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心给了五星,其实也没有很明显的高开低走,看故事简介就觉得会很喜欢。虽然缓慢的节奏与大片留白的处理让人感觉喘不动气,但整部电影极其日本式的细腻的渗透法的确让人观毕怅然若失。看似无心,实则处处深情。
河畔高饱和度的绿色衬得两人的嘴唇都红得像熟透的石榴,酒馆里举杯相视而笑的一眼对视,电影院昏暗的光影和眨眼间落下的泪滴;他递给你燃着的半截香烟,他捧着酒出现在你家门口,他跑来把铁道边新摘的石榴分你一半,他认识每一种树木和鱼,他抓起你胸前盘踞的无毒小蛇:你感觉心脏怦怦鼓动,像是庆典细密的鼓点,却还是舍不得转头不看他。
其实日浅也不能算个多么阴暗的人吧,一个自由随性又不太正直的普通人罢了,今野也正是被他热情而不囿于常规的性格所吸引了。他伪造学历,他欺骗同事,他在负债累累的关头消失不见,可你爱他啊,早就沉沦在酒杯反射下清朗的一双眼,动了真情的人怎么可能全身而退。
我过上了我曾经不愿想象的、失去你以后的生活,可惜我还是会在庆典游行的对岸寻找你的身影,但最后总是怅然若失地移开目光。五年前我钓到的那条虹鳟失手滑进了水里,惋惜了很久。今天又钓到了一条,我摘下鱼钩,把它放回了水中。篝火的燃烬吹进风里,苔藓在彼此的尸体上永远轮回生长,我已经在渔网里缠绕太久了,这次我终于能够放开你、也放我自己走了吗?
今野真的好爱他。胸口的蛇被拿走,心里的爱意没有了压住它的石头,像冲下堤坝的水,流成漩涡。于是一句随意的“没事吧?”成了唯一的出口,争先恐后从他胸口流出去,变成充满整个房间的湿意,让他喘不过气。在那个夏夜里孤注一掷亲吻上去的时候,日浅看到的今野是什么样的表情呢。冬夜在河边篝火旁被燃烧的,是浮木还是委屈,这份感情如果再厚一些,火就能烧得再旺一些,那么眼里的水份也就可以被蒸干了吧。火光下的影子太深了,今野不愿意看,更没想要飞蛾扑火,已经被灼伤的翅膀逃不远,逃不出日浅的影子。所以还是爱他,失望后被背叛后依旧为他在影子里四处奔走,在看到了最深的地方后还是会想起人肉味的石榴。至少还有真实,至少他们曾经吃过同一个石榴。 新的爱情从死去的尸体上长出苔藓,有阳光照到的地方就会有影子,每个影子里都有那个戴着渔夫帽,或者叼着烟拎着两瓶酒,用很深很深的目光看他的人。日浅先生,一生这么长,我恐怕要永远记着你了。
除却这些感性的东西,继续啰嗦几句客观的。影里的故事和立意都没问题,到底问题是出在哪儿让这部作品离上乘佳作差一口气的呢。作者有提到小说里揉杂了很多东西,有爱情,有钓鱼,有美食美景,更多的是想让每一个读的人都能感受到对岩手的爱。没有读过原作所以不太清楚最终呈现效果如何,但文学作品或许可以这样雨露均沾,电影不行。总的来说,还是节奏问题。缺乏突出的重点和感情的高潮,但本质上又不是类似海街日记那种细水长流的片,设置了高潮却没有把观众情绪带起来,就让人挺难受的。 其次就是,我能感觉到导演的镜头真的很爱绫野刚,很爱今野,service镜头和各种特写剪掉一半也对剧情毫无影响反而会干净利落一些。但作为饭我也说不出这样的建议,换了我来剪片可能今野镜头比现在还要多一倍吧(…)。所以这种让人觉得导演/摄影师通过镜头和演员谈恋爱的拍摄其实很危险,一定要能和节奏结合得再好一些才行。