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最花钱、也最卖钱的(现在看来是片方做白日梦)是张柏芝,她的头一场戏是跟一只鸽子的对手戏,我努力想从她表情中分辨这鸽子出现是喜讯是噩耗,可是好难啊,因为她哭得跟笑似的。随后,眼前就像出现会动的3D版方便面三国人物卡,配着“杨府排行+本名+武器”字幕,天波府寡妇团逐一亮相,个个都在如狼似虎地练武,化(寡妇们无处发泄的)欲火为戾气,热火朝天之景象仿佛备战奥运:练射箭的、练拳击的、练吊环的……周海媚在屋里练自由体操,一身道姑装、满脸煞气,好似周芷若附体,一忽下腰一忽一字马,脑袋旁边忽然就多了一只脚(想到《幸福59厘米之小马》最后那个姑娘在床上羞涩地说“练过艺术体操”的场景……)。拜肉毒杆菌所赐,柴郡主刘晓庆、穆桂英张柏芝以及穆桂英之女,祖孙三代站一起看着几乎没有年龄差,就像贾老板和阿曼达新烂片《时间规划局》里岳母、媳妇、闺女排排站的画面一样。
女丁如是,天波府唯一男丁杨文广在哪儿?他把家里墙炸开、溜出去买马了!即使抛开戏剧化的成分,这也混账得过头了。然后此男驾着宝马肆无忌惮地进屋炫耀,一副横冲直撞官二代的嘴脸——我还以为编剧会把那匹马安排成给太君的礼物或是“东市买骏马”,那还可以原谅,没想到它就单纯是一匹马。噩耗传来,亲爹挂了,杨文广和文广他妹(你妹啊!)满屋哭诉:您不是说我爹是战神百战不殆吗战神怎么会死……让人纳闷杨家女人平时在小辈儿面前是把杨宗保夸成怎样一朵上古神兽似的变形金刚?大奸臣来颁旨,18岁浑小子杨文广一秒钟变大元帅。为怕浑小子在战场上犯浑丢命、害杨门绝后,寡妇军嫂们吼喊着全体参军保护元帅,“向前进,向前进!老公们全死光,寡妇的冤仇深。”小丫鬟们被组团边疆游兴奋得冲昏了头,鬼使神差地全体剃发,一秒钟,变防爆(空格抗蟹)女(空格抗蟹)警!
然后这群身穿华丽丽盔甲的娘们上战场去干了点啥?纯粹胡闹去了啊。乱扔盾牌、乱跑乱喊,当年电视剧《封神榜》里的姜子牙老爷爷喜欢大呼“保护武王和王后”,杨家寡妇们的口号是“保护太君”,还撕心裂肺瞎嚷嚷“少爷!”“奶奶!”看得我都喊出来了:“你奶奶的!”就这战术素养,打CS都不够看,还打仗?打麻将吧!最要命的是18岁缺管教的官二代“大元帅”杨文广,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他惹出来的,所有伤亡都是他造成的,真真是虎父犬子——同样都是缺个爹,真心希望张柏芝的真儿子Lucas、Quintus别管教成戏里杨文广这样。曹操曾讽汉献帝“长于妇人之手”因此巨没出息,现在看来杨文广就是这么让满门奶奶溺爱坏掉的,导演编剧把杨家最后一枚带把儿男丁安排成傻子,是有寓意有影射的吗!
