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的奥斯卡颁奖礼落下帷幕,《绿皮书》获得了最佳影片大奖,阿方索·卡隆则凭借《罗马》拿下了最佳导演,影帝被《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拉米·马雷克摘得,影后则爆出小冷门,《宠儿》的奥利维亚·科尔曼战胜了此前呼声更高的《贤妻》格伦·克洛斯。基本上来说跟近几年的奥斯卡都差不多,大部分奖项都不出所料吧!
下面呢,毒舌君就给六大主要奖项做一个“马后炮”式的分析,告诉你为什么最后是这些片和这些人获奖,为什么其他竞争者没戏。
先说最佳影片。根据此前的各种“好莱坞颁奖季风向标”,最佳影片的格局已定,《绿皮书》和《罗马》这两部影片才是真正的奖项争夺者,其他的《黑豹》、《黑色党徒》、《宠儿》、《一个明星的诞生》、《副总统》、《波西米亚狂想曲》这些入围提名的影片统统陪跑。虽然也有不少人希望“年度现象级电影”《黑豹》能够获奖,而且如果《黑豹》获奖的话,那么必定是个爆炸性的大新闻,甚至会大大增加奥斯卡的话题性和关注度,但这也只能是个“美好愿望”罢了!
面对现实吧,真正的竞争者只有《绿皮书》和《罗马》。而《绿皮书》最终胜出这一结果,其实从《罗马》在前面拿下最佳外语片奖就已经初见端倪了,毕竟此前还从没有最佳外语片能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的,《罗马》也没有好到那种惊世骇俗的程度来打破这一壁垒吧!而且,7900多全体会员投票,某些“心理定势”会起作用,比如说不少人在“最佳外语片”一项上选了《罗马》,那么在进行最佳影片排序的时候,恐怕就不会把《罗马》放在第一位了吧。
而且《罗马》再好,毕竟是一部几乎全程说墨西哥语的“外语片”,虽然也算是一部好莱坞电影,但对于广大会员来说,也不如《绿皮书》让人有自家人的“亲近感”了。虽然在“艺术逼格”方面,《绿皮书》没法与《罗马》相比,但至少编剧精致、表演出色,相信看过《绿皮书》的人都会强烈感受到这两个优点,而且好歹也戴着“种族平等”、“种族和解”、“LGBT”这些高大上的光环,在“内涵”和“逼格”上也是不跌份的。此外,在没有特别出色的影片的情况下,奥斯卡还是蛮喜欢颁奖给这种没有多么出色但也啥大毛病的正能量电影的,想想此前的一些最佳影片《撞车》、《国王的演讲》、《逃离德黑兰》都是如此!
再说最佳导演。看这几年奥斯卡的偏好,如果没有一部特别众望所归、极其出色的电影,奥斯卡还是蛮喜欢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颁给不同影片的,更早以前则是更喜欢一部片通杀这两个奖。但无论如何,阿方索·卡隆的最佳导演奖都是稳稳的,“好莱坞颁奖季风向标”已经让这个奖稳得不能再稳了,美国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导演奖、金球奖最佳导演奖、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导演奖、美国导演工会最佳导演奖都让他拿了,说明阿方索·卡隆就是业内的众望所归。只要你看了《罗马》这部影片,也会对他的镜头掌控力和场面调度能力叹服,而且这一切他又完成得如此举重若轻。
而且,近年来奥斯卡会员投票也形成一种“倾向”:最佳导演更喜欢选择那种在导演层面艺术个性突出的影片,而最佳影片则倾向于那种更符合“大众口味”和“主流审美”的电影。所以在“最佳导演”的竞争中,四平八稳是要吃亏的,李安当年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击败更被人们看好的斯皮尔伯格(《林肯》),就是这种倾向性的鲜明体现。所以,阿方索·卡隆通过《罗马》展现出的艺术个性,其他提名者中无人能及,所以这也是本届奥斯卡最没悬念的奖项之一。
接着说影帝。同样是根据颁奖季风向标,拉米·马雷克凭借在《波西米亚狂想曲》中传神演绎皇后乐队主唱,已经是颁奖前的最大热门,尤其是拿下了演员工会的最佳男主角奖,让他基本上拉开了跟竞争者克里斯蒂安·贝尔的距离。相信也会有不少影迷跟毒舌君一样,更希望贝尔叔获奖,毕竟他的“橡皮人”变身,都是为了电影、为了艺术啊,仅仅凭借《斗士》拿过一次最佳男配角远远不够,影帝才是对他最好的褒奖啊!而且以贝尔叔如今好莱坞大片和文艺片通杀的地位和实力,再加上《副总统》对迪克·切尼的演绎,表演上脱胎换骨的程度不亚于去年扮演丘吉尔拿下影帝的加里·奥德曼啊!
但是,既然提到了《至暗时刻》加里·奥德曼增肥变身演丘吉尔拿奖,那也必然对今年贝尔叔增肥变身再拿奖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阻碍,审美疲劳了嘛!而且奥斯卡本质上也是个主旋律正能量的奖,影帝影后这样的大奖,是很难颁给“坏人”的,虽然一些“灰色人物”也能获奖,比如凭借《血色将至》拿到第二个影帝的丹尼尔·戴·刘易斯。但是“纯坏人”获奖就成为概率极低的事情了,上一次影帝颁给“大坏蛋”,还要追溯到2007年福里斯特·惠特克凭借在《末代独裁》中扮演非洲独裁者阿明,拿下奥斯卡影帝。而贝尔叔此番在《副总统》中扮演的小布什任期内的副总统迪克·切尼,在影片中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大坏蛋”,没有任何政治抱负和理想,有的只是对于权力和利益的欲望,将整个美国政坛玩弄于鼓掌之中,伸向各处的权力之手无处不在。且不管真实的迪克·切尼是否如此,但影片所塑造的切尼就是个纯而又纯的“纯坏人”了,这种“暗黑角色”的好感度怎么能跟鼓舞人心的皇后乐队主唱相比呢?这在心理倾向上也会影响广大会员在投票时的选择吧!
