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动物题材电影的观众,想来应该会记得《野性的呼唤》。
1903年,由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小说《野性的呼唤》出版。此后,该作品被多次搬上银幕,评分最高的是1992年版。
《野性的呼唤》讲述的是一条叫巴克的狗被人类社会的残忍现实,逼迫得重拾“狼”性,最后舍弃人类文明,回归自然原野。
时隔3年后,杰克.伦敦又出版了《野性的呼唤》的姊妹篇。
这一次,他让一条叫“白牙”的狼,从满是竞争、强者生存的冷漠、残酷中走出,进入了温暖的人类家庭。
前者,是狗变成狼的过程;后者,是狼过渡成狗的经历。
本文要说的,就是《白牙》。
1991年,《白牙》曾以《雪地黄金犬》为名被搬上银幕,但该片对原著改编太大,只是截取了男主角将白牙从斗狗场救出后,一人一狗逐渐成为“好友”的段落。
而由法国导演亚历山大.埃斯皮加雷斯执导的《白牙》,不仅继《至爱梵高》之后,采用了手绘油画的形式来呈述故事,对于原小说的故事线还原,也比1991版要完整许多。
但,用一个目下很流行的词来概括,这一版也是“毁原著”之作。
杰克.伦敦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他笔下的故事总与“生存”密切相关。他认为环境对于人或者动物有“塑造”之能,是狗还是狼,由环境来决定。
所以,杰克.伦敦的故事从来不会温和、柔软得像晨光、暖雾,绿草、鲜花。
而亚历山大这一版《白牙》,恰恰去除了他小说中残酷、冰冷、尖利的元素,让整个故事变得柔和、静美、温暖,就像原本属于成人的童话,在后续发展中被剔除了暗黑、暴戾部分,变成了孩子们的专属。
我们先来看看杰克.伦敦的原小说《白牙》,究竟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小说的开篇,便是一场历时几昼夜的“追猎”。
猎手是一群在零下50度的环境中,因为缺少食物而条条饿得瘦骨嶙峋、红了眼睛的狼;猎物则是担任护送雪原丧生者尸体回家任务的比尔、亨利。
这场猎捕追逐中,两个人的雪橇狗被一条“母狼”接连诱出,让狼群撕裂吞食。在比尔也成为狼口的牺牲品之后,亨利靠着最后两条狗和火堆又勉强支撑了两天。就在柴尽火灭,两条狗也失去后,即将丧生狼口的亨利盼来了救援,于千钧一发之际逃得生天。
这一段开场戏,将雪野绝地的生存之残酷展示得淋漓尽致。
狼的追捕猎杀、人的奔逃反抗,所为的都只是——活着。
而像这样关于生存的激烈搏杀,充斥着《白牙》的前半部分。
白牙的母亲,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条“母狼”。事实上,它只是一条原属于印第安人,后来跟着狼群“离家出走”,名叫“吉喜”的狗。
一场争夺交配权的战斗后,两条狼倒下,最后的胜出者“独眼”成为了“吉喜”的配偶。
随后,白牙与弟、妹们出生,又在一场“饥荒”中成为“独子”。父亲“独眼”被一只猞猁杀死,白牙在母亲“吉喜”的照护下,凭着对生命的探索,学习着熟悉外面的世界,并从一窝小雷鸟开始,完成了第一次猎杀。
一次偶然,吉喜遇到了往日的主人格雷.比弗,深印在骨子里的属于“驯服”的一部分,让它再次选择了回归人类社会。
在格雷.比弗的部落里,白牙慢慢长大了。
但成长的过程并不温暖,格雷对白牙恩威并施,毒打与肉,是他能给予白牙的全部。
作为狼,白牙天生被部落的狗群排斥、欺辱。为了生存,它学会了偷盗、诡诈,也学会了守护、忠诚。
因为没有拥有过“爱”,白牙从不柔软,能加诸给它的词只有狡诈、阴沉、凶残,正面词则是聪明。
这是白牙生命的第二阶段。
白牙生命的第三阶段,来自于一个叫作比第.史密斯的男人。
这个男人矮小、丑陋、贫穷、软弱,他对白牙为了生存淬炼出的战斗力垂涎不已。在出钱购买不得后,史密斯用酒引得格雷.比弗堕落,以酒将白牙换到了手。
