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不太行……。虽说武士和牛仔有相似之处,但是显然这个改编并没有抓住黑泽明成就整部电影的内涵,所以豪勇七蛟龙就沦落为一个比较精彩的爽片,没什么内涵可以为人称道了。
1.反派的明化处理。让一个精明的山匪首领变成一个地痞流氓混混简直是浪费了七武士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原片虽然对山贼没有提及过多,但侧面可以看出这个首领也是个有智谋的家伙,他与武士们的斗争也更像一场精彩的角逐,而不是勇者斗sb,智商不在线。
2.村民们的武器。武士之所以是武士,那是因为他们手里的刀,需要他们日复一日地刻苦练习才可以熟练使用。而枪不一样,枪可以速成,这就造成了村民们也迅速成为了一个个“准武士”,牛仔们的特殊性就消弭了。
3.人物设定。菊千代这个角色在这部可以说完全被毁了,勘兵卫这个饱经风霜的老浪人在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帅气的充满闪光的优秀牛仔,可以说这俩角色除了都是光头没有其他相似之处。久藏的内敛和求索的修行精神变成了一个闷着不说话存在感很低的“武痴”。可以说所有人的格调都降低了一等……
4.情节上的改动。反派不该和正派正面互刚,主角团也不该当救世主,他们不该答应别人半路反悔又像良心不安一样赶回来救场……这本该是个互相消除隔阂的过程,变成了牛仔们单独使用“宽恕”技能的行善现场。
其实这版改编也不是特别烂,只是因为改编背景成了墨西哥人对线美国人,这样的文化差异导致牛仔们仿佛像七个外星上帝。失去了漂泊感和武士道精神的七武士,只能沦为好莱坞大荧幕上的闪亮明星,而不是七个普通但丰满的小人物。
五虎將-張徹(港)/七俠四義-黑澤明(日)/七俠蕩寇誌- John Sturges (美) (觀後感)
1.五虎將-張徹 (放映: 1974港)
2.七俠四義 (七人の侍) -黑澤明(放映:1954日)
3.七俠蕩寇誌 (The Magnificent Seven) - John Sturges (放映:1960美)
以上三部電影是同一個故事,由不同導演執導的。
為何我會這樣排列? 因為根據自己觀看日期而分先後的。
(五虎將) 是因為在 (天映經典頻道) 的免費資源電影。
男主角 姜大衛、狄龍、陳觀泰、李修賢、王鍾。
單看這些演員的名字便引起我興趣了,應該富有娛樂性。(邵氏兄弟)
全片91分鐘,過程看得很輕鬆。
看到他們打打殺殺、切磋、接招、你來我往。
一般我是不會主動找這類電影看的,大多數是跟家人一起看,已經沒有分你陪我看,還是我陪你看,總之是想對方看、一起看,高高興興過一個晚上。
電影看完後,老伴說這電影大部份是來自 黑澤明 1954年的電影 七俠四義。
嗨…? 我感興趣,那就計劃下一次想看的電影 (即第二晚)…
本想打算在家裡拿起就看的 黑澤明 DVD 專輯看 七俠四義,但後來找到一個加長版,不過這一晚實在漫長….片場3小時27分鐘。
看完這齣 七俠四義,實在沒有理由不看 七俠蕩寇誌 了。
所以又要計劃將要看的下一場電影 (即第三晚)…
假期完了,正常上班了兩天,又來個小週末,
我們索性徹底一點,2016年版的 七俠蕩寇誌...
就是這樣,我們這一家整個星期圍繞著 七人の侍 的影像。
我先說一下故事簡介:-
五虎將、七俠四義、七俠蕩寇誌 故事主題是一樣的。
有一個村落,每年都遭受強盜襲擊。
把人民辛苦得來的食糧、及有價值的東西通通劫走。
剩下來只有生存的問題。
有一年,村民們決定僱用勇士來保護他們。
報酬雖少,但仍得到有心人幫助。
村落勇士對抗惡徒強盜,就如一場小型戰爭,必定有人作出犧牲、戰死沙場,雙方也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簡介非常短,看似簡單的。
但如果這樣簡單,為何那麼多人重拍及討論這齣電影?
