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我以为是加贺系列,又是宽叔做侦探,而且还不是警视厅的搜查一课,而是小众的县警,这怎么也让人觉得是加贺恭一郎啊……
可是看了开头十几分钟就感受到不是了,风格完全不一样,没有那种古早推理风(本人觉得加贺系列一直都是有点儿古早推理的风格的,只是稍微更气氛冷峻一点)原来是剧情片……
而且宽叔还不是主角哦,没看错,宽叔在这部里面的确不算南一,顶多男二,林先生只能算男三了……男一以本人的理解应该是剑心哥,不得不说,佐藤健这个发型老实说我觉得有点像成宫宽贵……(别喷)
但是由于宽叔一贯的侦探加贺演技,让我在本作看到宽叔时怎么看怎么觉得是加贺恭一郎上身……
按照最后的闪回片段所示,意思是其实全部人都是女主所杀的咯?那既然这样,利根又为什么要突然辞掉了烧焊工作逃跑呢?为的是为了扰乱警察侦查方向,故意让警察以为他是凶手?那么这么说意思就是利根在跟小干见面谈话之前就已经知道其实凶手是小干了,他一切都猜到……那既然这样利根我小干见面之后,最后小干说“利根哥你才是,快点收手吧”这个收手指的又是什么呢?那时女主根本不知道男主要为她顶罪啊,那么这个收手其实就是纯碎导演为了扰乱观众了吧?以免观众过早猜到?
其实有一说一,最后释放了男主,其实男主应该还是有犯法了的,应该有妨碍司法公正,因为他在警察局的时候提供了假口供,这个应该算犯罪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后的捉捕凶手时他有协助,包括提供地点线索,谈判专家,捕捉等等所以又可以抵消他的假口供的错误了……
最后感觉那个议员应该是相对来说的好官了吧……
另外说一下女主选角不错,居然儿童,少年到青年3个状态不同的演员样子都很像(算是比较像了啊,其他的电影很少做到这点)
这是一部纪念日本海啸地震10周年的电影。
影片情节从两条线入手。一条线是10年前的海啸地震,另一条线则是现在的一起监禁谋杀案。
日本3.11地震的幸存者们,10年后,内心的余震似乎依然存在。在地震海啸发生时,即便在最绝望的时候,人间的温暖还是存在的。从地震的麻木中醒过来,惠姨和陌不相识的利根与小干住在一起,一起吃,一起睡,微笑地面对千疮百孔的废墟和未知的将来。
死者诚然可悲,幸存者也十分不易。10年间,他们既有内心的创伤,还要忍受周围人的歧视,以及来自政府的漠视。
案子有些蹊跷,死者是发放和监督低保的官员,而他之所以会招来仇杀,似乎与地震后的政府救助有关。因为在发放低保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有些本应领到低保的人被刻意忽视,有些则被怂恿不给政府添麻烦而自愿放弃,还有故意冒领低保者却没被发现。
作为急需救助的对象,官员们非但没有帮助惠姨,还说了不咸不淡的话,最终点燃了利根的怒火。官员利用了惠姨不愿见多年失散的女儿的羞耻之心,将她推入了自愿放弃低保的绝境。而官员这么做的理由,竟是地震后繁重持久的低保发放工作,和冒领低保泛滥所导致的精疲力尽。他们的渎职,就是抱着冷漠的态度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官僚法则,眼睁睁地看着善良的惠姨最终冻饿而死。
年迈的惠姨不想打扰已经拥有自己亲人的女儿的平静生活,而且在地震后,她也拥有了如家人般的利根和小干。他们一起生活在矮小破落的屋檐下,相互取暖,相互支撑,度过了难熬的时光,重新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惠姨教会了利根用微笑面对他人,让小干重新获得关爱。尽管孤单一人,她依旧是幸福的。临死前,惠姨还依然盼望着小干和利根回来看她,在纸门上写下“欢迎回家”。地震令我们失去了亲人,但也让陌生的人们因为互助,重新成为了亲人,家庭破碎了,又重建了,爱失去了,又回来了。
为了保护复仇的小干,利根承担了她所有的罪行。但身为低保专员的小干内心的悲愤和凄苦,又有谁能够倾听呢?那些被政府刻意忽视的幸存者,那些因得不到保护和救助,依然挣扎在穷困之中的人们,还有那些冷漠的官僚,和空洞的政治口号。除了小干用极端的手段之外,又如何阻止这地震10年后依然不断上演的悲剧呢?这是电影提出的疑问,也是其批判性所在。
