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1
孩童时有一段时间住在外婆家,外婆会用清澈的河水洗菜、洗水果,一盆里的水静一静淀一淀,上面的水依旧干净,用来洗脸、洗衣服,再搁置大半日,可以用来洗手、洗脚,一天下来还是那一盆水,最终还可以灌溉进花圃农田里。
后来,见母亲在家中常备一只臃肿庞大的塑料白胶桶,每到雨季,她会把白胶桶放到屋檐下,正对着排水口,让天然的雨水屯满整桶。她说,就算没停自来水,这些蓄积的雨水啊,即使不用来吃喝,用来洗洗衣服、抹抹地,也是好的。
我在上一辈人身上,看到她们对水的珍爱。
即使没有经历过太惨痛的缺水经验,却也明白水源的珍贵和节约。
当上一代人远去,或老。或死,那些好的习惯也随着如风。我已经很久没有再见到爱水如斯的老派的人了,大家都想活得急进和便利一些,水不被珍视。
直到看到这部纪录片《零水日》,似乎唤醒了身体里最初最本原的对水的珍惜,产生一些类似感同身受的共鸣,发觉回头未晚。
2
片长83分钟,娓娓道来的一部纪录片,没有苦大仇深,却走心。
在《零水日》里,讲述的就是“零水日”与人类的距离。零水日,“Day Zero”,看似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缺水的时代,其实早已败絮其中,千疮百孔。
纪录片从一个热闹的跨年夜开始,却是人类最后一次欢聚一堂,那之后,出现了新冠肺炎。而现在,水源同样让人类面临着命运的斑驳真相。
“零水日”,不再是2018年4月28日,而是每一天。它与人类的距离近在眉睫。曾看似源源不竭的水资源,人类赖以存活的生命之源,正在消亡。
纪录片走遍全球四大洲,实时记录当下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揭示了人类行为和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目前人类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危机,也展示出那个被遗忘的角落,那群被遗忘的生命,那些因缺水而艰难生存的人们,他们与我们并不遥远,实则为命运共同体。
从南美洲巴西、非洲南非、北美洲美国,到亚洲中国,从皇城根脚下的北京到特大城市纽约,从英国到冰岛,缺水不只发生在彼岸,更在此处,是在我们呼吸的每一寸土地,全世界都一样,全世界同命运。
3
在观看这部《零水日》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感受到某种无力感。
“牛肉和汉堡,扼杀淡水供应”“亚马逊雨林,每分钟有3个足球场大的雨林被摧毁”“普通美国人冲马桶的水比非洲人每天生活用水还多”“开普敦百万家庭正面临限量用水”“卫星拍摄有史以来最大冰川融化速度翻倍”……
这些新闻报道,这些数据,正在发生。
是的,人类总是要追逐更好的生活,更便利的存活条件,更享受的人生。这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其实追逐享乐主义的同时,对水的残忍,却是自戕。
走在大街上,深入每一户,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人不节制地浪费水,不懂得去复用水资源,换来的代价,就像纪录片呈现的那样,切断后路,触目惊心。
无论是新冠肺炎,还是水源短缺,地球母亲正在以她的方式告诫人类,这最强悍的生物,大自然有多么无法重来。不看清真相,人类最终害的是自己。
《零水日》,即“水被用完的那一天”。没有人希望每天都是“零水日”。
4
这是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却出现一种声音,《零水日》的声音,闪闪发光。
看完《零水日》之后,按图索骥去了解到它的一些背景。
《零水日》是由艾美奖得主凯文·西姆(Kevin Sim)执导,全景讲述了全球各地方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全片历时三年拍摄,全方位揭示了遭到忽视却迫在眉睫的全球水危机问题,以呼吁全球居民尤其是青年人群关注水资源保护。由腾讯集团、腾讯影业出品、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在全球4大洲10余个国家上线播出。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看见了腾讯的人文情怀,以及关照人性的悲悯。
而《零水日》的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人是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他也是few概念的倡导者。“FEW”,让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共同在“FEW”( 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等领域做到更多,让 Few 变为 More,或许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快节奏的生活面前,腾讯和《零水日》让你慢下来,回头望,识珍惜。
在当下这样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这部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其出现的意义价值实之可贵。
这样的发声,多么难得。
5
纪录片《零水日》里的最后一句,是这样说的:
“水,是人类与大自然对话的方式。我们已经到了必须开始倾听的时候了。”
倾听水的过去、现状与未来,才是最终仍寄望你我不单单只是“节约用水”四个字,而是回归到人类的普世价值上去,关照人类命运和情感。
看完《零水日》,怀念起上一辈人水的珍爱与使用方式起来,我想,这便是它传递给我的改变与力量。这就不难理解,《零水日》这部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因何获得2021年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传播一种信念,一种用水方式,一种生活,是一部纪录片最好的事。
这颗蓝色星球很美,也很脆弱。愿你我能看看这部《零水日》,关注全球水危机,珍惜水资源,懂得如何呵护这个偶尔让你失望却也让你留恋的星球。
是时候,唯有善待用水,才是更好的“活着”。
我很不喜欢每次这种环保自然纪录片出来之后就有人说什么制造焦虑,生活得好好的没觉得有问题啊,这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者思想。
在联合国公布的报告中,现在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是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他们可以是影片制片人网大为口中的few,而我们这幸运的五分之四是more,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去重视这件事。
像很多人所说,生活用水没问题啊,喝的水也很多啊。但是南非开普敦大雨之后的专家说出来了问题所在,零水日到来最先出现的问题是集体失业和农业减产导致的工业停滞,这样会让物资的分配不再平等,而后人们会为了争夺水资源发动斗争。这不同于别的斗争,水是生命之源,这是关乎生命的斗争。Few是指Food食物、Energy能量和Water水,而前两者是有可替代性的,没有了猪可以吃牛,没有了煤矿还有太阳能,但是水不同。人体的构造告诉我们,失去水和失去食物,那肯定是失去水更可怕。中国工程院的王浩也说过“这三种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水,水是关键的纽带,没有水就没有生物,就没有生态系统,没有生产能源和粮食的基本物质条件,水是不可替代的。”
纪录片也为我们完整展现了,在失去淡水资源之后,人们不能说一落千丈但确实也岌岌可危的生活。
居安思危的概念应该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纪录片也是为了警示,危机的靠近。
看到雨林那里我忍不住哭了,小时候买过一些大冒险的书籍,都是教我如何在雨林中不破坏大自然的情况下生存的书,那一度成为了我的梦想,我学习了怎么在雨林里找吃的、建厕所和睡觉,但是拥有雨林的国家却没有好好爱它。纪录片里面的那个爸爸还有诺布雷教授,像那位爸爸为了保护雨林可以推迟结婚成家的时间,诺布雷教授的演讲作为忠实的雨林爱好者我也听过。他们作为保护亚马逊雨林的斗士,零水日作为中国第一部关注水资源问题的电影,愿意去找到他们介绍他们所作的一切也是很用心了,不愧是拿了中美电视节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的作品。说真的,看到影片中展示的卫星图以及配合着雨林展现出来的被砍伐被焚烧的树木,听到旁白说我们可能真的会看到一个没有雨林的亚马逊的时候,我太难受了,不仅仅是因为雨林的神秘和有趣,更是因为,作为全球气温调节器的雨林如果消失,那带来的后果是无可估量的,真如标题所说,每一场野火都是烧在心上的。看电视剧里一些可怕的桥段的时候,我们常说最可怕的就是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纪录片就是展现真实的,里面的雨林所遭受的一切是真实的,雨林不断消失带来的灾害也是真实的,不要低估这一场危机会对全世界带来的影响,我相信这也是制片组希望观众看完能明白的:保护雨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看完这个纪录片顺便还去看了一下主创团队的采访,有人问制片人网大为为什么里面没有提到一个解决的方案,他说这件事“水的故事在不同的地区里会有不同的影响,有的地方会有旱灾,是自然的原因;有的地方是浪费,是人为的原因。个人觉得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面临不同类型的水挑战,愿这部片子可以在多个国家上映播出,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问题,对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意识。不同的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也也参差不齐,你的解决方案肯定要适合你所在地区的挑战。”这也是我看完的想法。 拍摄团队去了四个大洲四个国家,南非的开普敦,南美的巴西,北美的美国和亚洲的中国,其实看完就会发现大家面临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最后都落脚在缺水这件事上面,但是我感觉这四个国家的问题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差不多概括其他的各种问题, 南非开普敦和中国西部的问题最基础也最难,因为这里就是缺水就是没有那能怎么办呢,如果其他地区富余的情况下可以开源来帮助,但是如果其他地方没有了该怎么办。 然后是美国西部,之前我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日本的美国牛肉反而卖的很便宜我还在想这运输不值钱吗为啥这么便宜,现在我知道了,如此工业化的量产。但是这个带来的问题就是过度开采地下水满足畜牧业和工业化农场,造成过量的地下水损耗。我们需要更先进更节省的养殖方式。 最后就是气血上涌的巴西,真的是怒其不争,缺水的问题是过于消耗大自然了。 看完反思良久。
