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就像看着自己
无论小女孩长大成人,变成母亲,变成了母亲的母亲,到最后即便发苍苍眼茫茫了也要步履蹒跚地去找父亲,即使沧海已是桑田,即使父亲肯定已经不在人世,即使经过了这么多年,孩提时便离去的父亲的长相或者都已经记不清楚了。善良的人们总是相信,世界上有些美好的东西值得去坚持去守护。
发现在每一次小女孩在堤坝上来去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当女主角是儿童时她是老人,女主角成少女时那边是中年妇人,不断地作为对应,而当女主角变成老太太的时候,对照的便成了仿佛她当年一样的小女孩,自行车骑得飞快。
片中的堤坝无疑是属于女主人公的,而这些对应的匆匆的行人,一定有着自己的地方去守望自己的信念,一如片中的女孩用一生守望父亲。原本以为这只是关于一个人的故事,不想却发现自己也一样身在其中。
看到最后,变成了老太太的主人公推车到岸边,却怎么也停不好车的那段,看着她那小碎步一样老太太的样子,怎么都摆动不好的那辆自行车,就止不住的心酸,曾经小时候觉得上了年纪是那么遥远的事情,看着她,我却如此清晰地感觉到将来的我,也会像她一样,面对扶不起来的自行车,会放弃无谓的努力,平静地走向终点。
2 ) 你的父亲独自漂流在海上
每个女人一生中都有这样一个致命的男人
哪怕从未谋面
他的血液 也在你的血液里流淌
最习惯的比喻
父亲是一座山 母亲是一片海
其实,坚强立着的是母亲
那里有春夏秋冬 你可以漫山遍野地跑
而父亲 却是一片海洋
你不知晓它的温度 它的深度 它的季节 它的心情
当这片海想对你说些什么的时候
你只是一个追逐浪花的小女孩
你只关心沙滩上闪烁的贝壳和逃窜的寄居蟹
海在低语什么 你没有去听 也未曾记得
当他生气的时候 咆哮的时候
当他沉默的时候 呜咽的时候
当他孤独的时候 绝望的时候
当他平静的时候 安详的时候
当他包裹着你的时候 离开的时候
你都只是一个小女孩
你只能这样站在岸上
看着你生命中第一个男人
走向大海
独自漂流在海上
你看不到他 听不到他 触摸不到他
那些深深浅浅甜蜜苦涩日复一日的
风起云落
但你再也忘不掉他
即使你从未理解他
你的父亲独自漂流在海上
你说什么他听不到 也未曾记得
他知道你还是一个小女孩
那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女孩
你有了自己的爱情 自己的孩子
你白发苍苍 年华老去
你一次一次来到荒凉的海岸
你说父亲我恨你
父亲 我爱你
父亲 我想你
父亲 我找到你了
…………
只有冬天的雪
无声的落
只有你父亲
独自漂流在海上
再也没有回来
再也没有离开
3 ) 生之尽头,爱跨越轮回的海
<父与女> Michael .Dudok.de.Wit作品.2000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简介]: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
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滩涂。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
--摘自豆瓣
阅读前请先看动画.
首先,片中的父亲驾船离开湖岸的场景.有的理解是湖象征着死亡.父亲下了岸后又跑回去抱起女儿亲昵的场景是父亲的不舍,但死亡无法抗拒.最终父亲划着小船消失在茫茫的水面.而这时,对于女儿来说,"死亡"还是一片汪洋水域---她对死亡没有概念,所以看不见里面有什么,也看不见对岸,只知道父亲离开后不再回来.
之后女孩慢慢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她骑着单车来到湖边等待的情景.可以发现:每次都会描画女孩途经另一个骑单车的女性的场面---
第一次:小女孩(小学左右)超过推着单车的老奶奶,
第二次:小女孩(初中生)超过慢速骑车的中年妇女,
第三次:女孩(高中)跟几个女伴超过慢慢骑车的老妇人,
第四次:女孩被丈夫带着(少妇),被骑车飞快的初中生超过,
第五次:女人和丈夫带着孩子与少妇擦肩而过,
第六次:中年的女人与年轻女子擦肩而过,
第七次:衰老的女人 和 女孩,
第八次:推着车的老奶奶 和 小孩子. 八个场景中,是女儿由小到老的变化,而她每次遇见的路人却是由老年到童年. 导演想要描绘的生命轮回的无尽和周而复始,隐喻在这八次路过和不断滚动的车轮里.
在一开始,小女孩遥望的是一片遥无边际的水面.慢慢的,随着女孩的成长,水面逐渐降低;到女孩过了中年接近衰老时,可以看到湖水已经快要干涸了.
--因为随着女儿的成长,对"死亡"的认知逐渐由无知,到模糊,到清晰.所以时间的海水慢慢蒸发,露出通向生命终点的湖底.
