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理想型生活方式,偶尔放慢快脚步,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体会慢节奏下的惬意和小资情调。这不,由孟非、郭德纲、佟大为、郭京飞组成的明星四人组,也开始了另类生活格调,他们离开了忙不停歇的通告和赶场,在风景秀丽的大理古城开起了一家烧烤店,名叫“大叔小馆”。
荧幕上光鲜亮丽、各有千秋的四位明星,这次也是动了真格,不仅买菜、揽客、做饭、服务一条龙,还要在有限的经费中将小馆不断经营下去。目前,他们的大叔小馆正式开张营业,观众在每周五晚22:00江苏卫视综艺节目《大叔小馆》中,也可一窥大叔们的独特开店之道。
饭馆经营之道一:分清职能,人尽其才
明星搞“副业”,这种事情其实也是屡见不鲜,尤其对于孟非和郭德纲而言,那都具备着丰富的餐饮经营经验。虽然都有生意“做黄”了的惨痛教训,但在游客川流不息旅游名城重操旧业,好歹是不愁客源。
并且大家都知道,孟非是《非诚勿扰》中的王牌月老,为不少适龄男女牵上了红线,他与郭德纲也是关系匪浅,所以在饭馆经营的决策和统筹上绝对拥有不少优势,因此算是大叔小馆里当之无愧的“店长”人选。郭德纲是相声界的泰斗,不仅嘴上功夫了得,人缘也是相当不错,此次作为小馆的“大堂经理”也是恰好不过。
而在拥有从商经验的两位“前辈”面前,佟大为和郭京飞也是恰到好处,为小馆热闹的营业之路再度添砖加瓦。先说说佟大为,荧幕上的他时而男神附体,时而接足地气,到了大叔小馆,更是“十八般”厨艺尽显,浑身充满“隔壁男孩”温暖气息,“佟大厨”能干又有实力,为饭馆日常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是郭京飞,他虽是典型的做饭小白,起初还会“迟到”,却也是最能吃苦、有爆发力,并且敢于挑战“权威”的个性“服务生”,为饭馆中融入了不少欢声笑语。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址OK+人员分工得当,大叔小馆的正式开张其实想不火都难。
饭馆经营之道二:认准模式,物尽其用
虽说饭馆的前期工作准备得当,但对于四位新任“合伙人”而言,却存在了不少难题。比如推出什么样的菜品,能够吸引客人;在人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套餐和经营模式,才能够保证饭馆的正常营业。
好在前期的充分考量,以及试营业的经验积累下,四人解决了首要问题,他们以皆可上手的烧烤为主打,各取所长,为小馆的餐饮方面筑牢基础。在饭馆第一次的正式营业中,孟非和郭德纲的“夕阳红”烤玉米,佟大为软糯可口的红烧肉等,都获得了顾客的一直认可。
其实,大叔小馆中的四个人中,唯一能入得厨房的非佟大为莫属。郭京飞为烧烤炉“补水”引至大火的惊险场面还历历在目;孟非、郭德纲唯一以及最拿手的烤玉米也都已经派上用场,但这些对于小馆的正常经营来说依然远远不够。
人力跟不上,后续的经营就得量力而行,在经过按菜单定价、88元/人的套餐决议过后,四位大叔也迎来了成本大过盈利的现实困境。最后,118元人均套餐+1小时酒水畅饮+每晚只招待12位顾客的经营模式敲定,让饭馆从人员到物质资源上是物尽其用。荧幕中,小馆开业当天的景象也是热闹非凡,孟非、郭德纲等四人也是有条不紊,让人刮目相看。
看似简单的饭馆经营,对于“跨行”的明星四人组而言困难倍出,他们也用切身体会,向观众展现出了从事餐饮行业最真实的一面。
饭馆经营之道三:真正的经商智慧,是让顾客“回家吃饭”
对于餐饮行业而言,菜品的好吃才是王道。虽然大叔小馆的正式营业当天,“二锅头”组合以知名度优势在大理古城完美宣发,但面临同行专业顾客时,他们依然逃不开菜品上的考量。号称“江湖一盏灯”的烤串高手尹姐做客小馆,就为佟大为等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好在她并未“踢馆”,而是亲自出马给佟大为、郭京飞二人开启了烤串儿小课堂,也为二人日后的厨艺提升出了一份大力。
在营业当晚,所有入座的客人们都相当友善,四人忙前忙后与人交道的画面更像是与邻里间闲话家常,满屏和谐。