白牙逃了两次,但两次都遭到了原主人格雷.比弗的背叛,被重新送回史密斯手中。毒打、圈禁,在同类中软弱窝囊的史密斯,用凌虐折磨白牙的方法寻找自身“存在感”。他用尽手段让白牙愤怒、暴躁,再让它与别的狗厮杀、争斗,成为他赚钱的工具。
白牙,成为育空堡战无不胜的“斗狼”。
一次战斗中,白牙遇到了一只斗牛犬。斗牛犬不同于以往对手的战术、反应以及身高、体型,让白牙发了慌,并随即因为一个小失误,让斗牛犬咬住了自己的喉咙下方。
命悬一线之际,白牙的生命进入了第四阶段——一个叫作威登.斯科特的男人出现了。
威登.斯科特救下了白牙,并强行让史密斯把白牙卖给了自己。
在威登.斯科特这里,白牙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柔与爱。第一次有人温和地跟它说话,跟它聊天,不带任何伤害的拍它的头。
这一切让白牙陌生、疑惑,可又从心底生出喜欢。
与对格雷.比弗不同,白牙爱上了威登.斯科特,并由爱生出了更浓烈的忠诚。
威登.斯科特中途离开时,白牙不吃不喝、生无可恋。当威登.斯科特返回时,白牙做出了最彻底的交付动作——它将头塞进了主人的怀里,像狗常做的那样。
之后,当威登.斯科特要返回加州时,白牙跳出窗户,带着身上被划出的伤痕追到码头,争取到了成为威登.家庭一员的机会。
学着与主人家的狗相处、不攻击附近人类、不去咬杀家养的鸡、学着爱上了主人的家人……最后,白牙更因为杀死了潜入威登.斯科特家中报复的罪犯,成为所有人口中的“福狼”。
曾经被残酷的生存环境逼迫得凶悍、残忍的白牙,拥有了爱与家庭温暖,也由狼……变成了狗。
创作《白牙》之前,杰克.伦敦刚结束了第一段婚姻。失去家庭的混乱、孤独感,让他想要写一个回归家庭的故事。
“白牙”的故事背后,是杰克.伦敦对于爱的渴望。
而影版《白牙》呢?
目前正在影院上映的《白牙》从白牙的幼年展开,从画面到故事都被“柔化”。
虽然曾跌落山崖、坠入溪水,却被母亲及时救援;与猞猁的一场战斗中,白牙也没有像书中那样发挥战力,而是全程被母亲保护;大“饥荒”中,它比书中提前遇到了威登.斯科特,从他那里接受到了一份善意;进入印第安部落后,白牙有女人们的格外照护,也没有狗欺负它,反而是它自己学会了如何拉雪橇;第一任主人格雷.比弗威严、慈爱,从没有像书中那样给予它毒打,反而是包容与爱护……
影版中,白牙生命中最冷的一段,就是格雷.比弗为了部落,不得已将它卖给了史密斯。
但这段血腥、残忍的斗场经历,在影片中也仅仅是一点而过。几段过场戏后,白牙就遇到了救星威登.斯科特。
如果说杰克.伦敦原小说的主题是“残酷的生存”与“爱的救赎”,那影版就只剩下了“爱”。
就像媒体对于影版的评价:
这是一部充满爱的电影,节奏舒缓而宁静,导演将一只小狼无情颠簸的命运变得柔软又温和,镜头很长、很慢、很精致——《文艺报》 与原作相比,动画版《白牙》是“柔焦”的,整个故事的底色柔和温馨了许多,善和恶非常彻底,每个角色非黑即白,是低幼动画比较简单的配置——《大众日报》
若是按照“还原”来说,影版《白牙》无论是情节还是格调以及核心,都是偏离原小说的。
但是,如果不与原小说相对比呢?
亚历山大.埃斯皮加雷斯执导的这部《白牙》,有着幽美、静谧、温暖的画面,也有着细腻、暖心的情感,原作中的漫天风雪、酷寒冰冷,在影片中都不存在,即便仍是白雪茫茫,也是一派清透、纯净的自然风光。
影片中的白牙,幼年是憨萌可爱的,成年后是温厚可靠的。即便是后来被称为“育空堡的噩梦”,体现出的也是它身坠樊笼的悲凉与无奈。当它被牵着走进斗场,面对两个咆哮着的对手,抬头自破裂的屋顶望向天心明月的那一幕,屏幕下的观众都似乎听到了它的叹息。
之后,放弃战斗任凭对手撕咬、倒下的情节,更是直接戳进了观众的心里。
人与狼之间的善与恶,用这种颠倒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银幕上。
而这样的细节,布满了整部影片。所以,虽然影版“毁原著”,但是我依然愿意将它推荐给大家。
但就是这样一部精工细作的影片,上映3天票房还不足60万。大多数影院都不愿给它排片,而将影厅留给了同期的几部4分、5分作品。
说实话,心疼!
