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们能作的事
本来An Inconvienient Truth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看的我惊心动魄毛骨悚然悲愤异常,恨不得立刻去女娲补天。
但是说归说,看了之后我还是很想为地球做点儿什么,我的电器只有笔记本手机和mp3,我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高效的电器,没有汽车,只用公共交通,公共取暖,很少开空调,用电扇和洗澡享受盛夏,不会种树只能养死仙人掌,虽然有选举权但是鬼才知道哪个人大代表喜欢环保,没有工厂不搞科研没有资金也没有影响力。
很喜欢片尾,不止喜欢文字动画的方式,还喜欢它说出我能作的事,说我也不是无能为力。
好我还不是无能为力。
有一串长长的现实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作
这是一部需要看的电影,一定要看,我觉得。
无论如何,就从去这里开始
http://www.climatecrisis.netPS:我不知道这样的电影叫不叫煽情,看到四十亿光年外的地球的时候,我忽然莫名其妙的很想哭。
好吧好吧,我真的哭了,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
2 ) 皈依环保---《难以忽视的真相》观后
如果不是从小受无神论教育,我相信自己会是个很虔诚的人。我相信世间总有什么东西应该值得信赖,有永恒的价值,可以投入全副身心。少年时相信爱,后来相信美,再后来相信死亡。我离宗教越来越近。因为宗教,其实是为面对死亡做准备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你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
环保,是一种生活态度。说得简单点,就是只消费我需要的,只占有我真正在乎的。在物质匮乏的时候,这是无庸质疑的,在供应充足的时候,这需要智慧和定力。
胡思乱想的时候,会怀疑文明是否真的是“进步”,是否真的对“人”这个物种有利,还是加速了物种灭绝。我们有智力,会思考,会用工具,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不过越是“文明发达”的社会,生育率越低,这难道不奇怪不值得深思吗?科技越进步,生存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已经是事实,难道不值得警惕吗?我们拥有的越多,却不见得更快乐,甚至更不快乐,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这样的想法,是很“政治不正确”的。所以《难以忽视的真相》还不敢这么说,它只是说了“政治不方便”的层面。英文名An Inconvenient Truth,意思是“棘手的真相”。我本来以为inconvenient是“不方便”那一层意思,其实不然,片中谈的是美国政客在全球变暖这个问题上的暧昧回避态度,因为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正视全球变暖是“正确”的态度,但是处理起来却非常棘手,而舒服享乐惯了的美国人,也情愿关起门来,继续无视事态,不然戈尔为什么没当上美国总统呢?
不过这个事实,戈尔也没有正面碰触。他很聪明,大部分时间让科学和气候变化的实例说话,他不正面吓人,可是每个人都吓到了。含蓄地,他在对美国人说:看,你们当初没有选我,后果很严重吧。
不过我原谅他的做态,因为他摆的事实说服了我。气候的确不对劲,所有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也都最好听听他说的话。海平面上升(的确在上升)是绝对无情的,而且首当其冲。自然是无情的。忘了哪篇文章说过,“拯救地球”其实是个错误的概念,应该拯救的是地球上现有的生物。自私一点,就是拯救人类。气候变了,冰川期来了,地球还是地球,还是那些物质,只不过液体变成固体,或者固体变成气体,它还会在太阳系里绕太阳转,太阳出了问题,才能说到拯救地球。地球变冷变热,在地球的历史上其实是常态。但是脆弱的人类,可经不起地球打个喷嚏。再说,全球变暖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不过人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要让他们认识到这个越来越逼近的危险,并不容易,所以戈尔到处奔波演讲,试图唤醒民众。这里面当然有政治企图,有做秀成分,不过这个人,的确好过那个只知道开启战祸的家伙。
