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园慧 only papa
傅园慧在本片中,第一个与她接触的男人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与她在公众面前展示的形象基本保持一致:天真无邪。比如在演播厅等候时,傅爸爸翘着二郎腿,我闺女最小,我最小,你好胖,你女儿好瘦,完全是一个七岁孩童和大人对话的方式,宛如皇帝的新衣里喊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孩。既然是孩子嘛,谁和他计较谁就是邪恶的。既然是孩子嘛,害人之心绝没有。傅爸爸的生活围着女儿转,他了解女儿没有安全感需要「摸摸」(一条红色的绒绒带),他为女儿未雨绸缪,吃了太辣是瞎搞,担心她身体会不会有变化,训练地变了要找房,所以提前和女儿商量此事,女儿在泳池翻跟头,他在外面等,女儿录影,他举着手机提词,女儿冲他发脾气,他默默走开给女儿情绪缓冲空间,这样的爸爸,功能上宛如超能陆战队的大白,甚至提出,女儿生了孩子自己也能带。傅园慧有这样的爸爸,着实另很多网友“羡慕”。
我也有这样的爸爸,前几天和爸妈一起去拜访一个刚认识的朋友。爸爸说,这个孩子就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的妈妈连母乳都没有。不是我往自己脸上贴金,我和傅园慧性格挺像的。当然傅园慧比我有智慧,承受得了爆红这么压力巨大的事件,还能游刃有余的生活。不过我有点觉得小傅是渴望脱离父母的保护,正如她自己说,如果一个人的话,可能会思考中成长起来。只是如此功能强大,连牛奶及当归都要喂到女儿嘴边的爸爸,谁能真的舍得呢?像个宝宝一样的生活,还是随着身体的不断成熟而摆脱宝宝的生活模式?我大学毕业后就到国外留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那时候我就想,我这么努力,又有好学校毕业证傍身,也算是优秀,好像被社会抛弃了似的。后来好不容易有了工作,也和同事针锋相对,对对方只有一个LOW字的评价。这几年我逐渐懂得这样一个事实:所谓真正的爱浇灌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必然是能够独立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人,包括与配偶,与亲人,与朋友。而不是只与父母能够舒适相处,这样的保护圈是伪爱,是不成立的。
小傅还有几个镜头,是给师弟掐时间作引体向上。这时候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说方言的教练,可爱中又透着严厉。后来小傅说自己想成为肌肉猛男,个人经验,把自己男性化并逐渐加强这种趋势的女孩子,实际上都有不知道如何与父亲以外的异性相处的人生经历。人际关系存在的意义是在互动中了解彼此,小傅爸爸充当了了解小傅一切的人,小傅的人生课题是带着爸爸的爱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回到我最初的观点,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经营她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那么傅爸爸这种爱是不是就是伪爱呢?
