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只看了30分钟头和几分钟尾
突然发现这是打着內战片的宗教片,我比较讨厌宗教片,我认为世界上或有神鬼,但不可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那种,教会是个政治组织,追逐的是权利和金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毫无贡献。我相信的是物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会宣扬的那一套就是走极端,不能自圆其说,从地心说就可见其对真理的迫害。当然,现在我也不能证明我们围着太阳转,因为我只能在地球上过日子,所以我的信仰也是片面的。
宗教片又以天主教最邪,圣来圣去的,不邪何来圣?就像某某人反对某某人一样,你有什么不见得光的,你就是邪恶,你为什么不让我说,你就是害怕真相,所以呢什么教什么教一天到晚说自己什么好什么圣的,都是很邪的。说自己是真理同时,要认识自己的真理也是片面的,这才不会走向极端。好啦,我承认我什么都没说,你要信教就信吧。
2 ) 做决定可能只用几秒,但是结果却会陪伴一生。
人生的图案总是要编织到最后才能完全看清,其中的一针一线是纯属偶然还是早有安排?从《战火浮生》到现在25年过去了,罗兰·约菲还是那么热衷于探讨爱与救赎,他的作品里依然弥漫着那种特有的冷静与优雅。
光影、色彩、叙事、节奏、深度、意义——一部《圣徒秘录》让我们看到了所有这些好电影该有的东西,看到了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几十年来对个人风格的坚持与追求,这在大部分电影只用眼不用脑就可以看懂的今天更显得难能可贵。
伴着影片里西班牙吉他美妙的旋律,你的思绪会很快飘向那纷乱却美好的时代,为那些人和那些事静静思考,深深感动。
3 ) 《圣徒秘录》
虽然罗兰·约菲 Roland Joff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了,但不得不说他的国际视野还是一直都具有的,这次又把故事搬到了西班牙内战,特殊时代小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是他的喜好。两个儿时的玩伴,随着家庭、社会角色、大环境的变化,个人信仰、人性救赎都在变化。其实一个算不错的故事,影片的摄影比较出色,频繁出现的仰视、俯视和有力度的运镜,历史质感的艺术指导也加分不少。影片最后字幕关于“马诺洛”作为人性两面的诠释很不错:“他始终存在于每个人心中某个未知的角落。”同样也应该是在何塞心中。
只是导演还是用了自己几十年前擅长的方式,一种略显陈旧的方式,倒叙插叙,无节制的画外音抢到了剧情推进和人物性格养成,悬念跌陈后的结果其实只是个家庭秘密,而两个主要人物大部分时间交集甚少,最后突然升华到一起感觉也有些唐突。单独就影片来说算是部佳片,放到一定历史层面甚至是仅仅放到2011年,是会被忽略掉的。
4 ) 《秘密》:人生就是一套降龙十八掌
本片的英文名可以译为“有龙”,这里的“龙”是西方文化中的龙,是邪恶的象征(在天主教语境中这一意味尤甚),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在幼时被奶奶告诫:世上有各种龙。一语成谶,这句话便成为本片戏眼,主人公耗费了一生的时间,就是跟各种龙作斗争。
故事和人物都源自真实素材,全片分为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主要讲马诺罗的故事,另一条则叙述何塞马里亚的故事,不过落脚点主要还在何塞马里亚的身上。这位何塞马里亚是著名的宗教组织“主业会”(Opus Dei,拉丁文,意为“上帝的事业”、“神圣的事业”)的创立者,这个组织主张帮助各个阶层的人巩固自己对上帝的信仰,并倡导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基督的教义。时至今日,“主业会”的成员遍布全球,虽然何塞马里亚于1975年逝世,但他的事业已被后来者发扬光大,由于其杰出贡献,何塞马里亚本人在2002年被教皇封为圣徒。看得出来,本片的编剧兼导演罗兰•约菲对何塞马里亚十分崇敬——这也难怪,约菲一直是个宗教情结浓厚的人,早年那部斩获金棕榈奖的《教会》讲的也是传教士的故事。
