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之子看下来,就像看了一场蓝色的视觉盛宴。
把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这么宏大意象的主题,放到了一部动漫里面,让人非常震撼!表达这点上采用了比较意识流的手法叙述,剧情故事较弱,但是强烈的壮阔了画面的精美绚丽。画面探讨了大海和宇宙之间,人是显得多么渺小,可也息息相关,生命物种之间都存在食物链,大家共同生存和繁衍。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到最后都没有看懂,但这个不重要。当你身在这蔚蓝的绚丽之中,你感受到的可能就是最真实的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内心对世界,对任何未知领域的无限渴望和追逐。
这个夏天的暑假对于琉花来说,真的很长很充实。与空和海神秘的相遇,奇妙的海底漫游,也让她经历了相遇和分离,窥探到了生命万物的意义,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程。
琉花的配音演员是芦田菜奈,萌萌的,特别可爱。这部剧整体的画风对景物和街道都非常美,有几幕琉花的镜头很像穿越时空的少女。但是到了人物的脸部特写时,特别是眼睛和睫毛部分又很像出自另外一位动画师之手,非常漫画感,这个挺有记忆点的~
一定答应我要看到最后结束,因为你可以听到八爷的歌,而且歌结束后还会有一点小彩蛋~
最后再夸一下海兽之子的画风,喜欢海洋和蓝色的人,一定不能错过!
说起近几年登陆中国的日本动画电影,“自然系”占了不小的比重。
就拿2019年来说吧,有新海诚的《天气之子》,汤浅政明的《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石田祐康的《企鹅公路》,这三部电影的主题都与“水”息息相关。
而2020年备受期待的一部电影,也与“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就是:
《海兽之子》
影片讲述了少女琉花偶遇神秘少年“海”和他的哥哥“空”,由此展开了一系列海天之间的奇幻冒险经历。
这部电影不论是从主创、画风、题材上来说,仿佛都在叫嚣着要爆要爆要爆。
首先,当然是因为影片超华丽的卡司阵容。
《海兽之子》改编五十岚大介的同名漫画,曾获得日本漫画家协会奖优秀奖。
他也是以豆瓣9分强势霸占Top 250的两部电影《小森林 春夏/秋冬》的漫画原作者。
动画电影的导演渡边步,是自1979年起TV版《哆啦A梦》系列的原画和作画导演,他曾执导的《恋如雨止》 《宇宙兄弟》也获得了超高口碑。
角色设计兼绘画总监督小西贤一,曾参与过《红辣椒》《东京教父》《红猪》的制作。
制作公司STUDIO4℃,创立人有《阿基拉》的动画监督森本晃司,曾是吉卜力制作人的田中荣子,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和高端的动画作品。
曾参与制作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让公司享有国际知名度的是《黑客帝国动画版》。
音乐方面有宫崎骏的老朋友久石让负责配乐,主题曲由一首《非自然死亡》的《Lemon》火遍中国的米津玄师创作并演唱。
配音卡司有咱们熟悉的天才童星芦田爱菜,文艺女神苍井优。
正是在这样高水准的主创团队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动画电影征服所有观众的一个优点。
那就是,美,太美了!
第一点,画面美到极致,有着令人惊叹的细节表现。
如果说新海诚的作品是随手一截都是壁纸,那么《海兽之子》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片专门找了生物和海洋专家当顾问,水族馆和海洋中的每一条鱼都是现实中存在的。
鱼鳍的鼓动,鱼背上五彩缤纷的花纹,巨大的观赏屏发出蓝色的光与周围黑暗形成对比。
趴在肩膀上的天牛一节一节的触角,小溪边反射在脸上的光斑,雨中骑自行车衣服湿透透出的皮肤。
夕阳染红的海面,夜光藻与满天星空。
座头鲸跃出水面泛起的层层水雾,连货车车尾甩下的雨水都变成了各种鱼形。
璀璨的“人魂”划过夜幕的光斑,留在瞳孔里的双线轨迹。
面部特写镜头甚至可以看到每根睫毛,以及复杂的虹膜深度。
宏观上色彩与光影的融合、对比带来整个画面的美不胜收,微观处又死扣细节,足见功力。
画面叹为观止,简直是细节控的福音啊。
第二点,没有主旋律的配乐与画面真正融合。
久石让没有使用重复的旋律,而是采用更加灵活生动的旋律融入画面。
鲸鱼的歌声,海鸟的叫声,海浪冲刷岸边带来的隐隐的沙石响动,各种“海洋之声”与或隐或现的配乐相融,多以钢琴曲作配,显得空灵又带有几分忧郁。
正是由以上这两点,带来了《海兽之子》极致的视听享受。
按理说,画面这么美,好评没跑了吧?
然而,目前豆瓣仅有6.8分,很多网友说道:
“三星全给画面,故事就是垃圾。”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音响震撼,但是我没有看懂。”
可以看到,大家对它的吐槽都是集中在故事不够好。
那影片的故事真的不好吗?
其实,与其说故事不好,不如说影片的故事性比较弱,因而对没看过漫画的观众来说比较不友好。
既然很多人没看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影片的核心。
首先,故事贯穿始终的是以祭典的开始到发展至最后结束为主要线索的。
而这场祭典就是生命的诞生祭,正如片名一样,讲述的是海兽的孩子的诞生。
海就是子宫,陨石代表精子,庆典就是受精的过程。
其次,影片通过祭典想探索的就是生命的奥秘,最终表达的是“我即宇宙”的生命循环往复观。
从三位主角的名字便可见一斑——海、琉花、空,代表的就是水、陆、空三个部分。
正是通过三个主角的合作,最终达成新生命诞生的目标,而这一切少不了水陆空的紧密相连和互动。
比如鲸鱼皮肤上的貌似集多双眼睛与乳房的人形图案,就隐含着鱼孕育生命,鱼与人相通的含义。
这里不得不说,有关“人从哪里来,要往何处去,宇宙的起源”等问题本就属于生命尚未探索完毕的奥秘,因此影片充满隐喻的不确定性和未知的神秘感。
说完了大致内容,我们继续说回影片被网友吐槽的故事烂的问题。
一方面,从改编来说,这部电影抓到了漫画精髓还有所创新,发挥了漫改电影最大的视听魅力。
从源头追溯,五十岚大介的原著其实就是一部故事性不强的作品。
五卷漫画写实的素描风格,精细的画笔有如雕刻,就像是由一张张摄影照片组成。
而漫画中关于生命的起源,与宇宙的关系的哲思,涉及神话学、宇宙学、海洋学等,无疑增添了它的思想厚度。
影片中遭到吐槽的时不时插入的台词,不论是像蒂蒂说的:
“星辰万千,海为胞宮,人为乳房,天为乐园。”
还是安哥拉的:
“生物都是由同样的原料构成,原料都来自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相同的东西构成的。”
与其说它神神叨叨,没头没尾,实际上它延续了漫画的片段式的台词展现方式。
更神奇的是,影片中的人物特写延续了漫画的处理方式,线条感十足,显得尤其粗糙。
一边是细致入微地追求完美的场景,另一边却是颇有糙感的人物面庞,有人说这是画风不统一。
晨晨反倒觉得,这构成了一种奇妙的碰撞,仿若固定在漫画书上的一页页纸突然活动起来,铺展在眼前,模糊了漫画与动画的界限。
另一方面,影片删除了漫画中的旁枝,聚焦于琉花的视角,将少女的成长与整个宇宙观结合。
漫画中铺垫了一些背景,介绍了一些起源和人物。
比如,影片中语焉不详的琉花为何是与空、海相同的一类人。
实际上,在漫画的设定中,其实人类不仅可以在陆地上生活,还可以在海中出生,琉花就是“海人”的后代,海与空都与此相关。
这种设定让人想到2013年同样是海洋题材的《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
而在电影中,它删去了支线,完全从琉花的视角展开,从她被孤立、与父母不和等青春成长伤痛,个人成长随着宇宙观的逐渐铺展,年少的狂想与世界的奇妙结合。
“不论是昆虫还是动物,发光都是因为想被发现。”
最后,被人发现的少女终于到意识到宇宙与我同在,认识到世界的规律而不再纠结于个人的烦恼。
从人的个体出发,宇宙的新生也是我的新生,真正诠释着我与宇宙同在的宇宙观。
可以说,电影改编能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
而它真正牛掰的,不止这两点,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当今面临危机的日本动漫产业,在立足于传统的同时,试图寻找突破的表现。
说起当今的日本动画,你能想出几个享誉世界的动画电影界的扛把子?
