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情人》,1992年的悲剧电影。假如它的主演不是杰瑞米·艾恩斯,或许是另外的景象。
是因为这个英国演员,而去搜的这部片子。最初注意到他,是在电影《蝴蝶君》里。我喜欢看他陷入爱情之中,那种忧郁的眼神,和那种深深的凝视。即使他的对手是尊龙,即使他演绎的,是一段原本荒唐的故事。假如历史上没有那个著名事件,你大概很难相信,一个男人会不知道他所倾慕的,发生关系的,也是一个男人。
可是,杰瑞米·艾恩斯来演,你会觉得,一切是真切的了。看着他动心、钟情;看着他压抑、隐忍;看着他沦陷、毁灭。就如同,后来在《洛丽塔》里又看到他一样,同样是堕入一段畸恋之中,只有主角是他,才会有那样的说服力,和那种震撼。
《烈火情人》又名《爱情重伤》。我更喜欢后者,那确实是一场彻骨的伤害。又是杰瑞米·艾恩斯,只是,这次他爱上的不是男人,不是小女孩,而是自己儿子的女朋友。
为什么所有的痛苦,都要选择他来承受?或许就因为,他是杰瑞米·艾恩斯。
这样的剧情,如果拍得不好,就是滥俗的伦理片。那种以审丑为目的,纯粹感官刺激的情色片,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只是表现动物性的空虚,和道德的沦丧。不会有那么多女观众,在豆瓣的影评区讨论它。而我讶异地发现,很多篇影评里,都有属于不同作者的金句,都有那么一两话,不再平庸,有独特的观点。
《烈火情人》引发了这样热烈的讨论。甚至,我不明白女主是什么心理,什么心情。也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合理诠释了她的心路历程。那么荒唐冷漠的行为,都被理性分析。这不得不说,是影片的另外一种魅力。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杰瑞米·艾恩斯。有他在,那些脱离现实的剧情,就都真实起来。你看着一个年华老去的男人,陷入疯狂的爱恋之中。看着他做出种种不理智的事。假如他丑,有油腻的外表、腐败的肚子,大概这个影片就有了那些恶俗三级片的观感。可是他衣冠楚楚、风度翩翩;他英俊儒雅;他也曾克制和逃离……于是,最后家毁人亡之后,他独自漫步在异国街头,孤独潦倒,却仍旧难以掩饰骨子里的优雅。你觉得他的深情确实是一场事故,而不是一种笑话。他的燃烧令人同情,尽管现实是冷漠的灰烬。
甚至会让人思索起人生的尽头又是什么。导演路易.马勒说,活得越久,我就越相信情感,而不是理性。
影片里,男主有一段独白:“人很容易,遗世独居。我旅行,直到我找到自己的生活。人到底是什么做的,无从知晓。我们堕入情网,找寻真爱,其他都不重要,至终无悔。”
人到底是什么做的,无从知晓。杰瑞米·艾恩斯演这部电影时,44岁。只是影片里的他,银发苍苍。就连那些苍老,也似浸染了风华。他总是有办法,把那些赤裸裸的欲望展现给你看时,让你只看到美,而不低级,不肮脏。他即使全祼上阵,和情人缠绵时,逼死了发现真相的儿子,你还是感觉到,他要命的无奈和悲凉。
那就是杰瑞米·艾恩斯。无论他在影片中爱上谁,他都如同火山下潜伏的岩浆,炽烈而又危险,迷人而又深情。他的光彩在于,全心地投入,那种用生命去倾注的真挚和悲伤。我喜欢看他被虐,大概那些导演也是这样想的,才会让他饰演这么多情圣。
他最大的能力,是能够将那些混蛋,都演出了情圣的感觉。什么样的男人能做情圣呢?大概就是没有一丝一毫表演的痕迹,你相信他在爱,他在痛,他痛得快要死了,也爱得随时都会粉身碎骨。
情圣一定是美的。即使他身穿风衣,走在凌晨的冰冷街头。即使他匆忙去见自己爱的人,而安排给他的对象,是那样薄情冷感的朱丽叶·比诺什。想看他破碎,也想看他悲伤、阴郁,不能自控。
他是烈火,也是重伤。他演过的电影,我只看过三部。却总有一种看完之后,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这影片的感觉。喜欢看他在时光中辗转,即使他现在已经74岁,已经是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做过第70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主席。在影迷的心目中,却永远是那个会让你再次相信“爱情”故事或许真实存在的演员。因为他,那一个个经典的角色,在影片里呼吸着,期待着、渴望着他命中注定的伤害和毁灭。而他是那样脆弱、无能为力而又冷酷,让剧本里原本的世俗和丑闻,都变成了高雅而遗世独立的爱恨情仇。
这片子很出名,我早有耳闻,全片最大的谜,应该就是,安娜究竟爱不爱史蒂夫?
