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讲故事的人,我不为自己作为女人占据这个世界的空间感到抱歉,这一点感受很重要。”——奇马曼达.阿迪契
前一段时间和一个导演沟通剧本,他提到女主与男主的一场戏时说:男主喜欢女主就不必说出来了,女主是一定早知道了……嗯?这个判断是怎么来的?难不成相反的局面,男人的自信已经爆棚如此了么?
我问导演为什么觉着不用说,女主就一定知道这男的是喜欢她的?导演说,那还用说么,她漂亮,这男的每天和她在一起,对她与众不同的关心昭然若揭啊……
趋近于爱的一切美好情感,都是不可言说的。可女人这种生物活得太清楚了,活着思路可以比男人岔出几个维度,男人叫苦,明明爱,却怎么表达都欠火候,又难又累。
不用说语言真挚示出来的爱,无论多么自信的女人也都会从语句、眼神、行为、环境、近况,好好梳理一番,在一定的时间长度里去度量这份说辞的真实性,不说?是想让女人猜死的么?
比起女人,男人在世上生存要不顾忌得多,也成就了他们的自由和保留自我更多的部分,洒脱在情感之间的得到与失去。
对于绝对的女权主义并不热衷,只是原本也同样不认同情感中女人是弱势的那一方。抛弃的词干嘛总定义在女性身上?至于单身,是常为优秀的女性占去更多的比例的,我们对陪伴一生的人事物有更高的稳定性标准,或许在这件事情上对长久的必须性追求,滋生了大于实际的恐惧。
直到有了孩子,一下子知道了作为女性的圆满,一切的感受都不一样了。女人携带着承载一个小生命的欢愉和仰赖的天职,去面对两性的情感时,注定是弱势的,那种辩白“你就是得更让我知道是被爱”的任性都是气力不足。
时代的向前推进还是给了女人更多的选择,对这种境况的现实有清醒认识,反而开始支撑起一部分女性对独立和平权的追寻,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行动。
所以在《脱口秀大会2》第六期的段子里,当我从杨笠——一个很久没谈过恋爱,更没有步入婚姻,也没有孩子的,未婚不算大龄的女青年那儿,听出“爱一个人好难”的主题,表达出对这个层面立体又深刻的思考和观点,是相当动容的。
哈哈哈哈哈……
她的段子真的太有意思了,可惜她是超越脱口秀这个行业未来而存在的,却浸于现实的无奈,现场的观众没有买账,分数是本场的最低。
她的心下也是一声叹息的吧,让观众从欣赏“怂萌”晋升到接受犀利嘲讽,甚至爱上残酷黑色的脱口秀风,是任重道远的。
想想,其实也不全然,这一场更像是输在女性弱势的两性关系里。这一场也有人在朝着杨笠追求的未来努力。呼兰的段子,也一样是在反讽,介绍那些从青春期就开始不正常索爱,自杀式袭击的男人们。不知道是因为宽容度施给了内容里的男性,还是给了作为男性的呼兰,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观众是全部接到了。
私下里臆想了一下,舞台上依照呼兰的口吻重新讲了一遍杨笠的段子,嗯?!不要说想象别人的反应,如自己这样私爱杨笠和她的段子,都觉得换一个同追求的男人,一切的效果好像都在了。
难不成这种对待上的差异,在价值观里都根深蒂固了吗?
