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我一直在想帕尔玛忠在哪里,我想忠诚或许不是一昧地付出,忠诚是一种爱,狗的世界哪有那么多种爱,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忠诚—长久的爱,我试图从中窥探如何爱人——
只要你爱我 我就会一直爱你 直到你不爱我 我在等待你的同时 也在等待爱 我在等 等到你回头 或是等到我不爱你 等待下一个轮回 但我希望没有轮回 因为我希望你永远爱我 或许这就是忠诚
忠犬帕尔玛是一只因为没有动物检疫证明而被抛弃在机场的狗,前半部分表达的是它对前主任的执着和忠诚,而转折点在一个雨夜,帕尔玛认为自己被主人抛弃了而不吃不喝,是小男孩找到了他并哭着希望帕尔玛陪着他,二人度过了一个雨夜之后,帕尔玛重新获得了生机,然而天不遂人愿,之前他们费心费力想找到的狗主人却出现了并表示要带回帕尔玛,在电视台的镜头面前,即将面临和帕尔玛分别的小男孩沉默不语,帕尔玛强行被原主人拉回飞机上,就在所有人以为要结束的时候,机长作为小男孩的父亲,一个事业心很重的男人,他选择了不开这辆把帕尔玛送走的飞机,为了自己儿子,也为了一线转机,最后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没有动物检疫证明”,原主人松开了帕尔玛的牵引绳,帕尔玛飞奔向小男孩,一人一狗相拥结局完美撒花。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对“忠诚”的定义,帕尔玛忠诚吗?忠诚的。而它的忠诚不是“愚忠”,在意识到前主人抛弃它之后,它意识到了小男孩想挽留它的心,决定另择其主,在前主人要来领走他的时候,它选择了小男孩。整部电影时长近两个小时,剧情饱满紧凑,其中有喜有乐一波三折,不失为一部佳作。
每天在跑道上迎接飞机的温暖画面,《忠犬八公》也有类似的等待。 狗主人轻易抛弃了来自动物的忠诚,拾起它的,则是一位失去母亲的纯真少年。 父子之间的恩怨,在那封告知信中得以舒展,名为寻主的狂奔,同时也救赎了机长的内心。 大人丢失了童年的美好,如今再难守住那份曾经,渴望被爱,但孤独敏感,却又率真烂漫。 草地里的翘首以盼,机场上的执着分辨,我用我的今世此生换取你某一时刻的陪伴。动物的长情令人汗颜。 故事平淡舒缓,有点印式教育片的味道,需要静下心来慢慢观看,某些方面这也是一个缺点。
这个电影怎么说呐,处处显示刻意,啥都想表达,啥都没表达好,没一点细节,哎,看的我恶心。想表达狗狗忠诚,这是主题啊,一点不刻画,感觉演的最好的竟然是狗,那演员,那台词,真是一塌糊涂,我真服了,我专门注册个豆瓣来吐槽了,真他喵服了,这电影让你们评7点多??3点多就足够了,场景可能值3分吧,啥球烂电影!!!
主题8 叙事8 人物8 视听8 细节8 综合8分
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变,1977年的苏联,一个中年男子因为免疫证明的缺失只好将自己的狗狗“阿尔玛”留在了机场里,这个狗她始终留在机场内,在这过程之中她与一个小男孩科里亚一起等待着自己主人的回来,但当主人真正回来时她却不肯离开......
小时候,我看过《忠犬八公的故事》这部电影,现在留下的印象就只有当时好像很感动,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现在重新再看一遍的话,我一定会哭出来的,而这部电影看完我没哭,但是我很感动,我想导演想表达的也不仅仅是突出这条狗狗的忠,还有在等待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事情所映射的那个时代缩影。
故事其实可以说是两条线,一条主线是阿尔玛在等待主人的回来,另一条线则是小男孩和父亲的和解与感情的升温,这也就是他的主题和叙事层面上的重点。
首先就是阿尔玛对于人类主人的忠诚,她可以始终听到那个主人离去时的国际航班“18号”发出的独特轰鸣声,一次次的去追赶和等待,这个过程不是一两个月,而是持续了两年,在这一过程中她经历过一次次被驱赶、被抓走、逃回来等等,当她面对自己同类对于自己的呼唤时她选择继续在机场等候主人的回来,而她的主人因为工作放弃了自己,最后也只是迫于无奈的回来,而那个对自己就像家人一样的小男孩科里亚始终在她身边,最终她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科里亚和阿尔玛就像是拥有相同经历的孩子一样,都是一个人,他不知道这条狗狗的名字,乘务人员妮娜告诉他叫“阿尔玛或者帕尔玛”,妮娜也没有听清楚名字到底是什么,但他们都管她叫“帕尔玛”,她是被自己的家人抛弃在机场,科里亚则是被母亲留在了人间,都是有着悲惨的环境,两人在一起逐渐熟悉,科里亚想帮她找回主人,试过各种办法,但都没有起到效果,就算主人看见,他也只是想告诉读者“自己不想去领回来”,在主人的心中相较阿尔玛,新工作更加的重要,而这样的人却让她在机场等候两年,人的虚伪和狗的忠诚形成了强大的反差。
