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基督徒
但我也曾经有过所谓的信仰缺失;十几年前的时候,我第一次遇到我的女朋友,想要自杀的时候;其实我感觉到恐惧....
失去她的恐惧,以及对死的恐惧
那时候我我记得我写给她过许多信,来劝慰她
后来,我找到了圣经,因为佛教当中,以我那时的年龄理解,佛教其实并无所谓生死,虽说世俗的佛教,有所谓地狱这一说,但真正的佛教讲的是空、是无,是唯物,在那里可以找到对生死的慰藉,却不实用,起码在当时的我看来是如此
于是就读了很多的旧约、新约
也有过宗教体验,看着耶稣受难记时,嚎啕大哭,心里在想,多痛啊
耶稣想必是生了大悲心,才将自己的肉体奉献了出去,代世人承受了所有的恶,接了这所有的果
那时候仿佛是被耶稣基督感怀了一般
高中、大学有一段时间,其实对耶稣基督是非常有兴趣的,对信仰与宗教,与人多有辩论;
大学期间唯一一个所谓的女友,2个月不到,最后去了上海,却信了基督;
但,我,却因为职业的原因,天然偏向纯理性,还是没有信教
那段时间,两人同居,一直在讨论很多形而上的东西
回想起来,也是一段很奇怪的经历;
这片子很吸引人
吸引人之处恰恰就在于,两位主角都认为他们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都认为是对方在对自己作恶;开头的再相识,能看得出来,两个人都未曾放下心结
牧师那段话,令人心有戚戚
【我的人生仿佛卡在了那里】
是的,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有可能卡在了那里....
深有体会,我也是【卡在了那里】的一位
我在想,当时我的那种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
就像女主最后所期待的【末日审判】一样,其实,她内心也有怀疑
告他,是对还是错?
人生的至善是不受诱惑,所以,将爱欲曲解为罪恶,这确实是基督的核心之一;
我又何曾不受到这个事情的困惑?
对女友的肉体感兴趣,吻她,却又身怀罪恶感,这片子忽然让我想起了那一段的经历;我曾经困惑得写信给她,她说,如果你对我的肉体不感兴趣,那才是问题,如果你只是对我的肉体感兴趣,那是对的,我很开心,这不就是男女朋友存在的意义?有问题的是你对我之外的女孩子的肉体感兴趣;
那时,我16岁
其实牧师,也是身处于女人堆里成功男士,他在用教义时时刻刻得提醒自己;
耶稣基督的心里,早已将妓女不再视为不洁
他内心的痛苦和困惑,也是来自于自己内心的不坚定,他害怕自己、不敢相信自己;
而女主,则因为多次爱恋上司的行为,对自己也是心生怀疑。
他们两个人内心深处,都是坚信自己是善良的;
爱情,有时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因为一个误会就会彼此质疑信仰的根基;
那时候,我也有质疑过自己,质疑自己小小的年纪,有了这样的一个爱人,我到底是否能和她走到最后?以至于,时隔10年之后,我与父亲大吵,还在因为他早年对我的生活横加干预而感到愤恨;
其实,那些事情,真得是因为我父母么?
也是,也不是...
我早已分不清因果和东西,如果说,我自己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选择了与她分开,内心深处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对自己的没信心,亦或者是其它原因?
我,之所为为我的原因又到底在哪里?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十多年
其实,偶尔徜徉在街头时,也难免会想起这个问题;
我曾经与一个人结成了生命中至亲的关系,看到她难过,我比她还难过,看到她自残,我比她还想抢过刀子来,划拉自己;
我换了新的环境,认识了新的女性,她们阳光、灿烂,善解人意
可,我却始终感到一阵阵的痛苦,那种痛苦是我在回望她的时候所产生的那种痛苦
就仿佛是我第一次看到《挪威的森林》时的那种解脱感
是的,就像渡边的痛苦一样
一个深陷其中,对生活抱怨不停,抑郁无助,我却无力挽救的直子
与另一个,活泼、古灵精怪,却热爱生命本身的绿子
对生的渴望,以及对死的恐惧;
困惑了我那么多年的难道不就是这么个问题?
我觉得我的整个生命都卡在2004年的那个选择之上,之后的时间,我全然都在试图解答,是否有更好的选择?我是不是做错了?我这样是否真得是一种逃避?那两难的选择之间,我到底该怎样?
