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导演的电影给我一种温暖安静的感觉,虽然平淡但有回味。戏剧冲突、故事悬念不强烈,但朴实的平铺直叙虽略显缓慢,倒也不乏张力。影片的后期剪辑在节奏上尚有提升空间。我假想故事的结尾,图财害命的坏人最终并未受到惩罚、而是被艺术所感染了,被真情感动了,从此痛苦地活在金钱与浪漫之间……
期待更多佳作!
2020年12月20日 冬至前日 华侨城A口华夏艺术中心蓝厅2排 已很久未写过影评。一是深知语言组织能力欠缺,二是表达与记录太费时。 然非常有幸参加参加观影交流会,并歪打正着领到导演自费的赠票,即是应诺也为感谢,特此发文记录(文字整理匆忙请读者见谅)。 影中主角是为画家,画家人设不是才华横溢平步青云就是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从画家的出场的些许吊儿郎当看是属于后者——画廊微点头数售价几个零;停车被卡在中间不上不下与人物当前处境之窘态毕现,欢乐中又透露丝悲哀,无形中把人物形象刻画得形象很生动表达得很立体。 喜欢开头制造的悬疑,代入观众:房间门上挂着的照片,照片中的两人却并未同时出现。不仅令人思考是现实还是回忆?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一方面暗喻了夫妻之间的疏离,另一方面也是后面的妻子变心与决心的暗示和接承。 (开头画画的场景,冰箱里半瓶冻结冰的水,桌上剩块边的披萨——引出和后面剧情推动的画画,接近完整的披萨) 真正打动我的是剧中的拍摄场地和背景音乐。生于农村,对邻里关系,生活状态虽谈不上感同身受但有产生共鸣。开头BGM跟画家身份也挺相符,有段旋律开车和结尾都出现过,对主角的心态反映也算承前启后。 故事的发展剧情的安排人物的冲突不是那么的顺畅,转折起伏略牵强。看得出来导演是有意安排了部分反转去制造戏剧化的黑色幽默,以揭露世事无常(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但有些为了反转而反转,看得思绪飘得一上一下的,波澜起伏得莫名其妙。 比如开始以为画家失忆是装的最终会回去夺回一切会想和小雨在一起一同回去(穷怕过就易走极端,机会要有了失去就想夺回来);比如下杀决心的会是凯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还:如汝妻子吾养之); 比如妻子会重温旧情(人都是贪心想得到新的又不想失去现有的还有彼此的孩子); 又比如警察没详细严明死者身份; 重遇没冲突还一桌吃饭;村内没人问过那谁身世还群赶黑手;小雨对教师前后态度等。 就本该一条道走到黑时,却活生生杀出一条岔路。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导致剧情给人感觉荒诞,非常人思维,(就如同一开场的该导演所为:一般导演就留观众先欣赏等交流环节再回来互动,却看影片开始直接一屁股找个位坐下来了。)就很迷 种种即不符人之常情又在意料之中的剧情,以至于整体感觉差强人意:起得太高,收得太急。浪不是太大就是风太小。身为观众滋生一丝丝被嘲弄的不悦。。。要得太多抓得不牢。
可能这就是外行看热闹吧,对于我这种看不懂拍摄手法等专业领悟,看的就是故事,对故事情节要求自然而然高了些。 周而复死(始),之前看过个电影叫Still Alice(依然爱丽丝)。 经历了变化或变故在之后的你还是当初的那个你吗?人活着有什么意义?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不多说了。 一个电影能够让观众代入其中,全程无尿点坚持看完了。并能在看完后引起思考,打动情绪,转换成记忆或记录。就是一个好电影。 以上
