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深山给人当媳妇的故事,李杨导演延续了前作的纪实风格,压抑犀利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层面,女主仅仅是千千万万偏僻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一切罪行来源于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盲目要比杀人可怕多了,最后女主砍去的那一刀戳中人心,极具震撼力和讽刺意味,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这部电影是李杨导演盲系列的第二部。这个是世界有很多“忙”人和“盲” 人,他们不是真正的如此,而是心里装瞎。这世界原本就很黑暗 ,人心原本就是那么丑陋,丝毫不需要用自己和社会营造出的所谓的美好蒙住自己的心,自欺欺人才最可悲。
看的电影越多,才发觉真实反映这个社会黑暗面的电影才最触动人心。对于没文化的野蛮人,用正常人思路去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你野蛮我比你更极端。 命就这么一条,我不要了但你们都特么的要给老子赔上!
《盲山》说的是人口拐卖的故事,好像是因为抹黑了我党村干部的形象所以被禁了吧 其实这部电影真的是很现实的,反应这中国偏远山区因为贫困落后而出现的种种问题,孩子们没钱上学,教育跟不上,大人思想脱节,不顾法律后果进而知法犯法! 这里只是讲的西北某山区,看电影就知道很偏远的一个地方,只有一天路通镇上,如果去旅游呢我会觉得风景还不错,可这是女主被卖去的地方啊,所以看起来格外的凄凉,女主刚出社会,外出打工的时候被无情的该杀的人贩子盯住,这种人就该直接枪毙!然后悲惨的命运就开始了!人贩子以中草药公司要收草药的名义把雪梅偏到了买家那里,路上喝了人贩子给的水就被迷晕了,所以千万不要喝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啊!
买家一家三口人,恶心大叔,恶心大叔的父母,他们出钱买了女主肯定不会放她走的,居然丧尽天良的一家人按住把女主强暴了,村里的人和村里的主任良心真的被狗吃了,居然怂恿!!!而且还帮凶!!!!!mmp!!!!可女主是个大学生,当然不可能就此待在那里,一次次的求救无果后想到了逃跑,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啊,村子里有好多都是被卖过去的都认命了,虽然告诉了路线但是也没那么容易,一次次被抓回去,毒打肯定是逃不了的,她想到了自杀,被买家恶心大叔的表弟救了,还送她书还说会帮她逃出去,看到这里我还觉得他挺好的,看到最后才发现也是一个骗子!女主写的信被邮递员给了恶心大叔,所以一直没有回信,还是一个小朋友帮忙才最终得救了,所以人心还敌不过一个小孩子!习惯真的很可怕,母爱的力量也很伟大女人都是会认命的,其他被卖过去的女的最后被救的路上还是选择回去因为放不下小孩!
希望中国能重视偏远山区的教育和建设问题,中国不止有城市还有农村,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农村也是中国的!(我说这话不会被封号吧😥)
影片中,刚毕业的白雪梅为寻找工作而被骗拐卖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开始了她的逃离生活。她两次翻过大山后,一次走在公路上,一次已经坐在离开小镇的车子里,但都被人抓了回来。直到后来生了孩子,在戛纳,她一刀砍向“丈夫”;在中国,她被公安救了出去。万事互相效力,叫一个人的命运行走在哪一件事上,大概是人不可知的,就像我不知道为什么在众人中,就是白雪梅碰上这样的事。但故事永远不会是以偶然开始,因为偶然永远没有讲述的意义。如果这样的事是她必然要经过的,或许如此更能使旁观者的悲悯之心建立在事如己出之上,因为她实在是我们的姐妹。
我很喜欢电影的画面,导演似乎更加忠实地只做一个记录者,对于这个事件,甚至没有判别的色彩,镜头对准了事件背后的人们,观者就像生活在他们旁边一样,而在现实的生活中,这些事确实发生在我周围。在这中间,人们难以想象一个男人要花多少钱才能娶到老婆,一个女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就幸福,一座山的大小不及心中一块石头,为了有钱坐车,四十块钱将身体卖给小店铺老板,为了离开,与‘丈夫’的表弟同床共寝,而日复一日寄回家的信却都落在‘丈夫’的口袋里。在这个意义上,白雪梅的刀砍向“丈夫”,她所结束的并不是她内心真正要终了的东西,她撕裂了问题的纸张,却没有得到答案。
对于中国版来说,影片结尾的字幕仿佛告诉人们‘十七大’圆满结束一样。尽管这个结局是老爷们所能接受的,但是却具有极大的讽刺。在《三峡好人》中,奉节这个地方从文化和地理上被双重拆迁。而在《盲山》中,人与人之间也被双重剥离。当白雪梅被卖到这里时,她与父母之间被分割,当她被公安们拯救时,她与她的孩子之间被隔离。如果白雪梅最后一刀砍向“丈夫”的结局令人震撼,如果一刀是快意恩仇,最终被判死刑是众人皆怒,那么这一个结局——白雪梅被救后坐在车上回头观望的画面,更使我的心思复杂而复杂,这使我不得不追问到底什么才是拯救?拯救只在乎肉身的空间位置,还是破灭的生命状态能够复原?警察啊,你救我的肉身脱离大山,却未曾救我脱离盲山。
