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没有人可以占有他的青春
这是我第二遍看阿莫多瓦的《活色生香》。
大概每个人都是如此吧,回头再看走过的路时才会觉得荒唐,心想要是不那样要是这样该有多好,这样珍贵的青春时光也不致白白流失。感叹是没有用的,正如山曹临死前说的话一样:“没有人可以占有他的青春。”
年轻时,我们所做的事情大约没多少是真正有意义的。荷尔蒙的过量分泌常常使我们的身心过于燥热:大维得到了爱莲娜,却失去了一条腿成为残疾人;爱莲娜做了贤妻,青春的激情却不再有,生活只剩日复一日平淡的重复;山曹打残了大维,但依旧没能得到卡拉的心;卡拉则完全是一个怨妇的形象,每日能做的事大概只有以泪洗面,想和山曹离婚门都没有。或许只有帅气的小伙域陀幸运一些,尽管入了监狱,却通过锻炼、学习手工技艺和《圣经》从身体和灵魂上得到了某些方面的救赎。可是他也只是好那么一点点,如果当初不那么冲动地和爱莲娜纠缠那一夜的恋情,他又怎会进牢房呢?
域陀报复念头的萌生不能不说是个巧合。他并没有想到在墓园拜祭母亲时会碰到爱莲娜,也没想到和卡拉的一次邂逅竟使这个女人彻底爱上他。或许这正符合了“非预期后果”——它正如那些青春期事件一样,时机成熟与否并不重要,“想到了便要去做到!”
域陀其实是个很单纯的小伙子,因为他的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爱莲娜后悔当初不选择他这个棒小伙。相比之下,大维和山曹则要阴险得多——大维偷偷拍下域陀和卡拉亲热的照片,为的是想让山曹和域陀拼个你死我活,这样他不但报了六年前那一弹之仇,也会使爱莲娜乖乖地呆在自己身边;而山曹的阴险正表现在他借助域陀的手射杀大维。
阴险归阴险,不得不说这都是因为爱。爱可以使一个人发狂甚至神经错乱以致崩溃死亡,老瓦的其他作品不是也说过这样的事嘛:《关于我母亲的一切》里伊特班不是因为狂爱哈玛追逐哈玛而死了吗?《荡女姬卡》里那有点变态的男人不是因为爱姬卡才拍摄录像带用望远镜窥视她的一切吗?《高跟鞋》里的女儿所做出的一系列疯狂举动不也是因为深爱她的母亲吗?当然,这些不全是爱情,却仍是爱。想想多年前的香港不是有部电影名叫《爱你爱到杀死你》吗?
但这样狂热的爱只能属于“青春年代”。如果一味凭激情说话,两人迟早会厌倦甚至崩溃的。最后的爱情应如这电影的结尾:域陀和爱莲娜结了婚过上了平淡但幸福的日子。最后的镜头多么意味深长啊:爱莲娜和域陀的母亲26年前一样在深夜产期突然来临,不得不腆着大肚子忍着痛赶向医院。可是此刻的爱莲娜身边有深爱她她也深爱的域陀陪伴,而域陀却一直都不知自己的父亲是谁。1990年代的马德里也比1970年安稳繁华多了,它在深夜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降临嘀哭,想静心听听他是不是和26年前域陀的哭声一样!