2何雯娜 我要赢你
娜娜有个模特男性朋友叫李辰,会做饭,个高,清秀,娜娜对他的好感非常外露。娜娜和傅园慧比起来,她身材娇小,外表更girl一点。娜娜九岁那年,爸爸妈妈把抱着大腿哀求的娜娜留在体校的时候,用家庭人际互动来培养孩子日后良好人际关系的事情就灰飞烟灭了。用娜娜自己的回忆说,教练是严厉的,用最难听的话说你。娜娜说回头想要感谢那段经历,让她坚强。我倒是觉得万事有度,在体校的鞭策是否在度中,除了当事人谁都不知道,甚至可能连她本人和她父母都不太知道。娜娜是渴望并珍惜李辰的陪伴的。他做饭她打下手,他陪着娜娜就会滑雪板,但是李辰走了,娜娜不会说李辰在就好了,她会想她要滑的比李辰好。这么看来娜娜有当代模范女友的潜质,有你在时我开心,你不在时我上进。
3吴昕 不要影响我工作
吴大主持生活的或许是最有闲有钱的了。并且人设又是不争不抢,你看节目被撤,一个努力的且有自尊心的废柴,终究也能过的锦衣玉食,这样的人设圈了不少粉。不过吴昕的焦虑我觉得可能也不是装的。不然青壮年不至于搞那么多洗脚盆。吴昕和沈凌这种娘里娘气的一起,可以御姐一点,吐槽工作上的悲伤。感动大家的那段暖男海乔,恕我直言也是娘里娘气的,也是我们吴昕御姐向维嘉要来微信加的他,完了他就像个公公一样的来伺候了,不是说海乔是公公,而是做了像伺候太后公主的男仆一样的事情。你陪我看病,我请你吃饭,这么公平,绝对谁对谁都没有企图。所以我相信吴昕并不是那么渴望婚姻。她从来不扒瞎,她自己都说如果结婚就是为了父母。那可能最后就得接受有同样动机的男性的追求,比如那个娘里娘气的海乔,不过昕姐对这一型估计早就免疫了,不感冒了,所以海乔很可能白忙一场。昕姐估计是期待真爱,但是真爱是什么,反正我觉得她的真爱可能是工作吧,想知道并不追求真爱的人渴望真爱来追求自己的人是什么样吗?看昕姐就知道咯。
4袁姗姗 男人最爱款
姗姗有一个温暖的爸爸。她爸爸有家国天下的概念,祖上有可能书香之门,对女人也不扣扣嗖嗖,能花一年半的工资追求心仪的女性。看似说姗姗不好,实际是在别人面前给女儿留余地,又不伤女儿的面子。姗姗很有男生缘。男生到她家不白吃不白拿,包贝尔点了东西上你家吃饭,吃完了还能给你留那么多。俞灏明牵线傲娇钱枫,傲娇钱枫的套路一般是对自己没看上的女生说自己逃不出上一段感情,到了姗姗这里变成了劝她要逃出上一段感情的影响(饭桌上说你是因为没遇到对的人)。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最好就是异性朋友给你介绍对象,同性朋友介绍对象一般都会糊。姗姗这个相亲模式可以说是很靠谱的,何况还是俞灏明这种脚踏实地型的介绍他的前同事。姗姗在与异性相处中是一个自然开放的态度,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又有一定的分寸,比如说完自己家乱,最后又说结了婚以后会收拾家。这样的做法在异性眼里至少不会排斥她,她是一个诚实且顾及别人感受的人,而且长得还很甜美,所以傲娇钱枫象海豹一样挥手告别还说下次再约之类的话。
其实我更喜欢吴昕,其实我也觉得吴昕是一个内心很细腻的女孩,她需要一个怀抱,他也需要一个人可以包容她 安慰特理解她,其实看他在快乐大本营呢么开心快乐 其实他也是一个需要被保护的女孩儿,我觉得大家都看的出来他是一个极度需要保护的人.而且我认为吴昕很自然不做作。其他女嘉宾相对于来说我都不是很喜欢,喜欢吴昕最终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内心细腻,我也有一些内心细腻吧。
目前只看完了第一期,第二期因三次元工作太过忙碌,只看了一小部分,之后有时间再慢慢补。
四个女孩,和背后的四个家庭,都是自主工作,还有一致性的单身未婚。看着节目的日常琐碎生活,感觉就像在看自己看身边朋友一样,原来光鲜亮丽的她们背后的生活和我们也差不多啊,赖床、宅着、点外卖、单身……还是自杀式的😏。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吴昕跟朋友聊天那段了,看她边说边流泪,我也跟着一起流泪,默默的、无声的眼泪就落下来了,无关矫情,也无关粉她,只是单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后来用百度查东西,看到有推送的文章就是在吐槽吴昕,大致内容不提,无外乎觉得其已经得到了那么多东西还有什么资格哭。
如果还在我的学生时代,兴许也会指点江山一般认同以上观点吧。只是出来工作了近三年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有些东西真的会隔应在心里,时不时在某个时间某个点来刺你一下,接踵而至的就是郁闷郁闷郁闷。
好多人会说你现在的工作已经够好了,你还说累说苦,紧接着反问你做什么不辛苦?