推断的前提,安娜在影片里没有对史蒂夫说过一句谎话,那么,看了结局,安娜不敢面对丧子的史蒂夫,再次逃回少年时代的避风港彼得身边,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安娜有一个不幸的少年时代,她相依为命的哥哥为情自杀一事,把她彻底摧毁了,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何等的悲哀和绝望。 从她的自述中,我们很清楚,她非常爱她的哥哥,只是她天性懂得趋利避害,而这种自保,让她铁了心拒绝走入乱伦,却因此彻底失去自己最爱的人。她处于半疯状态,她去了皮特家求庇护,立马要求和只是刚有好感的皮特做爱,是把皮特当成哥哥的替代品,想用这种方式挽留住因求爱不成而自杀的哥哥。后来和皮特分手,是因为她矫枉过正,不拒绝任何对自己有意的男士的求欢,过于放荡,皮特原谅了她很多次,终于忍无可忍,分手后取了一个美丽的女律师,但婚姻只维持了八周。他忘不了安娜,最爱的依然是安娜,哪怕安娜离开巴黎定居英国三年了,他俩的联系仍然无法切断,安娜会把自己认定的结婚对象,专程带回巴黎,介绍给彼得,实际上,安娜早已经把彼得当成死去的哥哥来依赖。她和马丁交往,最初是因为马丁长得像死去的哥哥,而因为马丁,关注到了他的父亲,作为政客的史蒂夫,经常在电视里看史蒂夫的演讲和采访,特别是史蒂夫刚刚解决了一件大事,收到了首相的接见,估计她也因此事,对史蒂夫情难自禁。马丁会突然和家里介绍自己女友,肯定是女友松口愿意见自己的父母,两人交往更进一步。而安娜会答应和只交往了几个月时间的马丁走到这一步,甚至迫不及待的当晚就去晚宴偶遇史蒂夫,都是她早已动情的证据,她很想见一见自己仰慕的男人。 见面后,她敏锐的发现,史蒂夫对自己并非无动于衷,但她迫不及待的需要再次确定,连约一个正式的时间登门拜访都等不及,就撺掇马丁回家。所以,她陪同马丁在时间很紧,只有一杯酒的闲聊时间的情况下,也要去马丁家正式照面,就为了观察史蒂夫的心思,她很高兴的确定了史蒂夫逃不过自己的魅力,眼睛一直注视着自己,立马采取了行动,约史蒂夫幽会,一见面就摆出献祭的姿势,赤裸裸的勾引。 影片的最后,安娜独自逃离马丁的死亡现场,并脆弱的躲回母亲家中寻求庇护,就是不想再见史蒂夫,因为自己的私情和贪念,安娜想鱼和熊掌兼得,既有能在阳光下光明正大的幸福,又能弥补年少时懦弱,不敢涉足乱伦而导致的悲剧。所以她不同意史蒂夫离婚,她要她爱得男人永远在电视里里优雅干净,毫无污点的闪闪发光,又主动促成婚事,把忘年恋,单纯的出轨变成真正的乱伦,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甚至和彼得做出彻底的了断。当初她的哥哥死于她选择彼得,选择正常的爱情,拒绝乱伦。现在她要弥补遗憾,找一对父子,儿子像死去的哥哥,父亲给予自己乱伦偷情的刺激。 可惜,马丁的死,让她看清自己注定的命运,乱伦的危险,只有彼得这个避风港足够安全,不会因为自己的摇摆不定而受到波及和连累,所以她最后望向史蒂夫的一眼,表明她已经彻底心死,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她的爱情,彻底杀死了她的精气神。
海啸般的爱情重伤.他看到她只当她是路边任何一个女人,他看到路边任何一个女人也只当是她.真苍凉.
JeremyIrons,这老男人!