而结局的真相令人唏嘘。原来,利根如此保护小干的原因,是当年海啸时,一个和小干穿同样衣服的男孩,眼睁睁地在他眼前被大海吞噬,而恐惧令利根无能为力。那个男孩,就是刑警失踪的儿子。刑警没有责备利根的见死不救,因为他知道巨大的天灾中,不应苛求一个弱小的人类。他没有责备任何人,只是将悲伤深深藏在心底。天灾中,我们没有保护好亲人,正因为遗憾和悲痛,所以,幸存者的我们一定要尽力保护好彼此,也许这些本与我们生活无关的人,会重新成为我们唯一的亲人。
大海创造生命,也吞噬生命。巨大海潮声掩盖了我们的哭泣、呼喊和叹息,也令我们的回忆,追问和愤怒渐渐消逝。当海风拂过,日升月落,生活依旧如此美好,生命依旧如此脆弱。我们应当勇敢地认真地活下去,为了那些值得我们保护的人,也为了那些曾经保护过我们的人。
此片获得第4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提名。
静态管理下的上海,看完了 「致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 ,分几个维度来看吧:
▪️ 导演能力不足,叙事框架非常拉跨,甚至不能称之为推理或者悬疑,最后强加振臂一呼显得做作。
▪️ 演员的细腻演技把分数拉回来一点,看了那么多佐藤健的电影和剧,利根这个角色最能让人深陷于他的演技,没有明显的妆造,不需要表层的情绪波动,却把利根的几个阶段拿捏得很好,才不至于让观众迷失在导演胡乱的插叙之中。也是这个角色,开始感受到,佐藤健演戏,是把自己投入到角色之中,把角色的一生呈现给观众,而不是简单的去「演」而已,他真的是天赋型演员啊,老天爷追着喂饭吃,太喜欢了。
▪️ 说回故事本身,还是因为导演拉跨,惠姨的故事仿佛只是在辅佐小干的「复仇」,但是在21世纪还有人会被饿死,不才是最能抓住观众的甚至有些恐怖的话题吗?
▪️ 几位「遇害者」的描摹也蛮细腻的,大家的信念感不同,看待事情的视角不同,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们真的做错了吗?如果没有,但为什么还是带着一丝隐忍的愤懑?可惜这里导演也没有很好的把握,全靠演员的天赋(omo 甚至没认出来瑛太
▪️ 人在上海,没有能共情到,也没有看完情绪崩溃,导演拉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致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
没想到真正的主角是小干。 一条是连环杀人案,一条是地震、海啸自然灾害留下的失亲伤痕,一条是全球性的贫穷话题。三线平行叙事。 因为地震,小干与利根被惠姨温暖,成为最亲的人。但惠姨因为没能获得及时救助,死亡。弃婴孤儿利根因此仇恨而纵火入狱。小干长大后到了社会救助机构工作,积极努力,认真查贫、识贫、救贫。但面对极端贫困率2020年全球9.5%,得到救助的贫困人口,欧洲是5%,全日本只有1%,这样残酷的现实,她心力憔悴,陷入绝望。 佐滕健漂亮,高冷,表演内敛并展现出前后对比,没有笑颜的内心与身世的揭晓高度统一,而挽救小干时那番话的温暖、温柔与埋下的认知判若两人。 高明之处在于,小干与利根泰久的人设竟是倒置。即便猜想得到不可能是有前科的利根,但也想不到是善良、坚毅的小干,因为即使从最后一篇微博登出的文字来看也是积极召唤的。 小干这个人物的命运让人无限惋惜和心痛,可见世上有很多人很多事是被不平等的社会问题逼迫的,而文艺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呈现一定不是非黑即白的简单化,无论结果是什么,但过程是复杂、多面的,总能勾连起某种共情的,才是合乎人之常理。
试问哪一种命运不是共同的?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火不会烧到你身上?
