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看到现在,看了二十多年将近十遍,越看越感动,越看越有味道。
单从武打来说,每场动作戏都完全融入故事情节与人物性格。陈真和船越文夫那场“决斗”可以说是巅峰中的巅峰,武术的魅力与中国文化的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真正让这部电影成为巅峰的是它所呈现的其他一切主题。陈真与光子的爱情在时代背景下的真挚与无奈,陈真与霍廷恩在观念冲突与大义认同中升华的友情,中国传统与现代世界的复杂遭遇,狭隘的民族主义与真正的爱国主义,中日不同身份、取向的芸芸众生与精英身上的优缺点都全面而有机地在故事整体中表现出来。
陈真几乎代表了所有复杂问题的“正确路线”,代表了主创心中的期许。有趣的是,影片中“境界”最高的是两个日本人,船越文夫和日本公使;而弧光最显著的是当时中国人主体的代表霍廷恩,他也正是我们民族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程。
《精武英雄》可能是我最喜欢的功夫片,李连杰扮演的陈真身穿笔挺的学生制服,潇洒地将格斗艺术表现到极致。无论是陈真施展出的擒拿、自由搏击,还是日本武术家的空手道,霍廷恩的霍家拳亦或藤田刚的硬功,尽皆风格犀利、棱角分明,打斗场面的质感、美感、技巧性、冲击力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仅仅从武打上来说,《精武英雄》就不逊于任何一部功夫电影。 除了动作戏外,影片的故事也可圈可点。它当然是一个成功的娱乐作品,情节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节奏酣畅淋漓,人物塑造得个性十足,谁会不享受观看这样的影片呢?但片子里的许多细节似乎又很发人深省,让我们觉得并不仅仅是被娱乐了,透过娱乐还看到了一些更有价值的、更有感染力的东西——我相信所有高级的娱乐作品都是拥有艺术高度、能够触及思想的,观众没那么容易被廉价或肤浅的东西取悦。在《精武英雄》中我们瞥见了二战前风雨飘摇中国社会,迷茫的中国人,以及他们内心面临的困境,一些微妙的细节不经意间便勾勒出新颖的视角,让本片的气质和经典霍元甲故事有了显著的区别。 原本的霍元甲故事主题是中国人自强不息救亡图存,这个主题到了《精武英雄》变成了一个壳子,真正引发情节张力的是陈真和精武门的冲突。陈真赴日留学,掌握了日语、英语、化学、物理等知识,属于“开眼看世界”的人。他敢于否定自己所受的传统教育,把长跑、跳绳、俯卧撑、引体向上这些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引入精武门,甚至声称霍家拳有华而不实之处、不妨向日本武术学习——简直数典忘祖、大逆不道。但他又不是一个全盘西化的人,他的霍家拳技艺精湛、不输给任何人,批评传统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的。 这样一个陈真回到闭关锁国的精武门,一方面引起了同门甚至群众的崇拜,另一方面也得罪了保守和当权者。最终由于日本女朋友光子的到来,他和霍廷恩的矛盾被推到极致,不得不以比武来定命运。陈真战胜廷恩,但选择了带着光子默默离开,不卑不亢,有情有义。这一战他不仅失去了精武门,在社会上也不再有立足之地,甚至去旅馆投宿都被骂汉奸并赶出门外。开眼看世界的人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不只因为陈真让人同情,更因为他的遭遇似乎触到了现实里中国社会的痛处。在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震耳欲聋又无声无息的碰撞中,有多少这样的英侠无奈地夭折了?有多少想要燎原的星火匆匆地熄灭了?……幸而在影片中,陈真最后赢得了精武门和霍廷恩的认同,廷恩抛开家族禁锢传授了迷踪拳,并且在故事结尾继承了陈真的现代体育理念,给我们大团圆的喜悦。 相比自强不息的主题,本片的主题显得更为深刻。