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子

HD中字

主演:亚伦·斯沃茨,蒂姆·伯纳斯-李,科利·多克托罗,彼得·艾克斯莱,劳伦斯·莱斯格,戴维·西格尔,戴维·西罗塔,塔伦·斯蒂伯里克纳-考夫曼,马特·斯托勒,埃沃·蒂姆,本·威克勒,罗恩·怀登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7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8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9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互联网之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互联网之子》讲的是编程天才和信息活动家 亚伦·斯沃茨 的故事。  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到联合创办Reddit,斯沃茨的足迹遍及整个互联网。  但斯沃茨在社会公正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对信息存取的雄心壮志,  使他陷入了一场两年之久的法律噩梦。                                                                        亚伦的故事也触动了对他如雷贯耳的网络社区之外的人们。新男孩拉塔莎的情歌霹雳宝座8位机圣诞烤肉店给点阳光就灿烂你是我的独家意外午夜人洛克王国之圣龙骑士黄昏乙女:失忆还钱2024辽视春晚倒计时欢乐家乡年小镇疑云 第一季天使特务之黑日追击寿司女孩青铜匕首异猎宇宙恋曲100道光芒柴犬公园唇色第二季塔罗牌碧蓝航线 微速前进到了30岁还是处男,似乎会变成魔法师动画版攀岩!红鞋子和七个小矮人监察的一条先生新包青天之蝶杀假如爱有天意2020单挑荒野第三季一叶小舟海莉的牧场暖心圣诞不确定的荣耀母亲的皮下泽连斯基故事海滩的一天天眼传奇飞越迷城在一起2021校花朵朵宠上瘾

 长篇影评

 1 ) 没看明白

       是我的智商不够还是我的大脑已经被彻底干净地修理过了,我很疑惑。
      很久以前,我的一个平时看上去特立独行的同伴告诉我说,他认为古时候当官的人一定要有灰色收入,如果没有灰色收入,人家为什么要去寻求那个职业,我一下 子就懵了,以前我对贪官什么的最反感了,但是这么一说似乎是的,在那样的位置上每天都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勾心斗角,对上要溜须拍马充孙子,对同级的官员还要小心提防使计量,弄不好被哪个追求公平正义又有领导能力的草民看不惯肯定会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当官的容易吗?凭什么让人家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还不准人家贪图财富呢?如果没有灰色收入,谁会去当官?
      那次之后我就开始变得糊涂了,我有点分不清对错,也不了解为什么要思考对错然后选择某一个位置站好,表明立场。也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看了《1984》,然后整个世界都混乱了,谁知道对的是不是对的,错的是不是错的,谁又能解释“对”的概念和“错”的概念?谁能保证自己所掌握的价值观是非观不是在某种极具控制力的环境下酝酿出来的?我们所认为对的事情是不是正好由某些拥有强大权力的组织或是个人通过各种手段让我们确信的?我们认识的世界是不是完全脱离了它本来的样子?“我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我认为这个问题足以困扰一些人好一阵子,甚至是一辈子,所以人们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
      太多的褒奖,太多的支持,太多的同情,看这部片子的人应该有不少是因为看到评分不错就去看了,看之前就知道它不错,看之后就会说真的不错,然后给个五星,发表赞美的言论,然后花几个小时反思反思,甚至或许根本不留意自己在想什么,而去看别人想什么。好对自己的智商有个交代,不愿意承认自己其实还很懵(其实我就经常这样)。
       我没有身处那个环境所以我几乎有点无法理解,因为在我们这里的环境里,很多信息都是免费获取的,反而还有很多人为保护版权什么的去打官司呢。当然我们这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浏览过美国人免费浏览的网页,更别提他们花钱浏览的了。我周围的人甚至可能对那些信息根本不感兴趣,他们不在乎不提高分数的知识,不理会对仕途没有影响的知识,甚至无力思考,也无力欣赏,因为在这边的世界里,互联网很多时候只是娱乐和购物的工具,而用它获取知识的人很少很少。由于这里的人们想要获取的信息都是那些背后有权势的人希望我们获取的,所以我们获取信息很容易,也很少有人会感到不公平。
     所以我看到这部纪录片时一直很无力,很困惑。“使世界变得更好“?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就无法使世界变得更好,因为我无法判断对与错,所以我对这句话感到无力,无法产生共鸣。我知道我们有权利拥有知识,我们有权利得知那些藏在巨幕后面的东西,我们有权利打破不公平的东西。这部电影记录的东西绝对是不同凡响的,可是我不知道它能赋予我什么精神,因为我一直一直陷入混沌的矛盾中,那些知识的纂写着,发现者,那些艺术的创造者需要稿酬和版税,那些知识的传播者需要工资养家糊口,知识是可以共享的,那是在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而这个想法过分乐观了,因为真正不需要思考利益纠纷的知识共享在现在这个充斥着贪婪和唯利是图的世界里是不太可能的。
      亚伦,你要我们选择怎么利用这个网络环境,我羡慕你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和美好的向往。而你所向往的那份美好对现在这个世界是不开放的,因为只有这里的人拥有足够的觉悟和美好的品德时这才可能得以实现,可是现在,我能读到的只有困惑和惋惜。
     

