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结尾爱情欢乐颂的回归下,关于男女性别不平等主题的探讨也不那么灰暗。达斯汀·霍夫曼出神入化的演技在一丝不苟的妆容下一笑可谓倾城,不论是男版迈克还是女伴桃乐丝,他都演出了人到中年时更为凶猛辛辣的睿智、烦恼和思维方式,而且不得不说,达斯汀的女装扮相笑起来真的很美,如果不是与身材不成比例的大胸和穿高跟鞋走路比较笨拙的话,这绝对会是又一个气质迷人的梅姨。
影片讲述了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演员迈克因为脾气不好而找不到工作,与此同时他急需八千元和搭档按照新剧本自排戏剧,迈克灵机一动男扮女装去了当时的肥皂剧组《西南医院》面试,并且成功通过。通过剧中一个富有女权意识的医生角色桃乐丝而获得了观众和制片人的认可,然而麻烦接踵而至:迈克爱上了同在剧组的女演员朱丽,而对方只当她是闺蜜;这时朱丽的父亲爱上了桃乐丝,并且向她求婚;同一剧组的色医生半夜跟踪他到楼下只为高歌表白;随着桃乐丝这一角色的日益走红,迈克已然无法脱身甚至难以自拔......那么他将如何演好这个最伟大的角色、并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呢?
这是一出绝对经典的俄罗斯套娃喜剧,戏中的达斯汀饰演女性角色桃乐丝而走红,戏外的达斯汀也因为饰演桃乐丝而获得第55届奥斯卡影帝提名。戏中戏的模式不仅让幽默感事半功倍,也讽刺了当时社会行业里中的荒诞内幕。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禁想起张国荣在《金枝玉叶》里说过的话,“我不知道你是男是女,我只知道我好钟意你”。达斯汀饰演的桃乐丝直接掰弯了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可见魅力与气质是不分性别,朱丽在拒绝桃乐丝时说的“I love you ,but I can’t love you”时,也可以媲美《暹罗之恋》中的“我们还是不要在一起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你”的心碎程度。
片中的情感冲突甚多,然而并不抢戏,搞笑之余让人忍不住思考爱情本态。当我们在选择爱情对象的时候,是否因为性别这一最大差异而恰好错过那个命中注定的人。而人们在相处的时候,也常常因为不能角色互换而难以理解对方的心意。片尾迈克向朱丽表白时对她说的台词,“But I was a better man with you, as a woman...than I ever was with a woman, as a man.”,让人无法忽视。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很难说彻底摒弃性别带来的认知偏见:例如柔弱、打扮、家务等等似乎是阴性的女性用词,而刚强、随意、花心就该是男性专属的标签。但如果可以角色互换一下,以全新的面貌认识彼此,从朋友间的互相欣赏、到爱人间的非你莫属,或许能听到更多的心声。不可否认,一个人有太多面,光是发掘出这许多种灵魂就已经乐趣非凡了。
桃乐丝所具备的特性:坚韧、独立、直爽,虽然吸引了主流媒体价值观的关注与追捧,然而她更多的是以个体的特立独行而收到吸引,或者说,因为女性身躯对男性的模仿秀而备受瞩目。虽然是男扮女而红,内在原因却是因为女像男而红。这种性别不平等导致的对待差异化极具讽刺性,无论是备受压力的女性还是自以为是的男性来说,都是一种歧视。
也因为如此,一个深情表白后的融洽爱情关系无法承载如此丰富的故事结构,为了喜剧而刻意回避的诸多问题也是结局的诟病之一,圈内、大众、媒体的反应作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却被一句话轻松带过,着实让我失望不已,毕竟一部好的喜剧不会只让人发笑。
最大的局限性还是让一个男性来成为女权icon。Dorothy的坚定和独立都是男性身份带来的,他可以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地说出“你应该愤怒”,也可以去“扮演”那些温柔和体谅的特质。但Dorothy终究是一个假象,所以“她”作为女性去骂导演的不忠,作为男性的时候却依旧对sandy表现得像个混蛋。两个角色之间的割裂性没法抹除。而且作为性别喜剧来说有点太严肃了……
CCTV6看过,刚买了碟重温一遍。霍夫曼演技神作,杰西卡·兰格美艳动人,比尔·莫瑞那时胡子还没有白……这部电影吐槽肥皂剧和女权运动真是到位。另外一点则是,《老友记》里的Joey一角很大程度上灵感来自于此,包括失业和做表演班老师(正如《曼哈顿》于Ross一角)
你知道这些化妆品和内衣多少钱吗?女人是怎样同时保持迷人又不饿死的?😒😒😒😒😒我想川普绝对不会质疑达斯汀霍夫曼的演技是被过誉的。(中国电影资料馆1厅胶片)
说真的霍夫曼当年输给本金斯利的甘地实在有点可惜,而且就算如果当年报最佳女主角也不一定能赢得了斯特里普的苏菲的选择。不过不论如何霍夫曼在本片的演技也确实不用小金人来肯定。
Forget about all the other man-as-woman movies cause this one is the first.