自强是一股精神,甚至一股仇恨,但它只是个起点,并不能直接抵达目标。缺乏方向的自强是空虚的,义和团也自强,也想要救国。《精武英雄》没有讨论要不要自强的问题,而是讨论了如何自强,给出了一种可能性——不再是清一色身披长袍、与世无争的道德完人,而是一个身披洋装,拥抱现代文明,勇于批判传统,虚心学习外国,想要推动时代进步的独行侠。他奉行个人英雄主义,坚持自己的原则,蔑视权威,同时又心地仁慈,在必要的时候选择自我牺牲来顾全大义。得知霍元甲死讯后陈真千里迢迢赶回上海,没有在灵堂前痛哭流涕,而是干净利落地跪拜后发出“不能再忍”的宣言——这样的时代朝气,这样锐不可挡的风貌,在同类影片里难得一见,弥足珍贵。 我突然想起,银幕之外,在真实的近代中国武林中,有一位酷似陈真的游侠——同样是传统武术的佼佼者,同样接受了现代体育思维希望革新,同样身披西装独树一帜——他就是赵道新。赵道新的传统武术是圈内公认的顶尖水平,但他热衷实战,心慕现代格斗,单枪匹马地批评传统武术,晚年更是对传统武术予以系统地否定,希望将传统武术引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在他遗留的寥寥无几的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到锐利的逻辑思维和勃勃的朝气——在传统武术文献里很难感受到这种充满生命力的气息。可惜在他应当受到关注的时代,赵道新的思想被埋没了,似乎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他的文章才被零星地发表,而时代早已变迁。虽然赵道新的体育理念对于当代国际格斗术已未必有什么价值,但他和银幕上的陈真所代表的中国人自强的道路,中国人有可能拥有的一种英雄形象,对于哪怕如今的中国都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下影评原封不动转自今日头条博主“蒋小牧”原创影评。
“技击的目标就是击倒对方,你完全错了,年轻人我告诉你,击倒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将人的体能推高至极限,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了解宇宙苍生。” ——————《精武英雄》 记得我第一次看《精武英雄》时,那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但并不是从头看到尾,而是调到这个频道时,“陈真”(李连杰饰)恰好正在和“船越文夫”(仓田保昭饰)切磋武艺。 年幼的我看完这部作品后意犹未尽,从此家门口的野草,被我手中的木条“压抑”着生机,难有“出头之日”,而我始终也对于前面没有看到的段落,一直耿耿于怀。 直到初中后,一次在网吧通宵砍传奇时,正想找部电影消磨时光,无意看到了文件夹里有部,名为《精武英雄》的电影,点进去的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念念不忘多年的电影,终于被我找到。 不知从何时起,我特别钟爱这一类的武打电影,不管是方世玉系列,还是黄飞鸿系列,都是我爱不释手的作品,套用网上的一段话,那个时候真的是上帝也想看电影的年代,好电影太多了,那个时候的港片,不管是文艺片还是警匪、动作电影,都属于是港片的巅峰时期。 但《精武英雄》并不是从“出生”就被人奉为经典,它的“成长”道路可谓是一路坎坷、历经磨难,上映一周仅有1000万票房,16天就惨遭下架,但从上映之时的“骂声四起”到震惊中外的经典佳片,时间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好饭不怕晚”也许就是对《精武英雄》最好的诠释!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精武英雄》幕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精武英雄》:缘起于一场翻拍 01 1993年导演陈嘉上找到李连杰,两人在一阵攀谈后打算合拍一部电影,但对于作品的类型以及主题却难以下定,这时旁边的人就提议重拍李小龙的《精武门》,可遭到了陈嘉上的一口否决,因为在陈嘉上的心中,李小龙是不可能超越的。 