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很有决心的笑,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电影中的艾利很是信奉这句话,并一直身体力行。小伙伴将自己的金鱼缸打破,导致了金鱼的死亡,艾利为了避免两人之间发生争执而选择息事宁人。
此后很多年,艾利也总是顾及他人的意愿生活着,微笑着面对每一件人和事,甚至是因为自己整天挂着一张笑脸而在某一天具化成笑脸面具,牢牢的嵌在脸上,无法摘除,整张脸僵硬而空洞,显得恐怖极了。但是即便如此,艾利的那些所谓朋友们竟然没有发现艾利的变化。 自己一直推心置腹的好朋友竟然是从来都不曾关注过自己么? 后来艾利偶然听到朋友谈论自己,从来只会笑,什么脾气都没有,无聊死了。 你对别人刻意的讨好,或许并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甚至是恶语相迎。 只是艾利从来没有想到自己那张冰冷僵硬空洞甚至略带恐怖的笑脸竟然有一天也会成为潮流。就像现实社会中一样往往夸张,博人眼球者能快速得到大家的追捧。 最后的最后,艾利做出了反抗,面具也随之脱落,只是意料之外的是,面具之下除了深不见底的黑洞之外,什么也没有。 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别人的请求不知道怎样拒绝,怕对方生气而导致遗失这个朋友,怕因为自己的拒绝而被贴上冷漠不近人情的标签。
总是太在意别人,为了他人的期许而活,你活成你觉得大家应该都喜欢的那个样子,毫无特色,终有一天会遗失真正的自己。你要为自己而活,要多考虑考虑自己,不需要为了所谓的人际关系,所谓的人情来为难自己,你要记得,在这世上,前路汹涌,艰难重重,你自己一人独行本就不易,你要活得开心一些。 祎隋:yisui,解释为逶迤,从容自得的样子。亦是我的目标。 微信公众号:祎隋,表面正经,内心闷骚,致力于写好每一个文字,是个追求诗和远方的老司机。
随波逐流,迎合奉承,时间久了,真的会分不清楚那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因为人见人爱的,是戴着面具的木偶娃娃,深入你的内心,才能触碰到真实的自己。有时候伪装的久了,你就什么也不是了,连自己最初的样子都会忘记和失去。面具戴久了,它真的就变成你的脸了。不要为了别人的眼光,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玩偶 “人见人爱”的完美,就像个陶瓷面具,一敲就碎;“难以相处”的真实,就好比有血有肉的躯体,流动而富有弹性。 试试做个“难以相处的”人,尽情尽兴地给讨厌的人甩脸子,光明正大地给喜欢的人说情话,肆意地活在生命的痛快之中,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愿你我都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为做自己,才会幸福。
这是一部剖析人性的短片,全程只有六分钟,却引人深思,震撼人心。 短片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叫做艾利的女孩,从小脸上就挂着笑容,她相信用笑容可以解决生活的所有困难。 渐渐的她发现自己变成了面瘫,可悲的是她还因为这张虚伪的脸,被星探挖掘,当上了明星。 艾利想要找回原本的自己,却意外的发现自己微笑面具下,什么都没有了。 短片的最后,艾利对着镜头 啊,接下来我该换哪种脸呢? 我想,我永远也不能忘记艾利的那个眼神。 与其说可悲,我更想说一句讽刺!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艾利。他们为了满足别人的想法,满足别人的诉求,努力的凹人设。装高冷,扮纯真,甚至对事物漠不关心,对所有人微笑。 每个人都在用力的演绎别人眼里那个喜欢自己的样子,却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最初的自己。 记得《无声告白》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也许你会说是社会变了,所以人们才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 而我想说,社会没有变,变的是社会上的人,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敢拒绝,有太多的人,想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才导致了艾利这样人的悲剧! 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是人!有血有肉有灵魂!生气了就是生气了,不开心就是不开心,没有必要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 懂得拒绝,敢于说不,敢于打破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懂得听从自己的内心,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 自信,从容,落落大方。 不委曲求全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
