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凭借着《一江春水》,在第15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李妍锡获得了最佳演员的殊荣。
李妍锡何许人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即使她曾经参演过张艺谋的电影《十面埋伏》,但是那不过是童年往事,大众更是没有多少印象。
此后最受关注的就是她主演的短片《冬泳》,该片也是获得了北美青年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她还曾参加过《快乐女声》的海选,可是显然不尽如人意,还是回到了演员之路上,一步步坚持和努力,最终凭借着《一江春水》惊艳四方。
对于《一江春水》,除了生活流的镜头展现,李妍锡无疑让人看到了影后级别的表演,不露痕迹,真实自然,如果不去细究,根本看不出这是在表演,而就是真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洗脚妹——蓉姐。
在影片的最后,真相逐步揭开,回到家中坐在篝火旁的李妍锡,眼中泛泪,先是笑,心中是舒缓的,压力终于得以释放,开始松弛了下来,面对着生活的嘲弄,她显然略显无奈、哭笑不得,然后是痛哭,有着委屈有着不甘,似乎在述说着这些年历经的艰难坎坷,最后再是微微一笑长舒一口气,彻底放下了包袱,扔掉了口罩,变得自信坚定,如获新生。
这样一段长镜头,除了柴火燃烧的噼里啪啦之声,李妍锡用无声的表演,将一个隐藏十九年的自我彻底扒开,富有层次性的表演,贯穿在每一小段的细微表情之中,精准到位,令人共情引人共鸣,绝对可以称得上影后级的表演。
再回到整部影片中,这部定位于女性犯罪悬疑的电影,显然在前面的一大部分剧情中,我们很难会将它与犯罪悬疑片关联起来,一切都是纯生活流的呈现,娓娓道来,每一个镜头都对准的是普通人的生活日常,纪录片式的镜头以及表演,却在一点点的铺垫,为后续的反转埋下了大量伏笔。
整个叙事结构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蓉姐的自首,彻底将前面的一切细节伏笔揭晓,如此反转极大提升了整部电影的质感,让这部影片的张力达到了最大化。
整部影片以及片中的人物就像蓉姐所说的“人生就像烫脚,一开始烫得受不了,只要坚持一下,就越烫越舒服。”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同样是如此,一开始感觉无味平淡,但是只要坚持一下,越看越爽快。
这句话不仅富有人生哲理性,更是对观影有着指导意义。
片名为“一江春水”,首先会让联想到李煜的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忧愁就像江水一样无尽奔赴。而对于该片来说,同样就像这一江春水一样,波澜不惊之下却暗流涌动,最终汇入江河让人恍然大悟。这一江春水,所包含的太多太多,有愁有苦,有甜有乐,有爱有恨,但是终归是会汇入大海,而被稀释获得某种解脱。
蓉姐和小九,从姐弟关系到母子关系,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关系之复杂性,可是不到最后,我们依然还是会以姐弟关系对待。“弟弟”小东与女友静,实际上就是蓉姐和前男友的再现,当静谎称怀孕之后,蓉姐的紧张不安之下又是镇静的,她告诉静的是自己的“弟弟”会负责的,实际上是她自己代表着“弟弟”来安抚静的。
“负责”,这一词汇对于蓉姐是沉重的又是现实的,因为这个词,让她为此隐姓埋名十九年,她不能让悲剧再次上演,但是这更是作为一个女性应该被予以落实的责任。“背叛”不应该是婚恋的结果。
从十九年前的逃亡开始,蓉姐就早已不是自己了,谎称有病而戴上口罩不能示人,与儿子以姐弟称呼对待,不能办理各种证件,也不再喜欢吃东北水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对生活十分的敏感和警惕。当然也有着自己的不幸,又遭遇老板的背叛,又被大姐一点点诱骗,生活对她是太过不公,可是为了生活,她又不得不隐忍,始终躲在阴暗的角落里。
然而当小九的女友怀孕到离家出走,以及自己生活的变化,让她开始转变,她带着小九来到河边说道,“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想做,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蓉姐这番话是对小九说的,更是对自己说的。
