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二战时期,德国占领了波兰。一个城市里的犹太小男孩Romek为了躲避德军的追杀,被父母送到乡下的亲戚Gniecio家。然而,美丽的乡村也被德军占领,德国人在这里抓捕犹太人、掠夺农民的猪。Romek和Gniecio的小孩们玩在一起,他们亲眼目睹了村民Pyra藏猪被杀害、目睹了神父被凌辱等德军暴行。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Gniecio打算出门将私藏的猪卖掉,但路上被德军杀死,这让家人非常痛苦。孩子们玩着耶稣受难的游戏,希望死去的人都能够回来,然而这只是一场徒劳。Romek无意中发现邻居家的孩子Robal在铁路旁,抢劫从火车上逃下的犹太人。Robal为了报复Romek,将其痛打一顿,扔到河里,同时强奸了Maria。同时,Romek偷听到了神父跟邻居的谈话,知道Gniecio的死是Robal给德军告的密,孩子们无法忍受这些事实,开枪打死了Robal……
评价
1. 这部描述二战的电影视角比较独特,首先主角都是孩子,其次是发生在偏僻的乡村。这个角度下,虽然没有直面战争的惨烈,但反战的力度还是很强的。本该在美丽的乡村度过无忧无虑童年的孩子们,却因为战争,饱受生离死别、直面杀戮,直至拿起枪杀死“坏孩子”。“坏孩子”Robal,如果没有战争让法律、文明都灰飞烟灭,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坏孩子。
2. Romek忧郁的蓝眼睛里,藏满了对这个世界的委屈
3. 小基督Tolo太可爱了,善良的他:在别人都排挤Romek时,友善地对待他、在父亲被德军杀死时,不断地安慰痛苦的母亲、在扮演耶稣的游戏里,他光着身子在雨中奔跑,让伙伴们把自己绑在树上,模仿耶稣受难,代他们遭罪,企图让死去的人都活过来、以及最后的被德军误认为是犹太人抓住时,放弃了否认的机会。真让人心碎啊。
原载于:墨神的凡龛
http://www.thinkjam.org/mercury/archives/2006/01/post-97.html丹·布朗的小说引发了对于宗教、神的的新一轮认识和思索。关于上帝,那个叫Tolo的孩子坚信自己就是上帝,原为所有人受苦而将荆棘条戴在头上的一幕太难以磨灭了。
Tolo是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呈现出的人格特质,无异于悲天悯人的耶稣基督再世,他想象自己是耶稣基督一般,头戴荆棘做的发冠,为信徒受洗,他宁可忍受被捆绑在树上的痛苦,犹如耶稣被活生生地钉在十字架上;他宁可光着身子不停地奔跑在滂沱大雨中,让身体受罪受苦,尝试与天国里挚爱的爸爸、邻居小孩的双亲,作另类的接触;他总觉得只要自己独立承担所有的痛苦,他就可以让其它人免除痛苦;也因此末了他做了这么样的选择,他愿意自己是犹太耶稣基督,他可以拯救众人。
这些场景就是出自研一英语影片欣赏课--《战火遗孤》(Edges of the Lord,2001) 。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犹太小孩Romek为逃避纳粹,被父亲友人波兰籍农夫带到乡下收留。在躲躲藏藏的几个月当中,他与这家的另两个孩子Vladek和Tolo,目睹了成人世界一幕幕的战乱杀戮、强夺豪取,稚弱无辜的孩童深深受到感染。农夫的邻居为了卖猪的钱骗杀了他,可孩子还在家等待着他归来,残忍的现实打击了母亲和孩子们,孩子们也在苦难的生活中发生着变化:Romek遥遥等待父母的希望落空,想趁着黑夜逃离村庄,却无意中目睹洛巴行抢的恶行,Vladek复仇的枪声招来大批德军,慌乱中Romek被纳粹误以为是恶性重大足堪表扬的小魔头,还要他当众再行示范表演,Romek在枪杆下为了自保,十足扭曲人性,刻意迎合,总算苟活了,同时也保住了被误为犹太孩子Vladek的性命……一个苦难童年的片断,中译名为“战争遗孤”,而个人感觉还是原片名“Edges of the Lord”更有味道,引人深思。
片中一个重要人物就是神父。由Willem Dafoe扮演的神父,即是孩子们精神和力量的来源,可是在纳粹的枪口下,他却那么无助。抓猪那一幕,至今也不是很理解……
听说Willem Dafoe是从知道《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1996) ,第一次欣赏他的表演是罗燕的《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2001)--他在里面就是演一个神父,然后是《战火遗孤》(Edges of the Lord,2001) ,后来发现《生死时速2:海上惊情》(Speed 2:Cruise Control,1997) 、 《蜘蛛侠》(Spider-Man,2002) 《蜘蛛侠2》(Spider-Man 2,2004) 中他都以大反派的角色出现,表演传神,让人恨之入骨,真不愧是演技一流的男星--不过最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莫过于本片中神父的形象了。
威廉-达福主要作品:
《吸血鬼的阴影》(2000)
《美国精神病》(American Psycho,2000)
《eXistenZ》(1999)
《苦难》(Affliction,1998)
《英国病人》(English Patient,1996)
