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评论说小津作品越到晚期调子越“晦暗”,“苦涩”;还有说他晚年达到了佛教禅宗的境界。我倒更以为小津骨子里是儒家情怀,他的主人公无一不是隐忍、内敛、时时处处替对方着想、以大局为重、追求自我完善的人。
《宗方姐妹》中,一开始抢去观众视线的是新潮、活泼、外向的妹妹满里子,逐渐地姐姐节子的沉稳、坚忍、自立不知不觉中已经征服了观众的心灵。片中并没有对两种价值观加以褒贬,甚至借父亲之口表达了对两种性格的认可:人应该遵循天性,按照心意生活下去。结尾节子终究没有选择深爱了多年的宏,也是因为她不想有所欺瞒——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宏——她还没走出死去的丈夫的阴影
《理智与情感》也描述了一对性格互补的姐妹。原著我没看过,但通过电影能感到作者其实是在对理性和感性进行辨证式的比较:孰优孰劣?也许最终并没有高下之分。
因为都有高峰秀子的缘故,把小津的《宗方姊妹》和成濑巳喜男的《浮云》接在一起看。看片的第一感觉,小津的家庭出身肯定比成濑好。时代背景近似(50年代初)的情况下,两部影片的氛围是如此大相径庭,一个宁静淡泊,一个凄风苦雨。成濑导演怕是在社会底层挣扎了太久,片子里总透着股萧索不平之气:女一号遇人不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从米国大兵,到本土神汉,还有随时都会见异思迁的残渣级海归。看高峰秀子在棚户区里浮浮沉沉,面无表情地拿了个洋铁桶,搁在屋子正中接漏雨,滴滴答答的,好不凄惨。《宗方姊妹》算来比《浮云》还早了几年,镜头里的市容市貌,不管是京都、神户,还是东京,都是干干净净的,丝毫看不出百业凋零的意思。登场的主要角色,除了田中娟代那个失业在家当米虫的老公,都是衣着整洁通情达理之人,不禁让人怀疑这样的家庭究竟藏了多少把银勺子? 假使不是米国佬电影管得紧,就只能理解为选择性失明。
等看到后来,感觉事情未必如此黑白分明。茶泡饭一般的风格,终归只是形式,背后同样可以隐藏苦楚、甚至暴烈。影片临近结尾、节子的丈夫亮助雨夜身亡之后,妹妹满里子说过一句:“爸爸醒来后在掉眼泪。”——再好的女婿也只是半个儿,何况还是个吃软饭的酒鬼女婿,这眼泪多是抹给自己的女儿。个人理解,在节子回绝宏先生的好意之前,父亲已经猜到事情的走向:贞节牌坊怕是立定了。至于全片最大的噱头——田中娟代被连抽七记耳光——初看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家暴也该有个底线啊,继而一想,或许真应了那句可怜人有可恨处的陈词滥调。吐故纳新这种事,总得有人站出来当恶人,如你这般的温良恭俭让,别人何以自处?
用一句俗到家的话来总结:小津和成濑想表达的是同一种情绪,不过前者更喜欢兜圈子。
《宗方姊妹》的人物框架,跟《理智与情感》有些类似,都是一个沉稳内敛的姐姐,搭配一个天真冲动的妹妹,但就所持的立场而言,两个故事之间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理智与情感》在价值观上的偏向性过于明显:姐姐为人低调,做事踏实,不见兔子不撒鹰,最终会得到好报;那个人生观正好相反的妹妹,却要狠狠地摔上两跤,才能了解世间的种种无奈。此类作品的立意自然是好的,但说到底也就是个加强版的格林童话而已。《宗方姊妹》则是基本保持中立:正方说的没错,反方也有道理,至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顺其自然就好——这在东方被尊为处世之道,俗称和稀泥。
究其根源,倒也难怪。新旧时代剧烈交替的背景下,是非对错,结论只怕都下得太早。
田中娟代的角色,属于被新时代的孩子们鄙夷的那一类:任劳任怨,忍气吞声,凡事只知退让,从不主动争取,直至退无可退、耳光吃尽。更让人抓狂的是,等到命运将自由恩赐于她,居然以无法走出心理阴影为由,放弃了与白金限量版王老五重拾旧梦的机会,如果这就是所谓的古典美德,估计新人类们都会选择去当叛逆。
相比之下,高峰秀子演的那个妹妹要自由得多。喜怒哀乐清清楚楚地挂在脸上,中意了就大胆告白,讨厌了就赌点气,搞点小动作,甚至于当场给人难堪,好不令人羡慕。只是依然有两处地方做得有些过火:一是在孀居富婆家里尥的那两记蹶子。虽说是去给潜在情敌下战书的,但在对方礼让在先的情况下,劈头盖脸便是一通冷嘲热讽,临走还不忘按歪了人家家里的盔甲,外加一幕凌空飞鞋;二是在宏先生面前上演的那段来无影去无踪的表白,亦真亦假,云里雾里。所以也不要批评宏先生总是一副模棱两可的腔调,如满里子这般赌咒发誓说自己将来一定不会后悔的孩子,又能随君趟过几道坎儿?