 2 ) 语录

世有不公之法,我们是要安于循守,还是且改且守、待其功成?或是即刻起而破之? ——梭罗

政府的控制欲无穷无尽。

有些事既然错了,那就该做出改变。

他自己讨厌万圣节变装,但他喜欢说服别人去打扮成他喜欢的那些东西。

他只吃白色的食物,比如蒸米饭。他不吃炒饭,因为那显然不够白。

亚伦是想让这个世界上道,他在努力修补这个世界。

作业像是种把戏,像是一种强制所有的学生一起庸庸碌碌的手段。

如果要真正学到东西,那就不能机械重复老师所教的。

我质疑我所上的学校,我质疑建立这所学校的这个社会,我质疑学校教人们追求的那套事理,我质疑建立起这整个体系的政府。

除了教育和娱乐,我不会浪费时间在那些不会造成影响的事情上。

在许多方面上,亚伦对生活都极其乐观。

亚伦尤其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把公共存取带入公共领域,这也是给他带来诸多麻烦的事情之一。

有的人,哪怕是最边远地方的FBI办公室,竟然也觉得拿了纳税人的钱之后,以刑事盗窃罪去调查那些推动法律公共化的人是合适的。

这完全是建立在义务劳动上的经济,而出版商则在最高处坐收渔利。

分享绝非不道德,它是一种道德使命。

当你开始针对性地进行威慑,并不准异议时,你就没法冷静地判断何为违法,你就会开始滥用执法资源——在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更是如此。

麻省理工算是世界上最鼓励黑客活动的地方了。

亚伦认为,只要向人们解释清楚这世界,他就能够改变这世界。

在华盛顿,立法上的争斗主要来自几帮阔绰的企业。

在这一刻,互联网在政治上成长起来了。

我所想要的人生就是去改变这个世界。

如果按照司法部对《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的解释,我们可能都违法了。

斯沃茨被卷进了没法回转的残酷的司法系统的齿轮里,而那机器也使得美国成为全球入狱率最高的国家。

亚伦在童年里没有任何严重的情绪波动,比如抑郁发作,或是任何能称得上“重度抑郁”的事。

他是互联网之子,而旧世界杀害了他。

我们这时代那巨大的不公正还未被撼动,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仍定期与总统共进晚餐。

改变不会自己长上两条腿跑来,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斗争去获取。

新法名叫《亚伦法》。

亚伦认为人们真的应该时时刻刻问自己:现在这世界有什么最重要的事是我能参与进去的?如果自己没在做那最重要的事,那又是为什么?

这个宇宙中的真理,不是只有那些政策制定者曾经弄清楚过的,比如限速应该限多快之类的,它还包括那些能让你的孩子不会因为患胰腺癌而死的研究。

如果没有访问权,那个能解决你的问题的人,可能就永远找不到答案。

 3 ) 追寻失落的互联网精神

如果要问什么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我会回答「开放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早已超出技术的范畴,成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群不为商业利益的黑客(Hacker),为了让信息更快地流动,让人们更容易地获取知识,一直在不懈地打破旧世界的藩篱。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正是其中一个耀眼的天才。

