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像John是个稍微有一点地位的普通人,在末日来临之际被政府赋予了免死金牌,而这个金牌还带有排外性,你是否还愿意带上别人一起逃亡。
在电影中,我们遇到了好的坏人(放过孩子妈妈和孩子的商店抢劫犯),也遇到了坏的好人(愿意让母子搭顺风车却在中途抢走孩子夺人生机的夫妻),遇到了更坏的坏人(夺腕带的逃亡者),遇到了更好的好人(所有协助John一家人逃亡的好心人)
其实这里不能单纯用好坏去衡量,在灾难面前,在那种非正常的环境下,追逐生的渴望,对未知的恐惧,让任何人所做的一切都应被理解为是正常的,可能不合情但是十分合理。
正如这种环境特定性,人性的转变是必然的。如果说John之前拒绝带上邻居一起逃亡,这是一种非善意不合情的表现,再到后来面对着火的车主动去救里面的司机,飞机失事第一个想到去看飞行员的情况,这便体现了善的转变,从利己到利他。
但也可能是向恶的转变,尤其是“不幸”活的够久而资源却极其有限。
这种转变,亦是不合情却合理的。
每次看完末日电影,我都很想问身边亲近的人,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灾难,是打算带上我一起逃亡,还是说就留在家里一起度过最后的日子。
但仔细想想,这种测试题其实毫无意义,因为人在那时会变成什么样,谁都不知道,甚至可能和当时遇到的灾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地震,洪水,彗星撞地球,还是僵尸袭城。
而我们为什么会被电影里面帮助他人的人,恪尽职守的人所感动,因为这种在平时里都被人称赞的行为,在灾难面前仍可以做到,可见是多么难得。对于这份善意,只能在我们随着剧情,和John一家人一起逃亡的过程中,心怀感恩地去面对了。
不得不说,在拯救世界这块,一般没母亲啥事儿,女人只会在灾难来临时,在家无助地哭喊,等待丈夫的救援,甚至离婚后,带着富有的丈夫找前任帮忙。
从这些设定来看,大月亮国也是有性别歧视+刻板印象的,包括对母亲角色、职业、价值、智商的刻板印象。
《2012》无疑是近十年来最成功的灾难片之一,而男主的设定就是个为俄国富豪开车的落魄司机,妻子无法忍受之后带着孩子们嫁给了有钱人,过上了更加富足和安定的生活。但在世界末日到来时,她却要依靠离婚未娶的前夫救援,而在这个男人的帮助下,一家人最终才成功登上方舟。
身为总统前保镖的老父亲,因为危险的工作性质,也不得不与妻子分道扬镳。但随着女儿出事,老父亲发挥余热,只身飞往法国展开飓风营救。这部电影依旧表达了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就像《星际穿越》中,老父亲返回过去提示女儿,最终将人类的历史改写。
其实我觉得在国外人眼中,父女之间的羁绊比夫妻双方更稳固且牢靠,这一方面因为血缘关系,一方面娱乐导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很多这种灾难片电影我很难理解的就是这里,丈夫无一不是岗位上的优秀员工,有着非常专业的素养和强健的体魄,这难道不值得骄傲和自豪,但塑造出的妻子无一不是追求安定,最终离婚,带着一双儿女嫁给有钱人,我一直都觉得挺可笑。
好了,回到本电影,这次虽然没有离婚的俗套设定,但身为母亲的妻子依旧出现了好几次智商下线的表现:
1.当丈夫成为那个好不容易被选中的人选后,她还同情邻居,想把邻居的孩子带上,显然没过大脑。像这种世界级的灾难,名额极端有限,你都不害怕邻居孩子把你家孩子挤掉?
