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ibey玛格与海(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note/792468023/
最近好多贺岁剧上线,都来不及看了。第一部挑的这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可是分数怎么那么低呢?
搓澡这种文化,我们南方人比较不懂。但是按摩推精油,是人都喜欢的吧。在法国这边有个误区,但凡亚洲人开的按摩院,都被定义成色情场所。也不能怪人家,的确是八成都是他们想的那样。剩下两成,是比较高级的那种,一般人去不起。所以国内的热蒸啊,洗浴中心啊,都让人好生羡慕。虽然现在疫情,没办法放心享受,但是长远看来,还是很有市场的。看一部电影,找到一个商机,真划算。海外华人,干嘛都开饭店啊,吃力不讨好的职业。
话说拉斯维加斯真有这浴场么?知道的麻烦回答一下。
1988的金社长亮了,这存在感刷的。韩国男明星们的肌肉啊!可是这样宣传韩国文化真的好么?他们把子柒喷成那样。
一直以为网上看到的马丽哭着说脚太辣眼睛了是这部电影里的,结果没有看到,可能是我搞错了。连单依纯的歌都没有听到,只听了两遍胡夏的。
乔杉本就长了一张澡堂子的脸,全中国没有人比他更适合拍这个主题了。再加点比如瑶族药浴啊啥的,就更完整了。还有足浴和足底按摩,看来可以拍第二部啊。
《二十而立》的两位都在,这次却没有交集。现在电影咖与电视剧咖之间的转换,已经没有鄙视链了。
奶奶是泪点。她平白无故多一孙子,还开启了老年痴呆的麻将模式。老戏骨演的真好啊。
那蹦迪澡堂太带感了,好希望真有这么一个。跟游泳池趴可以比,夏天开游泳池趴,冬天开澡堂趴,年轻人欢乐多。
反正最赚的是富二代,本来不学无术,最后也算一技傍身。这电影是想告诉年轻人,至少要有一个技能啊,不然凭什么混。他吧泡多了,能分辨假酒,也算有本事,那么多酒没有白喝。
剧中的沐浴博览会,真的可以办一个试试看呢,挺有趣的。而且泡澡,本来就能玩出很多花样。LUSH这个品牌了解一下,能够凭几颗浴球几块香皂做到全世界开连锁店,怎个厉害了得。
前年去的摩洛哥,也算是有洗浴文化的。他们的澡堂很静谧,让人想睡觉。所谓的帮你搓澡,也就是撸一下,还没有自己拿毛巾搓的爽快。水也就是热水凉水,放了些花瓣和香料。远没有我们大中华的讲究。看来是要去研究一下瑶族药浴去,是不是泡了能怀孕啊?
感觉剧中的搓澡,一年搓一次就够了,杀伤力太大。所以啊,我们这一辈子,其实也洗不了几个好澡。且洗且珍惜吧。
现在电影本来就不多,就都看一下吧。比刷剧省时间多了。
影片讲述了富二代肖翔遭遇意外失忆,“沦落”到澡堂成为搓澡工,在周东海的指导下成长为一代“沐浴之王”的故事。其中的沐浴文化博览会、搓澡工比赛都是真实存在的,澡堂也取材于取景地的百年澡堂,细节满满,很是用心。但剧情走向比较老套,反派人物完全作为工具人出现,温情的桥段有些突兀,结局刻意走向圆满。
7分,合格喜剧,搓澡其实是一个非常棒的题材,但很可惜,走偏了。
一、不喜欢刻意的煽情
弱势群体+全心全意对主角好+分别(或弱势方牺牲)=99%有效的催泪公式
电影里,是一个老年痴呆的奶奶(弱势群体),完全信任和依赖主角,最后再两人含泪分离,这种套路,是个正常人都会感动。
