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醒了,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圈套。曾经的山盟海誓暴露出虚伪的本质,才发现自己被人欺骗了感情,出卖了肉体。既可笑又可悲的是,你无法指责狠心的对方,也找不到报复的证据。为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每一步你都是毫不怀疑、心甘情愿甚至是不顾一切、义无反顾的踏下去,不曾想过步步坠入的竟是万丈深渊。
当局者迷。为了一个不值得去爱的男人,放弃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糟蹋了身体。我们愤怒,我们感慨:可怜的嫣妮,你怎么就那么傻呢。叹息之余,我想说:不是你傻不是你笨,这出爱情悲剧的诞生——错不在你。爱情是毒药,而命运则是一张无处可逃的网。
<童年昭示未来>>
在我看来,影片在一开头便为嫣妮的悲剧人生埋下了伏笔。她是一个私生女,从小寄人篱下,总被人遗忘在角落。嫣妮对亲生父母几乎没怎么接触过,甚至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抵触情绪。她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亲情,充斥在她生活环境中更多的是冷漠与忽视。
正因为她不是成长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亲戚们对她的态度也是苛刻多于关怀,所以导致了性格上的孤僻与叛逆。这就是命运——正如她自己所说,人生从来就不是她自己所能掌控的。她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家庭。而这种特殊的成长历程又不可避免的带给她消极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时候,沉默是她唯一的武器。
早在童年,人生就已渲染好了底色。年少时候的经历,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个人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无形中塑造了人的性格、气质与行为倾向。嫣妮在如此压抑的氛围中生活了十八年,可以说她的人格早已定格。她最缺乏什么?她最需要什么?这是显而易见的,嫣妮很孤独很寂寞,她需要爱,需要一股强大的可以依赖的力量。而并不愉快的童年生活,长期与父母的隔离,使她逐渐淡漠了亲情,内心积压了许多对亲人的不满甚至怨恨,叛逆与反抗亦由此开始。嫣妮很无助,她没有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孤独的漂着,始终没有可以支撑她的后盾和精神力量。这种对家庭和亲人的不信任,是日后她在爱情歧路上越走越远,无论前路多黑多暗也绝不回头,绝不回家的重要因素。
寂寞的女人往往最没有免疫力和抵抗力。嫣妮初入大学时,无依无靠,奶奶家从来没有给她归属感,当有一个男人出现在她单调的视线中,无疑像一轮太阳瞬间照亮了她暗淡的生活。木玉就这样成为了她生活中的全部。木玉像一块磁铁牢牢的把她吸住,有她曾经得不到的依赖感与无微不至的关爱,她拼命的吮吸着这从未拥有过的强大的力量。嫣妮失去了理智,她仿佛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纱布,放心的把手交给木玉,让他牵着自己走,无论他把她带到哪里。谁能阻挡她呢?她实在是太寂寞了,太需要爱了。她不是傻,只是在寻找着丢失的人生。
<无爱的恶性循环>>
对于木玉的冷酷无情,观众更多的是愤怒与责备。出于对弱者和受害者的怜悯,我们理所当然的站在了嫣妮一边,为她难过,为她抱不平。但是,我们又何曾想过,木玉是怎样由出生时单纯无知的孩子变成了这样的“十恶不赦”呢?
如果说对受害者的同情是出于本善人心,那么对施害者的悲悯则是出于对人性的包容与理解。面对一起不公的事件,我们不能仅是一昧的打倒反面人物,而是应该找到隐藏在事件背面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
影片中有一段小细节透露了木玉的身世。相比之下,木玉的身世比嫣妮更可怜。他是一个孤儿,一直是靠自己闯荡社会。他挣扎在艰难的底层,不难想象,他在童年时就已经品尝了多少冷暖人间的辛酸。木玉对身世的不屑提及,对养父母的一语带过,可以看到他对人的冷漠。而这是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他从小就生活在社会的阴暗面吗?他感受不到太多的阳光,为了生存,他必须绞尽脑汁,想方设法,他必须加快成熟和世故的步伐。
他和嫣妮一样,极度的缺乏爱,只是他们宣泄的方式不一样。木玉选择了报复,而嫣妮选择了放任自流、自暴自弃。爱是无限循环的。当我们感受到了别人的关爱时,才会懂得如何关爱他人。与之相反,无爱是一个恶性循环——使人变得自私与残忍。一个长久得不到爱的滋润的人,难免变得无情和冷漠。木玉得不到爱,所以他不知道爱为何物与情之珍贵,轻易的玩弄女人的感情,还以此骗取钱财。他轻蔑的一笑与无所谓的语气,正表明了他恬不知耻与毫无愧疚。
他错了,他实在对不起愿意为他付出一切的女人,但我们却应该原谅他,我们也有理由去原谅他。如果他出身在一个良好的家庭,如果他的父母知书达礼,如果他接受了应有的教育,如果他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他还会走上这样的歧途吗?
由此我联想到许多犯罪的青少年,他们走上邪路并非天生,而是受了不好的童年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一切都事出有因。我们不能把过错全都推在他们身上。难道不是吗?
<社会的“有色眼镜”>>
我注意到片末木玉对嫣妮说的话,大概是:你们是大学生又怎么了?我是司机,我还是农民,这又怎么了!你们女大学生还不是照样送上门来,给我生小孩,用你们自己的钱来养我!