2.丈夫一再交代原地不要乱动,结果她跑走不说,还将孩子患病的消息告诉了军方,结果赶回的丈夫本来已经登上了飞机,又不得不因为她的莽撞之举下飞机。
3.随便搭乘别人的便车,没有一点风险防备意识。你想想,带着手牌的你就是那个待宰的羔羊,还到处哭诉你跟丈夫走散的故事,生怕别人不知道你是个带着孩子的弱女子,最后孩子被抢,自己也落单了。
总体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母亲的智商贡献,这部电影的剧情将变成:
夫妻俩成功登上飞机,并在暴动发生前到达避难所,一家人成功躲过末日,完结。
以下是豆瓣网友分享的影评,我觉得很好,从人性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2星,小成本的老套末世毁灭灾难片, 想看大场面特效的就可以无视了。 因为投资有限,所以影片主要精力在于故事情节的演绎和人性的情感展示上,无非就是世界毁灭,人人自危,人性面领考验的同时,主角儿女多情,老人家也是个情种,孩子无助等等煽情桥段。不太通顺,有硬伤,闲的无聊的话可以看看,没时间就算了。
对男女主一家实在喜欢不起来,开头就是专家说说末日即将来临,大家都要完蛋啦。一片混乱时,男女主一家被视为精英得以选中进地下避难所,一家三口都戴上了政府发的幸存者手环。结果上了飞机,儿子的救命药忘带了,父母就这样把儿子的救命药和毯子一起乱塞,也是心大。
后来爸爸决定冒险跑回去取,接着降智的操作来了,这个妈妈居然大咧咧地去问士兵,她老公去拿儿子的药,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回来?啧,当妈的这操作不是把儿子的健康状况直接暴露出去了吗?然后士兵一听,这儿子原来是有病啊?能被选中的人怎么能有致命的疾病呢,这还了得,当即要剥夺儿子进去避难所的资格。
然后母子俩人被赶出去了。还好后面一对普通人夫妇救了她俩,愿意带着她们一起逃难。但是,女主依然保持傻白甜人设不变,一点都没有吸取教训。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都末日了,还能相信人性吗?车上,这看起来很老实的夫妇以为女主也是跟他们一样被政府抛弃的普通人,对被选中的“精英”们各种羡慕嫉妒恨。而单蠢的女主居然没有及时藏好自己和儿子手上的手环,就这么被发现了。然后这对夫妻立马变脸,抢了女主的手环和儿子试图蒙混进避难所。
女主没了老公和儿子差点崩溃。虽说后面一家三口还是进了避难所,但是,我真的想说憨憨女主真的太蠢了,傻白甜一样,让人喜欢不起来。
先是把药给弄丢了 然后又是在陌生人车里透露他们是被选中的 导致整部片子一半时间一个小时都在填这儿子的坑。最后明明死亡闪回了 又搞个9个月就出地堡了,这么大陨石,9个月就恢复生态了,恐龙估计灭绝不了。
槽点确实比较多,要是我,我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抛下我爸妈走,要走就一个不落。而且截停飞机我也做不出来,再强的求生欲,也不能建立在牺牲别人的基础上,万一飞机和你撞上了,两败俱伤。政府通知去避难所,居然还有电视投屏,并且还冷静的和邻居一起看完,真的是邻里关系和谐,但凡有个心胸狭隘的邻居,估计当场让你见识人心
价值观导向和中国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中国人主张的是灾难面前大家要团结一致,共同度过难关,每条命都不能放弃……半路打劫人家小孩,抢人家手牌,关键时刻抛下自己老爹等等,这些事讲真的,有点损人不利己的意味…..
美国人主张的是先满足自己需求,再考虑别人的感受,政府也是选择帮助对自己有用的人,路上的路人坏人比好人多,但凡大家团结一点,这个片子都演不了两个小时…..