南非,开普敦。
这是位于南非开普敦最大的水库,瓦特斯克鲁夫大坝,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嬉戏放松,享受生活。
这座水库为开普敦持续提供了40年的供水,谁也没有想到,她会变成下图的样子。
这是上图三年后,瓦特斯克鲁夫大坝的样子。
三年时间,南非没有下一滴雨,水库无法得到补充最终枯竭,开普敦作为南非的立法首都迎来了长达90天的“零水日”,几乎成为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城市。
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开普敦的遭遇有可能是其他城市的未来。
这是1968年的平安夜,阿波罗飞船上的宇航员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蔚蓝的美丽星球。
自从有人类起,地球就承担着一个无私奉献的角色,她为人类提供着生存所必须的一切,水、空气、资源等等,并且从不要求回报,人类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逐渐进化、发展。古代社会,人类的需求要远低于地球的供给,地球得以充分地对资源进行循环再生,但随着社会发展,工业化和人口爆炸,随之带来的是人类与地球间供需关系的天平开始倾斜,当人类的需求不断增大,直到打破供需关系的平衡点时,地球的自循环供给便开始出现了问题。
而南非的“零水日”只是这一问题的其中一个具象化表现。
水生态被打破了。人口数量正在超越地球的供水量。
在20世纪60年代,地球上只有纽约和东京两座城市人口超过千万,而现在,这个数字是30+,并且其中的大多数都要大过纽约。城市化的加剧激增了人类对于水的需求,工业、农业、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正在逐渐破坏水的生态,湖泊萎缩、河道断流,资源问题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从稳定走向崩坏。
《零水日》的主创团队用三年时间,走访了巴西、南非、美国以及中国,展现了四地真实的水危机。你能想象吗?“世界蜜月之都”开普敦在过去三年几乎没有落下一滴雨,“地球之肺”亚马逊雨林因非法砍伐而遭遇严重的水土流失。这部纪录片让我想起了年初看到的一则新闻《中国南方旱情致47万人饮水困难》,由于南方部分地区降雨持续偏少,水库蓄水严重不足,造成了持续干旱,就连个别城市的正常供水都受到了影响。而在中国的西北地区,缺水始终是一个难题。连绵的沙漠带不来降水,全球变暖的问题让冰川总量不断减少,而冰川融化水又恰好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水资源,一切都让西北的缺水问题雪上加霜。
不知道在你的生活里是不是有过这样的行为:
早晨起床,打开水龙头洗漱,一面刷牙,一面任凭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
在公共卫生间洗手,想着后面肯定还有人用,便在洗完手后懒得关上水龙头。
买了一杯奶茶,难喝踩雷,于是随手丢进了垃圾桶。
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就连我自己都时常忽略节约用水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有保障供给的水资源,从不曾面临缺水问题,在我们的意识里,水似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我们根本不会去细想,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的某个区域,是不是有人连喝水都成了难题。
《零水日》像是一记警钟,叫醒了沉睡的我们。
我忽然明白了,为何在我年幼时,爷爷奶奶会将洗菜水和淘米水用来浇花,卫生间总有一只大塑料桶,积攒着漂洗完衣服的剩水,用来冲马桶。他们曾经历过缺水的苦,所以更明白水资源的珍贵。
我曾经在一本名叫《重构地球:AI FOR FEW》的书中,看到过“FEW”这样一个概念:即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它们是生命在地球上得以诞生、延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有一天,这些资源面临极度匮乏的境地,我们只有让 Few 变为 More,才能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而技术发展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路径。
想要拯救地球,就必须让资源能可持续地被利用。
撰写这本书的人,名为“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他是腾讯的首席探索官,也是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零水日》的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人。
