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娴写过这样一则故事。男人突然向同居许久的女人提出分手。女人茫然不知所措,伤心,向好友求助。在好友楼下等待良久,是夜,却见男人同好友双双归来,亲密万分。女人惊讶悲愤之余,故作镇定对男人说,如果你们结婚,请通知我。很俗气的故事。别急,精彩的总在最后。不久,男人自国外寄一张卡片给女人。你说如果我们结婚,通知你。其实在那之前我们已经结婚。多么荒诞,以为别人是第三者,不曾想自己才是。然后小娴说,生活总是这样,由无数荒诞组成。
看《旺角黑夜》有当初看上则故事时的荒谬感觉。几乎没人存着坏心,最后却有三个人莫名其妙地丧命,一个杀手,一个毒贩和一个警察。一切仿佛命运大手在后推动,半点不由人。都是命,逃也逃不掉,即便本是好人也要双手沾满鲜血。
旺角
全球人口密度最高之地区。人多的地方永远是非多,罪恶也特别多,藏污纳垢,不在话下。尔冬升开篇即用黑灰色向我们展示了光鲜外表下的灰色地带。嘈杂,混乱,争斗,飚车,事故,死伤,一气呵成,看得人眼花缭乱。整个故事由此而起,是起因却不是大头,尽管有着帮派斗争的唬人外表。
来福
来福当然不是《花仙子》里那只会说话的狗。来福是人,中国大陆农民。最普通的乡村名字,很正常。只是当这个叫来福的人顶着吴彦祖面孔出现时,事情就变得无比奇怪。
吴彦祖这个人始出道就是美少年。当年《美少年之恋》,一群女人被他的警察扮像迷得七荤八素,“制服诱惑”来的。年纪渐长,影片渐多,男人魅力自然散发,表演娴熟起来,不单卖张脸。待得《新警察故事》也拿金马奖最佳男配。所以其实表演方面并无不妥。演得极卖力,放慢语速作木讷状。只是那样洋气的长相,那样的说话口音,实在没什么说服力。以至于第一个射击镜头,一闪而过的表情让我几乎以为看到了《新警察故事》的祖。人长得太好也是负担。
为了找心上人,也为了探寻村里人被骗至香港的真相,只身来到香港做杀手,遇到同样大陆出来的单单。两人相遇,改变对方一生,颇有些《甜蜜蜜》的意思。只可惜形相近而意相远,终于不能善终。
素儿和丹丹
两人仿佛前世今生。整个旺角这样的女孩不知多少,为着讨生活赔上身体,尊严,乃至一条命。幼时都是粉斟玉琢可人儿,被至亲妹妹妹妹的叫,捧在手心呵疼。未曾想要来受这番苦难。
素儿出场颇优雅,缓缓打开盒饭盖子,顺一顺头发,慢理斯条,像是在吃什么了不起的美食。不过是最简单的饭盒。临了却是不成人形的躺在床上孤独死去。单单好些,历尽世事,逃出生天。因着来福,未遇来福,她就是下个素儿。张柏之裹着半新不旧的红大衣,挎着夸张颜色的包,操着特有声音游走于旺角街头,活脱脱一名大陆女。年轻一辈中最被看好,自有她的道理。
苗SIR,鬼叔与志斌
最荒诞的一群人。一蹶不振的上司,吊尔郎当游戏人间的前辈,脑子中只有开枪这个念头的新兵。我不知道尔冬升拍片时怎生想法,对警察的嘲讽却是少不了的。
方中信一枪杀了一个歹徒后完全变个人,事业家庭皆不顺,郁郁不得志。梁俊一不同,以开枪击毙两个人为豪。被教导说,那是人命啊,坏人也是人命一条。凡事想三秒再做。全然不接受,愣头青般冥顽不灵。这样的搭配难免想起《枪王》中张国荣的阴戾角色,RICK面带微笑说我开枪杀了人以后竟然觉得很开心很过瘾。完全异于常人的反应。大抵这类人都有些偏执,也都没什么好下场。钱嘉乐最有趣,一本正经做事样子,却把一群人带到按摩房前。大家一哄而散,只有梁俊一愣头青般不明所以。笑笑说,贼要慢慢抓,警察也要下班。感觉怪而合理。
旺角黑夜
本来只是小混混间的普通争斗,不想死了人,上升成帮派斗争。警察自然责无旁贷,非制止不可。没头苍蝇似的四下打探,一无所获。被上司很刮一顿,找了几天找不到人,旺角才多大。今天圣诞夜,你叫警务署长怎么跟媒体交待?一旁的同僚煽风点火,添油加醋。气忿,好啊,你行你来找,大家都不要过圣诞了,把旺角翻过来也要把几个人找出来。于是行动,代号“旺角黑夜”。原来也不过为了争意气,警察与混混又有什么两样,多身制服罢了。一切都像是儿戏。
