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涉足荒野2014

HD

主演:瑞茜·威瑟斯彭,盖比·霍夫曼,劳拉·邓恩,查尔斯·贝克,凯文·兰金,米希尔·赫伊斯曼,W·厄尔·布朗,托马斯·萨多斯基,尼克·埃维斯曼,J·D·埃弗摩尔,Ted Rooney,Mo McRae,Jeanine Jackson,Orianna Herrman,凯瑟琳·德普鲁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剧照

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2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3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4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5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6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3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4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5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6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7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8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19涉足荒野2014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你跟我说生活有捷径,你找到了吗?

春风十里满是浪荡气息的季节,音响里放到了《涉足荒野》的主题曲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思绪瞬间被拉回这部电影。 如果把看完电影的悲伤或沉重程度分级,我大概有4种: 1. 毫无感觉 2. 看的时候被一些套路所催泪,但看完也就完了 3. 流了鳄鱼的眼泪,之后每一次回想都会陷入当时的情绪 4. 看的时候或流泪或压抑,并从影片中汲取了力量 总的来说,能让我看哭的电影特别少,《涉足荒野》就属于第四种。2015年的北影节,我和小伙伴没抢到《教父》的票,于是在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泪流满面。即使现在回想,记忆回到那条大山大水绿野苍穹的徒步道,依然会因生命的无限而感动。 电影根据谢莉尔·斯瑞德的自传《Wild》改编,作者Cheryl深爱的母亲癌症过世,她陷入了悔恨,开始自暴自弃,与弟弟关系越来越差、吸毒、滥交,逼走了丈夫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只好堕胎。那几年Cheryl的状态应了斯科特·菲兹杰拉德的那句话:“在灵魂的漫漫黑夜中,每一天都是凌晨三点钟”。作者本人在徒步PCT十七年之后,才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书出版,Cheryl本人是这样解释的:我一直不敢正视自己的经历,不愿意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我本来想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写成别人的经历。 生活坠入深渊后,她偶然在货架上看到一本PCT徒步之旅的指南书,,封面是上图的火山湖,那个瞬间她产生了一个执念,她要变回以前妈妈心里的那个自己。在1995年,20年前,在一个季度内试图“通径”thru-hike PCT的不会超过30个人,她依然只身上路了,用了96天,1600公里,重生。这是她在火山湖的照片。

当她看到那本旅行指南,她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我很喜欢这种充满巧合的执念,因为它也常出现在我的生命里。存在主义认为,存在是一种状态,本质是存在之后慢慢找到的,没有人可以决定你的本质,除了你自己。所以存在主义说“存在先于本质”,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本质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的。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有一件事你非常想做,有东西你非常想学,哪怕当下看来投入产出比不高,都要去做。凡是强烈的、非负面的欲望,都不妨放任自流。幸运的是,Cheryl在完成自己的执念的过程中找到了她需要的“本质”。 徒步旅行是一种治愈,孤独的旅途中她只有自己,肉体的磨难更激发了她对生命的强烈渴求,电影不断闪回,Cheryl面对自己和母亲曾经的亲密和伤害、自暴自弃的过往,面对破碎的婚姻和爱人,那些她想要放下的东西,先被一件件拾了起来。 想要放下的,必然先拿起。 第94天,Cheryl得到了这段旅途的意义,终于在众神之桥结束了旅程。背负着“母亲”前行的重量,被留在河的那一边。

豆瓣一张剧照下面有一句话:《制造伍德斯托克》里的一段:“在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未来将是诚实、温暖和真实的,正如我现在知道——生活可以是那样”。 ps.最后说一下配乐,电影用的是画内音乐,就是由情节引出的配乐,比如电台里放的歌,角色的哼唱等,编剧是我很喜欢的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难怪配乐选的辣么棒!主题曲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是Simon & Garfunkel的,老组合了,《毕业生》里那首著名的The Sound Of Silence就是他们的. 更多影评和毒砒霜可以关注我的个人订阅号~