《零水日》首播那天,恰好是4月22日——第52个世界地球日,全球四大洲十余个国家的人们都在这一天看到了这部纪录片,也看到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水资源危机。
这部纪录片获得了2021年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
我一直很喜欢看纪录片,曾经是BBC纪录片的爱好者,我看BBC用镜头记录着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记录自然王国里丰富而鲜活的生命,觉得这颗蓝色星球真好。
那时我没有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看到一部由腾讯拍摄并制作的纪录片,告诉全世界这颗蓝色的星球正面临着史上最大的危机。
《零水日》没有沉浸在地球往日的美丽之中,而是清醒冷静地让我们面对现实,若想让这美丽得以延续,就必须立刻付出行动。它让我们跳出享受的乐土,开始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回顾历史,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也都是从思考开始的。这便是它的意义非凡之处。
愿这次思考,能守护好我们的蓝色星球。
当我得知中国首部关注全球水资源的英文纪录片《零水日》(Day Zero)获得2021年中美电视节“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奖”之后,我立马把这部片找来补课了,毕竟我是个纪录片爱好者。
刚看了几分钟就庆幸,幸好它得了奖,我才没有错过它。
《零水日》的主创团队用三年时间,走访了巴西、南非、美国以及中国,展现了四地真实的水危机,光是这些辗转各地拍摄的地球风光,就每一帧都美的让我想截图。
当然更触动我的,是它看待问题的角度。
和之前很多讲述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纪录片所不同的是,《零水日》站在了一个更为全局化、也更为“去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
《零水日》的开头,是全球各地的人们在欢庆2020年的跨年夜,纽约、巴黎、伦等地球上的超级大都市里,人头攒动,万人空巷,当然,没有人戴口罩,虽然当时新冠病毒已经带走了它的第一批受害者。
很快,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就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全球化的进程。
新冠病毒对人类的危害是迫在眉睫的,而《零水日》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回到过去的好时光,需要操心的远不止这一个问题。
比如水资源难以良性循环的问题,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注定更为深远,毕竟,水是万物之源。
但是,水资源缺乏的问题目前是区域性、逐渐发生的,不像新冠这样突如其来地席卷了全球,所以很多生活在水还够用的地区的人们,自然会带有一种“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乐观,或者说怠惰心态去看待这个看似还很遥远的问题。
然而,《零水日》告诉我们,距离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零水日,已经不远了。
所谓“零水日”,指的就是水用完的那一天,这个很多人以为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不会到来的日子,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很多人们生活的日常。
墨西哥、巴西、南非的许多城市,缺水已经引发了人们的武装冲突和地区之间的纷争。
记住这几个国家的名字,一会儿要考的。
南非开普敦的零水日,是2018年4月21日。
被称为世界蜜月之都的开普敦以前并不是这样的,它拥有着美得让人惊叹的白色沙滩和成片的葡萄园。
在四年之前,瓦特斯克鲁夫大坝完全可以满足开普敦的城市用水量。
而四年后,它变成了这样:
因为开普敦已经三年多没有过有效降雨,过去郁郁葱葱的葡萄园,如今已成旱地千里。
瓦特斯克鲁夫大坝因此成为了水危机的标志,它就是人类需要面临的未来。
过去我们的环保观念往往是强调我们人类为了子孙后代有资源可用一定要保护地球,如果我们持续破坏和浪费资源,地球就要被人类的贪婪所毁灭之类的云云,虽然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只有人类才能保护地球不被毁灭”的态度,无疑还是透露着优越感,或者说傲慢。
近年来,地球已经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方式嘲笑人类的傲慢。
比如突如其来的新冠,比如一次又一次突破气象记录的极端天气。
极端天气造成的飓风、寒潮、洪水等灾害频发,还有长期干旱导致去年澳大利亚、美国多地的大面积山火,以及上面提到的南非的零水日。
而极端天气的发生,与原本可持续可循环的水资源出现问题息息相关。
本来,水资源是一套循环的非常健康的体系,就算到了现在,地球上的淡水总量也一直没有太大变化,但是绝大部分的淡水资源藏在冰川和冰盖之中,人类无法取用,在人类可以使用的淡水资源里,因为人类生产生活的过度使用和污染,目前的淡水资源,已经无法可持续地循环下去了。