小九要学会独立和成长了,不能再依靠自己了,而自己也要离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城,学会去面对不堪的过去了。
最后的反转,看似给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让她哭笑不得,但是这就是现实生活,一切都不由得自己去决定,而是需要你去勇敢坦然面对。
不管“姐弟关系”,还是“母子关系”,这种关系在影片中被细腻而真实地表达着,亲切温暖又感动,超乎了一般的亲子关系,也只有历经了种种不幸、坎坷之后,才能够有着如此对待,这是不幸的生活教给蓉姐的。
蓉姐、静、金花等女性群像,让这部影片从单个女性上升到了整个女性群体,婚恋理应是给大众带来幸福快乐的,而不是某种罪责和苦难,这需要所有人的负责,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对他人人生的负责,责任在婚恋中超过了所有一切,远比物质财富更加重要。
三餐四季的过活,看似简单,但是又充满着不确定性,生活不会每天对你微笑,甚至还会给你开玩笑,但是作为一个人来说,应该对自己的一切负责,迎难而上,向阳而生。
Hello豆瓣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演员祝康笠,在《一江春水》中饰演小东的⻆色。很高兴能够在 豆瓣上和大家⻅面。也希望能与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多多交流。
回忆起这段经历,不禁让我觉得能够进入《一江春水》这个大家庭,是我那一年里最大的幸运。在这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学习到了许多也成⻓了许多。
起初看到《一江春水》的组训时,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权当是正常面试去⻅了一下组。在⻅到导演的时候觉得导演是一个非常和善的人,我们除了试戏,还聊了一下我过往的人生经历,聊了一下我对⻆色的看法,聊了一下人生理想等等。总而言之就是相谈甚欢。当时就觉得诶!不错有戏!于是我开开心心的回家等着后续的通知。可后续的消息却迟迟没有到来。在经历了众多强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又联系了《一江春水》的制片人也就是⻰逸老师,询问我面试的结果。⻰逸老师和我说让我先来 十堰体验生活试试看。在这一刻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心想成了!殊不知。。踏上十堰的这一刻,就是我噩梦般磨练的开始。。
初到十堰这个陌生的城市,还没有适应,导演就把我带到了一间出租屋,也就是我们后来几个月 的家里。告诉我接下来的几个月他会和我还有姐姐也就是蓉姐一起生活在这里。并且这里也会是我 们拍摄的主要场地,让我们提前适应在这里的生活,熟悉这个房子里的一切。导演给我和姐姐两个 人一起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000元。目的也是让我们真实的代入⻆色。当时我一度认为!导演好抠 ⻔!两个人这么一点钱,这谁能过的下去啊,难道要每天清水煮白菜么!可事实证明我打脸了。万 万没想到,在姐姐的精打细算下。我们真的就过下去了,甚至每天还能吃到肉!!当然。。肉并不 是重点。重点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的理解了导演的良苦用心。我和姐姐每天自己做饭菜,出⻔全靠步行,买菜就等菜场下班去砍价,排队抢超市的低价促销等等。这个过程让我和姐姐培养了十足 的默契,同时也真真切切的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另一面,更让我明白了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当然体验生活对我来说并不是噩梦,相反,还让我有了全新的体验,虽然有些苦,但每天还是充满了欢乐。对我来说真正的痛苦来自于精神上的折磨。。我们每天除了正常生活以外,白天我们都需要研读剧本,构思人物的前史,把这个⻆色所有的故事以及往前的每一年的故事都要写出来。然后我们再一一去排演,除了剧本的内容我们也会排演前史部分的戏。而在排练的过程中,我时常会找不到状态,放不开自己,脑子里每时每刻都在构思我应该要怎么去演,而导演总是告诉我。