影后今年算是爆了个小冷门。此前格伦·克洛斯拿下了演员工会的最佳女主角奖,按理说奥斯卡影后的头号热门就是她了,毕竟奥斯卡会员中的演员比例最高嘛,投票时自然优势最大,而且格伦·克洛斯也算是当今好莱坞德高望重的女演员了,堪称为好莱坞默默奉献了一辈子,无论是地位还是演技,都完全够资格拿影后了,关键是她此前还从未拿过影后,而且是包括女主女配在内7次提名奥斯卡从未中过,这回也该像朱利安·摩尔那样,拿一回“劳模影后”奖了吧?呵呵!再看奥利维亚·科尔曼,恐怕不少人跟毒舌君一样,都是通过抖森和“豪斯医生”主演的英剧《夜班经理》,才开始注意到奥利维亚·科尔曼这位英国女演员以及她出色的表演吧,她其实就是一直活跃在英国影视圈,跟好莱坞的交集并不多,论人望肯定也是比不上格伦·克洛斯的!
但最终获奖的却是奥利维亚·科尔曼,只能说她很大程度上是占了《宠儿》这部影片的光了,《宠儿》此前就在威尼斯电影节斩获了评审团大奖,而且在奥斯卡提名公布时,《宠儿》和《罗马》同获10项提名领跑,相对于格伦·克洛斯主演的《贤妻》来说,知名度和人气实在是高太多了,相信有不少人都已经看了或者听说过《宠儿》,而没看或者压根没听说过《贤妻》这部影片吧!而且《贤妻》除了捞到影后一个提名,还入围了其他奖项吗?答案是没有,就入围影后这一根独苗。虽然格伦·克洛斯本人的名气不弱,但《贤妻》的人气和热度实在是太弱太弱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评委,在投票之前,肯定会先选提名数量最多的影片观看,如果没法看完全部提名影片,那么落在最后没看的,肯定是《贤妻》这种提名数最少的影片。尤其是近几年奥斯卡会员大量引入年轻会员,而这些年轻会员大多数都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恐怕有不少人都不会像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会员一样,有闲工夫把所有提名片看完,然后仔细衡量投票吧?所以《贤妻》提名少热度不够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而且,奥利维亚·科尔曼在《宠儿》中的表演又格外出色,虽然本片其实是三女主格局,另外两位女演员艾玛·斯通和蕾切尔·薇兹也很出彩,但真要分个高下的话,奥利维亚·科尔曼还是独占鳌头。想象一下,其实艾玛·斯通和蕾切尔·薇兹的角色,换成其他好莱坞女星来演,也许也不会有差!但无人能替代奥利维亚·科尔曼,无人能像她那样,将片中的安妮女王那种古怪可爱、歇斯底里、脆弱无助等复杂的人物情感和性格,演绎得如此丝丝入扣,而且演得如此讨人喜欢,相信这要看过《宠儿》的人,都会折服于他的表演魅力吧,而且这种魅力不仅光芒四射,同时也极具亲和力。所以那些看了《宠儿》而来不及看《贤妻》的奥斯卡会员,都会先入为主地把票投给奥利维亚·科尔曼吧!
再说格伦·克洛斯,虽说《贤妻》只有一项提名声势较弱,但也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2015年朱丽安·摩尔的《依然爱丽丝》也是仅有一项影后提名,但就是助她拿下了影后桂冠。不过,朱丽安·摩尔和格伦·克洛斯虽然同为好莱坞默默奉献型的女演员,在奥斯卡奖上的“存在感”还是有明显不同的。在摘得影后之前,朱丽安·摩尔在几年之内已经多次提名影后,积累了广大会员的“歉疚感”,所以逮到个机会,又没有很强的竞争对手,就把影后奖当劳模奖给她了。格伦·克洛斯则不同,虽然媒体也会提到她“7提0中”,但很少会告诉大家,她这“7提”里,有5次都发生在遥远的上世纪80年代,恐怕不少年轻会员那时候还没出生呢!只有两次提名发生在最近,一次是2015年凭借《雌雄莫辨》提过一次影后,另一次就这次凭借《贤妻》提名影后了,在奥斯卡上真心还没有刷足存在感,所以会员也不太会因为“歉疚感”而把票投给她,这就是同样所在影片仅获一项影后提名,朱丽安·摩尔能拿奖,而格伦·克洛斯拿不了的原因。
最佳男配角没出冷门,而是出了一个“光环”——马赫沙拉·阿里凭借《月光男孩》和《绿皮书》,三年内两提两中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这除了人家演技确实好、确实出众,也没别的解释了,而且他几乎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龄演员短时间内跃升为好莱坞当红明星,这种“光环”在奥斯卡历史上也算是十分罕有了吧,好在他并不孤独,另一人也有同样的“光环”,这就是在2010和2012年凭借《无耻混蛋》和《被解救的姜戈》,同样三年内两提两中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同样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大龄演员短时间内跃升为好莱坞当红明星的克里斯托弗·沃尔茨,而且最近这两位头戴“光环”的演技大牛,又出现在同一部影片中,就是目前正在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了!
至于最佳女配角嘛,没太多可说,黑人女演员雷吉娜·金凭借《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获得此奖。虽然无论是片还是人,都名气不大,但“颁奖季风向标”基本上都直指她为最大热门,这种势在必得的架势也让这个奖毫无悬念可言了!(文/列文)
第92届纪录://movie.douban.com/review/12108165
颁奖阶段产生的记录——
0. 最佳影片《绿皮书》没有拿到最佳导演的提名。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有5部电影是这种情况,包括上上次的《为黛西小姐开车》。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讲了一个司机和雇主的故事。揭晓最佳影片时,斯派克·李立即转身立场,随后评论 “Every time somebody's driving somebody, I lose."
