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横跨18年的MV
(提示:最下面有2020年的更新)
这部获奖无数,好评无数的电视剧里,三胞胎的妈妈Rebecca除了是家庭主妇外,有时会做一份歌手的工作。
扮演者Mandy Moore在这部剧里,她唱过Moonshadow(S01E18,Jack和Rebecca相遇时她唱的歌), 也在冲凉时被年幼的Kate听到唱Lean On Me(S02E02)。唱功谈不上有多惊为天人,但我个人觉得还是能看出来正儿八经有唱歌经验的。
估计也只有我这个年龄的朋友们,知道过Mandy Moore的出道史。
大约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美国掀起了“流行小天后”的风潮,一年内陆续发出首张专辑的有Britney Spears, Christina Aguilera, Jessica Simpson, 以及比她们都稍微年轻个几岁的Mandy Moore。
Spears和Aguilera争得不可开交,Simpson努力跟上,Moore虽然和她们一起并称为“四小天后”,虽然也有一定的商业成功,但相比之下可以说像是个凑数的。
那个时候她的音乐,和四小天后一样,泡泡糖流行。
那个时候她的唱腔,软绵绵的,虚虚的。
小有名气,好歹算是首主打的<Walk me home>
搭配她那个时候的造型——金色直发,不弄妆但不是没化妆,身高比较高——不是特别有杀伤力,但非常符合一个典型的美国女高中生的刻板印象。那时网络不发达所以我并不确切地知道,但如果和其他三小天后相比成为了邻家女孩式的全美少年梦中情人,也是非常合理的。
那个时候她的流量,虽说比不过前三位,但她出道在一个唱片业蓬勃的年代,至今在全球卖了也有超过一千万张专辑。当然,大部分是前面几张专辑攒的,后面就。。。
可能和兴趣有关,可能和商业上不够成功有关,Mandy Moore是四个人中第一个开始正儿八经开始演员生涯的。露脸的出道作品(之前有一部配音作品),就是你们的Anne Hathaway的成名作《公主日记》,里面Moore饰演的就是那种,每一部以高中女生为主角的电影里都一定会有的“啦啦队长”角色。估计也是看中她作为一个歌手的影响力,她在里面也唱了一首歌,翻唱作品”Stupid Cupid”(如果看过港剧《难兄难弟之神探李奇》,会发现你听过这首歌)。
但你也看到了,是个配角。
当主角的第一部电影是A Walk to Remember,爱情小说改编的电影。男主角Shane West当年也算是个小生。这部电影里Mandy Moore也唱了一首讲信仰的歌Only Hope,是一首中国听众可以很轻易接受和喜欢的歌。
也是在这部电影里她变回了棕发——之后也没有变回过金发。
之后,同期的小天后要么在唱歌,要么在跳舞顺便唱歌,要么嫁人变成真人秀明星。而Mandy Moore在努力成为一个演员。
只是她同一时期主演的电影,大概也是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差别不大,票房影响力也就一般。比如<How to Deal>,比如<Chasing Liberty>,比如<Saved!>,都是高中少女谈个恋爱研究个人生分岔路时的选择等等,大概也只有我这种随着她一起长大的人在意过吧。
与此同时,她并没有完全放弃唱歌。前两张专辑的泡泡糖流行曲让她自己并不满意。事实上,后来的采访中她说到,如果可以的话,她想给每一个买过她前两张专辑的人退款(大洋彼岸的我买过盗版就不找她了嗯)。于是第三张专辑的音乐稍微有了一点不同……中东风情的In My Pocket,稍微大气一点的Cry,呃,迷幻一点的Crush? ……我的意思是,说不同吧,其实也只是不再泡泡糖,但依然是大流行,在流行里面加了一些不同的元素而已。
直到2003年的翻唱专辑Coverage,棕发的Moore才显出一些非流行的个性。最然只是翻唱专辑,但她,一个新世纪年轻人,选来翻唱的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歌——她出生之前(至少是懂事之前)的歌。唱腔也不再软绵绵的少女风,而更多是上张专辑开始展现的稍微硬朗成熟一点的演唱。
从Elton John到Carole King,从Carly Simon到Cat Stevens和Joni Mitchell, 年纪轻轻的Moore对各位音乐前辈发起挑战,虽然音乐处理和演唱处理依然稚嫩,但的确显出了比同期的Spears(In the Zone时期), Aguilera(Xtina大发时期), Simpson(与丈夫Nick Lachey新婚真人秀当红期)更多,不,或者应该说不同的音乐野心。
是的,那个时候,当年的四小天后里,Mandy Moore依然最不红。
不过This is Us里面出现的Moonshadow, 是她在这张翻唱专辑里面就录过的。
再后来,我除了知道她又出了两张没水花但是有态度的独立还是民谣专辑(Wild Hope的专辑写真我觉得非常美),并一直在拍戏演着和自己年龄和人生阶段超级相符的角色(全都是现代都市戏绝无古装等也是毫无突破),结了个婚又离了个婚,之外,算是消失了。