亚伦从小就对互联网着迷,13岁时参与了 RSS 1.0 标准的制定,15岁时参与了CC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创建,而后和 John Gruber 共同发明了 Markdown,同时还是著名社交新闻网站 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他和其他黑客一样厌恶学校的教育和大公司的工作,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后,他去了刚刚成立的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并成为第一批毕业生。而当 Reddit 被收购,公司不再是四人小团队时,他也选择了离开。他的理想并不是创办一个能取得商业成功的公司,而是推动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确保民众享有获取公共知识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极客或者创业者,而是政治运动的组织者。

RSS 可以让人们很方便地订阅互联网上的内容源,利用类似 Google Reader 这样的订阅器,人们可以将平时所关注的博客和新闻整理到一起,时刻获取最新的内容。而CC协议则是针对传统的 Copyright(保留所有著作权),遵循CC协议的作品只是保留部分权利,其他人可以免费自由地传播这些作品(前提是不能作为商业用途)。CC协议的创始人(也是亚伦的导师)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写的书《代码2.0》就采用了CC原则,它的翻译权也不再被国内出版社所垄断。亚伦还参与创建了 Open Library 项目,他搜集了美国国国会图书馆里的公共数据,尝试为所有书籍建立网络档案,共享给所有人。

亚伦痛恨一切不合理的为了赚钱而阻碍知识传播的行为,当他得知人们在 PACER (联邦法庭记录的电子仓库)上浏览联邦法律文件竟然需要每页都缴费后,便用程序将图书馆里可以获取的法律文档下载下来,上传到 Public.Resource.Org 上供所有人免费查看。尽管这并不违法,但却引起了 FBI 的注意,也让年轻的他第一次面临来自公权力的压力。而后把他逼上绝路的同样是一次下载。众所周知,很多学术期刊的版权掌握在出版社手中,大部分人是无法免费浏览这些论文的。为了尝试共享这些资料,身为哈佛大学研究员的亚伦利用身份的优势,潜入 MIT 的机房,通过 MIT 的网络下载了大量 JSTOR 上的学术期刊文章。这回他遭到了美国特勤局和警方的钓鱼执法,于2011年1月被抓获。

之后是漫长的指控过程,为了杀鸡儆猴,检方最终对亚伦提出了13项重罪的指控,他可能面临几十年的牢狱之灾和100万美元的罚金。这一切最终让深陷抑郁症的亚伦在2013年1月11日自杀,年仅26岁。

「信息就是力量。但就像所有力量一样,有些人只想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已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地被少数私有的公司数字化并上锁。想要阅读那些有着最著名研究成果的论文?你必须支付给如 Reed Elsevier 这样的出版商大把钱。强迫学者付费才能看到同事们的工作?扫描了所有图书馆,却只允许人们通过谷歌阅读?只为第一世界名牌大学的学生提供科学文献,却不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孩子们?这是无耻和不可接受的。」
——亚伦·斯沃茨《游击队开放访问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

他在自杀前曾经领导过一场漂亮的胜利,那就是反对 SOPA (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的运动。这是亚伦短暂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互联网力量在推动社会革新上的一次闪耀。SOPA 的初衷是保护版权,但实际的处理方式严重动摇了互联网信息开放的根基,并要求互联网平台进行自我审查,这是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所不能容忍的。而支持 SOPA 的则是传统的版权方,包括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电影公司等,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利益。SOPA 提出时得到了很多国会议员的支持,信奉信息自由的亚伦自然不希望这个法案通过,为此他创办了「求进会」(Demand Progress),通过组织群众游说号召普通民众一起给国会请愿反对 SOPA。

