英文名是“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在等我之时唱首歌,或可理解为,身处后现代的“我”对传统的“你”所发出的一种邀请。如果“等待”的结局是戈多不会到来,如果“等待”必然指向无尽的荒芜,那么,请你给我唱首歌吧?让我在你原始的旋律中,疗愈我此刻的虚空与孤独,我愿虔诚地摘掉假面,洞见真相。

 4 ) 宗萨钦哲仁波切借电影谈金刚乘

1. 假如我们出生在某个电影院里,我们可能分辨不出眼前发生的只是一种光的投射,是一部电影,而电影中的事件并非真实 - 它们并不真正存在。我们不明白屏幕上看到的一切,包括爱恨情仇, 其实都是通过光线投射出的效果。当然,不会有人提前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坐好,集中精力,观看影片。如果有人打搅到我们的注意力,我们反而可能会说:“闭嘴!” 我们完全盲目地沉浸在这个投射中。 假如我们旁边有个人说:“看,这只是一部电影,这一切不是真实发生的,只是一个投影而已!” 这时,我们就有机会明白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部电影,它不真实,没有本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站起来离开电影院,我们可以放松,继续观看,并随着电影的节奏,体验各种情绪。如果我们确信这只是一个投射,那么,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往前加快节奏,或者选择重看电影,电影完全由你掌控。当然,也可以选择随时离开剧场,然后再回来继续看。 一旦我们确定自己可以随时离开,也就可以选择继续舒适地坐着看。 2. 有时,电影中的一个片段会控制我们的情绪,一段悲惨的景象可能会刚好击中我们的弱点,就这样我们被裹挟了。但此刻,我们心中的某个东西也许会告诉我们,这一切不是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修佛者需要明白这一点:整部轮回或涅槃与一部电影一样毫无内容,而且不真实。只有看清这个,佛法才会深刻地进入我们的心海。 身处这个世界,我们永远被各种光芒和美丽所吸引,但是,一旦我们看清本质,哪怕只有一秒钟,明白这些表象是不真实的,我们将获得一定的信心。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赶往尼泊尔或印度,成为僧人或尼姑。我们仍然可以保留自己的工作,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每天拿着公文包到公司,到办公室。我们依然可以坠入爱河,给爱人献上一朵花,交换戒指。但是,内心某个地方告诉我们,这一切本质上都是毫无意义的。 有这样的一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在整个人生中都有类似惊鸿一瞥似得感悟,那么我们只要记住这一瞥,就可以让我们的余生感到幸福。 现在,也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有人对我们着我们的耳边低语: “嘿!这只是一部电影!” 我们却什么也听不到,因为我们完全被分心,根本听不进人家的耳语。也许就在此时,电影里有场大车祸,或者是音乐声很大,所以我们听不到这个信息。也许我们听到了这个消息,却因为我们的“我执”曲解了这个信息。我们感到困惑,并相信电影里的一切是真实的。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它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的福报不够。福报非常重要,同情心也很重要的,比较之下,福报是最重要的。没有福报,我们就像一个无知的乞丐,赢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彩票,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笔钱,很快散尽钱财。 但是,如若我们有一点小小的福报,并接受从那人传递的信息。那么,作为佛教徒,我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1)从小乘佛教的角度来看,我们起身离开电影大厅,或者闭上眼睛,不让自己被电影带走,并以这种方式结束痛苦。 2)在大乘层面,我们通过明白电影不是真实的事实来减轻我们的痛苦,知道那只是一种投射和虚空。我们不必停止观看电影,我们明白它并不真实存在,不仅如此,我们还关心电影院里的其他人。 3)在金刚乘层面,我们知道这只是一部电影,我们没有被愚弄,我们只是在享受这个节目。电影对我们的影响越大,我们越欣赏电影带来的辉煌效果。我们与观众分享我们的见解,并且相信,观众也能够欣赏和感激我们所看到的。 3. 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功德。在小乘佛教,通过放弃来积累功德。看电影让我们受苦,我们有理由停止观看。在大乘佛教中,我们则以同情心积攒功德,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关心别人的痛苦。 另一方面,这种转变:从被卷入电影到看清电影事件的虚无,再到纯粹关心他人的福祉 - 此过程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这就是为什么通过金刚乘,我们可以进入快车道,通过虔诚投入积累功德。 在我们耳边呢喃的人,我们吸收他给的信息,感激他自由的心灵和存在的深度。并且深信自身也有这种超脱的潜力,这让我们更加欣赏他。这种片刻的虔诚,哪怕仅是一秒,仅是一点点的虔诚,就能积累巨大的功德。如果能够与那个在耳边呢喃的他保持一致,他可能还会帮助我们我们看到其他观众如何被电影所俘虏,而这一切又多么的没有必要。 如果我们不带着困惑并挣扎着去寻找释然的途径,那么,就可以理解我们所看到的到底是什么,并成为一个可以坐下来欣赏演出的人,或许,我们还可以对其他人耳语呢。