《身体的证明》(Body of Evidence,1993)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1990)
《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密西西比在燃烧》(Mississippi Burning,1988)
《基督的最后诱惑》(1988)
《野战排》(Platoon,1986)
《生于死于洛杉矶》(1985)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角Romek的扮演者是小阿甘和《灵异第六感》(The Sixth Sense,1999)中小主人公的扮演者海利·乔·奥斯蒙特(Haley Joel Osment),他的表演也很出彩。
一个11岁的犹太人父母被杀,他被寄养在一个波兰人的家庭。他用他童真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罪恶与美好。要说印象最深的,还是Tolo留给人的印象最深。小小的年纪,却要承受太多的痛苦,把拯救世人的责任抗在自己的肩上,聪明的他能看透一切,却永远无能为力。Romek,一个犹太小孩,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当有过太多的悲惨经历,他所作的一切,都应该被理解。当他不得不去抢劫他的同胞去取悦德国人的时候,相信那种痛苦是无法表达的。牧师,只不过是拿着这个职业,悲惨的活着的一个可怜人。
片名翻译的缺实有问题,影片的主角其实是最小的小男孩“耶稣”,自我牺牲,承担苦难是他自以为的责任,以至于最后选择献身。我觉得从人性恶的角度拍得还不够劲,还可以更深刻一点。
宗教色彩太重。
通过孩子的视角展现宗教,战争,以及对人的扭曲,孩子的眼睛里着一些更显残忍和震撼 PS:那些熊孩子啊
Romek对父母的哀求、在谷仓里的Manka和Romek、Tolo在永久离开之前的最后一眼 ...... 以及神父与Edges of the Lord。这些暗藏于贫瘠的故事与手法之后的东西,出奇的深厚,我无法忘怀
3.5星,战争扭曲了所有人的心灵,孩子们心灵的扭曲更是令人心碎,天真可爱的托罗宁愿用舍身赴死来救赎自己的哥哥与犹太遗孤罗米克,而这小小的“耶稣”又怎么能够救得了这世上所有受战争伤害的人呢。。。PS在主演了基督最后的诱惑之后威廉.达福扮演了N次神父。。。
Jan A.P. Kaczmarek,就不解释了
本片是叙述11岁犹太裔的罗米克(海利乔奥斯蒙饰),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被父执辈的友人收容并躲在乡下,与他的孩子们一起生活,期间认识了一些朋友,一起上教堂,听神父讲道。但其中让罗米克不解的是这些孩童常常在深夜去火车站,不知为啥?村中的孩童及犹太人也常遭暗杀及强暴,这种种事件都无意中让
What does the war bring to children? Nothing, but nightmare, forever.
战火下一切都是扭曲的,当然包括童年。扮演Romek的小Haley是最喜欢的童星之一,从阿甘正传到人工智能、第六感,当年都太喜欢了。不过本片里另外那位小男孩Tolo也太萌了...(好像以前在电视上看过这部电影)
一部描写二战时期波兰儿童的电影,情节动人,反映的战争残忍和给人们带来痛苦、恐惧、无助,扮演犹太儿童的海利乔奥斯蒙表演胜过威廉达福!
通过儿童视角和宗教信仰揭示战争伤痛的影片,演员的表演都很棒,特别是效仿耶稣的那个孩子,天真的面容下存有一颗悲悯慈世之心,Haley 忧郁的神情正如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那样,给人以沉重压抑的感觉,无奈而又残酷,相比战场上的枪林弹雨更加有冲击力
儿童版Amen,同样富有令人揪心的救赎精神。Liam Hess是神童中的神童!Haley Joel Osment第一次在孩子身边被夺去了表演的光芒。
小演員的演技都不錯,不知道杜洛為甚麼最後要上車讓人誤以為他是猶太人。本片有点平淡,但是还是有一些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例如小女孩遭强奸,父亲死后母亲的絕望
电影整体格调不错,结局反转也很好,里面配角杜路确实很出彩。
在战火中,又怎么能保持童真呢?活下去,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最后男孩上了去集中营的火车,我泪了
神父给他们分配角色,TOLO演的太认真了。
#观影手记# 1503 4.5 战争,宗教。捉猪仔的牧师。被强奸后蜷缩在水中的女孩。自认耶稣转世的Toro。纳粹淫威下凌辱犹太人的Haley。
很喜欢这个男孩 电影中的小孩子们都很可爱
惊人的表演,每个儿童演员都很演得有层次,叫人惊叹他们的感受力与敏感度竟如此高,天使般的孩子,他们是如何与同感那些复杂悲伤的情绪,又是如何忍受呢?罗麦和多路自不在说,特别想指出哥哥,那种有点讨人厌的大孩子,但爱弟弟,爱爸爸,救罗麦,要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每一面一点点出来,真的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