《难以忽视的真相》其实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准备充分,讲解平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煽得又不过分,不多不少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它半点也不花哨,观众却被深深震撼。它也知道要教育普罗大众,不能期之以高标准的道德说教,所以它先把观众吓个够呛,然后在片尾呼吁大家从小事做起。
说回“inconvenient”,我觉得把它理解成“不方便”也完全可以。人类如今的场面铺得这么大,还不是因为贪图方便,加上贪婪成性。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汽车,家电,各种耗费能源的先进科技,大多数都是为了方便人的生活。我看完片子,心虚地想:糟糕,刚买了一台烘干机呢。有烘干机很方便,再也不怕下雨,烘过的衣物暖暖软软也很舒服,可是它消耗的电能是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的石化能源产生的。如果没有洗衣机和冰箱,生活可该怎么过?洗衣机还好,冰箱是绝不可少的。放弃这些,我愿意吗?难。
我能做的,只有尽量节省水电,少开空调,少用烘干机;将垃圾分类,交给回收公司;少买不必要的东西;少用塑料袋和纸张(可是书还是得买呢);能走路就走路,能搭巴士就搭巴士。可是这些够吗?我还可以把这片DVD交给环保意识浓厚的校长,让她放给全校学生看,可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们能明白吗?其实,我难道不是养尊处优吗?我还可以做什么?我可以皈依环保,习惯环保的生活方式。只用需要的,只占有真爱的。不攀比,不虚荣。过简单的生活,即使做个闷人也在所不惜。
下面是我们可以为遏制全球变暖做的事:
一、换一盏灯:把一个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泡,每年少排放150磅二氧化碳(1磅=0.45kg)。
二、少开车:增加步行、骑车、合伙用车或乘坐公交车的机会。少开1英里(约1.6km)车,便少排放1磅二氧化碳。
三、多让废品回收:仅回收你家里一半的垃圾,每年便少排放二氧化碳2400磅。
四、检查汽车轮胎:让轮胎保持饱满会使汽油的能效提高3%,每节省1加仑(3.79升)汽油,即少排放20磅二氧化碳。
五、少用热水:烧水极其耗能。安装一个流量小的喷头以便节省热水(每年少排放350磅二氧化碳),用冷水或温水洗衣(每年少排放500磅二氧化碳)。
六、不买包装繁杂的产品:如果你少制造10%的垃圾,便会少排放1200磅二氧化碳。
七、调节温度:冬季把空调调低两度,夏季调高两度,区区一个小动作,每年可少排放2000磅二氧化碳。
八、种一棵树,种很多树:一棵树从成活到死亡可吸收1吨二氧化碳。
九、关掉电器:电视、dvd机、音响和电脑闲置时随手关掉,每年少排放数千磅二氧化碳。
如果你不想上海杭州在不久的将来变成水底城市,请记得做上面这些事,不需要全做,一两件都好。虽然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不过说这句话那年月的人,没想到有一天霜和雪都会消失.还有,请转载这篇文章,谢谢。
3 ) 是一部作為人類要看的一部電影。
是一部作為人類要看的一部電影。其實, 說它是電影, 只是由於是在電影院播放, 它也並不只是一部紀錄片, 更是一個你我都要上的一課。
看著那些真相, 真的很震撼, 比我看的驚懦片更加得人驚的。沒有任何特別效果, 沒有任何劇情你要去投入, 或感受。因為, 一切的片段、相片、紀錄, 是你現在生處的地球。
環保這個詞語, 在我們近三十年才出現的名字。環保, 是保護我們的家, 我們的地球, 是我生存的地方。電影中播著戈爾的演講, 題目是溫室效應。溫室效應, 聽得很多了, 但你又知道得多少呢。它, 也可能是令我們喪失了家園的主兇。而所有的事情, 都是我人類一手造成的。科技越進步, 人類越文明, 但地球就越病了。
我們的下一代, 是否會因為我們現在的揮霍地球的資源, 而沒有了下一代....
戈爾, 我覺得他是一個愚公。
真相雖然是如此的絕望, 但我們不是沒有任何方法去幫助地球的。
只是我們會否去行動。
記得去下面條link, 你會知道如何take action!!!