 5 ) 远离实相的结果必定是远离自由

游戏代表轮回,面具代表每次受生换的不同色身。所有罪恶都源于无明——就是把面具当做自我,所有人本来就不该玩这个游戏,因为有面具才有肆无忌惮的杀盗淫妄酒,但这一切都是在面具游戏设定中发生的连锁反应,又没有谁是故意的。我觉得仁波切这部片子,重点还是在隐喻我们这个轮回游戏的本质是欺诳性的,你以为你有了面具有了伪装,是某种自由,其实这个是骗你自己,远离实相的结果必定是远离自由。

这个片子里的老人,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但是他自己不戴面具也有深意在里面。他使劲说这个面具是你的身份,给你力量,能保护你,那他自己为什么不戴?所以所谓的游戏规则都是莫名其妙制定出来的,我们世俗的很多规则都是如此,制定者使劲对他人洗脑说遵守这个规则有多么重要,你不遵守会受到这种那种处罚,他们自己却逍遥其外压根不打算玩。

最后主角回到游戏烧毁帐篷,就是表示他要觉醒了,他回去不是为了再玩一把,是为了推翻这个游戏。而且因为他忏悔了,所以他想去找自己的女儿,其实女儿所在的地方又是另一场游戏,女儿也一样带着面具只是换了一个场合而已,于是父亲发现救女儿显然并不容易,原因就是觉悟要靠自己的觉醒,不能依靠外力。

影片开头,他是没有面具的,影片结尾他也没戴面具,就证明这个面具游戏是因缘所生,是可以去除的。我们的本来面目没有因为这个游戏而撼动过。仁波切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是给与希望的,被刺死的男人最后又抬起头来了就说明,没有所谓的真正的死亡,我们生命的主体是永恒的,死来死去的都是外皮而已,我们要么就是在不同面具下不断游走越迷越深,要不然就得直下面对。全片虽然很压抑,但是并不悲观,因为面具可是摘下,不是说长在我们脸上,那么意味着迷惑也可以被解除。游戏是可以离开的。

 6 ) 我们都在幻象里,企图撞见真理

(文/杨时旸)

总体而言,《嘿玛嘿玛》是对于当下世界的一次戏仿,对于真实世界、对于网络世界、对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进行了一次变形的、梦幻般的、寓言式的关照和讲述。它有关因果报应,也有关世事轮回,由于这样的主题和导演特殊的身份,很多人更乐于从宗教和神秘主义的角度去看待它。但实际上,它每一笔都写尽了现实和俗常。它不难理解,即便它从表层上看如此像一次多媒介的装置艺术集合,简短的台词,融合着谶语,喉音,管笛,邪魅的舞蹈,生杀予夺的仪式,神鸦社鼓,妖巫遍地,但实际上,从内里去看,它没有完全遁入自说自话的虚空,而是在最终完成了一次具备现实意义的精神关照。