何塞马里亚很小的时候就受感召而立志从事神职,刚从神学院毕业不久就有了创立“主业会”的想法。这与马诺罗截然相反——马诺罗跟何塞马里亚从小就结识,还曾一起就读过神学院,不过马诺罗对神职毫无兴趣,他是一个自私、冷酷、果断的生意人,对马诺罗来说,保全自身并攫取最大的利益就是生命的真谛,为此,他不惜出卖、杀戮、背叛。总的来说,影片就是在何塞马里亚和马诺罗这两条线索间逡巡来回,而最大的戏剧矛盾,则爆发在西班牙内战时期。
战争的来临打破了何塞马里亚和马诺罗的生活,投机分子马诺罗加入了左翼反抗军,这支队伍(可能就是“国际纵队”)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革命青年,在领袖奥里奥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说后,青年们唱着山呼海啸的《国际歌》走向了战场。也就是在这里,马诺罗对来自匈牙利的革命女青年伊蒂珂一见倾心。不过伊蒂珂爱上了英俊、浪漫、充满革命激情的奥里奥,两人情愫暗生,珠胎暗结,马诺罗妒火中烧又无可奈何。私下里,马诺罗还是个潜伏在革命队伍中的间谍,他每天秘密发报给政府军指示坐标。为泄心头之愤,一日马诺罗把发报机有意的留在伊蒂珂身边,栽赃给了伊蒂珂。
为了保护伊蒂珂,奥里奥饮弹自尽——用自己的声誉和性命,奥里奥保护下了伊蒂珂和她肚里的孩子。
此时,何塞马里亚也陷入了人生最重大的危机中。按照影片中的表现,不是受到法西斯支持的右翼政府军,而是革命青年们组成的左翼纵队,给何塞马里亚造成了最大的威胁。那些高喊着革命口号的民兵和趁机混进队伍的流氓无产者们,抓紧每一个机会羞辱、打骂虔诚的教士,发展到后来,他们甚至不经审判就在大街上公开射杀天主教士——这情节让我想起《日瓦戈医生》。
为逃离险境,何塞马里亚开始了翻越比利牛斯山的艰苦历程,在途中,他经历了痛苦的神义论思辩——面对无尽的苦难,上帝却沉默无言,这让虔诚的何塞马里亚情何以堪?一个被强暴的女孩对上帝的不信任,更加剧了何塞马里亚的信仰危机。不过在神启般的开悟后,何塞马里亚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不过说老实话,这些天启般的感悟吾等凡夫俗子是体察不到的,约菲拍的很美,但于我而言总缺乏说服力。
马诺罗目睹伊蒂珂诞下了她与奥里奥的结晶,在一次近乎绝望的战斗中,马诺罗亲手射杀了伊蒂珂——按照马诺罗的说法,这是他达成伊蒂珂的心愿。然后,马诺罗可耻的苟活了下来,并收养了伊蒂珂和奥里奥的孩子。
影片就是从这个长大成人的孩子回来与弥留之际的马诺罗告别做开端的,到马诺罗临死前,孩子才得知自己的身世。最后,孩子原谅了这个杀害自己双亲的仇人,并称马诺罗为“父亲”。
在何塞马里亚翻越边境时,曾经长时间暴露在马诺罗的狙击枪口下,但是马诺罗没有开枪。
这算马诺罗救了何塞马里亚一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马诺罗看见了沐浴在圣光中的何塞马里亚。
对何塞马里亚来说,他的一生就是在和各种“龙”作斗争,不过最终,他也成就了一套独门的降龙十八掌,并让这套掌法发扬光大,荫及他人。
我想,马诺罗也被宽恕了。
对马诺罗的养子来说,马诺罗与何塞马里亚之间的恩怨情仇,就是一段父辈的秘密。儿子通过领悟父辈的秘密而完成成长,这是一个屡见不鲜的命题。
《秘密》在何塞马里亚和马诺罗两个人物间不停的游移,场面很大,特别是西班牙内战的场景,拍出了史诗的感觉。可惜太拘泥于史实,全片显得过于散漫,线索也不集中,戏剧冲突不够明显,特别是对于圣徒何塞马里亚的描写,显得歌颂有余而挖掘不足。
其实热血中人都觉得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譬如那些唱着《国际歌》杀害西班牙教士的年轻人,在他们眼里,这种杀戮也是“神圣”的。
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浏览“主业会”组织的简体中文版官方网站:
http://www.opusdei.org.hk/(腾讯专稿)
——————————————————————————