先是画外音入,一个有些犹豫又害怕的声音,是一个主观镜头,三个女孩包围了女主。做的是方形桌子,但为了营造一个压抑感,摄影机特地对准了最右边对角的女孩。这样做三个女孩虽然是在聆听,实则是在压迫,对于女主行为的外在压迫。带上了面具的女孩给画面中其他人物的异样感甚至不如美甲。 然后是女主的独白,点题,她的面部特写配上重金属配乐,左下标题出,给人以巨大的烦躁不安,诡异的感觉。冷静不变的笑容与面具,狂热躁动的BGM,一冷一热交替反差,突出了女孩矛盾无力的内心倍感挣扎。 故事正式开始,直接是局部特写女主的嘴——她的其他五官比起嘴上的微笑来说根本不重要。小男孩的仰拍,女主转身后仍然只有嘴的推镜头,压抑的暗色调,被打破的FRIEND鱼缸,金鱼眼睛和女主的嘴那里的三次快切蒙太奇……扫走的是金鱼,也是女孩作为正常人所应具有的情感表达、所应具有的真实。 推镜头,由全身中景推到只剩微笑的嘴,背景是扭曲畸形的人脸。人脸念着“你好棒”之类的话,给予“假笑女孩”不断假笑的动力,人们随意又虚假的肯定让女主迷失的越来越深。 即使是在阳光下的大街,画面仍然被暗色调所统治——甚至树叶都没有了其本来的颜色;冲上来打破女主和周围一切那无声的平衡的是一个西装男人,他说话因为剪辑而变得没有停顿。背景音乐甜美的敲击声响起,得到喜讯的女孩儿的世界仿佛有了点起色。(画面变暖)男人说话时不断的切镜头,仿佛暗示着女孩即将丢掉“千人千面”的能力。 最让人恶心的不是女孩的懦弱,也不是笑容的诡异和瘆人,而是影片中审美和三观都有问题的民众。车内女孩的广角镜头,她低着头,两旁是被扭曲了的玻璃后,戴着微笑矫正器的无数女粉丝。女粉丝们拍打着玻璃,原始又单薄的发出“艾利酱好棒”的尖锐声音,给人一种封闭车厢内独有的隔离和绝望感。女主想要带上微笑面具融入人群,但当人群都学着她微笑时,女主又成了那个孤单的个体。起群体间那可悲的不融洽性个体无力的挣扎在群体的推波助澜下被无限放大,挣扎甚至成了戏剧本身。 艾利酱又回到了开头那个餐馆,但此时的她戴着面具又带了层口罩——面具已然成了她的本身。她努力的生存着,无奈面具戴久了,就再也脱不下来了。影片开头的女孩们在这里找了第四个女孩取代艾利,其中一个人说着,反正她也只是会笑而已。这一句话是这个畸形的大众群体在本片中说的唯一一句算的上是真话的话。但这句真话的作用却仍是伤害:人人都说着谎言、唯心、应允的话的世界,真话反倒会成人人都唾弃的假话本身。取代艾利的女孩也戴着面具,女主的话外音说着“不一定要是我呀,谁都可以。”升华了影片的主题,影射了影片的对象:这个戴着面具却被认为是合群的人不只是女主,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影片升级崩坏的地方是在艾利的卧室,原本就阴暗的卧室又调低了亮度,四边角被弥漫的黑暗彻底包围。艾利挣扎着脱着面具,但是他做不到。 如果真是这么个病态的社会,也许只有幻觉中的鱼才会说真话吧。(双特写,与开头呼应) 结尾的色调终于变暖了许多,爱丽换了一个愤怒的面具,她的粉丝们也跟着换了个面具,她终于与这些人短暂的有了点微弱的共鸣:都没有自我。
宝宝们,新年好。
今天是大年初一,相亲都安排了几轮了?
心里感受是不是如这个表情包一样——
“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不好意思派爷说出真相了。
无论遇到什么操蛋的事,如何直戳心底,都还是不能明说。
似乎一笑而过,才方显优雅。
这就是咱们现代人的通病——
需要处理的社交越来越多,能直接表达的情绪越来越少,随时温柔周到、笑脸相迎才能处于有利地位。
于是,深有同感的都市青年把这部岛国的获奖短片刷爆了朋友圈。
《态度娃娃》
主角艾莉和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是「笑脸人」。
只不过她比我们入戏,任何事情能笑着说「没关系」。
就连小男孩弄死了自己最喜欢的金鱼也说没关系。
天长日久,艾莉变成了一个只会笑的瓷面娃娃。
还被星探发掘,成了大明星,掀起了「艾莉热」。
所有人都被艾莉永不消逝的笑容所打动,纷纷剪了艾莉同款发型,戴上了艾莉微笑保持器。
直到演唱会的那一天,艾莉终于暴发了,在台上用话筒敲碎了自己的面具,让大家千万别学她失去自我。
可最后砸掉面具的艾莉又换了一副面孔出现在大家眼前。
故事和设定其实都很简单,但却充满了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
艾莉发现自己变成瓷面娃娃后询问自己的一众好友有没有觉得自己变了,结果没人发现艾莉的奇怪。
这跟生活中很多事情很像,没有人愿意深层次地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爱笑就代表没有烦恼,不爱笑就说明难相处。
艾莉假笑的动机,无非是想讨好别人,让所有人都喜欢她。
因为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必须得宽和大度,所有的自我都意味着自私。
隔壁班的小朋友弄坏了你的玩具,你必须笑着说没关系,否则三岁看老,你以后势必心胸狭隘;