———————分割线——————— 以下为部分观众问题或导演回答记录:
最开始的海报以及预告片先入为主让群众以为恐怖片。这个恐怖是在于为了排期,导演并一场场跟观众解释并不是恐怖片。(我的题外话:恐怖的是人性,与恐惧抵抗的还有人间温情) 狗之死: 导演:象征灵魂; 观众:和凯子友谊的死亡。 拍摄地:宜兴 内行提问长镜头/导演:仓促 以后会有完善 电影的制作只用时21天 观众提问:有没有另外的比较的结局,对不起我忘了导演咋回答了。。。 迎合商业片不得不裁减,但保留思想和坚持
——————二次分割线—————— 彩蛋:王小明导演在筹备新作:《压轴》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励
《周而复死》之王小明导演,他借剧中的画家之名说当下“人类无底线危机”,危机导致的现实荒诞、现实魔幻早已超出诗人、作家、画家的想象力。在“冥币”、钢筋水泥、“铁包肉”统领下,人们被掌控“冥币”的“死人”左右着生存指南。在《周而复死》中,王小明导演将黑色幽默植入日常中,却不显其突兀与失真,这说明,“黑幽”与无明现实是非常匹配的,与现实相比甚至黑的不够、幽的不渊。
看了王小明的院线处女作点映,电影完成度还不错,特别是前面一段的叙事,体现了电影的魅力,在剧情的设计上,王小明对戏剧的构建还是很老道,剧情围侥“画家死了,作品升值”这个理进行构思和延伸,虽然整个作品有些缺点,但电影是耐看的。王小明电影精神是超赞的,毕业艰难为电影而战,但愿这部作品仅仅是开始,未来他的电影之梦越来越光彩!
电影不仅是导演在银幕上用光和音谱写的诗,更是一个从立项、融资、组队、计划、执行的商业项目,所以执导就是导演与自己、与世界的一个妥协和坚持博弈过程,中外皆是如此。
所以电影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周而复死》故事的立意还是有意思的,画家死了作品才值钱,比如梵高,这似乎已是常识的认知,虽然这一认知荒谬且残忍,但就是常识——其实所有文字和视觉艺术创作者,都会对这个话题心有戚戚。
于是画家周立言死去活来,矛盾冲突一下子就立起来了。
可惜,本片最大的问题就在剧本,情节立而不坚,如同油腻的中年人,抠抠索索地将一手牌打得滋味寡淡。
剧本是投拍一部电影时,最容易忽视也最不应该忽视的一项投入。很遗憾的是,这部电影也忽视了剧本,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拍摄过程中剧本或许还经历了几次更改。逻辑塌方,是很让观众出戏甚至出离愤怒的灾害现场。
醉鬼莫名车祸,警察草草结案,妻子不识丈夫体征就轻率相信男主死了;男二占巢养凤,还起心谋算男主,两口子居然还能若无其事幸福收官;夏伯说住我家的也要折算拆迁面积——我信你个鬼啊。
除了理应交代清楚的关键被很敷衍的一带而过,本片的剧本在角色人设上也塌了。女主看不出职业背景,男主失忆的症状有点失智,夏伯更像个城市副教授而不是村干部,胖墩就一呆砸,孔总即无表情也无眼神,杀手更适合要债真没法干活埋人的业务,女二就一笑起来真好看的傻白甜。
男主这个角色,怀才不遇和中年危机,着墨不够。男二的贪、怯和良知底线没能充分表现。女主对男主的婚后嫌弃,以及对婚姻利益的严防死守,可以更明白一些;女二的三观塑造可以更现实一点……好的故事,每个人物都要对故事有价值,人设画像需要逻辑自洽,而不是信手拈来的标签。拍电影不是小朋友过家家,吼一嗓子我是奥特曼就可以打怪兽了。
人物扁平化,对白自然就有点崩了。“有什么权利这么对我?”“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周立波”这样的傻话,就不一一赘述了。
能够理解,为了拿龙标,剧组不得不压抑冲突矛盾,但收敛不代表锋锐全无,更不代表放弃对演员的调教,更不代表逻辑拧巴、人物扁平、台词崩溃。
对吧?