打破手冢治虫阴影,足以与迪士尼、梦工厂相抗衡的宫崎骏已经80岁了,他上一部执导的作品还是2013年的《起风了》。
有着《红辣椒》 《千年女优》 《东京教父》等神作的今敏已经去世10年了。
如今还能打的应该是常被称为“宫崎骏接班人”的新海诚,他一直以精美的画风见长。
从《言叶之庭》 《你的名字》开始注重剧情的探索,到《天气之子》又不可避免地暴露叙事的短板,想要hold住宏大叙事,诚哥的发挥还有待稳定。
而不论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表达的“逃避现实的死宅无药可救”的态度。
还是到宫崎骏“现在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走向没落,因为它完全成为了宅男的专属”的批判。
日本动画的衰落与日本的经济、社会问题相并行。
不过一直被唱衰的日本动画真的衰弱了吗?
在近几年,晨晨看到这个老牌动漫大国强大的自我更新潜力,《海兽之子》就是其中一例。
一方面,它根植于日本的传统文化。
在少女与少年的相遇的惯常套路下,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是常见的主题。
由于日本国土的狭小,宏观处幻想跳脱此地与太空一体,微观处便是万物有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生物仿佛都有生命。
海豚的泳姿、游行的路线、风向和空中的气味,不需要语言,全凭自我感受。
“发光是因为想被发现,漂亮的光芒也代表着寂寞,真让人悲伤啊。”
日式美学与物共鸣的物哀,微妙深远的幽玄,简朴残缺之美的侘寂,在影片中得以细腻呈现。
另一方面,它模糊了2D与3D的界限,融合CGI在挑战2D动画的技术极限。
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莫过于影片的后三四十分钟,祭典开始的让人眼花缭乱的奇幻之旅。
红色的深海变为黑白,鱼腹内密集的肉坨,突然又来到银河系。
渐渐膨胀的暗物质,里面有日月星辰,扭曲的3D图形重构,太阳发出光束,微观处的细胞逐渐结合,DNA在重组。
直到绚丽的人形出现,说着“我就是宇宙”。
天呐,这一段的表现简直堪称“海洋版”的《2001太空漫游》!
此后,空仿若哪吒似的被如火的红光包围,周围布满独眼的子宫破裂,新生儿诞生,来到海洋的海渐渐解构,成为了大海的一部分。
绚丽与诡异同在,想象的底色中带着不可知的恐惧。
正如原作者克拉克所说:
“如果有人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游》在讲什么,那一定是我和库布里克搞错了。”
《海兽之子》存在与虚无的随时切换,将影片的隐晦与神秘之美发挥到了极致。
不论是神稻荷与地藏,还是万物有灵、物哀幽玄,亦或是人与宇宙、自然共体。
《海兽之子》在突破了2D动画技术极限的同时,立足于本土文化,又传达了一个人人可接受的具有普世价值的宇宙观。
其实日本动画在融入CGI技术已经成为趋势,2019年大热的《动物狂想曲》也可见一斑。
而不管《海兽之子》的技术有多么绚丽,它其实始终服务于带有海洋本体论色彩的宇宙观。
当然,它确实还有不足和稚嫩的地方,比如台词与剧情不够有力地相互支撑,思想内涵抓得略显浅白等问题,情节信息量的分布不够合理。
同时,它不按惯常套路出牌的叙事方式,话说半分的隐晦,使得这部电影显得很个人和前卫。
它并不适合于那种想看一个圆满故事的观众。
不过,观看电影的方式并不是只是在看故事是否合逻辑,起承转合是否跌宕起伏。
电影作为一门集合视觉、听觉甚至体感的艺术,观看《海兽之子》的最佳方式应该是沉浸其中,让它来冲刷你的身心。
这是一种神秘的“电影体验”,但愿你能与女主角琉花同感受。
“继续吧,他们告诉我,张开你的眼睛,在我面前是一片海洋。”
动画电影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啊。
青石电影编辑部 | 晨晨
S4C的作品。
海獣の子供与其说看不懂,不如说这个题材本身就说不清楚,至少目前的人类还不能完完全全地去解释人体,生命起源,宇宙和人体的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不能不去想,不应该不去想。
我个人感受得更多的是对自然与生命以及对未知的敬畏。
首先讲讲氛围渲染。
喜闻乐见的江ノ島。从スラムダンク,到狙われた学園,TARI TARI,再到最近的兔女郎学姐,以及等等等,江ノ島多次作为舞台出现在众人面前。江ノ島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海獣の子供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展现出来的是江ノ島的另一面——南国渔村的恬静与喧闹之美。
海獣の子供有大量对渔村风土的背景描写,云,海,植被,昆虫以及建筑。瑠花去参加社团活动的路上有一段在防浪墙上蹦蹦跳跳的场景,从学校出来有一段下坡赶电车的长镜头,女主在海滩“吹”虫子都令我印象深刻。那种被海风所侵蚀而颜色发暗、发锈的建筑和石头,明晃晃的沙滩,再配上海浪的声音,仿佛身临其境,有种海风扑面而来的感觉,似乎能够闻到淡淡的咸腥味。这是江ノ島的静之美。
乱糟糟的渔船,熙熙攘攘的夏祭り还有丰收时节的渔民,这是江ノ島的动之美。
江ノ島不再是那个旅游胜地,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渔村。让我这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不禁开始回想起童年。
至于人物方面,有朋友跟我说眼睛有些大得离谱,显得突兀,这个是画风问题,还在接受范围内。海獣の子供的人物线条很乱,很杂,很“古老”,尤其是头发、眼睛、嘴唇的画法。用朋友的原话画是:“用线很多的‘笨蛋’画法,但却有作者作画的痕迹在里面,所以让人更觉得有亲切感”。再比如说デデ这个老婆婆的形象刻画方面,在一群俊男美女里面显得不是那么“和谐”,然而看电影的时候完全不会有这种感觉,究其原因,是我本人看电影的时候内心十分平静,平静的来源当然是海獣の子供。不去调动观众的情感,让观众站在旁观者的视角而不是去代入,这也是这部作品的魅力之一。和promare这种让观众跟着一起狂欢的作品简直是两个极端。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尊重原作画风。
上面说到不和谐,关于婆婆还有一个不和谐的地方,那个奇怪的乐器。小的时候玩橡皮筋的时候也会发出这种声音,说实话,并未觉得是种令人身心愉悦的声音,反而会扰乱心神。目前接触过的类似的声音,比较有印象的是夏目友人帐里,在剧情陷入混乱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类似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伴随着剧情进入高潮,却给人一种生命的躁动之感,格外清晰。
再说点细节方面。女主的妈妈安海加奈子在第一次去水族馆的时候,镜头特意给了一个脚部的特写,脚指甲染好了指甲油。让我想起来一个曾经读过的一个情节(好像是出自《围城》,记不清了),一个女人让一个男人形容一下另一个很“潮”的女人时,男人在纸上画了一个女人形象,涂了口红、染了指甲,来形容这个女人很前卫。只一点就解释了女主妈妈会变成这样子的原因:她厌倦了在水族馆的生活和工作,更向往美丽和自由。
还有很多双关和意象,就不一一列举了。
至于海獣の子供要真正传达出来的东西,实在是超出了我的评论能力,无法评价。
最后,
我好想吐槽啊啊啊啊!