我要 的不是你去演。而是真实的感受。只要你在演就是错误的。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错误的。因为我是我,我并没有代入到人物当中。这番话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太高级了。我很难去理解去做到。于是。。不论我怎么做。在导演看来都是错。我每天听到的都是不对,错的,这不是我想要的东⻄,你到底有没有用心?你到底有没有努力?而我每天在被导演教育完之后。即使半夜会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委屈,我第二天都会不要脸的继续说!今天我一定可以的!一直到最严重的一次,导演直接说,你到底行不行,不行就回家。我再去找别的演员。当时的那一瞬间所有的情绪积压到了极致,我爆发了。。我哭着喊着说我真的不懂到底什么叫不带表演的表演,我真的不懂什么叫真实,我真的每天都在想,我真的每天都在力。。看到我这个样子,导演反而兴奋了起来!!。。说你现在这样就是真实,你放下了所有的顾忌,你什么都没有去思考,自然而然的表达。并且也有不是夸张的那种张力。我终于把你逼出来了。。当时我就???原来就是这样?就这么简单?我被折磨了一个多月就因为我没有宣泄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傻子一样。。所有人看我都是恭喜啊恭喜啊,你终于突破了。。可我自己都不明白我到底突破啥了。不过经过这一次之后,再去排练时,我开始渐渐放松下来,不再去想我应该说什么话我应该做什么动作。自然而然的仿佛和这个⻆色融为了一体。我就是小东!我说啥我做啥都是对的!可能也就是这样。。最终我没有被导演赶走。。继续参与了一江春水的拍摄。
在一江春水正式开机的时候,一切都非常的顺利,当然这一切都归功于导演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去体验生活。在两个多月的相处下,我和姐姐的默契和感情都是真实的,很多功夫我们都提前下好了。不论是剧本里有没有的内容,我们都烂熟于心。几乎大部分的戏份我们都是一条就过了。除了我给姐姐按脚的那一场戏。。也是我拍摄最多条的一场戏。当时导演说感情要克制,眼泪多了就不珍贵了,然后又因为左边眼睛那里有光,所以要求我在吧啦吧啦一大段词说完到我准备去找静的这一句话的瞬间抬头看着姐姐然后左边眼睛掉一颗眼泪。。重点是必须是左边眼睛,也只能是一颗眼 泪。不能多不能少。。在拍摄的时候我时常控制不住还没说到就哭了出来,有的时候哭多了,有的 时候眼泪没掉下来,有的时候眼泪掉错边了。。于是不断反复。天知道最后那一场戏我是怎么度过 的。。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我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一场戏。yeah!
最后全片文章下来我好像吐槽的有点太多了哈哈哈,我就不多废话啦,我说的这些仅仅只是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中的九牛一毛,还有非常非常多的故事,有开心的,也有难过的,但不论是什么,每一件事情,都使我发生了点点滴滴的变化,最后成为大家看到的这个小东。也许仍旧不完美。但我也还在进步的路上不断前行着。希望未来有机会将更多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也希望有机会可以给大家看到更好的我。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对《一江春水》的支持!谢谢~
对足浴店上班的妹子特写, 金华想找个有钱的,回去相亲的经历, 以及她吐槽怕胖子压死, 非常贴切的想法和语言. 姐姐被足浴店老板哄骗, 说明底层人还是斗不过那些有生意头脑的人. 老太太想让姐姐嫁给瘫痪的儿子, 显露出人的劣根性. 弟弟(儿子)少不更事, 在姐姐(母亲)的影响下最终决定承担起责任去找静. 静的成长与日日打麻将的妈妈脱不了干系, 原生家庭的环境太重要了. 最后的反转交代了她为什么对弟弟像儿子一样, 钱不能存自己卡里, 要金华帮忙. 为什么说自己皮肤过敏要戴口罩, 是怕人认出来. 当初她"杀"死那个陈阙生没有承担起责任, 对比最后自己的弟弟(儿子)用于承担责任, 也算是成功的教育了. 对于女性, 在整个片中都是弱势的, 很贴近现实生活, 也是导演要表达的吧, 很成功, 作为八零后看了特别有感触.