所以这兜来兜去,还是回到事情的原点。姐姐是走阳关道的人儿,在相关事宜没有得到全盘落实之前,绝不迈出那一步,妹妹是闯独木桥的主儿,不管八字是否有那么一撇,先迈了那步再说。至于孰对孰错,事成即是对,心安亦是对。
之所以会如此含糊、如此骑墙、如此没有原则,只因“无常”这两个字,从来便悬在头顶之上,正如影片开头的那一出,医学教授在课堂里拿宗方老爹的例子开涮:成天跟养生秘诀对着干,又抽烟又喝酒的,怎么看都是苟延残喘,却在一天天地不断刷新保健养生学的边界。反倒是那个尚在人生盛夏阶段的女婿亮助,一倒就倒,说没就没了。
节子放弃与宏先生的大好姻缘,自然可以视作迂腐至极无可救药的典型,但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毕竟亮助的突然去世透着蹊跷。长期酗酒导致心脏麻痹,医学上的评定无须争议,不过在心理诱因方面,事情恐怕要复杂一些。影片前段,满里子问过姐姐:“姐夫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种样子的?”
“哪种样子?”
“故意跟我们使坏啊(以己度人。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亮助把牛奶拿去喂了猫)。”
随后满里子主动爆了料:是从亮助看了节子尘封多年的日记那个时刻开始。
一个已经失业太久的中年渣男,碰到这种情况,选择有二:要么就此奋起,立马走街串巷去兜售塑料花,最终上演成为地产业巨头的好戏(一大把岁数,就别勉强学什么外语了)。
如若不然,便只能保持沉默。
沉默之路走了一程,亦会发现歧路两条:要么百无禁忌,动用一切手段,维持男人最后的一点尊严。哪怕失去了全世界,最起码老婆还是偶的,菜刀在手,尽管放马过来。
如若不然,便不得不考虑最后的选择。自己落入流沙坑,别拖着她一块沦陷。
以偶极为浅薄的江湖经验来看,亮助同学貌似菜刀不忘握在手,心里却勾了最靠后的那个选项。
七耳光事件的前夜,也就是节子苦苦经营的酒吧即将倒店(转手)的前一晚,亮助出现在空空荡荡的酒吧里,跟满里子扯了一些颇为颓唐的话。随后起身看到柜台后边贴着的那句唐-吉柯德的“老子有空便喝酒,没空老子也喝酒”(偶乱翻的),笑了一下,随即把手中的酒杯甩将出去,换一声破碎。满里子对此渣男的不满情绪极度上升,也将杯子扔向墙壁,劈劈啪啪,稀里哗啦。
耳光抽完,节子终于下定决心迈出那一步,而宏先生也顺理成章地敞开心扉,做好了迎接新人的准备。正在此时,亮助却穿了件皱巴巴的西服,梳了梳零乱的头发,到宏先生和节子这里来宣布属于自己的喜讯:长期失业、整日酗酒的他,突然拣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他还提议一起喝一杯祝贺一下,他说他自己去拿酒因为比较快,他说你们稍微等一下。不过随后拿酒来的却是旅馆女将——他已经走了。
外面突然开始下雨。
亮助同学的功课其实还是没有做好。他蛮可以搂着居酒屋的老板娘一起来,这样节子的心情会沉得更低。他蛮可以说自己在危地马拉或者毛里塔尼亚找到了工作,这样可以眼不见心不烦。而最重要的,他应该熬过那个夜晚。
在抽第一记耳光之前,节子曾经说过一段掏心窝子的话,大意是说,她之所以能忍辱负重,是因为相信终有一天会得到他的理解。她以此作为生活的信念。可有一样,男人这东西一旦成年,是不可以由着他颓废太久的,一旦让他尝到颓唐所特有的好处,再想戒掉可没那么容易。从这一点上讲,节子所具备的宽容和韧劲,起到的恰恰是反作用。
哈,中奖了!《宗芳姐妹》第一个画面,我亲眼看过~~京都高台寺远眺,一定是~~5月份,我们一家从清水寺,走二年坂三年坂,到高台寺的门口,向下一望的,就是电影里的这个镜头。低矮的塔,淡淡的山,层次栉比的黑瓦脊。一定是啊~~
往下看,果然拍的是京都。还提到了唐招提寺。是在奈良。片子里妹妹抱怨的全是寺庙的京都,就是我最喜欢的京都啊~~看来我和姐姐是一派。姐姐那句话我也赞同:崭新就是永远不会变旧变老。