直到很久以后发现出现了一部好评得不行的家庭美剧(通常好评的都得比较刺激,悬疑啊烧脑啊政治啊科幻啊等等,家庭题材巨高分片还是少见),发现里面有个女主角居然是Mandy Moore…
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现在她的身份就是三胞胎的妈妈了。
LAST BUT NOT LEAST, 作为一个那时候最听歌的我,想推荐一下我心中最值得听的5首Mandy Moore的歌。
时间顺序。
I Wanna Be With You
超级软萌,美少女时期的歌。软绵绵的梦幻般地说“我想和你在一起”。编曲也是比较梦幻的感觉,我觉得少男应该还是很受用的。是当年的电影Center Stage的主打插曲,电影讲的是“跳街舞的男主爱上学芭蕾的女主”的事情,后来这种套路也拍了好多好多青春电影。
Only Hope
前面提过了,这是钢琴前奏,很温柔很抒情的歌。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听众最容易接受的外语歌类型。而且还是个三拍子,还是当年她软绵绵的虚虚的歌声时的作品,眼前浮现一个少女月光下祈祷的唯美样子(视频就是电影A Walk to Remember里唱这首歌时的场景)。
In My Pocket
中东元素的欧式舞曲。当年这首歌也是遇上了小天后们纷纷转型成熟的时候,她相比之下转得就还好而已。Britney同期出的是I’m A Slave 4 U, Christina同期出的是Dirrty。我觉得这首歌算是有风情的,音乐也能跳舞,整体还算不错。但她的唱腔可以说是从这首歌开始真的用力,硬起来的。长大的少女不再软萌易推倒了的感觉。
Cry
我觉得这是跨步的一首歌,从泡泡糖流行到(相对)成人抒情,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适合她的很大众的形象和定位的作品。歌其实依然是没有啥杀伤力,但就是很”ear-friendly”, 对耳朵很友好,人声和配乐的饱满度都刚刚好,充满耳朵而不充爆耳朵。MV男主角也是当年A Walk To Remember中搭档的男主Shane West,也算是组了一段时间的CP。
Moonshadow
Coverage翻唱专辑才是明确,大声说出“我是一个有音乐野心的歌者”。别的歌都是很用力的,前面我说到的“硬朗起来”的唱腔。但Moonshadow是这张专辑里最软的歌。软,但是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虚了,你能听出来这个时候她唱得更有自信,是因为音乐需要才这样唱,而不是为了走软萌少女路线才这样的。没错,这样是Jack和Rebecca相遇时,Rebecca在小酒吧舞台上唱的歌。
顺便看看Mandy Moore当时做唱片宣传的时候现场唱这首歌。。。谁没有发福过呢。。。
2020年更新:
凭剧翻红的Mandy Moore最近重拾音乐人身份推出了新专辑。乐评界基本上比较正面。想看mv的可以去搜歌曲"Save a Little for Yourself"
如果不是拥有了作为观众的上帝视角,谁能知道像Kevin这样一个在大家看来无比光鲜亮丽的存在竟然也有这么多痛苦,谁又能知道,一个所有人都爱的偶像竟然没有爱人的能力呢。
三个孩子里,也许Kevin才是被父母忽视最多的孩子吧。Kate的胖,Randall的肤色,都是明显的需要父母格外关注的点,也因此分去了父母太多的注意力。想起Kevin小时候在游泳池里差点溺死的那一次,水面外摇晃的人影,氧气在胸中一点点耗尽,小小的他挥舞着手臂,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他多么希望能有人注意到他,希望父母能来救他,然而终究是什么也没有,只能挣扎着拼命自救,像极了他后来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处境。当他终于从水中爬起,惊魂未定,看着周遭的世界,一切仍然是静好的模样,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父亲在安慰因为胖而被其他女孩嘲笑的Kate,母亲在向其他黑人妈妈了解怎么照顾Randall,没有人注意到他,刚才那窒息的一刻开始在他的脑海里变得有些梦幻,只是他的呼吸还在喘,只是他的心跳还快得不行。
进入高中,Kevin的橄榄球天赋和他迷人的外表一样让人惊艳,他自己知道他的天赋,Pitt的教练也知道,所以即使他表现得无礼还是愿意全额奖学金录取他,可在父母眼里,他只是lucky而已,当他说出“It's not luck. It's talent”时,父母一脸不屑,让他滚回楼下给教练写道歉信。没事,反正于他,这不是第一次无法获得父母的认可与关注,也同样不是最后一次。当Jack问他“do you have something you want to say to me?”,他撇了撇嘴,"Nope"。他什么也没讲,一如既往。