围绕单女主,靠友情线/亲情线连接其它人,讲述她周围的人们和她自己的故事(一开始以为是纯粹的爱情故事),涵盖老青少好几方的支线,几个小故事都很典型,意味着有用也老套。 作为底层社会的这些人,活着,谎言,不幸,才是生活的主旋律,每一刻都在暗中较劲博弈着。但总有一个戏剧性的时刻,稍不留神,一个个支线的崩塌就一层层地叠加,由人及己,由小到大,直至最后崩溃,所有人所有事似乎都在一瞬间都一团糟似的。 别人的苦难和不幸,她可以作为倾听者静静听着分担,但是她的苦难似乎从来没有人去分享,更多是一个人独自待着的身影,让人心痛。对于别人的欺骗 她发怒了,唱歌也算是一种发泄吧,收拾心情。(我觉得这也为之后的反转埋下伏笔了,她的个人特质和处事方式的原因,特别在她孤独的时候,总觉得她心里有很多事,如果没有后面的反转,也许会误以为她就是一个好好女士这样的人格,坏心情烂在肚子里的那种,但第二次的唱歌某种层面确实有点吓到人,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跌到谷底,是新生,于无声处。人没有那么脆弱不堪,即使周围的小天地小世界要毁灭她似的。 重复出现的设计很多,前后对比鲜明。 看完最后15分钟,也不能算是反转吧,算是一种倒叙的信息补充,如果把这一印象添加进入之前的已有故事,就会造成记忆的波荡,原本稳固的角色认知又动摇了。开始回忆之前剧情里,她和其他人确实有某种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特质,某种距离,像秘密一样的东西在她身上,所有人都被她吸引一样围绕在她身边。很难确定,没有这15分钟,平平稳稳地结束?亦或者走向平庸?有了这15分钟,似乎要重新定义看过的一个半小时,有种上当的不舒服感?需要慢慢接受,但也确实让人记住了,这部剧的某种尝试,像是有两个不同口味的故事同时存在。
好久没有安静的坐下来看一部片子了 惊到了 整个片子非常的平和 平和的甚至有些出奇 用“平地一声雷”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导演说“我们的内心总有一块是无人知晓的存在” 蓉姐14岁扛着杀人犯的罪名自己在异地把孩子抚养长大 直到孩子“长大了”去追寻爱情和理想生活离开她后 都没叫过她一声“妈”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的心地得有多么的煎熬 像姐弟一样相处着 在孩子19岁时选择让他自由 看过孩子有了自我求生能力之后才选择放他离开 那为什么不是18岁呢 我想多出来的那一年是蓉姐留给自己的吧 自己活成什么样子已经不重要了吧 多出来的那一年算是像上天索要的利息吧 挺长时间没有看到4:3构图还能这么考究的画面了 这无疑是细腻的 用心之作 可并不能娱乐大众 没法打开市场 导演和主角无疑是非常棒的 加油呀 故事讲的没啥可挑的 完完整整 生活气息浓厚 特别是坐在沙发上那两段戏 怎么一个细腻精彩了得 片子朴素到能让受众感觉出迸发出的那种力量时 那便是触及艺术的层面了吧 每个人都是有活着的理由 努力或者不努力 结局好或者不好 都应该给自己一个 让自己和生活和解的理由
改天 这个片子一定大火
豆瓣的影迷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电影《一江春水》的导演高启盛,很高兴跟大家在豆瓣见面,由我编剧、导演的电影《一江春水》1月7号在全国上映,感谢大家去看这部电影。
《一江春水》的剧本脱胎于早年我创作的电影剧本《乐姐》,《乐姐》中的人物在性格层面更加外化,故事戏剧性更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生活和电影的理解都产生了改变。我常常在思考,我们的生活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的人性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生活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我们会有自己的工作甚至事业,这保证了我们的物质基础,使我们能在社会中生存下去,甚至能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还会有感情,谈恋爱,交朋友,享天伦之乐,这让我们觉得活在世界上是不孤独的。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仍有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孤独感,因为我们的内心总有一块是无人能知晓的所在,而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在用面具示人,感情也并非说有就有,无奈之下我们不得不将感情的得与失归结为缘份。夜深人静之际,午夜梦回时分,孤独像蚂蚁一样啃噬着我们的心。