我看了《蝴蝶效应》,沉迷于各种时空幻境片
之后又卷入了一场更为复杂的感情冲突,又足足浪费了6年;可那6年里,其实我还是在不断的思考这些个问题;
怎样的设计是更好的设计,我们的历史,怎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不断地折磨自己的过程中,丝毫没有觉得更加快乐,反而觉得更为痛苦,陷入太多形而上的问题;
学习经济学,让我曾经以为找到了出路
可其实不是
就像这片子里的两位主角一样,他们也总在为那么一时半刻的人生而互相折磨彼此,折磨自己;
我又何尝不是?
太较真的人,不适合去看圣经
有时候想想,是有道理
到底什么是人生的至善,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相对,什么是绝对,一元与多元,对的与错的,好的与坏的
我那时候离开是否是正确?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否是正确?
遵从自己的欲望是否是正确?
利他是对的?利己是错的?
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是煎熬;又没有答案。
追求公平即人生的至善?功利主义?亦或是自由意志?
没有答案,所以,大家才能在各自人生的至善当中,追寻自我的上帝;
《你做过的事会永远跟着你,但所幸的是你还有明天》 字多,不丑,些许剧透,请君,耐心,观影后放心审稿。 暗色天堂,我只看到的是暗色,没有看到一个天堂,或者是片中给出的是一个虚假的失乐园,而永远不会是天堂。 电影含有很多个元素,宗教,感情,心机,职场,过去,人生,尊严,自我。最终因为一个French kiss而爆发。 而本片最大的元素就是感情。感情慰藉两个不同生命轨迹的可怜人,感情也成了女主角寻找最后港湾的激进船桨,也变成毁了一个社会栋梁型的所谓成功人士的武器。另一个因素就是宗教,宗教可以全方位去解释人世间的各种际遇,给予人精神上的慰藉,也会因为受众的不同,而成为影响人生命轨迹的自己放置的绊脚石。 我们先来谈第一个大元素----感情。感情上,男女主角都是感情里面的可怜人。朋友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会说他们是感情里的可怜人。 来,我先从女主角这个角色谈起,林嘉欣饰演的女主,如果是林嘉欣模样和年纪的女子,你会想,那么可爱的如天使般面庞的女生,看起来文静而又有涵养,为什么在一个看起来已经不年轻的年纪里,仍然独身,她有熟练的英语谈吐,平时穿着朴实,为什么没有变成幸运的灰姑娘,而仍然只是一个灰灰的姑娘。 这个疑问,我从电影的前半段找不到答案,变成了一个疑问,而在电影里后半部的法庭戏里,我得到了解答,女主有一些说出来不是很风光的感情史,大学读书期间跟一个教授禁忌的师生恋,在旧公司跟上司的纠缠不休,已经没有列举出来的感情,迷恋已婚成熟男子的“恋父情意结”,你可以看到,这个圣母们经常站在道德高点扫射的小三,哦,“怪不得没结婚”,我仿佛听到观众群里有人窃窃私语。那你说,是感情里的可怜人么? 再来,我们从男主角谈起,事业风光,有钱多金,有知名度,能做事儿,还关心教友,风趣幽默,很多女教友仰慕,何来可怜。来我们看看男主脸上的褶子,这个年纪,好友之间应该有妻有儿了。但是却仍然孑然一身,真正的朋友却只有车房仔。正如车房仔说的,dry了很多年,最可怜的是什么?被法庭判罚有罪之后,政治事业已经衰到底。戴着一个大色魔的帽子,还怎么做牧师,更别说成家了。他甚至在法庭上,仍然对女主心有怜悯,他对她付出的关心,其实不是“秘密天使”宗教关心,其实是想认真爱而又被尘世间的虚荣和物质牵绊,最后导致身败名裂。那你说,是感情里的可怜人么? 这两个可怜人,我都从光明与灰暗两个方便解读,我先说我最灰暗的解读,习惯性恋父型小三,经历过学业的一段禁忌恋情,经历了工作与上司之间的不清不楚,可能也是一段虐恋(还有其它未披露的,可能有其它几段),心玩累了,想找一个所谓老实人,最好是钻石王老五,利用以往的恋爱技巧,接近一个老实人,谈一场恋爱就结婚(这个女主角最后也做到了。