(曾刊于《电影故事》杂志)
2 ) 《颤抖的欲望》:浅解阿尔莫多瓦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现代西班牙电影的标志性人物之一,他的作品经常以浓烈的色彩和情感出现在观众面前,充斥着关于女性、关于心理、关于情欲、关于性爱的主题以及后现代的艺术特征,具有相当鲜明的风格和辨识度。要解读阿尔莫多瓦并不是一项轻松的工程,但不妨通过某一部电影来浅显地探寻一下其作品的基本内涵,亦不失为一桩有趣味的事。
《颤抖的欲望》(又名《活色生香》)诞生于1997年,属于阿尔莫多瓦从「爱欲」向「爱」的过渡时期的作品。两年后,他在另一部更知名的电影《关于我的母亲》中彻底摒弃了对情欲的描写,而转向了母爱,并凭此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诸多荣誉。不过,在《颤抖的欲望》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爱欲」,以及由此引起的思考。
这部电影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所包含的信息量却不少,情节几多转折,戏剧性很强。同时,此片蕴含着较多可解读的层次,恰好可以一一映射到阿尔莫多瓦作品的多个方面,是个较佳的范本。
《颤抖的欲望》讲述了二女三男之间因爱欲而引发的纠葛(具体剧情诸君可以百度,这里不再赘述)。虽然男性比例更多,但整个故事的走向完全是以两个女性为主导的,这点也是阿式电影的最大主题。我们可以发现,维克托、大卫和桑丘的每一步行动和产生此行动的动机都是被动的,如果没有艾莲娜和克拉拉这两个女人,维克托不会入狱、大卫不会半身瘫痪、桑丘也不会死亡。因此,即便阿尔莫多瓦没有在此片中将女性作为焦点去深入探究,可她们的主导地位却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再来看这段多人纠葛的诱因,也是阿式电影的另一大主题——「爱欲」。爱欲、情欲,或者说欲望,是人类不可回避的本能,在阿尔莫多瓦的电影中,往往成为了主角们的驱动力以及行事法则。在他的许多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里,我们都能看到主人公是以情欲和性本能来控制行为的。具体到《颤抖的欲望》,维克托与艾莲娜、大卫与艾莲娜、维克托与克拉拉、大卫与克拉拉之间关系的最初诱因或者维系因素都是情欲,而桑丘和克拉拉、大卫和克拉拉这两对夫妻的离散恰恰也是因为一方的情欲缺失。可以说故事里的一切恩怨情仇都是因「爱欲」而引发的。
由此,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他的作品中欲望与道德法规的对抗。既然「爱欲」成为了所有行为动机的原点,那么别的道德约束、法律约束便不再起作用。人物在「爱欲」的指引下,行事无逻辑可循,且极具破坏力。桑丘将大卫打成残废、桑丘与克拉拉互射身亡,都是爱欲超越法律、超越婚姻的体现。同时,「爱欲」也并非永恒的,大卫与克拉拉、维克托与克拉拉、桑丘与克拉拉、大卫与艾莲娜都经历了从激情到冷淡的过程。于是,在这段充满了性爱、不忠、背叛、流血、死亡的混乱故事中,阿尔莫多瓦的后现代主义解构呼之欲出,那就是一个癫狂的、不确定的、真理缺失的开放性世界。
当然,阿尔莫多瓦在本片中也对「爱欲」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即便不那么彻底、不那么深刻。爱欲能维持多久?欲望过后、激情过后,还剩下什么?什么才是更加重要的?便如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所言:「情欲只求取乐,欢乐之后,欲念消退,所谓的爱情也就完了。这是天然的分界线,不能逾越,只有真正的爱情才是无限无量的。」影片的最后,维克托和艾莲娜终于走到了一起。我们难以确定这对情侣之间是爱情更多还是情欲更多,也不知道他们能持续多久,但导演终究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阿尔莫多瓦的后现代主义还表现在对历史的态度上,在他的作品里,历史始终是以一个附庸的姿态出现的,或会掠过几个瞬间,却不会留下任何评判。在《颤抖的欲望》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亦是这部电影中与主题最格格不入的部分——在片首,他用醒目的字幕写道「人民已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为捍卫西班牙和平、进步、以及人民的权利,政府必须废除宪章中所有阻碍西班牙人民行使言论自由、居住自由、结社自由的法律法规。并且,根据宪章第十八条规定,不得侵犯任何西班牙人的人身自由,除非他触犯法律。」,兼且在片尾用一句「提心吊胆的日子在西班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来呼应。