……这片已经很多人吐槽,底下的就算了,发泄发泄怨气就得了。一年多之前《杨门女将》在内蒙乌梁素海拍摄,探班的活儿险险躲过了,同事穿着两件棉袄去的,回来说实在太艰苦,气温零下25度,在冰河上拍戏,大伙都冷得张不开口说台词,剧组里有五匹马活活冻死,张柏芝的脸瘦得像个小土豆,郑佩佩她们吃的盒饭里都带冰碴。演员和剧组人员苦是一点没少吃,然而结果就换来这么一部烂得爆表、让2011年所有烂片黯然失色自愧不如的货色!全体寡妇应该把导演(编剧三人,导演陈勋奇排第一位)关小黑屋强(空格抗蟹)暴一百遍。
导演陈勋奇曾说:这部戏筹备了十年,本来想让成龙演杨宗保、梅艳芳来演穆桂英——当初听到他这句话曾想:憋了十年憋出的货色,怎么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现在我明白:鹌鹑憋上十年也只能下鹌鹑蛋,不会下天鹅蛋;阳痿男憋上十年再开闸,也不会像消防水龙头一样把女人从床上顶到天花板上。
在“杨家将”的庞大故事体系中,有君臣、父子、母子、兄弟、夫妻等无数忠孝人伦矛盾重重的悲喜剧,随便拎出点就足够敷衍成一出精彩大戏,“十二寡妇征西”更有“虽百死其犹未悔”的义烈。从小到大,几乎每年春晚都能看到于魁智李胜素一搭一档唱《坐宫》。《坐宫》跟“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树上鸟儿成双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样是常务剧种代表。“我与你好夫妻恩情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义太谦。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有什么心腹事你只管明言”、“宋营离此路途远,一夜之间怎能回还?宋营间隔路途远,快马加鞭一夜还。适才教咱盟誓言,你也对天就表一番”……铁镜公主与杨延辉兼有夫妻之情、君臣之分,这一段中两人互相试探、表白、盟誓、妥协,彼进我退,欲擒故纵,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疑虑温存信任决绝等感情复杂得无以复加;痛快淋漓的西皮快板之后,听那一声响遏行云的“叫小番”,时隔十五年即将见到老母与弟弟的喜悦、焦切尽在其中。千百年来,人们在戏剧中想看到的,其实还是能与自身映照的个人情感。几年前在戏院陪母亲听戏,听了一折《托兆碰碑》:老将杨继业兵败两狼山,穷途末路。一位牧羊隐士怕杨令公被俘,身败名裂,葬送一世英名,口口声声“老羊”点化讥刺他。杨继业追至苏武庙,见李陵碑,终有所悟,遂撞碑而死。“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到如今只落得兵败荒郊。可怜我八个子把四子丧了,把四子丧了,我的儿啊!”看到老令公死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与其看这部《杨门女将》,真不如去找《四郎探母》、《八郎探母》、《辕门斩子》、《洪羊洞》等视频来看看。同样的杨家将故事,几百年来讲到今天,我们的讲法越来越弱智,越来越可笑。这是艺术的错,还是时代的错?
皮埃斯:刘晓庆“飞针红线”稍有点意思,想起萧逸《红线金丸》以及“绣花大盗”熊姥姥什么的。
如果是当年的《无极》开创了第一部被全民狂批的烂片的历史的话,豪不夸张的说,《杨门女将》将成为一部开创全民狂骂历史的烂片(专职炒作除外),因为前一部好歹是一个乱编的故事,只是对观众智商的轻蔑,而这一部则是对历史典故以及观众智商的双重戏弄。尤其是当现在,每一部电影无不是耍尽了千百花招来取悦观众,《杨门女将》则以一种贯穿全片100分钟的弱智,至少让我忍无可忍——丫的,烂片我看多了,但是从来没有看过这么神奇的烂片!
先说点废话,其实这部片子本来应该可以成为不会烂的大片的,女星云集、特技、武打班子功底貌似不差,题材也是充满浩然正气,而杨家将的故事也是快炙人心——这些足以成为一个卖座大片的前提,但是遇到一个白痴的编剧与弱智的导演,那就没得救了。当然,编剧要创新,可以不用遵循已有小说或者戏剧的情节,但是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在宋朝大环境下,以杨家将为题材的电影,你不能把情节写的太离谱吧?而导演呢,编剧没常识,你也没常识?不为那些已经成名的演员着想,你好歹也为你以后的前途着想吧?这行,名声一烂,你拍的片子给谁看?
好吧,那就开评了!
烂点1:莫怪城墙豆腐渣,万米投石巨如山
片子开场很宏大,西夏人强马壮,接下来就不靠谱了,攻城车、投石机一辆辆跟阅兵一样,再接下来苦逼的杨宗保就倒了霉,从画面比例看,那投石机至少是在万米左右的射程,只三五下,城墙塌了!而杨元帅这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城墙塌,防御的器械和陷阱什么呢?还有看到那个投石机,我不禁要问,这是以骑兵见长的西夏人吗?难道是有人穿越了,不然怎能有这样的投石机?比现在的野战炮威力还猛!
烂点2:两个小兵挡大军,元帅煽情放飞鸽
杨宗保在十万大军里杀出杀进也就算了,电影允许适当夸张,不过当他退回塌开的城墙间,为他抵挡的只是俩小兵而已,居然挡住了十万敌军至少3分钟的时间,让我们的杨元帅不紧不慢完成了摘头盔、取定情青丝、煽情、然后放信鸽的全过程,而接下来城关头的宋军用弩箭射掉西夏军大雕的时候,我真想扇那几个放弩箭的宋军几个大嘴巴,你们老大都只剩下俩兵了,你们还能在城头上稳得起?