这次因为疫情之前带着俩娃去旅行,回不去中国,投奔了新加坡,结果一下子呆了大半年,暂时决定留下给孩子在这里上幼儿园。好久没去电影院了,我跟老公决定去看一场戏。新加坡院线现在只有几部不入流的片子,我们看时间安排选了马上要开始的Greenland,结果,没有想到,全程泪奔了。
我知道绝大多数来看世界末日的观众都会像我老公一样失望了,因为既没有外星人,也没有打仗,穿插在全片彗星划过的画面加起来也不到十分钟。可是,这个片子非常真实,想象一下,如果彗星真的意外撞击地球,你和我将会如何面对?这件巨大的事件与我们每个人琐碎的日常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撞击?在死亡与毁灭面前,还有什么是重要的?这难道不值得思考?不值得讲述?OK,这不是《2012》或者《后天》那种灾难片,更不是《流浪地球》那类的科幻片,这其实算是一部伦理剧情片。倘若你对人性感兴趣,这是一副好药。
对我来说,Greenland非常好看,首先,剧情上尽可能做到了合理。主人公John开篇看上去是一个标准美国三好老公,事业有成努力工作,顾家疼孩子,还是个妻管严。他们的豪宅在富人区里鸟语花香,但这位人生赢家却和漂亮的老婆在闹分居,老婆对他怨气十足。儿子精灵聪慧,懂事可爱,却患有少儿糖尿病。看似完美的家庭原来有各种缺憾,生活果然就像长满了蛆的华丽丝绒啊。突然之间天降横祸,彗星来地球搞事情,John一家三口被选中去政府的防空洞避难,原来因为他是建筑工程方面的翘楚,大难之后重建美国的重任要交给各种相关职业的人士。因为儿子丢三落四把胰岛素落在了车上,一家人不能顺利进入避难所,小朋友这种普遍的坏毛病这回真的是要了命啊!于是三口子踏上了各种困苦艰险的旅程,因为乱世分离,最令人看透人生,老婆原谅了John,老丈人也原谅了John,俺们于是知道了这位长着好人脸的John出轨了,所以他对家人除了每个正常男人都有的爱与责任感,还有深深的愧疚,这种愧疚让他必须拼出这条小命,也得把老婆孩子带到安全的地方,好好地活下去。编剧非常聪明的设定了这个梗,让主人公的动机更加清晰,也让他的形象更加立体。我们讨厌他还是喜欢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就是真实的你和我的写照,我们都会犯错,我们都有罪与恶,我们也有爱,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候选择从泥沼里爬出来远远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我们有放不下的人和事。这个故事讲得很精彩,毕竟世界末日逃难的电影和电视剧大家都看得太多了,能让人动情的和感同身受的,真的凤毛麟角。
有了孩子以后,看到跟娃有关的悲情戏,眼泪是憋也憋不住的…… 当孩子妈被扔下车,儿子被劫持,汽车绝尘而去的时候,我可以想象到妈妈的愤怒、绝望和悲哀,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让我眼泪哗哗流到了我鼻子嘴巴上戴着的口罩里。但是这个妈妈欲哭无泪的时刻,仍然能够竭尽全力地保持冷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是普通花瓶角色的女性。在长跑健将妈妈一路狂奔终于找到儿子的时候,母子相见抱头痛哭,我也没办法只能跟着一起哭…… 理智已经无法战胜情感,知道是故事套路也还是共情了。这里也呼应了在电影一开头John回到家看到妻子在跑步机上汗流浃背跑了8公里的情节,亲们可见锻炼身体是很重要的!否则这位妈妈在末日将至的长龙堵车之时如何11路跑到机场找孩子?再之后,我们见到了这位妈妈的老爹,说话感觉就像一个西部老牛仔,虽然是个有脾气的倔老头子,对宝贝女儿却温情脉脉,对自己已逝的妻子更是爱意绵绵,看到这个血性的老爷子又听他讲自己爱马如命的太太,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虎门无犬女,所以女主人公独立坚强的性格是有家庭背景的。让我猜中了的是,倔老头儿果然决定死在自己的土地上,他与一家三口告别的那一刻,我又落泪了。眼泪干不了了…… 演员们在这里的处理很美国也很真实,他们没有哭到天昏地暗,女儿抱了一下就头也不回的上车了,上了车以后强忍着眼泪,其实已经悲伤欲绝。老爷爷挥别他们以后,却仰天微笑,张开了双臂,平静地迎接这来自宇宙的审判。我想,如果影片在彗星撞击的时候,可以给一下老头子在妻子的马厩里等待死亡的镜头就更完整了,不过并没有。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爸爸,我知道我心里是很爱他的。但是我并不能够确认他是否爱我。至少他不能像这个普通也不善言辞的牛仔爸爸一样爱我,他连一句关心的话都不会有。对他来说,从他和我妈离婚的时刻起,我跟死了也没啥区别。