在 SOPA 上,国会议员们显然低估了网民的力量。从全球著名域名商 GoDaddy 的倒戈便能看出来:GoDaddy 最初支持 SOPA,而这一举动引起了众多站长的抗议,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许多网站在两天之内迅速从 GoDaddy 撤出了37000多个域名,GoDaddy 于是迅速表示转投反对阵营。2012年1月18日,维基百科,Reddit,Craigslist, Mozilla 等网站决定关站24小时以表示抗议,这一天国会的电话被打爆,形势迅速发生逆转,第二天许多原来支持 SOPA 的议员被撼动,站到了反对的一边,最终 SOPA 没有被国会通过。亚伦非常高兴,这是他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胜利时刻,这一刻让他觉得自己的理念在现实世界中是行得通的。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 SOPA 这样有巨大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所推进的法案也敌不过千千万万使用互联网的普通民众。如果一个网络公司支持 SOPA,用户可以用脚投票让它无法存活;如果有人动摇互联网的根基,各大互联网公司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联合抗议,它们造成的放大效应比街头抗议强上数百倍。SOPA 的推行者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逆流而动的法案所面对的阻力是如此之大,而亚伦也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他刚开始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无论如何,这是美国政治史上的大事件,亚伦也成为了这个大事件中的大人物。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改变亚伦的结局。检方靠着已经过时的《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增加了对亚伦的重罪控诉,而亚伦也拒绝了可以带来宽限的认罪。亚伦被捕后,JSTOR 放弃了对他的起诉,政府一直想要杀一儆百,曾被认为是黑客精神发源地的 MIT 则保持中立,坐视不管。自由无拘束的生活被这件案子搅乱,生性敏感脆弱的亚伦也陷入过抑郁症的困扰,背负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的他最终选择在案件开庭审理前自杀,未留下任何遗言。很多人为此感到沮丧与愤怒,汹涌的情绪中夹杂着对天才少年的惋惜,对政府赶尽杀绝的不满,对 MIT 背叛黑客精神的失望,还有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控诉。

万维网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亚伦的好朋友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哀伤地写道:

Aaron is dead.
Wanderers in this crazy world,
we have lost a mentor, a wise elder.
Hackers for right, we are one down,
we have lost one of our own.
Nurtures, careers, listeners, feeders,
parents all,
we have lost a child.
Let us all weep.

亚伦·斯沃茨可能永远也不会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那样吸引大众的目光,他的能力足以让他获取巨额财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和蒂姆·伯纳斯·李一样,亚伦不关心赚钱,只关心如何真正地实现信息自由,赋权于民,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能一眼看穿这个社会的不合理之处,然而思想太过超前,自身又太过敏感,在以一人之力对抗强大体制的战斗中,终究被这个时代所扼杀。互联网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不仅是政府想对自由加以限制,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封闭与垄断也砌起了一堵堵高墙。开放,自由,分享,这些曾经代表着互联网最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正在被边缘化,亚伦身处其中,也必定感到过某种程度的孤独与无助吧。但这并非是没有希望的战斗。亚伦逝世后,那些陈旧的法律遭到了民间和法律界的猛烈攻击。国会也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了修正,其中包括对1986年《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进行修改的「亚伦法案」,以及促进学术论文免费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平获取法案》(FASTR),后者被称为「另一个亚伦法案」。一些学者也开始在网上免费发布自己的论文,并附上 #pdftribute 标签,表达对亚伦的悼念。时间终将证明这一切。

亚伦·斯沃茨的一生,短暂而荣耀,他的故事应当被大家所熟知。他是推进信息开放的先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也许我们承受不了反叛者追寻自由的代价,但至少可以在生活中实践亚伦的理念,这大概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仅仅安生与当下这世界是不够的,那样子别人给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我觉得得有质疑的精神,我觉得从科学的态度看,你所学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任何所学都有改口、驳斥、质疑的余地。对于社会也是,我能尽力去解决真正的基础性的问题时 ,我没法去回避它。」
——亚伦·斯沃茨

 4 ) What Happens in The Dark Knight

<What Happens in The Dark Knight>[1], 这是 Aaron Swartz 的最后一篇博客。146天后,他在自己的女友公寓自杀。家人,女友,朋友,没和任何人告别,没有任何留恋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电影用极少的影片资料和照片,线性地把 Aaron Swartz 的生平展现给大家眼前,RSS 1.0 标准定制参与者,參與 Creative Commons,Reddit 、Markdown 、抗議 SOPA 进行演讲,一个极度聪慧、崇尚信息自由的人。

电影的开头引用了梭罗在1848年的演讲中的一个段落:

「不公正的法律仍然存在:我们是心甘情愿地服从这些法律,还是努力去修正它们,然后服从它们,直至我们取得成功呢?还是立刻粉碎它们呢?」

这句话多少隐喻了这部电影将要表达的主题之一:面对政府公权力的过度扩张,Aaron Swartz ,他选择的方式显然就是最后一个。

影片开始比较着重于描述 Aaron 对于创造财富的不感兴趣以及幼年时期就充满好奇,对于传递知识的热衷。这两点让他后来成为了一个优秀的黑客,也最终成为他走向死亡的一个让人难过的理由——落笔至此,不由觉得,这个世界不值得拥有 Aaron Swartz 这样一个优秀的人。

影片中段,和他一起完善Creative Commons 的 Lawrence Lessig ,读了 Aaron 的博客的一段内容:「我愿意和任何做朋友,但我讨厌不认真对待我的人,我不心怀怨恨,因为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这没有用。我要让世界变得更好。」


这段话读完之后 Lawrence 也几近哽咽,话里也看得出,Aaron 也的确是个敏感的人。


到了后来他抓取 JSTOR的内容 , 本以为这只是他其中的一个小项目,结果这竟然成了这位不世出天才的人生终章的开篇。

在强权的压迫下,这位互联网的 「The Dark Knight」,匆忙地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片尾蒂姆·伯纳斯-李无不惋惜地说:「Aaron dead. World wanderers, we have lost a wise elder. Hackers for right, we are one down. Parents all, we have lost a child. Let us weep.」[2]

感谢Aaron Swartz ,感谢你给互联网带来的一切。

[1] : http://www.aaronsw.com/weblog/tdk

[2] : //twitter.com/timberners_lee/status/290140454211698689

 5 ) 我们的互联网

有人建设互联网赚了大笔大笔的钱,有人建设互联网,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加美好。我们故事的主角Aaron Swartz把自己定位为后者。 他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爱学习,爱分享,接触计算机后,很快学会了编程,并融入Hacker社区,14岁就起草了RSS 1.0协议,后来参与的Creative Commons的推广,创建了Open Library.org,在MIT期间,成为了著名网站Reddit的创始人。这个阶段的主角是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创造着去推动世界的进步。 然而,对于互联网精神的执着,对于知识开放的执着,让他做出了一件惊动了政府的事情。在MIT期间,利用校内可以免费访问Jstor的便利,他用个人电脑批量下载Jstor上的学术论文。 其实,批量下载论文的事情常常会发生,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就有发通知叫我们不要这样做。因为数据提供方会探测这样的行为,然后封锁IP,严重的会封锁整个学校的IP段,导致其他人也无法下载论文。 我们的主角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他只是换了一个IP,继续下载。他为啥要批量下载文献呢?据说他是要试图从大量文献中试图分析出政府的资助是否会导致科研结论产生偏差(bias)。 而Jstor方面并没有因此直接关闭MIT的论文数据库访问。他们通过IP的定位,找到了主角放在机房的个人电脑,并且在机房放置了摄像头,收集证据,好对“嫌犯”进行指控。然后,我们的主角被抓住了。 批量下文献到底是个什么事呢?可能不是科研圈的朋友们不知道。科学家们寻求资助,建实验室,带着一群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技术员辛辛苦苦地做实验,最后变成一直论文发表出来,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论文本来就应该是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阅读。但是,让公共领域的内容公开,却是一件可以赚钱的生意,影片中拿了Pacer的例子来说了这个问题。美国政府的电子档案(Pacer)理应是公开的,但是他们仍然向普通人收费。我们的主角和他的朋友们写了程序,从可以自由访问Pacer的公共图书馆下载了大量的数据,上传到了一个不向普通人收费的Pacer recycler的网站。 同样,科研论文本也应该是没有版权的公共领域的内容,而出版商们依然向读者收费,个人读者购买每篇论文需要约30美元(想想科学家们平均每人每天至少1篇的论文阅读量……),而研究机构可以包年购买论文数据库,在指定时间内,有“无限制”访问权限。 MIT和大多数研究机构一样,购买了Jstor提供的数据库。而我们的主角正是用一台电脑,模拟了一个人,去批量地访问这些论文。这样的行为,却被叫做“偷窃”、“盗版”。 很快,这个案件被政府盯上了,FBI来找人,政府逼迫主角签署认罪状。他们明确的告诉了主角的父亲,他们就是要把这个案件做成一个样板,杀鸡儆猴,让那些不安分的Hacker们不要“制造麻烦”。一向鼓励创新的MIT,在这个问题上也做了缩头乌龟,宣称“中立”。 然而,在宣判之后,Jstor很快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声明说,起诉Aaron不是它们的意思。 同为自由了奋斗的Richard Matthew Stallman,周游世界各地向人们演说自由软件和他的GNU公共许可证(GPL),选择的方法更加聪明。他建立的自由软件基金会,作为GPL的法人,从而可以适应美国的版权(copyright)法;而GPL本身确实鼓励共享的反版权许可(copyleft)。所以采用了GPL协议发布的软件,他们的版权保护的法人都是自由软件基金会,GPL即保证了作者间的信息共享可以不受版权的约束,又保证了盗用GPL保护性的信息,依然可以依据美国的版权法进行诉讼。 而我们的主角没有那么“聪明”,他并不了解美国法律的庞大。依据MIT和Jstor之间的协议,主角这样的行为,法律上,确实是在盗用Jstor的服务,哪怕论文本身是没有版权的,但是把论文编篡而成的文献数据库,却是可以有版权的。 关键的问题依然是:公共领域的内容如何才能公开? 有意思的是,这些年,Open Access的期刊突然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对我个人而已,搜到的感兴趣的论文Open Access的比例已经超过了50%。不能否认,这个很有可能与我们的主角有关。 就像主角自己说的(大意):互联网是个最好的地方,也是个最坏的地方,一边是信息的开放,人人都能发布,一边是信息的审查,人人都被监视(在中国,互联网还被封锁),它们会一直存在。 而互联网到底是什么样的,需要我们每个人参与其中。主角领导的demandprogess最终引领的大众改变了SOAP的结局,这是在表面上民主的美国,民众获得的一个大胜利(P.S.我就收到过anti-SOAP的邮件)。 在中国呢?类似的陈寿福案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甚至在程序员社区里都没有喊出响亮的声音。更别提逆历史潮流而动,未立法,误国误民,一直躲在暗处却无孔不入的YOU KNOW WHAT了。 谁控制了互联网,谁就控制了未来——但是互联网,从来都是我们每个人的,虽然一直有人想从我们手里把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夺去,但他们还没成功过。捍卫我们的互联网,需要更多网民的觉醒。Aaron Sawartz是有名的一个,是英年早逝的一个,但不会是最后一个。