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色调切换、节奏变化,可以更果断利落一些,而不要让观众觉着导演还在探索尝试表达手法。后期剪辑,开篇啰嗦了,让男女主吵一架,然后男主晚上坐车里三小时不上楼,三下五除二就能交代妥当。
《周而复死》并不算绝佳之作,而是一部小成本、有诚意的作品。导演创作态度的认真,反而是本片最打动我的所在,足以把我摁在座位上耐心看完全片,并啰啰嗦嗦的写了以上。
只要有心气,强弱只是一时问题。
最后,片名不喜欢,俗了。
再,一直在回想《有话好好说》。所谓强弱,真的只是心气。
又再,王小明同学加油。
倪小明|文
这是一个关于爱 金钱 情义的故事...情节设置的非常巧妙,用多种视角的切换向观众呈现了整个事件,既不会流水叙事,使情节过于繁冗,又不乏悬念和紧张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整部影片。电影中很多镜头运用的也独具匠心,包括反映时间流逝 人物焦急心理的快切镜头;使表演环境更加真实 叙事更加流畅的长镜头;以及结尾立言力图反抗时只能从一小个空洞观察的独特镜头视角....等等,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我非常喜欢整个故事的构想,这原本是从"钱"出发的一场闹剧,却渐渐演化出了商人贪婪的人性 现代人们对于艺术品欣赏的价值观 乡村民众淳朴无华的情义 对于传统中医药事业的继承 等多个主题,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死去",却又向死而生,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捍卫了内心的真挚情感,着实令人动容。
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影片前半段有些镜头切换过快,叙事节奏稍微有些赶,容易导致难以理解,如果能完善这一点,相信这部电影会更出色~
本想去影院支持下,可是我们这边没有上映。可能是我的期待值太高了,剧情让我有点失望。不够黑色幽默,不够讽刺,不够反转,力度在我看来有点轻。私心为姐姐加一颗星,加油!
一开头感觉很不错,有意大利当代一些优秀喜剧的味道,还有走向黑色幽默的开始,然后在被乡村老中医村长救了之后突然变了味道。首尾勉强还算呼应,中间这段剧情太长,变成乡村纯真女孩的爱情,而且并不真的乡村,村长那个鸡汤喊话也太违和了。大牛表演尚可,但也许更适合开心麻花。开头那讽刺艺术界的恰好要挠到痒处的快感就这么给一盆水浇灭了,可惜了。
主题让我们体会到了更多生命的意义
故事一般般,演员也不太行。这个海报属实离谱。理想化真善美结局嗷。
挺好的故事,烂透的演技
题材挺好,但是拍得不好看,另外海报太夸张了,不是恐怖片。
剧本有很大抄袭嫌疑 演技时而跟趟时而不在线 镜头较为紊乱 有些演员调度其实还行
一个社会现实,故事片。
作为网大算是又剧情有演技的,认真拍了的
太棒啦~剧情紧凑!情感表达丰富!寓意深刻!
有点意思,又不够有意思。
为别人而生,为自己而死,才是参透生死的感悟。
还行啊、人性如此,总感觉这题材很熟悉!!!
烂到无话可说。。
故事气氛、情感还没有渲染到位,情节就已经跟着走了,以至于看起来整个故事毫无逻辑可言,对话更是让人不明不白。一颗星是给配乐的。
小成本电影的典范,演员选的不错且演技在线,但有些剧情痕迹太重了,四星鼓励下
中年人的焦虑,是这个时代挥之不去的一个印记,无论是生活在都市边缘的小人物,还是已经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常常都被有意无意的被内卷化。《周而复死》在拍摄时(2018年开机)还没有流行“内卷”,但却无意中契合了这个时代的痛点,这点使得在一边看电影时一边感受到类似的心痛。
前半段男主失忆那段还是很搞笑的,后面一般般吧!
作为王小明导演的院线处女作,这部电影生动地刻画出了小人物在泥潭中挣扎的心路历程。也许当我们经历了时间的历练后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时,想必能像周立言那样,在这有血有泪的故事背后挖掘出更多生命的意义。
王小明导演的院线处女作,这部电影里的一镜到底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