我想人心中有座巴别塔,而后有两座山,一座是盲山,另一座也是盲山,至于广电局的做法,无非是盲山中一块硌脚的石头。
每个姑娘都该看看,在你喝下陌生人的酒,在你潇洒地独自旅行,当看似友善的人给你好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这座盲山。
导演李扬解释“盲”字说:“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了还不一样……衍生开去,就是对良知视而不见,对外部残忍视而不见。”这电影看完堵人难受。
我们村就有好多被拐卖来的,不过不是大学生。后来我们村的人贩子判刑了,现在已经出狱了。片子比较真实。。。
没有钱就借钱养猪,没有钱就辍学砍柴,没有钱就溺死女婴,没有钱就像养猪一样生一堆儿子。书本背后是龌龊,鸡蛋里面是良知;手术不用消毒,疯子妨碍交通;没有养猪也要交养猪税,想救女儿要先交解救费。绝望是拖拉机嗡隆的轰鸣音,绝望是永远寄不出的求救信,绝望是白茫茫大地望不到边际,绝望是举起菜刀用力地砍下去。警察是否会回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那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女孩早已永远逝去,这样的作品再无可能拍出,这样事情此刻正在上演。
哪里有同一个世界?转过一座山就是另一种人生。
“道德的德,诚信的诚。”“谁会丢男娃呢。”“我发誓,我一定会带你出去。”这是什么感觉?“你网名叫什么?”“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叫寻水的鱼。”“回帖回什么?”“TMD。”对,就是这种感觉。诚意足够,题材沉重,却意识先行,丢掉真实,每个角色都像是贾樟柯写出来的。对,这也是他的毛病。
我看得是和谐版结尾~~戛纳版是这样的:“他娘躺在面包车前,公安不得以停车,然后回到村长办公室,公安就走了,说一定回来营救,女孩的爹留下,结果第二天她爹要带她走,被男人们抓住,开始打她爹,她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黑屏结束。”——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处于和雪梅一样的困境呢?“我要逃出去
建议过年期间CCTV6每天循环播放
心里堵。像我这样总一个人往山里跑,居然现在还没出事,真是福大命大。如果我被拐卖了,一定先换取信任,再趁天黑砍死全家放火烧村,到最后还是逃不了就自杀。如果一个村里有三户让被拐妇女害到家破人亡,还会有后人想着买媳妇吗?得过且过害的不只是自己。最后结局太棒了,真实到令人绝望。
揪心 一刀砍下的结局更具现实性
看到的是殺人了的那個版本。驚。
你以为你不在盲山,你以为你在城市,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枯燥、愚昧、麻木还是在身边,只是以其他形式出现。这样的令所有女人难受的片子,居然还能有异样的美感,只是绝望又窒息。走出去又如何呢?生活如何继续?
李杨的电影真是沉着又具有爆发力,残酷又不失怜悯之心,摄影也相当出色,特别是那个结局.(PS:千万别看和谐版)
彻底有阴影了~要是我就掐死生下来的娃,做饭时下毒毒死德贵一家,带着钱和刀以及干粮走出这个吃人的山沟,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一场噩梦。绝对的噩梦。最后村民像水蛭一样覆盖了警车的那幕把全片推到了惊悚顶点。导演让许多本来很讨喜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一个黑暗的框架下出现,原本淳朴的民俗变成了恶魔般的符号,清晨荡起的山歌如同巫咒,让人不寒而栗。地狱般的乡村。「民众」果然是汉语中最可怕的词。
那些不愿离开大山的女人们啊,等你们的孩子长大了,你们会不会是另一个黄德贵的妈?
这个盲系列,真实而震撼
看到一个热门短评写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犹如被拐卖到这个世界来的一般,受尽折磨却总也无法逃脱”……无语了,布尔乔亚们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心安理得一点,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广院毕业的李杨07年导的这部片子获得了国外媒体一致高评,但惨遭国内审核的删减并被迫更换结局。故事讲述以传宗接代生殖崇拜为目的的中国农村拐卖妇女集体行凶残害人性的事实。无知冷漠野蛮勾结麻木愚昧的乡下人其实是整个中国人的反射,全民行凶是这个片子的中心思想。看的气愤压抑感叹无语。
看的时候还在想李杨是怎么忽悠着村民们演这戏的,不怕毁形象吗。看了访谈才知道这些村民觉得这种事太正常了,不会毁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