但陈嘉上转念一想,《精武门》的主题我们可以复制,但我们大可不必按照原版的剧情来拍,可以做出一番极大的改动,从而创造一部新的《精武门》,于是就这样《精武英雄》的雏形,在陈嘉上和李连杰的心中“生根发芽”。 02. 而后回到家中的陈嘉上,给倪匡(《精武门》原著作者)打了一个电话: “倪匡叔,陈真是谁?是不是你创作出来的,如果是那我剧本肯定要有你的份儿了。” 倪匡笑了笑说:“哎呀,从来没有人这样子过,你愿意打这个电话就已经很好了,我告诉你啊,陈真这个名字是我当年看霍元甲附文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一个名字,他不是我虚构的,的的确确是霍元甲的徒弟,只是并不出名,我之所以选这个人,是因为他的名字好听。” 03. 陈嘉上在得知“陈真”并不是虚构人物后,对于人物改动就显得极其谨慎,在受《精武门》中李小龙的那句:“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的启发,陈嘉上便将原著里原本是武馆的一名师兄,改为了一名海外留学归来的学生。 这一改动让陈嘉上倍加感慨,因为在他看来最完美的武者,应该是文武兼修,因此陈嘉上才特意将陈真的背景设定为是一名海外留学归来,并且在师兄弟中是受人尊敬的这么一个人物,陈嘉上在让“陈真”这个人物更加立体的同时,也将陈真变成了自己心中最为理想中的一个人物。 《精武英雄》:意外带来的灵感 01. 当剧本准备就绪后,眼看就要开机了,可导演陈嘉上对于电影的动作风格迟迟没有拍板,武术指导袁和平就问陈嘉上:“你风格不定下来,我如何设计动作呢?”但陈嘉上却说:“没事,我们先拍着再说。” 直到开拍的第一天,当时第一场戏是拍摄拍李连杰在日本课堂中的一场打戏,这场戏让陈嘉上至今难忘,因为正是这场打戏,让陈嘉上找到了本部电影动作风格的灵感。开拍前袁和平问陈嘉上:“还好吗?”陈嘉上说:“很不好!”陈嘉上的这一回答让袁和平开始紧张起来,因为此刻的环境是必须要等他确立了风格袁和平才能继续拍摄。 但此时所有的道具都已准备就绪,并且袁和平为了呈现出动作的美感,早已将所有的家具都换成了“轻木”材料,演员一旦摔在上面就会瞬间四分五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陈嘉上说:“先拍吧。”于是《精武英雄》第一场戏正式开拍。 02. 当其中的一位配角被李连杰甩出去后,掉在了一根木凳上时,意外发生了木凳并没有被瞬间压碎,演员在木凳上弹了起来,摔到了地上! 袁和平看到了,气急败坏地喊道:“停停停!重新换道具”,可这时一旁的陈嘉上拦住了他说:“等等八爷,你把这段重新放给我看看。”于是两人在监视器前,将这段打戏重新看了一遍,陈嘉上哈哈大笑道:“找到了,这就是我想要的!” 众人疑惑不解一头雾水,一个道具的失误,怎么就成了导演想要的呢?后来陈嘉上解释道:“道具没有压坏,让我看到了真正的冲击碰撞,这种风格就是反射障碍物,这就是我想要的“写实主义|”。 而后在后续的拍摄过程中,陈嘉上对袁和平提了一个要求,能不吊钢丝就尽量不吊钢丝,并且陈嘉上为了防止袁和平“手痒”,特意将室内的屋顶降低,以此来防止袁八爷吊威亚! 《精武英雄》:经典瞬间的诞生 01. 《精武英雄》中有3场经典的打戏。 第一场:陈真对战霍廷恩,这场打戏揭露中国传统功夫的一个弊端,虽然技巧灵活,但缺乏了实战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第二场:陈真对战船越文夫,船越文夫代表着日本武功的至高巅峰,其实力出众,扎实有力。而陈真则是“中西结合”,在速度和机变能力以及爆发上,都有着极大的进步。第三场:陈真对战藤田刚,这场动作戏,代表了港片中实战技击的巅峰。 三场对战,都各自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差异,以及武者各自不同的性情,我想这三场动作,大家应该都是历历在目。 