我想,会引起广泛争议的,应该是John两次自私的举动,一次是他上了救生机以后在最后一刻得知孩子被取消了逃生资格决定要跳下飞机找家人的时候,另一次是他开车带着全家挡住小客机起飞的时候。他为了他小家的利益,牺牲了或者可能牺牲掉更多人的性命,这是否是值得批判的?与此同时,John也两次救人,一次把司机从燃烧的车里拉出来,成功了,一次试图把受伤的小客机驾驶员就出来,失败了。由此可以知道,只要在他可以选择的时候,John是毫不犹豫选择做好人的。而在故事开始的部分,他也面临了一次艰难的抉择,就是邻居哭喊着要John把自己的小女儿一起带去逃生防空洞之时,John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即使所有人都要求他开门,他也没有妥协。这说明John是一个理智的人。他有大爱也有小爱,而当两者矛盾冲突的时候,他会100%放弃大爱,为了他的家庭。我只想说,这是人性。如果我们人类是被高等智慧编制的一套程序,这就是我们程序中的重要代码。没有对,没有错,这就是人而已。我想要吐槽的是,那个小女孩死去活来要上车跟别人家父母一起逃难是怎么一回事?小朋友难道不都会宁死也要跟家人呆在一起的吗?居然有这样的奇葩孩子,不要自己的爹妈只要活命?此外,John在这一路绝命狂奔之中,还失手自卫杀了人,因为他不要交出自己的登机手环。这也是很人性化的一段处理。我想在那时,他心里应该还是存有一丝希望,可以带家人合法进入防空洞。即使没有这种想法,一个男子汉也无法容忍被别人威胁抢走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彗星最后一击的那一霎那,百感交集,虽然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cliche的家庭回忆蒙太奇一闪回,我还是泪奔了,口罩都要兜不住泪水了。有孩子的人真是伤不起啊,为了孩子我也是啥都能做出来的。我的思维和情感程序也是锁定了的。对我来说,天劫之日,逃命如果是一种选择,那我会和家人一起不顾一切,但是如果逃不过去,我宁愿与家人在一起等待死亡。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刚刚你还在为之拼命或者喜怒的事情,都瞬间失去了意义:John和妻子的冷战,儿子学不会的分数计算,超市里少给的洋葱,股市里亏了的股票…… 唯一有意义的,就是和你爱的人在一起。
那些没有爱的人,和一群朋友在天台上头顶着烧着了一样的红色天空,饮酒狂欢,这也是一种人性的状态。而为了自己活命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的那一对夫妻,以及强抢John手环的仇富的男子,也是一种人性。路上给男女主人公免费搭车的人们,帮助了母子俩的军医,还有最后救助了坠机乘客的军人,代表了一种人性。严词拒绝女主人公给慢性疾病儿子登机权利的女军官,代表了另一种人性。咒骂John补救自己孩子的邻居,当然也是一种人性。善,恶,美,丑,都如同彗星一样划过。我们人类到底是什么?作为观众的你我,会落泪,会批判,会嘲讽,会思考。当我们走出电影院,回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同样在上演着人性的戏码,从来没有变过。
各路砖家都声称彗星撞击了恐龙时代的地球。我更相信是外星高等生命出于某种原因例如战争使用彗星作为武器攻击了地球。对于高智慧文明来说,控制彗星就好像我们抓住一只苍蝇一样简单,而效力又远远大于核武器。有什么不可能的呢?人类望着宇宙,感叹自己渺小。其实,我们不仅仅渺小,而且低级。让我们和蚂蚁真正产生高下的,可能就是我们心中的小爱与大爱吧。
确实不太行。又是小孩儿有病这种老套路,烦,女主没事儿找事儿非要说孩子的情况,男的大大咧咧就漏出自己的手环,在二人相见之前的情节看得人冒火。