当昔日的教练给他颁奖时说到“I never saw a kid with so much natural talent, confidence or charisma”,Kevin的眼神开始有些迷离,他不自觉地想象站在台上讲这些话的人是他的父亲,“he is a living, breathing example of outer and inner strength”, "we are all very proud". 他多么希望讲这些话的人是他的父亲,“Kevin你真棒,我们为你骄傲”,这句话也许他听过很多遍,从教练那里,从粉丝那里,却唯独没有从他的父母那里。
当他想要对所有人坦白,这个你们所有人都觉得坚强的偶像其实一点都不坚强,他只是不得不而已,他只是不得不,他没有别的办法。"you are a good man",当他犹豫并最终说出,"but what you said was wrong",却只换来哄堂大笑,所有人都相信这是大明星的幽默,他说"I am not strong at all",迎来的只有粉丝的欢呼“we love you Kevin”,他只好恳求“don't love me. I'm not worthy of this award or any honor”,他黯然离场,然而台下的观众却都起立为他鼓掌。那一刻,他真的茫然了,他难以置信地看着台下的人们,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在欢呼什么?终于,他明白了,"they don't hear it. they just cheer".
独自摇晃着酒瓶,昔日的橄榄球场似乎一点也没变。那最后一场比赛,曾在后来的岁月中一次又一次在像电影一般在他脑海回放的比赛,每一帧都如此熟悉。他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解说着自己的故事,那一晚的Kevin,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可以快速完成两次触底得分,又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呢?做不到四个小时不吃止疼药的,是现在的Kevin,是这个在酒店半个月不出门垃圾堆满屋的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那一晚,那个少年还能看到大好的前程,看到自己赢得超级碗奖杯的希望,看到能让父亲为他骄傲到热泪盈眶的可能,然后“bang”的一声,"it's over",一切都没了。他会站起来吗?“He will. Kevin Pearson will walk again, just in time to bury his beloved father.” 生活就是这么会开玩笑,即使他勇敢的从梦想毁灭的打击中走出来,却再也没有赢得父亲认可的可能,没有听到他说"that's my son"的可能。从此,他的人生不断重复着自我救赎与自我毁灭,娶了爱情又毁了爱情,演火了一部剧又毁了自己的演艺之路,赢回了心爱的女孩却再一次,魔咒般地毁在同一个膝盖上,"he tried so hard to be strong, but he needs painkillers to get through it",就算他想告诉人们他的人生有多么可悲,然而人们看到的也只是那个身穿一号球衣的少年,是情景喜剧里的偶像,而不是他,唯独不是真实的他。
当他发现父亲的项链丢了,他慌得连止疼药都没来得及买就回去找Charlotte, 向来擅长跟人周旋的他,急得话都说不清楚,手舞足蹈的比划着项链的样子,声音里都是强忍的哭腔,终于在Charlotte不耐烦地关上窗户拉上窗帘以后失控,跪在地上抱头痛哭,"I'm in pain out here! Look, I'm in pain here. Can't you see I'm in pain? I just need it to stop." 他终于可以讲出来,在弄丢了父亲唯一留给他的东西让他情绪失控之后,他终于可以讲出来,"I just need somebody to help me. I just need somebody to please help me",只是,听到了他的求助的,只有寂静而冰冷的夜吧。
许是这一晚惊涛骇浪般的情绪起伏让他过于疲惫,许是疼痛开始超过承受力的极限,许是他坚强的自我救赎的一面终于赶走那自我毁灭的恶魔继而开始接管他的心智,他终于决定向亲人求助,决定把自己承受的一切告诉Randall,却在这时得知Kate流产的消息,他有些迷惘地眨了眨眼睛,再一次,默默地把苦吞了回去。是啊,比起Kate流产,他疼痛难忍快要药物上瘾的事都不算什么事吧,比起Randall的肤色问题,比起Kate的胖,自己刚才差点淹死也都不算什么事吧。我可以的吧,就和往常一样吧,再忍忍,再坚强一点,我可以自我救赎的吧。万圣节Kate希望心仪的男生能握自己的手,我也希望她能开心,反正我的糖果多,把所有糖果都给那个男生,他应该会同意在过鬼屋的时候实现妹妹的愿望吧。Randall貌似有点不对劲,是不是跟小时候那次一样,我的话剧演出也没什么大不了,先放下去看看他怎么样了吧。