还提到了苔寺。得了胃癌的父亲,很庆幸活着时能去一次苔寺,看到经过阳光照射的绮丽多姿的青苔,好像这一生没有白白活过。椿树的花跌落在青苔上,也是5月初,在鞍马山中我见过这样的美景,还以为日本人一定是司空见惯的,没想到这样美景他们是看得如生命一般郑重。
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
1、父亲和小女儿一起坐在廊下逗鸟。学鸟叫。女儿困惑地问父亲,追赶潮流和保持传统谁是谁非,父亲说没有所谓对错,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人生也没啥乐趣。所以要听从自己的内心,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就好。笠智众演的父亲,永远是一脉暖阳。
2、姐姐拒绝宏先生后,和妹妹一起吃饭。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要轻松地独自一人去面对内心的阴影,因为这是听从内心的感觉。说这番话的时候,田中绢代的神情最是动人。有一种凛然的柔情。高峰秀子吐舌扮萌,抢尽风头。不过在这里,田中绢代那一点点动人,就足以与之抗衡了。
这部电影不是典型的小津风格。高峰秀子太显眼太出色了,反而破坏了小津一贯含蓄克制的美。相比之下,我才突然领悟了原节子的美,宽宽的肩宽宽的额头,大大的嘴巴总是笑着,糅合了情人和母亲的魅力,让人暖融融地想依靠。有恋母情结的小津那样欣赏她,怕是所有缺乏安全感的男人都会爱极了她的。
京都的山为什么看上去都是紫色的?片尾,宗方姐妹饭后漫步,沿着土墙一路走来,拐过一棵大树,姐姐突然指着前方的山问道。妹妹调皮地咂巴砸巴嘴,说像是年糕豆沙粥的颜色。
果真是紫色的吗?那一定是傍晚的山了,《滕王阁序》里说“烟光凝而暮山紫”嘛。若得机会再去,一定要认真地看看。
上个世纪末,日本社会就已经有人提出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已经过时了,但作为二十一世纪二零年代的我们看这部《宗方姐妹》,反而觉得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不管是养猫来逃避现实的都市人、追逐最新款服装的妹妹、沉迷酒精的职人、不找工作无所事事的丈夫,这些都好像我们身边一个个经过的人,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
影片简介:
《宗方姐妹》讲述了姐姐的初恋情人回来日本,恰好当时姐姐和姐夫的关系不甚理想,姐夫甚至很长时间赋闲在家,天天沉迷酒精。妹妹希望劝服姐姐的初恋情人重新追求姐姐,让姐姐和姐夫离婚以促成她心中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很难说妹妹的动机是自私的,她的行为分明还带有一种拽姐姐逃出压抑婚姻的大义感。但当一切终于如妹妹所愿,姐姐提出和姐夫离婚,追求一种更健康的婚姻生活时,丈夫却因为饮酒过度,心肌梗塞去世了。两人中间的障碍骤然消失,姐姐却因为丈夫的死,而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最终拒绝了初恋情人,选择自己独自生活的故事。
嗑CP与自恋文化
《宗方姐妹》出现的时代当然是没有嗑CP这个词的,但行为的发生早于概念的产生,妹妹在今天无疑是嗑CP嗑得最欢的那一类人。而她嗑CP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姐姐和姐姐的初恋情人。
嗑CP是一种欣赏外部事物的方法,所用的视角是向外看,而自恋是一种向内看的视角,一个人如何能既向内看又向外看?