烂点3:哭笑不得穆桂英,杨府女将秀装备
当穆桂英看到信鸽之后,先笑后哭的表情让我看的很纠结,因为我实在看不出她僵硬的笑和苦有什么区别,难道这是所谓的“似笑似啼”?而后来的女将秀武艺及装备的桥段,让我恍然产生了错觉,这货不是电影,这货是游戏!
烂点4:定点爆破技艺高,庆广顽劣穿墙过
杨庆广原因不明的逃出杨府,围墙被炸开一个大洞时,我不禁赞叹,用做烟花的火药炸开一个恰好容纳一个人通过的墙洞,这是多么高超的定点爆破技术啊!但是电影为我们展示了在宋朝,我们祖先的智慧是无穷的,不但炸出了这么完美的一个墙洞,而且围墙其他地方根本没有受损,真乃大开眼界!
烂点5:寿诞大堂不下马,燃放烟花技术高
杨老太君寿诞一堂红妆也就不说了,杨门众寡闻听噩耗伤心欲绝也就不说了,但是拜托配音也配好点嘛,众女的哭声被你们配成一片连绵不绝的哭哭啼啼你们不觉得累吗?而当骑着马儿的杨庆广从大门直跃大堂,居然还能做到喜形于色,半天不下马,我不禁为杨府开明的民主作风感到惊叹,再往后我就更惊叹了,看人家杨府,发射那个烟花的装置,太先进了,不但充分使用了杠杆原理,还是自动控制哦。
烂点6:马蹄回转人不见,元庆逞威灭斥候
按理说斥候是负责打探情报了,刺探到情报第一任务就是要回去报信,但是这片子的西夏斥候比较猛,居然能一个不走把杨元庆元帅带的小股人马杀得只剩下三五人,而且更离奇的只是一转马身的功夫,我们的杨元帅等人就完成了下马、找坑、伪装的全过程,真真光的速度,得,三角洲、海豹,你们看了这个电影还好意思秀吗?
烂点7:望远镜历史应改写,银河系宋朝有人称
是的,我没有看错,佘太君用来瞭望敌情的是望远镜,而穆桂英在繁星之下说出银河我也没有听错,但是,拜托了导演,这是宋朝啊!还有被汉族部落救走杨宗保的那个刀车,那是战国后就淘汰了的啊,而且西夏人骑着马追不上一个中箭老人驾驶的马车,也不算离谱,但是你让这个车后箱连发的弩箭,威力简直比马克沁机枪还猛,这就说不过去了吧?
烂点8、战场争斗玩杂耍,铁索桥上做体操
辣椒面撒下大破敌军也就算了,西夏人里有个黑人也就不说了,大风吹来攻城车被吹跑也就不谈了,因为好歹这些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是踩着高跷一打一大片,拿着盾牌的一排女兵整齐划一的一跳几米躲避那个马拉狼牙轱辘,你们编剧还真敢写,导演还真敢导啊?而现从链子甲上拆下的链子转眼在人手的编织下变成钢索被用弓箭直直的射出去,以及那些男兵组成人桥还能整齐的在两根钢索上做出整齐的坐卧动作,你们当物理上的垂直落体、共振效应不存在啊?
烂点9、绝地之中有山洞,蚂蚁叮咬死一片
不解释,懒得提了,只能说太巧了,也太神奇
烂点10、老太君无能、西夏兵站岗、桂英死不了,取敌酋头就胜利
被追来追去乱指挥而且毫无主见的佘太君,被忽略不存在的西夏大军,死了还眨眼睛的穆桂英,还有把西夏军老大的头砍下就急匆匆宣布我们胜利了,导演,你是把我们当白痴还是你自己白痴?
越评越郁闷,从不写影评的我,昨天晚上8点到现在心情仍不能平复,一者为我那两张电影票不值,二者为那100分钟的煎熬而心有余悸至今,因此萌发了我写这篇影评冲动,给打算看这部电影的人提个醒:烂片凶猛,珍惜智商!