昨天看原著看到半夜两点,心心念下班冲回家看这部动画,结果真是大失所望,改编情节不要紧,连主人公(白牙)的灵魂都没了,变成了一只普普通通的狗。
没有童年恶劣生活环境,见识欺凌弱小尔虞我诈和血腥的杀戮,自幼离开母亲,被印第安人棍棒训诫,被领头雪橇犬和同类幼犬欺凌,搬迁时偷偷离开部落,饥荒下被迫回到人类统治下,杀死欺负他的领头犬成为领头犬。
没有落入帅哥史密斯的炼狱,被关在笼子里忍受人类的欺辱殴打,放出来就是生死对决的斗犬比赛。
白牙不会变成一只狡诈,谨慎又凶残,内心充满仇恨的孤僻的狼犬。
也不会在斗犬失败生命垂危被斯考特地质学家救下来后,从警惕怀疑到被爱感化,性格出现巨大的转折,激发出内心的忠诚和谦忍。
白牙不只是一只狗,更是一只荒原狼。
这部动画,连拯救白牙都从地质学家换成了法警的妻子,难道只有女人才适合承担温柔拯救的角色?呕…
两碗肉就让白牙放下戒心顺从人类,难道北美危机四伏到处是野兽的荒野是过家家?斗犬九死一生的生涯也是闹着玩的?
太让人失望了这个片子,改编的这么严重麻烦改个名字吧。谢谢!
只适合低龄小孩子看看……
爱可以治愈最痛彻的绝望。人类的友善像太阳般照射它的身体,而它也如植于沃土中的花朵一样茁壮成长。白牙是一只诞生在冰封地带的幼狼,幼年经历了弱肉强食的荒野世界后来到印第安主人身边成了一只雪橇犬,后因主人受恶人胁迫将白牙卖掉,在恶人的虐待监控下它成了一只凶狠的斗狼,最终被好人救下驯养为忠实的宠物。改编自杰克伦敦同名小说的这部动画片景色配乐出色,荒野生存的动物世界表现力强,人类故事部分太弱。
白牙曾经在狗市上受到的伤害,其实不管后来再遇到多好的人,也无法治愈了;白牙曾经是一只狗孤零零的,站在斗狗场的时候,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去面对生命里面遇到了每一滴的伤害;白牙也曾经在午夜梦回的时候,回到了小时候,小时候那个妈妈曾经陪伴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后来白牙长大了,但是白牙的胸腔里面,那颗斑驳的心,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我看到了白牙的一生,苍凉地想到,这不就是长大后的我们吗?我也长大了,胸腔里面也是那颗斑驳的心,我曾经经历过的所有所有的美好,我曾经经历过的所有所有的自在与安然,全都没有了,我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甚至已经想不到我的过去是什么样子的了;我就像是白牙一样,拖着疲惫的身体,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我无法后退,只能前行;对于白牙来说,他的生命也是如此;白牙只能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征战狗市,直到有一天的时候,白牙觉得这一切都毫无意义的时候,白牙选择不战而亡。
白牙见惯了所有的苦难,也经历了所有的不安,白牙知道自己无法逃出去,也知道自己得不到救赎;与其这样苟且,还不如就此了结一生;于是白牙选择了死亡,在自己没有任何选择的时候。
电影里面,印第安人心地善良,当他知道淘金者要占领自己的村子的时候,问了一下收费的标准后便死心塌地地去筹备资金;当他终于准备好钱的时候,却被坏人给抢走了,也许有些人坏的就是那么令人厌恶,但是反过来看,这种伤害别人保全自己的手段,又何尝不是人家的智慧呢?这个世界上太多这样的人了,这个世界上也太多的人想让别人为自己做嫁衣,让别人成全自己;总要弱肉强食才算是一个终极的公平之道。
印第安人卖掉白牙的母亲的时候讲说:“有妈妈陪伴的日子结束了,长大就是这种感觉。”在这个世界上,孤独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白牙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离开了自己,但是却无能为力,这个世界上无能为力的事情也太多了,即使白牙再怎么充满智慧,他与母亲的缘分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后来白牙以为自己跟着印第安人可以终此一生,在雪地上面跑来跑去,每天用一用自己的小智慧;但是殊不知,他漫长的痛苦的一生才刚刚开始,白牙不知道自己究竟会遇到谁,会做一些什么事情,白牙只是在勇往直前,白牙只是在一直往前走,被时间推着往前走。