很想知道后面的杨笠还会否坚持得住,走过市场的成长过程,一直坚定自己的风格,独特地存在下去,遇到真爱她的男人和观众。
还是认为一个人只享用爱里温暖那部分的作用力,去打开自己心里另一个因为爱上的人而得到的另一个世界,不对这份情感做任何的回流的期待,本身也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杨笠是个非常值得爱上的女孩子,当我去了解她的时候,看到她的生命里一直都有光。
她会画很独属自己风格的画,喜欢孤独,却讲笑话,这份矛盾用温柔的声音表达出来,很有魅力。
《流浪歌手》故事里的孤独,该就是她在城市里的孤独吧,只是杨笠的孤独遇见了脱口秀,有了救赎。一生里遇见对的人和可以爱上做一件事,都是需要不小的运气,总有幸运会降临,至少得有这个相信。
她的好玩与思索,也都在她的文字和欣赏的有趣里。
//mp.weixin.qq.com/s/5sJuZp_QgGpMugDYejtQeQ
“贪吃羊”看完是笑到飙泪,好玩人的世界必然是好玩的,一点也不孤独。
不只是我们观众,而是在脱口秀演员觉得好玩的内容里,现行也依然是“怂萌”的天下。像于谦老师在节目里说过,观众觉得好笑,需要演员的姿态是低的,是有九分的道理,只是仍旧希望有一分,可以留给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全世界的文化里,很多女孩从小就被教育如何得到男性都青睐,不仅仅靠外表还有行为,比如你不能太强势,不能表露愤怒,不能太聪明或者太有野心,你可能会把男人吓跑……
女人被规范的价值观,在爱情里左右着女性的心理独立,在脱口秀里左右着女演员和观众对女演员表演的定义,能够看到生活各类崛起的努力,幽默进化也终将让大众分出不同的群落,去欣赏如杨笠这样的女演员在犀利这个角度里阐释出的精彩。
**************************************
文/夏丽柠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开播了!这一季,我是冲谦儿哥来的。当然,李诞他们都管于谦叫谦儿大爷。
于谦算是当今相声界的第一蔫哏了吧?他的加盟为节目增色不少。毕竟,在国内脱口秀与相声的界限不明显。但脱口秀是一种喜剧表演的艺术形式,这一点业界都认可。脱口秀必须搞笑。如果脱口秀的现场,只有掌声,没有笑声,那你一定是走错了场子,你看的是一场罗振宇的演讲!
从严格意义上说,脱口秀是舶来品。它起源于十八世纪的英格兰咖啡馆。那时,人们的业余生活不怎么丰富,可以找的乐儿不多。最简单直接获取乐趣的方式,就是扎人堆里聊大天儿。但是,七嘴八舌地聊不行,环境太乱,听不清楚,又引不起共鸣。因此,就出现了一个“领聊”的,类似于一个现代文明词汇:“主持人”。
这个“主持人”,就会把闲散的聊天主题聚焦到一个大家都关心的事情上来。那就不可能再唠家长里短了。渐渐地便开始关注社会话题。等到二十世纪,脱口秀传到了美国,已经变成了一种通过公共媒介传播观点的重要形式。各类脱口秀明星主持人脱颖而出,比如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莉,擅长引导讨论与家庭相关的主题,深受广大女性观众喜爱。
随着脱口秀的发展,表现形式变得多种多样。有现场观众参与的谈话节目,也有聘请嘉宾主持的节目。有单人表演,也有双人表演。就拿本季《脱口秀大会》的第二场来说,表现形式真是太丰富了。有王建国、呼兰和赵晓卉这类单口秀,也有像颜怡颜悦这样的双胞胎脱口秀,还有昌叔、江梓浩的漫才表演。漫才是日本的一种搞笑艺术形式,接近于我们的对口相声。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就是以漫才艺人出道的。
无论是相声,漫才,每个优秀的喜剧演员都要会自己写本子,尤其是脱口秀这样的喜剧形式。
我就举一个例子,本场力压思文取得第一名的赵晓卉,上场前机会没有人认识这个无名的工厂女工。思文是名声远扬的“脱口秀女王”有颜值又有实力,可初出茅庐的斜杠青年赵晓卉更好!为什么?因为晓卉往台上一站,你就觉得这个姑娘很透明,她要跟你说的都是真的。她的身上散发着一股青年女工的简单纯真,这跟知性精灵的思文是不一样的。
果然,晓卉一开口,就都是大实话。张嘴那叫一个“愣”。有人说,晓卉的本子不太好,跟爸爸论哥们儿,还什么喝酒喝一宿,一看就是瞎编的。不不,观众朋友们,这就是工厂,这就是车间的交流语境。真的,小时候,我的叔叔、阿姨都在东北的大厂矿,他们工友之间聊天的尺度是惊人的。现在,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厂里应该文明多了。但是,根植于他们内心的无论是隆隆机器声,还是挥汗如雨的身体,都让他们在语言里少了那些畏忌。晓卉的好,不是出污泥而不染,而是她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工人里的一员。所以,我觉得她的第一名当之无愧。她用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父母的人生困境都说清楚了。而且,他们世界的打开方式就是四门大敞,真的好棒!