无论每个人有多么不同的人生,生与死,却是所有人都要经历的.
我更愿意把"父亲驾船离开后再不回来"看作"失去".它就像是生命中各种无法挽回的失去,你遍寻不至,只能等待.终于等到生命尽头,等到走过临终的路,才会发现载着你珍贵东西的小船只是沉没在时光的湖底. 女儿看见了父亲,她奔过去投入父亲的怀抱--生之别离与死之重逢终于连结在一起,轮回,画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死亡是失去了生命,却走出了时间.尤金的一句话说,"人生而破碎,靠活着来缝缝补补". 我们向往着绚烂的生,但注定最初的爱和纯净要丢失在俗世的尘土中;我们不想死,但却只有在生之尽头,才能重寻最美的本质.
很轻的动画,很重的人生.
动画短片并非大众主流,但一部卓越的动画短片可以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更直击人心. 我实在佩服导演将"留白"的极巧运用到了极致. 水墨般清淡的勾勒,没有面部特征,没有人物性格塑造,在这样的八分钟里,任何突兀的色彩,编造的对白,多余的人物都会是一个败笔. 初看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我们却不能具体的表述自己为什么掉泪..一百个不同的人会感受到一百种不同的感受,但一定有一种直击内心最脆弱的部分. 一部优秀的影片,它不透露什么,却能让你想到所有--关于亲情,关于爱,关于人生无数的离别和失去,关于等待,关于死亡,关于贯穿始终的生命的无奈,关于轮回.
是的,作为短片,没有空余的时间来刻画人物,编织情节,推动高潮.但也正因此有了比长篇更深的触动. 我们看那些电影,那些连续剧,那些夸张的搞笑几乎都是精包装的产物,我承认它们同样带来的是不可缺的,如美食一般的"味觉"冲击,只是随着影片结束,感受迅速消褪.
永恒和本质什么的,太长,太复杂,总让人有难以把握的虚弱感,所以我们常常选择忽略.只是当这些东西变成简单,却有力量的画面和音乐,还是会深深震动--为某种东西,它超越了永恒,连接了命运的生死轮转.
4 ) 解读《父与女》
也许是缘分吧,第一次看这部短片正是我心里最艰难的时候,那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理解失去。看完写了一句话:其实爱都是一样的,那个爱着你的人,就是一辈子的依恋。
后来在豆瓣上看别人的影评,才关注到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影评虽然多,但我还是重新梳理了一遍,因为过程中的感动和喜悦才最重要。
长久以来,我对爱有着近乎魔怔的信仰,这大抵是缺爱的表现。我用真挚的心爱过很多人,有人说我是同性恋,我只能一笑置之,每个人对于爱的理解不相同罢。
以下只是我的个人感受,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欣赏。
片名:父与女(Father and Daughter)
导演:(英)迈克尔·度德威特(Michael Dudok de Wit)
风格:水墨
背景音乐:伊凡诺维奇《多瑙河之波》
创作时间:2000年
观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wODcwMTQ4.html
关键词:
自行车:生命
转动的车轮:光阴
道路:生活
坡与大风:生活的坎坷
大海:彼岸
停车与眺望:眷恋与思念
第一幕:
父亲带着女儿骑行在路上,画面温馨轻快。
在孩子心中,父亲在是高大温厚的存在。小女儿天真童稚,无忧无虑。此时车轮飞转,时光过的很快。
这段同行的路十分明亮,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候,遇见上坡路女儿也能很顺利的骑上去,父亲是一种保护的姿态。
第二幕:
骑行至两棵树的位置,父亲忽然停下了,天真的女儿不解的望着父亲。
在东方文化里,彼岸名曰黄泉,人死后会在忘川遇见一叶小船,将人接引渡到彼岸去。
尽管对女儿眷恋不舍放心不下,父亲却只能乘船而去。船渐行渐远,消失不见,女孩最终独自离去。
第三幕:
失去了保护和依靠,女孩要开始独自面对生活了。
天色昏暗起来,上坡路开始显出艰难。
害怕、急切、倔强的心理会影响她的一生,这是一种宿命。
第四幕:
女孩是个小少年了,青春期是一个不稳定的过程。
大风和晃动的树叶代表了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疾风骤雨。成长是迫使自己坚强起来面对现实。