第一个学会走路的是你,但很快父母的注意力就完全转移到了第二个学会走路的妹妹身上。父母的爱与关注的缺失,让你在一日日成长中也逐渐习惯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并自觉不自觉地照顾他人的需求。长期的情感压抑,在内心激发出对关注的强烈渴望,而父亲的死让这份渴望彻底失去了被满足的可能性。内心的空洞越来越大,让你爱Sophie却无法跟她在一起,让你一次又一次毁掉好不容易完成的自我救赎,并且每一次的后果都比前一次更为严重。
Kevin,这一次,你还是决定独自承受痛苦了么?你看,水面外那些摇晃的人影。
我特别喜欢第一季。第一季里Jack和William这两个父亲太出彩了。整一季的故事,看起来这么完美却又能感觉到真实。观众们流泪也是被里面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了。
可是第二季,为了拖时间,为了赚眼泪,强行煽情,往整个剧情里塞了太多的东西,其实又什么都没有说明白。它看起来是像真实的生活了:每个人都有缺点,不存在完美的人,生活中有很多烦恼...可一切都那么的不真实,都只是为了故意煽情而已。
Jack是个好爸爸,虽然观众看到了很多他不完美的地方,但他给孩子们留下的回忆更多的应该是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帮助孩子们变得更好。可是看到Kevin,一个专业演员和史泰龙对戏时,一回忆起父亲就是那些家庭生活中的变故。如果爸爸在两周前离开,没能走出悲痛还能理解,可是爸爸离开已经二十年了,妹妹只是和爸爸最爱的演员提及了一下,编剧就把剧情引到了因此沉沦到自我救赎的烂套路里了。不要这么折腾Kevin啊。影视剧的剧情发展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实现的,为了拖时间,多拍几季,激化矛盾,编剧告诉我,之前那个想做自己不想拍肥皂剧的Kevin,那个鼓起勇气站在曾经爱人门前的Kevin都是假的,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而已…把Kevin现在的困惑和对将来生活的迷茫变成了直接对Sophie说,“我觉得未来和你在一起是nightmare”...这都是些什么啊……还有Kate,知道观众们喜欢这个胖女孩,就让她先怀孕再莫名其妙的流产,先让Kate遭受痛苦让观众流泪,再给Kate家人的关怀和拥抱让观众感受到温暖。我不是说影视剧里不能再用流产,绝症,车祸,失忆这类桥段。只是在制造突发矛盾时,能不能让人物更自然,更真实一些。而Randall和Beth,想“收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陌生孩子的人生,却莫名其妙当了“寄养”父母,和那个黑人女孩的故事线都是崩掉的,来来回回划水划了十集的时间。
第二季到了第十集,似乎都没有什么发展,人物没有更立体更形象,反而更脸谱化了起来。我多么希望能好好讲清楚Jack的离去;在William和Jack的影响下Randall有了怎样真实的改变;Kevin和Kate对自己人生的态度以及与伴侣之间的相处...我们都太喜欢这里面的角色了,这儿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好了。不过Jack的弟弟,结尾的黑人小孩,挖的坑越来越大,能说的肯定越来越多,不确定要不要继续看下去了。当然,这一季也有一些很好的地方,Jack和Rebecca的感情,Jack小时候的故事都讲得特别好,多条时间线的处理也做的很不错。只是,一部豆瓣9.5分以上的剧集,还应该做得更好。
这部家庭剧从开播开始每集都是泪点满满,大概可以算是婚姻和育儿标准教育片,夫妻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克服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缺陷,如何当好的父母,如何当三个孩子的好的父母,真的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基本上每集都会以一个孩子为中心展开,最喜欢看的还是Kevin的戏份,这个从来没有被关爱过但是却最优秀的孩子。
第二季的11集是漫长冬歇过后的第一集,不愧等了那么久,终于是Kevin场的回归,可以算的上这季里面最好的一集了。Kevin一直想找人诉说自己的药瘾和酒瘾问题,终于在这集里,所有人坐下来听他诉说,但最终上升到了争吵,是啊,你这么优秀这么能干为什么还要我们来关爱?你和我们比,有好的身材又不是被领养还是大明星,为什么指责我们?可是,他只是为了得到关爱才迫使自己变的这么优秀,大家只会欣赏他的优秀,却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缺失的关心。看到小时候的Kevin在雨夜默默地一个人躺在地上,真是让人泪奔,这哪里像是妈妈说的让人没办法的青春期总是闷闷不乐的小孩子,简直是青春期太懂事的小孩子了吧!