不过,大叔小馆的真正经营理念并非一味追求盈利。比如佟大为因“报恩”为“师父”一桌买单;郭京飞也为当天生日的小女孩儿一桌大方免单。首次经营下来,小馆的收入居然超过预期。为此,孟非与郭德纲等人却是深感不妥,在烧烤人均消费50元的大理古城,当前的定价显然对客户不公,四人纷纷决定以试图压缩成本的方式,再度定夺定价模式。
此外,原本定下的只招待12人的限量标准,在顾客的强烈期望下被打破,郭德纲屡屡心软,最终选择在不耽误其他客人菜单的前提下超额接待,让后进门的顾客们相当满足。
在大叔小馆里,有酒也有故事,而四位合伙人与顾客最亲切的互动方式,让小馆更似一个让人驻足小憩的温馨之家。
这档节目中所流露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暖意,还有四位明星大叔的恭谦与尽心,以及他们以“情”为主的从业理念。他们与山美、水美,景色沁人心脾的大理古城融为一体,成为了大理古城上一道靓丽无比的美丽风景线。体会大叔小馆里的纯粹和本真,也许这才是人们想要的最美味生活。
接下来,《大叔小馆》还将继续营业,看孟非、郭德纲、佟大为、郭京飞如何靠实力立住招牌,不妨一起锁定江苏卫视,让我们一起体会大叔们这座小馆儿里的美味生活。
第一次在豆瓣评分,就是给大叔小馆评分的,我觉得任何评论都必须建立在你看完全部之后才可以评论的。四个主卡,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郭德纲的睿智、郭京飞的活跃、佟大为的真实、孟非的统筹都是吸引人的地方。也许没有其他综艺的高潮迭起,却胜在温馨平和。
个人感觉综艺节目就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那种,不一定非要局限于智勇双全的争斗,这种平和淡然正是当下较为稀缺的!非常期待第二季!!
第一次看到这个节目是在贴吧里,郭德纲孟非在一辆车上的剧照,还挺期待的,因为这两个人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而且在一起应该很有料。其实有郭德纲的综艺我觉得都挺好看的…
看了两期后,有点失望,不知道是不是起点太高。
先说内容,叙事有很大问题,导致花絮比正片好看…尤其是郭德纲个人剪辑部分。真人秀用插叙的手法来描述真的有点憨,给人很凌乱的感觉。而且一个小时是不是太短了一点?就拿第二期来说,光老郭出去宣传那部分我都觉得值一期…
选人这部分,有点借鉴向往的生活。基本上是两个主咖带两个挂件。但像知乎里也有人提到的那样,郭德纲和孟非的关系不像何炅和黄磊关系那么好,导致两个人的碰撞也没这么强烈,就比如说,两个人剥玉米时候串闲话吧,也没这么多有意思的话题可以说的(其实这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还是希望后面几期飞行嘉宾来的时候能有点意思。
我想重点说说郭孟这两个人的关系。给我一种当年周立波和崔永元的关系,两个人都挺能说,随便一个人的一档节目都挺火。而且两个人在圈内关系也挺好,最后合在一起搞了个小崔说立波秀,本来以为会有很好的效果,碰撞出多精彩的火花,可事实并非如此,节目效果平平,远不如单拎一个人精彩。
当年非常了得两个人的配合可谓是精彩,这次不行了,老郭没以前那么用力了。或者说,以前是郭负责逗,孟负责捧,这次有点反过来了。你看极限挑战,郭一个人负责逗,其他人都给他捧,效果很好。在我看来,有郭在,另外人要么捧(于谦、欧弟、岳云鹏),要么也逗,类似于子母哏吧,最典型的是大张伟了!建议去看看b站大张伟老郭合集………希望他这次能来,但这个一般人不好操作,一个典型就是贾乃亮。反正你执着老郭给你量活那不太可能。
至于佟郭二人,佟我觉得没什么问题,充当一个干活的角色。郭京飞可能是给老郭量活的吧?可是效果不是太好。
最后这个节目还有一个问题是定位不明确,这种慢综艺,成功的不少。中餐厅比他们高明的地方在于,把明星放到国外,完全没了明星光环,类似于素人对素人,他的定位在于经营。向往的生活,虽然也要干活,但更主要的还是明星对明星的聊天,做饭这样的环节,他的定位是明星对明星。而这档节目,是明星做饭给素人,这个设定真是有点憨。谁在乎你真的做成什么样?你经营成什么样都有人捧,118买一个名额静距离听老郭说相声都值啊!不会给人很努力要工作的感觉。其实请一群明星来当顾客会不会好一点?