笑死了 搞了这么一通 结果还是错付了 人家根本就不想领啊 被叫做外人实在太伤心了 难怪阿健不至于进行所谓的复仇 但是小姐姐就不同了 毕竟女生比较感性 这部电影很好的地方就是没有侮辱观众的智商 对老奶奶和小妹妹的羁绊 已经埋了伏笔 就在她们两个埋头抱着痛苦的晚上 但是阿健却是嫌她们吵 兀自走了出去 而且当工作人员问你想尽心的话 你就抚养老奶奶啊! 阿健一脸茫然的样子 你就知道这家伙不可能为了老奶奶杀人的了! 至于观众提问 为什么一个弱女子可以再三杀害几个壮年男子 编剧也贴心地给了解答 一电棍下去 壮汉也成软汉了! 这点很好 编剧很严谨 虽然剧本很平庸 如果把那个男同事作为小干的男朋友 听了小干的故事愤愤不平 积极协助她复仇 故事就更有说服力了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弱女子可以拖动尸体 布置场景
故事看似复杂,实则简单,在大地震下遭受重创的群体、弱者对于低保的申请、未尽善力的公职人员和三个互不相识却又家庭般温馨的痛者。他们抱团取暖互相治愈的过程,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世上没有绝对的善恶,有的只是那些得不到保护的人…… 关于影片反映的社会问题,前一个小时就已经描述完毕,至于后半部分的深入调查,完全是以小见大,通过两级反转让利根泰久洗脱罪责转而把矛头指向小干确实有点始料不及,但考虑其身份和背景,这或许是最好的答案了。 如果能够压缩时间,尽量多在惠姨的身上花费些功夫,那么呈现的内容一定更加富有深意,毕竟这是动机的核心。此外,既然有着悬疑元素,我可以接受严肃话题带来的沉闷,但是思考的空隙也在所难免,如何不落俗套的恰到好处,离不开剪辑和处理。 最后,请那些过分善良、过分敏感、过分窘迫的底层人民,勇敢的发出声音,不要觉得愧疚,因为这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
只要反派长得帅系列。阿部宽好像张鲁一 22.09.14佐藤健漏 突兀
应该算是烂片,想起现在抢菜的上海市民,给个及格吧。
3.5。女主全片最佳,几个不同阶段均发挥出色。头一个死者也不算是个坏人吧,为啥经常皮笑肉不笑搞得像个该死的坏人,这样或多或少影响了影片想要表达的深度。
什么玩应… 这种电影为啥会上映啊 …宽哥全程像个武士一样 一直嘶吼 生气。然后感觉 就有点又臭又长… 可能真的没有经历过所以体会不到吧。
其他人都很好 佐藤健是怎么回事呢
我果然還是不喜歡社會派推理啊,敘事詭計用得太明顯,以至於達不成什麼迷惑效果,談不上有多少推理成分。沒有對災後三人無血緣家庭之間的羈絆多著筆刻畫,沒有將老人過世所遭受的痛苦進行呈現,便無法傳遞出犯人內心的憤怒,繼而對於低保問題的關注和現有制度的質問也都顯得綿軟無力,一直溫溫的,溫到最後也就涼了。
砂糖又贡献了诸多高光演技时刻,当你身在社会基层工作时,就能感受到这部电影中那些绝望的时刻,有多么真实。
3.5 众多内核深刻的社会议题/视角,被濑濑尤为无趣地如叠buff般堆在一起。充分说明了什么是“越深刻的越流于表面”。原作肯定很强。
拍的太拖沓了,每个人都苦大仇深的,看着太累了
震后创伤+生活保障的题材不错,可惜导演拍得又平又浅。清原确实表现很出色,最佳女配实至名归。
开始很强大,拍得没意思。
很规整很平的片子,卡司没有问题,演技没有问题,剧本没有问题,导演有大问题,节奏把控得太失败,后半段很拖沓,人物动机不足,收尾也很突兀,这种现实性的电影拍得太停于表面,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深挖。
TIFF 好好按原著拍不行么……非要又搞成震后创伤,所有人的表演都过于努力显得极度刻意,最精彩的情节不是靠剧情推动演出来,而是对话讲出来,累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人类的组织之网”
上海疫情被封了半个多月了,深有感触。天灾大家没办法,这人祸谁能释怀(喜欢这群演员)
看看最近的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总有一批人就这样消失了,就好像从来都没存在过一样。
在3星和4星中摇摆,导演是减分项,赞美果耶!!!!
欢迎回家
在东日本大地震这个真实背景下,全片作为一部与杀人事件为起点反映社会的推理片,也充斥着真实到令人窒息的氛围。没有绝对的善恶,都是普通人的互相温暖和个人挣扎。“生活保护”在日本也是个很敏感的社会问题,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有“贫穷”究竟是社会责任还是个人责任等政治论题,还有所谓日本人的“恥”文化等。所以其实最后这部电影想表达的点(声を出して。出したら絶対誰か助けてくれる。)我个人觉得很奇怪,或者说很单薄,所以感觉有点可惜。不过总体来说还是部合格的片子,值得去电影院听着旁边座位的抽泣声看一看。
202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