1. 《波西米亚狂想曲》赢得了除最佳影片以外的全部获提名的奖项,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有15部电影是这种情况。
2.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本届获奖最多的影片,共4项。
3. 《罗马》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墨西哥电影。
3.1 罗马的导演是史上第一次凭借外语片获得最佳导演奖。
4. 《黑豹》为漫威影业赢得首座奥斯卡金像奖。
5. 马赫沙拉·阿里(《绿皮书》)是获得奥斯卡最多的非裔演员,与丹泽尔·华盛顿并列获得2枚。
6. 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是首位阿拉伯裔美国人和/或埃及裔美国人影帝。他通过假唱拿到了影帝,不知道这也算不算个记录。
7. 石之予导演的《包宝宝》是首位女性导演的最佳动画短片获奖作品。
8. 最佳动画长片奖首次提名并颁奖给非裔导演:Peter Ramsey《蜘蛛侠:平行宇宙》。
9. 最佳服装设计奖首次颁发给非裔设计师:Ruth E. Carter《黑豹》。
10. 最佳艺术指导奖首次颁发给非裔设计师:Hannah Beachler《黑豹》。
提名阶段产生的记录和趣闻——
1. 本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没有人接任主持人,上次发生这样的事是30年前的第61届。
2. 《一个明星的诞生》的男主角和男配角,是本届10个男演员提名里仅有的两个虚构的角色,其余全部改编自真人。
3. 《一个明星的诞生》(2018)此前有同一故事蓝本同名电影(1937)也获得最佳影片提名。该故事的三个同名电影版本(1937,1954,2018)的男、女主角均获得表演奖提名。
4. 共有4位饰演音乐人角色的演员获得本届表演奖提名。
5. 《罗马》收获10项提名,并列《卧虎藏龙》是史上提名最多的外语片。
6. 《罗马》和《宠儿》获得本届奥斯卡最多提名数量,均为10项。
7. 《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以五重身份获得奥斯卡5个奖项的提名:最佳影片(制片人)、最佳导演(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编剧)、最佳摄影(摄影指导)、最佳外语片(导演身份代表墨西哥)。他也亲自担任该片的剪辑师,但未获提名。
8. 黎巴嫩电影连续两年(也只有这两年)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7. 戛纳和柏林电影节2018年的部分获奖作品或导演也在本届奥斯卡获得提名。此前奥斯卡与戛纳选片相互设有壁垒,近两年有减弱趋势。
9. 本届奥斯卡共有7位东亚电影人获得提名,4位华人共获5项提名(国籍美国、加拿大、新加坡),3位日本人共获2项提名(国籍日本)。
10. 本届外语片角逐中国大陆选送《邪不压正》,香港《红海行动》,台湾《大佛普拉斯》,均未进入12月短名单。优秀韩国电影《燃烧》在颁奖季未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戛纳金棕榈奖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获得提名。
11. 《黑豹》是第一部获提名最佳影片的超级英雄和/或漫画改编电影。
12. 《黑豹》除了最佳影片提名,没有获得其他主要奖项提名(导演、主演、剧本)。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有29部电影是这种情况。
13. 学院原宣布将于本届加入最佳流行电影奖,但随后宣布暂缓以进一步检验。上一次新增奖项是2001年的最佳动画片奖。2004年至今颁发的最佳影片均未进入美国票房前十。
14. 雅利扎·阿巴里西奥凭借处女作饰演《罗马》女主角获得个人首个奥斯卡表演奖提名,她此前没有任何表演经历,职业也不是演员。
15. 本届奥斯卡中场音乐演出除了通常只被提名最佳原创歌曲的作者参与外,还有“皇后乐队+”也参演。皇后乐队的传记故事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获本届含最佳影片共5项提名,它也是日本2018年度票房冠军。
随着第9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获奖名单也随之出炉,林斯基觉得并不是一届多么精彩的奥斯卡,一如既往的政治正确,一如既往的无趣,甚至于连逗乐的主持人都没有了,奥斯卡是大有破罐子破摔的趋势了,预感又会是一场收视率创新低的典礼。漫威电影《黑豹》获得了漫威史上第一二三个小金人,种族话题的《绿皮书》再次凭政治正确拿下最佳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阿方索成就第二次最佳导演,这也是六年来第五次被墨西哥人拿走这个奖项了,阿方索也成为史上第一个同时获得最佳导演,剪辑和摄影的人。
最佳影片:《绿皮书》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
最佳男主角: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女主角:奥利维亚•科尔曼《宠儿》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绿皮书》
最佳女配角:雷吉纳•金《假如比尔街能够讲话》
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
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
最佳外语片:《罗马》
最佳摄影:《罗马》
最佳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音效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音响效果:《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原创配乐:《黑豹》