1968年,当阿波罗号从月球上第一次看向地球的时候,地球上有35亿人口,只有纽约和东京两个人口超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而现在地球人口已经超过了75亿,人口过千万的超级大都市有三十多个。
可能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北京曾经是北方水资源最丰富的城市。
而现在,北京的用水需求量,早已远远超出了它所能负荷和供给的量。
那些本应该进入江河湖海和土壤里进行再循环的水,都进入了城市的污水管网等设施中,导致水资源的循环变得困难而缓慢,而那些排入江河湖海里的水,也有大部分被污染了。
水危机和新冠病毒一样,都像是灭霸打的响指,它没有直接消灭地球上的一半人类,但我们都心知肚明,一旦人类不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些危机,那么人类将非常有可能因此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人口。
地球充分地向傲慢的人类证明,它并不需要人类的幡然醒悟才能被拯救,它拥有强大的自我保护机制,一旦被触发,自诩拥有先进科技的人类目前也无法与之抗衡,就像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一样。
最可笑的是,我们是我们自己的灭霸,我们一手导演了自己的末日,我们甚至没有办法在现实生活中找个反派Boss去怪罪一下。
只能怪自己。
归根结底,是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索取,导致了零水日的产生。
从上个世纪开始,人类的物质欲望因为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被一再放大,全球化的脚步使得人们可以买到全球任一地区生产的东西,人类对物质的欲望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那时候全球化是个好词儿,而消费主义也是被鼓励的行为。
于是,墨西哥和智利的农民花了更多的水去种植牛油果和车厘子好卖给欧美那些追求健康的人群,以赚取多一些的收入。
你可能不知道,一个标准游泳池里的几十万升的水,只够4棵牛油果树一年产果所需的水量。而一棵牛油果树,要5到7年才能结果。
中国每年从智利墨西哥进口超过3万多吨的牛油果,这大概是60多万棵树一年的产量,而欧美国家还要更多,可以想象,因为利益的驱动,嗜水如命的牛油果树已经基本喝干了墨西哥和智利的很多省份。
而巴西的农民则冒着犯罪的风险去盗伐亚马孙雨林中的树木,只为了能有更多的耕地去养牛,巴西拥有世界第二大的牛养殖场,巴西牛肉在纽约、东京、巴黎等全球各大城市里被制成汉堡和牛排出售。
而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等以畜牧业为主的州,早在百年前就已经上演过因为过度放牧而将高原变成沙漠的“人类奇迹”。
除了农业,工业生产也在大量消耗水资源。
京津冀地区缺水的状态,就是过去几十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导致的。
可以说,现代社会中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和采矿一样,属于一种资源掠夺的行为,当发达国家消耗完本地的水资源之后,又将需要大量消耗水资源的生产活动转移到了第三世界国家。
《零水日》的项目发起人、执行制片人是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长年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他深刻感受到了水危机的迫近,所以萌生了制作此片的念头。
“2017年,我的家乡遭遇了严重的山火,五六十人因此丧生。山火就发生在旧金山向北一小时车程的地方,浓烟蔓延到了城市,那是加州北部第一次发生山火。但自那之后,加州每年都会发生山火,而且火势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到了2021年,当地的媒体说加州正处于历史上最干旱的时期。”
山火、干旱直接影响到了当地经济。
网大为介绍,由于每年夏天的森林火险等级极高,硅谷的电网公司经常临时切断供电,“硅谷时常刮大风,输电线路都是架在空中的,电缆随时可能被吹落,触到非常干燥的植物就可能引发火灾……”而这一切的始源就是干旱。
实际上这也是水危机迫近,人类却感知并不明显的原因。
在“零水日”真正到来之前,人们最先感受到的并不是生活用水的紧缺,而是水危机导致的工业停滞造成群体失业、农业减产造成的粮食产量收缩。而当相关物资变得不充分时,阶层矛盾将因此加剧,甚至引发战争。
网大为因此成为了Few概念的倡导者。
所谓Few就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地球面临的挑战,共同在“FEW”( 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等领域做到更多,让 Few 变为 More,或许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警告,水危机比911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严重,但是因为这种变化是缓慢发生的,以至于人类总是误以为,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或者去浪费。