总之,最不喜欢的还是Randall,纠结于自己的出身总是一遍遍地做不一样的事情来让自己舒服,不顾其他人的想法。Kate很努力,上一集她和妈妈和好真的让我又更加喜欢一些了,但都比不上我对Kevin的心疼和喜爱。后面的剧情应该是围绕着Randall新领养的男孩,Kate的演唱事业和婚姻生活,以及爸爸如何死这个永远不揭底的谜展开了。
希望编剧能对Kevin好一点。
看到第八集,特别难受。
虽然到现在都还没办法猜到Jack是怎么死的,但是三个人中间,对Jack的死最不能释怀的一定是kevin了。每每看到他酗酒,就想到Jack的酗酒。某种程度上,kevin是最像父亲的。在别人眼中,他太成功,太完美了,就像别人眼中的Jack一样是完美的。但是,谁不是一身伤痕地成长呢。
这一家五口人都是。Rebecca和母亲的糟糕关系+后来和kate的糟糕关系;Jack和父亲的糟糕关系+酗酒;Randle的身世+Willam+养女;Kate的肥胖+失去孩子;还有kevin。故事还在一直发生,所有人都还在经历不可预知的难过,像我们每一个人。
kevin看到深夜快要不能控制自己的父亲给戒酒互助会的人打电话、跪在地上祈祷,忍不住哭了。那感觉我也经历过,又心疼,更多是害怕。那个高大的、无所不能的人,此时是无助的。
他把自己关在酒店房间一周,保洁员过来敲门,他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门打开了,我甚至认为这是欣喜。我也有把自己关在家里一周的经历,没有接触任何一个人,连工作的微信都不怎么来。终于要踏出门的那一刻其实是害怕的、是犹豫的。但是真的置身于人群中的时候,又有活过来的感觉。之后再次厌倦、想躲起来。
他站上领奖台,觉得自己不配领奖,真挚地。他不是别人眼里的明星,他是自己眼里连疼痛都处理不了的人。下面的人喊着“我爱你”,他说你们不要爱我。有人说kevin真作,每一个人都爱着他,他是在自找苦吃。我想对这么想还这么说出来的人说,你最好不要经历到这种感情。
Sophi是爱他,但是爱的是一个相对积极、向上,可以在未来成为互相依靠的人的他;Kate也爱他,爱的是那个可以听她倾诉,可以依靠的他;粉丝爱他、校友爱他,每一个人都爱他的积极面,但是处在黑暗中的那一面,却没人愿意全盘接受,他们甚至否定。
他全部要一个人承受。
他跪在草坪上,大喊“I just need somebody to help me“,他不知道这个人可以是谁,药和酒精便是暂时的止疼片。
不是每个人都坚强,如人敏感便会承受更多,就像每个人的痛感也不是同样的标准。我常会接到电话,有时对方说“如果你都不接,我可能就要杀了我自己了”,有时对方说“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些朋友几乎平时都不太跟我联系,他们有好的事情不会第一个跟我分享,有好玩的故事不会第一个跟我说,甚至他们的日常,我都不太能知道。但是他们会在绝望的时候找我,是因为我绝对不会说出类似“这有什么大不了”这种话。
只是我好像也还没能找到我自己的止疼药。
但是,这个剧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还是所谓“鸡汤”啊,那些我们羡慕的、想要的、毕生在追求的情感,他们都毫无保留地展现给你了呀。
kevin躺在病床上,Jack摸着他的头说你是我的number one,是我的purpose的时候,我真的眼泪又止不住哗哗的。每一个人,Pearson家的每一个人都互相为对方制造过这样的瞬间,甚至Toby、Willam等等,人还是因为爱活着。如若不是这些话、这些拥抱,我们可能真的只能跪在草地上呼救,直到死去。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美剧This Is Us的观影, 作者是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彭照亭。 美剧很好,影评也充满咨询师的洞见,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这一天》
——那些丧失和创伤带给我们的
文 | 彭照亭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
编辑 | 山兔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毫不夸张地说,这部美剧《This is us》真是把我哭瞎了。上一次身边放着纸巾盒一把鼻涕一把泪看得不能自已的是韩剧《请回答1988》。这两部曾经荣登豆瓣2015和2016得分最高的韩剧和美剧。当之无愧的催泪弹剧啊。
关于这部剧的故事梗概以及第一季的内容概要我在这里不做赘述。大家可以翻阅其他相关影评。这篇文章我重点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尝试探索和分析在第二季中,逐渐被揭开的“Jack之死”对三个主人公在接下来的20年里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从而让我们看到第一季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同一个家庭的三个兄妹的“独特人生”。