弟弟向你吐口水,你要敢生气,你妈一定会反过来骂你以大欺小。
「这么大了不能让着点弟弟吗?」魔音绕梁。
步入社会后,这种忍让会变得更为复杂。
从小时候的想要讨好别人,变成瞻前顾后、不得不讨好别人。
被老板骂笨得像头猪,还得小心翼翼赔礼道歉,即使心里清楚的知道明明是leader甩锅给你。
你身边一定有一种同事,业务能力差还没自觉,每次都能让你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可他每次找你帮忙你都无法拒绝。
小时候做好小孩比较难,长大了做好人比做坏人简单多了。
日剧《请与废柴的我谈恋爱》里,女主柴田身无长物,把开朗视为自己唯一的优点。
谈恋爱被男人骗还要用自己没有吸引力来帮对方开脱;
主动替同事加班,搞得人家理所当然,又顾及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希望可以不发生争执就解决问题。
男主一语道破天机:
“你只是觉得,比起提醒别人,加班还比较轻松吧。 比起自己工作,让别人工作更难”。
事实就是,当我们已经习惯了做一个好人,并且享受到了其中的便利,就无法再成为一个心直口快的坏人了。
另一个细节是,收起笑容的艾莉换了一副朋克面孔居然依旧被大家追捧。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现在还有一种更重要的面具,叫人设。
人都会对根据环境做出判断,继而做出选择,说白了是追逐潮流。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社交网络里的人设。
大跃进时期提倡艰苦朴素,现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倡导精神享受。
于是,我们都希望自己在朋友圈里日理万机、事业有成,月入八万,周游世界,还肤白貌美、腿长两米。
再说细一点,明星的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人设的形成。
早些年徐静蕾霸占博客榜首,文青当道,你开始买很多摄影设备,出门手边得备着一本书;
后来杨幂靠着自黑异军突起,不会说几个段子都不好意思开口讲话;
袁姗姗三条马甲线扭转颓势,你根本能躺着就不坐着也得发个汗流浃背的健身照。
猫力带着摄影团队一边旅游一边赚钱,你学着来了一场说辞职就辞职的旅行,定位绝不忘发朋友圈;
紧跟潮流,才能显得自己高级。
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自己必须得有一个沾边。
但事实上是,这些人制造了某些假象,连同他们自己都是不真实的。
浮躁的社会被吹嘘成寸土寸金、大有可为。
电视剧里展示的正常生活是男女主角整天什么都不用干只用谈恋爱;
网红们让人觉得好看的人就能得到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
看几个微博恋爱投稿,就觉得全世界的男朋友都是忠犬小狼狗,一个口红色号没买对就是直男癌。
你以为,只要人设凹得好,名利全都跑不了。
但结果是,艾莉的朋友在背地里嘲讽她只是个老好人而已。
你以为你委曲求全,但毫无节制的善意和忍让其实根本得不到别人真正的尊重。
艾莉以为可以打破面具,卸下伪装,却发现真实的自我早就不见了,只能换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面具。
强凹人设不是不行,只是太累,风向一变,一切又得推翻重来。
还不如找个机会做自己。
别等大家都看破你的把戏,你还在那沾沾自喜。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呵呵……
其实真正恐怖的不是迷失的慧莉,而是盲目模仿她的人们。
太直白了
中间有一段配乐是世奇对不对233 日本人盲目和从众的国民性刻画的太好
非常浅显易懂的讽刺,以日本特有的审美呈现出诡异气氛
刚看完这个短片,更震撼的是当她砸毁自己的娃娃脸时,里面已经空了。不是勇于毁掉伪装就能变回自己,有时候伪装的久了,你就什么也不是了,连自己最初的样子都会忘记和失去。
你觉得打破现实打破虚伪打破伪装打破面具就可以回归自我,然而事实上里面已经空了。好一碗毒鸡汤
魑魅魍魎都是你自己。
只有一个人独处,人才是人。
面具下……是空的……
看到金鱼说话的那一段的时候,忽然就泪奔了。
没想到一个短片可以这么直白、惊人,所谓的自己是何物?是不是原来那个擅长微笑的自己就真的是自己,还是一个能够愤怒的人才是自己,Eri在追寻的是一个身份还是一个状态?真的让人很难评述。
小日本黑镜:http://mp.weixin.qq.com/s/qjqCF-0-OZJXlXcB01zlew
非常惨的苦笑了。从新垣结衣进阶到中岛美嘉又怎样,突然的自我之后还是得假装自己有生活。
一种对伪装的异常表达形式。
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妈,向你们挥别,我不再是那个态度娃娃。
为什么朋友们视这样的笑容为无物,而却有这么多粉丝追捧?两种漠视的极端。
没事就要问一问:伪装久了之后你到底变成了什么呀。
每个いい背后都是一句mmp啊
笑得多了就没有脸了,换脸再来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