她利用了宗教接近目标,杜天明倒下了,又来了一个眼镜接盘哥),被杜天明揭穿后,让侮辱她尊严的杜天明,从社会的顶端重重地跌倒地上,用的是极端的法律控告。从这个灰暗的角度,你会觉得,这个心计婊可怕。那光明的解读呢,一个婴孩般心思的美女,不断寻找高于所有世俗约束的真正的爱情,爱高于一切,虔诚的女孩,始终盼望上帝给她神谕,带给她真命天子,正是由于她的纯真无垢,经过了“人面兽心看不起人”的杜牧师后找到眼镜哥。 这两个解读,你喜欢哪一个,从1到10分,1是婴孩般纯真,10是老练心机婊,你给女主几分?我给6分。可能有的观众会觉得我太灰暗了。那我问一句,婴孩般纯真的女人会在第一次正式约会的第一次接吻,吻到一半的时候问对方”你爱我吗?”?对于一个正人君子来说,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是一个要挟。我为什么这么说?废话,我不爱你的话,我吻你干嘛。我是随随便便的男人吗,如果我是渣男,我一定说爱,然后开始各种上下其手,二垒三垒全垒打。 其实对一个不坏的男人来说,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来说。回答你爱我吗?其实是一个承诺。 醉酒的杜天明,被这一句“你爱我吗”要挟,刺激出世俗的一面,开始“婚姻红利的社会分析”,喝得烂醉的他开始了动物本能的胡言乱语,其实他“酒后吐真言”(电影里证明他后来真的是断片了)针对的女人,他说的那段难听的话,说的不是女主,而是困扰他多年的,他一直提防的心机女。你说杜天明爱不爱女主,我说爱,办公室独处,绝大多数镜头,张学友是演出了那种男人的微妙,甚至是男人特有的占有欲关心,是有的。可怜的是,那一句你爱我吗,仿佛一捅冰水,浇灭了那个感情冲昏头脑小男生,突然变成压力山大理性防备高傲男。 有人可能会说,一个吻而已,有必要搞到法庭上么?从片里的真相上帝视角来说,我说,我完全理解,因为男主侮辱到了女生的人格,竟然说出妓女这样的单词。导致女主也跟着崩溃了,她时候强暴的不是她的嘴,而是她的尊严。 看了一篇豆瓣里影评说,宗教能够慰藉世人,有时候也会阻碍世人。我从这部片来看,对的。 我又开始灰暗了,女人为什么一定要坚定地告男主,那么偏激,我理解她。因为从最灰暗来说,女主故意安排各种接近男主,想找个“老实钻石王老5”结婚的把戏被识破。我另一个角度跟你说吧,就像小偷正在偷东西,被警察抓现行,然后游街的那种羞愧转而为愤怒,这样你懂了吧。 其实啊,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我看到的是明明是一段美好的感情,被世俗,被压力,被我们从受伤学会的心机说扼杀了。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慕,互相在乎,两情相遇的故事,就这样被扼杀。他们有三个大十字路口可以在一起,他们都错过了。一个在于男生走错,两个在于女生走错。男生,不应该喝太醉把对方当成了世俗的心机婊,还骂prostitute,这里我是男人都觉得男主错到要打五百大板皮开肉绽才行了。女生呢?1、好端端接吻就接吻,你谈什么你爱我么干嘛,我还想多跟相处一大段时间呢,大家年纪也不小了,等大家都认真,充分认识对方优缺点,我要说我爱你的,你拿ak47要我离开你,我都抱着你大腿不放开,死也要脑浆溅你一身。2、所有的心机都比不过一颗真诚的心,我相信你是酒后说胡话,明天醒来,你就断片什么都忘记了,我们再来继续约会。这两个十字路口是女主走错的。呃,说了那么多女生不是,我再补充男生的错吧?要不然女网友不放过我。我说男主,喝酒女孩子自己没醉,你自己怼醉自己干嘛?壮色胆么?真小人就真小人啦,大丈夫就大丈夫啦,别站中间,其实真小人和大丈夫都可以找到老婆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希望世界多一些感情胜于理性的傻瓜,不要那么多心机,本来就是捐药到灾区的好事,你考虑太多职场人际干嘛?