还有一个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演员就是呼兰。李诞吐槽他一直在“哮喘”。“哮喘”好啊,一个演员最难得的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你们看过伍迪.艾伦表演的单人喜剧小品吗?那大段的台词,那超级的语速,你总是担心他一口气上不来,他就能昏倒在台上。但就是这种感觉很好玩,引着你想着老伍迪下面要说啥,快说啊!急死了。呼兰给我的就是这种感觉。因此,谦儿大爷让呼兰练大贯口时,李诞一个劲儿替呼兰求饶。其实,李诞知道,呼兰根本不用改。就是这么一通喘,也完全能压得住台。
仔细听呼兰的脱口秀,他的剧本里透露着一种睿智,不愧为哥大的毕业生。他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抓冰的梗、自己跟母亲顶嘴的梗,以及巴菲特不及自己母亲理财好的梗,一个接着一个,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这些蔫包袱连续噼里啪啦地响了,观众都接收了。原因只有一个,我们都遇见过这么逻辑混乱的爸妈呀,但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跟他们交流?呼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解决方案。
听脱口秀不仅让我们可以乐一乐,也让我们见识了聊天的艺术。生活里的苦,我们都过过,但是这次我们知道了,如何以苦为乐!
谢绝转载
思文很棒,博洋惊喜,建国不吐张绍刚感觉功力打了折扣。谦大爷最有深度。
不过有一点要吐槽,没张绍刚老师!
没有张绍刚老师,不但建国缺少了目标,更重要的是李诞就得减少放飞自我,一本正经起来,甚至还需要考虑引导吴昕谦大爷来平衡节奏和内容。其实李诞和嘉宾观点激烈碰撞,张绍刚兜底才更有利于李诞的展现高光时刻。李诞这个搞笑人气最高的人干张绍刚的活,李诞的活谁干?捡芝麻丢西瓜,讨厌!
那一年脱口秀演员嘴里还没有与疫情相关的内容,脱口秀也还没有爆火,真正走入大众视野。
那一年李诞开始坐在评委席上,有了拍灯机制。那一年脱口秀大会的规则还是积分赛,每期都会有主题,能见到的脱口秀演员并不多。那一年每期都能在评委席上看到吴昕和于谦。
那一年池子还没有出走笑果,虽然没有上台讲脱口秀,但还是他与李诞同框的场景。
那一年的冠军是卡姆,一个后来再也没有办法出现在线上的人。19年初看,就觉得他最好笑,如今回首任是他最好笑。
那一年的王建国还是作为台子在场上,存在感极强,还没有第四季第五季略令人失望的表演。也是那一年谐音梗传遍全中国。那一年建国说“世界是他看的坟”。
那一年庞博是作为卫冕冠军参加的第二季,谁能想到他也后来唯一一位连续参加了五季的大王,也是唯一一位每季都能进入总决赛的选手。“交大吴亦凡”的称号不再,“流量担当”的称号也逐渐被后人取代。三年后,他也回想起了那个18岁的自己。
那一年的呼兰还是作为新人,首次参赛便闯入了总决赛,也是从那时起那种对赢的渴望,那种拼搏心愈演愈烈。这小子估计想不到,自己要到第五季才拿到冠军。对了,他那一年还有“哮喘”。
那一年程璐和思文还没有离婚,还在舞台上互相讲些家长里短。后来程璐当了领导,思文也离开了脱口秀大会,虽然第五季以“前妻”身份回归了,但脱口秀女王的风范早已不在,大家也很难想到这是位曾经发光发热的讲了很多女性话题的女性脱口秀演员。
那一年梁海源表现的很糟糕,虽然后来表现也平平,但大家终于记住了这位以内容取胜的脱口秀演员。后来他又办了另一场口碑很不错的脱口秀专场。
那一年Rock还是中国第一离婚脱口秀演员,想不到后来他的老板和领导都离了婚。那时他是舞台的常客,风格犀利独特,后来脱口秀壮大了,舞台上看到他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那一年杨笠还只是个新人,还没有成为男人们的众矢之的。那一年她还是梳着齐刘海,想不到吧,几年后,她也成为了女性视角的脱口秀演员,受到了很多争议,更收获到了更多的欢喜。