我觉得老郭在一开始就想到这些问题了,所以也没有多用力。
ps.第一次在豆瓣写,为什么选个字老是选不中…
好喜欢老夫妻的那段故事,有细水长流的爱情,有互相扶持的相守,有洒满小院儿的阳光,还有一日三餐平平安安的清淡日子,夫复何求,超级喜欢大叔小馆,没明白有的朋友说的剪辑,什么故事线的问题,生活琐碎,各取所需,不是一众流量明星的资本炒作,这里有很温暖的故事,有让人启发受用的一两句话语,还有老孟和老郭沉淀之后的幽默,这就是我最想要的稳稳的踏踏实实的幸福。如果说节目效果没有达到收视预期,感觉和后期宣传有一点关系,希望第二期有优化,很美,很好,很期待。❤️🙏🏻
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工作状态?每天“早九晚五”的铁饭碗早就不是现在年轻人的第一选择了。每个人都想着当自己的老板,想自己创出一方天地。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想法,就应该紧紧关注正在江苏卫视播出的《大叔小馆》学习几位老板的营业秘籍:
第一、阅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重要
创业过程中所积累下的“无形资本”,往往比挣到的钱更重要。这也正是创业圈里相比于利益回报更看重经验的原因。而四位大叔所组成的SK4烧烤天团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起手阶段就已不是新手村里面的小白玩家,更可怕的还有两位有过相关从业经历,所以在资历方面“大叔小馆”赢在起跑线。
什么,你还初出茅庐刚入社会,觉得这条“秘籍”学不来?那就更要期期不落的收看《大叔小馆》了,看别人怎么开店,继而获得“间接经验”也是捷径的一种!
第二、思路要活,审时度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没有一成不变的策略”,密切关注生意动态,及时调整定价,是经营者必备技能。“小馆”已营业了五期,他们的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套餐制”到“预约制”,实时总结经验,摸索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上期的集市上,老板们也将“灵活经营”四个字发挥到极致,郭德纲和孟非二人以烤玉米闻名小馆,所以在计划这次摆摊的配货时,郭老师执意要把烤玉米也带到集市上去,让四季街市上的游客们也都领略一下自己的拿手绝技。可天不遂人愿。当天烤炉十分不“给力”,火上不来,玉米熟不了,眼看排队的人越来越多,郭老师当机立断,“玉米扔掉,换荤的!”,这才保证了摊位的及时供给。
第三、“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经营者需要把“门”打开——大叔们积极和当地师傅学习特色菜做法,引进“云南风味烤串”的同时,也积极在集市上设置流动摊位,把自己的品牌推广出去。
“走出去”的时候,大叔们还不忘“差异经营化”——摆摊之前以市场调查作为首要任务,先看看周围有没有自己的同类竞争者,什么是自己的“互补商品”?什么是自己的“替代商品”?大叔们摸得门清,发现没有威胁自己生意的店铺他们才安心开店。
第四、重视用户体验,牢记“顾客至上”
大叔们经营小馆时,不仅在乎食客们的物质层面的体验,精神层面也不能忽视,在小馆里不止把顾客当作顾客,更把这些来到店里的人当成朋友,听听他们的烦恼与唠叨,设身处地为他们提供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心换心;
在集市上,他们也十分重视顾客体验,担心等餐时间过长,新晋服务员张梓琳用聊天来转移等餐顾客们的注意力,不止如此大叔们还特意把娃娃机搬来,以缓解排队时顾客们的焦虑情绪。没想到看起来都粗枝大叶的大叔们,实际上还挺重视细节的。
第五、社会效益放在心上