最佳原创歌曲:《Shallow》Lady gaga
最佳艺术指导:《黑豹》
最佳视觉效果:《登月第一人》
最佳动画长片:《蜘蛛侠:平行宇宙》
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
最佳化妆&发型设计:《副总统》
最佳纪录片:《徒手攀岩》
最佳纪录短片:《句尾》
最佳真人短片:《皮肤》
关注公众号“胶片老爷车”获取更多资源和电影资讯,幕后故事
又是一届大热的奥斯卡,各位琢磨奥斯卡评委内心的看官们是否有压中心中的最佳。当然不出所料的,最佳影片在《罗马》与《绿皮书》中决出,最终《绿皮书》毫不意外的抱奖而归。
然而众所周知,奥斯卡常常会出现人们出乎意料的颁奖结果,只不过影响奥斯卡颁奖的因素依旧还是那样,一方面是美国政治正确的影响着颁奖结果,这个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无法回避的承担着一定社会价值的属性。
而另一方面,奥斯卡不是高举完全艺术的角度去评选影片,作为美国本土一年一度的电影人节日,奥斯卡注重影片的影响力和本身的制作质量,毕竟他不像戛纳是小部分人的艺术天堂。
先说《绿皮书》这部在剧本上打磨精巧的影片充满了小聪明的情节设定,人物关系的矛盾缓和都是在一个个幕剧式的段落中被化解和重构,比如吃炸鸡,捡宝石,医生被抓,在酒吧遇到种族歧视着等等,种族矛盾布置在剧本精心设计的段落中,同样的与维果饰演的白人主人公最终跨越种族的美好和解也都是在一个个小情节中达成。
但是陈旧的镜头语言还是让它显得有些平庸,不过奥斯卡似乎更青睐于剧本上的精心建构,类似去年入围的《三块广告牌》只有在矛盾高潮部分的声画对立看上去值得一提以外,镜头语言实在说不上有多么优秀,但是强大的剧本技巧让它撑住整部影片的张力。
然而因其题材《绿皮书》这样的手法却过于初级。首先不可否认的,那些情节可看性很高,维果.莫滕森和马赫沙拉.阿里的表演也足以驾驭这些;但是过于肤浅且不具备批判的喜剧成分,去消解影片主题中带有的严肃主题;这个落点又太低,仅仅是停留在一个黑人与一个善良白人之间达成的和解,规避掉了那些更大环境的复杂矛盾。
而《绿皮书》力度实际上甚至不如最佳短片《皮肤》那样生猛来得深刻,也难怪斯派克·李会如此不满。尽管他本人调侃,遇到帮别人开车的就没办法拿奖(另一部《为黛西小姐开车》)。毕竟《黑色党徒》这样张扬不羁的讽刺面前,《绿皮书》的温馨套路斯派克.李自然不会接受,不过说到最后这部片子就像是维果.莫滕森一路上吃的快餐食物,没什么营养,却又食之有味。
说到这里:这届奥斯卡还是没什么太多的惊喜,甚至最佳影片的结果让人失望,也的确如此美国主流媒体甚至把它评为比《撞车》还要逊色的最佳影片。正如上文所说《绿皮书》食之有味,是其工整的情节和套路足以让人不费劲的看完全片;而其没有营养正是其缺乏反思的力量。
往往政治性的电影矛盾有在于此,如果只是一味幻想和谐,只会被称作软弱的表现,人们希望用激昂直面不安,人们相信那才是问题的出口。
抛开充满争议的《绿皮书》,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的奖项绝对是实至名归。《罗马》更像是拥有了技术加持的作者电影,阿方索.卡隆的执导能力为人惊叹,我们看到《罗马》他似乎以一种很中立的角度去拍摄了这部影片。
《罗马》故事上是以一位女佣为主线叙述,大环境却又不会太过饱满,它不够私人同样也不够客观;但我们却能从卡隆为我们建立的记忆空间深度里看出,由私人空间扩宽至历史环境。比如Cleo和孩子在阳台上、从近景上摇到环境的全景,声音的宽度也随之变化,这样的镜头比比皆是。
同样的卡隆也要面对一个问题,在《罗马》的故事中存在着时代背景下人物的阶级问题,特别是最后女佣和家人在海边抱在一起的情节,该如何去处理掉暂时跨越阶级的共情感,这正是卡隆这样的执掌能力的最好体现。用无数广角和景深包囊下那些充满情绪的至美画面,同样声音的重要也甚至也有着超越性,海浪的声音成为暂时化解了那些阶级差异的情绪衬托,唯有把镜头里的一切指回到情感的空间,才能达成那一刻的“共情”。
而演员奖除了奥利维亚·科尔曼凭借《宠儿》惊喜爆冷获得最佳女主角,让《宠儿》没有零封奖项之外其他的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意外。尽管《波西米亚狂想曲》本身乏善可陈,但音乐传记片依然是演员获奖的一大优势,并且拉米·马雷克卖力的表演把弗雷迪的人生演绎的十分到位,也并没有让太多人失望。而双主角提名的《绿皮书》有着戏份的支撑,加上不俗的演技,拿奖并不困难,因此拉米·马雷克和马赫沙拉·阿里也是毫无悬念抱得小金人。
其实对于笔者而言,最让人欣喜的除了卡隆得到了实至名归的最佳导演奖以外,便是最佳动画《蜘蛛侠:平行宇宙》。这次我们终于没有掉进《超能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那样的温情片的怪圈,这部半路杀出来的优质动画打败了《超人总动员》和《无敌破坏王》大IP。
笔者认为《蜘蛛侠:平行宇宙》真正值得赞扬的是动画形式上的突破,多种风格的交汇,实验性质的画风,尽管在情节上有些省略,却能用画面拉满节奏,在视觉体验上完全带来一种革新的“视觉春药”,这正是作为电影主流的好莱坞为电影影像艺术做出的一次贡献,相比于专注精美画面或者动画情节,《蜘蛛侠:平行宇宙》更值得被称赞。
纵观整个奥斯卡,年复一年的被大家吐槽无聊,一年年的寻找却无法做到的平衡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但每年奥斯卡总会有令人惊喜的影片值得去观看,而对那些质量有所疑义的影片。实际上也需要自己带着审判的眼光自行看待,更何况奥斯卡调侃的乐趣还在,他不会真的“无聊”,不然你的朋友圈怎么会有这么多《黑豹》呢。
本文原载于“编剧小白”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该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许多道理,是电影教给我们的,第一次听说很多事物,也是在电影里。
小时候,奥斯卡奖对我们大概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电影“的代名词吧。许多年过去,奥斯卡奖也随着时代浪潮走到了今天,有辉煌,也有磕绊。
在这里谈一谈,新世纪以来的二十年,奥斯卡奖的变与不变。
什么在变?