01 引子
去年,五十岚大介代表作《海兽之子》被4度工作室改编成动画电影,其中米津玄师献唱、久石让配乐,渡边步导演,如此豪华阵容,经4年工匠雕琢,却遭来骂声无数。剧情垃圾充斥网络,跟风黑马不停蹄。
视频链接: //www.bilibili.com/video/av94613025
02 剧本
个人以为,《海兽之子》讲述的是带神秘色彩的生命科普。它吸收了很多理论,科学与否不做评价,但浪漫到顶点。若真要加个注脚,也就简单几字,生命外来说(胚种论)、生物分解。抓住这些,海兽之子的内容基本就能理解了。至于剩下具体细节,其实极富创造力,诸君且看。
作品先是默认了胚种论,这个假说认为,行星遭到陨石撞击,使得一部分生命依附其中,直到游荡到适宜星球,再从休眠状态中苏醒,使生命延续。正如作品所言,
"星辰万千,海为胞宫。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是庆典。"所以,作品中的两个陨石,被抽象为象征生命的精子和卵细胞。
但值得注意的是,陨石所含的生命,是处于休眠状态,要将之激活,需要营养。而激活的钥匙(信息素)是“海”和“空”(见其分解过程)。所谓,“人为乳房,天为乐园”。后期,空比海提前经历高烧不断的过程,就好比女性先于男性发育,所以,空代表卵细胞的钥匙,而高烧的代谢,其实象征第二性征(钥匙)的觉醒,理解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将故事重新梳理一遍。
两道天外陨石(人魂)划过,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到来,它们将赋予大海新生的契机(生命的再生)。而按海所说,陨石所闪耀的光,是想要被发现,其实那是精子和卵细胞需要寻找宿主(搬运工),就像人类是延续基因的宿主一样。于是被陨石吸引而来的,是深海生物大规模的迁徙。像极了追随卵细胞形成的精子竞争。
自然,如同精子模样的巨口鲨一般,绝大部分搁浅在海滩。最后,代表大海本体的鲸(在神话中,鲸象征子宫),获得了卵细胞,将作为子宫而存在。而作为卵细胞钥匙的空,却意料之外的抢到了精子。
但他激活不了精子的陨石,却成了精子的宿主。就算海洋变成红色,女性迎来初潮,卵细胞激活时间已到,也未能影响到空。直到空将陨石交给琉花的那一刻。他失去了宿主的身份,重归为钥匙。空被驱使步入大海,被鲸吞下,握住了鲸鱼的陨石,激活了卵细胞,使之完成月经。鲸的鸣唱,歌颂着卵子的形成。紧接着,海正式成为精子激活的钥匙。所以,“若海需要,便剖开肚子给他”。
第二天,还未回神的琉花,迷糊而本能地望向了卵细胞(鲸)的方向,扭头才看到了海。海接触到琉花,激活了精子,脑海里,他们找到了目标。这引来了鲸的翻腾,那花俏(人)的皮囊,是女性的蛊惑。出于本能,他们追寻着鲸,要完成最后的受孕。
跟随陨石,琉花跳入大海,被鲸吞下的一刻,祭典开始。作为共鸣体,她扩大鲸鸣,鲸歌传唱祭典,翻云覆雨,好是激烈。那一夜,她望见大海生灵的记忆(成长了不少。
那作为代孕的海马,是海的具象化,在啃食中化成海底的养料,随即,本在二叠纪灭绝的旋齿鲨,及其热泉的出现,预示着那是生命的轮回。被灌输生命记忆,琉花随陨石到达卵巢,受孕完成。宿主的任务本该完成,她将化作生命养料,和鲸落一起,养育新的生态系统。
但万万没想到,在琉花带着精子涌向卵细胞的途中,不合时宜的海竟追随而来,抢夺了琉花的位置。海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分解自己获得新生,但琉花却愿牺牲自己,几番争夺,没有宿主的精子未能及时抵达卵细胞,卵裂眼看瓦解,诞生即将失败,海也随时间回溯,变成婴儿。
琉花明白了自己只能是被宴请的客人,不能代替海的角色。她放弃了争夺,“若海需要便给他”。受精完成,生命的大爆炸。回归大海。作为热源也好,养料也罢,海诞生了无数宇宙。而那些宇宙中又存在无数宇宙。琉花竭尽所能抓住一份,化成了自己。就如同尸体瓦解,回归大地,海和空也回归到了大海,化成了每一个人的一部分。她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我们都是海和空的孩子。
脐带剪断,母子和好,少女飞起,社团和解。
故事讲完了,云剧情的,可以撤了。最后,我要试着解决几个疑问。
03 疑问
3.1 何为被宴请的人
如果和你说,这是子供向作品,他只是宴请小朋友通过琉花的视角看生命的演化过程,那很好理解。但遗憾的是作品没有这么肤浅。这个问题连接的是作品宇宙观,也恰巧解决了 “我即宇宙“这个概念。
先来看个画面,这是典型的卡拉比丘流形,代表着一种蜷缩的六维空间。那很明显,这个过程要表示的就是火劫模型(火宇宙)下,膜碰撞产生大爆炸。火劫基于五维杂化M论而生,认为我们宇宙是五维空间的两块四维膜碰撞而成。那11维M论,所剩下的六维,就紧缩于微耦内,也就是刚刚我们所看到的压缩变换的卡拉比丘流形。
再来这个画面,无数的眼睛,看起来很是疑惑。但结合宴请,及其“海空来自不同的时空”,答案或许有所指向。宴请要说的是Barrow和Tipler提出的变种强人择(SAP),可以简单理解成惠勒的参与性人择(PAP)。科学与否先不论,但他能代表作品思想,解决宇宙起源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观察者是创造宇宙的必要条件(你所看到那些眼睛和琉花本身)。因为宇宙需要一个观察者,才能使得概率波从叠加中消失,变成具体的现实。这类似于惠勒所提的,信息是物理的核心,但它必须通过观察而来。
同时,根据薛定谔的猫的关系解释,这个观察者的角色,不仅仅是猫箱的观察者,也可能是猫箱本身、或者是猫,及其一切受相同波函数演化规则支配的量子系统。
所以,“宇宙本身是一个生命体”,因为它就是观察者本身。而这部作品,或者说空和海,所选的观察者就是(具有相同味道或者说系统)的琉花。
接着,为了解决宇宙90%的暗物质问题(片中有提),火劫模型带来一种循环宇宙观,认为膜碰撞不是一次就停了,而是连续不断,所以大爆炸不断发生,带来无数宇宙,史称永恒暴涨。而这就是海洋幽灵,就是海分解而生的无数宇宙,就是生命的新生。
放到极大尺度,把这些相加,就带来分形宇宙学。该学说认为,宇宙结构及其物质在各个尺度上自相似(具分形结构),好比我们的原子结构和行星系统类似,人的思考,记忆,想象也和宇宙类似。
和火劫认为不存在多重宇宙一样,分形宇宙学也同样证明了这个观点。因为我们宇宙本身就会带来更多的宇宙,就像是双膜碰撞一样,永恒持续。而我们之所以认为只有一个独立宇宙,那是因为尺度问题。 所以,人体本身,也含着一个个宇宙,宇宙万物都会发生永恒暴涨,生成其他宇宙。
海所生成的那些宇宙下,又流荡着另外的海和空。层层嵌套,是为分形。“宇宙的一切都存在那些细节中。”万物皆有宇宙,宇宙亦有万物,生命周而复始。
结合以上,看似神棍的概念,我即宇宙,也很好理解了。
首先,宇宙要想诞生,就不可避免的处在智慧生命(人)的观察之下;在观察下,永恒暴涨构成了宇宙所有的基本粒子,而它们承载着从古自今的记忆,也构成了万物,包括人;就如分形一样,这一系列发生在所有生灵身上,所以,人本身又是一个个宇宙,同时也是这个宇宙的观察者。
“宇宙和人类很像,若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分形宇宙只在极大和极小的尺度适用),那就真的很像, 更准确说,都一样,无论太阳,还是大海,还是人类,也无论空,海还是我,还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
3.2 那研究员的情节怎么说,删掉不行吗?