于此,只能默然一笑。
是的,众生皆苦。
但,无法感同身受。
随着《我家那闺女》的热播,作为专注讲述独居女艺人日常生活的综艺节目,其传递的内涵早已远超过其本身。
节目中也涉及了诸多能引起观众共鸣、热议的话题。
而自从焦俊艳加盟了《我家那闺女》,更是每期都有新热点,而热搜话题仿佛像是被焦俊艳承包了。
不管是和高亚麟谈生死、还是聊生娃谈租房,一系列现实话题都引起了观众的热议。
而最新一期她在节目里和同学们聊到三十岁女演员的现状,再度成了焦点。
节目里,素颜上镜,还被爸爸吐槽"穿得像淤泥"的焦俊艳和唐菀、张小斐等大学同学一起吃饭时,几杯酒下肚,都打开了话匣子。
原是同窗的少男少女,现在都成了叔叔阿姨。
如今,聚在一起的她们,难免要做些有点年纪的人最爱干的事情——感慨时光的飞逝。
一晃十年过。
回忆刚毕业时,她们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等到身处社会,才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
一个班走出来的同学,有些人一下子就红了,还有些人还没红就凉了。
再对着镜子看看,这个已然度过传说中的三十而立之年,却依然没有大红大紫的自己。
一时间,对于年龄与事业的焦虑陇上心头。
对此有人表示理解心疼。
有人由她想到自己,感同身受。
也有人觉得她是无病呻吟。
明明过得已经比大多数人好了,还不停的在节目上贩卖焦虑。
但要知道,30岁的女人也许在平常人看来,依旧如花似玉。
可在演员这个行业中,由于娱乐圈更新速度太快,每过一天就老了一天,谁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年龄更小的人来代替自己。
所以无论是焦俊艳还是张小斐,她们有这样的焦虑不足为奇。
而且她们有着活跃在镁光灯下的一众明星同学,那种焦虑不言而喻。
跟她一起参加《我家那闺女》的同班同学袁姗姗,不仅在北京某高档小区拥有房子,还有一台豪车。
而焦俊艳却只能跟爸妈凑首付供房。
再仔细看与焦俊艳、张小斐同级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学,还有杨幂、张戈、包文婧、季肖冰、经超等人。
在这些人中,不难发现,最火的只有杨幂。
可杨幂虽已为人母,却至今还在卖少女人设。
大龄女星在演艺圈的道路十分不易,很多女星现在还维持着少女角色,也是因为害怕被市场淘汰。
比如近期,39岁的陈乔恩在《独孤皇后》中,依然选择饰演少女人设。
结果却被网友吐槽力不从心。
“陈阿姨40了吧,还执迷不悟于玛丽苏,被淘汰过气是必然的。”
“陈乔恩的脸真垮啊,满脸都写着‘老娘好累好烦啊’的不开心,一把老脸又强撑着要演少女。”
其实,大龄女演员出演少女角色被吐槽,在娱乐圈中早已不是新鲜事。
想想《如懿传》中的周迅,《秀丽江山之长恨歌》中的林心如。
当红女艺人尚且如此,那不当红的女演员处境则更加艰辛。
在焦俊艳和同学聊起30岁女演员现状的时候,有两个形容词用的很好。
一个是像渐渐失去温度的包子,一个是试戏像被人挑选的菜,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其中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而说起"30岁不当红女演员"的焦虑,焦俊艳更在节目中大胆透露自己的尴尬经历。
在剧组中,咖位还不太行的自己,仅因为年纪大,就被叫成焦姐也就算了。
出席发布会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是主角,所以很自觉的把位置让出来。
结果却导致后面拍照的时候,直接被卡出去。
最后合照一看,竟然没有自己。
还有一次走红毯的时候,摄影机架在面前,轮到自己微笑示意挥手,走上红毯结果并没有人理,还要继续保持,假装有互动的样子。
走红毯直接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尴尬无实物表演。
焦俊艳自己说着,也露出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
这些经历说起来,虽然又囧又心酸,可仍然不是最惨的。
焦俊艳虽然不当红,但至少还有戏拍,有通告出。
而那些选择在事业上升期选择生娃的不当红女演员,简直就是在亲手埋葬自己的演艺事业。