“政治正确”成主流,种族/同性命题受关注
近两年,国内舆论对于奥斯卡奖的主流声音变成了“过度注重政治正确”,“得奖的都是种族/同性题材的电影”。
从近3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获奖情况来看,这种说法不无根据。2017年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讲述同性恋黑人男孩的成长,2018年斩获双奖的《水形物语》讲述了跨越种族的奇幻爱情故事,2019年的最佳影片《绿皮书》则是黑人钢琴家与白人司机前往美国南方的真实事件改编。
然而,在更早的年份,奥斯卡为人诟病的问题恰好相反,是过于的白人化和保守化。尽管提名影片中,尖锐讨论种族和同性议题的并不罕见,但是由于参与评判的学院会员倾向保守,这类影片在最终的投票中并不占优势。
2006年,李安导演的《断背山》错失最佳影片(但是获得了最佳导演奖)。也许现在看来这部电影再经典不过,但是当时却不够符合学院会员的口味。
2006年的最佳影片《撞车》、2014年的《为奴十二年》是为数不多的种族命题影片最终获奖。15年和16年,由于黑人电影人获得提名非常少,甚至在社交媒体激起了#oscarsowhite的话题。
电影目前仍然是人类最有影响力的文艺作品类型之一,而好的文艺作品,永远离不开对其诞生时代和社会或明或暗的表现,以及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个人精神上的关怀。从这个角度来说,奥斯卡奖变得“政治正确”不一定是它本身变了,更多的是时代变了,人也变了。
上届美国总统选举以来,美国政治和社会呈现出久所未见的撕裂,电影人们在表达与创作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反映到奖项上。奥斯卡奖不可能“独善其身”,更没有可能去维护一种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不再存在的“公正”。
更加心平气和地去看待奥斯卡奖,它仍然让我们看到了地球上每年最优秀的一部分电影作品。不仅电影本身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其实电影外的故事、奖项也是。伟大的电影作品不在于短期的声誉,它们最终会在历史长河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什么在变?
奥斯卡更加“美国中心”,全球视野渐失
有趣的是,尽管在“政治正确”议题上,奥斯卡奖与现任总统格格不入,但在另一个大趋势上,两者却“不谋而合”,那就是全球化愿景的消退,以及聚焦点向本国内部的全面收缩。这种收缩对于奥斯卡奖可能更多源于外界趋势带来的无能为力,这也是近几年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动荡的一个缩影。
从影人动态上看,且不论上个世纪的辉煌,2000年以后,欧洲、拉美、亚洲、中东等地区的导演和演员们仍然是奥斯卡颁奖礼上的常客,风格瞩目、鬼才频出。佩德罗·阿莫多瓦、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哈维尔·巴登、伊莎贝尔·于佩尔、玛丽昂·歌迪亚、萨尔玛·海耶克。。。
而近几年,除了文化起源地英国和邻居墨西哥以外,其他文化差异更大的地区影人们,能在奥斯卡奖上崭露头角的越来越少了。
从提名和获奖影片来看,几年以前,来自异国的作品和影人提名/获得主要奖项的并不罕见。比如2002年的《钢琴家》(最佳导演、最佳男主),2008年的《玫瑰人生》(最佳女主)。而近几年,外国影片在奥斯卡奖中逐渐淡出了竞争的中心。
从影片的题材来看则更加明显。曾经,奥斯卡佳片是全球观众看得懂也有兴趣的。而现在,为了欣赏影片,观众常常需要首先了解美国历史和社会相关的复杂背景。较高的理解门槛也使奥斯卡奖失去了其巅峰时期的全球影响力。
受到科技和政治的影响,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文化/亚文化圈层层面,恐怕我们都已经进入了一个“各玩各的”的茧房时代。
但就个人来讲,主动去看一看不一样的世界,理解不同的人,尽管不一定是舒适的,却一定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收获。
什么在变?
宏大叙事淡出,电影变“小”了
如前所述,回顾20年来的奥斯卡奖提名名单,会发现它的口味逐渐远离一些曾经主流或常见的电影类型,比如战争史诗、名人传记、爱情片、导演风格强烈的文艺片等等。韦恩斯坦超级公关团队的倒下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这也是在这个话语权前所未有分散的时代,对于“什么是好电影”的一次重新探寻。
奥斯卡奖是对于优秀影片的评选,而随着时代发展,“优秀”的标准在不断调整。我个人的理解是,奥斯卡奖不变的宗旨是要选出那些对电影行业发展有突破性的贡献,并且能代表其所处时代的影片。
以《指环王III》(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阿凡达》(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提名)为例,这两部影片在当时的时代,对于电影制作技术有重大的突破,并且影片最终的完成度堪称完美,影响力也登峰造极。策划、统筹、技术、叙事等等各方面糅合在一起的新尝试,形成了一个突破性的现象级影片,有点类似《流浪地球》对于中国科幻片的贡献。本文原载于“编剧小白”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该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
在如今的科技发展下,以漫威为代表的大片层出不穷,技术已经不再是限制电影创作的瓶颈,所以奥斯卡奖的优秀标准也在发生变化。近几年,奥斯卡奖评选更追求影片突破性的切入点、精巧的剧本结构,和对人物性格、转变、人物之间关系的细腻刻画。
这种转变,个人认为有点类似于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主人公从英雄名人转向凡夫俗子、故事背景设定从强调宏大、浪漫、经典转向强调现实可信、细节完整。当然,历史是一个轮回,相信今后奥斯卡奖的口味还会不断调整。
什么在变?
原创剧本渐成主流,导演编剧分工变得模糊
随着奥斯卡奖的口味变得更加偏向现实主义,逻辑严谨、叙事节奏恰到好处,而又不失惊喜的剧本,成为许多提名影片的关键成功要素,剧本的重要性在不断攀升。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以往最佳影片/导演提名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影片的重合度并不高,大部分年份在1~2部。18年以来,连续两年,重合影片占到了5部中的4部,并且最终获奖的最佳影片也都是原创剧本。
不仅如此,剧本本身的侧重点也在变化,从宏大、浪漫、起伏转向真实、细腻、深刻。同样是原创的最佳影片获奖作品,从《角斗士》,到《国王的演讲》,再到《绿皮书》,就明显可以看到剧本风格上的转变。
另一个变化是,随着行业发展和互联网的助推,电影项目的融资和立项在变得更加去中心化、轻量化。通俗一点说就是,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想拍一个电影,会比以前更加容易一些。在这种更加灵活的趋势下,导演更多的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项目的“作者”。
电影作为一种表达形式,自编自导其实是原创剧本的一个趋势。因为作为编剧和导演的这个“作者”,是最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表达的。
在这种趋势下,我们看到近年提名奥斯卡奖的作品中,导演就是编剧,或者参与了大部分编剧工作的电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原创作品和新人导演的作品。
什么不变?