那當然是黑澤明的吸引力吧。
幾個版本我最喜歡是 (1954) 七俠四義 (導演: 黑澤明)
因為(美!),鏡頭與配樂、演員的身體語言、盡管沒有對白,導演已告訴大家他所想的、想說的。
勇士赴湯蹈火地為村民殺敵,可是村民卻只顧自己,把食糧藏起來說沒有,接近死亡邊緣才拿出來,勇士無言以對,無奈地拿起食物吃。
導演把人性的醜惡刻劃得淋漓盡致。
結尾的那一場對我來說最震撼。
敵人死了、勇士也死了。
但對村民來說都不重要,因為他們看到有光明的未來。
一場很優美的音樂與舞蹈,這是村落的慶典。
看著戰死沙場勇士的墓碑,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
主演:三船敏郎/志村喬/加東大介/宮口精二/藤原釜足/千秋實/木村功/稲葉義男
(1974) 五虎將 (導演: 張徹)
幾齣電影這是我看得最輕鬆的。
首先是國語對白,加上熟悉的演員,而且片長最短。
還有,這是最先看這系列的電影,所以有些突然,那麼多人死去...心裡都產生最多問題的。
(張徹 導演)強調勇士們拳腳功夫的敵對,勇士之間的情誼,及人們為了村落而犧牲。
這個是(七人の侍)的簡化版。
主演:姜大衛、狄龍、陳觀泰、李修賢、王鍾。
(1960)七俠蕩寇誌 (導演:John Sturges)
這個時候看 七俠蕩寇誌(美)是最恰當的。
先看最簡化(港),然後看 3小時的原版(日)。
荷里活式的製作有他們吸引之處。
擅長於計算商業的元素,大明星、節奏快、乾脆利落。
有型有格,瀟瀟灑灑,再配合(萬寶路香煙)這首經典的音樂。
(導演 John Sturges)強調的也是英雄主義,有點識英雄重英雄那類。
至於人性醜惡的著眼點,有!但不多。
主演:Yul Brynner/Steve McQueen/Charles Bronson/Eli Wallach/Horst Buchholz/Robert Vaughn/Brad Dexter/James Coburn
(2016)七俠蕩寇誌 (導演:Antoine Fuqua)
看到這裡,我都有點麻醉了,疑惑都不會多。
唯一的是,導演會安排那個勇士會死去...
這版本其實都不差,現在技術都可做到很好的美感。
可是太經典了,重拍要叫好叫坐是相當困難的。
或許真的要大師級,超強的視覺和超好的音樂。
這次有 Denzel Washington 做主角,感覺不夠號召力。
我幻想七個勇士的配搭是,Denzel Washington,Jake Gyllenhaal, Brad Pitt, Matt Damon,Ethan Hawke..等等,當然,我亂吹而已...
主演:Denzel Washington/Chris Pratt/Ethan Hawke/Vincent D'Onofrio/Byung-hun Lee/Manuel Garcia-Rulfo/Martin Sensmeier
(1954) 七俠四義 (導演: 黑澤明)
(1974) 五虎將(導演: 張徹)
(1960)七俠蕩寇誌 (導演:John Sturges)
(2016)七俠蕩寇誌 (導演:Antoine Fuqua)
結論:七人の侍 不算是我很喜愛類型的電影。
但以上幾齣電影,值得看的!