乍一看,这段东西同整体剧情是割裂的,似乎让人有点摸不到头脑。个人的拙见是,考虑到阿尔莫多瓦的青年时代是在佛朗哥独裁统治后期度过的,他对这段时期内所实行的文化禁锢有着深切的怨怒,可又不愿意从正面去批判,存在着一种既怀不满又想回避的矛盾心理。因此,他才在这部电影中做了这样的处理,并用整部影片里肆意的欲望来发泄不满和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颤抖的欲望》在阿尔莫多瓦的作品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但从欣赏的角度而言还是颇具典型性和探究价值的,至少可以在这部作品中对阿式电影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3 ) 是欲望还是人生
这部片子的中文名字有两个,活色生香,颤抖的欲望,我更喜欢前者。
活色生香,这是对生活的描述。事实上在看完电影之后,我们也可以确定,这并不是一个单纯地描述欲望的故事。尽管里面有一段颇为唯美的做爱场景。
维克多因为在公车上出生,使得当时出于灰色统治的西班牙似乎褪去了一些死迹沉沉的味道。我直到看完这个影片才理解了开场那段看似与之后毫无关联的戏码。他和他的母亲被当时的统治者授予终生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特权,在新闻里人们断言他会有一个轮上的人生。
显然,这不会是阿莫多瓦想拍的影片。
维克多以后非常平凡,除了有一张特殊的证件可以确保他免费做公车。艾莲娜让他第一次知道男欢女爱的乐趣,但是她却不再欢迎维克多的到来。维克多坐在环城的公车上,司机显得如此不耐烦,要求他必须说出一个目的地。在普通人的想法中,也许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目的地。维克多最后还是来到艾莲娜的家,却意外卷进了一场桃色纠纷。桑丘和大卫两个警察因为听到维克多和艾莲娜争斗时的枪声而来到他们的寓所。混乱中,桑丘借维克多之手射击与妻子卡拉有染的同事大卫。艾莲娜在大卫的保护下逃离,也因为当时的回眸和感动嫁给了之后瘫痪而开始打轮椅篮球的大卫。
维克多在狱中重新生活,他在给他的母亲的信中写道,他在学习教育、宗教,以此减刑并充实自己。他的母亲没有等到他回来就离开人士。维克多在母亲的墓地见到大卫和艾莲娜,并偶然结识了卡拉。
他原本是计划要报复的。那个报复的计划在他后来对艾莲娜的陈述中显得异常可笑。他要成为全世界最厉害的情人,他要和艾莲娜一直做爱,让艾莲娜不能离开他。他从卡拉那里学到足够的技巧,也让卡拉爱上了他。但是维克多却似乎已经忘记了复仇的事,他只是爱着艾莲娜,所以希望呆在她的身旁。
得知射杀真相的艾莲娜为了得到平静的生活,决定在离开之前以性爱平复维克多的仇恨。可是她真的如维克多的预想爱上了他。她的丈夫大卫因为嫉妒告诉了暴力的桑丘,维克多和卡拉的关系。深爱维克多的卡拉为了通知自己的情人带枪前去他居住的陋屋,并在那里和桑丘互相射击身亡。艾莲娜无法接受大卫的自私,最终选择和维克多在一起。电影的结尾,待产的艾莲娜和维克多坐在朋友的车上,维克多对着肚子说一个二十六年前的故事。
一开始我们以为维克多会有一个足以改变他母亲是妓女这个事实的人生。
一开始我们以为维克多出狱后会处心积虑地想要杀害大卫或者艾莲娜,弥补他失去的六年。
一开始我们以为艾莲娜会保守她和维克多之间的秘密,继续和大卫生活在一起。
一开始我们以为卡拉在家中就会杀死桑丘,让跑去和维克多见面。
不过我们的以为都错了。这是一个用不寻常的调子所描绘的活色生香的生活。里面有很多的误会、偶然和无知。但幸好,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足够圆满的结果。
4 ) 也是第二遍
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刚刚进大学,寝室里的"色女"不知从哪里借来,一帮人关上门灭了灯对着一台小小笔记本电脑里三层外三层的看,故事行到维克多和艾莲娜的激情戏,尽管是黑暗中,被挤在角落里的我也只敢垂首"偷窥",让人脸热心跳的青春啊!
转眼间已为人妇,代老公整理片子的时候又发现它,惊呼就喜欢看战争及警匪片的老公也有这等"色"片,老公不以为然:这也算"色"?于是重看一遍,不关门也不关灯,旁边还有一个大男人陪着,戏也行进到激情之处,可是,我的激情呢?再也没有心跳的感觉,再也找不回发烫的脸,当初寝室里很静,能听到某女呼吸变调,能看到某女为了消除尴尬故意移动板凳.现在,老公昏昏欲睡,我也觉得不过尔尔.
维克多出狱,不禁为艾莲娜强为贤妻的生活捏一把汗,看看他和戴维浴缸里的作爱场景,谁会为这种畸形的性爱喝彩?我赞赏艾莲娜的诚实,没有人可以控制另外一个人的青春,暴力不行,不幸也不行!
