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貼自無事生花
http://blossomear.blogspot.com/2011/07/blog-post_20.html「倫子呀,因為妳是媽媽不倫生下的孩子,所以把妳取名叫做倫子。」
女孩像是森林妖精似的臉孔,似懂非懂地聽著母親這句奇怪的話。小倫子誕生在乳房山下的乳房村,背景有Amour酒吧,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母親。這個「不倫之子」長大後因與母親感情不睦,離家出走,一邊自力更生,一邊在外婆家學會料理。後來又在與印度男友的戀愛中認識香料,卻也重重摔了一跤,只好一無所有地回到故鄉。村裡靜謐的風景數十年如一日,母親仍像個孩子般任性,人們的穿戴和微笑宛如被魔法封印於舊日一般,甜美復古,叫人升起一股懷念之情。乳房山的雙峰依然聳立,像是孩提時代餓了就要吮奶一般,如今眺望深邃的雙峰之間也可以療癒喑啞的失戀心靈。
一無所有的她至少還有料理這項才能,倫子就待在食堂這個蝸殼裡,在這裡她只需與人進行最低限的溝通,然後靜聽自己的心聲與殼內的回音。「蝸牛食堂」便是在這種心情下悄悄開張的。
這部改編自小川糸同名小說的電影,躍上大螢幕後便成了一本大開本的橫式繪本,琳琅滿目的家飾廚具,以及叫人垂涎欲滴的食譜,搭配成精巧可愛的動畫,叫人無法移開目光。若與其他知名的美食電影《芭比的盛宴》、《美味關係》、《飲食男女》等片相比,這片也算是吸收了日本豐富視覺元素,走出前無古人、獨樹一格的味道。失聲的倫子恰好是稱職的繪本女主角,因她除了閃動水汪汪的大眼之外,不會多話打攪夢幻小村的自然恬靜。毫不繁複的動作和神情就明白地說明了一切。
不過,本片之所以能捨棄正常的台詞分量,同時又不依賴旁白,正是因為在內容上已經堅毅地做了取捨。原著小說裡倫子在料理過程中的種種疑惑和巧思,幾乎都被簡化甚至省略,在電影中完全回歸料理本身,以色澤鮮豔的食材和柴崎幸氣定神閒的手勢呈現。簡化後加強了形式層面和視覺設計,完全變成一套精緻的繪本。而且,還是那種可以慢慢翻閱,配一份紅茶餅乾好好消磨一下午的那種繪本。沒有太多文字和雜念破壞視覺的完滿豐富,沒有太多脈絡邏輯壓垮輕盈愉快的氣氛。
只不過,若這部電影真的做成了繪本,那麼福原麻里(福原まり)這首精緻可愛的倫子之歌又該安放到哪裡去才好呢?日本音樂人福原麻里平日的作品就帶著童話般甜美的復古味道,和本片的表現形式及視覺風格還真是不謀而合。也正是這首可愛古怪的曲子讓輕盈飛躍的動畫有了重心,讓食堂的小小情調變得煞有介事,更讓小女孩的平凡夢想茁壯成長。
果真,透過蝸牛食堂的料理,倫子不僅帶給他人幸福,自己也嚐盡苦樂,重拾生命的喜悅。重新與母親相處之後,以往的誤會和迷惑才一一解開。只是令人遺憾的是,為什麼一路解開心結,卻也必須同時迎接死亡的到來?倫子還來不及找回聲音開口叫一聲媽媽,母親就因癌症過世。過世前她們一起歷經母親的戀愛、結婚、以愛馬仕做成的結婚宴會。也許是靠得太近所以看不清,因此忽然之間降臨的死亡反使原來的生活顯得擁擠不協調。
在小說中,作者形容倫子由於對母親的死難以接受,一時之間感情過敏,好長一段時間無法做菜,只能像母親生前一樣,吃些沒有感情的速食或泡麵。正是在這段與母親一起經歷各種情緒的最後歲月裡,倫子才體會到,最終人與人還是要互相碰撞,溝通理解,她無法也不該鎮日躲在蝸殼裡。料理終究是為了這份人際關係,雖說是收費的買賣,但倫子的料理沒有愛是做不好吃的。而在所有客人中,偏偏自己的母親又是最難以款待、也最重要的一位貴賓。如今這個令人厭煩的女人卻永遠離開她的生命了。
這時,拯救倫子的是一隻小鴿子。在電影中,這隻鴿子撞上蝸牛食堂的門,被倫子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這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讓她重新憶起存在於身邊的大自然,也讓她想起自己的天賦以及今後該走的路。她只剩下料理,只剩下愛的能力,從今以後必須滿懷感謝地對待眼前的萬物,並且抱著感激與敬意仔細料理,吃下它們。
「好、好好吃!」
療程結束,喑啞的靈魂像終於醒來似地成功開口說話。
體驗食物的美味果真是敞開心胸接受生命的第一步。蝸牛食堂這本夢幻大繪本的最後一頁,就像倫子手繪拼貼的筆記本一樣,沒有白馬王子,卻有美味料理綴織成的幸福圖像。