此时出现了第一个路人,是位推车缓行的老人。在全片中,路人的出现与女孩的成长是相反的,代表着生命的轮回。
第五幕:
女孩长大了,表现出成人的安静和稳定。
有一个细节,一直倚靠在大树边的父亲的自行车没有了,代表着她接受失去和不再依赖。
在全篇中,女孩总是守望着父亲离开的码头,小时候是一种无法释怀,长大后是一种眷恋。
父亲的离去在女孩心里是一个位置的空缺、一种情感的缺失,也是一道深深的伤痕。
第六幕:
美好的青年时代,女孩身边有了同伴,色调明快起来。
再一次路过码头的时候,她甚至来不及缅怀和感伤。
车铃声代表了青春的明媚和活力,光阴飞逝。
第七幕:
女孩恋爱了,音乐优美。
这样的情感稳定而厚重,生命中重新拥有了依靠和保护。以至于她回望从前的时刻变得很少,委屈和伤感变的很轻。
但也是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女儿对父亲,或者说对于拥有和失去的理解尤为深刻起来。
第八幕:
当为人父母,当自己也高大而温厚起来。
一家人分享彼此的情感,是一种温暖的陪伴。
然而对于失去,每个人感受是不一样的。孩子单纯不畏生死;丈夫若有所思。
而身处其中的人,孤独的守望着逝去的时光。
第九幕:
很多年过去了,日升月落物换星移。
女孩很久不曾提起早逝的父亲,只偶尔在记忆空隙里缅怀。
人生至此而知天命,彼岸安静的存在着,那是每个人平等的必然的归处。
第十幕:
光阴荏苒,女孩垂垂老矣。
河水在不经意间干涸,露出片片荒土。父亲离开的地方,隐约出现了可以行走的路。
第十一幕:
自行车不能再骑了,有时还要停下来调试。车轮缓慢的转动,意味着生命的枯竭。
河水彻底干涸,荒草丛生。女孩再一次来到岸边。
当她穿过重重荒草,终于靠近那一叶搁浅的小船,她蜷缩着躺进船里。
此时钢琴声响起,画面出现了转折:女孩站起来开始奔跑,回到了少女时的模样。父亲静静的望着她,像是从未离去。
这个结尾太美好了,就像看见了天堂。
小片只有8分钟,含盖了人一生的长度。没有语言,却呈现出丰富而真挚的情感。
我很喜欢影评里看到的一句话:把真正人性的最美的最真挚的东西坚持下去,给人以温暖和力量,使心灵能够相通,使人类联合在一起,这是艺术家的责任。
5 ) 在抵达死亡之前,要穿过齐脖的深草。
读此文之前请先观看此片,八分钟的短篇,意象丰富
http://6.cn/watch/5056264.html随手记一下我对这个东东的理解
虽然这个东东叫做《Father and Daughter》,我觉得叫《Death and Life》更确切一点
关于父女亲情的问题,我就不分析了,各人有各人的体验,我要说的是生和死
片中的大海,象征的是死亡。因此一开始的父亲不是要去哪里上班,而是已经死去。令我倍感郁闷的是,去死还要自己划船,真辛苦。此处需注意父亲返身跑回高地紧抱女儿,然后无奈离去。蒙神恩宠,谁叫召唤他的是死亡啊。
然后是女儿每年来岸边。。等待父亲归来。。此处注意天气变化及路人变化,构成了此片的互文和复调结构。还要顺便说一下的是日文译名:《岸边的两个人》。突出岸边(生和死的界限),很明智。不过还是原名更朴素些。
对小孩子来说,死亡是远远眺望的神秘大海,它带走我们的亲人。
人慢慢地变老,掩在死亡之上的海水渐渐退去,变成了滩涂。原来这滩涂上也有复杂的地形,有水鸟,死亡从平乏残酷的海面变成了涵义更丰富的地域。此处需注意,大海变成滩涂时,正是女孩成为老妇人时。理由是那时已失去了丈夫和孩子。
当她最后一次到来岸边,破旧的自行车几次摔倒。她扶起,又摔倒,扶起,又摔倒(我觉得我还可以再抢救一下)。终于,她放弃了,回头看了一下,不再去扶(抢救无效)。横躺的自行车留在身后,象征已无归路。她走下堤岸。这时,堤岸已经从“水鸟栖居之地”(沼泽)变成了“人可企及之地”(草地)
“在抵达死亡的核心之前,要穿过齐脖的深草。”
这是我最喜欢的意象。从垂死到死的路也很长啊。一路上,高草被如残烛的生命碰得沙沙作响。
最后,老妇人找到“将父亲带走的”“半埋在沙里”小船,试探着摸摸船舷,踩踩沙面,终于心满意足地躺下。(此处我的哭点。之前还在悠然地吃西瓜,到这儿就像被人砍了一刀,痛死了。)这时死亡和父亲合二为一,她是躺在死亡的怀抱里,也是躺在父亲的怀抱里。之后极易懂,不赘。(同时感叹人家这动画做得节制,父女相见两次停顿,如果是我国动漫界处理,恐怕就是啪啪啪啪四个角度的五官特写,然后女儿飞奔上去扒在父亲身上+一分钟旋转镜头+哈哈哈咯咯咯的傻笑声回荡在天际中~寒~我们果然是单细胞的国度~)
P.S. 我也有不明白的镜头,比如女孩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在和父亲分别的地方停下,又跟上伙伴的脚步,可是为什么要特意去拍一个道道树荫和车轮的特写?这象征着什么呢?一次又一次的恋爱?