02. 在陈真对战霍廷恩(钱小豪饰)时,有一幕李连杰单手撑地踢钱小豪头部的画面,我想大家对此一定印象深刻,这场动作戏不仅动作行云流水,让人难以忘怀,其实也是一个诸多影迷饱有争议的片段。有人说这个动作不吊威亚根本做不出来,可也有人说有个十多年的武术功底,做这个动作很简单,对此,我向大家讲述一下这场戏的来龙去脉。 这场戏看似简单,其实李连杰与钱小豪仅仅拍了两条就过了,当时陈嘉上要求既要踢中又要好看,先开始试了一下觉得没问题,然后就正式开拍。 起初在拍摄时,袁和平是要求钱小豪用手挡住并化解这个招式的,但由于钱小豪更中意李小龙和洪金宝的动作风格,不想轻易的避开踢腿,于是钱小豪就要求用身体硬接,结果没成想效果非常的不错,但由于姿势不是很完美,于是重新拍摄了一条。 03. 据钱小豪在采访中透露,当时李连杰身上是绑了一根钢丝的,但钢丝的作用并不是帮助李连杰完成这个动作,而是帮助钱小豪,因为这一脚下去,李连杰是收不住力的,加上身体的惯性,一旦有失误会对钱小豪造成极大的伤害。 但就算李连杰有钢丝的拉力,钱小豪本人也是被一脚踢得晕晕沉沉,电影中霍廷恩的眩晕状态,也并非是他自己演绎出来的,而是真的被李连杰一脚踢晕。 我想可能现在很少演员能做到这一点了吧,以现在的技术只需要几个绿幕,几段动作剪辑就能完成,毕竟现在拍动作戏演员怕,导演也怕。 而那个年代的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全靠演员的一条命在拼,那时的他们也不是比谁能打,而是谁更能抗打! 《精武英雄》:演员的敬业精神 01. 在拍摄电影结尾李连杰对战周比利时,短短十几分钟戏,拍了整整3个星期,这场戏是全片最耗时间的一场戏。当时陈嘉上拍完了所有文戏正在休息,这场戏便交给了袁和平自己操刀,陈嘉上回到片场时,这场戏已经杀青。 当时有个助手跑过来对陈嘉上说:“导演我觉得你应该去和周比利谈谈。”陈嘉上很好奇地问:“为什么?”助手说:“他拍完戏一直没走,好像受伤了,腿上都是血。”陈嘉上一听,觉得不对劲,赶忙跑到周比利面前:“比利,怎么了?是不是受伤了”。 周比利回答说:“我怕八爷要补拍,我就在这里等等看。” 陈嘉上说:“让我看看腿。” 周比利缓缓的站了起来,将裤子撩了上去,结果腿上全是血,原来是在拍摄过程中,不断的踢柱子和墙壁所造成的。 02. 陈嘉上连忙说:“受伤了你怎么不早说,还在这里待着干嘛?你已经拍完了。”周比利讲道:“我知道但我怕没拍好要补拍,我还是在这里等等吧。” 陈嘉上只好来硬的,马上叫了一辆车,让人陪着周比利去了医院包扎伤口,结果包扎完后周比利又回到了片场,坐在同一个地方,就怕八爷让他重拍找不到人。 我想正是因为这些铮铮铁骨的汉子,这部电影的武戏才显得如此精彩,让人难以忘怀,就像是后来记者在采访钱小豪时,他所言的一番话,这部戏最难的地方不在于那些高难度的动作,而是怕演员受伤,由于周比利自身的原因,如果用力对方就会受伤,但如果收力自己也会受伤,所以和周比利对戏的演员是比较困难的,双方一个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 《精武英雄》:好饭永远不怕迟 01. 《精武英雄》上映后,李连杰和陈嘉上兴致勃勃的以为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没想到收获没有,甚至还受到了诸多媒体的质疑,上映一周后影迷反响平平,仅仅只有1000万的票房,甚至在上映的16天后,就惨遭下架。 当天李连杰接到了导演陈嘉上的一个电话:“很抱歉,本以为我们可以有很高的收入,让你失望了。” 但李连杰却说:“不用道歉,这是我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我一点也没有后悔。” 不仅在物质上,当时很多媒体更是在报纸上这样评价陈嘉上:“用过分文雅的方式,来讲述一个英雄主义的人物”。 02 外人也许不能理解,为何陈嘉上要拍这样一部“人不人鬼不鬼”的电影,但这种略带“文艺”的动作片才是导演陈嘉上真正的目的,因为在陈嘉上看来,真正的英雄都是默默无闻的,真正的伟大也是没有半点虚荣的,如果观众不能明白自己就算了,自己下次会做得更好! 