奇突桥段。一群警察在门口候着等待杀手出现,未曾想遍寻不获的黑帮老大就在门内。那个时刻准备开枪的家伙等不及地一枪轰掉陌生人的脑袋。全体出动帮他掩饰,务必做出意外状,甚至打算弄来毒品,怎知死人原就藏着大批。不经意间破获大案,一组人扬眉吐气。庆祝,街边吃宵夜,浑然不觉对面楼中凶案。要等到满头满脸均是血的人冲到街上拿枪出来才发现事态不对。又是志斌,全然不顾劝阻,奔在前面拔枪要射。可是枪呢?早被收作证物,转瞬间被击中头部。不知这算不算一报还一报。都是巧合,巧,巧到不能再巧,巧到怎么看都觉荒谬。然,这就是生活,没什么道理可言。
四句话
其实是三句,只是第一句重复了两次。
开篇,两人坐在台阶上。想找的找不到,不想见的送你眼前来。缘份,有缘,一定能见到的。有孽也行。感觉像是男女之间,缠绵悱恻。其实不是,中段谜底揭晓。官兵抓贼的慨叹竟也能说的这样文艺,不是不奇怪的。
后两句则像问答。
香港空气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被称为香呢?
昔日,香港制香,故名香港。
最合衬的收尾。
本世纪开启后的香港电影,相比黄金年代的疯狂爆发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色,就是出现了不少极为精密、严谨,高度讲究结构整合、角色深度的剧本。这其中的顶级典范代表作品是《无间道》,银河映像团队的不少作品也显示出令人炫目的剧本构造能量。另外还偶或闪现出一些令人意外的佳作。一直以来都很擅长拍摄社会写实题材的尔冬升,在2004年自编自导的《旺角黑夜》,即便当年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剧本奖,但依然是一部被低估的佳作。放眼本世纪,除了《无间道》,无论是角色的深度还是情节的严密构造,很难再找到一部整体可以与《旺角黑夜》相抗衡的香港电影剧本。
外来者的视角,黑帮妓女,城市犯罪,渴望自我救赎的善人恶人,无法逃脱的黑色荒诞宿命,《旺角黑夜》的底子是黑色电影,这让它与《旺角卡门》、《旺角的天空》、《旺角揸Fit人》、《旺角监狱》等一众香港旺角犯罪电影区别了开来。波德维尔曾经指出,《无间道》的重要特色,是吸取了好莱坞剧本的优点,创造出了香港电影之前没有过的高度对称的双线对战剧本模式⑴。《旺角黑夜》延续又翻新了这一特点,过往香港电影最典型的众人拾柴、脑力激荡的度桥模式完全被摈弃,人物塑造也甩掉了高度类型化、脸谱化的套路模式。而在剧本对称、平衡这个点上,《旺角黑夜》相对《无间道》,切入得更为隐蔽、深入,潜移默化。剧本结构里冥冥中的前后呼应设置是应和了黑色宿命的母题。
影片时序是当下-闪回-当下结构,主要故事发生在12月24日平安夜这天晚上。平安夜并不平安,时间节点上首先有反讽调子。而选择切入的当下的时间节点也很讲究。苗sir(方中信)和鬼哥(钱嘉乐)坐在台阶上无奈喟叹,“有缘定能撞到”,“有孽也可以吧”。这是开门见山引出黑色宿命母题。闪回内容主要交代引发冲突的起源。旺角街头抢大陆客的两队人马扭打,硬币掉入水沟的的场景是以视觉方式(一石激起千层浪模式)迅速暗示、勾勒出叙事结构的发展流程,这都是非常流畅、简明、老练的叙事技巧,也是好莱坞电影的常规技巧,但是传统香港里很少出现这种手法。
剧本在对称结构层面下了很大一番功夫,也是影片非常重要却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特色。引发冲突的是阿添、九哥同门帮会兄弟各自的手下,一方是阿添儿子老虎,一方是九哥手下靓辉(李灿森)。这是第一层对称。接着是这层冲突勾连出的警察与来福(吴彦祖)的第二层对称。警察内部,苗sir 和彬仔都是误杀者,都渴望自我救赎,也够成对称。再接着是来福与丹丹(张柏芝)同为内地来港过客、湖南老乡、共同的社会底层挣扎者的第四层对称。甚至冲突不断的老六(林雪)夫妇以及素儿和丹丹也构成对称。还有来福和彬仔之间的重要对称。二人都是以外来者的身份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彬仔误杀了毒贩,结局却是被来福误杀。