比如一些风情的片段可以放在和日浅相遇相熟后,而不是过于靠前的位置,比如开头的滤镜太阴暗,前一秒恐怖片后一秒直接连上很欲的腿戏挺不连贯的。 虽然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说到底还是因为又被绫野刚打动了,希望片子本身能更进一步吧。因为这种恋爱氛围的镜头里的绫野刚太动人了,不仅是导演,观众看了都晕乎乎地,像是也和今野对酌喝醉了,朦朦胧胧地想,他是喜欢我吗?是喜欢我吧。于是后面仅仅一个眼神,剧情还没感染到我眼泪就先出来了,感情比信息更快一步传入大脑,于是又是一部还没来得及被作品打动,就先被绫野刚打动的片。各位导演还需要磨练的大概是,怎么样在自己的作品里,不被绫野刚吞噬地展现自己的部分吧。
绫野刚前半段演得太好了,细腻有代入感。一个敏感柔软的人初来新的地方,在阳光里侍弄茉莉花,整个人带着一点压抑和懒散的情绪。被铃村太太骂了之后会蹑手蹑脚地避开她的样子很可爱。会在对方倒酒的时候托一下瓶底,会当面接下对方的烟再默默熄掉。 这样的他很容易地被有些大大咧咧的主动直爽的日浅打动。他知道很多关于自然关于钓鱼的事情,被大的话题和灾难吸引注意力,留意到不灵光的小推车就修好,听到他说喜欢喝酒就直接带酒上门。今野被他娴熟的钓鱼技巧所震动,接受着对方所有的邀约。日浅给我一种野性生长的感觉,却不粗鲁。绿影里的小溪是情感慢慢生发的见证。 两人酒后捉蛇那一幕演得很克制,从刚睡醒到反应过来刚刚发生了什么,胸膛短促剧烈起伏几下,突然涌起的强烈情感冲上脑门推翻了日浅,又在被拒绝之后脆弱羞愧地蜷缩起来。啊!我真想冲进去抱住今野! 第二天早上起来看到空沙发的瞬间大概有一种啊果然如此的心情,侧头看到对方在露台吸烟应该是如释重负的开心的感觉。 篝火夜钓那一幕也非常棒。兴致勃勃地准备好所有东西,却莫名被日浅一顿挖苦嘲笑的他生气了,还是继续钓鱼生火。日浅接着生火,说着当晚今野推倒他的事情,口气里的不以为意和略微的轻佻深深刺痛了今野。他抬手擦泪,然后拒绝喝酒提前离开的这种心情太理解了。认真又小心地喜欢着对方,庆幸地以为并没有失去,却被对方用轻松态度对待自己认真的喜欢,太心酸了。 说说日浅,他真是一个很厉害的骗子。太知道怎么打开人心,在突然消失之后又出现。让人感受到失而复得之后再次出击。这个骗子被今野打动,等了很久才忍不住开口请求再落荒而逃。在篝火旁感受到今野的冷淡,主动暴露了自己有黑暗面。这种虚伪下的真诚格外动人,无怪今野会长久不忘且积极地寻找他。 这不是一个开心的故事,说来之前看过一次影里,被慢节奏直接劝退,最近知道了绫野刚,看了MIU和鸿鸟,冲着他来看这部剧,整个影片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啊!喜欢他!
看这部电影太费劲了。我真的从预告出的时候就在等,一直等了八九个月才能看。能看之后又老是看了一点就睡着,节奏太慢了。
龙平好适合这种角色,神秘、自由,让我想到行天,他真的自带这种气质。但是他又可以剥离这种气质演各种各样的角色,真的太厉害了,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太迷他身上的气质了!完全的天赋艺术家!
刚哥这部好楚楚可怜、泫然欲泣啊!龙平你为何要这么pua他?