 2 ) 真正的荒野其实是你的生活

    “行走”已经成为了当下都市人群中谈及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这种带有自虐倾向的远足活动被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当做了亲近内心的捷径。它被一群人热捧,被另一群人嘲笑。在被赋予了众多宏大的意义之后,毫无悬念地变得很矫情。但无论如何被热捧,其实,谈论它的比从事它的人要多得多。更多的人只不过穿上户外防风服和远足靴,坐在格子间里,偶尔翻翻户外杂志而已。真正的“行走”远没有图片上呈现的那样田园牧歌。如果你真的想抵达内心,你几乎必须先摧毁肉身。
    把“行走”本身拍成一部电影,其实很难,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很无聊,它的过程几乎一成不变,沉闷也沉默,所有被行走改变的事情其实都发生在心里。而内心戏只能通过独白和为人处世的细微变化中体现出来,但在荒野中的远足又遇不到什么人供你呈现故事冲突,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这种作品太冒险。
    也正因为这样的难度,主演瑞茜•威瑟斯彭被今年的奥斯卡提名为最佳女主角。她基本一个人撑起了一场戏——和一个与她一样高的背包一起。《涉足荒野》通过一路穿越荒野和大山的行走,用不停地闪回几乎叙述了女主角谢莉尔•斯瑞德所经历的一切。这部电影根据谢莉尔•斯瑞德的自传改编,她曾经放浪形骸,吸毒,滥交,怀孕了却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她穷困无助,有个酗酒的父亲,母亲又死于癌症,她曾试图改变,但一切似乎不见起色。她与丈夫离婚,失掉了本来就没拥有过多少的生活。最后,她决定上路。
    某种程度上说,和都市白领那种矫情的“寻找自己”不同,谢莉尔•斯瑞德的上路是想忘掉自己。她本人也不太理解自己为什么一直处于那样混乱的生活当中,她也并不指望这次行走的苦痛真的能让自己找到后半生的方向。她能得到的就是行走本身。这很纯粹,纯粹本身就是意义。
   和“公路片”不同,那些在路上或啼笑皆非或刻骨铭心的经历,在这条穿过荒野的路上是完全遇不到的。影片交代的女主角最困难的经历无非就是吃不上热乎的食物,或者遇到一条蛇,再有就是偶尔碰到一个猥琐大叔,她一边需要对方的帮助,还得盘算着别被对方欺负。总体而言,这条路很平静,只是过于艰苦。谢莉尔•斯瑞德磨伤了肩膀也走脱了脚趾甲。有时她气急败坏,有时也感到了某种近乎圣洁的欣喜。
    这部电影的配乐很有特点,或者说,有点老旧。“我宁可当麻雀也不当蜗牛,我宁可当铁锤也不做铁钉。”女主角一边走一边哼着这首《老鹰之歌》,保罗•西蒙曾经唱响过它。在路上,女主角就这样为自己打气,伴随着一句句的脏话。
    有时,为了强调上路者曾经生活的残酷或者戏剧性,这类主题的作品都会故意把主角之前的经历夸张化。但这部片子很平实,无论闪回谢莉尔•斯瑞德的过去还是对准当下正在坚持着的行走。电影没有把行走美化成一次一定成功的救赎。迷茫始终伴随着她行走的每一步。而坚持本身渐渐显露了真意。“你随时都可以放弃”,临行前,她的朋友对她说。这句话每分钟都在她脑海里回荡。但她还是只向前。比她有经验的远足者都放弃了,她还没有。她没觉得这有多伟大,就是觉得自己还可以继续看一看,往前走一步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主演瑞茜•威瑟斯彭没有如常所愿地出演《消失的爱人》中的Amy,转而遇到了这部电影——一部同样由畅销书改编的作品。相比于《消失的爱人》中起伏的悬念,《涉足荒野》的故事显得过于平缓。其实,这才是对演技真正的考验。瑞茜•威瑟斯彭在电影中瘦肖而苍白,最初,她在酒店里试图背上背包,却狼狈地摔倒,到后来,她已经能熟稔地应对遇到的一切问题。
    最终,这个穿越了荒野的女人站在桥上,心中念叨着,“我的人生,就像所有人的人生一样充满神秘,无可逆转也近乎神圣。”她说,“这多么疯狂,随它去吧。”她用到了那个词wild,此时,它已经不仅仅指涉她穿越过的荒野,更指向无法预见的,蓬勃的生活。
(文| 杨时旸)