这个“主业会”原来就是《达·芬奇密码》中的“天主事工会”,有人认为,天主事工会倡导回归到保守的罗马天主教价值观上来,鼓励教徒作出巨大的牺牲以便能做“上帝的善行”。一旦成为神职教士,他们就要严格遵守教义,按照“天主事工会精神”的引领去做所有的事情,将生活的一切决定权交给教会。它时常被人称作“圣灵黑手党”。
教义的有关规定有:宣誓永久独身、将收入上缴、毁掉以前的照片、与亲友的联系要向主管汇报;肉体惩罚,包括苦修带和鞭打等。苦修带是绑在大腿上的带有金属刺钩的皮带,每天两小时,周日全天;鞭打则是用打结的绳索抽打自己的背部和臀部,每周一次。
《达·芬奇密码》中的阿林加洛沙主教和白化病信徒塞拉斯都是天主事工会成员,何塞马利亚被封圣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人远非友善之辈。他性情乖戾,谁对天主事工会露出哪怕一丝反感都会让他无法忍受,即使是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和保罗六世也一样。广为流传的一种观点是,封他为圣徒损害了整个教会体系。
2011的上海国际电影节选片口味很重!
5 ) 爱,响彻心灵
“每个圣徒都有过去,每个罪人亦有未来。”
这里的过去,当和“圣徒”相提并论的时候,圣徒的光辉将昭示我们那个过去的“灰暗”。今天的圣徒已经拥有了“圣徒”的光辉,而这光辉正是从过去的灰暗里生发而来,再回头看的时候,灰暗也将被照亮——既已照亮,那过去里一切的不堪、污浊,也将被谅解和宽恕。他的现在已是圣徒,他过去的灰暗,必将穿越现在,通向他从此以后的光明。
所以说,圣徒因为他今天和以后的光芒,向世人证明他是一个发光体,我们便因此可以原谅他过去所有的灰暗了。
同样的道理,既是“罪人”,我们许了他未来,在我们的愿望里,那未来必将是光明的,那么罪人,也可以安心告别他有罪的过去了。
这是一部带传记色彩的电影,以真实事件为素材,反映西班牙内战时期几个人的艰难人生。
上面的两句话,在电影的开始便已出现,表面上理解,似与剧情并不完全吻合——那个最后被封为“圣徒”的人,并不见他有灰暗的过去;那个乞求“儿子”宽恕的“父亲”,倒是背负沉重灰暗的阴影,几乎走完了他的一生,当儿子宽恕他的那一刻,也是他生命终止的那一刻——他的未来可以轻松了,我们期冀他在天国拥有光明。
当然,如果我们真的将这两句话浅显地对应了电影当中的两个人物,那我们的理解就太狭隘了。
上面提到的“儿子”、“父亲”打了引号,因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父子。“父亲”深爱“儿子”的母亲,却因为嫉妒之心遭到拒绝。“母亲”(当时还是战乱中的一名匈牙利女兵)喜欢另一个士兵。她对“父亲”说,那个人随时有可能在战争中死去,所以,她给他爱的机会,而嫉妒别人是可耻并有罪的。“父亲”深埋着这份情感,远远护卫着她。当那个士兵因为她可能是叛徒而举枪对准她的时候,“父亲”抢先一步打死了他。她却并不领情——也许,她是真爱着那个士兵的,她说的怕他死于战争只是托辞罢了。士兵死的时候,她怀着他的孩子。
以后,“父亲”劝她说:“人已经死了,你应该重新开始。”
她的回答令他绝望:“他在死亡那边等我。当子弹终结我的时候,他将迎接我。那是他告诉我的,我相信他。”
她生下了士兵的孩子。为了那孩子,她勉强活着。
在一次死伤惨重的战斗中,他和她就要变成俘虏了。她打光了子弹,向他要手枪,一副不再顾惜生命的架势。他看出来了,举起枪似乎要递给她,却颤抖着,向她瞄准……他老年回忆时说:“那颗子弹,我给了她她想要的一切。”
所谓的“一切”,应该包括她的爱情——死去的士兵将会拥抱她。
他抚养着她的孩子。他欠着那孩子生父生母两条人命。他说他不敢看儿子的眼睛,因为,从他眼睛里,他看到他的母亲——应该还有他的父亲。儿子越大,他们父子的关系越冷淡。到最后儿子作为一名记者,想写关于“圣徒”的生平,求父亲提供素材的时候,他们两人已经几年没有说过话了。就是这最后的回忆,父亲却说得停不下来,他说呀、说呀,一直说到心跳停止……
父亲与“圣徒”是自幼的玩伴。他们曾一起读神学院,父亲在一年后退学,选择了另外的道路。“西班牙的每个人不得不选择一方并拿起武器,这个选择时间很短暂,但结局却改变了人的一生。”父亲的路在并无知觉当中走到了“圣徒”的对立面。但他更像他这一方内部的一个间谍,在有机会杀死“圣徒”的时候,他放过了他。