一开始我们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如此健康,开放,温情四溢的家庭里,会出现摄食障碍患者,药物成瘾者,以及一个对自己无比苛刻的完美主义者。三个孩子在一对“标本式”好父母的养育中长大,却依然在中年时陷入各自的人生“漩涡”里垂死挣扎。
当然这也许正是此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看不到烂俗的高富帅白富美和傻白甜,也没有唏嘘的童话故事里的happy ending。有的只是现实世界里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人生。
真实的人生是什么样子?是大量的不完美,是各种人性的弱点和个体的局限,是主观体验中大大小小的缺失和遗憾,是隐匿在我们日常生活缝隙里不同程度的各类“症状”。
此剧一开始就活生生地向观众投下几枚“炮弹”:
Kate一直艰难地运用各种方式控制饮食调节体重却始终败给自己;Kevin终于鼓起勇气告别二流喜剧情景剧却在新的领域里困难重重同时感情世界一片荒芜(爱无能);
工作狂Randall突然在某一天和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相认并且执意接他回家吓坏了妻子和孩子。所有这些隐隐作痛的疑问随着倒叙父亲的离世像剥洋葱一样层层递进,每剥一片都能刺激我们的泪腺。
随着第二季的放大镜逐一推进,以“父亲的死”作为贯穿整部剧的主线逐渐清晰开来。这个家庭一直以来表面的和平,终于被凯文药物成瘾导致最后精神奔溃后的失控(带着侄女酒驾)而激烈地打破。
他被迫接受心理治疗。此时第二季最精彩同时也是最伤痛的转折点来了!所有家人原本为了支持凯文的心理治疗和康复而聚集到一起,却猝不及防地历经了一场“刀光剑影”的家庭治疗。
凯文在治疗师的鼓励下,表达了自己从小到大在家庭里一直体验到的情感忽略。整个微妙的家庭关系动力场开始被撬动,紧接其后他直言了一个让所有人错愕而心痛的事实。
这个突破口直接撕裂了所有人希望在记忆里保存的父亲的理想化形象。
这就是,原来那个细腻、温暖、刚毅、充满力量的全能的父亲,那个带逃课的女儿去参加她偶像签售会的父亲,那个亲自跟儿子挑选西装并且教他打领带的父亲,那个鼓励儿子去约会并嘱咐他应该举止绅士的父亲,那个看似从来没有被任何困难打倒的全身发光的男人,竟然也有如此无助的时刻,竟然也用酗酒来逃避他的人生瓶颈。
然后在某一个毫无预兆的父亲最爱的超级杯的夜晚,因为一场意外火灾,父亲为了回去救女儿最爱的狗吸入过多浓烟而促发心脏病猝死。一个不舍得让任何人失望的英雄般的父亲,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在身边。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飓风一般直接粉碎了所有人的人生信仰。接下来三个孩子在此后的二十年各自背负着这个无法承受之重,开启了和父亲各种“连接”的寻求之路,这些连接便是Kevin在家庭治疗里道出的各种“成瘾”。
成瘾,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解释是我们暂时用来逃避痛苦的方式。我们躲在某一种重复的无法自控的过度渴望里恶性循环着,来避免产生某些更深层次的无法面对和处理的情绪情感。
剧中Kate一直无法克制自己对大量垃圾食品的成瘾,食物是她惯常用来缓解自己各种情绪问题的“毒品”,为什么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父亲是曾经唯一一个全然接受女儿原本的样子,不评价不介意她的体重,甚至偶尔纵容她对食物的偏爱,在她异常失落的时候偷偷带她去冰淇淋店的人。
幼年时期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或许象征着父亲无条件的爱和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有多难,我相信所有为子女为父母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
值得一提的是她后来遇到了人生伴侣Toby,这个宽厚善良的男人正和她的父亲一样,毫无保留的纯粹地爱她、支持她,从不放弃,让她在他眼里重新活过来发出耀眼的光彩。用Kate自己的话说:“You changed my life,you saved my life”。
Randall在父亲过世后戴上他生前手表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延续着父亲的完美主义。他想成为父亲。这同样对某个人的高度认同和内化。
如果说Jack的完美主义来源于他要努力地成为一个和酗酒家暴抛妻弃子的爸爸截然相反的人,那么Randall的完美主义可能源自于Jack突然离世后,他也同样需要更早地变得成熟理智,支持极度悲伤的母亲和兄妹。