讲的是料理,却又好像不完全是料理的事,是料理带给人的幸运和希望。每个吃过的人好像内心瞬间飞奔到海边,心旷神怡,又仿佛置身于有奇异香气的丛林中,生命从此有了不一样的路。感觉做一个带给别人希望和快乐的人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虽然影片里的描述似乎有些夸张。而且电影看似是在一步步稳定的向前迈进,故事却总是百转千回。想不到妈妈是以处女之身生下伦子;想不到伦子是水枪baby;以为餐厅步上正轨就会结束,想不到妈妈身患癌症且主治医师是初恋情人;想不到会杀掉朝夕相伴的猪,让它以另一种方式参加婚礼;以为婚礼就会结束,想不到妈妈去世;以为被告知所有支撑蜗牛餐厅一切的人是妈妈就会结束,想不到猫头鹰也是妈妈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想不到妈妈对伦子的爱如此深沉;想不到伦子名字的真正意思竟是遵守伦理;以为重新开业就是结束,想不到最后一餐是做给自己让自己重新开口说话;想不到糕点里的虫子是被人陷害,太多的意想不到。表面看上去是一杯顺滑的奶茶,却意外发现里面被加了几滴威士忌,而结尾的心痛难过,又像是藏在杯底的黑巧,虽然苦涩,却还能下咽。
圖文版請見:
http://black-tale.blogspot.com/2011/08/diner-escargot.html日本异常地喜爱拍摄以食物作为人际沟通的电影,Joyce个人尤其关注其中几部涉及女性主题的美食电影,像是《海鸥食堂》里日本中年女子企图将饭团的美味传达给芬兰人,到《幸福的馨香》百货公司女职员从排斥、喜爱、进而守护中华料理,或是《幸福便当》讲述单亲妈妈如何以便当开启第二人生的可能,女性料理人的故事往往比料理铁人类的男性叙事多了几分柔软细腻的口感,也更容易唤醒观众自身成长的味蕾经验,毕竟我们的味觉经验主要还是仰赖成长过程中身边的女性所建构,不是吗?
《蜗牛食堂》的故事也不脱上述范畴,女儿伦子(柴崎幸饰演)自小因身世不明而受尽嘲弄,初中毕业后就愤而离家出走,来到城市与外婆同住,在外婆厨艺的薰陶下,伦子兴起开一家自己的餐厅的梦想,然而在随后的感情与财务的双重受创下,不但店没开成,她也患了失语症,只得灰溜溜地回到故乡与母亲琉璃子(余贵美子饰演)同住,百般折难后,她终于在家中储藏室开了一间名为蜗牛食堂的小餐馆,没有菜单、一天只招待一组客人、餐厅的地段也不怎么样,却没想到这间餐馆迅速地就以能实现食客愿望的名声在小镇窜红,餐厅之梦渐渐成真的同时,伦子也慢慢发现母亲的秘密,就像外婆添加了秘方的腌渍品,母女拉扯的关系也逐渐发酵、熟成而至津甜可口…
从剧情上来说,《蜗牛食堂》并未有超越过往日本美食电影的独特表现,但挟着小川糸卖座的原著小说,票房就已有一定的基本盘,加上导演富永麻衣带着魔幻色彩的改编,让《蜗牛食堂》仍能脱颖而出。整部电影最出色的莫过于美术,无论是食物的摆设、场景的设定或伦子的料理书,到绘本般的CG画面,都令人惊艳!此外,片中大量改编日本童谣,让观众仿若置身在不识人间疾苦,只懂口腹之欲的童年单纯。除此,读者在观影时不妨可仔细瞧瞧剧中主要演员的定装,来自你我熟悉的童话角色,如熊大叔、小红帽、小猪、黑巫婆或骑着白马的王子。
《蜗牛食堂》除了大量使用CG动画,也频繁地添加象征物,若隐若现地勾勒出故事的箇中深意,如以乳房山暗喻家乡或家庭情感的富饶内在,这种乳水的想像在我先前介绍的《惧乳:伤心的奶水》曾有提及。
剧中出现最多的莫过于蜗牛的形象,除了造型适切地点出一座位于森林边的餐馆,壳也暗喻着伦子内心的封闭与包袱,甚至蜗牛雌雄同体的性征也被挪用为日本不婚女性日增的象征(如你我熟知的败犬剩犬等新创词语),剧中母亲琉璃子坚持守贞,以试管婴儿的方式生下伦子,实现了处女生子的神话,女儿伦子则默默盘起已婚妇女的发型,以一副拒绝恋爱的姿态,将爱情转移投入料理之中,无论是母亲的守贞或女儿的自爱,都是女性勇于作自己的态度与表现。最后,卡罗.佩屈尼(Carlo Petrini)发起的慢食运动也同样选择蜗牛作为图腾,日本作为慢食运动的兴盛地,《蜗牛食堂》也试图呼应这种新的饮食潮流。
无花果是剧中一个较为隐晦的象征,无花果并非无花,只是巨大的花托包覆着极微小的花与丰硕的果实,就如看似刻薄的母亲并非不爱伦子,只是她总把柔软的心思埋在强势的性格下。
余贵美子将母亲琉璃子饰演的极出色,无论是Hold得住场面的酒吧女或天真的老小姐,演技的拿捏转换相当到位,相形之下,柴崎幸的演出失色许多。
