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猎捕》呈现了不同自然环境下捕食者的生存状态。 捕猎者的失败率之高,每次都能让人深受震撼;尽管进食过程血肉横飞,但个中艰辛,是被捕食者无法领略的残酷。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猎物,一只兔子,也需要狼群齐心协力;
哪怕再小的蛋糕,也要小集体合作才能共赢;数量再小的钱,能赚到也不容易。相比于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其实更舒服、更不容易被打到——只要有草的地方,就能够存活,就能够生存。他们追随着生产资料奔跑,而猎食者追随着他们的步伐奔跑。
论物种数量和生存难度,作为生态位更高级的存在,食肉者斗智斗勇耗尽心力。
失败率达1/20——近20次捕猎中,成功的机会大概会出现一次。
要想在北极成功,无论你是北极熊还是摄影组,唯一的办法,就是多掌握几手绝技。
但即便作为陆地上最快捷的动物,只有速度还远远不够,要想捕猎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体能,还需要策略。
猎豹的起始点很是关键,它的最快速度只能维持几秒,要想成功,它必须接近猎物30米以内,且不被察觉。
选定正确目标极为关键。
目标小得足以掌控……近60%的捕猎都以失败告终。
起始点的选择,目标的正确定位,即便万事俱备,最终大概率还是以失败告终。
青壮年时,老虎就能悄无声息地移动了;但要接近猎物,它还必须不能被看到。
兽群眼观六路,并且它们从不放松警惕。只要它们能看到老虎,伏击就无从谈起。
凭借经验,老虎已经成为擅于利用一切机会的专家——暴风雨的声响和黑暗,可以用来隐藏它的行踪。
它从兽群的下方向处开始接近,未被察觉;一旦进入攻击距离,它就会保持不动。一头捕猎中的老虎的最后一招,是一动不动地等猎物靠近,让雄鹿尽量主动靠近;然后静待它转身,并踏出一步——达成完美,而勇敢的一击。
学会隐忍,学会有耐心,学会蛰伏,学会韬光隐晦,明白出击的最佳时机——人类社会都需要长年累月学习的生存技巧,适者生存的捕猎者是最好的老师。
一只老鼠是不够的,在这冰天雪地的森林里,要维持体温,貂必须每天觅食三只老鼠。但雪中的隧道成千上万,该找哪一条呢?全都找一遍!
真是一场疯狂的捉迷藏游戏,只有1/10的隧道有老鼠洞穴,即便找对了隧道,也不能保证找到老鼠。对于北方针叶林中的猎手,光是找到食物就是最大的挑战了。
耐心与毅力,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每天都需要面磨砺自身的意志和本领。生存与繁衍属于强者。
角雕捕猎的方法需要其付出相应的代价,想要抓着像猴子这么重的猎物飞翔,必须练就足够强壮的肌肉,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雕。
因此,要养大一只幼雕,就需要十分坚定的信念。
在所有猛禽中,角雕的亲代抚养时间是最长的,它们对幼雕的喂养时间长达两年。
在此期间内,父母会给幼雕喂养超过200只猴子和树懒;到年末的时候,幼雕已完全长大,却远远不能自立,它还得再花上好几个月,让飞行肌变得发达,以抓取重物,方法就是在“森林体育馆”里锻炼身体。
而人类幼崽的周期,可能还需要在角雕的基础上再x10。
幼雕必须迅速提升自己的技能——毕竟,这里是它父母的地盘,如果它还不开始独立捕猎,尽管父母煞费苦心才把它养这么大,它们也可能会杀了它,给另一只有能力的幼雕让路。
血淋淋的纯自由竞争市场,即便是花了两年时间养的孩子,说放弃就放弃,毫不含糊。
越是往上走,越是高等的食肉动物,越是讲究合作,比如狼群,比如黑猩猩。
即便是自身没有那么强大的物种,行军蚁的突袭部队,一样能做到无坚不摧。
行军蚁通过数量战胜质量,源源不断的队友倒下,又有源源不断的营养和内容填充进来,以及新生命的补充——如果个体的力量没有那么大,那就用数量打败质量,只要量到位,没有对付不来的敌人。
类比黑人和贫困地区,尽管生存条件艰辛、物资匮乏,但因为愿意生、肯多生孩子,数量上去了,自然会有强大的个体出现,发展与繁荣生生不息。
你也许会惊讶,这些捕食者从不互相攻击。它们共同合作捕食鱼群,轮流享用盛宴。
海洋猎食者们共同包围鱼群,享用自然的盛宴——像不像赌场里,围攻起来割韭菜的场面。
一场巨大的风暴正在酝酿,狂风怒卷沙尘,兽群逐渐不安起来。
它们的感官被沙尘遮蔽,瞬间不堪一击。听不到捕食者的动静,也嗅不到它们的气味。
母狮各就各位,悄无声息,因为草原上无处可藏,狮群早已学会利用这一闪即逝的天赐良机作为掩护。
唯有齐心协力,它们才能供养下一代,在地球上最为暴露的栖息地生存下来。
唯有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要素,同合作伙齐心协力,才能让自身,让后代,让族群延续下去。
唯有最有能力,最勇敢,最有魄力,最能适应社会竞争的个体,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尽管所有的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依然有极大概率失败。