比如节目中唐菀,她当初被公司解约,就是因为结婚有了孩子。
当年的选择,被孩子与家庭的幸福笼罩着,也许并不觉得过分酸楚。
可如今虽与曹云金的婚姻美满,但想要从家庭中走出来,再回归演艺圈,却真的太过艰辛。
女星到了30岁这个尴尬的年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极易产生焦虑,怀疑自己。
有段时间唐菀每天都会躲在角落里哭,觉得自己没用。除了“困惑”与“尴尬”,更多的是委屈。
年龄到了,但事业依然毫无起色,经济方面的挫败连同心理上的挫败感,接踵而来。
也许是看透了现实的残酷,张嘉倪在得知自己怀了二胎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开心兴奋,而是伤心痛哭。
那时候她刚刚拍完《延禧攻略》,一边是肚子里的小生命,一边是事业千载难逢的转机。
老天从不给中年妇女两全其美。
结婚和生育已经成了职场女性的紧箍咒。
不知从何时起,已婚未育的女性成了最不受待见的求职者。
没生的时候,公司怕你怀孕。等你生完了,还能不能在职场上有所作为就要看造化了。
“中年”“妇女”“孩子妈”这三个词凑齐的时候,基本就等同与失业。
职场中很难真正地包容女性,特别是中年妇女。
有人说中年妇女是职场的一颗毒药,可这毒也只能自己来解。
年龄也许是限制女人的囹圄,但岁月同样也会带给女性一些意想不到的经验。
相比一些只拥有年轻的艺人,也许演技经验才是这些大龄女星的出路。
当然,这同样离不开社会对于大龄女演员的宽容。给她们更多的时间来沉淀自己,拍出更优秀的作品。
这样,社会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年轻艺人也不会只顾眼前利益,捞完钱转身就走。
因为她们还有锻炼演技,成为真正实力派演员的机会。
而大龄艺人,凭借自身积累的经验,也能得到更好地事业发展。
最后,今天的互动问题是:你曾因年龄,感到过焦虑吗?
最近这段时间,芒果台一档节目《我家那闺女》,让 36 岁的吴昕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
面对未来既恐慌又迷茫,事业遇到了瓶颈期,沉浸在这种无力感中走不出来,在镜头前,表现得很容易情绪崩溃,经常痛哭。
主持《快本》十几年,总被嘲“透明”,吴昕小心翼翼不敢有突破;在《深夜食堂》里打个酱油,演技尴尬,又被喷了。
她最怕听到别人说,“这么多年了,一点长进都没有。”虽然也想努力,但很多事不是努力就会有结果。
一边成长,一边被现实摧残着的吴昕,让太多人看到了自己 ——起点高、资源好、一开始走的也挺顺,但过了很久才发现自己不行,甚至迟迟找不到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但吴昕所代表的人群背后,问题的关键是那种空有自责和焦虑却没有行动力的状态。
不甘心自己的原地踏步,因此给自己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可是要说真的为改变做了什么破釜沉舟的努力?好像也没有。
所以吴昕那种又丧、又迷茫、又自责的样子很真实:
迫切想改变现状的心情是真的,可是在自怨自艾中不能自拔,也是真的。
在我们的社会里,年龄增长也是个加剧尴尬的因素:在很多领域,20岁的时候可以迷茫,快40了就没资格“矫情”。
对有些人而言,压力是动力之源,但对有些人来说,压力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丧,尤其是对于那些起点高的“学霸”特质人群。
这类“学霸”特质,并非指学习成绩多么优异,而是在这些人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太多的赞誉、鲜花及掌声。
与此同时,这些人的主观性较强,喜欢在脑海里对现实信息做些“下意识”的加工,而这种“下意识”往往很快,不易被察觉,且和事实不符,但他们却信以为真。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吴昕或是这种特质的典型代表。
一次台里的跨年晚会,因为超时,她的节目被拿掉了。其他主持人的节目都还在,她就崩溃了,觉得这种打击是致命的。
时至今日,当吴昕再次提及这件事的时候,感慨万分、泣不成声,当年的委屈感依稀在目。