那一年张博洋还活跃在舞台上,总是能成为爆梗王。那一年总决赛退赛可能是一个信号吧,再后来在脱口秀大会上就越来越难看到他了。
那一年王冕还是以搭档的形式参赛,他应该想不到来年就得了个总冠军吧。他的音乐脱口秀虽然我个人欣赏不来,但后来也遇到了知音——大张伟。他们后来一起上了春晚,他也成为了第一个上春晚的脱口秀大会的演员。
那一年赵晓卉“工厂一枝花”的名声打响了,后来她换了几份工作,却一直没有去做全职脱口秀演员,我很羡慕和欣赏她这种对待爱好兴趣的态度。再到今年,她上了春晚的舞台,是这四个人里,参赛时间最早的。
那一年豆豆的风格还没正式成型,孟川也是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颜怡颜悦这种独特的双胞胎表演风格,到现在也没相似的,那一年还有很多后来才晓得的脱口秀演员,那一年……
脱口秀到底是什么,或许就是单纯的讲笑话吧。但更好的是他是一种观点的表达,不同于辩论的形式,脱口秀只需要你一个人就能完整地表达出你想要说的。足矣。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开播。
半新阵容:除了熟悉的李诞之外,新加入了于谦和吴昕。
全新赛制:演员需经过开放麦竞演获得出场机会,表演后在场观众直接投票得分,压力空前大,比拼白热化。
铁粉表示兴奋和忐忑交错并行,一边高兴又能看到老朋友一样的演员登场了,比如Rock、卡姆、庞博、思文以及思文老公(笑而不语)……一边担心新加入的MC气质能不能和节目贴合,会不会尬。
看完第一期,放心了。
作为低笑点担当的领笑员吴昕,很合格,不难受;
而高笑点担当——我们于谦老师,堪称最大亮点,现场告诉你什么叫TOP级的“神回复”。
新一季每期共有7位脱口秀演员通过开放麦的测试登场表演,第一期话题是“有本事再刷存在感”,领笑员有给演员爆灯的权利,于谦爆给了思文、张博洋和卡姆。
他说思文有“有观点”,妙语连珠。
在于谦老师看来,能不能对一个事物有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是一个喜剧剧本优秀与否的关键。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思文的作品从独立女性角度出发,而程璐正与她相呼应,走的是“软饭硬吃”也能刷出一波存在感这个点,于谦说,夫妇俩的表演都特别接地气,所有的段子也都有内心支撑,而之所以没投给程璐是因为思文在思路上更巧妙一些。
他说张博洋“有技术”,已经不是生活流。
在于谦老师看来,相声和脱口秀臻于化境时并无区别,但相声是“技术”先行,而脱口秀想要达到更高的层次,除了剧本的打磨外,也需要用技术去形成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风格。其他演员还是生活流,但张博洋已经开始运用技术了。
相声是一种技巧,通过前辈的总结提炼总结包袱达到了技巧,有活保人,人保活之说;脱口秀只追个人魅力和剧本的打磨,靠剧本来说一些社会当中的热点;如果高技巧的人能把语言融合到技巧当中,汇通精化,做到化境了,把节奏融入到血液里,最后其实都是一样的,能做到返璞归真。
他说卡姆“有风格”,代入感极强。
于谦老师认为,作为一个在舞台上的演员,卡姆能把所有的观众拢在他自己的风格当中,拢在一个视角上,沉浸式的表演,是他最特别的优点。
此外,还有一处觉得谦儿大爷特别牛的地方在他对Rock的评价,这段表演他没拍灯。
他说Rock开始的剧本都很好,正想爆灯的时候,剧本急转直下,进入了一个无厘头的情节(鸡开vlog做可乐鸡翅),结果情绪就断了,还得重新跟着他进入,但还没等进入剧情呢,表演就结束了,所以没有爆灯。
是真的一针见血。
讲真,Rock这期前面一路很都很顺,节奏把控极佳,本子也巧妙,是反着来说存在感这件事的,对vlog的抨击也很到位,但作为观众,就觉得结尾有点儿不顺畅,差点儿劲儿似的,但说不出来问题在哪儿,听完于谦老师的讲解,顿时有种恍然大明白的感觉。