直到灭霸,不对,是地球出手了。
水资源危机和新冠的肆虐及一再变种,在客观上阻止了全球化的步伐。
就像复联4里,因为灭霸打了响指,五年过去后,因为船变少了,水变得清澈了,哈德逊河里都有鲸鱼了。
而新冠告诉我们,用不了五年,只要人类活动频率不那么高,那么野生动物的活动就会变得频繁起来。
《零水日》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只要人类减少无止境的索取和无节制的欲望,地球是有时间自我净化和调节的,这是最理想的双赢的局面。
人类的欲望,才是最需要战胜的灭霸。
近些年很少看到倡议百姓节约用水,毕竟大头在农业和工业。背后其实是个悖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不可能减少用水。发达国家已经习惯了大手大脚,并且仍然很傲慢。类似的纪录片看得太多了,人类不会有什么变化的。丁仲礼院士说得很对:这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不是拯救地球的问题,地球不需要拯救。
我生在北方一小城,小时候家里就经常停水,家家户户都有小水缸用于蓄水,所以水资源的珍贵和节约用水早就刻进我骨子里。我现在生活在一个看似不缺水的地方,看到很多人不节制的浪费水,不懂得复用水资源,真的心疼。地球母亲大不了再来个生物大灭绝进行一次整顿,人类最终会把自己害死。
地球大概真的不需要这么多人
在地球日看这类纪录片,其实挺有看恐怖片的感觉。就是你从小就知道水资源短缺,但很少会任由这种惨烈状况非常直观地怼到面前,告诉你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会出现零水日,何况在许多被政经隔绝在边缘的地区。身在北京,头一次意识到此地现状比想象中堪忧得多,哪怕历时半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带来一定缓和。说到底,还是悲观地觉得这不是个能够起死回生的事体,毕竟人类作为整体,大家都知道本性与习性会是怎样。但当然,能有人在不遗余力地呼喊,唤醒,终归是公益好事,就当是聚沙成塔。所以这部并不尽善尽美的纪录片,意义能够大于影像与叙述。三星半。
老生常谈…畜牧业废水,排放又多,长期利好植物基食品?…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传了电影封面hhh,打卡豆瓣电影第一个“看过”✨
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对节约用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包括节约粮食,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媒介
指望人类干点有指望的事儿,没指望的。
结束语很好,“水是大自然与人类对话的方式,我们已经到了该倾听的时候。”不到成为缺水的受害者,永远不会意识到个体所犯下的小微的罪,尤其是浪费,不仅是将水视为经济上可以负担的东西而浪费水,更是浪费食物,像《失控的农业》一书中所说,农业产业化鼓励现代人的暴饮暴食,却意识不到出产牛肉的牧场和出产大豆的大豆种植地会对地下淡水层储量造成多大的消耗。片中提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其实不算个好例子,依旧是服务于大都市,解决的是民生而不算是生态问题,反而掩盖了长达数十年的大工程是不是可能对水路沿线的生态植被造成破坏,这种破坏更像是服务于富人并依赖于土地的穷人阶层不得不作的牺牲。另外,钢产量与淡水消耗的直接联系,令人不得不寻思各座城市的烂尾楼和“鬼城”跟为节水站台的官方立场构成了“知行不合一”的何其之大的讽刺。
It's too late. It's just the beginning我是名考古学家我有古生物学 考古学人类行为学和医学博士学位全部都是牛津大学学位我们岁就以全班第一名毕亚但这不代表我的全部这只是我的学位这就是其中的区别先生差异就是证明~你是否觉得科学永远无法给我们可信的答案我们死后会怎样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不是唯一的智慧生物我相信有个地方可以解答所有问题我相信我知道那个地方 请帮我去那个地方只需占用您十分钟让我给您展示我的研究成果若您能信任我 维兰德先生人类以后将不再孤独如果您不回应 我完全理解
上善若水
看了很多纪录片以后。慢慢地改变了很多生活习惯。拧紧水龙头,关掉不需要的开关,尽量少用空调,不要浪费粮食,爱护树木花草。
杯水车薪闻联播
美国副总统哈里斯说过,未来世界将为水资源而战。我真心敬佩那些致力环保的科学家,可是讽刺的是,所谓的那些环保斗士,嘴上都是环保,心里想的都是生意。干嘛要放上那个格雷塔通贝里呀,一个丑人多作怪的双标怪,而且她的脑子的确有病,不是被诊断出了好几种精神疾病吗?如果环保指望这种人,那环保还是去死吧!
深刻的看完了 我丁克 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71.01
地球的问题真是越来越多了,而每一个都有可能要了人类的命
未来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概就是因为水资源的争夺。在生存面前,民族、国家、贸易、信仰等等都是不足为道的。
疫情终于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末日离我们很近,非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