 3 ) 玫瑰带刺 但是带刺的不都是玫瑰 · 2014年终小结

当Reese Witherspoon背负甚至超过她身体重量的登山包踏上1100英里的远足之旅时,我便知道 这部电影当为我2014年年末小结奏响伴奏的旋律。

Chapter One · 内心世界开启于Curiosity
当我们开始读书的那一刻,老师强调“最有效的阅读是带着问题找答案”;当我们想要深入了解另外一个人,那便是爱情启程的最好证明。
在很长的一个阶段里,我是挺无聊的一个人:鲜少能够对任何事情提起兴趣,生活像是被安排好的一趟列车在轨道上缓缓行进。有一次被突然问起未来想要做什么,“你不工作,那尊重从哪里来呢?” 我愣住了,惊诧于自己竟从来没有意识到,没有工作便不能被尊重。小时候的我还以为 永远都有名牌包可以背就永远都不会被轻视了。
于是那一刻,我开始对一些问题产生了真正的好奇,它们牵引着我开始了灵魂深处的成长。“我喜欢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的短板在哪里?我为什么要学生物化学?研究生的方向在哪里?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我想构建怎样的家庭?如何教育我的子女?…” 这些源于生存与尊严的考题被逐渐解开的那一刻,我才豁然开朗,为何美国教育的基础课总在探索:Who am I?———这个问题将会伴随我们一生一世,有些人边走边思考,有些人忙到永远忘记了思考。



Chapter Two · Problems'll turn to sth. else
思考是面对困难时的自我救赎。我无法说服自己,“当没事情发生就好了…” 明明是上天安排走入生命的人与事,为什么要委屈自己 压抑背叛自己的内心?决定与自我进行谈判交涉是我认为自己至今做过最英明的决策。
所以当我看到Reese选择独自一人走上别人眼里困难重重的逆境旅程时,我非但无法感到紧张惋惜,反而期待它所带来的真正的旅行的意义。
若真心敬业,那三百六十五行 行行皆可出状元;若思想自由,那家门口也是出游圣地。



Chapter Three · 当你有灵魂作伴 便再也不会孤单
孤单是人类痛苦的来源之一,而它最大的恶果就是让人对特立独行产生根本的恐惧。纵然举袖为云,也无法驱赶内心荒凉。若上天拣选了你无法沉浸于平庸之乐,你就该正视这份心底的呐喊,敢于找到真正的答案。
任何一项独处的活动:科研,跑步,登山,写作…Experts均致力于超越自我———发现问题,刻苦研习,最终突破局限。外人看来明明苦不堪言,自己却乐得自在。
而做笔记 贯穿我整个学生时代 并让我沉迷其中。想想还要感谢我的叔叔,教会我翻书之前,先看前言:所有的学问,都始于为什么;再好的方法,都得记笔记。于是,我一直坚持写东西———学到的多就多记,学到的少就少记,但一定得落实到笔头上。当我们学会旁观自己的境遇,用逻辑整理思绪,成长随笔便应运而生。
这种随笔像是旧照片,亦像熟悉的旋律,半岛铁盒的序,变成了日记 变成了空气 演化成回忆…



Chapter Four · 一个人的旅行
“一次爱情就是一次反省” — 淋漓尽致从塑造到破碎,是我们都曾沉迷的Cocaine。

曲终人散皆是梦
繁华落尽一场空
风往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其实一个人生活大可不必自哀自怜。恋爱如同远渡重洋海外学子的困苦局麻剂,通过大量分泌noripinephrine阻断神经传导后再来些phenyl ethylamine消除疲劳 提升兴奋度。没准备好的两个人在一起拖累消耗还不如放过自己。未必非要与男女朋友分享心事,更要克服总想跟人黏在一起。一个人完全可以谈恋爱,与生活 与未来的自己。洁尘写,“爱情,说到底 还是一个人的事情。” 不能同意更多。因为懒得费心为谁刻意停下,那么不如崇拜未来的自己,这种追逐带来满足,表面上的单恋实则充实平静。爱情是有那么一天,在无意识间加盟成长的旅程,自然与平静带来最终的归属感。



Chapter Five · 成长来自收获之外
当你不敢放手 就勿言得到。
生活这场旅行恰如万里徒步,随身背包里的东西需得够用却不能过重。判断一个人是否富有,别去看他拥有什么 而去看他敢于扔掉什么。
不舍得扔东西 未仅说明恋旧。
曾经的梦想 鸡肋的爱情 过去的荣耀 渐行渐远的朋友… 人生旅途之初,青春与激情允许我们多做一些准备 无法决定的取舍便都学了带上。然而 随着路途日益艰辛 精力能量的分配也需从广聚精,这时 放手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当发现自我
对曾经不切实际的梦想说再见吧
今天起你将破釜沉舟 从己所好