所以自此,看于谦老师的“神回复”,成了期盼下一集的最大动力之一。
节目开播之前李诞就说他自己去年一直存在感很高,不止出现在各大综艺节目里,还出现在电梯里、深夜的酒吧里……很多人认识了他,但对他真正想做的脱口秀却没有任何帮助,脱口秀的存在感依然很低。
他希望以后大家能把对他的关注都转移到脱口秀这件事上来。
如果说李诞的理想和责任是推广脱口秀,可能很多人会嗤之以鼻,这帽子扣得忒大了。
但其实我觉得这真的不算上纲上线,一个人承载的光环到了那份儿上了,那个责任自然而然就在肩上了,何况他是真的很喜欢这件事情。
脱口秀大会新一季的价值主张就看得出有更深的思考——“用笑点暴击痛点,用幽默跟生活和解。”
笑点是辅料,真正的部分是痛点。
痛点哪里找呢?生活里找。
脱口秀演员来自生活中的各行各业,比如庞博和韦若琛是IT男,思文之前在深圳的一家央企工作,Rock开自己的健身房,张博洋也是前国企员工。
他们不是明星,是我们大家身边触手可及的人,有跟我们一样的痛苦和欢乐。
就像这一集张博洋说的,看了当季的衣服,很合适,但你知道价格,又要装作不合适的样子放回去,又心酸又真实又好笑,不论男生女生都表示,这说的是我本人了。
痛了,有共鸣了,加上段子的辅助,笑了,重点是,这不是一个低级的玩笑,是一个集体的心照不宣。
老舍先生就曾说: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就是说,这个幽默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同情的,写一个可笑的人物的时候,包含着这样的可能性:我和你都有可能成为他,或者他就是我和你。
所以,笑完之后我们都能抹抹泪,放松一下疲惫的精神和身体,不耽误明天继续搬砖。
而且这一季推新演员的力度明显加大,第二期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车间工人晓卉,双胞胎姐妹花,不夸张地说,每一个我都很喜欢。
这不只是让观众看到很多人在做脱口秀,还让在场其他演员有了新的压力,哈哈,这简直不要太好。
说回来,为什么说请于谦老师来很对呢,就我自己的理解,无论在哪个国家说哪种语言的脱口秀,剧本都是第一重要的。
举个例子:
2016年5月6日,一段名为《Ali Wong: Baby Cobra》的视频上线播出,时长60分钟,表演者是一位即将临盆的中越混血编剧黄阿丽,她挺着大肚子,拿着一个连线的麦克风全程站立表演,段子海纳百川,再搭配她独有的微表情,台下的观众从头笑到尾,掌声络绎不绝。
这是一场标准的“Stand-up Comedy”,很多人说,她这个形象一站出来就成功了,我不认同,外在表演都是配搭和锦上添花,最根本的还是她的本子精妙。
所以找于谦老师来帮演员打磨作品,提点表演节奏,太合适了。
有人说捧哏很容易的,台词也没有多少,无非就是“啊、嗯、哎、好么、是啊”这些,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捧哏有时候比逗哏还重要些,一个包袱响不响,全靠捧哏对节奏的掌控。
逗哏负责对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发展进行描述,捧哏要找到合适的爆发点一语击破,还不喧宾夺主,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个分寸极难拿捏,而于谦很早就得个中精髓,以捧哏扎实、台风稳健被称为“小赵世忠”。
这期节目里马东就说:没有于谦,郭德纲就是个脱口秀演员。
当然这是调侃,但谦儿大爷担得起一句夸:如果没有于谦,郭德纲的相声水准也要打个折扣。
林语堂在《论幽默》里写过:“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出之,遂有幽默。”
一句话写出幽默的俩必要条件:一个是从容,一个是智慧。
于谦老师俩都占。
所以选他,值!