在整体的角色冲突结构中,来福间接奉命阿添,要杀九哥,而来福真正要寻找的素儿恰恰又是阿添的儿媳。此外还有事件、人物处境的对称。来福是以撞头的方式行使暴力,他遭受暴力的方式包括最终的高潮戏也即是撞头。来福扔掉枪,想从被布局的困境中脱身,但最后还是得捡回枪。彬仔无法逃脱枪击的命运。苗sir杀了犯人,有心结,最终的结局是以合法击毙犯人了结。在最后的高潮戏,彬仔垂死时刻,鬼哥握紧了他挣扎的手,垂死的来福同样伸出了渴望被握的手,苗sir将握未握之际,来福的手垂了下来。这种回环勾连的多重嵌套拓扑式对称结构,是影片强大张力的重要动能。对称当然也是冤孽命运母题的隐喻。
影片张力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另一大缘由,来自对于角色处境的精心设计。群像式香港电影很多,但很少看到这样一部香港电影,角色的出彩并非因为角色自身一目了然的吸睛特色(所谓脸谱化),而是来自角色的处境设计。影片中的角色都处于一种尴尬、无奈、两难抉择的困境中,角色不论善恶都在这座城市一隅挣扎。苗sir因为杀犯人,背负了巨大心理压力,妻子出走。在此次追捕的过程中,既要想办法找到污鼠(来福),又要与相关部门斗智。新人彬仔迫切想抓到污鼠,却不慎误杀毒贩,对苗sir、鬼哥包庇作假的方式又很难认同,对鬼哥犬儒的生存之道也无法认同,但他们这么做又是在救自己。老六被夹在警察、阿添两头之中,既完成阿添买凶杀人的任务,又不敢得罪警察,只能出卖来福。丹丹因为证件到期,想快点离开香港,但来福让他既于心不忍,而钱的诱惑又使她无法抗拒。
影片剧本的严密还在于没有一场戏是废戏。警察去万年青旅馆搜索来福,撞门是司空见惯的做法,结果警察居然撞到脱臼。这也足够社会写实。现实并不如通俗影视剧那么理所当然。老六拨了假的电话号码,告诉警察来福在万年青,非常小的细节,老六是为了证明污鼠不是自己找的,污鼠住址这消息是自己打听来的。
必须重点要说的是,吴彦祖此次扮演的来福,是他从影迄今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也是香港电影最特别的内地罪犯形象⑵。这个角色的成功,当然离不开吴彦祖本人的悟性,但剧本的特别构造着实为他提供了一个尚佳的发挥空间,使得一位ABC演员能够出人意料地突破文化壁垒,成功演绎内地罪犯。
角色塑造,除了角色自身形象的外在构造、内在心理层面的梳理,角色关系的建构与把握亦至关重要。虽然直到15分钟才出场,但《旺角黑夜》最中心的角色即是来福。这是一个和阿添、阿九、老刘、警察、丹丹所有其他角色同时产生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在不同角色的注视之下,来福的形象就顺然变得多面。以较早的《省港旗兵》、时近的《树大招风》为例,来港犯案的内地罪犯在香港电影中的形象,都非常单一。都是亡命爆徒,好勇斗狠,视死如归,恶名昭彰。来福这个角色就大大突破了这个层面。这个角色有不惜一切代价搏命的亡命徒一面,但却并非是恶人。这个角色如他名字一样,表面看上去单纯,但却并不愚钝,而是有着强韧的生存智慧。到香港第一天,发现手枪使用过,即判断出有被栽赃可能,老六为人不佳。这直接导致警察去旅馆抓人扑空。勇、狠、愚、恶,来福身上有,善、智、弱的一面也有。这就构成了角色的复杂度。这就使得吴彦祖即便身体仪态、口音看上去和内地人相差甚远,但角色自身的深度却可以超越文化隔阂,大大强化了认同度。
在整体的叙事进展层面,人物被卷入旋涡式剧情是一大特色,另一个特色即是对于黑色荒诞宿命母题的层层展开式推进。影片叙事重大转折依靠偶然性是剧本写作一大忌讳,但是当偶然性增多,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的层面之时,这就是宿命。影片的起源冲突,是十块钱的争执。掉入河中的一小块石头。但放在旺角这样一个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生存压力如此之大,黑帮犯罪如此猖獗的地方,一块石子足以激荡起整个湖泊。