顺便声明,此乃我个人一家之言,爱咋砸杂砸,对可笑评论一律不回应,反正也掉不了我一两肉。
我是个理工高校的理工研究生,高中时候做过文学梦,不过……醒了好几年了。因为这个原因,再加上没什么钱很少去电影院,所以在电脑上看完盗版以后,也不怎么说话。默默地打开豆瓣,默默地看影评,然后默默地等下一部电影。术语叫做—潜水。就这样看过了战国,白蛇,画壁,今天看到杨门女将,兄弟终于忍不住了,决定注册个豆瓣,说点什么。
我从高中开始就是理科生,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看电影不关注历史,文化,衣物,器具,语言,结构、剪切之类的东西,关注也关不出什么来。我一向觉得,电影应该有两个因素组成,一个是感情,一个是逻辑。感情包括亲情友情爱情思乡报国等等,让你悲伤或快乐,振奋或颓废,高级一点的让你悲喜交加,或者陷入惆怅。感情应该是一部电影的终极目的,是电影的面目和思想。逻辑是感情的支撑,是电影的骨架,是电影所以表达感情的途径和手段。合理的逻辑才能传递真实合理的感情,如果有电影开场就是导演痛哭流涕的说,观众朋友们,这部电影就是要表达悲伤情绪的,大家哭吧。没人会跟上,因为没有过程。
电影其实就是讲故事。一个好的让人感动的故事自然很好的处理了感情与逻辑的关系。比如说杨家将的故事,千百年的流传,现在我们知道大部分是虚构的,但我们还愿意听,愿意看,愿意为他热泪盈眶,因为有不屈不挠忠贞报国的感情在,有一心为国,父子相传一门忠烈的逻辑在。比如十二寡妇征西,我们知道逻辑上是不通的,宋朝怎么衰弱也不可能让一门寡妇挂帅杀敌,但穆桂英的故事还是让我们感动。因为这里面寄托了劳动人民太多的感情,上面有昏君谄臣,对面有异族侵略,偌大一个朝廷,最后只好让一个女子出阵,这是个什么世道。正是这种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愿望和对肉食者的愤怒的投射,杨家将被一步步塑造成惨烈无比英勇无比近乎神话的角色。但就在这种极强烈的感情映射中,古艺人们还是遵循着一定的逻辑,杨令公并没有杀入敌营擒住辽主,或者辽将,终杨家4代人浴血奋战宋王朝还是软弱可欺,辽国还是咄咄逼人。金沙滩一战,四郎八郎入了辽营,五郎心灰意冷上了五台山——多少年后又有一出《四郎探母》惹得多少游子骚客老泪横流——没有人谴责他们,这是百姓对庙堂的愤怒对杨家的补偿。
这也是我放过了战国放过白蛇放过画壁却独独对军令如山不爽的原因,你使用的是一个凝聚了太多民族感情的题材,这故事巨丰富巨煽情巨震撼以至于我就是抱着接受爱国教育的心态来看的,我想杨家将的故事你就是照着电视剧水平拍也能给我点感情吧,结果倒不是没有感情,是一堆毫无逻辑的笑容和眼泪,这不是电影,这是我们所准备元旦演出的舞台剧。不骗你,真的,我们排了一个舞台剧,内容是某教授学成归国,为中国开创了新领域,由于是政治任务且没什么意思,我们省略了一切过程,最后只有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和一段赞歌。
开场一分钟敌军用巨大的投石机砸烂了杨宗保的豆腐渣城墙,我觉得有点不对劲,辽人本来擅长马战,再加上这么牛的投石机,宋朝还能混么。然后就更牛了,小齐打着打着退到城墙豁口处,给老婆用信鸽送去青丝,很感人,我看看,历时40多s,当其时也,对面上百辽军,我方只有两个挥着旗子的士兵,双方相距十几米,他们看着他走到豁口,对,就站在那里,能见度极高,取下头盔,取出青丝,放音乐,惆怅,回忆,然后下定决心,取出信鸽(从身上的一个竹筒里,古代战将上阵杀敌身上带着信鸽?)放飞,敌军放出更大的鸟追,城墙上两个士兵射箭然后被射死(这两位放完箭就站直了欢呼,生怕敌军看不见射不着),然后双方相看无语,抄家伙,打。
有几点必须吐槽,一是这个信鸽毫无意义,除了引出音乐和回忆,它没有带回来有价值的战报,甚至连穆桂英接到时都不能确定小齐是不是死了,前方是不是败了,你忍不住想那几位兄弟死的是不是太冤了,有那点时间怎么不弄点战报捎回去啊,二是看到后来这点不逻辑就是浮云了。三是他的头盔很奇怪,鸡冠形,我不知道宋朝的头盔到底什么样,但似乎这形状难看而无用
接着就是天波府了,导演给每位娘注明了属性,要理解,这不是历史这是传奇,然后有个小姑娘发明一种东西能让人把一个看成十个,又变奇幻了?好吧,理解成迷魂散吧
然后文广同志要溜出去玩,你知道他怎么出去么,不翻墙也不爬墙,他用烟花把墙炸了一个洞,走出去了。
然后战报来了,终于来了,文广回来了,骑着马一直走到堂上,你不叫军令如山么,骑马走到堂上?