自然界的野生动物是真实社会最好的老师和参照。但真实社会,具有野性生命力和血性的个体,远远没有自然界广袤。
敬畏自然。
只是我自己码一码,为了以后想看某个片段的时候能找到。
01 捕猎失败是常态。角马又是被非洲猎犬追又是被尼罗鳄吃,一集就梅开二度。不过尼罗鳄也惨,一年就吃一次肉。猎豹幼崽两岁内夭折的概率很高,母猎豹得有能力每天捕到一头瞪羚才行。 02 北极熊的凄惨生活,海豹难抓甚至要上崖壁去抓鸟。北极狼抓北极兔。北极狐抓鸟 。崖海鸦幼鸟第一次试飞失败,就很可能被吃掉了呜呜。 03 森林中的捕猎。老虎捕鹿。美洲貂在雪地里抓老鼠。雀鹰抓鸟。蜘蛛抓蜘蛛。黑猩猩吃猴子。角雕抓猴子树懒,没能力的两岁小幼崽会被父母弄死节省资源养下一个。行军蚁的百发百中。 04 蓝鲸捕虾。飞鱼上有鸟下有鱼夹击。海藻里的呆鱼吃不上饭。海豚发声波震晕灯笼鱼。沙丁鱼被海狮鱼鸟一起夹击。 05 非洲水牛挣脱狮子。埃塞俄比亚狼吃鼹鼠。 06 宽吻海豚在退潮时在泥里吃鱼。章鱼吃蟹。食蟹猴吃海鲜自助,会开贝类壳的猴子一脸鄙视地看着不会开壳的猴子。熊和狼捕溯游产卵的鲑鱼。虎鲸捕海狮幼崽。毛鳞鱼岸上产卵,座头鲸捕鱼。这里有点和前面重复了。
07 这集没再讲具体的猎捕,有很多之前出现过的镜头,但这是整部剧集的升华。人与动物该如何共存,始终是这类纪录片的母题。
第一集末尾的台词真的震撼到我了😭😭,“所有捕食者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尝试,永不言弃…”。这部纪录片拍的是真的棒!台词、拍摄角度、剪辑技术以及配乐都非常的好,它把野生动物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展现的淋淋尽致!作为陆地上速度最快的捕食者,猎豹的捕食成功率仅有40%,而幼崽的死亡率更是高达90%,这不免令人悲伤;北极狼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换取一顿饱餐,来喂养幼崽的样子令人敬佩和心疼;北极熊只为生存而攀上数百米的悬崖峭壁,看的时候真是揪心……。真心希望那四只小猎豹和狼群可以活下去,但愿今年的北极更冷一些…。感谢bbc,感谢《猎捕》摄制组!
别说还真的是第一次看记录片看出了大片的味道。画面,配乐,讲解以及背后的用心全部满分。观看感受:震撼,目瞪口呆,叹为观止,怎么可以美成这样,涨姿势。
生存不易
比较碎片,每种动物几分钟,亮点在于高清高速摄像和新画面:蓝鲸捕食,黑猩猩合作猎捕疣猴
神奇的自然
感觉好萌,但很残酷,都是生物本能,壮美。
保持了BBC一贯的品质,但是论惊艳、震撼力不如Frozen Planet、Ocean 等
从来没有想过纪录片能拔高到这个程度……尤其第一集的野狗追击镜头高能到爆炸,看的让人怀疑这是特效。看来纪录片只服BBC这话大概还要说很久很久……
当然非常好看,制作也绝对用心。 也许有些苛求,不过我觉得按照这种方式归类、比对、呈现,似乎有些突出猎奇而少了些体系,看完了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了不起的纪录片,把猎手捕猎的过程展现的惊心动魄。猎豹的速度,鲸鱼的庞大,狮群在风暴来临前的冷静,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航拍,慢镜,第一视角,视听层面竭尽所能凸显出大自然的神秘属性;片头曲大气十足,追逐场面的乐章足以调动观众的情绪。
最后1集讲动保。说到底,人类的无度增殖给自己制造了太多困境,只有全球协作,减少自身繁殖,全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才能提高生活质量,也才能改善人与环境的紧张关系。智人本就不是以数量取胜的动物,只是现在对有些资本和权力而言,人口仍是他们的工具。
行军蚁那段真心震撼。
完美!本年度,我家猫最爱剧集第一名
"和女儿一起看"系列. 北极熊抓海豹吃的画面太逗又太惊人.....
镜头神奇得美不胜收,很多镜头到底如何拍摄的甚至令人匪夷所思。非常值得看看的一部自然纪录片。
超好看!!没有更多的语言了!
仅仅拍摄内容就非常非常震撼,更何况还拍得那么美。猎手们正在消失,这是本片应该赶紧拍的理由,猎手们优美而伟大,这是本片应该拍的根本理由。
五分嫌少!片头大银幕式的包装,很惊喜!腐国工作者竟能大自然的残酷拍得如此精妙绝伦,如归入电影,秒杀绝大多数的节奏!自然类纪录片的叙事节,时刻充满危险系数的机位取景,蒙太奇式恰到好处的剪辑,烘托到位的OST,还有老资格专业解说,BBC至今仍无出其右!
BBC又一封神之作。
大自然的法则就一字儿:稳!物竞天择没商没量。沙丁鱼的团灭最震撼!看得我都快哭了!沙丁鱼怎么你们了啊!OST可以排进top5!以及幕后部分超好看!给BBC大神们跪一生!看到最后一集庆幸始终有那么一群人愿意还动物们一个家园。但是,仅仅这样就够了吗?(名词解释:Bait Ball)
牛逼闪闪!看到骨瘦如柴的北极熊,太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