木玉说的这番话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农民或多或少处于劣势地位,容易被人轻视,遭人白眼。简而言之,弱势群体遭受冷遇,处于底层的人们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因而引发了社会矛盾,由此产生了些“反社会”的犯罪分子,以报复的变态心理来寻求发泄的人,从被欺负者到施害者的恶性转化。
《生死劫》一片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其中可挖掘的社会问题很多,还有很多值得继续探讨的话题,比如大学生同居问题,北漂一族,关注弱势群体,情感犯罪等……
《生死劫》的女主胭妮是个聪明可爱,但又很敏感自卑,总觉得自己是没有人疼的孩子。正是因为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她才会爱上那个第一次带给她阳光的男生- 木玉。木玉就像是糖果包裹着的毒药,一开始对胭妮细心又温柔,看起来就像是可以托付一生的男生。在一起时间久了,有毒的内核才会最终显现。单纯的胭妮发现端倪后没有下狠心止损,因为她总觉得爱情就是她生命的意义。直到某一天,她终于发现原来自己珍惜如命的爱情就是一堆自己幻想出来的粉红色肥皂泡,太阳一出来就会消失殆尽。
想了许久才发现孤独可能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题,因为女主胭妮和木玉的这段孽缘的源头就是孤独。如果胭妮能早点学会享受孤独,就不会选择躲到木玉看似温暖的怀抱里了。
美学大师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过,孤独可以是美的,甚至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蒋勋觉得孤独是饱满的,是庄子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那样的。庄子不需要通过其他人/其他途径,可以跟宇宙直接对话的状态已经是最完美的了。类似的想法在1820末从美国东部兴起的超验主义(美国文艺复兴)中也有提到过,认为人能直接认识和理解真理。
就像《等待戈多》故事说的一样,救世主不会来。我们如果想依靠他人,一辈子就只能在荒芜中度过。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需要在孤独的时刻集中精力去想那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我是谁”,”现在的生活适合我吗“ ,和“我的一生该如何度过”。只有在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自己的现在,规划好自己的未来,我们才能避开类似女主胭妮所经历的那些浪费时间、精力的琐事。我们应该早点意识到,孤独本身其实很美。
*我的微博(aka爱读书的丸子)上有更多电影/电视剧推荐,欢迎大家关注!
//weibo.com/u/3179898575
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本以为的百般疼爱,不过是个骗局
看完给朱子姐讲剧情,发现周迅演的所有电影都是天真女爱上混蛋男被骗的故事
好看 ,
敦促国家反诈app推出恋爱脑女大学生专区
观后感四句:1,越想越恐怖,阴阴森森 2,每一个以爱之名靠女人混生存的男人都该被他爹射墙上 3,女人历经男人就是历经沧桑 4,我真的很喜欢廖一梅
周迅的声音太动人。
新闻频道社会纪实片
青少年反面教材电影。。女人不能太傻,要坚强要靠自己~!~~故事很真实,没有过度的商业包装。很细腻真实。。他虽然夺走了我太多的东西。可是他夺不走我的生命。还有未来。他不值得我这样做。他连一条狗都不如。
当一个人身处在一个危险的地方 他自己却不愿承认的时候 是任何人都点不醒的
大多数的人,年轻的时候总是认为自己是绝对的。“人不冲动枉少年”可能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错误的。
看完懵了,为什么要记录这样个渣到底的渣男?木玉两句“怎么了宝贝?”麻出我一身鸡皮疙瘩!我们知道,真实故事一定比影片更惨烈。映后李少红导演说真实情况是那是个团伙,这里只作为一个个人行为。女主角后来长期抑郁症找了幼儿园的工作因为她一直惦着她的孩子。编剧廖一梅哦有这个劲儿!哎!也许流逝的时光浪费的情感或还能弥补,但她大学生身份是太可惜了呀!涉世未深的女孩,真的太容易把所有情感都投注在一个男人身上,而根本分辨不清或者不想分辨真假。深深叹息!才觉得LR也许没那么坏。“成为导演前”2022cfdg青葱影展计划中国青年导演扶持计划开幕论坛,李导、周迅、黄建新、管虎等参加。每座位上有瓶青葱标签水要我说应插葱。with vow资料馆1厅。开票时第一或二售罄。当然很多锁票开场前也没开。现场很多空座。无字幕。
周迅 比较不火的片子,但是演的路子绝对不打折!~
对一个人的期待和一个人的无奈,片子里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
女生总是明知道是假的却还是愿意相信 最后苦都是自己吃
足够虐,故事太残酷,太真实(身边有类似的)。周迅的旁白和摩根弗里曼一样神奇,表演是如此超一流的水准。廖一梅的剧本和对白比原书好很多。
带着《大明宫词》带给我的,对李少红的尊敬看的,结果很雷。
★★★☆ “感謝他把我當成傻子,每天都哄我上當一次,清醒一輩子也就那樣子,不介意用愛來醉生夢死;原來被催眠真有意思,我樂於做個敬業人質,沒空再去對誰解釋,是我自己把自己挾持,不關他的事”,好一個《大眠》的故事。周迅表演狀態最好的那幾年,從表演到旁白都沒什麼可挑剔的,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拖著電影往前,而李少紅則有些偷懶了,講故事講得過於平鋪直敘,缺少了虛假糖衣的欺騙性,故事底牌揭開早已失去了其應該有的令人為止一顫的驚悚感。
太惨了。。。
良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