要知道,每个人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之所以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乃至行为,恰恰是源于——“不合理性认知”。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功能不健全,或者没有发展完全,TA在分析加工事件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不合理观念里,即——绝对化要求、过分化概括、糟糕至极。
何为不合理性认知?我们以吴昕为例,进行相应的剖析。
所谓“绝对化要求”:在吴昕的意识里,或许她认为自己的节目不应该被拿掉,或者即便被拿掉,也不能有让主持后辈沈梦辰这样的人连唱三首,这才是让她愤懑不平的重要原因所在。
所谓“过分化概括”: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吴昕对此念念不忘,不论从吴昕流露出的言语或神态信息来看,在吴昕的意识里,大约存在这样一个逻辑——“我的节目被拿掉而沈梦辰连唱三首”约等于“我不行”;既然我不行,那么我做什么都是错的。
所谓“糟糕至极”:比如在吴昕的意识里,还有句话可能还是这样的——“这个节目被拿掉了,意味着大家的不认可,意味着我无能,意味着我很失败”。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因为“优越感”。
从小到达备受瞩目的,成长环境也是顺风顺水,受过的赞誉太多。
最终导致无法忍受被忽视、被怠慢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意味着我是无能的、失败的,遇到点挫折就容易自我否定。
但事实可能是,崩溃了很多次并不见得真的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反而可能只是将自我怀疑重复了很多次,陷在这种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原地打转。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中写:“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
当我们过度在意自尊、害怕出丑、害怕被各种负面情绪影响、害怕变得脆弱,自卑就会出现,使我们焦虑。
害怕因失败出糗、把恶意评价看得比什么都重……越逃避现实,让人越恐惧。
曾看过一条催泪的短片《战胜自卑》。
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过上更好的生活,因此我们不断苛求自己,活在别人的恐惧里,开始变得自卑,可我们却忘了告诉自己,“我很重要”。
生活的勇士,要有勇气去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摆脱评价,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职场中很多类似吴昕这样的人,到底该如何修炼,才能突破自我,达成职场的进阶呢?
1、多读书。
对于这类人而言,想要在职场中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加速或提升自己,多读书,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方法。
尽快从自己的思想世界里走出来,去容纳更多的思想,去了解到人和事背后的多种可能性。
在吴昕的事件中,倘若吴昕在遭遇节目被拿下这个看似“挫折”的经历时,不妨这样想一想:
整台晚会中,导演选择及安排节目时,会重点考虑哪些要素?
我这个节目,在整台晚会中起到的价值和作用到底在哪里?
后辈沈梦辰的节目亮点有哪些?她这个人具备哪些特点?
在整台晚会中,沈梦辰连唱三首歌,起到的价值和作用有哪些?
这是我提供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思路,有相同问题困扰的同学可以依靠这种思路思考。
2、做事前先衡量事情真正价值有多少?