但感动的点是老奶奶,还是老年痴呆的,不是剧情本身。换成别的弱势群体,一个纯真的小孩,一个脆弱的少女,都能制造一样的泪点效果。
我喜欢的煽情,是没有弱势群体,靠剧情铺垫和推动的,电影里也有,兄弟情,可惜这个兄弟情煽得有点失败和突兀。
二、有点血腥、剧情突兀
这是个喜剧,可以打斗,可以出血,但是也出太多血,太过了,可以,但没有必要。
喜剧电影本身是轻松、愉快的,但是你过于血腥,我就有点感情复杂,难受不是,高兴也不是。知道编剧想用惨烈的痛来增加戏剧冲突,但用在喜剧真的不合适。
喜剧有喜剧的逻辑,你可以夸张,可以天马行空,但人的基本情感发展、商业逻辑、事情起承转合都是有章可循的,这部分没有处理好。
或者说,想说的东西很多,最后都搞砸了。
三、题材很好,但没有有效挖掘
搓澡,是一个非常能出彩的题材。
你可以拍成《深夜食堂》,搓澡师傅温暖每一个疲惫的人。
你可以拍成《推拿》,现实题材,关注这一边缘群体,比如很多人觉的没有出息,丢人。
如果拍成喜剧,我第一就想到了武侠形式,或者中华小当家形式,非常的夸张,装逼。
各个搓澡堂的师傅参加天下第一搓澡大会,什么化骨绵掌,江湖失传的降龙十八掌、龙抬头,双龙戏珠,越夸张、搞笑、天马行空,越好。
可惜电影没有抓这一点,只有到后面才稍微刻画一下,用中华小当家那种天马行空的形容,去描绘搓澡的效果,有点可惜。高速摄影也用了,这个不错,有质感。
总之,虽然是搓澡题材,但偏题了,花了太多时间去说两对兄弟情,去煽情爷孙、兄弟,笑点都是一些小聪明的段子,属于隔靴搔痒。
四、亮点
1.妹妹的搞笑
小女孩不再是传统影视里的乖乖女、被欺负女,而是一个有点“坏”的,敢于做自己,勇于表达性欲的女性。
其实,这也是可悲的,只有在我们这种性压抑的社会,才能把“敢于表达爱”作为笑点。
2.搓澡迪厅
这个改革很有意思,如果再深入夸张,搞得更情感发泄、热火朝天,就更棒了,可惜点到为止了。
3.搓澡镜头高速特写
有些地方,拍出了av的味道。
还是再强调一下,搓澡练习、搓澡比赛,这两个地方,如果再夸张、再想象力丰富点、再武侠点,就很完美了。拍出古龙风,或者中华小当家吃饭表情的风格,效果一定会更好。
煽情的剧情完全是多余的啊。
观后体验:极度开心、舒适,连走路都带风,讲话都舒适。
最初是被彭彭吸引,小鞠以前在刚出道时就带我们小姐妹去电影院支持彭彭的电影,后来他去真人秀,被章子怡夸演技,从《闪光少女》到《快把我哥带走》 再到 《向往的生活》,再到这部 《沐浴之王》 突然get到了彭彭的帅点,脸部的轮廓是蛮不错,即使个儿矮(不好意思,确实本能的喜欢180+的男生) 也看到了有血有泪的富二代—肖翔/周吉祥,彭彭演技在线,不错,在进步!
说说槽点:
1. 为啥这个解乏澡堂没有女浴室。。。女技师。。。就只给男同志洗澡?这不符合大众澡堂的配置啊
2. 为啥彭彭恢复记忆那么快啊,就看到 浴神宫,就一下 齐力咔嚓全想起来了,稍微显得有些突兀。
3. 就那么长时间,没有亲戚、邻居、客人上门 说奇怪吗?怎么突然就有个弟弟之类的? 就这么风平浪静的等他自己想起来?
3. 彭彭竟然打扮起来还挺贵气的,可见这人啊,就是和生长环境有关,人是衣服马是鞍,打扮起来就不一般,后面进了澡堂也是挺可怜的,那天天睡在浴池旁边,不得风湿??富家公子怎么熬过来的。。。即使失去记忆,人还是那个人吧,没吃过的苦就能吃了?