第二季中他坚持想要收养一个孩子,做了父亲37年前对他自己做过的同样的善举,也算是报答和纪念父亲的一种方式。父亲骨子里的慈悲和无意识中的拯救式幻想,早已潜藏在Randall的精神世界中。
我们看到在第一季他找到自己的生父然后用尽全力想治疗他的不治之症,作为工作狂他几次抛下工作耐心陪伴Willian渡过他所剩无几的时光,现在看来似乎也是在对Jake的陡然逝去作某种弥补。
因为在父亲最后重新冲进火场的那个瞬间他没有来得及阻拦,他也没有来得及守护在父亲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刻。我想这个过程中,他真正地完成了对父亲最深刻的共情,并且找寻到了自己真正要想得生活。
Kevin在这部剧里看起来貌似是问题最严重最任性的那一个,一直在自我救赎和自我毁灭的循环里无法突破,无论是事业还是亲密关系。最后被药物成瘾折磨得几近崩溃。
如果说Randall延续了父亲完美的无懈可击的那一面,毫无疑问Kevin无意识认同了父亲的阴影部分,认同了父亲的压抑、脆弱、无助、逃避和自我攻击的部分。
但与此同时我又强烈地感觉正是这些让他成为本剧里最勇敢真实的那个人。不可否认他那场如狂风骤雨般的家庭治疗击中了每个人内心的痛点但同时也激活了整个家庭重新哀伤和治愈的力量。
无论是哪一种认同,都是每个人各自在漫长的没有父亲的日子里用力“靠近”父亲的途经。甚至randall后来辞职开辟了新的事业,买下生父生前住过的一栋贫民楼,仿佛也和Jack未完成的事业有关。
这个平凡的父亲为家庭奉献了大半辈子,却一直有个开创属于自己的建筑公司的梦想。只可惜止步于火灾的那一夜。而这个未完成的梦想,Randall和Kevin想为他去实现。
有人说,第二季完全可以改名为“父亲是怎么死掉的”,我觉得这恰恰是本剧编排得最精彩的地方。父亲作为三个孩子前十七年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格榜样和精神支柱给于他们每个人恰当的教育,引导和陪伴,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程度地作为独特的个体,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可Jack恰恰在孩子们17岁这一年走了。
17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是什么样的年龄呢?是打破父母理想化寻求独立的年龄,是渴望建立自己内心规则的年龄,是一边认同一边怀疑一边叛逆甚至想要超越父母的年龄,是身体和心灵极速成长的年龄,也是他们企图从心理层面脱离父母的年龄。
17岁的Kate已不再相信父亲从小到大眼里“完美的自己”;17岁的Kevin直接显示出了所有青少年男孩对父亲的公然的挑衅和攻击;17岁的Randall也非常明确地拒绝了父亲眼里更适合他的哈佛大学。
这三个孩子在那一年在同时完成与父母的分离。而分离很多时候意味着反抗和抛弃。可那场意外让他们最终没有顺利地完成这个分离。
于是他们固着在十七岁,各自怀着对父亲的内疚,无法释怀的爱恨,走完了20年。有的无法控制,有的无法超越,有的不能放下。
所有人都小心地遮掩着回避着否认着父亲意外死亡的这个事实。所有人都用自己的防御机制构建了一个“父亲依然活着”(活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的世界,直到这个世界突然崩塌。
如此说来,第一季是果,第二季是因。进一步说,这个家庭背后巨大的创伤一直等待被真正地揭开,看见,接受,和解和跨越。这个过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苦楚和挣扎,这是一个重新直面伤口,完成哀伤的过程。
溃烂的伤疤终于在阳光下被摊开和照耀。面对丧失,或许我们要允许悲伤的浪反反复复冲击海岸,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经过它们,直到有一股新生的力量从无到有,从心底最黑暗的角落滋生出来。完成了哀悼,才能重新启程。
然后,才有了20年后Kevin在父亲最爱的那棵树下和已故的父亲谈心,和自己的和解;才有了20年后Kate终于能坦然面对自己心中积压的悲伤真实表达自己的爱和恐惧,拥有了弥足珍贵的爱人和朋友;才有了20年后Randall勇敢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职位重新开始另一种更辛苦但更有意义的人生。
我们的这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接受各种丧失的一生。从出生开始,妈妈温暖的子宫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丧失。接下来是妈妈的乳房,安抚奶嘴,某个过渡性客体。然后失去的是父母全然的关注和照顾,童年的某个玩具或者心爱的宠物。
慢慢地我们发现那些不断走近我们的人后来也陆陆续续走出了我们的人生。也许是某个喜欢的老师,学生时代的挚友,疯狂爱着的恋人。最后甚至是我们的父母和子女。