奥斯卡依然挚爱这些元素
尽管细数20年风云变幻,奥斯卡奖在发生许多变化,但它仍然有自己偏爱的小口味。在对于这些元素的喜爱上,奥斯卡奖可谓忠心耿耿、矢志不渝:
-英伦元素-
美国人民对于这个当年乘着五月花号殖民美洲、人民群众日常喜爱喝茶、口音和性格截然不同的老祖宗国家有着迷之谜恋。
尤其吸引人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优雅的英伦绅士和淑女风范,和现实中真的有王子、公主和城堡的皇室家族。
英伦题材和英国演员一向在好莱坞很能打,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近年来,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英伦元素影片有《宠儿》、《敦刻尔克》、《国王的演讲》(获奖)、《女王》等。奥莉薇娅·柯尔曼、埃迪·雷德梅尼、科林·费斯、凯特·温斯莱特、海伦·米伦等英国演员均获得了影帝/影后殊荣。
-艺术家元素-
奥斯卡奖的评委,也就是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的会员们,都是资深的艺术从业人士。观赏描写艺术家们成名前后“不疯魔不成活”的电影,自然别有一番感怀。这大概就是所谓情怀?
光是2019年,最佳影片提名中就有两部关于艺术家人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和《一个明星的诞生》。前几年还有《爱乐之城》、《鸟人》、《艺术家》、《黑天鹅》、《玫瑰人生》、《灵魂歌王》等。
-体育元素-
体育运动对美国人民有特殊的意义,不仅在日常生活社交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形成了大众通俗的文化语境。
运动员们日常训练需要勤奋、智慧和悟性。体育比赛规则明确、有成有败,是一套很好的用于比喻生活的体系。领导讲话、父子谈心,举个橄榄球的例子双方马上明白,大概有点像武侠文化体系在我国的地位?
近几年获得各种提名和奖项的体育电影有《我,花样女王》、《狐狸猎手》、《斗士》、《弱点》、《百万美元宝贝》等。
什么不变?
对人性的探索、发掘和刻画
奥斯卡奖已经走过了90多个年头。这样一个90岁的老人奔入新纪元,必然会面对不适和非议,比如政治议题的争议,比如逐年下降的颁奖礼收视率,新内容模式和技术的冲击等等。
然而不变的是,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艺术形式,其最终关注的核心对象都是“人”。唯有以人为本,探寻真实的人性切面,才能打动观众、引领讨论,才能产生艺术价值。在这一点上,奥斯卡在影片的选择上始终没有让我们失望过(也令国内的一些奖项无法望其项背)。
关注“编剧小白”微信公众号,回复“奥斯卡”,可以看到我为大家整理的近20年奥斯卡奖,最具人性光芒的电影推荐片单。
谢谢阅读!
今年轮到我了!
好了,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结束了,去年小鲜电影关于最后的颁奖结果写了这么一篇稿子《比上届奥斯卡更无聊的,是这一届!》。
那今年就应该是《你以为去年无聊么,今年才叫真·无聊》。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最大赢家,拿的最多,4个奖:影帝、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剪辑。
从颁奖季就开始的《绿皮书》与《罗马》之间的大战,以《绿皮书》拿到了最佳影片而告终。要论数量,二者打平,同为3个奖。
《绿皮书》: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男配;《罗马》: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
Netflix可以安心办庆功宴了。前几天,法国艺术院线联盟还给Netflix写一封声情并茂的公开信,逼接着撕,奖还得拿。
卡隆在奥斯卡可谓战绩彪炳,手握5个小金人了,《罗马》3座,《地心引力》2座(最佳导演、最佳剪辑)。
要是爆冷嘛,也不能说没爆,也就是小小的爆了一点。《黑豹》拿了最佳原创配乐还真的有点意外,竟然不是《登月第一人》,实名不服!漫威的电影什么时候有配乐了?!
我在1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奖项预测,7选中3,中的3个全是《罗马》,其实我还不是很喜欢《罗马》。
小年真的是小年,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绿皮书》可能连最佳影片的门都摸不到。
今年的颁奖礼可以说是雨露均沾,几大热门都没有空手而归。
在颁影后的时候,编辑部都在说《宠儿》再不拿,就真没机会了。
好悬啊,奥利维娅·科尔曼喜提了一个影后,《宠儿》没有重复当年《美国骗局》的惨案。导播切画面的时候,还看到了兰斯莫斯泪流满面。
01
一届雨露均沾的颁奖礼
几大热门全部分到了猪肉,大家只要来了就有奖拿。
第一梯队:《波西米亚狂想曲》,4个奖。
第二梯队:《绿皮书》、《罗马》、《黑豹》,3个奖。
第三梯队:《黑色党徒》、《一个明星的诞生》、《宠儿》、《登月第一人》、《假若比尔街能说话》、《副总统》,1个奖。
《黑色党徒》给斯派克·李带来了一个最佳改编剧本奖,这是老李导演生涯的第一座小金人,难怪他激动地直接扑到了神盾局局长的怀里。
他上台之后,说“都别TM给我计时间啊”,可见是有多高兴。今年戛纳主席说不定就会是老李了。
落选了最佳影片的上上届双子星,巴里·詹金斯与达米恩·查泽雷,各拿一奖。
《登月第一人》拿了最佳视觉效果,实至名归;《假若比尔街能说话》拿了女配。
巴里·詹金斯现在已经是最佳配角制造机了,《月光男孩》的时候,就出了最佳男配角。
说到当时拿了男配的马赫沙拉·阿里,这一次凭借《绿皮书》再次拿了男配,实现了一回“连庄”。
《一个明星的诞生》最后8题1中,Lady Gaga虽然没能拿到影后,但还是凭借《Shallow》拿到了最佳原创歌曲。
毕竟是她自己的领域嘛,泪洒当场,去格莱美都没这么激动,看这哭的。
她与布莱德利·库珀在现场合作了一首《Shallow》,感觉好像穿越到了影片当中,艾莉与杰克一起作为表演嘉宾来到了现场。
02
今年的颁奖礼,啥都没发生
不得不说,今天是奥斯卡的小年,一片的安静祥和。
虽然今年的现场没什么料可以嗑,但颁奖之前可是出了一堆的事儿。
《绿皮书》的导演彼得·法雷里被人挖出20年前在片场的露鸟丑闻,主演维果·莫腾森曾在宣传期间说了一些N字开头、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
今年的学院也是被频频打脸,想玩些改革,可是一个都没完成。
本来计划把最佳摄影、剪辑、化妆和造型、真人短片四个奖项放在广告时段颁发,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改回去了。
本来计划增添一个最佳流行电影的奖项,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又改回去了。