当不再爱他
对曾经的缠绵缱绻说再见吧
今天起你将恢复单身 一个人上路

当步入工作
对曾经的校园辉煌说再见吧
今天起你将一无所有 再次从零开始

道不同 不相为谋
对曾经的所有不再需要的美好勇敢说再见吧
今天起你将减轻行囊 准备收获明天的美好

If you love something, set it free; if it comes back to you, it is yours; if it doesn't, it never was.



Chapter Six · 过半

旅行之初,每每回首已经走过的路 “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推迟的一次次放弃是对自己的鼓励与肯定。

转眼之间 旅程过半。

当困苦逐渐被遗忘,跋涉也变成了梦想的盛宴,另一种畏惧油然而生。像是下午四点的日落,十一月的秋叶凋零,通往结束的交替与更迭让难过无所遁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次次积累到一次次放下,似乎跟自己过不去这件事儿永远没有尽头。敏感给我们带来漫无边际的悲伤同时 亦带来无与伦比的快乐。也许拥抱畏惧才是放下自己,是天 是地 是神的旨意。

Chapter Seven · 还好我去了那场旅行

"What if I forgive myself? What if I was sorry? But if I could go back in time, I wouldn't do a single thing differently."

世界很大,事情很多,而我只有一个。当Reese终于完成涉足荒野之旅,想起当年质问母亲如何在嫁给那样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渣 经历如此多变故之后依然那么快乐。Laura的回答动人而深刻,“即便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嫁给那样的他。纵然婚姻失败,可正是这段看似不该的结合给她带来了让她最幸福的两个人:她的一双儿女。"If I can teach you only one thing, just to be a better elf. "

三百多日嬉笑眼泪,但所幸 2014年 我还是长大了。

 4 ) Problems don't stay problems,they turn in someting else.

相比《荒野生存》、《127小时》我会推荐这一部,我不是说他们是同类型的电影,唯一相同的是hiking and finally finding something at least.
在影片的前奏一直出现"quit",数数看看大致出现了二十来次,导演这个简单的手法就是对比后来的坚持到最后。感觉其实对生活的决定和改变并不难,因为一本旅游指南、一幅画、一个人然后做出决定,去远足去hiking,去找自己。当然你也可能会在找自己的路上迷失,但是能做出这个决定已经让你非比寻常了。
接下来说说女主在遇到给他发音乐传单的男人时,因为还没有从之前在荒野中碰到那个狩猎男人的恐惧中走出来,再加上太久没有和人接触(在商店里试口红的时候的对话,因为是生肉,原谅我没有听懂。。。),所以她表现出一脸要保护自己的表情与举动。她也在去赴约时开始打理自己打扮自己,我想这是一个找到原来自己的生活,所以她并没有停留太久,继续去PTC(我想应该就是那幅画的地名吧,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百度了没有找到。。),我很喜欢结尾女主的画外音,诉说她后来的生活,结婚生子,给孩子起了她妈妈的名字。哦对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非常非常爱她的母亲,当母亲招到酗酒父亲的虐待,妈妈带着她和弟弟离开那幢房子,因为妈妈的眼睛受伤,她去商店为母亲买药,脸上充满着害怕(这个画面来回出现了2次)。再到后来母亲的去世这个导火线让她迷失了自己。(不好意思。。。我真的没打算剧透。。。。。)好吧说正经的:
我想和《荒野生存》比较契合,因为都是经过lost myself,then find myself.为什么更推荐这一部原因很简单,结局很好,她活下来了虽然中间我不知道多少次我觉得她快坚持不住了但最后她到达终点。所以我认为这是治愈的一部电影,我很推荐。(熟肉出来一定要再看一遍)