王建国就坦言,录制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向于谦老师请教交流喜剧表演心得,受益匪浅。
有了好的把控老师,剧本更扎实,每个人都不断进步,整个项目便能走得更远。
这一季蛋总也有明显变化,开始做小科普了,虽然是插科打诨用播广告的形式讲了call back,但一点儿不讨厌。
有于谦压阵,李诞可以蹦跶,可以诙谐,可以自嘲,也可以嘲嘉宾,这节目就瓷实好看了。
最后说一个我自己的变化,看节目久了,就不止代入观众,还会想,如果今天这选题给我,我会怎么写,说真的,太难了,要有逻辑性,要贴合主题,还得好笑,最后还得上台演,啧啧,得掉多少头发,但眼看台上老几位头发还都挺多,我也就放心了,脱口秀的明天是茂密的,没有脱发的危机。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是知名作家龙应台曾在《目送》中写到的一段话。父母与孩子是从骨子里开始,连接着血缘与爱,永远割舍不掉的缘分。是从孩子睁开眼睛第一次看到世界,第一次在襁褓里哇哇大叫开始就出现的责任和爱,不存在一点滞缓的空间。从这一刻开始,每一个孩子变成了父母,有了发自内心的柔软,有了生命里永远的盔甲与软肋。
《脱口秀大会2》第二期,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入手,用调侃幽默的方式反应当今社会的家庭现状。在这个主题上,发挥得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赵晓卉和呼兰。
赵晓卉说“好兄弟的女人怎么看都顺眼”,不同于传统社会,随着观念的进步,现代社会大部分家庭都追求父母和孩子形成一种朋友一样的关系,相互尊重又关系亲密。赵晓卉的脱口秀从父母对她独特的培养方式开始切入,自然的像大家展示了一个会对女儿说:“站起来,别跟个娘们儿似的”,会理解女儿追星如异地恋的观点,会在舞厅“跳死好几个老头”的特别母亲。这样的母亲会用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从小教会女儿坚强,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保持一点舒适的距离,会在无聊生活中找到乐趣,保留自己的“舞王”爱好。其实,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存在一种单一固定的模式,也会随着观念的改变不断变化。就像赵晓卉一样,她的家庭并没有传统意义上完美的母子关系,但她特别的相处模式却恰恰是最合适他们的。赵晓卉这次表演是成功的,她用接地气的语言,舒缓自然的节奏,将她的对于“父母和孩子如何相处”这一问题的思考完美的定格在了观众的脑子里。
呼兰的表演方式和赵晓卉不同,他的表演更具有张力和攻击力,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冲入观众的脑子,一开始就用接连几个段子把握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强势的把他和父母斗智斗勇的历史搬给了观众。呼兰说“我跟她讲逻辑,她跟我聊翅膀”、“别人都关心我飞的高不高,她只关心我翅膀硬不硬”,呼兰讲的是一个现实,和赵晓卉不同,他的父母就是中国大部分成年人当父母的样子,他的童年是大部分观众经历过的童年,父母和孩子永远处于一个对立面,他们就像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想法永远不在一个频道。父母们都希望能精准的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让孩子长成他们希望中的模样,以一个统一的模版要求每一个孩子。就像呼兰脱口秀中提到的“我妈常常苦于没办法拿我和别人比”,传统中国式父母的神奇逻辑就是不论你做成什么样你都还不够优秀,父母总有成千上万的理由把你往一个他们观念中更标准的模版上面推。
除了他们俩,王建国的表演也是比较精彩的,王建国说“父母和子女永远有矛盾,但都不会有巨大的无法弥衡的矛盾”,父母是上天派给我们的骑士,他们是我们每一个离经叛道想法的终结者,我们常常会憎恶父母对于我们的管控,可是仔细想想,我们的生命来源于父母,我们的生活也要依赖于父母。我们有什么理由对于一个永远不求回报对你好的人抱有一个憎恶的态度呢?孩子们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应该学会理解,父母也是普通人,我们要学会理解给予我们一切的父母,要学会看到自己的问题。王建国的脱口秀中提到“创世者有权摧毁世界”但每一个普通父母作为孩子世界的创始者,都没有想过摧毁他的全世界,而是不断的给这个世界灌输爱。