开店之初,大叔们就立下诺言——“大叔小馆”永远对洱海环保志愿者免费开放,用实际行动和可敬的洱海卫士一起,支持当地的环保建设。在开店过程中“暖炉计划”也开始逐渐实施起来,让需要温暖的人们在饥饿寒冷的时候有处可去。而为了解决大理广大单身男女青年情感问题的“单身派对”也即将上线。等等行为彰显了大叔们心目中的社会效益的分量,也以经营者的身份留下经验:不能只想着挣钱,要多做对这个社会有益的事。
这些难得的宝贵经验都在小本子记下来了么?大叔们的经营宝典未完待续。周五22:00,锁定江苏卫视,《大叔小馆》的第一手挣钱秘籍等你来发现!
随着这座位于洱海湖畔的“大叔小馆”最后一次轻轻关上了门,陪伴了我们三个月的《大叔小馆》正式收官了。“大叔小馆关门的第一天,想他!”不少观众都大呼“节目上头”——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大叔日常,竟然会让这么有魔力,能紧紧抓住大家的眼睛。
深夜食堂里每一句来自大叔们的金玉良言,经过了烟火气的洗礼,显得那么真挚与难得。每一天的小馆都展示出属于自己那种“人生七分熟,故事刚刚好”的独特魅力。
节奏刚刚好·放慢节奏,感受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繁杂的都市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往往会让人产生逃离的想法,而提到“返璞归真”首选地点莫过于日光倾城、风花雪月的大理。
同样,《大叔小馆》选择大理作为开店的地点也正因为如此,希望这种慢下来生活的“大理特色”可以传到到每一块屏幕前。
而《大叔小馆》也从始至终遵循着原本的初衷,并未设置重剧情与强任务模式,只呈现出小馆内真实的、生活化的状态。而这种具有温暖的生活气息和格调,才给予观众精神上的放松,为提供了一个释放心灵的出口,在寻找生活最本真意义的过程中,懂得“慢生活”的真谛。
沉淀刚刚好·岁月沉淀,才是好酒
并不是小鲜肉才能流行,成熟男人也有其独特魅力,这一点从前段时间网友自发组织的“叔圈101”投票就能看出。这次活动不仅是对流行文化的一次解构,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大叔”的含义——大叔所指代的不再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而是淡然面对生活的平和与智慧。
而这也是“大叔小馆”里的各位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每当他们与食客闲聊时,深夜食堂的作用就不仅仅是为食客提供用餐的平台了,而是倾听心事排遣烦恼的地方。
在滋滋啦啦的烤肉声和烟雾缭绕的孜然香气里,心里的一切防线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卸下,不管是单身的苦恼还是小两口的争吵,小馆里的抱怨一定能得到他们充满睿智而幽默的回应。
没有假大空的安慰和冷冰冰的说教,会设身处地地帮着食客们一针见血分析的人,或许也只有这几位经历过人生百态之后的大叔们了。
他们不是快消品的汽水,也不是食之无味的凉白开,而更像一坛酒,在时间的发酵中留下自己醇与香,为这个节目更增添了一份温馨的人情味。
经营刚刚好·亲力亲为,用心经营
经营类真人秀的看点还是在一个“真”字上。他们白天自己采购穿串,甚至给客人喝的饮品也都是产自他们亲手现摘的草莓;晚上卖力烧烤,还会心疼自己辛苦而给自己放一天的假期。这些亲力亲为的“真”同样是节目好看的一大原因。
没有扭捏与伪装,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就像第一次参加真人秀的“孟店长”,到了大理也不忘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品牌节目《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相继搬到小馆,脱单专场情侣专场,将爱情进行到底;