这还真不行。这是最重要的主题表达,尽管它代表着一种神秘主义取向。首先,我们先明确一点,他们代表未被宴请的人,想当然地认为人类至高无上的人。
正如片中所强调的那样,“科学完全无法看出,我们身体的真正变化。”“宇宙有90%以上,都是无法测明的暗物质……”更何况,那风的语言,是精灵的船,留下万物的痕迹,和海浪一样,和鲸歌一样,传颂着世界的故事。而连这都无法破译的人,何能何德称之为最伟大的物种?
相比之下,被宴请的对象,和海空有同样的味道的琉花有什么特点呢? “鲸鱼的歌曲是诞生祭的预告,也可能是为了寻找祭典的客人”自然,听懂鲸歌是核心要素。此外,不知你是否留意,空离开之后,觉醒了的海,一句话也没有说过。所以人物不善言辞的性格也是关键一点。
而这讽刺的是人的语言,就如语言相对论所言,语言影响了我们感知、思维、文化,可以说我们是语言的动物。但他真的如此万能吗?恰恰相反,作品认为,它是失败的发明。那些自然的声音转换成语言,会出现极其严重信息损耗。语言只是表达极少的一部分,那些无法言说的就被抛弃。而听懂鲸歌本身就是超越语言的存在,也意味着琉花脱离了语言的位置。
此外,还有关键一点,她和海空一样,能看到海中的幽灵,看到他们发出的光。结合这句话“人类不过是一个梦“来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洞穴隐喻入手,柏拉图所构造的洞穴,指的是人体感官所能及的世界本身,也就是研究员看到的世界。但洞穴隐喻的后续是,将被困的囚徒带出洞穴,他首先会识别光影,再是水中倒影,然后意识到之上的太阳。他这才明白,之前的世界不过是火焰带来的幻像,才认识的人和事物本身。而这个过程代表的是人发现真理的过程。
所以,作品在这里讽刺的是研究员所研究的终归是洞穴,而真要明白真理,发现光,看到太阳,成为被宴请的客人,就必须有走出洞穴的勇气。
这两点将人类最骄傲的言语及其产生的科学击得粉碎。祈求用语言,用科学来理解世界,却不知思考一旦言说,一旦测量,那无法表达的就消失殆尽。这是一叶障目,失去了更多。
作品想说的可能是,没什么是最伟大的,万物平等。请对科学少一份迷信,对人类少一份笃信,对生命多一份尊重,对自然多一份敬畏。
而这个观点也表现在作品的艺术形式上,去看,去感受,沉浸其中就好。那言语不足以表达,什么都不像的电影,正是电影的内核。
3.3 家庭问题
主要集中在妈妈上,个人推测,妈妈也曾被宴请,或者这个家族的人都有相同的味道。
在片尾,老婆婆谈到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抛开她用顺从风奏乐外,她还传唱着星星的歌谣。恰好,妈妈一族传唱的是类似歌谣。
此外,开篇,“和妈妈一起,把手轻轻靠近,不论走到哪里,鱼就跟到哪”,然后是海中幽灵第一次出现。
而琉花说自己没有听到歌声,那次的鲸歌是唱给谁的呢?妈妈到底掌握着什么故事?而这会不会是“传说中的叛徒”,被停职的原因呢?好比鲸鱼的分解,妈妈所饲养的,是否是片头的鲸,而它就这样凭空消失,而受到馆内质疑?以妈妈不善言谈的性格,又该如何辩解?就如片头琉花摔伤无人问津,甚至是被责骂一般,妈妈该如何熬过那段经历? 点到为止。估计看懂之前内容的观众,多琢磨下,自己便有了新的答案。 此外,补充一点。影片不是传统叙事,压根没有去正面解决冲突(同学关系、家庭矛盾),而是通过另一种宏大叙事回归于个体之中,把矛盾消解了。个人愚见,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是,语言本身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重要。老师要琉花一定要去道歉,不然就怎样,但结果,两人的和解只是一个手球,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家庭矛盾也没有说要什么承诺嘴炮,一两句抱怨,一个共同目标就重聚了。这便是人物的成长线,没有什么伟大的,也没什么可以言说的,理解彼此很难却同样很简单。具体可以期待我朋友的视频。
3.4 为什么后来琉花不再抢陨石了?
这里的画面涉及的,其实不是什么意识流,它是极其科学的受精过程,我会有生物学的名词解释这一系列画面,大家先做好准备。
开始,海抢走陨石时,琉花脑海闪过的是空消失的画面。所以,琉花不忍失去海,便大喊“不行”,定要夺走陨石。于是,顶体反应发生,他们在精子释放的顶体酶中,你争我夺,如火如荼。
等到进入卵黄膜,发生透明带反应。片中所示,卵子变化,第二次减数分裂开始,在翻滚的羊水中,海变成婴儿。琉花这才发现,“那是海发出的光”,那是海存在的意义。因为他想要被发现(观察),所以,琉花才改变了想法。她该做的,是观察者的角色,是去见证。
当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第二极体即将形成时,精子缺席,次级卵母细胞眼看瓦解。为完成受精,琉花只能将陨石喂给海,以助完成生命诞生。
3.5 海和空,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到哪里去,上面已经讲了,化成新的宇宙,养育新的生命。这里主要讨论从哪里来的问题。
之前,我们明确了海和空是激活陨石内生命(精子卵细胞)的钥匙,那这个钥匙从何而来呢?这和胚种论所遭到的质疑是一样的,陨石生命哪里来?所以,这个问题也是作品要去解决的。
结合蒂蒂所言,我们可以假想影片所用来探讨“从何来的问题”,采用的是“天文馆假设”——人类很可能是生活在虚拟世界里某一高级智慧生命设计了一个高度仿真的“天文馆”,向我们呈现一种宇宙幻象中。它悬设了一种高维观察者存在,也就是那些眼睛。
结合上面提到的火劫模型,和人择理论,我们有理由怀疑,海和空这样的生物不属于这个世界,而是那些眼睛,是更高维的观察者存在。他们是更大世界的原初生命,赋予了这个世界生命的开始,也产生了宇宙的分形。像不像“动物园假想”,所以,再次强调,“人类不过是一个梦” 。
那他们为何来到我们身边?
根源问题,还是如海那样,他们发着光,是想要被发现。深海鱼发光是为了被发现,因为发光是他的引诱,是他寻找猎物,使生命延续的方式。陨石发光是为了发现,因为发光同样是他的引诱,是他寻找宿主,使生命延续的方式。海空发光也是一样,他们需要吸引的是观察者,维系世界,新生生命。
而对人来说,发光指的是可观察的事物,而那就是语言。语言是他们的诱饵,是他们存在的证明。所以,就算会消失,也要去发光,因为这代表着自我的价值,生命的意义。
因此,不善言谈就无法被理解,琉花就难以发生改变。但问题在于,她所经历的故事,将她带出了柏拉图的洞穴,直视了太阳本身。所以,她明白,人本就孤独寂寞,就算能言善辩,也不可能被完全理解。
自己的意义来源于自己的观察,只有自己发光,就会被所有生灵见证。正如片尾琉花无法用语言表达情感一样,不可表达就不可表达,但自己的故事永远属于自己。
3.6 其他一些没有提到的细节
老婆婆所说,怀抱鲸鱼的女神,其实说的就是鲸鱼身上的花纹,仔细看,像不像女人?