在现在快速发达的社会,每一个人就像安插在一个大型机器不同部位的小零件,不停的运转,一刻也不敢放松。在这样的氛围下,父母的危机感也在逐渐上升,小时候他们紧紧把握住孩子的每一分钟,为他们安排大大小小的补习和作业,长大后,他们催婚、念叨。对孩子还是完全放不下心。而孩子们,从小被牢牢控制一点也不敢长歪,长大了更是要面对社会和父母的双重压力。所以,这次的脱口秀表演也在告诉观众,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应该保持一种安全距离,找到双方都适合的相处方式。
父母与孩子是上天注定,一辈子剪不断的联系。父母在成为父母之前都还只是孩子,孩子也终究会变成父母,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每一个家庭的关系和相处方式都不同,但他们都是用爱连接的。找到父母与孩子最舒适的距离。这样每一个家庭里的个体一定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爱的最好方式。
感觉比第一季贴近生活一点,于谦老前辈坐镇,相声的果然深谙段子之道,能指点。居然马东也来了,还有李诞一如既往一针见血。最后张博洋很亮眼。
必须应该是卡姆第一呀,想什么呢。大家的水平就这种程度就别比谁更高级了吧。。。
第一季在一片嘘声中落幕,导致我对第二季期待并不高。不过看完一期,建立在“不高的预期”上的平常心反而能看到一些细微的闪光点。比较看好思文和张博洋的表现,思文抓住“独立女性”这个立脚点,可以发展出很多东西来。张博洋对舞台有追求,笑点自然,就和于谦脸是老师评价的那样,返璞归真,在其他选手的衬托下,看起来真的很优秀了。保持住
我居然是奔着马东东来看,追了那么久的奇葩说,最喜欢的就是他了,幽默有才又有人格魅力,这次奉献了首次脱口秀,依旧有梗机智优秀的马东东
卡姆王炸!
卡姆是个惊喜。是赛制的问题吗,这一季自我放弃的选手有点多啊?
上一季有不少争议,这一季真正开始有了李诞口中“以内容带人”的沉淀感。第一期“存在感”的话题,没吸引人眼球的噱头,爆笑却引发出不少社会现实。独立女性斯文“女性有钱才有存在感”的段子既有逻辑又令人思考。最后一个出场的张博洋段子戳心,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状态,毫无意外后来居上。于谦的坐镇让现场气氛专业很多,与李诞的评委搭配非常互补。联想到李诞一个刚三十的“老人”已经说起了希望能打造国内脱口秀文化生态让更多新人被看到,不得不感慨,脱口秀笑中有泪,年轻人在当代刷个存在感是真不容易,刷着刷着便老喽。
喜欢 卡姆 张博洋 赵晓卉不喜欢 Rock 思文 王建国这一季竟然一集不落一顿暴看卡姆
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第四期庞博cut
卡姆可以,很少见的“我赢得理所当然!谁跟你们扭扭捏捏!”那种,喜欢!快去那宝座躺下别起来!
哈哈哈哈,要不要众筹帮池子买帽子,一顶帽子从冰箱到向往到现在。奔着于谦大爷来,发现了张博洋这个宝藏,整场最佳。最后,想念张老师的第一天
真的要把卡姆一顿爆夸!夸得他乌漆麻黑锃光瓦亮!
真的觉得卡姆好神奇 从特别反感他的表演到好期待他
杨笠真是个宝藏啊! 不过节目形式真的是……节目组下季还是再想想吧
有点快乐就会笑,太幸福了却想哭。Banjitino为啥不上清华是因为不喜欢吗?互联网?啥意思呀?不如跳舞。我流下两行独立的泪水,世界是我守的坟。这里怎么会有一本这么好笑的书,阿信让你交头接耳了吗?你笑的像朵花儿一样,答应我,让我们做彼此的最好的苏格拉底。
尬
真的太惨了,尤其是赛制完全看齐乐队的夏天以后,像一个要倒闭的公司最后的年会。为Rock打电话!如果是直的话和吴昕炒炒CP也行啊!三星全给新人女孩子们,不错啊!
可能是国内最野蛮生长又最必要的一款综艺。卡姆很好,但他真的不是脱口秀。负责流量就好,拿冠军我跟王建国一样是不服气的。这季的冠军应该是呼兰。最后,希望明年继续,希望一直存在,希望越做越好。
马东为啥要来?为啥?是因为奇葩说李诞没要钱嘛???
卡姆简直是个表演界的奇才,学习委员就是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