然后圣旨来了,杨文广为将军,佘太君为监军,且不说谁会让没打过仗的杨文广当将军,让他祖奶奶当监军?老大,什么是监军!一家人上阵,谁监谁啊
然后小芝说,凭借文广的智谋……马上你就明白文广什么智谋了
然后丫头们为了上战场剃了头,感人倒是感人……当时男人们也是长头发啊,他们都不剃你们剃毛啊
然后行军时候出现敌军十几个人的斥候,大将军一马当先冲出去,斥候们也不当斥候了,转化为战斗小队,被屠杀殆尽,大军叫了一声 ,“好!”
然后分兵神马的懒得一说了,同志们也说的差不多了,就是没有一点军令如山的意思,没有一点兵法和谋略,到处被狙击,不到跟前还不知道那种地形会被狙击。一个娘一个娘的挂啊,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挂的,死掉的丫头们叫做 阳春 白雪 高山 流水等等记不清了。
然后是本片的高潮啊,人梯出现了,这头绑在树上,那头用弩箭插在山崖上,居然过去了大军,佘太君过去了人梯们集体坐起来叫一声”好“。还有一个笑点是敌人的火球过来了,一个女的掀开衣服,露出雷管,坚定地说,以火攻火。
后面空城记什么的懒得说了,记住关键词,东风,孔明灯,辣椒粉,蹦蹦乐,十几个人突入十万大军的主寨,坏boss对坏小弟们说,你们别动,我自己跟他们3个单挑,然后被挂,然后结束
总结:1,本片是逻辑严重缺失导致感情变味的结果
2、不怪演员,小齐在放逐里还是蛮帅的,小芝该笑的的时候还是在笑的,该哭的时候还是在哭的,不像没办法。后面有人说死了眼睛还在动,我觉得不该有这么大纰漏,应该是灯光问题
3、这片的编剧好省事啊 ,要爱情,小齐小芝就露舌头了,要战争,就打起来,要奸臣,王强就毫无原因毫无目的毫无技巧的迫害忠良了,要惨烈,一个娘一个娘的就挂了,要奇迹,风就把头车刮出去了
4、这片的音乐还是很不错的
5、向《战国》道歉,当时我到处跟人说,不会有比战更差的片了,现在看来战国还有一段战争场面不错
《杨门女将》出现了。噢,不对,是《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出现了。
我甚至不知道要怎么写才能成功的羞辱到这部影片,因为它烂的程度怎么写我都觉得不过瘾。我自认对烂片的抵抗度还是蛮高的,最起码每一部都能坚持看完,《杨门女将》真的是我看到一半就感到头晕,看到3/4就感到目眩,无比好像挨了一闷棍又挨了一板砖又挨了一斧子的白爪挠心的烂电影。
人物设计的就别提多傻X了。都是一群不用脑子空有一腔“报国热血”的笨妞,灰头土脸的往前冲然后一个个前赴后继的挂了,临死前还要振臂高呼“保护太君——”那种,台词和国产抗战题材影片的汉奸语录都能相辅相成的。那杨文广,文又没有谋略,武又打不过,被一堆妞围在中间“少爷少爷”的叫着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缺,但缺的特别,就是特别的缺。我看电影宣传还说展现了杨文广的成长故事,真想揪着编剧的领子质问他,展现在哪儿了!哪儿了!
还要特别吐槽一个点就是杨排风,专门给她安排一场戏,看着她和众姐们们把头给剃了,那个场景别提多霸气了,有种说不出的炮灰的感觉,然后我和小骑士就坐那儿想,估计也就这傻娘们这么干了,结果一看还真是,就她这一小撮革命女同志把头发剃了,别人的发髻都弄得可漂亮了呢~
特效也烂,而且还烂的很明显。估计投资方的钱都用来请张柏芝了,随便找个山寨公司就把那场景给弄出来了,那P上去的场景,小骑士都看出来了。演员的武术,在地面上就是“嘿嘿嘿”的拿着兵器比活,看谁打累了谁就输了,等到飞起来就是标准的威压pose,一点也不自然。其实我们也知道您也不能就那么在空中飞着,是不是稍微修饰一下身段,不要做得那么明显。这部片子的监制不是成龙么,怎么武打场面还能做成这样?简直了!