母亲琉璃子所饲养的宠物猪爱马仕(Hermes)是剧中最幸福也最不幸的角色,幸福的是他每凡用餐必定要吃高档、自然食材的食物,跟主人睡在柔软的床上,还有专用沙发,甚至还有专属的人肉推车带他兜风,其刁钻的味蕾让女儿伦子伤透脑筋,却因此获得厨艺更上一层楼的历练。
爱马仕(Hermes)的不幸来自他终究是头猪,难逃成为人类盘中飧的下场,看似残酷,却我想起前些年也有部日本电影《小猪的教室》,一名教师为了让学生们体验到生命的成长,将小猪带进教室由学生们饲养,当猪长大后,老师让学生们投票表决该将猪留给低年级扶养或是送去屠宰场,最终也是被吃掉了。
《蜗牛食堂》里,并没有详细解释为何母亲琉璃子选择吃掉宠物猪,从浪漫方面想,可能是希望以猪的死为女儿上一课生命教育,并预演自身将面临的癌症终点;从哲学角度想,琉璃子企图告诉女儿,无论是你人生所爱或所恨,都要用心去料理自己的人生;从现实角度想,吃或不吃,对爱吃的日本人来说从来不是个问题,不必抱着酒肉穿肠过的虚伪慈悲,吃食即是生命之所依。
我不禁想起前阵子中元普渡,作为传统习俗的神猪祭祀活动,遭到许多动保团体的抗议,要求取消这种不人道的习俗,这些讨论常模糊了饲养、宰杀与吃食的概念,甚至分不清可食与不可食的界线,站在文化多样性的立场,我是不赞同废除神猪饲养,那是与阿美族杀猪仪式般重要的文化传承,但也许我们该思考除了灌食法之外的饲养方式,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TED的这则影片「出人意料的肥鹅肝寓言」。
就如伦子的魔法料理,能让单恋的学生走入爱情,又让槁木死灰的寡妇容光焕发,《蜗牛食堂》在展现日本人对美食的固执与偏执的同时,也点出魔法源自对身心食同源的理解,当掌厨者细心地考量用餐者的身心状况,并依此做出最适合的料理,自然就能产生魔力。
大晚上的看这种东西真是折磨 ╮(╯﹏╰)╭
更适合做成短篇系列剧。
十分讨厌柴崎幸的长相. 但是此片还是值得推荐. 诡异的细节十分日本. 同海鸥食堂比起来更乡土气息, 却不失魅力的小饭馆. 性格奇特的妈咪大人和她的猪宝贝一起做面膜. 看着伦子和张飞在世一起修葺小屋真是羡慕万分. 还有十分想得到伦子的那本手绘食谱, 看起来很漂亮. 还有无花果三明治
跟海鸥食堂没法比。。。美则美矣,诡异更重。
日本的许多讲美食的电影都拍得很做作,受不了里面的人吃一口好吃的东西就满脸好神奇啊好幸福啊的表情,太过了吧。(所以我那么喜欢《深夜食堂》) 不过这部电影色彩很漂亮,做菜的画面也好看
喜欢里面各式各样的漂漂的餐具
风格挺有意思的 就是太墨迹
除了美食外,很喜欢的满岛光和志田未来MM也有出演
太喜欢电影的美术了,一看就心情好。还喜欢马赛克拼贴的墙面,不可思议的石榴咖喱饭。开始看的时候会疑惑为什么会找一脸侵略性的柴崎幸主演,但随着时间推动她那张尖锐的脸逐渐柔和起来,简直不敢相信那个是柴崎幸了。还有那条默默地埋下的亲情线,在结尾部分把一个母亲含蓄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
非常可爱,有heart的电影。不但有很多美食,还可以观赏它们的制作过程和每人吃它们时的幸福样子!只是片子的pace真慢啊,怪不得叫“蜗牛”! -- 2010-12-11
最近越发的不爱柴崎幸的气场了、电影的画片色彩以及音乐什么的十分有爱!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风格大赞!!
很可爱的食物,感谢投资方投资做了这样一部电影!
把养了多年的宠物猪吃掉?!这也太难以理解了!(一开始看还以为是松子)
认识柴崎幸是从《大逃杀》,其后看过几部她参演的影片,都不怎么喜欢她,觉得实在很恶,也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子一部影片会让她担任女主角,但随着时间推移,却感觉十分合适。电影画面处理的有些童话有些奇幻,各色餐具,马赛克墙面,迷你菜单架,样样都很对味,能在这样的餐厅里吃饭简直是超级幸福。
奶子山,让我想起了山东乳山。
日本人做饭吃饭的仪式感都很强
柴崎幸是不是只有最后两句哦依稀的台词啊 比猪的台词还少啊! 满岛光的声音比脸有特色 拼贴画不错
美食可以改变世界 认真的生活 在当下
谁说这个像被嫌弃的松下的一生的?! 估计只有喜欢少女漫的人觉得好看。。美食不是这么装神弄鬼的,ps这是一个伪装少女漫的重口味片。很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