All in all,这部戏主打的温情牌,让看客体会到了兄弟间的情谊和家庭的温暖,果然人还是要有社会连接的高级动物,没有连接没有社会网,还怎么发展故事? 没有冲突、没有情节,孤独的生存 成了纪录片了! 但是记录片也往往是有情节的对吧~科科。
乔杉就是东北人的自带笑点,挺搞笑,啊!好像体验一次这样全套的东北洗浴啊!! 最好的帅哥给来全套(穿衣服的,正经脸)这个按摩看着就很带劲,还有穴位图,上海是没有这种了,啥时候去体验东北洗浴文化,我国休闲旅游的一部分啊,啥时候也能上升到 destination attractions 的地步就是棒棒了!!~
打个8.5分吧,xiu xiu xiu~~~
上半场给我的感觉就是山寨版的“阿呆拜寿”
阿呆拜寿本身的剧情也比较简单,但是在两个方面下足了功夫:
其一是男主的性格。影片当中一开始出现的男主,并非一个十足的恶人。他虽然出言不逊,但是并非大奸大恶,上天害理的人,结合后来亲戚上位的剧情,你也可以推测出来,男主这种表现出来的尖酸刻薄,其实还是源于宗法社会当中,作为一家之主的压力以及不安全感(这个设定,又让我想起了白鹿原上的白孝文)
影片通过男主从遇难到回复过程的经历与表现,很好的呈现出了这个角色的纵深
其二,最让人感动的情节发生在“阿呆”的逐步融入到女主生活的过程中,成为一个真正安全、善良而且有自信的人。这个阶段的感情戏,其实是没有交互的,完全是女主的一厢情愿。这样的剧情在赚足了观众眼泪的同时,也为剧情结局打下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非常的自然正常
对比这两点,你就可以知道沐浴之王这个片子,到底有多差了
从开始来看,彭昱畅的这个人物,就是单纯的尖酸刻薄。跟阿呆不一样,他是他们家公司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因此也不存在有什么社会啊,父辈啊对他期盼的压力。从人物设定上,其实就没有阿呆那么自然那么深刻
我倒不是说这样的人一定不能够转变,关键是看主创如何把桀骜不驯的富二代变成积极奋发向上的有为青年这个转变的故事,很自然的讲出来
遗憾的是故事很烂,而且硬伤也非常多
主创好像也没有真正体验过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好像在主创看来,没有钱供妹妹学画画,没有钱给奶奶看病,就是天大的事情了。而且医学常识也告诉我们,老年痴呆症是不可逆而且没得治的啊。。。因此挣钱给奶奶看病,算不算一个伪命题呢?
主创一个搓澡工,又没有什么像样的资产,凭什么给人家担保呢?而且就算担保了,欠了一大笔债,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勤劳劳动去还债啊(就跟粉红女郎里的男人婆一样)。你看人家罗永浩,虽然欠了几千万,但是人家照样努力还啊,也没见他像男主一样那么落魄啊
最大的硬伤,还是在于,彭昱畅这么个大企业的富二代失踪了。整个企业,除了一个表哥还有一个助理,居然就没有人来跟进这件事情,放任富二代在澡堂子里面混了好几个月。正常情况下,看到人失踪了,赶紧去报警应该是正常操作吧
此外,男主表哥这个角色。太脸谱化其实无所谓,反正这么个角色就是出来遭骂的。但是剧情设定能不能有点脑子?副手让助理把公司的老大关在房间里面,于情于理,这故事的合理性在哪里?主创是都没有给别人打过工么?现代企业诶,还玩周亚夫细柳营不认老大那事儿?
类似硬伤,着呢不胜枚举,每次遇到都会非常出戏。但是最灾难的还是最终的对决
这场对决,我个人认为很明显的借鉴了周星星的武状元苏乞儿,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差了人家十万八千里
其实我不太了解即便彭昱畅胜出的意义,原本正常流程下,那个店不是要卖掉么,既然如此,赢了又能如何呢?而且人家场上已经开始比赛了,你这参赛选手才姗姗来迟,这个什么国际搓澡大赛搞得跟玩一样,连个正规的检录规则也没有么?
不管这么多了,反正就直接参赛了。那还想问一下,这彭昱畅参加的到底是什么比赛啊,初赛、复赛还是决赛?我反正没看到一路闯关杀将的对决,那么这可能就是一个初赛级别的小组赛。
既然是小组赛,比赛之后的全场欢呼又是怎么回事儿,观众是不是都没怎么见过世面,随随便便看到预赛有人胜出就振臂高呼?!