一个男人从现实去往原始地带的丛林,戴上面具等待接引。他将进入12年一次的仪式,人们都将头戴面具,暂时忘记自我。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场盛大的沉浸式游戏,一次VR狂欢,就如同导演本人所说,确实是网络聊天室给了他灵感,匿名之下的身份意识,欲望的勃发和控制,人伦的解体和重塑,以及即便蒙蔽了身份也终究无法彻底挣脱的某些桎梏,这一切都在这场仪式中被见证。

这仪式中有虚伪的部分,比如,男人被告知,戴上面具,穿上裙子,是为了消弭姓名和性别,但实际上,性别又怎能消弭?到处都是性征。那些对于脸面的屏蔽,反而从某种意义上强化了欲望和诱惑,没有身份被识别的恐慌,人们更愿意为所欲为。那丛林里到处都是欲望的符号,桌子上摆放的酒,帐篷里交媾的人,暴力相向的弓箭和砍刀——性与暴力,如果说,原始丛林里的仪式,有让人们重回安宁,寻找内心声音的意味,其实,它显然也有着蛮荒的另一面,得以凸显人作为动物性的特征。

男人跟随女人的手势而去,也是追随着自己的欲望而去,但中途有人调换了面具,阴差阳错,宣泄欲望的媾和变成了一次意外的强奸和杀戮,原本是为了忘记一切的仪式,却让自己在回归现实之后,沉溺于罪责和愧疚之中24年。这种报偿又是何等残忍呢?

身份、轮回和报偿,几乎就是这部电影要讲述的一切了。

在人类世界,所有人都必须以姓名和脸面作为一种最简便的识别系统,而这种识别系统本身也会形成道德约束。那场深山里的仪式,需要人们用面具遮蔽脸孔——其实,那不过是一种新的面具代替了旧的面具罢了。仔细想想,那仪式中的人们,和影片开头、结尾的那两场夜店戏中的人们又有什么不同吗?人们在夜店里,隐没于光影、电音、烟雾,摩肩接踵,缠绵起舞的时刻,彼此又知道谁是谁?面孔上酒精泛起的红晕和射灯洒下的绿光,难道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面具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什么时候算是褪下面具?什么时候又是戴上面具呢?这成为了一场满是禅意的追问,在世上,或许无论什么时候,人们都戴着面具。只不过有时有形,有时无形罢了。

24年间,一切都变了。当初,进入那片森林,像是遁入原初和虚无,但多年之后,接引的当口却传来了一串诺基亚的手机铃声,而仪式核心的神秘土著舞蹈变成了一场电音派对,降神仪式成了假面舞会。传承多年的拨弦乐器被架子鼓取代,一切都变成了夏令营。所以,深山里的世界和外部世俗是同构的,哪里又有什么净土。这其中有微弱的悲叹、有平静地接纳也有一点点嘲讽。

以普通的观影习惯去切入,《嘿玛嘿玛》或许显得晦涩甚至不知所云,但如果换一种视角去看,它其实直白又简单,甚至,它比绝大多数商业故事片都来得简单得多,它的戏剧性在于某种突然的峰回路转,一次身份错位,引发了一场血腥,粗暴又直接,犹如宿命本身。 《嘿玛嘿玛》除了那些不丹传统的面具和一些改编的唱词,它更像是一次世俗社会的镜像展现,开头和结尾中的夜店是一个世界,原始森林里是另一个世界,它们互相映射,看起来迥然相异,但实际上毫无差池,同样屏蔽身份,同样被欲望驱使,陷于其中的人们同样自以为是。导演说,有时,我们必须创造幻象,才能让世人看见真理。那两个世界,哪个是真相,哪个是幻象?或许只有在对比之中,在暧昧的对照之中,才能大致摸到真理的轮廓。

(本文首发腾讯娱乐电影频道)