脐带剪断,琉花眼中的流过的是飞鱼,她说她感受到生命,这里其实映射的是,在羊水生长的婴儿和鱼没什么两样。这一幕,和海滩分隔生死,及其歌谣内容,一起理解,就会很有意思。
04 结语
其实,这部作品极其认真,我刚看完就和朋友承诺,它每一处细节都有意义。有兴趣,可以带着我的注释,重看一遍,会有更多发现。
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第一时间看到,便会尽力解答。
参考和推荐资料:
[1] Crick, F. H., & Orgel, L. E. (1973). Directed panspermia. Icarus, 19(3), 341-346.(胚种论)
[2] Barrow, John D., 1952- The 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 / John D. Barrow and Frank J. Tipler ; with a foreword by John A. Wheeler.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c1986.(人择理论)
[3] Soter, S., & Tyson, N. D. (Eds.). (2001). Cosmic horizons: Astronomy at the cutting edge. New Press.
[4] Khoury, J., Ovrut, B. A., Steinhardt, P. J., & Turok, N. (2001). Ekpyrotic universe: Colliding branes and the origin of the hot big bang. Physical Review D, 64(12), 123522.(火劫模型)
[5] Steinhardt, P. J., & Turok, N. (2005). The cyclic model simplified. New Astronomy Reviews, 49(2-6), 43-57.(永恒暴涨)
[6] McMahon, D. (2009). String theory demystified. McGraw-Hill.(弦理论、火劫、膜碰撞、循环)
[7] Rubakov, V. A., & Shaposhnikov, M. E. (1983). Do we live inside a domain wall?. Physics Letters B, 125(2-3), 136-138.(五维模型)
[8] Ferrara, S., Khuri, R. R., & Minasian, R. (1996). M-theory on a Calabi-Yau manifold. Physics Letters B, 375(1-4), 81-88.(卡拉比丘流形、五维空间)
[9] Ribeiro, M. B. (2008). On modelling a relativistic hierarchical (fractal) cosmology by Tolman's spacetime. I. Theory. arXiv preprint arXiv:0807.0866.(注:分形宇宙学是非主流学科)
[10] Dennett, D. C. (1989). The intentional stance. MIT press.(意向立场)
尘迹
200308
稿件再拟,见://www.bilibili.com/read/cv10853950
B站海兽之子上线已有时日,回顾此前粗糙的视频,慨叹万分。视频中臆断难免,质量上也不甚满意,故重拟文案,以谢读者。
01解读与注释
抛弃评判标准,阅读理解是最为简单的。它只是你经验与想法的映射。所以,从来也没有过度解读,因为一切都只基于你的解读。所以,以下内容不过个人偏见,只当是痴人痴语罢。
02 科学的海兽
海兽之子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试图在作品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生命起源学说,尽管这只是一个设想,但却才华横溢。你可以认为这是民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作为动画作品而言,你不可否认它的浪漫。
刘慈欣《球状闪电》曾假设,球状闪电是一个宏电子,而宇宙是一个宏生命。这种思路在海兽之子中一脉相承,如果海洋是宏子宫,孕育生命的原初形态,那天外陨石便是宏精子,受精的过程就是庆典。而这正是“胚种论”的假设(Crick & Orgel, 1973)。生命的原料来自外太空,由陨石裹挟降临地球,在适宜的条件(海洋)下成长(“星辰万千,海为胞宫。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是庆典。”)。但这样的设想需要解决生命原料的来源问题,于是“定向胚种论”和“动物园假说”(变体:实验室假说)孕育而生,整个地球不过是高维生命/先进文明进行生命诞生研究的实验场,是它们在播撒生命的种子(陨石)(“他们一定在不同于我们的时空中,眺望着这个世界。那是一个我们思维触不到的世界。”)。与此同时,它们作为观察者,见证着这场“生命的祭典“(变种强人择)(Barrow, 1988)。但这不得不让人再作追问,高维生命从何而来?作品采用了分形与循环的取巧理念(Ribeiro, 2008),将这个问题冗杂一起,自成矛盾闭环,追问自无从下手。就如元初哺乳动物的问题一般,一切演化自成,没什么泾渭分明的界限(丹尼尔•丹尼特, 2018, pp. 295–298)。
因此,借助这些理论,作品延用了一些象征。“人魂”——胚种论中的陨石,其携带生命。因影片中存在两颗,故先假设一个是精子,另一个是卵细胞(祭典中的精子入卵过程可以验证)。“海”——激活精子所需的养料(精子钥匙);“空”——激活卵细胞所需养料(卵细胞钥匙)(在琉花记忆中,空进入鲸鱼体内,手握陨石,鲸歌起;空比海提前经历高烧不断,好比女性先于男性发育,而高烧的代谢,象征第二性征(钥匙)的觉醒;将陨石给海;海分解过程)。鲸鱼——在神话中一直作为子宫的象征(祭典发生的场所)。祭典中的眼睛——高维观察者的存在。那以此为据,将剧本重新梳理。
两道天外陨石(人魂)划过,代表精子卵细胞的到来,它们将赋予大海新生的契机(生命的再生)。按海所说,陨石所闪耀的光,是想要被发现。其实那是精子和卵细胞需要寻找宿主(搬运工),就像人类是延续基因的宿主一样。于是被陨石吸引而来的,是深海生物大规模的迁徙,像极了追随卵细胞形成的精子竞争。自然,如同精子模样的巨口鲨一般,绝大部分搁浅在海滩。最后,代表大海本体的鲸,获得了卵细胞(陨石),将作为子宫而存在。而作为卵细胞钥匙的空,却意料之外抢到了精子(另一颗陨石)。
但他激活不了精子的陨石,却成了精子的宿主。就算海洋变成红色(犹如女性初潮),卵细胞激活时间已到,也未能影响到空。直到空将陨石交给琉花的那一刻(当精子陨石离开空之后,空便迷糊的走进大海,也可作为其钥匙假设和宿主假设的佐证)。他失去了宿主的身份,重归为钥匙。空被驱使步入大海,被鲸吞下,握住了鲸鱼的陨石,激活了卵细胞,使之完成月经(刻意保留握住陨石的这一幕,和后来海琉花抢夺陨石这幕,是我提出钥匙假设的关键原因)。鲸的鸣唱,歌颂着卵子的形成。紧接着,海正式成为精子激活的钥匙。所以,“若海需要,便剖开肚子给他”。
第二天,还未回神的琉花,迷糊而本能地望向了卵细胞(鲸)的方向,扭头才看到了海。海接触到琉花,激活了精子,脑海里,他们找到了目标。这引来了鲸的翻腾,那花俏的皮囊,是女性的蛊惑。出于本能,他们追寻着鲸,要完成最后的受孕。
跟随陨石,琉花跳入大海,被鲸吞下的一刻,祭典开始(有趣的是,祭典之前围圈吐泡泡,其实是一种捕食习性)。宛如的月经疼痛一般,琉花捂住腹部,鲸歌传唱祭典,翻云覆雨,好是激烈。那一夜,她望见大海生灵的记忆。那作为代孕的海马,是海的具象化,在啃食中化成海底的养料,随即,本在二叠纪灭绝的旋齿鲨,及其热泉的出现,预示着那是生命的轮回。
被灌输生命记忆,琉花随陨石到达卵巢,受孕完成。宿主的任务本该完成,她将化作生命养料,和鲸落一起,养育新的生态系统。但在琉花带着精子涌向卵细胞的途中,不合时宜的海竟追随而来,抢夺了琉花的位置。海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分解自己,激活精子,获得新生,但回想起海的消失,琉花愿牺牲自己。几番争夺,没有宿主的精子未能及时抵达卵细胞,卵裂眼看瓦解(其实最直观让人认为是科学的是这段减数分裂过程)。诞生即将失败,海也随时间回溯,变成婴儿(或许代表此次失败,等待下次祭典从头再来)。琉花明白了自己只能是被宴请的客人,不能代替海的角色。她放弃了争夺,“若海需要便给他”。受精完成,生命的大爆炸。回归大海。作为热源也好,养料也罢,海诞生了无数宇宙。而那些宇宙中又存在无数宇宙。琉花竭尽所能抓住一份,化成了自己。就如同尸体瓦解,回归大地,海和空也回归到了大海,化成了每一个人的一部分。她理解了生命,理解了我们都是海和空的孩子。脐带剪断,母子和好,少女飞起,社团和解。
03 哲学/神秘的海兽
但它并不满足于科学构想,反而转向对语言、科学的反思。无论是对鲸歌的破译,还是对海空的研究(“科学完全无法看出,我们身体的真正变化”),对未知的阐述(“宇宙有90%以上,都是无法测明的暗物质……”其实可能也正是对暗物质的涉及,使得作品采用“循环宇宙观“),无不展示科学对神秘现象的无力。如此,我们又如何能将人类置为高高再上的物种呢?