他与“圣徒”的关系应该不止是道路选择的不同。他内心的偏狭使他始终排斥并拒绝“圣徒”的善意。
“圣徒”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崇高而纯粹。从他的行为中,你看到忘我与献身。在最难的日子里,他都不能让那些追随他、依赖他的人们失望。他做着点点滴滴的善事,做着战争时期一般人做不到或不愿意做的琐事——它们最终铸成了一个闪光的灵魂。他去世之后,获封为“圣徒”。
通过“父亲”之口讲述“圣徒”的一生,回忆之中,伟大从平凡脱颖而出,带罪的灵魂也将受到震动与洗刷——父亲的秘密、“儿子”身世之谜都将展开,并在父亲内心深处有一番新的认识。
当父亲乞求儿子宽恕的时候,儿子并未能轻易将痛苦释怀。他在经过一番思索之后,领悟到了以下意义:“当你宽恕之时,你便放了一人自由,放了你自己。我觉得父亲希望我宽恕他是为了我。我正在试着宽恕。”
宽恕他人,却是给了自己自由——宽恕的一刻,你放下了,你豁达了,你发出去照亮别人的那束光反射回来,照亮了你自己。心与心的黑暗在碰撞的瞬间,产生的将是光和热。
而父亲,我们可以清点他所犯下的“罪”:1、他杀死“儿子”生父的时候,救了“母亲”,其实也是救了糊涂的士兵——如果没有阻止他,他活着,也将活在悔恨之中,毕竟,他爱她,而且冤枉了她。因为冤枉而杀死一个爱的人,那种内心的煎熬将不亚于死去的痛苦,死其实是一种解脱。养父帮生父解脱了,而将罪恶之名背在了自己身上。2、他杀死“母亲”,那也是一种成全啊。究竟有几人,能决绝地杀死心爱之人,而令自己的心流血、疼痛不止——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给了她她想要的一切,他自己,则一生未娶,还在抚养她与别人的儿子。那儿子的眼睛,他面对时的伤痛,只有他自己抚慰。我想,他爱的女人,在子弹洞穿自己最后的那一刻,内心应该是感激并感恩于他的吧。3、他与“圣徒”的道路对立,他却在能击毙他的情况下放了他,而圣徒并不知道。那时候,他们真是年轻啊!如果,他不是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如果,他一枪结果了他,又怎能令“圣徒”一直行神圣的事业于终老,并封得“圣徒”之名呢?他使这世间多了一个“圣徒”,他自己则是怀着所有沉重的秘密终了一生,他沉默的心胸里,那种厚重与博大,那种对苦难的忍耐与承受,不为人知,也不求人知——就连他的儿子,他也是到将死的时候才开口。4、当他求儿子宽恕的时候,儿子总算领悟到什么。父亲求他宽恕,其实还是为了他人的圆满——一种内心的澄澈、透明、洁净。他让儿子的心灵,升华到了另一个高度。
“圣徒”有两种,一种是获封了的,有名有实;一种是未获封的,无名却一样有实——而且是不为一般人所见的“实”。
“父亲”,正是后者。
以下是电影当中的台词,且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我们祈祷,即使经受诸多苦难、困惑和暴力,依然能寻得通往真、善、美之路;我们也祈祷,伴随自由而来的,我们之所恨,终将为我们所宽恕——爱,响彻心灵。牵起手来,一切终将和平。”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7fa25b0101ip0y.html 6 ) “当你选择宽恕时,你就释放了一个人,这人就是你自己
非常好的片子,但觉得结尾的有些仓促。有一点很好,没有主观的偏向哪一方,除了间谍,双方都很崇高,一方为了信仰,一方为了理想。这个片子需要西班牙内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基督教知识等方面的信息储备方能感触更深。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电影,总能在里面找到现实中相似的东西。结尾一句话很好:“当你选择宽恕时,你就释放了一个人,这人就是你自己。”
又是为德爷而看。前半段比较无趣,唯有的记忆点是男主穿长衫真的很帅(误)。高光部分在结尾,夕阳下跨越岁月与生死的对话的确让我感慨良多。以及,德爷你怎么上哪演戏总跑不掉病床?Halifax你躺了,糟糕历史你躺了,王冠你还躺…这样让人很心疼你知不知道?