而科里亚则与狗主人相反,他的举措有着小孩子的幼稚一面,充满着善良和勇敢,而那些机场里面的大人往往就是顾虑的太多,无法做到孩子般的善良,同时科里亚对于狗狗的举动更像是一个家人对待另一个家人的行动,他可以为了帕尔玛去往“儿童中心”、可以拿着“武器”在一群保安之中保护她、可以在雨中将自己的衣服给她盖上,其实另一层原因也是帕尔玛对待他就像家人一样,将他从飞机上救下、抱在他身上给他取暖等等,这两者都是相互的,他们看待彼此都是如同家人一般,因为一开始他们都是“被抛弃者”。
故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科里亚与父亲之间的和解和关系的升温,父亲在母亲生前一直为了自己的理想拼搏却不去照顾他们母子二人,母亲死后也是科里亚第一次见到这个父亲,他完全是陌生的、排斥的,也会想离开这里回到自己从小居住的地方,父亲说他是“离家出走”,但对于他来说“这里不是他的家,他也从未来过这里,自己的家不在这里。”
起初父亲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牺牲孩子的想法,但是当他告诉科里亚“明早替他找一个好一点的儿童中心”的时候,没有回到卧室睡觉,而是在大雨下的车里坐着,因为他会料到儿子一定会出来,看着儿子写给帕尔玛主人的信件,这里面也表达了科里亚对于父亲抛弃他们母子二人的控诉,当告诉科里亚去找回那帕尔玛,我想他是想逐渐弥补自己对于妻子和儿子,他会与儿子一起玩,可以为了儿子的愿望用新汽车、新房子去换,当面对窗外的一声声呼唤时,他放弃了推动油门,为了自己的儿子,他不想在亏欠孩子,就像二人在车窗下的对话那样,他也不想做出那样的决定,当时“爱确实需要放手”,但是当帕尔玛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他也会为了自己的儿子放弃梦想,这种父爱也是片中所传达出来的。
同时片中其他人物也可以为了她做出无法理解的选择,平时做出严厉要求的负责人、同机组的人员、私下告诉主人信息的窗口人员等等,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待帕尔玛的态度也不一样了,他们也愿意为了科里亚和帕尔玛得罪上级领导,他们选择了善良,而当狗主人看着阿尔玛时的眼神,流出的泪水和取掉项圈的动作,他也是想成全他们,这也许是他对阿尔玛最后的善良吧,就算自己的dang员证被压在那里。
至于影片的视听和细节方面,我感觉还是非常不错的,镜头语言和故事一样平滑舒缓,创造出了不少的画面,帕尔玛追着飞机最终停在了跑道上、她与科里亚在停机坪夕阳下玩着水、以及帕尔玛在机场中找人时一连贯的画面和剪辑交叉,而配乐的味道很纯正,该有的时候都有,尽管全片有的配乐部分其实挺多的,但是配合画面和故事情节的推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那些隐藏在片子的细节,如开的车、住的地方等等历史背景还原的不错,也将那个时代的特殊性拍摄出来,挺不错的。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值得观看。
这是一个探究人性,讲求抉择的深刻温情故事。 当原主人面对千载难逢工作机会,不得已抉择了在机场放弃“阿尔玛 ”~ 当机长爸爸多年前面对飞行梦和母子二人时,毅然抉择了离开去奔赴自己的梦想前程~ 而又当面对上级的升级梦寐以求国际班航威胁时,再一次怯懦抉择交出珀尔玛~ 小男孩面对母亲过逝,亲身父亲献出同命相怜修勾,宁愿坚定抉择去住孤儿院~ 还有最后对珀尔玛去留的不舍不甘矛盾抉择~ 最后机长父亲面对停职吊销飞行执照,甚至终止职业生涯飞行梦时,仍然为儿子抉择了停飞,还有旁边副机长和其他机组工作人员支持的抉择,逐渐散发人性光辉感人至深! 珀尔玛像忠犬八公一样日复一日奔赴机场同一型号落地飞机等待原主人回来接它,直至被小男孩真诚打动凤凰涅槃死而复生,抉择了真爱新主人~ 整部电影既真诚真挚又有苏俄式幽默,剧情细节也温馨感人!同时也警惕告诫我们在面对个人利益与人性良知冲突时,一定要妥善抉择,少留遗憾,即使发现了过错,也一定要及时付出行动勇敢补救!