我们的存在是无力的,大多数人都在命运安排的轨迹中浮浮沉沉。有的人选择逃避,麻醉自己,有的人选择一意孤行,而我们大多时候,都只能平静面对。因为面对命运的主宰,我们常常表现得不知所措,所以只能装作一副自己相当淡定的样子。《一江春水》这部电影的名字,得来的全没有理由,也许是冥冥中注定,姑且称之为灵感。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河,缓缓流淌的春水下,却充满了力量。春水能够孕育一切,也能够毁灭一切,欲望和罪恶都在人心底蠢蠢欲动,但是生活的表面是平静的,我们的心充满了攫取的欲望,但是我们不一定都会付之于行动,我们会惧怕法律的制裁,会担心道德的谴责,甚至我们会因为懒因为惰性而不愿意付出,苟活的人太多了。
人都有虚伪和自私的一面,自私源自于人类的生存本能,世界上几乎没有不自私的人,只是每个人自私的程度不同,自私的点和目的不同,仅此而已。但是我认为,自私并非一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剧中的蓉姐抚养弟弟小东长大,但是小东为了爱情的自私,毅然离开了蓉姐。静,因为爱自己更多而放弃了她认为的不值得的爱情,田阿姨,为了找人分担自己的苦难,不得不用金钱诱惑无知的女人,这种自私甚至到了一种变态的地步。赵三强更是自私的赤裸裸,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毫不犹豫想尽一切办法无原则无底线得利用他人。但是无论是因为爱自己还是爱他人,我们的自私和爱都是如此矛盾的存在着纠缠着。我们压抑着自己的欲望,但是又渴望释放欲望,每个人都在欲望的漩涡中挣扎,就连片中那么自私的赵三强也曾经救助过蓉姐。也许正是基于一种爱,或者曾经的付出,所以我们才自私的如此无所畏惧。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
另外我再说说电影拍摄时关于表演与摄影方面的想法。首先是表演,这是我认为针对这部电影,除了剧本之外最为重要的一环。说人话做人事,发乎真心即可,这是我一贯主张的表演风格。我认为纪录片式的表演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很多时候表演的优劣仅在一线之间,掌握好分寸非常重要,多一分太过,少一分不足。而如何做到说人话做人事,又是一件非常值得研究的事情。剧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是那种天天与我们在大街上擦肩而过而我们并不会去留意的人,我只是选取了一些他们的喜怒哀乐加以表现。如何做到更为真实,首先需要演员极大努力的体验生活。体验生活绝不仅仅是停留在模仿层面,而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思考去接近生活的本真,去理解人物的价值观,人生的来龙去脉,去抓住人物最重要的外部特质以及心理特质,再结合演员自身的生活经历等等,找到与角色之间最舒服最自然的契合点,从而尽量拉近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最后再利用一点点不露痕迹的表演技巧加以外化,并完成人物独特性的塑造。所谓独特性指的是,不同的演员塑造同一个角色,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表演处理以及外化特质,在共性中找到独特的表达与设计是需要认真琢磨的,演员们应该力求表演的真实自然同时又能做到生动独特。表演是一门学问,重要的是发乎于心。另外,这部影片采用了武汉方言表演,目的就是让演员最大程度的松弛下来,尽可能减少演员的表演障碍,用自己最为熟悉的语言说人话,同时,剧本提供给演员极大的表演空间,完全不需要按照剧本背台词,而是在真正理解人物之后加上演员自我的发挥。这个发挥既是自由的又是克制的,自由指的是发挥空间很大,克制,指的是如何在这个发挥空间有效的完成人物塑造,而不是发挥得满天飞找不着北。演员们一定不要试图去表演人物的美或丑,无论是善良或愚昧,无论是欢乐或痛苦,在他们而言都是正常的生活,是不需要格外加以表现的,尤其不能够单独加以表现。演员们要谨慎地使用你们的眼睛,尤其不要用眼睛去表现结果。我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重内功,重联系,重变化,重整体。不以形夺人,而神夺于形外。在摄影方面,更生活化更客观的记录,是我对这部电影摄影风格的构想,黑白影调的构成,明暗光影的对比,既能完成美学诉求,又不会太刻意,太喧宾夺主。一切技术手段都在为剧情和表演服务,切记这一宗旨。掌握本片的要领就是一个字“藏”。
注:目前上映的彩色版本!