 5 )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作为一个还算是常hiking的人 开始的时候觉得女主真是蠢哭了
装满了的登山包应该放在一定高度的地方背起 在找到水源前决不能喝光(更别说倒光)水杯里的水 只带必需品减轻负重 登山鞋应该买至少大一码。。。别跟我说她没经验 就算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发前好歹做点准备吧 感觉就是在作死
虽然她炉具堵了只能吃冷燕麦粥每天催眠自己"cold mush is good I love cold mush"那段还是萌萌哒
对陌生男人的防范和警惕 以及女生在户外额外受照顾那段 倒是颇为感同身受

看完电影去找了Frost那首诗 通俗易懂 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总觉得这带着安慰自己不要寻死的意思:看呐雪夜的森林多美妙 漆黑又深邃(潜台词:好想在这里永远睡去)却又劝自己 不行啊 在死之前我还有承诺需要遵守 还有长长的一段路要走(别的事情需要完成)最后的重复 是加强语气试图说服自己
放在这里被Strayed引用 感觉也很恰当
然后搜了一下各路中译 并没人觉得有此意 ╮(╯_╰)╭

另!小孩唱的Red River Valley真是太美太美了
但是为什么英文版是“the cowboy love you so true”中文版就变成了“热爱你的姑娘” ....












 6 ) 旅行的终点是自己

女主角Cheryl在母亲去世后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几乎彻底沉沦了,吸毒,滥交,最终婚姻破裂,又在一次意外怀孕后选择堕胎……终于有一天,Cheryl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像很多人一样,希望用一次徒步远征找回迷失的自己。但是,和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选择的这场旅途太艰辛了。
 
《涉足荒野》根据Cheryl Strayed 的畅销小说“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the Pacific Crest Trail”改编。Cheryl所要征服的就是这条有名的Pacific Crest Trail(太平洋山脊小径)。这条“小径”纵贯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三个州,南端是美国与墨西哥的边界,北端是美国与加拿大的边界,全长4000多公里,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因此吸引了很多徒步爱好者。但Cheryl毫无经验且孤身一人,埋锅造饭搭帐篷啥啥不会,毒蛇猛兽登徒子样样要防,更别提长途跋涉和恶劣环境对身体的万般摧残了。可以说,有一万个理由让她在启程不久就产生放弃的想法。不过,也许是她之前太痛苦、太压抑了,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推动着她坚实地迈出每一步。对于其他徒步者来说,回头是温馨舒适的生活,放弃这段冒险是很划算的选择,但对于Cheryl来说,绝无回头的可能。
 
Cheryl在这段漫长旅途中的心理活动是本片的叙述重心,而本片在这个点上的精准发力可谓收得奇效。这种发力是借助大量的闪回实现的。这些闪回并非交叉剪辑或者多线叙事,它们只是Cheryl在旅行中的一个个突然闪现的回忆。归根结底,Cheryl要征服的不是脚下的这条路,而是自己的内心。一首熟悉的诗,一本熟悉的书,一段熟悉的音乐,一个熟悉的图案,一幕似曾相识的场景,一匹马,甚至一只应急口哨都能让Cheryl回忆起过去的某段经历。Cheryl就是这样一边要战胜自己的痛苦回忆,一边要克服旅途的艰难险阻。当Cheryl经历重重考验,坚持到旅途终点的时候,她才认识到,这些痛苦的回忆已经像她一路战胜的那些困难一样,都成为了过去,而她自己也像这荒野一样展现出惊人的暴发力和十足的野性。身心的脱胎换骨让她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结束了这段旅程,也找回了迷失的自己。
 
Cheryl的扮演者Reese Witherspoon拿到了本届奥斯卡影后提名,表面看起来没有Julianne Moore(《依然爱丽丝》)和Rosamund Pike(《消失的爱人》)的希望大,甚至还不及在最后时刻起死回生的Marion Cotillard(《两天一夜》),但我的确很喜欢她在这部电影里的表现,无论是旅途之初的忐忑和恐惧,还是旅途末尾的释然和感悟,Witherspoon的表演都是令人信服的,很多细微的面部表情也演绎得十分到位。
 
闪回的运用除了展现Cheryl的内心活动,还要为观众补充背景,而这背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Cheryl的母亲。在Cheryl断断续续的回忆中,一个内心充满阳光、总是面带笑容、竭力不让婚姻的不幸传导至下一代的慈母形象渐渐丰满起来。Laura Dern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我最初注意到这位演员是在《十月的天空》中,Dern饰演的老师像本片的母亲一样带给人阳光和温暖。Dern也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虽然看起来是在给《少年时代》的Patricia Arquette陪跑,但我相信,Dern创造的这个母亲形象一定会在影迷心中长存。
 
迷失,母爱,徒步,荒野,痛苦,救赎,解脱……本片用来展现这些元素的不止是闪回,还有恰到好处的配乐,尤其是那首“El Condor Pasa (If I Could)”,演唱者是Simon & Garfunkel(没错,就是在《毕业生》中演唱“The Sound Of Silence”和“Scarborough Fair”的那对组合)。这首老歌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与本片的剧情简直搭配得天衣无缝!