文 goods_hk @ 東加豆
[email protected] 《七武士》作为一部黑泽明震惊世界影史的电影,自然受人崇拜,许多导演从这部电影中参考不少元素,比如国内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的村庄保卫战也有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该电影。
如果说翻拍不得不说这部了,当然看到我是看不好,如果论对比,一部世界级跟一部受限于本土文化影响来说,自然不用多说,客观事实。但我个人看不好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文化的原因,水土不服可以理解。《七武士》拍的时候,黑泽明也有一定程度上透入西部牛仔的元素,尤其是久藏(看上去挺像老谋子)的武术对决中的片段,连2016版的《豪勇七蛟龙》也被模仿,也难怪《用心棒》造就了《荒野大镖客》。《七武士》也不忘渲染本土文化,对于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文化来说,后面那场打戏看得津津有味,怎么部署,怎么作战,非常符合东方民族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而《豪勇七蛟龙》就像之前说道,只是一部受限于本土文化影响力的一部电影,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形式,也不被外界所影响也是自然的,更何况现在的《战狼2》呢?
电影的原因。《七武士》虽然是个二流的故事,但人物的形象演员演得栩栩如生,以及大场面的制作不得不深入人心,尤其是电影中的关键词“农民是自私的”“赢的是农民,而不是我们”,想想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失败,把农民的局限性说了出来(如果想换成豆瓣文青的局限性,再好不过了),不但是农民的局限性,而且队伍中还缺乏一位长远目光的政治家、战略家以及军事家带领,而堪兵卫就是这位人物,带领着农民打败了山贼。黑泽明写剧本可谓用心良苦,把背后历史的因素也深刻的体现出来。而《豪勇七蛟龙》为了符合自身文化,人物形象也改了很多,远不及《七武士》也是自然的。但一些剧情也是有一定“抄袭”的,其中的村里的人把自己漂亮的女孩藏起来,感觉交待得太草率了,电影的关键词也在电影最后表达出来,但是这逻辑也太凹了吧,农民花了这么多钱卖装备用来训练,但为了保命怕打仗失败出卖牛仔,最后农民自私的原因道出“是你们这些拿枪的人”造成的,就算自私也要有一定智商,两边都是拿枪的,牛仔走了自己花了这么多钱卖装备和建立战壕,还要继续让山贼打劫,偷鸡不成蚀把米。说是人民胜利了,但是后面的打戏完完全全靠牛仔换回局面,体现不出来啊。结局中《七武士》中的武士没有收获爱情,山贼都死了,武士在农民心中自然就没有意义。《豪勇七蛟龙》收获了爱情,只能说呵呵!牛仔的浪漫,我能说是好结局了,娱乐大片吗。
四版七武士里面,这一部在观感上最呆板,60年代的行活电影。它最大的不同有两处,第一是把最终决战设计为七人返回村子救村民,而非其它三版里在七人带领下全体抗击。第二是结尾的处理,它没有仿照黑泽明站在哀叹武士阶级的立场上,台词里虽然也点明墨西哥农民的自私和最终赢家是农民,但它做了农民是生存之肉身而枪手是公义之精神的对立统一的比拟。这剧本最大的跛脚就是俗套的地方处理都很笨,比如几个枪手单场戏时的角色塑造——基本无效,被三个小孩纠缠的布朗森肯定死在这一点上,太容易预判了——连俗套情节也处理不好,这说明编导环节的能力之差。全片最有意思的是农民出身的年轻假枪手滔滔不绝表示对农田生活的鄙视,但农家女孩儿扑上来以后他马上投降了……片头曲经典,颁奖必备,这也让这部电影的生命得以扩充
哥几个死得稀里糊涂的