#15th FIRST# 竞赛入围-最佳演员。7分。方言很到位,女主表演很不错,场景落在十堰(片中有台词提及“汽车厂”),以足疗店为中心展开了社会图景的分析(藏情节颇有些云块流的意思,比如片尾“姐姐”的东北口音带出的历史感)。女主角虽然半部片子是个被动角色,但少见地很有尊严,人物弧光完成的也不错(背叛三连击这种苦情戏的梗顺手还cue回《一江春水向东流》,好评)。构图花了挺大心思。不过,弟弟从人物到整条故事线都不太能说服我(更何况最后的底是个《十诫七》我滴妈呀);再加上(可能是为了过审而做的)结尾直接cos了一场安藤樱在《小偷家族》的名场面,就,有点露怯了……
剧情堆砌是实力体现,也是文本能力不足的表现,或许做减法太难,取舍太难,是有趣的叙事,多一星给女主
很朴素,没有什么文艺腔。女主演的很棒
55/100 一个遭遇接着一个遭遇,揭秘又揭秘之后…关于生活大道理的台词就可以直接抛出来了是吧,你们是不是对“自然的生活流”有什么大误会?女性苦难史的关怀不要去过度臆想。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于角色的刻画特别是各位女性角色的刻画,富有生活气息的同时又极有魅力,这才是真正该有的女主电影。不过觉得自首的戏不该那么拍,还是有点点让人出戏。虽然最后还是撕了一个五分吧嘻嘻。西宁挖宝成功✓
极其令人动容的女性叙事,故事在湖北小城寥寥数年中完成了一场不动声色的循环。从数多年前得知怀孕缺席逃避的男性,到被女性单独抚养⻓大的弟弟,面对同样境况时选择勇敢承担之后,命运的循环圈就此断裂,而如此的断裂也使得女主⻆勇于承担自己当年试图杀掉男性的罪行,自首之后,发觉男性依旧“存活于世”,而”男性“以一种“缺席”的姿态影响了女性的一生。电影中的男性⻆色“赌博”、“欺骗”、“虚伪情谊”,面对事情时不断“逃避”,继而迈向新的失败。影片勾勒出“有毒男性气质”在现代社会的式微,而在对比之下,女性彼此互助、勇于面对的姿态也恰如一江春水般温和奔涌。
因为结尾的急转,开始觉得想要二刷,就好像你走到人生的某处转折,此前所有的过去都获得了另一种视角,都想用新的眼光再看一遍。很高兴国内的导演开始以非常中国的视角去拍电影了,一江春水,这是很中国的意象,映照着很中国的生命质地,静水流深。导演映后谈说,他本来是安排女主去自杀的,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了。我却觉得前面大半部分点点滴滴你导演亲自呈现的都是她拥有的人和生活呀。现在的结尾是更好的,中国人无论过得如何,总是悲欣交集,春水东流到海,这一路怎么会空无一物呢。
最后的反转,让整个电影从现实主义变成某种寓言故事。顺了一下倒也说得通。最终,指代的也从个体女性变成群体了,并试图做了女性群像。
谢谢导演,厌男情绪高涨,通篇坏男人和蠢女人😅这就是男导演拍女性题材吗?冲动愚蠢隐忍拜金…雀石看得人血往脑壳上涌,(还好影院没砖头)
女性角色都很立得住,不论是表演还是故事流。更认同这样的创作策略,先充分展示生活的样貌,再抽拔出力量来。
这导演得挺大年纪了吧,刻板印象里的不上进小孩还停留在去游戏厅的阶段。