永远要记住,只要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帮到有需要的可怜人就够了。本来一段美好的互相爱慕的爱情,却要考虑心机捆住对方,甚至把感情谈成生意,把对方看得灰暗干嘛?万物本来就有光明与灰暗两面,你吃高级大餐之后还要拉屎呢,难道你只想自己拉的屎有多臭就不吃饭了么? 其实男主是好男人,他受罚的看似好色,其实他不好色,他的原罪的高傲自大。而女主借所谓路灯神谕惩罚自大的男主,我不知道她的原罪是什么?懒得去想,最后男主自己给自己受洗,站起来之后一脸轻松,这结局,是最好的大团圆结局了~~~本来我以为他要淹死自己。 你做过的事情会永远跟着你,但所幸的是我们还有明天。阿门。 所有的心机都抵不过一颗纯真的心。这句是我自创的,与君共勉,没检查错别字,见谅,晚安。
“现代”非常舞台剧,洗礼那场挺棒的,但还是很舞台~张学友吃苹果的时候,我以为他下一秒要唱歌~
我为林嘉欣的少女颜打五星
看张学友这张脸,就觉得他的戏路很广,可正派、反派,可搞笑、严肃…凡人皆有情,牧师也是凡人~
刚看完暗色天堂 很精彩 林嘉欣演技爆棚 将焦虑交托予神 靠圣经克服恐惧 但是凡人 可以行驶神的权力吗
那么多宗教内外的矛盾、思辨、讽刺、困局交织密密缝,身份的分裂,善与恶,神性和人性,你的神和我的神,你的真相和我的真相......故事中的两人体内各有两个版本的自己,组合出四个版本的可能结局。世间那二的无数次方个混沌中同在的真相,唯有“神”才能看见吧?
形式感和宗教感很强烈,普通观众会觉得很闷。
国语版也没能阻挡内心的震撼
謎底一直保持到最後,然後如火山爆發般傾瀉而出,結果出人意表。新鮮而敏感的題材,合情而合理,又帶出社會性,佳作!更要為港產片鼓掌!——補充看了評論,原來男犯了傲慢,女犯了暴怒,七原罪啊
男主犯了傲慢(superbia),女主犯了暴怒(ira)。都有罪,世人皆有罪,其实这个电影是要告诉我们宽恕。
7.5。类似《密阳》对宗教与世俗探索类。剧情铺排节奏感类似话剧。张学友和林嘉欣的暧昧来电感觉很强烈,眼角眉梢均成戏。一众配角都是欣赏的人,细节逗趣,某路人甲是彩蛋式的惊喜!
【拗口的来一遍--最适合张学友的女星只能是林嘉欣 最适合林嘉欣的只能是张学友】虽然舞台剧痕迹过重,但Karena老公第一部片就还是能感觉到他有动一些小心思的。后半段开始逐渐走高,林嘉欣的情绪戏没能杀入七月与安生都能双入围的金马影后五强不开心,不多说了,我要再看《男人四十》。
抵制诱惑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它屈服,但是男人(手握权柄的人)只教女人远离诱惑却不曾教她们认识自己,终于反咬一口
整體不算是差的作品,當然少不免有瑕疵,故事難免也有點姣婆遇著脂粉客的感覺。但欣賞這部電影的突破,首先在香港寫宗教題材的作品本就不多,電影的道德爭論與對信仰批判的虛偽挺到位的。現實中香港的教會就是這樣運作,傳道人/神父的確存在性醜聞。雖然張學友在這部戲演出不怎樣,但林嘉欣的確好。
在信仰裡,信徒要信靠神,侍奉神,但人畢竟只是凡人,要是私心漸起,假借神之名傷害別人,問心,還相信自己可以上天堂嗎?
新导演很沉稳,电影沉静克制,情绪慢慢渲染最后点题,张学友和林嘉欣的表演也到位。香港的宗教题材,喝酒断片毁掉几个人生的故事,人性阴暗面总在不经意间暴露。[B]
有几场舞台味好重,结尾一看真是舞台剧改的
珍爱自己的生命,请!勿!劝!酒!
女主角是神经病。。。扭曲报复心理极强。。。节奏太慢,急死人。。。看到最后发现是这样,,,三个字:什么玩意儿!
不太懂张学友的一蹶不振,更不太懂的是林嘉欣的气急败坏。不过是酒后乱性的胡言乱语和凶相毕露而已,何必夸大成暴戾与杀戮,还要假借以宗教的名义。
有点小题大做,导演太仁慈了,刻画人物暧昧没有力量,没有制造出凡人执行圣谕的中二气氛。一个人虚伪到可以成功欺骗自己,并希望神站在自己那一边,这个内核,其实可以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