4/24 美国版的七武士。和《七武士》比起来,让人难受的部分少,痛快洒脱的部分多一些,确实很美国。讨论勇气、土地、农民、选择、人生、枪、生死的部分,使得电影主题变得厚重深刻,不仅是快意恩仇了。枪手们像大地上的风,来去自由,他们不总是像镜头前那样潇洒豪迈,他们拔枪永远比其他人快,他们总是输在除了枪之外的地方。这是其他同类电影里较少注意的——这些配枪的侠士是普通人,相比之下,《七武士》里的武士们个性更加鲜明突出,但是,武士就是武士,相比武士,观众可能会更担心七蛟龙的处境和后面的人生路。
和原作《七武士》比差了好几个档次。让强盗反客为主的情节设计,算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变化。在深层含义上,比如结尾虽然也谈到农民的胜利,终究欠了火候。不过沾染了《七武士》一星半点的光辉,也算得上不错。
优点是用了大量篇幅把阶级差异给讲透了,但跟原版比依然很稚嫩,美式想当然,牛仔跟武士之间还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原版战术性极强的攻防大战变成无脑厮杀, 还有这个“菊千代”太逊色了。
比七武士差远了,整个一偶像剧
终于知道马蒂尔达给里昂表演的第一个模仿秀是谁……太像了😄。 一听到音乐就嗨了,我买的第一张SACD就是《Round-UP》。 这七侠各有传奇,这电影很配胃口👍。明天看翻拍的新片,看看有没有惊喜
乱用片头曲的那些人们,劝你看看这部电影学习一下怎么做人。
整个故事大前提薄弱得经不住推敲,对比黑泽明的原版这一点上弱了。但作为翻拍,剩下的部份的处理都值得赞。
敢于改编《七武士》这样伟大而又完美的作品至少勇气可嘉。但可惜的是本片把《七武士》的精髓都改没了,只留下一个空泛单薄的故事和几个苍白贫血的人物。
8.4/10。①改编自《七武士》:七名牛仔受村里长老邀请来保卫村庄抵御一百多个强盗们的袭击,最终盗贼被歼灭但七人也死了四个,这些牛仔不禁感叹胜利的是农民。②充满荒蛮之美的高水平摄影美术;配乐大赞。③对打斗的处理(调度剪辑运镜等)要么水平不高(虽然还不错)要么比较混乱(比如结尾的决战),勉强加0.1。④前后段为了追求戏剧性导致存在一些角色逻辑混乱,扣0.5。
magnet:?xt=urn:btih:ee10c3b83628440736c7b7f3f1609495429d1a7e
如果没有《七武士》在前的话,就更经典了。至少在翻拍的里面排第一。好吧,原来黑泽明心里总有个西部牛仔的影子!可惜不是约翰福特来导演
还是老版好看,不仅是为了打而打,情感朴实真挚,意境诗意迷人。外景选址有古风和层次感,村庄生活鲜活细腻,民俗活动有趣;七个枪手形如侠客,形象好,气质佳,个性突出,和小孩的互动善良有趣;浪漫主义情怀洋溢,鲁莽小青年和纯真女孩的爱情,真动人;农民的内心摇摆挣扎,有人性思考。最后,这个年会、颁奖礼的专用配乐,听了无数次,还是好听。
明显的虎头蛇尾,黑泽明对节奏的控制不是谁都能学得会的。除却这些,硬生生的把日本文化搬到美国西部来颇有点不能让人接受...
Yul Brynner好帥,襯托下McQueen莫名可愛。bgm和色彩加乘下,牛仔們的犧牲都沒有那麼悲壯憂傷。還是自由美利堅沒有不可逾越的階級,小屁孩留下來有情人終成眷屬真好
7分。翻拍《七武士》之作。我对《七武士》本来就没太多好感,所以对本作的评价也不算高。美式西部片还是更讲究个人英雄主义,七个主人公再怎么算也还是太多了些。片尾的“捉放曹”有些太过儿戏了,不合我胃口。不过总算知道万宝路的主题曲是哪里来的了~~~
配乐极其出名,万宝路进行曲是从小学运动会就开始听起。美版的翻拍里角色基本对应原版,把三船的菊千代和后生胜四郎合二为一,人物出场的场景也大体是照搬。后半由剑戟战改成枪战,就逊色很多,没有战术表现,枪战在西部片里也不算一流。四位牛仔按出场顺序连续被打死,也都是剧本杀,不像原版每个都是死得壮烈。看完全片好似听了场交响乐,配乐拯救一切。
简直就是拿自己的弱智来衬托黑泽明的超凡
不要做任何试图与黑泽明原版的比较就好:中间的转折设置地出乎意料的精彩,但却让前后的逻辑和动机更加混乱、令人摸不着头脑;美版菊千代这个角色彻底写飞了,伯连纳倒是震慑力十足,甫一出场特别Swa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