挂着个灾难片,讲的确是个外遇复合的故事!?不过跟女王大人莫瑞娜·巴卡琳真是不期而遇,我怀疑这里面存在个什么firefly粉,还找了霍尔特·麦克卡兰尼(搏击俱乐部/心灵猎人……明明非常魁梧)整了个艾伦·图代克的形象,又上演了一出风中之叶,复刻了一遍经典死法。
避雷!避雷!20号国内上映,小成本科幻片,两小时臭长,全片没有大场面,只聚焦末日灾难下主角一家的坎坷和逃亡,没有大制作的末日片,就另辟蹊径讲人性和温情,千篇一律的主角光环和刻意制造的失散冲突,这样的故事拍了八百遍,这样的成色噱头净忽悠人,杰拉德接片水平也越来越倒流,跟之前的“陷落”系列不在一个水准上,打着末世灾难的旗号,却在讲没脑子的后果,失散家庭,爸爸在哪,处处透露着寒酸和贫瘠,《2012》放在这部电影面前,那就是史诗级别的教科书,20号国内上映千万别买票,让它黄!★
娘子,快出来看“彗星撞地球”!自《白宫陷落》、《伦敦陷落》、《天使陷落》、《冰海陷落》之后,杰拉德巴特勒又来玩耍“地球陷落”了。这厮已经妥妥修炼成为“陷落一哥”。爸爸在哪儿?妈妈在哪儿?宝宝在哪儿?外公有个大农场,有马有枪还有辆威武的大皮卡。《末日逃生》虽然打着灾难片的旗号,实则是依然关注人性、亲情与博爱。--你知道你会死在这儿的,戴尔。--我当然会。 今天、明天,又或者是十年,对我来说没什么区别。 我的玛丽在这里,离开我去了天堂。 当主准备好让我随她而去时,我会呆在这里,在这个地方。一切就绪。在末日灾难面前,或许“外公”的状态才是大多数地球人的真实写照吧。
以为是灾难片,其实是寻人故事,灾难后重获新生。片中告诉我们,职业选择要从对社会的重建贡献度出发考虑。
开头挺猛的,平民视角切入逃难过程,半路崩盘,开始弄些狗血情节出来,最后又匪夷所思般三人团聚。平民视角本来可以加分,结果因为毁天灭地和群体性场面太小,大大削弱了这个本来可以成为爆款的灾难片。
四颗星都给这份温情吧,第一次有种,原来有个家真的也蛮好的。一直以来好像中国的家庭观念宣扬的比国外要深,仿佛只有我们才是真正的family first,可又有多少可以义无反顾的奔向对方,问了下自己,都没有答案,所以说越老越觉得感情真的是个奢侈品,难碰到难拥有难坚持。偶尔会留有幻想,希望有份坚定的温柔可以属于我。
如今看末日题材,多了一点代入感。比起自然灾害对地球的毁灭,见证脆弱的文明如何被迅速击溃,更有况味。总统警报无非又一次精英遴选,虽然扯,但是特权对人性之恶的激发,很是到位。挺庆幸不是大男人孤身救全家的故事,而老先生选择留守亡妻回忆,是最温暖的时刻。非常喜欢Butler与Baccarin,要珍惜他们在内地大银幕出现的机会。
和所有末世题材一样,聚焦的并非灾难本身,而是极端环境之下的每个人何去何从以及如何做的问题,挑战的是人性,所以,这里有世间所有的善恶美丑,在一刹那被放大被呈现。电影从一家人的逃难开始,三口人从一起到分离再到各自努力走到一起,度过所有艰难困苦,终于迎来了新的太阳。PS:说实话,虽然杰拉德没之前那么能打,但还是觉得名字翻译成“地球陷落”更有趣。
雷声大雨点小,电影其实没什么不好的!错就错在观众们想看一部爆米花式的灾难片!而导演却走人文主义情怀!一家人逃难所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都相当写实,最后票房扑街也是难免~
在影业萧条的2020这无疑是最好的一部灾难电影。但女主演技十分掉链子,我有孩子我就可以冲任何人吼谁都欠我的人设也不讨喜。//最后人们从防护壳里出来的样子像极了破晓时分出洞的蚂蚁。个人认为,人类发展至今,已经不会被灭绝了。
小孩不得病这个电影都拍不下去了,真是糖尿病惹的祸。外公刻画得不够深刻,Alison倒是很有本事哦,整部电影还算是处处有温情,药店抢劫犯估计是平生头一回,萌萌的。整部剧故事还算比较圆,愿世界和平,人类永恒。
这种灾难片,一会儿家庭分开一会儿团聚,总能让我看得揪心。
在家里床上躺着一边看剧一边喝可乐一边等死,它不香吗?
是不是每一个美国大汉的婚姻危机,都需要地球毁灭一次来拯救?
中段互相找人部分太拉跨,太催眠,非常劝退
不是灾难片!不是灾难片!不是灾难片!重要的话说三遍,别被骗了,特效镜头寥寥无几,海报涉嫌诈骗~
如果末日来临,最好是当一个事了拂衣去的志愿者,次好是当一个大难临头仍在放音乐的电台主持人,最不济也可以去老朋友家打牌或天台开派对。千万不要当东西掉了不知道捡、手环套在袖子外面、在行驶的车上打架…那样的人!
没有华为5G,傻了吧。
无聊的行活,啥都有,啥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