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去世后,玛就被父亲送到了寄宿学校。在那里,她认识了两个室友,杜丽和宝丽。杜丽和宝丽天真活泼,性格开朗,很快,内向忧郁的玛丽就被她们所感染,三人成了好朋友。不久,玛丽就发现杜丽和宝丽两人原来是一对恋人,玛丽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也就和她们快乐的生活下去。然而一次杜丽的妹妹来找她时发现了姐姐的秘密,于是,流言开始流传。杜丽不堪忍受,疏远了宝丽,结交了新的男友。而宝丽却是不屈不挠,继续着自己对杜丽的爱。
很少看到这么痛的电影,看过之后有一股火憋在心里几欲爆炸。
Paulie过于执着,甚至有点偏执。但她却无比可爱,或许有些人注定为爱牺牲。
为何Victorie如此绝情?想必她也是爱Paulie的,然而爱在她生命中的意义远不及得到社会与家人的肯定。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很容易自己就骗过了自己,有些人就是与痴情无缘。
电影并不算深刻,人物塑造的也比较简单而且脸谱化,但是它的痛却深入骨髓,更甚于《La Vie d'Adele》结局时的痛。相比之下,《La Vie d'Adele》的痛可以预见也比较容易接受,两个女主角的感情本来就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基于完美的性生活维系,除此之外的生活大多是鸡同鸭讲,如果她们最后真的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就是fairy tale了。而这部《Lost and Delirious》则营造出两个少女的perfect match,就如露丝玛丽般「一见动心」却「最爱亦无力爱」,电影将悲剧全部归咎于外界的压力与Victorie的软弱和妥协。
Paulie孤身一人,单枪匹马,与世界对抗,而所爱的人却不能站在自己这一边。还有什么能比这更痛?
或许,一个执着的愿为爱飞蛾赴火的人,与一个可以为得到社会认可而牺牲感情的人,原本就不应该在一起。
不得不感叹Piper Perabo的演技,尤其与《四角关系》做对照,着实让人惊艳。看完电影悲愤的心情难以平静,唯有再看有完美结局的《四角关系》来解解毒。
那些年轻着热血沸腾着的人们早日长大...
———序
看了《意乱情迷》,其实更喜欢原名《Lost and Delirious》,被属于青春的无助、背叛、愤怒、疼痛、疯狂、挣扎所灼伤,内心的忧伤无法抑制,遂成此篇,借以纪念我们不断流逝的青春岁月。
派对里狂欢而默契的舞蹈;寝室里互掷枕头嘻笑打闹;合唱时紧紧握在一起的手;课堂里为她鸣不平而与老师争执;床上两具交织的年轻的身体。两个年轻美好的女孩鲍琳和维多利亚,一段不为世人接受的爱情,最后史诗般壮烈的一跳,秃鹰在离开那个肩膀后,高傲的飞翔在天际。而那个有着秃鹰般高傲而自由心灵的女孩,灵魂如烟花般散去。
维多利亚这个令鲍琳痴迷的女孩曾说:“鲍,没有你我会感到惑。”她们幸福的相守,过着快活的日子。可是表面上平静的生活实际危机暗藏,经不起一个小小的波澜。恶梦最终引发,一群女孩冒失的在清晨闯入寝室,鲍琳和维多利亚裸身相拥。直到此时,个性洒脱不羁的鲍琳还没有意识到一切都已改变“又怎样,现在是21世纪。”
美好和现实相遇,总要经受一场残忍的洗礼。随后的情节几乎是伴随着维多利亚一次次的背叛伤害和鲍琳一次胜过一次的愤怒而疯狂举动展开的。
“我对上帝发誓,是她爬到我床上,我甚至不知道她来了。”“我喜欢男孩,...有一个来自RAB的男孩,杰克...我们相爱...周五我们要参加提姆的派对。”在妹妹艾丽逊走后,维多利亚转身,掩面痛哭。她可以尽力撇清和鲍琳的关系,可以在一群女孩中间张扬着她和杰克之间发生过的关系,称赞他抚摸的技巧,可是仍旧无法不爱。