就如极端语言相对论所言,语言是我们“社会现实的向导”,强力制约着我们对社会问题和社会过程的所有看法(胡明扬 编, 1988, pp. 209–210)。作品认为,自然的声音转换成语言会出现极其严重信息损耗,语言只是表达极少的一部分,那些无法言说的就被抛弃。或许,我们不过是语言的动物,那些无可用语言表达的,我们一无所知(夸张化认为思维语言等同自然语言)。但这是完全否定吗?我想不是非此即彼的强调,应该还是二元平衡,各有范畴。所以,与其说是哲学的海兽,不如说是灵修的海兽(尽管我对灵修相关观点抱有极高的怀疑态度)。感受并沉浸其中,体悟自然真意,我与宇宙一体,万物与我同在(Eckhart Tolle, 2012)。就如艺术形式一样,去看去感受,沉浸其中就好。那言语不足以表达,什么都不像的电影,正是电影的内核。
04 宗教的海兽
见hide的考证(//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051720668)。
05 意识流的海兽
那看似意识流的场景,不过是琉花见证生命诞生,体悟自我存在的表达。见好友淑女的解说(//www.bilibili.com/video/BV1rv411r7df)。在此只提几点不太相同的见解。
非大爆炸,是火劫理论(Khoury et al., 2001),大爆炸是由一而终的过程,而火劫宇宙带来的循环观与后续宇宙嵌套相同(海底幽灵)。此外,火劫对暗物质可见大爆炸后被火烧过的如下画面。因此个人放弃了全息宇宙、彭罗斯式循环宇宙的观点。
祭典呈现减数分裂的片段中存在的眼睛,很可能是延续“定向胚种论”带来的“实验室假说“,表达一种变种强人择(SAP)的观点(Barrow, 1988)——观察者是创造宇宙的必要条件(你所看到那些眼睛和客人琉花本身),因为宇宙需要一个观察者,才能使得概率波从叠加中消失,变成具体的现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惠勒的参与性人择(PAP))。
“我们抬头看时,总是觉得星星遥远,但其实宇宙大爆炸时形成的原子就是形成我们身体的原子。所以星星并不远,因为我们就是星星本身。”延申来说,恰如分形宇宙学所示(Ribeiro, 2008),宇宙结构及其物质在各个尺度上自相似(具分形结构),好比我们的原子结构和行星系统类似,人的思考和想象也和星辰运转类似。万物皆有宇宙,宇宙亦有万物,生命周而复始。(“宇宙和人类很像,若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分形宇宙只在极大和极小的尺度适用),那就真的很像,更准确说,都一样,无论太阳,还是大海,还是人类,也无论空,海还是我,还是除此之外的所有人。”)
06 宏大叙事下的宇宙
作品并没有沿用传统叙事,讲述一个坎贝尔式英雄故事(约瑟夫·坎贝尔, 2017)。它没有正面解决冲突(同学关系、家庭矛盾),而是通过另一种宏大叙事回归于个体之中,把矛盾消解。这与其主题一致——语言本身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重要。老师要琉花一定要去道歉,但结果,两人的和解只是一个手球;家庭矛盾也没有说要什么浪漫承诺,一两句抱怨,一个共同目标就重聚了。这便是人物的成长线,没有什么伟大的,也没什么可以言说的,理解彼此很难却同样很简单。
07 动画的海兽
无需多言,见b站采访(//www.bilibili.com/read/cv8445551),太子的作画mad(bilibili.com/video/BV1z741137T3),睡觉盒子的分析(//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600462260)。
这里澄清一下原作的问题。自己算是半个五十岚大介粉丝,原作是读过且很喜欢的。但恰如作者所说,“《海兽之子》的动画与漫画是一对兄弟”。从个人理解来看,它们并不一致。所以,我倾向于分开理解。
08 结语
我没有任何海兽至上的观点,只是它的缺点显而易见,无需我再复读,一贬再贬。毕竟,批评是简单的,是私人的。它本可以客观,却容易被情绪与偏见侵蚀。赞扬亦是。甚至可以说,这篇文章便是我个人在偏见中佐证并迷失的产物,诸君见笑。
光影尘迹
20210414
“明知明天会消失,却还是要发光。”“如果为了海需要用到那个陨石,你就把肚子剖开拿给他吧。”“六九八点四五赫兹,星星死亡的声音,整个海都在发烧。”“如果真的为了那两个孩子好,那么就应该让他们远离那些自以为是的人,那是自以为人类是高等生物的人。”“好厉害,这么深邃的、黑暗的海底,竟然有生命;一切都是水孕育的生命。”“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由相似的物质构成的,那么这就不是相似,而是相同。”“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一直是生命的轨迹。”“抱着鲸的女神也好,穿越时空的少年也好,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整部电影有思考一些东西,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万物是一体的,人来自于宇宙,宇宙中有很多未解的东西,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未解之谜,那些妄图操纵自然的人必然是会失败的,海洋是万物的母亲,海洋孕育了从宇宙来的一切生命,人类最终应该归于海洋,只是节奏未免有点太慢,而且有很多内容,到最后也没有解释清楚,不知导演是怎样思考的,不过电影中唯美的画面,颇具哲学思辩的内涵,还是值得让人一看的。 电影的画面是真的非常的唯美,每一帧,每一张图都经过了精细的打磨,整部电影看下来,可以说是欣赏海海与宇宙的一个视觉的盛宴,虽然剧情略显拖沓,但是完美的画面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点。 故事从女主暑假的时候开始,我们女主本来是排球社的社员,在暑假第一天练习排球的时候被人家故意绊倒了,然后她反击撞了人家鼻子,结果老师却让她给被撞的鼻子的人道歉,明明是人家先绊倒她的,为什么要让女主去道歉呢,我们女主自然不会答应,这给谁,谁也不会答应的,女主又想起了小时候,在父亲母亲工作的水族馆看到的壮丽场面,然后跑到水族馆去了,结果在水族馆遇到了一位被儒艮养大的少年——海,经过父亲的介绍,女主知道了这是大海之子,海还有个哥哥叫空,空在接受完检查之后也与女主见了面,一颗陨石的坠落,引起了很多人的在意,这颗陨石到底带来了什么,在海和空的带领下,女主踏上的一段神奇的旅途,他将前往所有人都在期待的、鲸群们用歌声传递信息来通知海洋生物参加的所谓的生命的祭典。 反正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叙事非常拉垮,而且故事中有太多的谜团没有解开,为什么女主的父亲跟母亲不和,这个到后面没有说,为什么女主的母亲整日酗酒,这个到后面也没有说,为什么有人说女主的母亲是传奇训练师,但是女主的母亲现在在休假,这个也没有说,女主的父亲和母亲之间到底有什么矛盾,也没有说。 这还不算,本来有一群军方打算利用两个海之少年参加祭典的时候,趁机夺取海之祭典的什么东西,但是军方后来怎么样了也没说,就给了一个画面,军方的阴谋到底是什么,后面提都不提。 两个海之少年,其中一个把一个陨石的碎片喂到了女主的肚子里面去,然后那个海之少年就消失在了海里面,怎么消失的,为什么消失的,作者没说,然后再到后面,祭典开始了,莫名其妙的,剩下的那个少年,也就是女主喜欢的,想要保护的那个少年,从女主的胃中把那个陨石的碎片抠出来了,然后那个少年想要把碎片自己吞下去,女主拼命的拦着不让他吞, 然后碎片飞走了,两个人去抢碎片,抢到碎片之后,女主又让他把碎片吞下去了,那女主你之前阻止他是为了什么,作者没说。 再到后面,更莫名其妙的,两个人欣赏的一组很唯美的画面之后,然后又从宇宙中又落到了海底,然后女主想保护的那个少年就那样当着他的面,化为气泡又消失了,女主后来抓了一片,然后被冲上岸的时候还把那一片吞下去了,她这么做的意义,难道是为了让那个少年的一部分永远存在在自己体内吗,还有那两个少年到底为什么而来,后来又为什么消失,他们带女主看那个祭典到底有什么意义,作者都没说,军方到底想得到什么,科学家研究了两个少年又有什么结果,作者还是没说。 