在“学霸”特质的人这里,由于内在完美主义驱动,如果缺乏战略眼光,他们往往会精于某一具体的技能,但对事物的整体把握及策略不足。
比如,微软公司就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进入公司实习的同一批实习生,有的就具有非常强烈的“学霸”特质,一开始实习生的工作就是做表格,这些人会把表格做的尽善尽美,人称“表哥”、“表姐”。
等到实习期结束,由于这些人的表格处理能力很强,往往得不到轮岗的机会,反倒是那些看似“表现平平”的人,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同样地,在职场中,管理者提拔人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在于,这个人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和思维。
在高价值的事情上,是否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知道如何统筹布局;在低价值的事情上,能否调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让其他人完成这项工作。
3、多结识和自己特质不同的人。
通常说来,做事有条不紊、执行力强、视角现实、做事略显死板的人往往是这类“学霸”特质人群看不上眼的,但事实上,这些看起来不够聪明但很勤奋务实的人身上的特质,才是“学霸”类人群最或缺的东西。
做一个普通人、或者没那么优秀的人,并不可悲,更不会可恨;
重要的是,要有从自己认为的不优秀变优秀的勇气。
目前看到第四集,有些感慨,特来抒发一下。
《安娜卡列尼娜》 里面的名句:幸福的人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总有各自的不幸。这句话常常被用来延伸描述各种不同的不幸的样子。而却忘了 如果幸福都是相似的,那该有多悲凉。
哪怕是年收入几百万的明星演员主持人,都在生活面前尽显窘迫。催婚总是这类综艺的主题,但是在讨论爱情观的同时,又包含了我们队家庭观事业观的看法。
在父母眼里的幸福模板总是相似的,我们也尽力去追求世人相信的幸福的方式。当然幸福的方式有很多,我不用讲,许多鸡汤都煲过。只是我们会焦虑。很少的人是坚定的,我们渴望爱,渴望懒惰简单的方式。套模板,大概就是人生的懒惰活法。
不过很多人过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口头上嫌弃另一个人的参与。不过实际情况是 在爱情的荷尔蒙之中,变得浪漫与宽容。所以奉劝各位自由的人儿,现在嘴上少点讽刺,你既不了解爱情,也不了解自己。
对很多人来说,爱是一生的追求。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爱只是附属。有了爱,生活锦上添花,没了爱,也有很多其他东西来增添美好。不要强求唯一,不要强求绝对。合适的时间遇见合适的人在一起,分开,结婚,离婚。无论如何是一段丰盛的体验。你不会因为遇见他而没遇到其他人而觉得遗憾,你会以为是唯一。唯一的是这段体验,而不是爱情。还有无数合适的人能给你带来独一无二爱的体验。我们不应感到遗憾。我们原本就无法尝尽所有美好。
不要怀疑人的情感,评判人的情感在我眼里是很低劣的行为。看真人秀节目的你总爱较真。从中看见自我,尝试体会别人的感受。会有更细腻的感触。
不过也别多提“可能性”这个词了。我们的人生已无再多的可能性发生,最多就是在吃火锅和吃寿司之间的选择而已。
这个节目好像只传达了一个意思,即使你拥有完美的身材(袁姗姗)并且自带富婆属性(吴昕)和同时拥有一颗钢筋般的心灵(何雯娜),一旦你没对象,大家还是会觉得你很惨,非常惨,生活不幸。 👌 单身和年龄大就是女人的原罪
吴昕少来洗了,你跟沈凌哭诉,沈凌业务能力比你好还没有你机会多吧
我家那小子,衍生综艺。湖南卫视经常给人惊喜,栏目名还带双胞胎的。让父母通过镜头看子女,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多少父母想了解子女的工作生活,这节目做给你看。看了一集,套路和那小子也差不多,不过主要主角换成了女生,挺好的。还有第一期就爆出大张伟结婚的热搜,绝对是为了节目炒热度!