本来计划在“最佳原创歌曲”提名的五首挑两首在颁奖礼上演唱,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双改回去了。
本来计划不找上届得奖者为本届颁奖,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叒改回去了。
再加上,之前凯文·哈特的反同言论,这届的奥斯卡不设主持人,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没人串场,颁奖典礼进程快得跟去年北京卫视春晚一样。
如果说颁奖礼有瓜可以吃,那么主要几个大奖就真的是意料之中了。
我身边只要看过《绿皮书》的,都押它拿大奖,至于最佳导演肯定是卡隆的。
最佳男主,本来大眼就是今年的大热门,演得好不好先不说,题材取胜嘛,第一次入围就拿影帝,不知道拿影帝衰三年的魔咒会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最佳女主,非科尔曼莫属,表演真是棒,活脱脱一个安妮女王嘛。
03
政治不正确,就不是奥斯卡
今年的奥斯卡又是“政治正确”的一年。
看看今年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八部电影,涉及到了黑人、拉丁裔、LGBT、艾滋病、女权各种社会议题。
《绿皮书》讲一个意大利裔的司机和一个非洲裔音乐家之家的友谊。
《罗马》讲一个墨西哥原住民如何在一个上层社会当女佣。
《黑豹》讲一个“黑人王二代”如何成为国王的。
《黑色党徒》更直接,讲的是三K党。
《宠儿》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女王+两个争宠者。
《波西米亚狂想曲》讲皇后乐队,艾滋病+LGBT。
《一个明星的诞生》讲一个比丈夫牛逼的“女星”是如何诞生的。
《副总统》这个政治不正确的话,谁会正确?
3个涉及黑人,2个涉及女权,1个涉及拉丁裔,1个涉及LGBT,1个涉及意识形态。
除了移民没讲,该涉及到的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这些都是美国当下最热的议题。
就像《绿皮书》与《罗马》颁奖季一路以来的大战,为什么《绿皮书》最后赢了,还不是因为它讲的是美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还是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罗马》再好,讲的还是一个外族的家族史。即便里面的问题,可以直接移植到美国社会。
至于是不是因为大家对于流媒体的抵制,导致《罗马》错失最佳影片,可能有吧。
至于奥斯卡是不是保守的奥斯卡,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此前在编剧工会奖上爆冷拿到最佳原创剧本的《八年级》,并没有出现在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中。
虽然它拒绝了像《八年级》这样的新人新作,但它会向《宠儿》、《冷战》这样的艺术片招手。
只能说对于一个保守惯了的奥斯卡,想要进步,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
04
不要忘了我们的华裔军团
就像今年柏林电影节庞大的中国军团,奥斯卡颁奖礼上也不缺乏华裔的身影。
这其中有刘冰执导的《滑板少年》,金国威执导的《徒手攀岩》同时入围了最佳纪录长片奖;石之予执导的《包宝宝》入围了最佳动画短片奖,如果来自武汉的《冲破天际》也算的话,那就是四部了。
虽然主要几个大奖没看到华裔的身影,不过杨紫琼与一同出演《摘金奇缘》吴恬敏都以颁奖嘉宾的身份来了。
之前还挺期待《滑板少年》可以拿最佳纪录长片的,可惜它败给了拍摄难度更大的《徒手攀岩》。
不过还好啦,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华裔导演的作品,《徒手攀岩》是金国威与他妻子共同完成的作品。
对于有恐高症的人来说,看《徒手攀岩》跟看一部恐怖片几乎没什么区别。
另外,石之予的《包宝宝》不出意外地拿下了最佳短片短片,去年这部以物言情的短片就火遍了整个网络。虽然我个人觉得《周末》更好,谁让人家是皮克斯出来的呢~
希望明年不是小年。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完整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绿皮书》 《宠儿》 《黑豹》 《黑色党徒》 《罗马》 《一个明星的诞生》 《副总统》 《波西米亚狂想曲》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 斯派克·李《黑色党徒》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冷战》 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 亚当·麦凯《副总统》
最佳男主角: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 克里斯蒂安·贝尔《副总统》 布莱德利·库珀《一个明星的诞生》 威廉·达福《永恒之门》 维果·莫滕森《绿皮书》
最佳女主角:奥利维亚·科尔曼《宠儿》 格伦·克洛斯《贤妻》 梅丽莎·麦卡西《你能原谅我吗》 Lady Gaga《一个明星的诞生》 雅利扎·阿巴里西奥《罗马》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绿皮书》 亚当·德赖弗《黑色党徒》 山姆·艾略特《一个明星的诞生》 理查德·E·格兰特《你能原谅我吗》 山姆·洛克威尔《副总统》
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艾米·亚当斯《副总统》 玛琳娜·德塔维拉《罗马》 艾玛·斯通《宠儿》 蕾切尔·薇姿《宠儿》
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 《宠儿》 《第一归正会》 《罗马》 《副总统》
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 《巴斯特歌谣》 《你能原谅我吗》 《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一个明星的诞生》
最佳动画长片:《蜘蛛侠:平行宇宙》 《超人总动员2》 《犬之岛》 《未来的未来》 《无敌破坏王2》
最佳外语片:《罗马》 《无主之作》 《小偷家族》 《迦百农》 《冷战》
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 《黑尔郡的日与夜》 《滑板少年》 《恐怖分子的孩子》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最佳摄影:《罗马》 《冷战》 《无主之作》 《宠儿》 《一个明星的诞生》