不过这种知道并非良人,却还是甘心沦陷的剧情挺打动我的。真的爱上日浅太容易了!今野这会一辈子放不下他吧,真的白月光,做他最喜欢做的事,干什么都好像有他的影子,仿佛只要自己努力记得这个人就一定还存在,就在自己左右。他好爱他。就算身边对象不是他了,可是今野的最爱永远是日浅吧。
他俩张力好强啊!龙平真的bl气质!家里强吻还有篝火下说前戏啥的都让人血脉喷张啊。他俩真的就算啥也不做,就纯钓鱼,也是气氛暗流涌动,暧昧的不行。我很喜欢这种氛围!看着他俩并没有什么,实际上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心动是永远心动。坦诚是只对你坦诚。可以欺骗自己的爸爸和哥哥,虽然也欺骗了你,但是又忍不住告诫你我是阴暗的人,你不要被我迷惑。我相信自由的日浅也是短暂地想过为今野停留的,也是想过要负责任的。一定是双向的爱。一定是双向导致他俩没有真正在一起过。因为爱你所以不想毁灭你。
最后放生虹鳟太感人了,说了之前日浅说过的话,“你之前跑去哪里了啊”,我总觉得这句话看着像是对虹鳟说的,实际上是想对日浅说吧,你是不是在某个地方好好生活着呢?你大学四年究竟跑去哪里了呢?地震后这些时间你跑去哪里了呢?你会不会再次像离职之后某天出现在我家一样再次突然出现在我的生活?不出现也没关系,做一条自由的虹鳟吧,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看最后的cast表才发现居然有伦也耶!然后回味了一下伦也刚刚哪里出现了!想了一会儿才意识到那个女装居然是伦也!好漂亮啊!伦也和刚哥那段抱抱也好感人,“你有没有遇到好的人”呜呜呜呜呜太温暖了两个人。分手后也为彼此祝福,希望对方幸福什么的。那会儿的气氛真的太温柔太温柔了。
虽然这部我觉得故事节奏有点问题,也有点风格突变的情况,但是总体很喜欢意境,氛围感很好。为大家的表演打满分!演员真的都表现很好了!
龙平能不能下次演个像之前那种《御法度》那样子的bl电影?这种就还是若有若无的情愫啊!想看龙平演bl电影,真的气质无敌适合了!当然龙平演什么都可以,为了不想重复演同质化电影不演这种也可以。我只是真的想看!
龙平我真的超级无敌喜欢你啊!每个角色都好有魅力!大爱《昡:北斋之女》、《编舟记》、《真幌站前三部曲》。其实看过的我都爱!怎么做到每个角色都这么有魅力的啊?我真的觉得龙平和角色是互相成就的,角色本身有魅力,龙平又用自身的魅力给角色带来了其他的魅力。我真的吹爆龙平!感恩你成为演员!
沼田真佑的小说《影里》是风格独特的震灾后文学,也是真实动人的同志文学。改编电影《影里》同样也是一部优秀的后3.11同志电影。
有学者说在日本文学界“震灾后文学”这个类别的出现就始于2017年《影里》获得芥川奖这件事。宣布获奖之初,还引发过不小的争议。小说描写了男主人公今野周一平淡得不能再平淡的日常生活。今野十分在意偶然相识的男同事日浅,但对方看起来总是神秘兮兮,行踪不定,和今野的距离忽近忽远。“那一天”之后,今野彻底与日浅断了联系,惦念对方是否还在人世,今野一路拜访和日浅有关的地点与人物,却意外得知了日浅不为自己所知的人生阴暗面……这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并未占据原作太长的篇幅。作家着笔最多的地方是,日本岩手县小镇上的树林,溪流,各类鱼,烟草,日本酒以及汗液。小说几乎是被这些平稳安定的细节描写填满了,几乎未对“3.11震灾”做出任何特别的描写,对今野的同志身份也几乎不曾提及。这是一部无比平淡的小说,隐去所有看似重要的时间和身份特征,只剩下像溪流一样无声无息无波澜前进着的日常生活。
但在电影《影里》中,震灾的存在感显然强了不少。电视新闻的播报,失踪者名单,一片狼藉的今野的家,无一不都在指向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14:46分的那次日本未曾有过的大灾难。今野和日浅的对视,今野和日浅两人深夜独处时的紧张感,做了变性手术的前男友的登场,在“那一天”之前今野的世界还有阳光照进来,“那一天”之后今野的世界一片灰暗…比起原作小说,电影里的“同志身份“也得到了一些显现。哪怕这一点显现和其他的同性电影相比,依然是微弱到几乎不值一提。
把原作改编得有些 “明白”或许称得上电影《影里》的一个小缺点,但我认为它值得更多正面评价的一个点在于,从它身上可以看的到现在日本同志电影的新相貌和新的发展方向。