可能是剧组穷去不了全国各地取景,导致影片有个奇怪的点,就是设定与取景地不符,人物设定应该是武汉,但取景地是十堰,最后回家的地方应该是东北,但取景地是神农架,但这不重要,因为开场武汉话出来我就沉浸进去了。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描摹,田阿姨照顾瘫痪的儿子活得不人不鬼,蓉姐被两个男人的谎言欺骗,静看似主动却也不得不选择逃离,女性要么被困在此地,要么逃往别处,无论哪种方式她们都没有办法活出自我。结尾的反转看似突兀但其实早有铺垫,相差十几岁的姐弟,不爱吃的东北饺子,以金花的名义存钱,都暗示了蓉姐的身份,她曾经是静,后来又活成了田阿姨,其实结尾还有一个被困在家乡十九年的姐姐。通过这些不同女性的命运,影片道出了一个无比悲哀残酷的现实:不论女性如何选择都殊途同归,因为社会不需要她们活出自我。
人物状态和情感抓得太好太实。但剧情属实狗血得无甚必要。即便明白是想在片中的女性间构建一种轮回,蓉姐的遭遇和静一般无二,她又将回到老家继承自家姐姐的命运。只是这种轮回早已被蓉姐付出的努力打破:通过对儿子的培养,她让这世界少了一个渣男,也改变了静的未来。又何必在结尾再去强化这点呢?何况故事讲得太细太完整,就会消解人物背景的神秘,也让她不再有代表性。人,电影中的人,尤其是女人们,像在一江春水中漂流,是因为她们是人,是因为她们要生活,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像不知流到哪里的水,而不是因为这些撕裂生活的烂人烂事。它本可以捕捉到生活,但它选择了戏剧性。
一个虚无的十字架背负了19年…故事还算完整…细节呈现也不错…但我真的建议男导演就别瞎凑女性题材了,大部分男性导演对女性的困境的想象都太肤浅了,太流于形式了…
很聪明的一部片子。点到即止,看破不说破。
一部反潮流的影片:一方面摒弃跟随式的、代入感的长镜头,用全程固定镜头凝视一个女性的种种遭遇,尽量保持留白、省略与不透明性,另一方面故意去展现某种越界的“姐弟”关系,最后回归母性之爱,达成对女性多重社会身份的反思,实际上是近些年来最深刻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
前80分钟是一个洗脚妹细水长流的生活记录,看时会想,现在商业院线已经看不到这样鲜活的底层小人物日常生活了。到这还是个三星片,结尾20分钟卧槽,一下转到东北去了,才暗示出女主弟弟原来是儿子,前面的相处方式也就解释得通了,有点东西。两代人的未婚早孕,底层女性的悲剧群像,一部看完还可以回味的电影
從前半部分大量平實甚至有堆砌感的敘事上來看有點摸不清頭腦,無法判斷影片的走向和成色,但弟弟的女友說出“我懷孕了”四個字後,影片開始顯示出應有的後勁,結尾還是很有說服力的。如果是劇本創作,值得肯定,但現在影片這樣的結構和處理,就顯露出男性導演對女性角色的把握依然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另外,4:3的畫幅除了個別段落和構圖,對影片幫助並不大。
必须得说这片结尾的超级大反转设计是相当有想法的,这是剧作构想的最大发力点。这个反转的非比寻常在于,它不是通常国产片事关解谜之类的常规叙事反转套路。最有意思、最潜在的一个意图,应是要颠覆女主的形象,颠覆之前的叙事认知,因为最后的反转部分影像已经彻底分裂成了另一种质地的影像。这个思路做好了的话,确实相当生猛,有强烈超现实主义的意味。只是实际效果没有达到很理想的状态,前面的部分做得有点过分实,情节单调,导致的核心表达有点趋向于简单的告知隐匿的女性苦难。
晕太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