最后的主题上升到了宇宙生命,就是我们的生命和自然界的万物和宇宙都是一体的,这个是这个电影它的一个中心的思想,但是这个思想就很难让人产生共情,而且跟前面的那些铺陈吧似乎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你没有前面那些铺陈,你也可以讲出这些东西,虽然生命以及宇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如果能讲述地更好一点,岂不更美吗,也会让人觉得更感同身受的。 以下附上,本人看此电影时,拍下的一些唯美画面: //m.weibo.cn/7488159225/4573505297319304 。 //m.weibo.cn/7488159225/4573505763411146 。 //m.weibo.cn/7488159225/4573507587146753 。 //m.weibo.cn/7488159225/4573510254724155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6979653681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7256999016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8263110356 。 //m.weibo.cn/7488159225/4573718976929713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151202752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294593770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5919017557 。 //m.weibo.cn/7488159225/4574087052271452 。 完。
看完之后思考了很久,越发感受这部电影的意味深。首先,这部电影有无可挑剔的作画水准,如果要说的话,花费一张电影票来看画面都是完全值得,甚至物所超值的,前期日常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后期让我张大嘴巴十分的恢宏画面,视觉盛宴,如果让我来评价,这甚至称得上是目前作画的巅峰水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间那段关于宇宙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一整段场景,气势之恢宏,作画之精妙,无法用言语来信任,看完之后细细回味,愈发觉得作者想要通过极为广大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来让观影者体会其深埋在他所有意描写的每一个现实中的强烈的现实意义;其次,这部电影的音效也可以称得上是音乐会级别,细微时如细羽搔耳让人内心悸动,宏大时又如洪吕大钟让人震撼,在最恰当的时间响起,和画面结合,这种美妙的感受也不是言语所能描绘出来的。最后便谈一谈自己所理解到的作者想要通过画面和细节想要表达的意味,这部电影重头戏可以说完全不在剧情,而是作者想要通过剧情去展现的自己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珍重的事物,无法转变为言语”,作者所想,也不是言语能表达的,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以说,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将这个剧情打造成一流水准甚至说只是让普通人能够觉得好的水平,更多的是想通过剧情中所展现的东西配以作者借人物之口所能准确表述的部分言语来让我们去理解,去有我们自己的,但是是来自同样根源的体会,因而只是通过剧情来评价这部电影的好坏,完全是没有经过大脑二次思考的,直观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想法,这就像是你在评价现代主义作品的时候去批评作品剧情的荒诞离奇而忽略了其背后所深藏着的感受。因而我才思考了很久,害怕自己的言语不够准确不能精确表达心中所想,造成误解,却又想将自己内心所想倾泻出来,一吐为快,确实是“言语能够表达的内容十分有限”。我感受到的第一点是,我们人类和动物以及世间万物都是“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并不是在探究“生命的起源”亦或者是“宇宙的终极奥义”(当然只是个人认为),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人类和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观念,因而才会有对军官所代表的妄图利用人类的优势来从外物身上获取利益的一类人的“自以为是”的批判,军官们最后到达了错误的地点,在错误的地点发现了里面无数的财富--这也是他们所追寻之物,到结尾也没有再对他们进行描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所以没有再进行描写的必要;另外一层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问题的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发着光,希望别人去找到我们,却又将自己和他人隔离起来,也都认为是他人的错,我们每个人都很傻,但只要互相理解体谅多一点其实什么都没有问题,排球的丢出预示着关系的缓和和六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到新认识,电影结尾婴儿的出生其实也暗示六花一家三人最终互相理解接纳对方,这或许也是作者希望观影者所能体会到的一点;还有一层其实也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是可能个人主观感受和过分解读意味较深,摇篮曲中写到“鱼长出了双脚”,大部分人在其实都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就是人和大部分动物在胚胎之时都是鱼的形状,因而我认为鱼长出了双脚其实就是意味着人类刚开始是和鱼、其他生物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长出了脚,因而和鱼有了区别,最后六花自言自语“我剪断了生命”或许可以解读成,人和其他刚开始是一样的,人从落地之时起就与其他生命体完全的分离了开来,但是“人和万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种复杂的关系我无法用清晰明了的语言体现出来;海的另一边是陆地,“究竟哪一边算是?”生存环境和生理的不同让人和鱼完全的分离了开来,无法互相理解,因而人才会觉得自己高于一切,拥有意识或许是人最高贵的一点,也或许是人类最不理性的一点,因为有理性而不理性,又因为没有理性而理性;为什么说陨石是精子,大海是子宫,而人类是乳房,这我无法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来,在中后期对陨石的争夺或许有更深一层,意味更深的现实意义,绝不是短短几十分钟能够想出来的。可能我的表述与我所想有很大偏差,但还是忍不住写了下来,如果能看完,十分感谢。