剧情烂,场面乱,演员糙(当然这也不能怪演员,我觉得这剧本就是把她们往二缺了表现专门设计的),总之这部电影随便拉出个30秒就够人吐槽一个下午的。还真把国内观众当白痴以为找来几个明星哭哭笑笑打打闹闹观众们就流着哈喇子在电影院看完了回家给你们唱赞歌啊!那个美好的时代早就过去了ok?!
借以此吐槽文祭奠我为这片子浪费的一个多小时的青春。
翻页小电梯: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178172/?start=100#comments
我的电影院“处女退”给了你,没错,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你赢了,你彻底击垮了我,一切烂片该有的元素你都有了,二傻子任贤齐,惊恐样张柏芝,面瘫寡妇,业余演技,五十年代的场面调度,六十年代的摄影技术。虽然只看了一半,但这依然不妨碍我有想用杨排风的烧火棍猛戳导演菊花的冲动。0分
想了想任贤齐版的杨过,任贤齐版的令狐冲,任贤齐版的楚留香。。。还能有看下去的欲望吗?
杨门女将,杨家战败之后,丫鬟伤感的说,七奶奶死的太惨了,还是大奶奶死的有价值。﹣﹣这台词差点没写成,七奶奶性价比不高,用来用去还是大奶奶好,大奶奶我看行!!!
没有那么难看了,呵呵呵。。。看完了有点想把杨家将的电视剧从头看到尾的冲动,我想搞清楚这些女人后面到底都是怎么死的。。。。
已经看过,水的不能再水了! 看完80年代电影的感觉。
我直接在标签里不自觉的打了“烂片 大烂片 超级大烂片”,陈勋奇是想侮辱观众的智商吗?我没想出第二个答案,如果电影是第一天诞生,如果观众都还是没进化完全的猩猩,估计还能因为好奇能坚持看几眼!看到那些吊着钢丝的搞笑动作场面,我的脑子全是艾德伍德,这片子还是拿去动物园逗猴子吧。-0星
片头片尾两首歌还不错,其他就。。。没什么好说了。导演还是活在80年代,over。
不知道豆瓣上为何恶评一片,是我太老了吗?
比片子本身还可怕的,是片名那个“之”字。
粗制滥造,神马玩意,情何以堪啊!别再侮辱观众的智商了。PS张柏芝童鞋那僵脸哦,从头到尾一个表情,是要基本告别大银幕了吗?
片头曲把大岛由加利写成了大岛由加里!!!如果用胡慧中、惠英红、李赛凤、杨紫琼、罗芙洛的“敢死队”阵容来取代那些花拳绣腿就好了。陈勋奇还是拍功夫喜剧比较合适,大制作出来的活太糙,放在排兵布阵和新巧机关上的笔墨太重了。张柏芝和任贤齐的情感戏让我想到了《心语星愿》
柏芝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产后复出第一部戏就是这水平呀,真是让人无语了。杨门女将选的也不太给力了,再看看杨宗保,我真是要一口老血吐出来了。
搞不明白,明明是应该18号上映,但不知怎么的,单位组织我们今天晚上去看的,这部片子烂得太彻底,编剧烂,剪切很狠烂,故事描述得天马行空,而且很多都很没得逻辑,看得十分不爽,所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注册豆瓣来评论!
如果你走进了影院选择观看这部影片,那么你一定要坚持到字幕走完,任贤齐说:啊!Shit。
惊天地.泣鬼神.头顶菊花.脚踩高跷.力拔山兮气盖世.一颗星给片中歌曲...
哈哬哈!宗保!报!娘!太君!文广!圣旨到!娘!奶奶!太君!报!哈哬!元帅!娘!哬哬哈!文广!七娘!大娘!哬!哈!二娘!太君!好!好!三娘!报!文广!娘!对不起!宗保!奶奶!娘!对不起!报!哈哬哈!五娘!二娘!文广!宗保!爹!娘!报!太君!圣旨到!(全程穿插“排风来了!”)【完】
据说《杨门女将》跟看抗战电影似的,因为里边台词最多的就是:保护太君、太君您先走。
作为一部都是文戏演员拍的一部动作戏来说,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大家都吹毛求疵了,要求有点过份了。
两星给笑点
这片就像把TVB20集电视剧做成100分钟精选版,各种快进与闪回。里面总有人喊太君太君的,我还是没忍住就笑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