因为嗑CP是一种主观想象,想象自己的偶像的爱情故事。妹妹在影片中以一种说书人的视角,讲述她想象中的姐姐和初恋对象的浪漫散步,一切美好得如同偶像剧。
网络上不乏这种嗑CP拉郎配的视频,《陈情令》播出后,肖战和王一博的CP“博君一肖”占据微博超话第一名,脱口秀大会时期杨笠王勉的“勉笠”CP在B站流行一时,连杨笠看到CP粉把里扣出的糖剪辑成的视频都感慨:“他喜欢我,为什么不和我说?”
CP粉的磕糖采取的稀奇古怪的方式更是令人疑惑,孟大明白在《论CP粉嗑的糖能有多硬》一文中列举了很多令人疑惑的嗑CP方式。比如王一博在18点21分发得广告博文,CP粉就能将其理解为耶啵爱你(谐音一博爱你),或者把一个平常日期拆分成特殊含义的数字:529=520+1+3+1+4。
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的逻辑下,艺人变成精心打造的商品,艺人天然要让渡自己的隐私权和交配权,有时不得不承担起被公众意淫、消费色相的功能。
嗑CP本质上类似一种软性porn,观众自发解读CP们的互动,暗搓搓的秀恩爱,嗑CP的当事人的真实意志根本不重要,这和色情文化中的porn一样,观众按照自己的想法脑补自己和porn主角的互动,背后都是深深的自恋文化,世界按照他们的想法运转,CP在他们的脑中不可描述,成为自己世界的国王。
嗑CP与景观社会
居伊·德波在 《景观社会》 一书中写到:“ 在一个充满“拟像和仿真”的社会中,现代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已经发生被“媒介化”,由于商品生产的急剧膨胀,人们已经无暇与物质商品作近距离的接触,只能从大众传媒的影像叙述和表达中实施消费行为,在一个“景观社会”中,视觉已经代替触觉成为大众认知世界的主要经验。 ”
人们无暇与物质商品作近距离的接触, 在新闻、广告、宣传和娱乐表演中,景观成为主导性的生产模式。 观众当做看客脑补自己嗑的CP花前月下,但如果CP真的成真,CP中的当事人恐怕并不如粉丝想象中的开心。
嗑“博君一肖”的人想过同志在社会中的生存空间有多狭小吗?赵丽颖和陈晓如果在宣布一起了,这不是一个我嗑的CP成真了的普天同庆的大事件,只会成为婚内出轨的桃色事件。事实上这种事情正在发生,B站up主“吃素的狮子”前几天被曝和他的CP对象“碳酸熊卡”在一起了,可这新闻立即变成了吃素的狮子抛弃多年初恋女友,小三与渣男在一起的骂战。(事情还在发酵,我在这里并不是指他们俩就是小三和渣男)
景观社会的消费关系强化了消费中的享乐行为,忽视了消费中的社会意义。CP对象和porn制品一样,我们并不与他们互动,他们只是没有反抗能力的文化产品。
嗑CP与残酷人生
影片中姐姐终于如妹妹所愿,选择和初恋情人在一起。但最后姐姐却因为丈夫的死,最终拒绝了初恋情人,选择自己独自生活。因为生活并不像嗑CP一样甜到冒泡,娜拉出走之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了,之后呢?