http://www.climatecrisis.net/ 4 ) 更加令人不适的事实
今年丰田的混合燃料车型在美国大卖,这多少与一部叫做《An Inconvenient Truth》的纪录题材影片(只能这样说,它实在算不得纪录片)有关,在这部极富煽动性的影片末尾,给出了If you can,buy a hybrid(混合燃料)car等建议。南方公园有一集对这个进行了讽刺,karl一家认为southpark的人很不进步,都不开混合燃料车,便移居加州,加州在美国算是接受新思想比较快的地区,聚集着各种思想开放及乐于标榜思想开放的人士。曾经是嬉皮士的乐土,所以老鹰要把旅馆开在加州。 southpark中的加州人非常挨球,为了减缓全球变暖,他们放了屁要马上把头埋到裆部哼哼哈嘿地吸掉。屁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其产生的温室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1000倍,危害是相当之大,所以建议各位热爱环保的同学随身携带塑料袋,把屁密封收集起来焚毁。
除了加州,那两个活宝也没忘记讽刺戈尔副总统,有一集讲戈尔来到小朋友的学校做讲座,他讲一种叫做“manbearpig”的怪物就要袭击地球啦,所谓 manbearpig就是一种似人非人,似熊非熊,似猪非猪的怪物,大家都不甩他,就他一个人口若悬河,他请求stan帮助他消灭怪物,stan也不相信所谓的manbearpig,但他觉得戈尔没有朋友,很孤独,很可怜,便同意了,结果丧心病狂的戈尔差点把小朋友们害死。
南方公园的玩笑总是开的过火但是直击痛处,《令人不适的事实》中有一段布什说戈尔:“这家伙疯了,他想把美国人都变成猫头鹰保护者!”。影片里出现这个也许是想表现戈尔的困境与坚持,但我却更同意布什的观点,毕竟,比起全球变暖,还有更加令人不适的事实。澳洲是气候变暖的重灾区,如果温室效应继续加剧,北部地区将更加不适合人类生存,疟疾等传染病将抬头以及面临全国范围的干旱和更频繁的森林火灾。事实上,西南部的昆士兰州水已经已经不够用了,农作物减产,居民限时段用水,州政府想从新南威尔士州引水但遭到该州反对。在这种情况下,澳洲依然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如果将这归结为减排触犯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那么这个阶层不仅包括寡头,也应当包括所有民众。气候变暖会死人,不烧石油会死更多人。搜索一下国内生产总值+石油关联度将会得到答案,在分工细致的社会中,能源价格的提高造成的经济萧条反映到个人身上就是有一大批温饱线以上的人将滑到线下,这后果比全球变暖更严重。另外,炭循环有一个延迟效应,也就是说即便人类现在经济活动完全停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依然将持续升高很长一段时间,严峻的气候变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更理智的措施是建立适应恶化气候环境下保障生存的基础设施。再者,全球变暖不是对所有地区都有坏处,北极圈内冻土地带及南极大陆的价值将显现出来,俄罗斯和加拿大,丹麦都是比较大的受益国,对中国的影响我看过一个气象报告基本定位为损益参半。
以适当的方法减缓全球变暖我以为是正确的事,而何者适当,何者不适当,这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判断,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肯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不要拿环保做政治秀,不要拿环保当赶时髦,环保和其他事情一样,不应当矫枉过正。
原谅我,我是话痨,这个话题让我想起苏丹的问题。昨天吃串串时大伙还在聊,最近内网上吵的比较凶。苏丹属于北非国家,在埃及的南部,受阿拉伯的影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族群基本可分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中国在外面找油到处碰壁,当时苏丹算是一块权力真空地带,中石油进去投资修了很多基础设施,中国阵夫扶持的是北方穆斯林势力,给他们提供武器等等。然后这些骑骆驼的人拿着武器俨然想把非穆斯林人搞光,多一个人多一双分钱的手,多一份不安定因素,中国阵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国际上遭了很多非议,联合国称苏丹是最有可能发生种族屠杀的国家。苏丹人民过得很苦,我们必须承认,中国阵夫与之有脱不开的关系,但是否中国撤出苏丹当地人民就幸福了?美国在苏丹南部一直试图扶植对抗势力,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撤出这个空位必将被美国填补,苏丹人民仍然得不到幸福(可以参考由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非洲国家尼日利亚),他们得不到幸福的根本原因在于:那里是非洲,那里又正好有石油,偏偏石油目前依然是不能以合理价格替代而且日益稀缺的能源。苏丹人民的生活似乎无法马上改变,至少无法通过中国撤出这种方法改变,但是中石油呆在那里,就可以为我们提供10%的石油供给,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可以让失业的人少那么一些。
这事实的确令人不适,而更加令人不适的就是我们的每一次消费,生产都是在欣然接受和制造着这些令人不适的事实。
so, get used to it, welcome to 21st century.
5 ) 大家一起完蛋吧~
早期的幻灯片的结尾,是那只死在慢慢沸腾的锅里的青蛙,到后来,戈尔也觉得似乎太悲观了点,于是变成了青蛙从沸水中跳了出来.