 6 ) 网神

互联网到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历来人们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互联网简直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因此而精彩。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互联网太可怕了,它是孕育各种龌龊罪行的温床。Aasron Swartz说:互联网两者皆是,至于它会变成天堂还是地狱,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做。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互联网的好坏。但无论我们做什么,互联网都会保持好坏混杂的特性,直到永远。

Aaron Swartz被称为网络奇才,两三岁接触电脑,12岁就创建类似Wikepedia的网站,比后来被广为人知的wikipedia还要早五年。和其他天才一样,所谓的正规大学教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哪怕是世界名校的斯坦佛。只读了一年,他就辍学开始了网络创业生涯。他协同创建的Reddit被Wired以过百万美元的高价收购,那年他才19岁。

终其一生,Aaron Swartz都在履行他深信不疑的道德原则:信息共享,言论自由。他最敬仰的人是Tim Berners-Lee,互联网的发明人。Berners-Lee向全世界无偿开放了他多年的工作成果,这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而Aaron Swartz从青少年时期起,就不懈地反抗网络审查,呼吁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自由。在他的帮助下诞生了今天人人熟知的RSS, 后来又与人一起创建了社会新闻网Reddit和Demand Progress, 专门针对网络审查展开斗争。他最有名的案例,一个是在2008年帮助Carl Malamud从美国法院行政办公室所属的PACER数据库下载了大约二百多万份联邦法庭的文件。这些文件本属于公众且并不受版权法保护,但Pacer却从中非法盈利,对每一页文件的下载收取8美分的费用,仅此一项,每年盈利高达一百多万美元。Aaron Swartz因此被FBI调查了两个月,最后无罪撤案。另一个有名的案例是作为反“禁止网络盗版法案“运动的生力军,在2012年的华盛顿“连接自由”集会上,发表了“我们如何终结‘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的演讲。当这个法案被判不通过时,他说:“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每个人成为了书写自己的故事的英雄。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挽救对我们如此重要的自由。”