可以再具体来审视一些戏肉。警察集体行动,彬仔旅馆误杀旅客,又发现旅客是毒贩。这场戏非常讲究起承转合,动静制宜。无声状态下逼近猎捕对象,情绪酝酿到一定程度后爆发,手忙脚乱中误杀。整个情绪瞬间降到负面最低值。但旋又出现转机。情绪立即回升。但这里又不是简单的量化式升降。虽然人赃俱获,但如此击毙犯人的事实不可如此轻易豁免。事后本来满口怨气的同事还过来祝贺,把这场戏的荒诞意味提升至顶点。根本的一点,这场戏的着力点,在于通过外界压力的增强,也强化角色的心理复杂度。
最后来福与警察突然相遇的高潮戏设计,是荒诞宿命的顶点。来福这一面,是压力爆表后的终极爆发,警察这一面却是徒然轻松后又猝不及防的短兵相接式爆发。两股情绪力量,一股上升,一股下沉,不期而遇。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如苗sir、鬼哥所说,是缘也是孽。之前影片的打光一直是黑色与暖黄交汇,黑暗中隐隐又给人一些希望。这场戏,来福的死,彬仔的死,只有惨白的光。无可挽回的死亡之光。
与《无间道》一样,《旺角黑夜》证明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香港电影在平台可控、创作自由的条件下,即便抛弃以往的工作模式,依然可以创造出高品质的类型电影。
注释:
⑴ David Bordwell .Planet Hong Kong:Popular Cinema and the Art of Entertainment Second Edition.Irvington Way Institute Press.2011.205.
⑵ 来福这个角色,性质和过往香港电影里的大圈仔等同,但大圈仔特指广州来港的人,来福来自湖南,稍有差异,所以文中不以大圈仔称呼。
(首发于虹膜公号)
05年,尔冬升凭磨剑三年的《旺角黑夜》拿下香港金像奖导演编剧双奖,实至名归。如果不是当年周星驰的《功夫》(也是三年心血)横空出世,最佳影片估计也逃不出《旺角黑夜》的掌心。
尔冬升轻易不拍黑社会,如今一出手,几乎好过了杜琪峰。
“香港为什么叫香港呢?”故事的女主角一直在片子中重复了好几遍这个问题,影片结尾的时候打出一行字幕,“昔日,香港制香,故名香港”,这是香港的历史。而所谓的香港制“香”,也不过是昔日而已。
而对于影片中的女主角来说,她不知道香港旧制是什么,她来香港的目的就是赚钱,虽然她是被骗来的。那就是香港这块土地,是和金钱联系起来的。影片就是以两个小贩争取大陆游客为始,后面情节的发展就是在某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交织而展开。
大陆妹是为了赚钱,被骗来的,而大陆仔也是因为杀人拿钱而走进旺角。两大黑帮为了各自的利益厮杀,又为了人命而掀起更大的杀戮……
缘钱而起,缘钱而终
就如同已经发生的生活不能假设“如果”一样,这个片子里面的很多情节也不能假设“如果”,它就这么发生了,并且还将这样发生下去。之前有影评说,这是一种宿命论,如果把这种宿命论的控制权交给上帝,那就值得商榷,而把它归结给人物的价值观,那就更加恰当一点。
香港的黑帮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超出势力范围而践踏到其他人的地盘,那就是一种挑衅和威胁,如同各个国家的领土权一样。而这些人能够纠结在一起,能够共同抵抗外界干扰的原因就是经济利益。开始可能为了团伙里面的人能够生存,等生存问题已经解决之后,就是每个人的贪恋在作祟了。两个小商贩因为争抢顾客起纠纷,老大出头,其中一方的老大被砍,另一方找人报仇。这就是基本的逻辑。
这里面涉及到人性的东西就很多了,个人的自尊心、集体主义的保护、个人的小利益,都纠缠在一起。冲动、贪恋、好大,这些情绪都一股脑的压倒了每个人。在一种主观所不能控制的前提下,喷泄出来。