路在脚下,也在心中,《涉足荒野》用影像化的方式展现了人通过旅行实现的自我救赎。所以,旅行的终点不在彼岸,在此岸;旅行的意义不在认识世界,在认识自己。

 短评

“我的生活跟其他人一样,神秘而美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注定是我的。生活是多么的狂野而残酷啊,就让它继续吧” 当你不能从容地生活,只能说遭受的还不够。放逐自己,真正放得下,才能再次拿得起。春风化雨的好电影。“去发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然后让最好的自己保持一辈子”

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一个“丧母、离婚、滥交、吸毒后通过徒步旅行重生”的听上去很滥俗的故事,瓦雷还是拍出了点令人欣赏的东西:他没有刻意把这趟旅行描绘得多艰难、伟大、净化心灵,甚至直接原因都一笔带过,把重点都放在对母亲的回忆上,虽然小清新,可我还是被打动了。一个人不会因为一次旅行就重生,但重生终究会来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这部电影好在有伤痛的人被引起共鸣,开头那些wtf真的是真实心理写照。想起在西澳独自一人搭车的经历,看的我从头开始哭到尾。苦旅能解决问题吗,不能。但能极大激活生存欲,这是在熟悉的环境里得不到的。徒步本身就是治愈,那些翻滚的想法最终会排出体内,这经历会让人更坚韧。

9分钟前
  • 饭夫斯基
  • 力荐

标题叫荒野。。故事大部分却都着重在和人的交流上了。。有点小失望。。想不到竟然是witherspoon的表演把整部戏撑了起来。。加一星。。

10分钟前
  • kopde
  • 推荐

很棒,推荐

11分钟前
  • 趣多多配红茶
  • 推荐

不错

15分钟前
  • 神经星星
  • 推荐

蛮匠气的一个片子,看得人出戏连连,诉诸的情感和立意都让人get不到、挺难共鸣。但导演放进来的每个镜头、所有的元素你都知道他又想瞄准你的哪个部分煽了。全片唯一有灵魂的角色,倒是片末那个小男孩,台词不多,但你会好奇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东西在他小小身体里留下了难以承担和忘怀的伤痕。

19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母亲是自由的,女儿却要走过那么多路,才能发自内心地找回自由。

2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蛇(恐懼/迴避)--->毛蟲(恐懼/反擊)--->雪地狐狸(挽留)--->血趾狐狸(憤怒)--->馬(和解)--->草泥馬(告解)--->遠方的獸(放下)

24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画面好看

25分钟前
  • 推荐

影片的意义和深度很高

29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真人真事改编,不错,小男孩的歌声非常治愈。

31分钟前
  • 豆丁
  • 推荐

其实讲救赎这些都挺虚的,肉体的磨难更多是一种绝望。渺小的人仅能以这种方式,试图摆脱内心的痛苦

3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救赎之道,始于脚下。

38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还行

推荐看!还不错!

43分钟前
  • 咿呀咿
  • 还行

好看,,,

47分钟前
  • 桦23
  • 推荐

“我远比你年轻的时候世故。”“当然,这就是我的打算。”“什么打算?”“生活中难免有很多伤害,我一直希望你能比我更懂得人情世故。”“但我还是遍体鳞伤。”你跟我说生活有捷径,你找到了吗?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导演用碎片式的回忆再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救赎,这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而且在戏剧张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着不间断的抒情音乐完成了流畅的叙事和剪辑。这片子并没有明显的用力痕迹,它故事甚至会让驴友们觉得特矫情和流水账,但背后的那份觉悟和人情味很有杀伤力,何况还有沿途的风景。★★★

5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才有影后的感觉

55分钟前
  • Bill
  • 力荐

整体不错,电影画面也美

58分钟前
  • 我的天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