在同志电影制作方面,和国内一样,日本也陷入了一个怪圈。bl漫改影视剧在市场盛行,而描写真实同志的同志电影极其少见。当漫改忙着描绘两个同性的年轻人被迫同住一个屋檐下而渐渐互生情愫,或者gay成功掰弯直男迎来欢喜结局的幻想情节时,已出柜的同志导演——桥口亮辅的电影《恋人们》(2015)里面,出现了这样完全相反的场面:律师四之宫是个同志,在他被暗恋多年的已婚直男误会而被迫断绝联系,一个人站在阴暗巷子里,在电话里边向对方辩解并做最后的告白,边痛哭流涕。四之宫早在学生时代就曾向直男告白,对方不接受却提议继续以朋友的身份相处长达数年。电影《影里》也有相似的情节,日浅遭到今野的强吻,却在推开今野之后继续倒在今野家的沙发上呼呼大睡,隔日再若无其事地邀请今野一同外出钓鱼,和继续保持联络和交往。bl向作品里那种存在于gay与直男间的奇怪电流波动似乎很难在描绘现实生活的同志电影里出现。
虽然困难,但那种电流也不是没在非bl漫改电影中出现过。岩井俊二2016年的电影《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就出现了女性同性婚的镜头。因为并未在影片里直接提及有关lesbian这个身份的事情,所以造成不少观众困惑女主人公皆川七海和真白之间究竟是友情还是爱情。但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这部电影的制作背景-2015年,东京涩谷宣布承认同性伴侣关系,同时一ノ瀬文香和杉森茜这两位日本演艺圈女艺人也在同年举办了同性婚礼,2016年的《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的同性婚礼场面似乎有了些象征意味。两位女性在各自人生最无助的时刻相遇,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然后一同穿上婚纱来陪伴彼此接下来的生活。在这个过程里,完全没有对“同志”的任何形式的提及。不得不说,同样是“去同志身份化”,和《影里》相比,岩井俊二的处理方式确实更加梦幻。《影里》是在寂静山谷中静静流淌的溪流,《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是大人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岩井让女主进入的仙境中,没有现实世界预设的身份枷锁,充满了未知。
再说回震灾这个主题,像《影里》一样,《恋人们》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也都以非常隐秘的方式描绘了后3.11时代的世界。《影里》里,今野的日常生活以“那一天”为界限被彻底颠覆了。在“那一天”之前,日浅也曾不告而别过,但那时今野并没有像最后一次一样去努力寻找他的踪迹。是灾难的发生促使了今野的这个变化。同样《恋人们》里面,三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都分别出现了疑似震灾带来的变化。鳏夫筱冢淳在失去妻子后一直过着浑浑噩噩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他决心要堵上一切为不幸遇害的妻子讨回公道;律师四之宫已经有了同性恋人,却还是对已婚的多年好友念念不忘,小心翼翼地想要靠近对方(这部影片,这部分占比最小);主妇高桥瞳子不满婆婆丈夫长期轻视自己,欲求不满的她选择和另外一个男性发生婚外情。另外,《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里,女主人公皆川的两次结婚也非常突然(岩井俊二在采访中直接表示过这部影片就是在表现震灾之后的世界)。这些人物似乎都曾长期过着有些压抑的生活,然后突然在某一个节点做出了一反往常的行为——以各自的方式去和别人建立新的联系。这个变化可以和灾难后心理学联系起来,有新闻和研究指出过,在3.11之后,日本的结婚人数骤增。巨大灾难的发生使得人们迫切想要和别人建立更加深刻的联系。我们可以猜测一下,今野之所以会如此执着于找寻日浅的下落,是否是因为震灾发生后,今野意识到自己最想见到的人正是日浅呢?(补充:电影《恋人们》似乎还有两个地方暗示了震灾,一个是筱冢淳的工作,他是工作内容就是负责桥梁检修;二是律师四之宫登场时腿部是打着石膏的。不知道桥梁和腿是否都是在地震中受的伤。)