这个过程真的非常尴尬。彭昱畅这个角色,因为被黑,输给了对手。然后表现出一片落寞。这个时候女主突然举起pad高声大呼“兄弟”,然后现场在白人兄弟的起哄下,一起高呼兄弟,然后所有人(包括裁判和解说人)都冲上赛场,向彭昱畅表示庆祝。。。
可彭昱畅这个角色,明明就是输了啊,影片没有任何剧情显示裁判要改判啊。
实在不明白啊,演员、观众、裁判、评委high爆的点到底在哪里,我一个人看,分明就已经尬死了啊?!
真心失败的电影,不晓得想表达什么,如果真是自己拉的投资,易小星再难出头了。
主要讲述了肖翔由于跳伞导致了失忆,富二代肖翔从公子哥变为搓澡工,并在搓澡师傅周东海的指导下苦练搓澡技艺,想要成为一代“沐浴之王”的欢笑故事。该故事的编剧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三幕结构,开头、中段和结尾都交代得很清晰,并且符合观众的观影预期。故事的中段也有一个核心,就是冲突在中段剧情中主人公和反派要对抗,并互有胜负。中段的主要作用是加深人物关系和为结尾的最后一战铺垫。《沐浴之王》中段其实分为两条线索,一条是肖翔和周东海一起对抗即将收购澡堂的资本势力。这条线索中肖翔和周东海有过胜利,也就是他们把澡堂改造成网红澡堂那段很欢乐的桥段。同时,这条线反派也有胜利,也就是小镇上负责收购那个内奸故意曝光网红澡堂,导致肖翔和周东海兄弟二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也是故事小高潮让两兄弟情感加深。《沐浴之王》用喜剧的形式把沐浴文化呈现到观众面前,充满新意又十分解压。为把“沐浴”故事拍出视听双重冲击,导演易小星借鉴功夫片拍摄手法,把搓澡敲背技法呈现得行云流水,令人惊艳,而情怀金曲的巧妙运用,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已经烂到我懒得去分析什么了…剧情上不合理的硬伤我们就且放过,所有人物动机心情神转换,不是爱你就是恨你,喜剧也不是拿大家当傻子好吗?
5.5 比较认真地平庸
其实跟上一部一样,还是有很明显的周星驰喜剧痕迹。不过比上一部,叫兽确实在各方面进步了很多,开始一点点脱离开早前搞笑网剧的影子了。以及,小彭仍是可爱的。
笑果不错的,整体依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周星驰故事风格,能看出易小星的敬意。乔杉近几年最佳表现,带动全场,苇青奶奶和《药神》一样又留下全场泪点。兄弟情部分拍的真好呀,能在这个冬天感受到了难得的暖意。
又一次怀疑我的笑点和同场观众不一样,我总共笑了不到五次?所有笑点几乎都能猜到梗,就老套又无聊,玩喜剧不新鲜这真的不行啊!故事上就更不用说了,各种转折都非常生硬,感觉就是编剧们刚学会三幕剧架构,掐着点算到这该发生什么了就写什么,硬到我直呼真敢写!敢问金世佳这个人物真正的计划是什么,是不是写一半发现实在没啥矛盾可推进了强加了一个所谓反派,到最后我都搞不清楚他到底是想取代彭彭还是想推彭彭上位。最奇怪的莫过于观感,澡堂的美术设计和乔杉的口音完全就是东北特色,外景又是江南小桥流水,最后的故事讲法又在模仿食神满汉全席这类的港式喜剧,整个一四不像,毫无地域代入感。映后易小星开玩笑说导演需要会什么呀,什么都不会才能当导演,感觉说出了内地一部分导演的内心真实想法。
不喜欢一个设定:一个小白刚接触搓澡两三个月,凭什么去挑战人家干好多年的专业技师?这是对专业的亵渎。就像《相声有新人》,一边是大学生相声爱好者,另一边是说相声十几年的从业者,抛开水平高低,你凭什么去挑战人家的专业?可悲的是,大众喜闻乐见屌丝逆袭、短期成事,就像电影中送给彭昱畅的满堂喝彩。