包贝尔这是要洗白的节奏啊
被现在的第一个说吴昕不该卖惨的短评惊住了,这...吴昕是享受了明星行业的红利,因此就不配拥有普通人在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压力迷茫与喜怒哀乐吗?就只能感恩戴德庆幸自己目前拥有的生活吗?就不能面对朋友敞开心扉回忆自己心中痛事嘛?也深刻理解为什么吴昕那么大压力,会说"最怕别人说我毫无长进"了。
节目组感谢傅园慧和傅爸爸吧,至少还能看四分之一。节目组是不是搞错了什么,一上来就逼婚,一期节目完了连何雯娜现在从事什么职业都没交代清楚。
形式和创意不错 还是表演痕迹太强了 海报low穿地心 1.20更新 昨晚看了第二集 这个节目境界太低了 请的嘉宾也太单一了 都是傻了吧唧型的 表演痕迹越来越重 那还有什么意思
女版比男版好看多了,首先是选角除了艺人还有运动员,其次是爸爸们没妈妈们感觉那么奇葩……郭跃爸爸真是让人感觉被打脸了,幸好俩期下线了……换成焦俊艳好很多。。虽然都在催婚,不过女孩们基本上自己知道婚姻不是人生的全部。
热评那个说吴昕卖惨的 你自己不是在卖惨吗 而且还卖的很低级 拜托 都2019年了 还流行道德绑架你还不如跟她一块傻傻的站在台上 然后直接摔她旁边儿碰瓷儿来的实在
这系列节目直接改名《父母劝婚实录》算了。除了担心自家孩子没对象就没点其他可以关心的吗?嗯还是有的,比如特别擅长以上帝视角拆自家孩子台。该国真实社会缩影=)
主要看了傅园慧,其他的也扫了一点点,最受不了的是对所有女嘉宾一致催婚(傅园慧才22啊),但节目组明明可以更多地展现她们不同的职业和个人生活,却过分专注在结婚生子内容,好像除了这件事,这些在各自行业里都算是成功的女性没有别的可以讨论了似的,播出来的导向也是很恶心了。
这个社会对单身大龄女青年能少操点心吗
不会真的有人相信这就是明星们的真实生活吧?小朋友可以理解为天真,要是成年人那就是蠢了。人家平时雇保姆的,不会做饭不做家务很正常,再说还可以使唤助理呀。分分钟日进斗金的人不会浪费时间在这种事上的,除非是个人爱好,或者是开拓新项目,就像谢霆锋那样。而且我严重怀疑吴昕和袁姗姗的房子是否真的是自己的房子,如果真是,估计也只是房产中价值最低的一套,平时住的别墅当然不给拍啦
傅园慧这一家子太可爱了,虽然有些巨婴的感觉,但是孩子训练这么辛苦,谁不心疼,关键孩子懂事就好啊!
沈凌真的好可惜啊
比较欣赏的是,不管是女明星还是女运动员,都在跟观众普及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结婚更不是。
说真的,吴昕这种才能这种长相这种身材,在快乐大本营安安稳稳混了十几年台里大型活动几乎都主持的还哭惨,那些觉得她惨的看看自己忙死忙活一年攒下的积蓄够不够买吴昕的一个包吧,她只需要傻傻地站在台上而已。这么多年花点心思学点啥也不会一直被diss主持不行了,还有当年维嘉的节目也被删了,只不过人家没有买热搜第一痛哭卖惨,也没有n久之后上节目再拿来卖惨再买热搜第一罢了……
焦俊艳挺拉好感。当然papi更是三观正到天上。她俩一段足以把整个节目水准拉高一个level。
吴昕和焦俊艳都好可爱
有的人只看到了痛哭卖惨,而有的人看到了一位大龄女主持人的职业困境,年过三十依然无奈扮演傻瓜人设,跨年节目被砍而被力捧新人连唱三首,常年失意找寻自我出路不得,生性被动腼腆恨嫁却无门。跟着吴昕一起哭的人,看到了没有后台连遭挫折努力无果又缺乏自信的自己的影子。整个台上除了亲人真正心疼她的唯有同样拼命忍泪的维嘉,陪着她的只有自己那句“我过一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