其实她的爱并不比鲍琳的少,所以在背叛后还热切的恳求玛丽“还有一件事,玛丽,现在全靠你了。鲍琳打算对此认真,她很敏感,她需要一个忠诚的朋友,她需要你胜过任何人需要你。玛丽,你能办到吗?”她是理解鲍琳的,可惜她心有牵挂,她有她的信徒父母,她不能像无拘无束的鲍琳那样挣脱所有的枷锁。“你不了解我的父母,他们是信徒,他们不会再对我说话,我要他们成为我生命中一部分,没有他们我无法生活。我爱鲍琳,你知道她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朋友,可能是我唯一会像克里奥帕特拉那样爱的人,对她,似乎我被扼住了,你知道吗?似乎我不在这个有呼吸的世界。”“这些话以后不再说了,我对任何人从没有对你的感觉,我为此可以用死来向你证明,但这永远不能,明白吗,永远不可能,永远。”黑夜里两人再次相吻,然后维多利亚决绝的离去。
维多利亚曾泪流满面对玛丽说“因为我的生活是我的父母所希望的,即使没人要杀我,我不会永远这么傻和她一起。我不能再和她一起,再也不会。”
另一个女孩以她为此生唯一的时候,却不知这个女孩早就萌生退意,原来悲剧早就注定。联想起当鲍琳对老师说出“没有她我想我会死”后,扭头跑开的那瞬,这个孤单而执着的背影,这份无望的爱,比什么都让人更心疼。鲍琳这个孤傲如秃鹰的女孩比谁都深信着爱情,她在课堂上激动而大声说着“爱,没有谁能令它消失。因为正是它我们才在这,这是最伟大的观点,一旦你明白这个道理,俯瞰所有人,那你就永恒了。因为如果你稍有移动,就会掉下来,你就会掉下来。”那刻她眼角含泪,她感染了老师。
“我们不仅仅是朋友”“你做的一切事关我的事,你是我的我是你的”“我要她回来”“现在我不能再失去任何东西。”“是鲍琳和托莉相爱,记得吗?托莉也爱我,因为她是我的我也是她的”她一直在骄傲的宣称她的爱,甚至在那个黑夜里,看见维多利亚和杰克靠在树上做爱,也不能动摇她的信念。
在图书馆里,她找到维多利亚:“我会在你的家门口为我做一副柳树棺材,在你的房间号召我的灵魂。我会写上忠诚的爱,在死亡夜高歌。我会对着大山高呼你的名字,维多利亚。”此时她激动的持着剑站在桌子上,像一个高贵剑客。那次老师亦为她的执着无悔打动,真挚的劝说“鲍琳,你为何不下来。”“永远别碰秃鹰。”她甩开老师的手后骄傲的离去。
这个女孩就是这等的骄傲,她可以从容的穿过众人,走到维多利亚和她的父亲面前,平静的打断他们,让维成为自己的舞伴,却没法在遭受维多利亚拒绝说“我爱你鲍琳”后沉默,她尖叫着飞奔而去。她是如此决绝,不给别人余地,更不给自己退路。
“听我说鲍琳,我们该分开了,这样的事不再正确,我只想和你做朋友,好吗?”
“到底因为艾丽逊还是父母,请不要再这样对我。”
这时的鲍琳还单纯的没有看清是什么决定了她们的爱注定是一场没有结局的悲剧,她还在执着的努力,希望改变维多利亚的心意。她甚至天真的逼迫玛丽剪短自己的头发。可惜,维多利亚要的是男孩,不是短头发的女孩,维多利亚要的是阳光下为世俗所认同的生活,而不是不被父母接受的爱情。所以即使鲍琳击败了杰克,她的剑狠狠刺进他的大腿,证明了作为一个女孩的她也有足够保护维多利亚的力量,可那又能怎样。
当鲍琳绝望的问“在这个阴暗的世界,我该坚持下去吗?”老师沉默了。鲍琳其实只是个单纯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倔强而脆弱。倔强,所以在残忍的现实面前不愿让步,以至一步步把自己逼到没有退路。脆弱,所以在听到玛丽说她是同性恋的时候,歇斯底里的大叫“同性恋?你认为我是同性恋?是鲍琳和托莉相爱,记得吗?托莉也爱我,因为她是我的我也是她的,我们都不是同性恋。”最后精疲力竭的倒在椅子里,其实她连自己都不能认同,只想到了爱。
最后是玛丽的独白“我也觉得迷惑,不是吗?在你死之前,你给我纯粹的爱,就像一团火焰,一直在燃烧,就像秃鹰,那火焰是我在黑暗中需要的,把我从黑暗中救出来。鲍琳,没有那团火焰,黑暗侵占她,她不得不飞走。现在我每晚仍然梦见她,现在我能永远记住你的脸,每次想你,抬起头就能看见你的脸,就像穿越天空的火焰。”是的,这个全片中大多数时候安静着的女孩还是幸福的。毁灭的只有鲍琳这个自比秃鹰的女孩,她太年轻不懂放弃妥协,她太激越不懂隐忍求全。记得那个夜晚鲍琳驯养秃鹰时自言自语“你能飞离这里的,你将永远飞离这里。”笑容清澈而寂寞,这个女孩血液沸腾,无法被束缚在这个社会,最后也终于飞离了。没有火焰领她走出黑暗,她的母亲抛弃她后不愿意再和她联系,她痴心爱着的女孩决绝的离开她后不停的伤害她,她就像一团火焰,壮烈之后只有自我毁灭。
结果,有魅力的女孩选择了回到那条直路上,这大概是很多很多懦弱者都会选的一条路,家人,还是爱人,选择把自己和爱人划的遍体鳞伤,不止是懦弱,还有不够深爱吧?