而另一边郭德纲的风趣幽默;佟掌柜的“老中医风格”;郭京飞的鬼马搞怪,每个人都是特征真实又鲜明的存在。
实际上,《大叔小馆》节目组对四位人生阅历颇为丰富的大叔嘉宾们,格外地认可且尊重,大多数时候对他们采取不干预态度,让好故事自然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节目的真实质感。
所以才有“行李被雨淋”“烧烤架差点被点着”这种令人捧腹的“笑果”,最后他们每个人“用心经营”“用心服务”这种成长才会显得愈加真实。
《大叔小馆》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星素结合”经营类节目没有所谓明星与素人的界限,只有顾客和店长两种身份。所有人都呈现出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如此真挚又实在的综艺,怪不得第一季结束后有这么多人都在不舍。
不过不用难过太久,正如孟非在微博里所说,“我喜欢这样的生活,相信他们三个也是,以后或许还会一块做点什么……”,这是不就代表着第二季也提上日程了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佟大为的死亡问题三连 学习怎么样 考试了吗 排名多少啊 小孩子表情都凝固了
佟大为还需要开发自身的综艺感,目前看有点水土不服尬聊啊,还需要磨合。老郭、孟非很熟了,也比较容易出彩。郭京飞嘴皮子挺利索的,也放得开,希望在后面的节目里能够和老郭、孟非互为帮衬带出更好的效果吧。
评环卫工人吃饭,保护环境主题不错,四位大叔或是哥哥也挺有意思。
郭德纲 孟非 郭京飞三个人本身都是很有笑点的人,最后搞出来一个全程尴尬的节目,只能说是节目组问题
小时候很迷的佟大为是个实在人呐……挺乐呵的,周末刷完了!
每个人都很会抖包袱,挺好笑的。
两老头真是嘴巴比什么都厉害
还挺好看的,四个人都太会卖嘴了。
要不是冲着郭大爷,真的不会去下个西瓜那么小众的视频,可是作为一个严谨的金牛,真的很反感一群特别不专业的人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饭馆,即对美食不负责任又对客人不够尊重。你们试试真的开饭馆跟闹着玩儿似的你们会不会砸店。而且特别讨厌孟非叨逼叨,动不动就开会,啥都讨论不出来开什么会……除了摆谱叨叨然后就剩下烤玉米……替郭大爷心累的慌……后期有改善。
看了两集,感觉比起湖南卫视策划的忘不了餐厅,立意还是差远了。明星没有做菜技能,靠买供应商的烤串回来拷,请志愿者和环卫工人吃,感觉就是节目组投钱送开心。孟非和老郭有点油腻中年的味道,同时这个节目里明星感觉还是绷着架子的,一直不忘是在镜头面前,甚至想象导演组会如何剪辑。没有展露太多真实的真人秀,还有什么意思?
中国综艺如果一直拍些这样没脑没营养的真人秀…就真的完了
老郭和孟非之间的化学反应还是很有意思的,节目的综艺感还是有的,感觉会渐入佳境的……
后期制作0分
粉丝向,老郭和孟非能擦出火花,另外两个人根本接不住话。尤其是佟大为,没什么综艺感。有待磨合。
挺放松的,看综艺就图一乐吗,后期很皮效果很好
一星给美食,一星给郭德纲孟非。一个模拟经营游戏硬生生整成了情感类节目。4个主持人都端着,嘉宾一看就节目组特意找来的,有没有临时请的演员假办的都不好说。
综艺感不是耍嘴皮子
节目制作,不太专业的样子,找的地方一期下来,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样子……
堪称此类餐厅做饭综艺里最差,也太敷衍了!一个个端着明星架子,全靠买半成品回来加工,就算只是综艺也要认真点吧!老郭孟非组合不如预期,佟大为缺少综艺感,郭京飞屁都不会就是个嘴炮,真是绝了!
看到环卫工人朴实的笑,有点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