当白牙的母亲在寒冷的冬夜无法找到食物保护白牙的时候,我想他们之间的缘分便已经结束了;长大多痛苦啊,即使白牙拼尽全力帮主人在冰天雪地里面拉鱼,即使白牙使尽浑身解数想要长大,长大还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白牙以为这就是长大,但其实不是,长大要经历更多更加残忍的事情;比如白牙被放在狗市里面成为人们竞相观看的戏剧。
电影里面,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印第安人;他们淳朴善良,拥有自己的做事原则,知道自己的土地要被占领了,着急忙慌地去筹钱;可是这是筹钱的问题吗?你们的整个美洲大陆都要被占领了,你们的族人再怎么善良,也要沦为奴隶了;我站在局外,看着这些不想改变自己的印第安人;他们以为偏安一隅就可以长生不老,过自己幸福美满的小日子,可是上天在他们出生的时候便已经写好了他们的结局,他们的鲜血要洒满这片自己曾经钟爱的土地,可是即使如此,他们的命运还是要往前走,谁也救不了他们。
我们局外人,看着这片曾经属于他们的土地被外来人入侵,毫无办法。
当善良淳朴的印第安人,带着自己的手套进城的时候,他就已经引起别人的不满了;如果不是白牙那么厉害,印第安人已然在此地丧命,不过又有什么所谓呢?早晚的问题;当坏人用自己的智慧偷走了印第安人的钱袋的时候,当坏人开始有这个坏主意的时候,悲剧便已经注定了,所有的一切都注定了;印第安人太善良了,善良得让人同情,可是善良有什么用呢?善良让他连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着的土地都丢掉了,真是何其可笑啊!
小小白牙为了自己的命运积极抗争着,可是到最后的时候,他疲惫了;索性上天还有一点点的恻隐之心,留下了白牙的性命;白牙长大了,胸腔里面那颗斑驳的心,想起前尘往事的时候,该有多疼多疼啊;我们也长大了,胸腔里面的那颗心,也该有多疼多疼啊。
一直都觉得,动物比人真诚多了。
虽然这部影片把狼人性化了点,但是不影响白牙带给我们的感动。
它重亲情,严严冬日,叼野果子给妈妈吃,冲出来,保护妈妈,最后分别的时候也是依依不舍。
它懂得知恩图报。不管是印第安人也好,还是法警也好,你给我一个家,那我就用尽我全力,保护你。即便是令我害怕的拐杖,当你陷入危险时,我也毫不犹豫冲上去。
看完这部片子,最感动的就是那一份真诚,纯粹的心吧。
最开始的时候,白牙出现在斗狗场,面对两只凶狗,它没有反抗,而是看着月亮,而这轮月亮与回忆中和母亲待在一起的明月重合了。暗指白牙很想回到以前的日子。镜头一转白牙躺在了地上,剧情也开始了回忆。回忆中,母亲一直在好好的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有个小插曲,是一群黑狼的出现。母亲在与豹(应该没看错)相斗时,受了伤,知道自己无法保护孩子,便带着孩子去了原主人那。其中一段白牙与母亲分别的情形,虽然没有话,但无言有情。主人带着白牙去卖手套,遇到了开头出现的牵着白牙的人,从此人长相中不难看出是个坏人,确实把坏人的形象刻画的很明显了。让人偷钱的行为也证实了,主人在村子和白牙中选择了村子,这也是电影的真实性的提现。而后并没有细写交易过程,只是又一分别场面。在斗兽场里,各种金钱的画面,白牙身上的伤痕累累,形成了鲜明对照。至此,回忆结束。
白牙被法警救了,后被送到了家中。善良的女主人虽然害怕,但依然勇敢的把食物送给白牙。知恩图报的白牙,看到了法警的腰带。记起了它是给三文鱼的那个人。夜晚,白牙并不想回到小房屋,应该是狭小的空间给他留下了阴影。包括,拐杖。
本来终于以为,要过上安稳的生活了,坏人的出现又打破了平静。狼出手保护了法警,白牙咬断了拐杖,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作品中有多处白牙看老鹰飞翔的场景,暗指它向往自由。后也真的将它放回山林,以狼嚎结尾。
最后,我想说,白牙也是真的帅!!乖巧的样子好可爱!!