其实,何必呢。人类的命运,不可避免的要陨向那个全球变暖的结局,给人以虚假的希望,不如告之他们绝望然后自救来得实在些.
这么说,貌似杞人忧天.然而,任何一个看了这部影片的,了解了全球变暖现状的人都可以知道,这是我们的结局.
从影片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从南北极冰川的融化,到美国的旋风;从世界第6大湖面积的急剧减小,到中国的洪水,欧洲的热浪;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到海水温度的提高.所有这些,作者也以严谨的态度,作出了分析与判断,可以说无可辩驳.
写这个评论的时候,江南的洪水还没有过去,重庆的115年未遇的大雨造成的损失已达几十亿,济南的暴雨造成了几十人的死亡,而这些只是这场灾难的极小的一部分;这场灾难,我也不知道是否还要继续.
再很悲哀地告诉你们一个事实,02年后,中国每年都必发洪水,泛滥范围从省到几个省不等.如果你问我,明年中国会不会发洪水,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看吧,明年要是不发洪水,肯定就是前所未见的大旱灾."
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自动消失,它导致的全球变暖只会继续下去,直到全人类都开始为此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
影片结尾,作者呼吁大家行动起来.我不免有些发笑,理想主义者的信念固然值得尊敬,但对于事件解决却无济于事.
什么时候美国签定了京都议定书,还有一点点苟活的可能;而全球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那些排放二氧化碳多的企业,为此付出成本的时候,残喘的机会再大一点;小汽车统统变成低耗能低排放,维持现状就不远了;全人类都开始节能环保的时候,可能会变的更好一点.
但是,上面的哪种可能性存在?我们对美国无能为力,对大型企业无能为力,对总体增多的小汽车无能为力.而现在我所做的一点点环保行为,不是因为相信能改变什么,只是出于内心的道德,出于让自己的良心更好过一点.
所以,我们一起完蛋吧.补充一下,非洲的沿湖居民已经开始完蛋了~
6 ) 何为真相?
我不是愤青或者反社会,曾经我相信着本片的理论,但是许多友人推荐给我不同的“反调”,我逐渐动摇。特别是看过BBC制作的某期节目后,作为理科专业,我仔细对比思考了两片中的证据和结论,惊奇的发现该片的科学基础不仅不堪一击,甚至掺杂着大量的误导数据,从科学角度来说,建议无视该片。
然而,二氧化碳与气候变暖的关系早已被宣传的成为真理,我们感激看到这么一部“呐喊与警告,充满人文关怀的”纪录片,并以此成为“绿色生活”的先锋号。绿色生活无错,保护环境无错,全球变暖无错,只不过是政治科学的纠缠,对此,没什么兴趣讲太多,以免成为阴谋论者。
听一听反调,也许会豁然开朗,推荐看(我好像是来踢馆的,各位大神轻砸轻放)
http://www.douban.com/subject/2132607/下面且根据某片回答几个可能很需要的问题:
1)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以及什么什么了么?
确实,但是,从整个地球发展来看,这是正常的对应冰河纪的“暖季”,而且历史上的暖纪绝非一次
2)二氧化碳···那张曲线表格之吻合不是说明了什么什么了么?
当初我迷信了这表格,请看片,答案令人满意
3)那么,你们又拿出什么来解释全球为何会变暖?
太阳活动,爆发的太阳风。请看片,片中答案同样令人信服,而且从影响程度,效应响应两方面干脆的否决掉二氧化碳的作用。
4)二氧化碳含量确实升高了,这不正是我们的工业活动怎么怎么地了么?
厄··相反,二氧化碳不是变暖原因而是变暖和海洋作用的结果,和自然想比,人类那点小动作微不足道
5)冰川融化,小岛淹没,你他喵的不怕么?
