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CARAVAN
大篷车给我带来的震撼,不是苏妮卡为了躲避拉詹的追杀等等的故事悬疑的情节,在大篷车的队伍在古旧的泥土路上行进,载着吉普塞人简单的生活方式和舞蹈的热情,这幅壮观的景象震撼了我.莫汉对苏妮卡的纯真的爱情,苏妮卡在舞台上跳舞的那一段精彩绝伦的场面,让我感受到了印度舞蹈 的美.看着看着就是有一种亲切感,那画面就像小时侯无拘无束的,只知道尽情的玩乐,尽情的享受人生....我想即使长大了,人还是需要这样的时候吧.让自己沉浸在诗一般的美中.....
2 ) 已经稀缺的纯粹!
最近狂收名片,看到饱,看到撑……,无论是世界级大师的吸分名作,还是世界角落里脱俗的偏锋大作,令我感受最鲜明的的是东西方拍摄观念的置换。徐克老师胡金铨四五年雕琢一部电影,但却换回全世界的致敬和仰慕,黑泽明、小林一树等诸如此等的精神复活在了欧美,而好莱坞月月高产的堆山庸品,这曾经被翻页的时光现在却是中国如今的概况。
现在的影迷已经被吊高了口味,对于过往的精致和纯粹,乃至淳朴、无华已经不以为然,甚至还会冷嘲热讽。但名作的背后往往洋溢的却是复古的勤者精神,大部分的欧美大作大都经过了貌似笨拙的雕琢和极其不商业的积淀!而国内的视觉盛宴始终不能掩盖幕后的苍白和轻浮!
《大篷车》其实是浇在浮沉雾霾上的一场大雨,无脑?弱智影片?手法笨拙原始?那我们这“能不够”的新时代中国·影片又如何有脑?超智商?手法灵动前卫?
影片是最早撼动国人的印度电影代表作,尽管后来引进的印度片子也不少,但因为这过于高的起点,使后来迟到的印度影片再难掀波澜,无法超越大篷车的影响了。其实纵观现代的印度影片,造作、生硬、强植歌舞才是更加明显的。而印度早期影片里却有大量撼动世界的名作,甚至是世界导演迷恋不已的行内私藏。例如大路之歌。而且他们震动世界的共同点就是所谓的原始质朴和纯粹。
大篷车是经过大量剪辑过的引进影片,其配音阵容可以说是国内最高水准的声优盛宴,这些配音演员不仅能熟背所有角色台词,甚至可以将整部电影表演下来,幕后做的功课是现在的影迷难以想象的。因此声音的特质和角色浑然一体,甚至能令你忘记这是译制影片,最绝之处就是歌声和中国话的毫无违和感。
大篷车里的角色表演可圈可点之处实在太密集、高质了,很多配角的表演可能只有几秒钟,依然可以让你过目不忘,比如小弟蒙托、班主的肥婆老婆,都可以在几秒内瞬间鲜活起来,而反观国内,我们走了出影院,对国产影片里众多模糊的影子角色立刻忘得一干二净,还需我多说吗?
你可以做个实验,只用听来回顾影片,这些引进的旧电影里,大篷车绝对是经得起反复聆听的。角色气场的瞬间爆发,可以让你脸上泛起微笑,其他诸如苏联影片《办公室的故事》都有近似效应,影片的价值在于时间的漂洗和幕后功力的强大。做为电影迷的我们,必须对此敏感和善于珍惜。
3 ) Long Long Ago看过
Long Long Ago看过,租的VCD。。。那时候有个什么可以办银卡租碟子的连锁店,借的,初一
4 ) 经典的印度电影
这么经典的印度电影怎么没人参加评论呢??
年纪大点的人都可能看过这部电影,如果看过后忘得差不多了,建议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再回味一下。
71年的电影能拍得即有情节,又有内函,歌舞的穿插也算不造作,虽然技术上有些不足,但整部电影仍令我叹服不已,可以说看了这部电影就可以少看很多其它的印度电影,这可能就是经典吧。
印度的电影确实不俗,尽管是早期的电影,仍能品味到印度电影人的“认真“和“尝试创新“的精神,细节。。。细节。。。。
《大篷车》相对于《阿育王》和《保莱坞生死恋》来说,几十年后我会记住《大篷车》更多些,虽然《阿育王》让我爽了一回,《保莱坞生死恋》让我眼角湿了一回!!!