老套,太老套了,我从电影院出来抽了两根焖烟,为自己的票钱和时间感到不值。
想点彭昱畅搓澡~
7/10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也太假了吧,再看,这发展也太故事了吧,再看,好好笑啊,大保健男神太逗了,再看,怎么还有点感动。我很在意的一个点是以现实小人物为基础的荒诞喜剧,有点太不真实了,各种发展都挺假的,很难想象这种东西在现实发生,所以如果去通过夸张故事来达到效果就不是很舒服,《驴得水》《追凶者也》就是很好的荒诞现实喜剧的典范,在保证真实情况下去做喜剧,就舒服多了。当然,如果说太较真去想可不可能那就有点太没意思了,本身就是个喜剧,开心就好了,再说本身故事虽说老套但也完整,一些小细节也很到位,最重要的是彭彭和乔杉的魅力为影片增色不少。
三星半,因为是自己拍的,所以扣半颗星自勉吧。喜剧很难做,在这儿也不太受待见,但观众的笑声,会支持我继续做下去。另外说一下,最后的大赛致敬的不是周星驰食神,而是我另一个偶像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的斗琴段落。他致敬的是海上钢琴师,我致敬的是我的青春。
毫无新意,转折过于生硬。都快2021年了,没想到还能在院线看到玩失忆梗的,最后齐喊“兄弟”真的尬死我了。属于看完就忘的电影。
本以為會是黑馬,對不起,是我看走眼了。先不說叫獸的導演技巧,當然叫獸也沒有什麼導演技巧可說,故事裡能夠看出《呆佬拜壽》《食神》之類90年代老港片的影子,只是30年的時間裡,那些設定和套路已經被影人們用濫了,即便洗浴題材還沒人涉及過,也不過是新瓶裝舊酒,骨子裡還是過時。再者,為什麼要把背景放在蘇州呢,是真的沒有說服力,放在東北不是更加合理嗎?
还行,有点搞笑,有点温情,外壳是对中华传统搓澡文化的科普,内核则借用失忆探讨了血缘与感情之间的关系:有血缘关系的未必是真兄弟,无血缘的有可能处出真感情,戏假情真,无为有时有还无。于此相对的是,电影里处处充满对照和互文,被丢弃的幸运挂链,被赠予的兄弟牌钥匙;街头那两只流浪狗... ... 至于最后一场沐浴battle,无疑说明一点,周星驰喜剧的影响之大。
相信我,这绝对是12月31号之前,最好看的国产电影了!!
彭彭贡献了美好肉体,有笑点有泪点。但故事和剧本一眼望到头,编剧痕迹很重,奶奶就是用来煽情,表哥就是用来背叛,该出现的时候就突然出现,不出现的时候就完全消失,全员工具人。笑点泪点都很刻意,低级廉价但好用。乔杉适合舞台,镜头前的表演太伤电影感。
比《万万没想到》大电影好一点,但也就中规中矩吧。也许片名最开始想叫《洗浴之王》?彭昱畅是真不错!
大数据剧本结合大数据表演就是订制喜剧。
电影节奏混乱 人设愚蠢立不住脚 剧情漏洞百出 最不能忍的就是金世佳的那个角色 男主角的亲戚 男主身边的打工人 明明手里没实权还自曝 还对抗主角 好家伙 打工人是能屈能伸 但你小子也太猖狂了吧 这是在侮辱我们打工人
用短视频+曲苑杂坛的方式重拍了一遍《食神》,顺便将所有暗黑的桥段都改成了昂扬模式。挺乐呵,前半段包袱抖得叮铃桄榔的,从一小时后开始崩坏,转场极为生硬,整体轻浮。
框架是套路化的,就是你一眼就能望到故事的脉络走向。有一些港片的元素,比如《吉星拱照》,但糅得合拍,笑点、泪点分摊均匀。其中关于搓澡文化博大精深的对白和妙语写得精巧,很适合乔杉发挥,他的节奏韵律拿捏的太好。剧作上的欠妥之处是重拾记忆的一霎那转的较硬,亲哥反派比较脸谱化,少了一点人情。这样使得两条兄弟线中,反派那一条在结尾就没有那么有凝聚力。另外,喜欢张渔的片头设计,一看就是她的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