由此可以说,以上所写到的三部影片全都是刻意回避了正面描写震灾的震灾后电影,也就是后3.11时代电影。也许是因为有关震灾的记忆太惨痛,电影里的人物是刻意回避想起这个行为(正面描写震灾的影像近年也非常多,例如NHK2016年所拍摄的纪录片《风的电话》和诹访敦彦2020年的电影《风的电话》)。或者说制作者想要描绘的就是这种震灾之后的日常生活,震灾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必迫使每一个人都背负时时刻刻记起它的责任,但因为它的出现,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确实被改变了,不会再和以往一样了。在这个意义上,庵野秀明的《新哥斯拉》(2016)和新海诚的大热动画电影《你的名字》(2016)都可以称得上是后3.11时代的电影。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作品里消解震灾的真实影像,转而用间接的方式去表现震灾之后每一个个体的内在感受和平凡日常。
总结一下这篇文章主要谈论的三部影片——《影里》,《恋人们》和《瑞普·凡·温克尔的新娘》的共同点的话,可以说,它们都既是震灾后电影,又可被划分在同志电影这个类别中。哪怕它们既消解了有关震灾的记忆,又在不同程度上对同志身份进行了弱化。其中《影里》在这两点上做的最彻底。同志这个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和震灾受难者这个也可称得上少数者的身份结合之后,又生成了新的身份。它既是少数者又是多数者。总之,这个身份不再具有单一指向性,它成了一个容器,一个可以承载各种个体各种隐秘情绪的容器。
拿《影里》来说,小说也好,电影也好,在一些读者和观众眼中,它都是在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个浪漫的单恋故事。不过我觉得在这方面,是电影更加打动人。无论是看到片头今野在人群里找寻日浅的身影,还是今野接过被日浅咬了一口的石榴,还是今野深夜醒来看到正俯下身看向自己的日浅的脸…以及今野在几年后和新恋人一起在河边钓鱼的时候,看到了日浅在河对面和自己对视的幻影。这些镜头都无比真实地传达出了今野一类人所能拥有的最极致的爱意。
参考:
木村朗子【その後の震災後文学論】青木社 2018
是我看的最后一部尼酱的电影了。要一直演下去啊。 日浅,我好像可以懂他哎。因为背负了太多真真假假的过去,连自己也恍惚了吧。由谎言构筑的人生像怀揣炸弹生活的逃犯,不管逃到哪里总有一天炸弹还是会爆炸的。 很爱很爱父亲,很爱很爱哥哥,所以才不敢把真实的自己袒露出来,才会用一些花招,把炸弹爆炸的时间延迟。就如在假学历被戳破之前,选择辞职。片子开头,日浅和一群欧巴桑跳广场舞的时候,轻松和开心都是真实的。他是喜欢这份枯燥的工作的,喜欢被戏称为科长,喜欢和父亲一起的平静生活。
炸弹爆炸了。 哥哥口中无论何种处境都可以生活的家伙扛不住了。日浅在夜钓的时候故意惹怒今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他已经决定彻底放弃自己了。这世上唯一确认还在乎自己的人也被自己赶走了,这里再没有什么事值得留恋,也没有什么人再会留恋我。 今野爱日浅,是在阳光下的,如同镜头里郁郁葱葱,鲜活翠绿的树林。又或者说,今野虽然生活孤寂单调却是向往光明的,前期日浅对他来说是光明的存在,是他异乡生活里的暖色,如他在阳台上种植的小花。日浅爱今野,则只是隐藏在阴影里,一小撮不可大意的篝火。 他的爱是在劝说今野加入互助会前,留在台阶上,踌躇的烟头。是开始时故意的亲昵,是最后一次夜钓,冷淡锋利的眉眼。是每一次,随意地不着痕迹地,和今野分吃水果,甚至是在拒绝今野强吻的第二天,依旧毫无芥蒂和今野喝着同一瓶水。
前些天读了一段话,想象一个男人,他温柔,善良,彬彬有礼,可他却没有一颗心。太适合日浅了。这段关系里他是掌控者,从开始到结束,进退自如。就连最后留给今野的邮件也是,嗨,你怎么能断定我会结婚呢?
御法度 加纳的眼神是欲,影里 日浅的眼神是迷,欲火焚身到执迷不悟,平老师这摄人魂魄的本领又上一层楼啊。
1.5倍速花了三天时间看完,最好看的是中村伦也和最后今野走出阴霾迎接新生的阳光。这片子的内容就只能拍40分钟,是谁给你的经费让你撑两个多小时的啊大友启史
刚哥好适合演爱上直男的惨gay 看得我哗哗流眼泪
高潮部分每一句话都可以有三个理解
绫野刚太适合演弱气受了
前半部分也太喜欢了 另外除了拍绫野刚的屁股 也可以拍拍松田龙平的
虽然绫野刚演了这么多苦闷压抑的角色,被导演当作女主角来拍还是第一次吧?松田龙平越来越梁天,但说了那么多谎竟然埋了不少真话,是个人都会原谅吧?