大叔:“你爱他吗?“
“爱……“
大叔:“我有个办法能让你得到他“
“什么?!“
大叔:“看……用这毒蛇咬死那个女人“
“啊!!!……“
大叔:“只要那女人一死,你就有机会了“
“……“
大叔:“但当他抱着死去的女人痛哭流泪的时候,你看到他那伤心的眼神,你的内心会比他还痛苦,即使你得到了也只是 一个身体而没有心脏的人“
“呜……呜……“
5 ) 大篷车
《大篷车》印度经典影片,虽然找不到高清,看的渣画质,但是并不影响其精彩的剧情和欢乐的歌舞,与普通的复仇爱情故事不同,这部电影的剧情很有新意,堪称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几段歌舞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欢乐活泼,动感激扬,现在很多印度片跳舞时都会把女主称为“莫妮卡”,就是在向这部片子致敬。当然还有那经典的大篷车和吉普赛人,此片可谓印度电影必看之作!
6 ) 再见,卡门
又看了一遍大篷车。
难以想象,两个半小时,依旧可以耐心的把它看完,在很多遍以后。
陈旧的印度电影,看得时候可以感受胶片的气息,与现在的电影相比,它太陈旧了,没有高科技,也没有新元素,只有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各个人物精彩的表演。
父亲被人杀害的女子,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大篷车上,从而开始了一段以前从未有过的生活际遇,邂逅的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过程中有好心人的帮助,有轻敌的挑衅,更有坏人一步步地阻挠。可是,圆满地结局,最后,女子和少年走到了一起。
随着电影中的一段段歌舞,吉普赛民族的风情一览无余,他们群居,他们团结,他们无论什么事情都在一起。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苏妮塔和莫汉的爱情,我也很喜欢,一个从小生活优质的女子,和一个随着吉普才人流浪的少年。命运让他们两个人走到了一起。无论是蒙多还是约翰,都是他们相处中的调剂品,异样的相遇,最终走向幸福的结局。这样的生活是浪漫的,看过《大篷车》的人都对这样的生活满心欢喜。
而我却真的很欣赏妮莎,欣赏她的为爱而牺牲自己。情节中莫汉的大篷车刚刚赶到坎德拉,看着妮莎对着莫汉的那一段表白,融于歌曲,与人娱乐,其实,是在表达自己。每一句,都真心真意,她在唱:“绿色头巾映入眼帘,我张开双臂拥你入怀,万般爱抚,我陶醉其中,你为何对我怒目而视,你为何将我拒之千里之外,我爱你胜过我自己的生命,怎样才能向你倾诉,我全身心的爱你……”
我爱你胜过我自己的生命,怎样才能向你倾诉,我全身心的爱你……
这样的表达,是一个女子最大的勇气,她勇敢,她坚决。第一次看这电影的时候还很小,可是永远都忘不了那一句“小辣椒”。仿佛,变成了对自己深爱的人的烙印。
当托塔大叔训斥她的时候,她哭了,因为她不肯为他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幸福。
最后,她做到了,她不仅仅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还牺牲了自己。临死前依旧是那一句呼唤,小辣椒。再见小辣椒。
每次听到妮莎呼唤小辣椒的时候,总是能想起自己,想起去北京的那个早晨,连当时洒在身上的阳光都能想起。微笑着,憧憬幸福的来临。耳机里来回放的一首歌,阿朵的《再见,卡门》。去北京之前,刚看完一遍《大篷车》。再见大篷车,再见小辣椒。再见,我爱的人。
妮莎,永远在每个人的心里,而莫汉,就是你爱的那个人。不管最后是不是在一起,为了他,你可以牺牲自己。
理论上我是看过这个片儿的,但是由于年龄太小就只记得一群印度人群魔乱舞外加不怎么技术的阴谋诡计...
时代的痕迹,现在看来颇为无趣,歌舞在现今的印度片中也算是一般般,酒鬼朋友和舞女妮莎很有趣!