1. 是一场视觉盛宴,却没成为一次思想爆发。2. 画风和技术上已经竭尽所能表现风格了,不愧是studio 4c的制作,四舍五入圆了我在电影院看《心理游戏》的梦。在影院内的空间内被邀请进入一场视觉晚宴,这样的体验也是很难得了。尤其是深水场景和最后的祭典。2. 问题在于表现的深度吧。加入深海开发的反派之后主题又从环保跳入创世纪的神秘学。画面的丰富却无法支撑立意的深度,道理靠台词说,说得散乱又意识流所以反而造成了隔离感。动画的想象力确实可以改造世界扭曲世界甚至创造世界,但当架空想要吞并现实世界时动画的实力依然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不扯神秘学也许会好懂好看很多,毕竟大段的意识流画面打断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故事的进程。3. 海洋知识有些少儿,如果有更丰富的信息就好了。4. 总的来说被唬住了,眼睛震撼了内心没波动。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音响震撼,but我没有看懂
国内要上了,更新一下感想。我非常喜欢看作画,对剧情看得不重。这一点可能和大多数观众不太一样。所以我打了高分。希望有好票房。//应该是我这几年看过的动画电影里最满意的。看得喘不过气,情绪非常克制,像梅雨季一样潮湿。开始前先看了新海诚新作的贴片广告,新海的套路大概是主人公高喊“会いたい”,且结局完美。但是这部完全没有,就算说了,也只是一个愿望。感觉不是那种大家看了都很开心的片子,也不是大众向的。少年消失在海中,生命出现,又是一个新的循环。(适合在影院看的艺术片,很难得地保留了青年漫画气质,顺便吹一下小西贤一
如果说《企鹅公路》是小男生夏天日记版《索拉里斯》的话,这部就是小女生夏天日记版《生命之树》了。制作水准极佳,瑰丽宏大的想象,不断上升、呼之欲出。问题是“递话时刻”过多,这些话还是各种“大词”,最终停留在“欲出感”而没有真正“跳出来”。但仍旧是年度最佳动画之一。/影院二刷,还是能被这份盛大感撼住,绝大多数的意象都处理得太好。“宇宙里看不到的暗物质,周边细小的记忆碎片游荡,人与宇宙是相同、相通的。”这些词句初看过大,但不苛求的话对本片而言还是很贴合的。本片提供给观众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实也已经超过了我们观看它本身的意义。
1.“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为庆典,目睹庆典的生物将其化作歌谣,传颂咏唱。星辰万千,海为胞宫,歌声继续传来,人为乳房,天为乐园,祭典的压轴戏开始了。”||“我们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以及生命的缘由。世界的秘密通过这些细小的暗示,以不同形式展露出来,怀抱鲸鱼的女神,与时间搭擦肩而过的少年,通过风吹拂到各地,开始为我们传颂,你那双小手里握着的故事,亦是世界的一重化身。”2.81-99分钟,包罗万象,从看见「海」到看不见「海」,琉花经过了诞生与死亡,穿梭了时间与记忆,华彩段落,美轮美奂。这是关于宇宙洪荒、大海记忆、生命起源以及少女青春的礼赞。
意外之喜,一部严重被低估的电影。或许这部不能只在电影内部评判,导演是非常耐心的人,他试图讲述赫胥黎式dmt旅程,但需要套一个故事的外壳才能分享给暂未飞升的人类。
完全是为眼睛而看的动画,视觉的饕餮。画风之生动瑰美、画工之精细传神,让人瞠目失语,哇…靠…几乎是鬼斧神工可以形容,不贪心,每天睡前打开10分钟,张张都是壁纸,专门开了个文件夹,截屏怕有上百张吧。故事可以忽略,不忽略都做不到。导演忙着建构天空、大海、太古、宇宙、生命、人类的宏大叙事,世界观拔得很高,用一些瘦弱苍白的情节,几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实在撑不起来,倒是勾兑出一种神棍感。再加上视觉强大到夺人心魂,一会儿你就跟着眼睛跑神了,忘记还有故事这回事。剧终的一刻,彻底把故事还给导演。这片子今年本要在影院公映的吧?疫情影响,不知道大银幕再刷是否还有可能。届时一定买票进去接受再震撼。
3.5 说是动画版《生命之树》肯定是过了,渡边步还远远没有泰伦斯·马力克的哲学式的文本掌控力,整体来讲也有点不知所云,但无论如何,对这种滔滔不绝、排山倒海的视觉冲击,真是毫无抵抗力啊……如果这还不是动画,还有什么是动画?
如果把一半的人物脸部特写镜头给海洋生物就好了,原作宏大主题被压缩成了少女青春冒险成长亲情回归故事,变成了海君我想一直和你在一起,我最喜欢的吞陨石后躺在岩洞里哗哗往外吐水的地方没有了,最后诞生祭的表达非常神棍,上天了,他们上天了,我要回去翻第五卷确定一下他们没上过天;贴彩色宇宙素材的地方我还心想直接上黑白显得更加有冲击力,然后后面就出现黑白了,spectacle有故弄玄虚之感,总之一言难尽...漫画里的恐怖悬疑气氛全无,全场最佳应该是前五分钟出现电影名时的动画处理
中间睡过去好多次 太多槽点不知道怎么说看完感想只想回家泡澡和吃龙虾画面和画风很美 久石让的音乐很美 主题曲好听 故事有点难懂…全程黑人问号脸 以及海洋的声音和下雨的声音太真实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催眠 我边看着真的昏昏欲睡 回去睡觉想找海浪声来催眠了 推荐给很久没休息想好好睡觉的人们去看
渡辺歩是作畫監督/子供向劇場版出身,作畫方面的技藝和眼光無可挑剔。但在美術風格的統一性、視聽語言的結合方面,只靠作畫技藝是不夠的。他的美學和對宇宙幽秘恐怖的思考,也和五十嵐大介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其實也不能說這部片素質很差,只能說五十嵐大介太天才了,一個普通優秀的人想強行攀上天才的領域,結局就是這樣……
后悔观影之前看了豆瓣影评,带着满分的期待去的,看完后好失望。深海和天人合一都是极好的题材,但讲成海尔兄弟来给大家科普宇宙生命大道理+女主第一人称青春疼痛文学就是监督的锅了。当然视觉和久石让大佬的bgm好得没话说,对大海的表现各种鸟肌,有3D IMAX绝对要看。最后高潮部分用力过度有炫技嫌疑。
台词很美,画面很美,剧情也很神棍,看得差点怀疑人生,还好退场时候远远传来的“なにそれ”让人感到安慰…
広い。表現の幅が広いし、世界観も広い。人間はちっぽけな存在としても、宇宙と繋いでいる。生と死の境界線を超えたら、全て見透かしてしま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子暑假期间要警惕来路不明的外国朋友,不管黑人白人,以带你游泳为噱头,让你怀孕,最后把你扔海里就玩消失,只有你爸妈会把你捞上来。
好故事和好电影有次元壁,可能编剧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故事,但不懂剧作技巧,没有叙事逻辑,导演也不那么重视视听技巧,让这样一个故事变成了空洞的台词大赏,不管想象力如何天马行空,也只能沦为自high了吧。
画面太美了,音乐超好听,mana酱超期待(๑˙ー˙๑)
海洋是深不可測的,那何以電影中呈現這份深奧的視覺物只有船與淺灘?海洋是孕育生命的,那何以出現的海洋使者卻只有魚,不見其他淺灘生物外的生命?海洋是獨一無二的,那何以最高潮處的海底星空卻是照搬天體運動的運行而非自成一格的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蹟?這不是抬槓,而是惋惜。如果這份作畫資源能夠用在更為創意奇想,而非復刻那些已拍過畫過太多次的舊有想像,那該有多好啊。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暴力插入一堆乱七八糟的角色,强行从海洋上升到宇宙,看完就该问候导演。年度烂片,华丽大便~
2019.6.7,三分全给美术。买票之前迷迷糊糊,纯粹是看了哺乳动物展里联动的插图决定要看的。开头以为是镰仓少女和海尔兄弟的暑假奇幻冒险故事,看到一半发现我恐了,我恐得非常严重!!没想到会通过运动少女的日常视角,使用如此恢宏精美的画面,清新轻快的音乐,讲述了这样一个用令人不适的意识流寻找生命真谛的故事。Jesus!体感与其说是不明觉厉,不如说“主创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微妙。画面是真的美,就当看画展了。不过里面很多表现,真的令人不适,特别是黑皮小孩一微笑我就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