最佳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黑色党徒》 《绿皮书》 《宠儿》 《副总统》
最佳音效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 《黑豹》 《罗马》 《寂静之地》 《登月第一人》
最佳音响效果:《波西米亚狂想曲》 《黑豹》 《罗马》 《一个明星的诞生》 《登月第一人》
最佳艺术指导:《黑豹》 《宠儿》 《登月第一人》 《新欢乐满人间》 《罗马》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 《巴斯特民谣》 《宠儿》 《新欢乐满人间》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副总统》 《边境》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
最佳视觉效果:《登月第一人》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克里斯托弗·罗宾》 《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 《头号玩家》
最佳原创配乐:《黑豹》 《黑色党徒》 《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 《犬之岛》 《新欢乐满人间》
最佳原创歌曲:“Shallow”《一个明星的诞生》 “When A Cowboy Trades His Spurs For Wings”《巴斯特民谣》 “All The Stars”《黑豹》 “The Place Where Lost Things Go”《新欢乐满人间》 “I’ll Fight”《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 《动物行为》 《午后时光》 《冲破天际》 《周末》
最佳纪录短片:《句号。句终。》 《黑羊》 《终结游戏》 《救生艇》 《花园一夜》
最佳真人短片:《肤色》 《羁押》 《困兽》 《玛格丽特》 《母亲》
-FIN -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2019了,对奥斯卡这种就别再较真了,不然蠢的人是自己。😑
内心话:《黑豹》没拿最佳影片是这届最大的遗憾~
心疼一波格伦·克洛斯和贝尔。
平庸+boring
矬子里拔....算了,拔出来的还都是矬子。心疼《迦百农》还有《宠儿》的两个女配,最佳男主角这方面,难道学院真的要将贝尔塑造成小李第二吗?至于ZZZQ元素,不妨当个笑话,演出效果来看,就像中国春晚中的国家意识形态。段子1:放黑豹,但不要让它真的获奖段子2:跟我念:最佳外语片——L....Wo.....Ma(舌头一定要打结,不打结不是墨西哥人,不够“多元”)
恭喜《罗马》恭喜阿方索卡隆!恭喜《宠儿》恭喜奥利维亚!同时也恭喜《波西米亚狂想曲》恭喜拉米!倘若抽掉政治底色,这一届奥斯卡无法掩饰和遮盖艺术家、女性以及年轻人的才华。
第㈦年看奥斯卡颁奖典礼直播:《绿皮书》拿到最佳影片的时候就确定是近三年整体获奖名单最满意的一届了。恭喜《蜘蛛侠:平行宇宙》获最佳动画长片(《超人总动员2》《无敌破坏王2》《犬之岛》也很喜欢),恭喜《罗马》获最佳外语片!墨西哥三杰真是厉害了,除了《爱乐之城》那届连续包揽了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记得《地心引力》阿方索·卡隆同时拿了最佳剪辑+导演,这次《罗马》又同时拿了最佳摄影+导演,真棒!和另两杰相比,他还差了个最佳影片奖杯!另一部超级喜爱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也拿了最佳男主角等4个奖项,得奖数量最多,开心!<Shallow>助Lady Gaga拿到最佳原创歌曲奖,耶!不过可惜《头号玩家》错失最佳视觉效果奖,恭喜《宠儿》科尔曼的同时也为《贤妻》女主格伦·克洛斯阿姨感到惋惜!…·提名52部作品,现在已看38部,预计再补看四五部。
奥斯卡越来越没法看了,烂苹果和烂梨你选择哪一个?当然是烂番茄啦!照这趋势下去以后剩下三种电影,同志,女权,黑人。我建议以后拍电影首选女性黑人同志电影!在一部中下等和一部中等的ZZZQ电影中选择那部中下等的获奖,用ZZZQ的方式黑一把ZZZQ,请问这是不是ZZZQ?没错,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一部电影!为啥能拿下最佳配乐?黑蜀黍眼角眉梢都是嘻哈。我好担心电影主角们下一句就饶舌。here we go!yo,yo!
今年时长压缩很紧,时间一到直接关麦,不设主持人还行,没什么亮点。提名整体实在太弱,黑白配最多的一年,动画短片Bao感觉真不如Weekends,科尔曼阿姨英音太可爱,8部BP提名最喜《绿皮书》成功拿下BP,圆满!
“白左的金鸡百花奖”
虽说阿里的男配+《绿皮书》的最佳原创剧本和影片,也算足够安慰了。但遗珠可真不止是《登月第一人》的最佳配乐啊。既然外语片《罗马》的雅丽扎都可以提名女主,那《小偷家族》的安藤樱也值一个奥斯卡影后吧?还有树木希林奶奶,不值一个最佳女配吗?颁最佳外语片时《小偷家族》里那么多经典动人的镜头放着不剪,挑出来的两三个镜头实在敷衍,主办者真的是有多赶时间?大概连电影都没看过吧。
看提名名单就觉得够烂的了,结果颁奖礼更烂。政治正确之心路人皆知,女性获奖者在为女权代言的时候底下肯定要全力喝彩,黑人获奖者在讲述黑人血泪史的时候观众也要满含热泪,就比谁演得更浮夸了。而且有的人领奖跟赶集一样,这他妈到底是奥斯卡还是金鸡百花电影节?
最惊喜:【男主】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女主】奥利维娅·科尔曼《宠儿》、【原创剧本】《绿皮书》、【纪录长片】《徒手攀岩》、【剪辑】【混音】【音效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视觉效果】《登月第一人》…最惊吓:【艺术指导】【服装设计】【配乐】《黑豹》!!!
越来越没劲的颁奖礼
这届太稳了,不带劲啊,学院反反复复骚操作,砸自己的招牌可还行
奥斯卡还是这副尿性,枉我这么早爬起来。虽然几个大奖都预测中了,但这种风向和套路,关注它真的浪费时间!
贝尔太遗憾了!放完《副总统》里秃顶胖老头的片段,镜头往座位上一扫,一个瘦削英俊沧桑男,还以为镜头错给了布莱德利·库珀。
比去年还差,最佳男主什么鬼,拙劣的真人模仿也能拿奖到手软?而且模仿得还很挫,最后的演唱会口型动作全都没对上,随便一个其他提名都完爆得奖者。
Academy Awards was like a box of shit, you always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Shit.
不能没有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