哪里是爱情,分明红果果的肉体欲望
我们听到她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她的笔迹也不会发抖,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见她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地变成心理现实,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和遗忘。但是,其实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就预见到了日后的结局了,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
安娜是黑洞,谁都无法填满她那个永恒丧失的囚困之心。找上这个压抑如饮茶的男主,一下就喷了。自毁的快感,死欲本能力。性爱怕得真美真文艺。
*他的脸很瘦,是英国男人常有的那种狭窄。 *他身上有英国男人的潮湿气味,雨水绵绵的城市,长年不见阳光,每一棵树都会滋生出霉菌和忧郁。他在街旁走过,潦倒地经过灯光温暖的酒吧,无法成为其中酗酒纵情的一个,只能站在橱窗旁默默凝视,然后离开。 *他具有神经质的美感。手指修长,脸色苍白。 *在主演的电影里,大部分都容易陷入病态的畸恋。 *他是喜欢纵身扑入的人,虽然姿态优雅,依然常常溃败到底。 *他的情欲是黑夜中的潮水,汹涌盲目,但是并不肮脏。 *只
他再也没有见过她,只有一次在车上,远远看见她抱着一个孩子跟在另一个男人身后,跟任何一个女人都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是我最喜欢的男女演员。
比诺什实在是,,太勾不起性欲了。。。随便换个法国女演员都可以啊。。而且,她每个电影的色情场面都那么奇怪。。。真的很励志啊比诺什= =|||
Jeremy Irons到底欠了几辈子情债,《故园风雨后》《洛丽塔》《蝴蝶君》,不伦之恋无休无止。表演太棒,真是太喜欢Jeremy叔了!
她没看见我,她跟彼得在一起,手中抱着一个孩子,跟别的女人没什么两样。
我看过Jeremy Irons三部电影,一部他睡了洛丽塔,一部他睡了个男戏子,一部他睡了自己儿子的女朋友
情色片拍到这个份儿上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朱丽叶·比诺什天生一张高级文艺脸,就算欲火焚身也不会让人觉得肤浅,这大概就是上帝造人时的偏爱吧。这电影充分表达了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而女人才是灵肉合一进化链条的顶端。// PS. 看到比诺什出场顶着一头铁T短发,我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故事本身逻辑上就有硬伤,角色也不够丰满,男女主人公的所作所为事出无因,如果非要给剧情的推进找一个缘由,那就是“欲望”。可是比诺什的身材长相和气质,如何能和“欲望”沾上边?倒不如找个金发碧眼高贵冷艳的火辣女郎当女主更有说服力。
“受伤的人是危险的,他们知道怎样让自己活着。”
Jeremy.Irons的确是乱伦片的不二人选
或许花开的意义只在于花开,鸟飞的意义只在于鸟飞,一个人消逝的意义只在于消逝。雪中炭,夏日扇,只在一定的期限里发挥作用。鸟尽弓藏绝对是真理。缘分尽了,彼此相忘于江湖,不要拖泥带水。 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这样描述爱情的消逝:我们听到她的名字不会感到肉体的痛苦,看到她的笔迹也不会发抖,我们不会为了在街上遇见她而改变我们的行程,情感现实逐渐地变成心理现实,成为我们的精神现状:冷漠和遗忘。但是,他笔锋一转,说,其实,当我们恋爱时,我们就预见到了日后的结局了,而正是这种预见让我们泪流满面。
Oh, Jeremy!So damn Hot!还有年轻的探长,嫩得掐出水。床戏好,结尾处理不俗。女二的戏好,撕逼那场好酷的说!虽然基本是部英国电影,比诺什的英音(找人配的吧?)也太地道,不过整个影片还是很路易马勒。虽然不信星座,还是想说这太天蝎了。个人非常喜欢
男主跟女主相爱得有点莫名奇妙,看对眼就上床的关系是爱情?如果男方承受失去一切的痛苦仍然执迷不悔是可以理解的一种爱情表现,女方始终祸害人的属性是什么爱情表现?尤其是可以同时跟父子俩上床还能表现得很圣女的模样,根本理解不能
“欲火焚身”的完美解释。只有爱欲才会让人遇见结局也赴汤蹈火。朱丽叶比诺什的气质真是独特,换个普通美女估计片子感觉会完全不同。杰瑞米艾恩斯这个畸恋专家!【好帅,求他全套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