刚哥、石榴树和虹鳟鱼真的都在很努力地挽救这部电影了。
有生之年系列。刚子演技跟这片太配,艳压龙平了(最后的小男孩能好看点就更好了
日浅哪里是在钓鱼,明明是在钓人嘛,今野被他捏得死死的,一次离开一次永别仿佛是两次放生虹鳟,鱼饵是两人之间相处过的日常(从未见过如此少女的刚哥,演gay真的一绝~死树上长出青苔,新芽在上面萌发,生者也是依靠和死者的回忆作为养料才能活下去的吧TAT如果见过一个人的光亮,就不会在意他的阴影。PS.女装伦也惊艳~
疯狂消费刚哥纤瘦的身体和幽怨的眼神,交往中自己同志的身份,311后寻找松田龙平并发现他不堪的另一面,让两人在光影里的呈现完成互换。细节完整感情细腻,也有个体在日常灾难和自然美景中对生死的思考,就是节奏转折在暧昧鬼魅的情绪下显得还差些火候。资料馆。
刚哥太好了!!!晚上抓蛇后的情难自禁,我拍案而起了。物理层面拍案而起了。并且前一小时拍刚哥的镜头都太有男性的性审视意味了,我老觉得导演对我刚哥的肉体有什么想法(×
前半部分也太喜欢了 另外除了拍绫野刚的屁股 也可以拍拍松田龙平的
抓走胸口的无毒细蛇,无害的你比它还要危险。放生溪水的珍稀虹鳟,沉溺的我比它渴望求生。从你口中夺走的石榴可以品尝人肉,从你烟头掐灭的星火可以引燃大山。爱就像浮木点燃的焰火般易碎,爱也像吞灭城市的海啸般汹涌。苔藓生于枯木,又长出新芽,如同循环的爱。日浅先生,戒掉烟容易,戒掉你真难啊。
反复制造着“相遇”,鲜少提及“离别”,以惊喜时刻对抗默认时刻。镜头对准绫野刚的屁股而不是松田龙平的,对一具求爱不得之人身体的贪婪,代表了导演最大限度的温柔。烟头、篝火、石榴、虹鳟,真正动人的是二人在来往的试探中流动着的眼神与气息,而不是那些刻意而生硬的意象。前半段迷人的粘稠感已经呼之欲出,而后半程又落入了日影常见的“历史重担”之窠臼,当轻盈感落地生根,反而令电影失去了它原本的重量。
绫野杂志访问谈到今野篝火前心情: 要是眼睛能燃燒起來就好了,這樣眼睛裡的水份就會漸漸燒掉乾,要是看不見他就好了。
这故事怎么都觉得小题大做,缓慢地故弄玄虚。
虽然后面垮了,但我真的非常喜欢前半段。镜头用今野的眼睛注视着龙平,在缓缓的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的生活里,什么都发生了。刚认识时,他抽过一口的烟递过来,今野掐灭了扔掉,但后来,说要戒烟的今野,还是戒不掉一个人。之后,他吃了一口的石榴给今野,他学着那人的样子开始咀嚼,把他儿时家里的那棵石榴树记在心里。(所以龙平一直在把自己嘴巴碰过的东西sei到刚哥嘴里==)他教今野钓鱼,今野就这么一直一直钓下去,你的爱好,成了我的信仰。他欺身过来,今野不敢那么以为可是忍不住那么以为,可结果,原来只是一条蛇而已,太叫人发疯了。日浅也是爱他的吧,不然,不会告诉他,你要看人最黑暗的一面,也就是,我很黑暗,不要靠近我,也就是,我不值得,也就是,可爱的你比我好太多太多
日本人太会拍这些细腻的情绪。刚哥表演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演松田龙平的角色也是没问题的,刚哥戏路是真宽。当然,松田龙平换过去,似乎也是可以的,这也成为影片最微妙的地方。
龙平,可以说演了两种意义上的会钓,但是绫野刚你怎么这么好钓啊(太让人怜爱了
刚子演了一个纯情的女孩,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直男,在大地震的背景中发现人性的复杂,正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面,很少能有机会看到一个人真正黑暗的那一面。在这个故事里,很好的用到了刚子的少女心理,对渣直男的执迷,这份执迷让他开始认识到生活的复杂性,最后有一个理由可以把这份执迷放下。导演拍商业片太多了,信不过观众的智商,解释性的台词和闪回镜头有点多,影响了故事的文学性,拍这种艺术电影导演再克制一点会更好,现在这样余味就少了点。不过还是让人感叹日本电影的节奏,搁在世界影坛范围内,日本电影真的是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