以一种作壁上观的视角看待对方的生活,我们觉得对方的生活漏洞百出,苦不堪言。姐姐在婚姻中的平淡的快乐妹妹不能理解,对于姐姐被丈夫冷暴力,妹妹却尤其感同身受。所以姐姐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我嗑的CP应该在一起。
人生有苦有甜,看似郎才女貌的结合,实际上却可能是一地的虱子在袍子上涌动。艰难的生活更需要两人一起携手渡过难关。以真实的生活类比想象中的生活,真实的生活当然如同炼狱。
事实上姐姐相当爱自己的丈夫,他们不是腐朽的包办婚姻。崭新的事物并不因为它的新而带有优越性,真正崭新的事物是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过时的。
嗑CP或许能让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快速体会到爱情的乐趣,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变向的软porn,一种不想长大,做幻想世界中的皇帝的深刻自恋。
1
剧情很简单,两个姐妹的父亲是个晚期胃癌患者,但却抓紧每一天活着。在廊下听着鸟叫,都是那么开心。
姐姐的丈夫三村是个废柴,成日饮酒,不找工作。他的心理最难把握。
两姐妹都喜欢一个高富帅,他的名字叫宏。宏在神户做生意,经常笑得很神秘,所以他们两姐妹都被吸引了。姐姐喜欢单相思,一味的牺牲自己。妹妹吐舌头,喜欢耍乖。
其实这是小津安二郎对于大佛次郎原著的简化改编。他把性格简单到只让自己心爱的演员,表现出来的份上。并不做深入的挖掘。例如:
他们都有在中国的大连生活过的回忆。三村,带有一种福特电影中废柴的感觉,喜欢莫名的喝酒,消遣烦恼。他老去的一家下级酒馆,所有的酒友都认识他,叫他老师。我们知道他的英语很好,后来又找了个工程师的工作,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小津似乎不想解释他?
受战争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莫名其妙的醉死,成了结局。却影响了本来能够在一块儿的金童玉女。
2
当然姐妹俩是古典和现代的对比。东方和西方的对比也很明显。但是对于导演想表现什么,我认为他自己也不是特别明确。@
这像是一部快枪片,布置了任务,然后就去改编,试图把它做好。
我很喜欢其中的高峰秀子,带有那么一点稚气,又会吐舌头,又会学男人说话。整体的表现特别丰富和圆满。而姐姐的表现更不用说了,确实是充满日本女性的古典美。
当然所有的光环,都应该在三村身上。他诠释了一个多余人的形象。遭人厌恨,也没办法。自己的妻子嫌弃,自己的小姨子嫌弃,世人嫌弃,朋友也嫌弃。应该是战争的理想破灭了。但日本腾飞了,崛起了,他却倒下了。
导演曾经说过,即使表现再颓废的内容,也要看到光明面,否则就是无法往前的。你看了这部片子,才知道他在讲什么。
很可悲的姐姐。也是小津少有地如此深入探讨夫妻伦理的电影。其关于坚贞、保守的评价非常多面性。
秀子一脸委屈地吐三次舌头。秀子捏住猫的脖子把它从沙发上提了起来。秀子捡起报纸好意跟姐夫讲话,姐夫却不耐烦,秀子又把报纸丢回地上。秀子背诵姐姐的日记调侃宏。秀子跳起芭蕾舞步。秀子支颐交谈。秀子噘嘴然后坐远了。秀子怼姐姐怼得漂亮。姐姐你出去,让秀子抽枝烟。秀子模仿莺啼惟妙惟肖。秀子一遍遍说着跟我结婚吧。宏你疯了吗,竟然拒绝秀子!秀子提了下丝袜又把鞋子甩在一旁。秀子笑着磕了磕牙。秀子又吐舌头了。秀子对着柜台砸酒杯。秀子提起十字镐去追姐夫要为被掌掴的姐姐讨公道。啊,秀子尖叫了。秀子的卷边小呢帽真好看。秀子咂咂嘴说京都的山像是小豆汤的颜色。
堪稱松竹與東寶的一次重量級合作! 五角感情關系+垂死老爹 泥馬這麽狗血的劇情被小津揮一揮手般就處理掉了 高峰秀子的形象太動人了 每一個小動作都如此迷人
当小津放弃了他的风格,结果会多么失败。透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出,多重主题(新旧对立,战争,家庭,物哀的夹缠),固定演员与情感表现方式,美学。当失去了这些,小津就变得毫无力度与复义性,单薄不堪。
8.8;一處作為句點的推軌
又见暴力镜头。掌脸戏在小津有声片里大概就出现过两次(另一部是《浮草》),田中绢代还在《风中的母鸡》里滚过楼梯,与原节子司叶子等人的待遇比,差不多也算是最虐女主了。据称本片剧本和选角都是指定好的,难怪情节很琼瑶,堪比《东京暮色》,好在导演够风格,狗血将将洒出,就被豁达给掩盖了。
田中娟代总是演凄苦的角色呢,高峰秀子真是光芒四射呀。
生活的阴影。细节呼应做得不错,几处不那么小津的段落也点到即止。但是整个故事还是挺陈旧的。高峰秀子真是可爱啊。/为了写稿子看的,也不知道要写的山茶花在哪里……
活潑可愛的高峰秀子引來全場男女老少大笑[主要是老大爺們
看到高峰秀子的感情戏一度以为是成濑电影,姐妹俩的新旧观念对比,笠智众的慈父形象仍然是小津电影的主题,不过这部电影难称优秀,主要靠演员支撑。高峰秀子在这里十分的俏皮可爱,吐舌头,全程卖萌。田中绢代的角色代表了传统守旧的女性形象,确实相形之下很不讨喜。
想喝酒的时候喝酒,不想喝酒的时候也喝酒。
高峰秀子真是漂亮又机灵啊!跟《女人步上楼梯时》完全两个感觉。片子有点《理智与情感》的味道,战后创伤、女人的觉醒
我真的很讨厌这片里的姐姐,谁也别拦着我!