笑而不语,请看片
6)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事不能说太细,看片
最后得瑟一句,地球是咱妈,我们得孝敬,做好事有时候稀里糊涂其实也不错,管他是CO吐还是太阳风,只要您绿色了我就挺您。但是科学的事还是需要说清楚,在真相这坎上我们不能垮了。
环保纪录片,这种片子我们不管他初衷如何,只是电影本身就应该多为人所知
不知道Al Gore对电影里穿插他失败的选举一事有何感想,我觉得这是整个电影最大的败笔,本来这是一部可以给每一个“地球公民”看的纪录片,跟他私人地位没有什么关系,这样拍对不信者来说是越描越黑。Gore不愧为曾经的政治家,演讲相当有条理和说服性。本片的另一缺憾是各种危机展示得很详尽,相比之下问题根源的分析,或者具体的解决方案篇幅都甚少。除去这些缺憾,这部电影所讨论的内容的确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该了解的问题,就算电影结束,大家仍然开着大小汽车回去平日的生活,多些危机感对人类没什么坏处。
戈尔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由法官裁决输掉总统席位的竞选者。当年他以微弱劣势输给布什,次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哪怕他输掉政治,却赢得尊敬。这部纪录片不是最好的纪录片,却是最想推荐的。如果北极熊淹死,你无感;那你的城市消失呢?我们已经生活在后果中,将生活在更严重的后果中。
又名: 麻烦的真相 / 絕望真相导演: Davis Guggenheim主演: Al Gore上映年度: 2006语言: English官方网站: http://www.climatecrisis.net/imdb链接: tt0497116制片国家/地区: America
我觉得我是一个环保主义者,我过得生活不敢说绝对的环保,但敢说比大部分的人环保,只是因为自己无法容忍自己暴殄天物。希望大家都能更环保一些,保护这可爱的世界总是要的吧。
戈尔的感染力果然很强,当然是手握数据与事实的。戈尔个人生涯的穿插或许会被恶意揣测为动机不明,质疑声应该在这样一部警醒民众的优秀环保纪录片面前消失。
92年,我家搬到市郊,房子的后面有条小河,里面有鱼,有小蝌蚪,夏天的早上每当我出门去上学,听到蛙声一片,下午放学可以在河边钓蜻蜓。晚上吃过饭就在河边乘凉。再后来河里有人开始在河里倒垃圾,再过两年水变黑了,变臭了。人们不得不把它填平。现在,我很怀念她。
戈尔的演讲太强了 可是真相其实还是很容易被忽视的 恶性循环的地球 我们的后代 做好死亡的准备就好了
关于global warming的部分都不错,美国是责任最大行动最少的国家。倒是这个讲述者gore,他的政治目的和自我宣传的意图,让人看着很不舒服
我们已经生活在后果中,将生活在更严重的后果中。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5_-twPhAOg/ 教育人们认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号召人们对全球变暖做出有效对策……顺便看了下戈尔叔的wiki资料,民主党人果然比较chic
不错的宣传片(propaganda)。另:《后天》里那个被牺牲掉的总统就是影射戈尔(副总统影射切尼)。
人家总统候选人就是口才好!!个人觉得如今戈尔所从事的事业才是真正的事业,真的做了总统,他也好不到哪去!!未来水世界啊!!环保,有多少人是纸上谈兵,我一直是从我做起,可是力量好薄弱啊!!!不知道,再次睁开眼睛的一天,会不会是世界末日?
其实有些咱都心知肚明的没敢讲出来:工业革命以来哪些国家排放温室气体最多?当时人均二氧化碳产量哪些国家最多?养殖业中二氧化碳产生量很高的牛肉是哪些国家消费得最多?等等等等,一个字都不敢提……
戈尔欺骗了我纯真的情感
先别提其中政治意味,先看警示
很多事实,你身边的朋友不会告诉你,你的亲人也不会告诉你,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你只能去看类似此片这样的纪录片。
推荐这个片子是道德层面的,不是艺术层面的。人人都该看。
如果按照半分评选制,我愿意给本片4.5分。比起毫无成效的哥本哈根会谈,这部片子来的更积极。尽管不能对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却可以让生活在这个星球的人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少给的半星是因为影片本身有明显的政治斗争因素,虽然我一直认为小布同学很二,但如果片子可以纯粹一些就更好了。
从2021年来看,历经澳洲大火、新冠疫情、印度蝗灾,这片子当年描述并预测的问题似乎更加严重了。这首先不是技术层面的,甚至我觉得也不是道德层面的,而本身就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层面的事,都不用谈环保。毕竟,海平面上升,就近的几千万人的上海和天津首先就淹没了,这是息息相关的事。诸如少开一次车、少抽一根烟、少用塑料袋,个人的事再小,能做的还是可以做的。戈尔这神级履历让我羡慕死,有意思的是,着力呼吁环保的他却因种种不环保行为被批是“环保伪君子”。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