看到结尾眼泪汪汪,很质朴很温暖的故事,在悠扬的音乐里,在广袤的森林里,体会到人与自然、人与生物之间的相生相惜。
Jack London的小说真是非常适合改编成动画!导演一定是爱狗人士,竭力淡化斗犬情节,让小白牙自由地奔跑在加拿大的美丽森林中,雪橇犬超可爱。
泪目了。白牙最终成为了自己 不管它经历什么 都在朝那个目的地行进 尽管幼时曾依赖胆怯 终究会成为傲视群雄站在山巅的独狼。
1.好久没和小朋友们一起观看我放映前没提前观影的新片了(看的国语版);2.亚历山大·埃斯皮加雷斯原来是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哈布洛先生》的导演;3.《白牙》的故事时常让我联想到梦工厂的《小马王》,它们在人类世界经历一系列冒险最终又回归大自然,而白牙在树丛里奔跑则联想到《狼的孩子雨和雪》。
白牙小时候太萌了,让我想起来我家狗子豆小葵小时候的样子。离开妈妈独立成长起来却遇到歹毒的斗狗贩子,幸好最后能遇到善良的人,结局是白牙回归自然,重获自由,这就是人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尊重。杰克伦敦的原著太经典,有好故事的基础肯定会有个好电影!p.s.小狼狗被虐的几场戏真让人难过。
坏人史密斯的形象难道不是按照马云设计的么?哈哈哈!看着就出戏啊!
《白牙》出版于上世纪初,杰克·伦敦将《野性的呼唤》中“家犬回归自然”的过程倒转过来,讲述一只幼狼的“进化”过程——褪去野性、发展道德、学会忠诚。电影在很大程度上遵从了这样的的故事模式,在将原著影像化后就更显保守而陈旧,适合“年轻”一点的观众观看。
改了结尾不开心……
尽管人好财、贪婪、残忍,但我们努力在这里建立起美好与和平
过了这年纪了 看着玩应简直是煎熬
一般般,结尾改了不开心。白牙与人类的眷恋被割舍之后才获得了新生,可惜片子为了happy ending,根本不想表现这一点。
这让我想起艰辛的童年,童年时期忧伤的故事,那个时候没有喜剧,有的只是历险记和离别。
温情舒缓,四段恍若隔世的生活跟<一条狗的使命>异曲同工。反派马云爸爸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画风适合改编成游戏
愚蠢的我没有合理安排时间计划,为抢回声演出广州场的票,电影迟大到了哭!对不起!我去死一死!看了不到一小时,为我的愚蠢加一星吧,英语版,以为会是法语原版…如果是法语原版就好了…破影院好黑暗直接坐在头顶空调下冷死自己算了个球,一个人包场
第一次看这种油画画风,挺不错!
从母子分离到成为卑鄙恶人赚钱工具的斗狼,在一次次的人类利益交换中白牙被迫接受着易主的命运和与之带来的伤痛。人类与动物之间只要存在利益关系就不可能是完全平等的。可白牙最终还是选择信任人类,甚至违背自己的天性。从这些纯粹动物的身上,我似乎看到某种神性或者佛性,被伤害而依然保持天真,宽容、忍耐,勇于做出牺牲,这是许多人类都做不到的。亲爱的天使,还是回归你的自由天地吧!或许经历再多苦难你也遇不见一个好的主人,人间不值得。
看惯了迪士尼、皮克斯的动画,换换口味还是不错的。根据杰克·伦敦的著名小说《白牙》改编。说实话这种比较粗糙的3D动画,人物运动起来肢体还是有点生硬,有点“学了3年3D的大哥做出来的动画”的感觉,哈哈哈,没那么夸张。故事还是挺感人的。可以一看。小狼的时候很可爱。
这是传统价值观在动画中的重现,谁说动物动画是拍给小孩子看的?这部就适合所有人看
看得眼泪嗒嗒滴 好可爱的小狗狗 回归自然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