吴彦祖主演的男杀手,是一个从农村来的没文化的靓仔。他是为了钱而杀人,而他的身上又掺杂着同乡之间的感情,对弱者的同情,对强者的反抗之类的正面性格。在他的身上是不能够进行逻辑的分析的,为什么一个同情弱者的人会去当杀手,他又为什么能够为了钱而去杀人了。只能够说人性太复杂了,不是用逻辑进行分解的,也只能说生活太复杂,人性具有多重的可塑性。但是无疑金钱对他来说太重要,他可以为此残暴一回。
影片中的大陆妹把这个靓仔当做恩人,但是在发现他的袋子里面有巨款的时候,她就起了贪心,想拿着这个钱一走了之,也在自己帮助他的希望能够收到更多的报酬。其实在她的心中,她也是有着明确的价值衡量标准的,恩情不够大,所以她需要额外的报酬来支持自己的付出。影片结束的时候,靓仔死了,她提着“恩人”的钱回到老家。
在金钱和道德中冲突
这个影片很好的一点就是默默的反映着变动的社会,而不去做任何的价值判断。尔冬升在影片中运用黑色的基调,污浊的环境来展示,在他的心里,这个变动的世界或许不是他所想要的,或者也不是他能够控制,他和观众一样,默默地沉受着这些事情的发生。
来福到旺角杀人是受同乡之所托,而在故事的进行中,林雪所饰演的老乡却为了自己的利益,引诱他入瓮。当来福与六哥见面对峙的时候,来福愤愤不平的是自己帮别人反而被别人陷害的痛苦,而来福所看重的乡情,在切身利益面前,却是一文不值的。当来福威胁说要将六哥的所作所为告知乡人和他父母妻儿的时候,六哥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不希望这些事为人所知。
陷害熟人,这是传统道德里面很不义的事情。而在激烈的社会变迁之中,道德已经无力可为了,而生活在传统道德和社会变迁的人却要煎受着这痛苦。
张柏芝主演的大陆妹又何尝不是呢,在恩情和金钱面前,她总是在摇摆不停。此时想拿走恩人的钱,彼时又想在危难中帮助他。
到最后,我们到底是应该责怪这个动荡中的社会呢,还是应该责怪在这个社会中动荡的自己呢?
原来林雪是大陆派去的 啧啧
香港因为制香,所以叫香港。其实旺角是有白天的,只不过讨生活的人太多,遮住了阳光,剩下的就是黑夜。尔冬升的青春猛片,剧情简介在瞎掰,国语版的配音就是阿祖,5星
够文艺的警匪片。
这个世界,一开始看呢,太清楚是会晕的,习惯就没事了。尔东升的气氛。
张柏芝的颜我是服气的,吴彦祖的颜都掩盖不住张的惊艳。
是谁给张柏芝配音的?!拖出去斩了!
宿命的故事说明“打人一定要打死,否则就是你死”。关于演员,没有这么文艺范的农村不识字杀手,而老六演的很有意思。
非常好看的电影,但这ABC口音说自己是湖南某村的文盲,也太出戏了
吴彦祖叫“来福”,印象中只有家乡的狗才叫这个 =。=
不得不说这部剧不错的原因就在于,导演挑选了最适合角色的演员,而且有好的剧本!
“这个世界,一开始看呢,太清楚是会晕的,习惯就没事了。”
張柏芝在裏面真水靈啊
国语打了折扣。可惜了张柏芝,她应该天生就是个戏胚的。
香港的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说“没去过旺角就等于没到香港”
吴彦祖怎么看都不像农村人啊……
吳彥祖說拍攝張柏芝躺在床上跟他聊天那場戲的時候,他根本不敢直視她的眼睛,她簡直太漂亮了
说吴彦祖是湖南一小村子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我非常疑惑,就象疑惑张柏芝是他同乡一样
某村盛产帅哥美女
这电影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
我完全是冲着吴彦祖去看的这部电影,可当我看到他演的那个大陆仔在夜总会因为有人说他喜欢的女孩是鸡就去找人打架这段时,我就把这电影关了!这种情节拍了这么这么多年都没有长进,真是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