丰乳肥臀的性感,热情似火的奔放,真诚坦荡的胸怀,欲罢还休的美艳。故事简单直白,但歌舞、布景好看,音乐好听,现在再看,也不过时。
看睡着了。1980年上译引进。71年制作但已经出现了印度爱情片的诸多套路(或曰教条),比如女主角隐藏真相造成的误会,无论如何不告诉男主她被恶毒老公追杀的境遇,用这种没有逻辑的行为来营造叙事推动力,糟糕的选择。开场的处理挺好,先以画外音制造自己是死人的悬念,然后直给老公杀老爹、舞女揭穿老公面目,起承转合非常快,让我想起《巴霍巴利王2》那种直愣愣狗血的宫廷阴谋,对于阴谋诡计,印度电影喜欢快刀斩乱麻给戳穿,而两个人的爱情则磨磨唧唧故意营造出一些曲折来。女主逃避老公躲在吉普赛大篷车队的剧情主干,堆积了不少笑料,抢被换锅、要找受过教育的老婆、永远得不到小辣椒的舞女,但是落魄富二代小姐为啥能看上穷卡车司机,这个心理过程令人莫名其妙。歌舞场面营造的一般,两三场有魅惑意味的歌舞对当年的中国观众来说可能有冲击力
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No.5。电影节上的是国内80年译制配音版,剧本写得有些琼瑶风,关注的是流浪吉普赛人和贫富阶级分化,作为宝莱坞歌舞片的早期溯源范例,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好莱坞黄金时代歌舞片精华的吸收以及对于默片时代喜剧风格的融合,还有一些与现代歌舞片一脉相承的东西也挺有意思。★★★☆
这扑面而来的浓郁印度味道,比吃咖喱全席还过瘾,尤其还是80年译制腔版,哇……难以形容。女性配音都是暴走级的,最魔性就是那句“小辣椒儿~~!”一言不合就开始唱跳,有不少默片时代的喜剧手法(比如女主偷土豆和醉汉数脚),表现贫富差距下的爱情,今天再看比较直男癌。影院看未修复老片,效果略渣
6,中规中矩,非常典型的印度主流电影,基本包含了主流玛莎拉电影所有的必要元素(虽然大篷车上映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明确的玛莎拉电影定义),动作、爱情、犯罪、凶杀、歌舞、玩闹,几乎应有尽有,好看么?还蛮好看,有意思么?现在看起来,真蛮无聊的,时代滤镜电影有很多,这部分就是。同样在中国爆火,这部我觉得是完全无法跟流浪者相提并论的。
雷点太多无力吐槽,摄影和美指很赞,另外只大鸟笼是「无极」的灵感吧
家里有碟子,看得很开心,歌舞一绝,故事情节老套:一富家美貌千金遭遇骗婚逃亡途中,结识穷家小子渐生情愫,花好月圆大结局!好吧,我等穷小子的梦想😊
印度公路歌舞片,60年代的人都知道。我妈在重温这部让她印象深刻的电影时被男主角老是跳车跑草丛跳舞给弄得很不耐烦。
上译版本。现在看情节人物剧情推进都比较生硬,片中的歌舞在我看过的印度片中也不是特别经典,而且有些过于频繁了。配角吉普赛舞女妮莎和酒鬼朋友非常有趣,拉赞手下居然使用了经典西部片中的恶毒招数威胁兄弟俩。影片虽然设置了很多桥段,但是节奏不是太好。不过在那个年代来说,这的确是难得的好片!
小时候看的片子,特别喜欢~有很多回忆~里面的歌到现在也会唱
能忍受拖沓的节奏的的理由,是美好爱情的渴望和异域精美的音乐舞蹈。
#资料馆留影##印度电影周#上译81年译版。传说中大陆第一部引进的印度老电影,9102年重温依然不少感动,虽然放映的胶片色调偏暗,也有不少删减片段,但总归还是充满初恋甜蜜的感觉,看完后竟然有些羡慕80s那会的年轻人了,假如在电影院里欣赏这样一部融合了惊悚歌舞爱情旅行还有复仇等多元素的电影,一定会收获不少意外惊喜吧?吉普赛舞女可以为了情人自我牺牲,历尽劫难的富家女可以为了爱情舍弃财富,敢爱敢恨或许才是印度电影的本色吧?而每当活色生香的歌舞场面开启,我浑身都是电击一样的酥麻感觉,简直太神奇了。
小时候看了无数篇,今天用自家大荧幕找当年的感觉,激动不已。1980年引进。2022年再次观看,b站修复版,上海译制片。太经典了,剧情铺排合理。印度人太胖,那个年代拍摄的性感是因为我们实在不性感,其实男女主角都不太好看
印度民族的骨血在这里得以充分显现,让人身心愉悦的歌舞,是那样别致精彩。
印度经典影片《大篷车》果然名不虚传,好看好看。剧情紧凑,高潮迭起。角色演绎贴切,更有那令人难忘的印度民族舞蹈和歌剧,看着欢快欣喜。唯一的小遗憾是人物脸谱设定较为单一,反派角色形象欠缺足够的张力。但歌舞剧的民族特色足够带给人以震撼的视听享受,瑕不掩瑜。
【补標】蓝光影碟收藏上海电影译制厂: 丁建华,于鼎,刘广宁,毕克,杨成纯,翁振新,程晓桦,尚华,赵慎之,富润生,邱岳峰,周翰,译制导演:伍经纬*『2021-3-28-电影🎦下午茶』蓝光影碟上译经典重新再看
如此华丽的画面,如此动人的歌舞,如此奔放的情感,如此跌宕的剧情,这些一切,在那个年代来看该是多么地扣人心弦啊……献给我们最美丽最妖娆最善良最单纯最直率最可爱的华丽配角妮莎小姐我最诚挚的敬意~
好老的电影,虽然幼稚,但是导演比较用心,可以傻呵呵的跟着故事喜怒哀乐而过后不会觉得被导演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