但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时间的沉淀下《精武英雄》在国外大受好评,甚至创下了1.38亿的票房,并且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对这部电影更是爱不释手,表示自己记得里面的每一个动作场景!这部电影被《时代周刊》评选为“最伟大的功夫片”,也算是对这部电影最大的安慰和认可。 并且武术指导袁八爷,也因这部戏“一战封神”,而李连杰也凭借着这部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动作明星。 所以有时候一部好的电影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大话西游》是,《唐伯虎点秋香》是,《精武英雄》亦是如此! 写在最后 纵观整部作品,不仅打戏精彩,在其内涵上,也有着对传统武学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导演陈嘉上对原人物的改动,让一个留学归来,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陈真,去面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霍廷恩,并在后来的决斗上战胜了他,其实这一幕就暴露了传统武学的,长处与短板,不是贬低传统武学不好,而是虽然传统武学技巧灵活,但在面对外来挑战的时候,就需要做出适当的变革,做出适应的改变,取长补短方为侠之根本! 而本部作品凭借其硬核写实的动作风格,加上袁八爷行云流水的动作设计,一拳一腿的打击感,毫不拖泥带水的剧情,让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一。 除开动作戏,其中的文戏也让人回味无穷,那句“技击的目标就是击倒对方,你完全错了,年轻人我告诉你,击倒对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将人的体能推高至极限,如果你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了解宇宙苍生。” 这句话不止用于习武,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CCTV6的镇台之宝,个人心目中李连杰作品top1,再看它的生产年份,1994年在世界影史长河中绝对是个神奇的存在,国外的有影史的无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赎》、汤姆.汉克斯的代表作《阿甘正传》、吕克.贝松的生涯巅峰《这个杀手不太冷》、卡神也贡献了一部现代动作片的极品《真实的谎言》…国内影坛也不甘示弱,张艺谋无法逾越的高峰《活着》、星爷初执导筒的无厘头集大成经典《国产凌凌漆》、连最不思进取的王晶都奉献了最后的荣光《赌神2》、成龙大哥也贡献了一部划时代的功夫经典《醉拳2》,而作为当时中国动作电影的绝代双骄之一的李连杰自然也不甘落后,携手袁和平拍出堪称动作片教科书的《精武英雄》作为对标,一片繁华,好不热闹! 影片在剧情上并没有做太多的创新动作,但在动作理念上却是一次崭新的输出,尤其船越文夫与陈真的对话更是一种境界上的升华:“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将人的体能推向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八爷对于本片的动作设计也颠覆了传统的武术,追求更接近实战的自由搏击,而中国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套路,见招拆招,重在强身健体,正如船越所说的:“中国人的武功是强调个人的修为,而不强调实战”,而正是那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阻碍了当今中国格斗水平的发展,这也间接证明了李小龙的伟大。 