一对儿时朋友的不同道路:一个跟随主,一个弃离主;一个选择爱,一个选择恨;一个主张宽恕,一个实践报复;一个成为圣人,一个沦为罪人。两条道路都充满苦难,但苦难自有其不同意义。托雷斯终生都在试图抗拒何塞玛利亚,他做间谍、卧底、战斗、背叛、杀人,并不成功。神学辍学人士就是场悲剧……
其实谁都不是什么好货,但宽恕别人,其实也为自己解放了自由,片子的宗教意味也很浓郁,难怪福音网会介绍呢,神父很萌,很俊,很偶像,黑心魔依旧那么腹黑,不过没想到在片里还能看见超模客串,有意思!
这类题材的东西,还是最喜欢肯洛区的自由之地。
虽然是两条线,但jose maria的线比较弱,且部分情节和历史略有出路,并不能让人充分了解Opus Dei想给大家所传递的信息。另一条线相对要丰富不少,爱与宽恕的主题也随之表达开来。
天使与魔鬼之间其实也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吧。原来这个“主业会”原来就是《达·芬奇密码》中的“天主事工会”那个近似邪教的原教旨主义机构
竞赛片里相对而言最成熟的一部,无论是剧作还是技巧都有个电影样。遗憾就是太中规中矩了,完全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
虽然故事和人物都源自真实素材,但拍的一点不真实,导演有拍史诗片的野心,但没拍出史诗片的感觉。
不喜
片子不错可以给到三星半到四星了。神父对主的追求,普度众生,大家把社会的矛盾激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境地,真的是很残忍,两位主人公的隔空的友情不错。西班牙内战,作者描写的我虽然是间谍,但参加进这个组织也感到热血澎湃。
王尔德这厮又说了: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将来。请谨记每个大仁大义大爱的人心里都住着魔鬼,魔鬼仍然能够爱和不恨。
20121110:秘密-悠悠鸟中英双字幕.rmvb
冲着罗兰约菲去的,片子不错。
他每一部片子都有很伟大的题材,可是节奏一直不太好,但每次看完他的片子都能体会到他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如抽丝,如薄翼。
又动摇了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了。我想起了以前看过的一篇小说“一支派克钢笔引发的悲剧”。
等了好久的片,就是因为演员阵容全都是喜欢的,只能说还算没白等,西班牙内战只是个幌子,剧情重点不是战争,或许秘密应该带到坟墓里去,但问题是人家也享有知情权~
Josemaría形象过于理想化,说教成分太浓,倒是那句:我是一个牧师,也是一个男人有点意思,话说这演员不就是<星尘>里那小楞子么=,=Lily Cole的出场真是惊艳~Wes Bentley的眼睛真是摄人魂魄啊!有点Armitage的赶脚了~还有巴西帅锅Rodrigo!卡司亮!
"Every saint has a past, and every sinner has a future. " 然后这就是一个 Past 也没讲好 Future 也安排的有点多余的故事。
可能是对背景了解不够吧,看的有些迷茫。
天使与恶魔,意味深长,史诗般感觉却缺少史诗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