很多人会在人到中年的时候出现“怎么觉得生命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我是不是就快要死了”这样的念头。非常遗憾的是,生命对你们来说还远未结束,你们只是幸福度比较低一点而已。在这个片子里,中年人所面对的死亡,不也还是呈现出大海的模样吗,所以,加油吧!
keywords...简直就是俳句表
蒙神恩宠的父亲
自己划船去赴约
仅能远眺的海,下面藏着什么
水退了,沼泽上有水鸟栖居
在抵达死亡的核心之前
要穿过齐脖的深草
垂死到死的路,很长
路上高草被生命碰得沙沙作响
一只小船半埋在沙中
父亲,我走到了。
6 ) 父亲的怀抱
问父亲为何离去是个很傻的问题。从女儿开始懂事、开始长大,父亲就在逐渐“离去”了,起码我的经历是这样。
幼时在父亲的怀抱中长大,一度依赖到不行,逐渐的却越来越远,不论是心的距离还是实际距离……只有支离破碎的回忆和那些老照片,使我隐约记的父亲给我的爱。
也许我就是那个小女孩,在日积月累的距离与隔阂中期盼着当年那个父亲的归来。
他的爱一直在,只是方式与当年不同。我知道。
不论何时再回到父亲的怀抱,我永远都是当年的那个小女孩……
只是八分钟,却可以看到泪流满面的动画短片。
爸爸你离开之后我再也没有长大。我怕有一天你来接我的时候,认不得我的样子。
听,静静的讲故事。一生的等待,也许心力憔悴却没有歇斯底里,也正是这样才更加震撼人心吧。
飞到天上的气球不再落地,枯黄的树叶飘落又沉到水底。夕阳照着单车的锈迹,我的皱纹慢慢爬着像水面的涟漪。你说当夜幕降临,便是重逢之际。此刻晚风乍起,弯月笑靥如谜,山冈上熟悉的黑影,为我送来长眠的讯息。
像是水墨风格 父亲知道自己生命将要结束,他想在最后给女儿留下一个希望,于是他告诉女儿:孩子,爸爸将要远行,等着我回来!女儿于是便日复一日的去海边守候父亲的归来!自行车的车轮仿佛是生命的轮回,迎来一个又一个的生命轮回!最后父女的天堂里的相见,这正是生命的又一轮回吧!~
有一天我回变成小时候,然后爸爸就在那,永远也不离开我了.... 对爱的人,你可以守望多久?
爸爸为什么不回来了?
忍住没哭。都说父爱如山,其实女儿对父亲的爱,何尝又不深刻呢。
爱是一场轮回
也许到了白发苍苍时,也有那么一瞬让我们回到过去
年幼之时他离她远去,她心中惆怅不知他的归期。多年以来旧时时光总是在她脑海浮现,她也常望向远方期盼他的归来。等到岁月之轮亦使她变得苍老,她终于决定走向沧海桑田的父亲之路。等到她发现她童年曾见过的记忆小船,她仿佛看见他就在身旁。
感人至深,第一次看動畫短片有想哭的衝動,so nice
没心没肺,没多大感觉:(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简单的画面,勾勒出女儿对父亲的盼望,那是一生的守望。对一个人的爱可以延续多久?大片桔黄色的背景,恍若记忆里的某个黄昏,人们从这里告别,从这里等待,从这里久别重逢,在梦里找到回家的路。
只有死亡能将我们分离,也只有死亡,能让我们在一起。
虽然大家说感人自己就憋着劲的说别哭 结果还是哭了 确实感人
8/10。视听分析课。隐喻蒙太奇:大树和自行车象征父亲的依靠,女儿渺小的剪影依靠着树木林巨大的倒影(对比蒙太奇),骑车路过陡坡、风雨摇曳地前行是因为人生路上没有了父亲的帮助,最后树旁的自行车不断倒下象征父亲生命的终结;云彩的大远景空镜头属于抒情太奇,从老年过渡童年拥向父亲是心理蒙太奇。
永远在等待,永远在交替,连河水都已干涸,终点却在哪里?自行车的铃声和滚动的车轮,童年的回忆随钢琴声远去,直到垂死时的幻象,结束漫长一生的守望。
天地真大,人真小
秋日傍晚的暮色,高大杨树投下的影子,被水波惊起的飞鸟,简单细腻的画风,全是乡愁的味道,细节极美。这场等待多么漫长,最后连河水都干涸,长出茂盛青草。她回到童年的废墟,做一场梦,梦中重新变回少女模样,朝着父亲飞奔。其实等到这样的幻觉,也是好的。不断倒下扶不稳的单车好让人心酸。
父亲其实也在一直看着你,只是已经没有可以拥抱你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