本片的历史地位也是由几场精彩绝伦的动作场面决定的,无论是陈真踢馆虹口道场、陈真与船越的理念切磋还是陈真决战藤田刚的压轴好戏均充满了天才般的设计,风格迥异,动作场面的质感、美感、技巧性及冲击力让人叹为观止,成就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峰。 另外,中山忍饰演的山田光子是额外派发的福利,她满足了一个男人对女人的所有幻想,美丽、温柔、清纯、可爱,那句“我现在已经抛弃一切,你要养我一辈子哦”,让人毫无招架之力,温暖了所有时光。可惜她的中国银幕之旅仅到此一游。
8/10。比起李小龙版陈真更像一个拥有理性民族主义内外兼修的黄飞鸿,矛盾内涵丰富既有儿女柔情又有文化反思,武指突出了动作的犀利和韧性,手钩住对方脖颈反摔藤田刚的致命膝撞、皮带作为武器都灵活耐看,但陈真为大和抚子放弃民族事业、巡捕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和日本领事违背政府主张,情节太想当然了。
中央六放过几百遍
山田光子,生长在这个时代,你我都无法选择,请保重。能娶到光子这样的媳妇儿真是三生有幸!国人的“巨婴”性在电影里充分暴露。霍元甲被日本人阿祥根叔下毒死。霍廷恩狎妓晓红醉心楼赎身素兰。击倒对方最佳用手枪,练武目标体能推倒极限,入境要了解宇宙苍生。光子为了陈真回日本。虹口道场终极对决。
陈嘉上的经典。李连杰的配音演员就是台湾“国光帮”里的屈中恒。蔡少芬到精武门的扮相真是太古典太惊艳了。
“年轻人,我告诉你,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手枪,练武的目的是为了将人的体能推向最高极限,如果你想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了解宇宙苍生。” 不愧为世界功夫片的教科书。
经典啊!李连杰迷死人……
看了导演后来的画壁我不淡定了,水平也太良莠不齐了吧
鳄鱼肉干好吃吗?
当年金像奖袁和平输给刘家良,冤。诚然,《醉拳2》打得好看,但袁和平为《精武英雄》所做的却是武术境界的提升:欲“止戈为武”,必“以武传理”。相较电影界过往的文武相济路数,袁和平开的是以武道文的先河,只可惜不受重视。许多年后袁和平虽靠《一代宗师》更进一步,但颁奖者未必看到他的苦心。
李连杰的个子虽矮,但演起一代宗师和热血青年气质非凡!!!中山忍太可爱了★.★阐述了很多武学理念,编剧功力很是了得。
史上最佳纯武打片。1.就“中日武术对决”题材而言,本片已经没法被超越了。其他同题材电影思想一比直接LOW到爆炸,因为它们基本靠煽动民族情绪。2.最出色的BOSS战,非常明白地告诉观众主角如何在弱势中利用技术击倒对手,而不是小宇宙。3.本篇对武学理念传递很到位,推荐键盘武术家多观看。
CCTV6的镇台一宝
年轻人,我告诉你,击倒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打手枪。
李连杰对钱小豪、李连杰对仓田保昭,李连杰对周比利,三场如教科书般的武打。
94年的动作片巅峰,中央六台的镇山之宝陈真和黑龙会总教头船越文夫的蒙眼大战尽显君子气概,对武术的切磋和境界的点拨,结尾与"机器人"藤田刚一战更是激起我们强烈的爱国心。
小寸头+中山装=帅得一塌糊涂。功夫对决更是给力,经典之作。
1994年是电影史上堪称巅峰的一年,产出无数出类拔萃的电影,这部就是其一。李连杰最好、最成功的功夫电影,故事简练、节奏紧凑、剪辑凌厉、打斗精彩,陈嘉上和袁和平的巅峰之作,水准在「黄飞鸿」和「少林寺」之上。据说昆汀是本片的狂热粉丝,看了不下百遍,曾将电影中的武打场面一帧一帧地来看。
此类型影片的扛鼎之作~~
这才叫经典
难能可贵的是把日本人的军国主义者和普通老百姓区分开,把中国人里贪财害命的小人、封闭守旧的民族主义者和开明进步的爱国者区分开。武戏打得好看不难得,文戏贴切才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