立足于时代的浓郁气息和超越了时代的精神内核都那么打动人,剧作是教科书级别的,而霍夫曼的表演是史诗级别的。
2001.9.22 cctv6 佳片有约“性别反串、折射人生”
【B】果然是剧作经典啊,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闹这么大,怎么收尾,结果居然还真收回来了,好几个点把我和同学笑到抽。兰姨当年居然这么软。
片子贼好,但是以2022年的厌男症看出去,看到的是十分的悲哀。只有披上女皮的男儿郎才能为女性说出真相同时受到各个性别的追捧,像极了女权男的(….。只能以戏剧假定看,但是性命攸关的事情,又很难完全服从假定。比如,一个男扮女装的男的和我睡一张大床…这事没法代入。看完木有爽到,只觉得如鲠在喉,因为我们都知道这问题解决不了。
经典变装。有一股浓浓的70、80初美国的感觉。又是那种变装戏,因为变得太好了,我甚至希望他就是她。这是我本年度看过的关系最复杂的戏了。a女喜欢b男。b男装成了b女。b男喜欢c女。c女以为b女是同志。c女爸爸喜欢b女。d男喜欢b女。d男以为b女和e男是情人。a女以为b男是同志。
Michael日渐发现Julie的男朋友,电视剧导演Ron,并不是真心爱她,而他自己,也越来越喜欢Julie。Michael所塑造的角色引起了轰动,更让他烦恼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男人向他求爱
补标,北影节资料馆大银幕欣赏,男扮女装兼有同志平权,各种搞笑段子简直秀逗到笑傻,很难不让人想起后来罗宾.威廉姆斯的那部经典《窈窕奶爸》,不过这部82年的经典老片里,达斯汀.霍夫曼的演技完全值得一座小金人,他不是在演而是完全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这对演员来说并非牺牲自己的形体就可以做到,更需要强大的表演天赋才行。在我看来,一个有才华有野心的男演员起码应该在演艺生涯里扮演一次女人,毕竟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多元存在嘛~
8。达斯汀霍夫曼一个人的电影,不过除了霍夫曼这个点,其他各方面比起《热情似火》差距相当明显。
在女权运动方面片子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在两性关系、日间肥皂剧、戏剧和表演等方面同样深刻,它不只是一部喜剧爱情片,它展现的是一个时代某一类群体的群像。达斯汀·霍夫曼的方法派神演技仿佛梅丽尔·斯特里普附体,在台词或表演等某些微妙的细节上下足功夫。★★★★
剧作范本。“我是个男人,我是个女演员。”反串,本来是为铺路,后来成为对演员身份的一种自我认同;沉迷于角色,做该做的事,这是演员的本份,于是又引出了女性解放的讨论。而这个过程中,又是对于主角和一众角色性格或者人生观的改造和修正。喜剧能有这样的立意,非常好。误会桥段设计好,表演更好。
神乎其神的达斯汀霍夫曼,我对他的认识到达了新的高度!演什么是什么!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纠结的人物关系真是太搞笑了,但其实里面的女性权利的意义还是很多的。歌也很好听
达斯汀霍夫曼演技真是太棒了,感觉这个电影就是根据judith butler的表演与性别理论拍的。 看到采访霍夫曼的片段, 霍夫曼因为串性别表演意识到自己以前对女性的不尊重还哭了, 虽然是喜剧,但内核是沉重的悲剧
以前的编剧真的知道自己写的人物。开头文青的设定很不喜欢,结果,dh直接用实力打我脸。bm和他的戏都可爱死了。这种轻喜剧的喜剧细节好精致。结构正统一气呵成。这台词量信息量严密程度,我的天啊。给跪。做个80s的女人太难了。牛逼的女性关怀哎!!行业水平倒退吧就。
7/10。西德尼·波拉克的调子总不咸不淡,搞得创意先行。从剧情看和《金枝玉叶》惊人相似,同样是男女变装一夜成名的奇事来讽刺娱乐圈,再由此延生出性别错位和同性情结。可见本片影响力的确超群,对影视业性骚扰、小配角随便演死(因要薪太高)的批露现在也不过时。可惜作为闹剧有点缩手缩脚。
珊蒂以为我是GAY,茱莉以为我是拉拉,茱莉他老爹向我求婚,男同事还试图强暴我。。。。。。编剧,你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