 短评

抢不到票我还有b站,电子仁波切,有意思的。

4分钟前
  • 让保罗切小田
  • 推荐

匿名是一种力量,面具是一种伪装。而伪装出来的力量,最终让我们远离实相。

9分钟前
  • 就路还家
  • 力荐

一個男人摘下面具🎭之後是梁朝偉我整個人都清醒了。

10分钟前
  • Momo酱
  • 还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的换头像……尤其不要换和别人一样的头像,否则会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

12分钟前
  • Simple Living
  • 推荐

匿名的隐秘氛围、能指(面具)的l流转、网络链接的任意。当然重要的还不是这几种社会状态的类比和对应,而是树林中二十四年前的那段缄默与动荡的时光的营建。

15分钟前
  • xīn
  • 推荐

浮生于世,你我凡胎肉身,因一张面皮而不敢做僭越尺度之事。十二年轮回的神秘丛林,一副面具禁锢容貌隐藏身份,却解放了可怕的兽欲。匿名是一种力量,可怕之处在于心中不再有尺度。别害怕死,应畏惧生,不计后果的生之欲才会将人吞噬。凡事有因皆有果,铸成大错的男人耗尽半生才领悟,尺度一直在心里。

19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面具背后,我们是谁!匿名之下,欲望汹涌。充满隐喻和仪式感的电影,遵守规则者不得解脱,触犯规则者不得解脱,克制欲望者不得解脱,放纵欲望者不得解脱,何者可得解脱?导演并没说,导演的目的正在于此,借助电影引发人的思考,而不是给出一个答案。

2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面具兜得住相貌,却藏不住人性。梁朝伟的鬼魅一笑和周迅的惊鸿一瞥却是我认为与这部片最格格不入的两个元素。

23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如果让一群戴着面具失去姓名性别身份的陌生人一起生活在原始社会里会怎样?本片就像一部人类学影像论文。90%部分都是面具社会。有很多角度与内涵可拍,但电影表现较为有限,其实就是个戴错面具上错人的事。周迅梁朝伟客串出演,梁朝伟摘下面具调皮一笑,周迅则是酒吧侍女魅惑风

28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周迅梁朝伟客串画质一般。先睹为快【电视猫】

31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似乎在提醒观众:不要以为面具(身份)可以识别,面具是脆弱无常的。不要以为可以依靠面具后的意识,意识是脆弱无常的。不要以为可以抓住肉身,肉身是脆弱无常的。

34分钟前
  • 舍昼夜
  • 推荐

虚构一场神秘集会,告诉我们生命本质或者说固有的缺陷:遵守世俗规则也好,听从欲望和人性也好,我们都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解脱。这就是导演所说的:有时,我们必须制造幻象,才能让世人看见真理。那该怎么做呢?电影没正确答案,这是导演的妙笔。可以通向宗教,也可以通向生活。

38分钟前
  • 秋里
  • 推荐

中阴不断,业障流转,欲念不息,一念之差,因果各异。

41分钟前
  • 绿皮老妖怪
  • 力荐

http://www.acfun.cn/v/ac3716974

42分钟前
  • 司马良木
  • 力荐

如果用人类学视角来看这部作品的话,发现不少可展开的话题。原声好听。

44分钟前
  • 迎风追
  • 推荐

无题。

48分钟前
  • 天问
  • 力荐

好看的艺术片,人性和神性的对抗,以虚构境地平淡叙述欲念、杀戮、生死、善恶的佛教哲思。在镜子的另一面,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自我,人性很深,活在面具之下的人们,真正的本我到底是什么?

49分钟前
  • 编号223
  • 推荐

神性大概是超理性的存在,是另一种秩序,正因如此虽然影片文本缺席,技法不足,它仍然是完美的,整体的。用陌生的语言和神话,讲尽了命运,罪罚,欲望和纯真的渴望。

52分钟前
  • Superhat
  • 力荐

2016/9/18/Toronto

57分钟前
  • 穿衣舞郎
  • 力荐

对男人来说,皈依佛教不如皈依一个女人,女人是男人最好的修行。英文名挺好的,sing me a song while i wait

58分钟前
  • 美吉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