三个男人都有强烈的控制欲,一个也不甘落后,山曹借助暴力,戴维借助怜悯,他们相同的武器是借刀杀人;维克多相比之下多么单纯,他用青春之躯和爱情换来胜利.女人的选择,一目了然.控制和自由,暴力和反抗,虚伪和真诚,创作者的选择,也一目了然.
我不再脸红,我不再心跳,我不再为忐忑的青春不安,因为我知道,选择权,在我手中!
5 ) 欧洲导演的诗情从何而来
每每观看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电影,都很吃惊于那些国家导演的文采,就算电影情节再不堪,对白里也有惊鸿一瞥的浪漫之词,就一两句就足以让人回味良多!也许是他们大多导过舞台剧的缘故吧,毕竟舞台剧没有太多的场景,如果对白再不吸引人,就只有乏善可陈了。
可惜没有找到激情结尾处的西班牙插曲,充满拉丁风格的歌曲性感而诱惑,让人过耳难忘,细细品味歌词,真是回味无穷,出奇得好,真不知道是哪位大家谱就的。“生活毫无意义,我们是同一首歌里,流下的两滴泪。”
爱情抵不过爱欲的诱惑,直白的表达有时粗犷而有力地直达人心,就算当面不说,内心深处还是波澜一片。残疾男一开始的坦白就已经输掉了一切,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男人本已经足够吸引,再加上照顾小朋友的细腻温柔,与女主朝夕相处的情愫互生,不顾一切追求的直率坦诚,无不让女主一步一步滑入爱情的深渊……
喜欢充满诗情的对白和表达,喜欢爱欲喷薄时不紧不慢地表达,日光初亮,女主泪流不止,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才被迫而为嘛,怎么会又恋恋不舍呢!也许是欲望出卖了她吧!
6 ) [活色生香]:欲望法则
有些时候,会非常轻易的被电影中的情节打动,突然就有种朦胧恍惚的感觉,好象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幻飘渺,所有憧憬过的心事都在空中漂浮找不到栖息的家园,只有电影才是真实的。看《活色生香》时便有这种感觉。其实它并不是那种能在一瞬间击中你的电影,这部风格独特的影片有一种平静之下的骚动,沉默之中的喧嚣和朴实之中的华丽,它会像流水一样慢慢冲刷我们的心扉。
阿莫多瓦的影片有一种历史纵深感,他善于对于一个事件作多层次多方面的透视和剖析,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琐事巧妙的联结起来,成为一条项链上发光的珍珠。《活色生香》就有着独特巧妙的结构,影片描写了五个毫不相干的都市男女,他们在一个十分偶然的际遇下相互碰撞,擦出感情的火花。在感情最激烈的时候,他们会作出连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抉择,而这一切都受到一种不可逆转的东西--欲望的支配,于是仇恨、背叛、牺牲种种行为汇成了一幅鲜活的灵肉搏斗画卷。
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世界里,感情从来都是极端和热烈的,而欲望则始终是人类任何行为的主宰,即便再怪异的行为都无法逃离这条欲望法则的轨迹。《活色生香》一片的主线看似是爱情与复仇,其实这只是一种表面的虚饰,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原动力是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的,即尘世中的饮食男女们内心的不安与渴求。
本片中的做爱场面相当优美...
阿莫多瓦的电影真的很娱乐,不管剧情怎么翻转,都能吸引人一直看下去。这部没有很狗血,也不如传说中的色情(也就海报镜头那么一下下啦!),但是情绪拿捏得不错,不过分疯癫也足够戏剧性。但是有点直男癌的感觉是为什么... 其实如果去掉最后的结局,这故事甚至有点十诫里面一集的味道
整个故事就像一个关于性的大寓言,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不同程度的性能力,老警察基本算是无能,大卫从有能到无能,维克多就是旺盛的性能力的代表。于是女人们最终都选择了维克多,甚至不惜以死的代价。而两次出生都颇有意味,尤其是第二次,维克多的孩子的诞生更多表达了只有不息的性能力才使人类得以延续。
6年后,入狱期满的维克多在电视中看到了残疾运动员大卫,后者代表西班牙队参加92年巴塞罗那残奥会,并赢得了篮球金牌。维克多要找大卫复仇,却跟大卫妻子成了同事,这阴错阳差的背后竟隐藏着惊人的秘密
6.5分。看了10分钟后觉得:“KAO,这别又是科莫多瓦那老神经病拍的玩意儿吧??” 半小时不到就彻底明白,一下子又着了他的道了。男主真是好开心,打残人一条腿六年出来还抢了人老婆,性能力不够还有人免费上门培训,这种好事果然只有西班牙才有吧??