片中什么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答案,我很喜欢,姐夫究竟是不是看到了日记?找没找到工作?是真的为妻子忧伤,还是真的沉醉于享乐中?阿宏究竟爱不爱姐姐,妹妹又究竟爱不爱阿宏?该死的未死,不该死的突然死了;生活是真的,能随心而动真好。
主题就是:幸福在哪里?剧情是沟口健二式的(小津坦陈:大佛次郎原作很难改编),摄影是厚田雄春式的,只有节奏感,还有晚春的余韵。夫妇的隔阂是怎么也除不去的,只有高富帅的宏,远隔云端。怪不得Acacia酒吧的题词说:或逢喜事而饮,或无端而饮(堂吉诃德)。
传统v.s.现代,情节剧。小津不甚有名的作品,不过田中绢代真是一脸圣洁,演技精湛。高峰秀子的“表演”非常抢眼。《刺猬的优雅》里米歇尔太太念念不忘这部电影,想来大约还是与其中多次提到法国有关。不过,京都的山,不是山茶花的颜色啊……明明是小豆汤(汁粉/しるこ)的颜色啊……
这片确实有点怪。从女主节子是酒吧女老板上它像是成濑的电影?从不幸婚姻眷恋旧爱上它又有点像木下惠介?然后小津在一个很像是别人更擅长的题材中注入了自家元素,结果非但没有别开生面,甚至连基本盘都失手了:雅静空镜配合轻快音乐的过场、以及高峰秀子的“过分”俏皮活跃的性格,感觉与整个故事背景所处的困顿艰难的经济境况和影片所呈现的转暗趋悲的情绪脉络不太搭调?而三村突然连续重力掌掴节子的情节,既在节奏上有点失控,又在结果上有点搞笑——竟然没在脸颊留下任何痕迹?紧接着,愤怒的高峰秀子想去追打姐夫,先抄起扫把觉得太便宜他了,又换了把斧子?可这本该是近乎无厘头喜剧才可能支持的戏码,想想点秋香里棒子和更大的棒子!
#私人影记#节子(田中绢代 饰)和满里子(高峰秀子 饰),代表了日本战后女性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她们对陈旧和崭新进行了一番争论,后来小津的爱将笠智众饰演的爸爸,说了一句点睛之笔:做自己最重要。节子也选择了忠于自己。ps 结尾正是刺猬的优雅里米歇尔太太念叨的场景。
田中绢代和高峰秀子这是什么神仙组合。田中绢代演起这种凄凄惨惨戚戚的大和抚子是真的贴合她的颜。姐姐真的是验证了能吃苦的女人就一直吃苦的真理。什么狗屎丈夫,真恶心。不过姐姐没和初恋一起倒也不算BE。结尾是典型的小津的结尾。妹妹真可爱。两个不同世代的日本女性的对比和思想的碰撞。猫很多的一部电影,猫可爱。家暴丈夫换个片场可以直接演夏目漱石或太宰治了。御用老头就很印象里的日本老头那种。父亲和妹妹的对话也很好,父亲说了些不错的台词。最终亲姐妹才是最值得依靠和一起走下去的
妹妹太有意思了,虽然并不赞同妹妹对过时与否的看法,这点赞同姐姐。撺掇姐姐离婚什么的,我是比较传统的人,觉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