最有名的则是使他身陷囹圄的Jstor一案。2010年到2011年间,他利用MIT的IP地址,在几周内“非法”下载了Jstor上无数计的学术期刊文章。当时他是哈佛大学Safra Research Lab的研究员,可以无偿使用Jstor数据库,不需要非法下载的。他的这个举动只能被解释为直接叫板网络审查制度。而他用这么多Jstor文献要干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也许他想用这些文献来做数据分析,也许他想救济无法企及第一世界文献库的第三世界。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比如耶稣,莫扎特,梵高,比如Aaron Swartz。Aaron Swartz的突然离世不让我惊讶,却让我觉得无比悲哀,不仅仅因为这个时代损失了一位天才,也不仅仅因为open source的阵营少了一员干将,而是因为,他的死折射出这世间的黑暗。如电影显示的,对Aaron Swartz的量刑有过重的嫌疑--他被判有包括通信欺诈,计算机欺诈,毁坏被保护计算机等在内的13项罪行,被判入狱时间高达35年,罚金100万美元。在Jstor撤销对Aaron的控诉后,美国政府仍坚持对后者实施重罚。到底他做了什么,让政府如此痛下杀手锏呢?就因为下载了无数计的学术文献?因为私自闯入MIT的property?因为违反了版权法?在Aaron Swartz的亲人、朋友和粉丝看来,这些都是狗屁不通的理由。他们认为根本原因是,Aaron 早已成为政府公权力的眼中钉,政府摆明了杀鸡给猴看。而他面临的选择是:认罪,入狱,保释后重新开始生活;或者,不认罪,上法庭,抗争到底。Aaron Swartz选择了后者。

Aaron是否真的犯了所控罪行?这恐怕是个罗生门了。我对此案毫无研究,但不想轻易跟随影片导演的立场,也对影片选择性开放信息这一点感到不满足(比如,Aaron的最后两年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为什么连Berners-Lee这样大名鼎鼎且当时就在MIT工作的人物都救不了他?)。但如果我们选择相信Aaron Swartz,那么,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他不爱金钱名利,也不只想成为网络高手,他所想做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整个社会的不合理。他不光是一个黑客,他更是一个青年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聪明不光在技术方面,更在他对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悯,对社会控制有一种天生的憎恨和敌对。他的思维超越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人。然而统治者最不需要的就是象Aaron这样的自由人,后者因为看穿了前者的“御人术“,所以格外“危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Aaron Swartz为追求自由的人们上了十字架。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个世界对不起Aaron Swartz,但他绝对对得起这句话。

这部电影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可以在网络上自由下载,没有版权问题。这是对Aaron swartz的致敬!

后记:Aaron的朋友和合作者,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Laurence Lessig,在他去世后,发起了竞选筹款改革(Mayday Pac),旨在削弱大财阀对美国政治竞选的操控和影响。他成功地在2014年6月底之前募捐到了五百万美元,并由其他募捐者match到一千两百万美元。Mayday pac的目标是在2016年的竞选中将五位不支持竞选筹款改革的国会议员请出国会。在一个Ted talk上,Lessig说,他曾在一次 Ted talk后与当年仅15岁的Aaron Swartz有过一次谈话。Aaron问他:“您刚才讲到网络审查和管制的这些弊病,那您有没有什么实际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Lessig有点尴尬地说:“没有。我是个学者,我只负责做研究,解决问题不关我的事儿。” Aaron接着问:“您是个学者,所以解决问题不关你的事儿。那,您作为一个公民,又该如何呢?”