修勾真是最重感情的,比人好多了
1976年,苏联《共青团真理报》发表了《等待两年》一文,讲述了帕尔玛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等待主人的事情,每逢伊尔18飞机降落它就会去接机。这部电影只取了这么一个原型故事,其他部分都是杜撰出来的,故事年代也改了。当然杜撰得还挺有意思,至少看起来还是很顺滑没什么太尴尬的地方。几条故事线的融合也非常不错,不过这部电影不像其他狗片那样蓄意煽情、赚足眼泪,至少最后的大团圆结局还是非常治愈的。虽然有几个人脸谱化确实严重了一点,但是这部电影分级仅6+,说明是面向孩子的,也不算致命缺点。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被多国抵制,导致非常惨淡,成了苏东集团内部团建,机场领导搞的形象工程还是白干了,算是个隐线小笑点。历史上帕尔玛没找到主人,在另一户人家安度余生。俄国最好的狗狗电影还是《白比姆黑耳朵》
原主人太不配了吧,太缺德了,直接把狗抛弃在机场,好歹请机场帮联系亲戚接一下狗帮照顾一阵子有这么困难吗?狗太聪明通人性了,这样的小可爱值得一个幸福的结局。
很常规的动物片,没有刻意催泪煽情的,但不得不说狗狗演的是真好,情绪和心理都在眼神里表达,故事比较中规中矩,一只被遗弃的狗狗,和一个跟爸爸不熟母亲去世的男孩,两位同样遭遇从此做了好朋友,有暖心的互动,和等待的苦楚,等到期待的那一天终于到来,却发现更重要的伙伴一直在身边不离不弃,在生命最煎熬的时刻遇到了彼此,理应永远的依靠下去,简单质朴的故事泛起暖暖的感动,保守叙事,却收获满满能量,动物片做到这个成色已经很有诚意了。★★★☆
谁不喜欢秋天的夜晚看一个超级治愈的帅狗电影!P.S. Nina实在是太太太美了
作为一只家犬,真的是把大半辈子花在了等待主人这件事上。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苏式传统电影拍法,比较煽情,反倒让真实事件显得有些虚假。电影不仅讲述了狗的忠诚,小孩与狗之间的感情,还突显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嘲讽了官僚主义作风。总体上还算一部比较有趣的电影。让人惊讶的是,当时苏联机场的安全措施真是非常松懈,似乎什么人都可轻松进入跑道。全球机场严格安检,应自九一一始。
看过最难看的狗片
重要的事说三遍:以抛弃狗狗为耻 以抛弃狗狗为耻 以抛弃狗狗为耻
德牧演技一级棒!!!把半条命还给旧主人,尔后用完整的一颗心去爱新主人
可看度不亚《忠犬八公》呀!尤其对于离弃问题的道德层面的探讨,无论是离弃宠物还是子女,都非常有新意,值得一看!
三星半,原来真的有原型,但现实结局不如电影美好,1988年还有一部老版电影。对苏式官僚主义的讽刺有点好笑
我实在是不敢相信把狗留在机场,让小宝贝在机场等他两年的这种人,空姐很机智没有检疫证明狗不能上飞机这招把帕尔玛留下了,小宝贝奔向小主人太感人了,狗是能闻出自己的主人是不是真的爱它,狗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是焦虑的等待它的主人,被遗弃后心理和生理都是煎熬,这就是很多人都说狗容易得抑郁症的原因,它们一生只有等待主人回来。
呜呜呜,看这样的电影就忍不住想哭。狗子太通人性了,也太懂事。我们豆小葵也非常倔强,别人牵着绳子也带不走她,虽然傻乎乎的,但是我知道她是爱我的。
还算合格,是那种音效会开很满让你听不到后面聊天情侣的成熟商业片。飞机降落,行李传送带逆向,黑白采访画幅,延时摄影这些元素都算让人惊喜。喜欢的除了可爱小狗外就是苏联祖传讽刺了,看不腻。当然套路救赎的那些也一点没少。#DFC七宝店 3月电博关门错过,没想到等来了院线
狗子是完美的动物,德牧是完美的狗子。
跟我想的不一样
3.5星。大背景下,忠犬角度。
3.8/和动物有关的电影总是特别戳人 我永远喜欢狗勾
始料未及地突然看到了这部期待有些时日的《忠犬帕尔玛》:电影没有像《忠犬八公的故事》那般让我看到泪流满面(你想念某人吗?帕尔玛。我也想念一个人。),但跌宕起伏的戏剧化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不过部分情节还是让我怀疑其合理性,比如帕尔玛作为嗅觉敏锐的狗狗,会看错主人乃至闻错主人?虽然它很聪明,但自己能从车里逃跑还顺便解救其它关在牢笼的狗狗,此行为也过于人性化了吧?)。影片的拍摄制作水准也超乎我的预期,飞机场、演员众多……还有帕尔玛出名后始终等待主人的蒙太奇段落,尤其是那个特效镜头,让我感觉这部电影成本应该也不低。虽然剧情有些悲伤现实,还几度让我担心帕尔玛有生命危险,但好在最后是个比较温馨美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