所有的关系连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有机生物一样,不断地开始,存活和泯灭。而往往当我们和某个很重要的客体建立了非常亲密或者深刻的关系,当我们把某个人当成自己的榜样,支撑,不可或缺的拐杖;
当我们把自己深爱的人当做自己的一个部分。失去他们,等于连同失去了我们自己。而这个丧失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发生不是死亡,而是关系的中断和结束。
然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丧失,让我们对时间和生命充满敬畏,让我们能成为更丰富更悲悯的人,让我们对当下的拥有倍感珍惜。丧失,意味着曾经拥有过。
有时我们真的要走很久才能明白,人活着也许不是为了快乐。快乐和自由一样,需要有边界才能有意义。是丧失和痛苦赋予了快乐的意义,因为丧失过,我们才知道,曾经那些阳光慵懒的吵吵闹闹哭哭笑笑平淡而琐碎的拥挤的不完美但是互相陪伴有你有他有我的日子其实都很快乐啊。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Kate,Kevin和Randall。
想用本剧的一句话作为结束,“爱过又失去,总比不爱好。”
>>>更多观影:
“遭老师侵犯案”女童撒的这个谎,毁了无辜老师的一生|重温《狩猎》
有温度有态度的心理学知识:关注公众微信号“简单心理”
听心理课/参加心理训练营:www.jiandanxinli.com/learns
预约心理咨询:jiandanxinli.com(或下载简单心理APP)
心理咨询师专业学习课程://uni.jiandanxinli.com/
每个人都可以再这部剧里找到共鸣吧,我们就是有各自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活着,生活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得先学会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再学会拥抱不完美的他人,然后学会拥抱这个不完美的世界,这就是生活教会我们的,也是我们来到世上唯一要学会的。
DEJA这条线真是拉低水准
看了第一季之后有什么理由不看第二季?
这一季迄今为止最好看的是一家人在心理医生那吵架的时候
只有我一个人很喜欢Beth吗?
全世界最好的爸爸回归了,看一集少一集的爸爸。
2.24:本来怕烂尾,意识到还能见到你们突然觉得好幸运9.27:打开豆瓣一看已经204标记看过9.9分,本来还哭着呢突然就笑了,真暖呀大家。等了6个月,终于看到你们太开心了!!第一集还是保持着高水准18.02.10.连补了四集,第14集哭完了半包纸巾,很幸运能看到如此好的故事
这剧可以换个中文名了:皮尔森榨泪机
那些打一星两星的简直莫名其妙,我并没有觉得剧情是在强行熬鸡汤,也没有欺骗大家生活是完美的,是完美的演绎了如何度过逆境。
在匹兹堡生活了五年多了,这部剧真实到走在路上我会想,这是他们一家生活的城市
第一集生肉刷完,依旧五星水准
为什么老爸死了?到底怎么死的?为什么K说是她害死了老爸的?为什么老妈和米格尔在一起了?很多很多疑问,但不是疑问引领我继续追剧,而是这个家庭的酸甜苦辣,而是剧里有我羡慕向往的亲密家庭关系。而是让我对人生的一些大事的启示。
Jack死在他的中年岁月,只有他永不老去,这多不公平。所以在最后Kate的幻想中,她看见老了的父亲,头发灰白,挽着自己的手臂让她轻轻伏在他肩头摇曳舞步。长吁一口气,长大后的Kate终于得以与老去的Jack重逢,从前那些闪亮的日子也才能远去。
和马男 鲜明的对比 马男是普通人对家庭的认知 我做出了牺牲世界是欠我的 这部剧是在讲理想型家庭关系 我们彼此都为家庭做出了牺牲 这种牺牲是值得的 心甘情愿的 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新一季从新一岁开始,依旧是多线交错复杂,依旧很感人。就算是在已知的结局里,还是能有新的感动。
第二季稍比第一季逊了一点 感觉在拿jack的死因吊胃口 kate越来越矫情了 不觉得rebecca有多么过分 当然我可能是一个人
Jack吵架说的话让我吓到,但是一想这样才像生活中的人。被Rebecca第二次敲门感动瞎了,夫妻之间有什么问题都应该共同解决。
依旧是那么击中我的心。Randall 与Beth面对问题时的沟通,还有Jack & Bec的婚姻需要说不上完美,但他俩遇事的处理真的让我感觉近乎完美。
虽然早就知道Jack死去了,但是我还是要哭😭
第一集就哭。"We are the imperfectly perfect, cuz we don't push each other, we adjust our plans", "I just need you to come home with me. If you have a problem, we'll fix it together". 这些可能是最美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