Lessig的Mayday pac是对Aaron当年这个问题的回答。Aaron Swartz如在天国有知,一定会觉得十分安慰吧。

 短评

看短片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4分钟前
  • 不喝大白梨了
  • 力荐

这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中人物采访做的最出色的,有内容,有深度,观点性极强,每一段都让人想鼓掌。剪辑也超牛,把素材都用活了,把主人公短暂却传奇的一生再现了。天才少年Aaron Swartz的自杀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他的抗争却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6分钟前
  • Dude
  • 力荐

一个在互联网长大的理想主义青年,最终被现实打得一败涂地。希望能成为捍卫正义的超级英雄,却发现很多事都无能为力。确实让人遗憾,尤其是这样的天才少年。这种事更像是两个世界的对战,新与旧,自由与控制,分享与利益,可配合海盗湾的纪录片。本片的魅力还关于他的变化,由小胖变帅哥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5星表达对Aaron的感谢。果然每个超级英雄都有个容易动摇的女朋友!(lois除外)单亲妈妈泡到Aaron这样的少年天才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你作为他的女人,又是行业媒体人员,你的智商怎么可以这么低?还说投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电脑里面的机密。拜托你男人是顶级黑客,藏你那点小破机密不是分分钟的事?

12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力荐

为钱的成为商业天才,不为钱的只能成为英雄。他曾给予这世界太多,人们懂得的却太迟。(作为同龄人,在他还活着时就受益RSS颇多,却直到他去世才听说他的名字。很惭愧多活了这些年,但愿以余生坚持CC协议开放原创内容,尽可能把更多东西分享到互联网上)

13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哎,天才的陨落。他让我想起一句话,「事实上,唯一有意义去做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15分钟前
  • Ying
  • 推荐

难过的是世上少了一位先驱者,更绝望的是此刻本国版sopa已经扎根,作为几亿的普通民众我们正被网站自我阉割中,而这版本的sopa根本无法用抗争来改变。

20分钟前
  • 力荐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5分钟前
  • freeyoung
  • 力荐

Aaron Swatz就是一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个世界亏欠了他。这几年美国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差不多到了真正改变的时候了。

30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受访者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真正于他并肩战斗的人

34分钟前
  • 卡帕
  • 推荐

回头看看 SOPA已经在国内扎根——上面命令 大站必须有自己审查部门 VP级别人员负责 任何不妥言论直接到人 自我阉割这方面我们发明创造一直领先世界

39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urder.

43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非常非常棒的一个故事。影片主角Aaron经常问自己和别人的一个问题是,此刻,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假如还不是的话,我到底是在做什么?

45分钟前
  • Tony Yet
  • 力荐

全片可在此观看(不翻墙):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MDE5NzEy.html暂无字幕

50分钟前
  • Klavier Cat
  • 力荐

全人类的损失。

53分钟前
  • eighthday
  • 力荐

Aaron Swatz ,一个秉承维基精神的互联网天才,却因为进入学术数据库下载学术论文而陷入了官司,而且,官方为了杀鸡儆猴,坚持要判他重罪,终于,他们逼死了他。版权与利益,分享与继承,这些概念的边界是在不断扩展中的,Aaron Swatz不过是其中的一位推动者,却不幸成了受难者。

5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cxiaoji:"看完了The Internet's Own Boy。追溯Aaron Swartz在创立RSS、CC、Reddit、促进文献开放和抗议SOPA中的足迹。本可在硅谷发财的科技天才献身政治理想,推动信息开放、反垄断、反审查,揭露体制黑暗最后被体制掐死的悲壮人生。"

59分钟前
  • 细胞膜
  • 还行

大多数人生活在系统里面并不觉得有太大问题,最大限度利用系统为自己谋利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而有一些敏感而聪明的人,总是一眼看穿合理背后的虚妄,稳固当中的脆弱,他们遍布各个领域。“改变世界”,是天赋更是本能。既然决定这么做,那他们的悲剧就注定是壮烈且不可避免的。

1小时前
  • ID03280163
  • 力荐

电影可以分为下面几个个部分:1.天才亚伦——我们仍在享受着亚伦创造的东西;2.亚伦涉嫌违法,我也是因为下载论文这件事才认识亚伦的;3.亚伦发起反对恶法的运动,最终成功了;但亚伦因为以身试法而栽在另一个恶法上。最后为亚伦、为射手、为人人影视默哀。

1小时前
  • limbo
  • 推荐

看完对这位陌生的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人生充满惊叹号,最后却是一个省略号。只觉的某种意义上,他呵护着互联网世界的火种。

1小时前
  • 咖啡屋的鼠标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