男主角不经意地来到这个世上,又不经意地碰上两个警察之间的纠葛,当他的愤怒在圣经中得到救赎时,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真爱。同时,他遭受到的痛苦也在两个警察身上体验。关于爱欲纠葛和冥冥中的因果报应。
他和她互相折磨,她偷情,他暴力,哪一种带来的伤害更痛。他爱她,在他朝自己开枪的那一刻,能死在一起他觉得特别幸福吧。维克多让我明白,男人所谓的爱情常常是青春期欲望得不到满足,造成的缺憾,是真的爱还是想证明“我是男人”呢?艾琳娜呢?从未这样淋漓尽致地享受性爱,就以为是爱情吗?
只是因为《美错》《老无所依》中看好了Javier Bardem,一路寻到这部片子来看,却又发现名导演阿莫多瓦果然是个奇才!片中五位主角、一段五角恋、一个完美的故事。西班牙,今夜请允许我为你哭泣!
一部电影和法国西班牙都有关系那就意味着难看,boring……
阿莫多瓦,片中运用得最多的依然是典型的欧洲电影色调,红蓝黄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3对男女主人公,依旧还是离不开那个永恒的主题。这混沌的世界。
非常喜欢阿尔莫多瓦的叙述方式!而且如此美丽的做爱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太美好了这个世界!
最喜欢公车上生孩子那段...看之前好奇海报上是啥.看完才知道...
贾维尔巴登,年轻时就是有这么狠角色,女人是情性动物,男人是性情动物,完全没想到是阿莫多瓦的作品,印记不明显,但是对女性身体及两性的刻画依旧很美
还是痴男怨女的奇情故事,还是用性(满足与被满足)贯穿全片,还是有克鲁兹和巴登。
2022-05-02有种被开头“二十年前”剧情骗进来的感觉,就之后三个人的故事和这个男的到底怎么出生的关系密切么?除了最后结尾呼应一下之外基本和他是咋出生的没啥关系,如果这都可以那真是个万能开头。或者难道是用命途多舛的男主暗示马德里,因为“城市之子”啊。。。。女主挺惨的,如果和警察结婚部分源于负罪感,那之后为和男主好上是为什么呢????真不愧是慈善家啊。。。。。别告诉我是因为男主真的成了世界上最猛的男人。。。。另外,电视里的内容选得有趣。
对家庭暴力对男权制霸的批判,是一个主线,两个家庭都是在这个线上挣扎破裂。Live Flesh,鲜活的肉体、生命。可以认为是女性的诉求,但在做对比强调的时候却没有笔墨去描写女性原有家庭关系的干瘪空洞。克拉拉和丈夫关系仅仅在结尾部分做了暴力解决的设定,缺少更丰富的细节填充。而例如更多的一些细节,开头与结尾的对应和母题是必然关联的?男主的永久公交票呢,都成了摆设。PS.活色生香这个译名真的对不上号。
如果这是一部正常的电影的话 最后离开的一定不会是大卫 忠诚的人不该死去 我是指桑丘 但最终两位警察离开了他们的生活 就像从未出现过最开始的那一声枪响
切镜处,利索地省去了多余的台词,4对男女的情感虽复杂,电影却一点不显拖沓。依然是阿尔莫多瓦式的明艳色彩。依然是阿尔莫多瓦式的头尾缝合,一点点的政治味精,更入味。放慢的震颤的臀部仿佛是把弗朗明哥舞的激情无限拉长,深得我心!“我就是这样,一生都在像蠕虫似的想接近你。”
以卖春为端,以新生为末,串起三个男子不同的人生轨迹,讲性和人类的发展历程,和西班牙的社会面貌结合起来更加生动,而后来衍生出Hable con ella更加宏大的话题,可谓是阿莫多瓦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
被污辱的和被报复的,男人的嫉妒心此消彼长。阿莫多瓦脑子里那么多奇情罪孽故事,难免有些稍显刻意动机不成熟的编造案例。片中那两个优美胴体拼在一起像征情欲的屁股看起来很和谐,比不登对的爱情和谐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