维多利亚,那个出现就有爽朗笑容的女孩,在树林里的那一幕,让我诧异,也让我怀疑她的爱,她第一次为这段感情流泪,是在她向自己妹妹撇清自己和P的关系,她第二次流泪,是她刚和一个男人在树边“上了床”后,两次的流泪,都能让人看到她的懦弱,她对鲍林伤害的同时也在痛苦的挣扎吧。可她的行为未免太伤人。她不停地在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喜欢男人的人,在P的面前炫耀她和一个男人上床的事,这太残忍,曾经的爱人,怎么忍心?P像是被困在了沼泽了,不停地,不停地,在痛苦的挣扎。
我觉得P,无时不刻都像一个讲演者,一个诗人,一个用华美语言诉说爱意的勇敢的手执击剑的女战士。
P的一句让人触动的话。
“你认为我是les?不,我不是,这是鲍林和托莉的相爱,因为,我是她的,她是我的”
那个用玻璃碎片划破手心的P,偏执疯狂的让人有些害怕。
那个在课堂上为V出头的鲍林,那个承受一切伤害,爱人的离去,独自依在墙边深夜哭泣的鲍林,那个对鹰说勇敢飞出去的鲍林,我想对你说,你的那个她,一定在不远处等着你,她会很勇敢,会与你并肩作战,可是我又不敢那么笃定,这世间一切都那么让人茫然,努力去爱的人,总要经过考验,总要承受伤害,是上帝在给她们修行吗?
我喜欢善良的玛丽,她成功的从胆小的老鼠过渡到了玛丽B,勇敢的,为朋友仗义执言的玛丽。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间宿舍中女孩们的三角恋。可这不是,玛丽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被P解放,从内向转变成勇敢的女孩,P就像这部剧的绝对主角,主角是孤独的,孤傲的,那化身为鹰的P,终究达成了她的愿望,像一个勇士一样,打败了情敌,为爱殉情。把生命献给自己一生唯一的挚爱。谁能说她的人生只是早早了解呢,那光阴虚度又怎样?
我会在你的门前放着我的棺椁,在你的房间里召唤我的灵魂。
深秋小屋 | 影视
我会,在你的房间召唤我的灵魂。我会,写上忠诚的爱……
文/修改:深秋小屋Dongdong
配图:豆瓣 电影截图
今天推荐一部老片《意乱情迷》(又名《少女情怀总是孪》、《无忧无虑》)这部电影深秋小屋网站十五年前就推荐过,再次推荐是因为经常时不时有姬友在小屋公众号后台找这部电影。
影片是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讲述了女子学校里的三个女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影片开始:玛丽的母亲三年前患癌去世,父亲有了新欢,把她送往女子寄宿学校。
玛丽认识了同宿舍的室友杜丽,她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一日,玛丽在宿舍楼下看着母子铜像,又想念起自己的母亲。
铜像后面冷不丁冒出一个抽烟的女生,她也是玛丽的室友——宝丽。
玛丽认为她们是为了提前体验男生接吻而进行的“练习”。
一天,三人晨跑,在树林里,她们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雏鹰。
一天,杜丽的妹妹和朋友一早闯进三人的宿舍,看到杜丽和宝丽一丝不挂躺在一张床上。
宝丽安慰杜丽,现在是21世纪,没人对同性恋感到意外,但杜丽的想法比较悲观。
世俗的观念战胜了爱情,杜丽主动找到妹妹,谎话连篇地“澄清”自己不是同性恋,说其实是宝丽一直在暗恋她。
妹妹相信了杜丽的话,并表示会对其他人做解释,也不会向父母告状。杜丽一个人走着,忍不住伤心哭泣。
第二天,杜丽没有跟宝莉在一张餐桌上吃饭,玛丽安慰宝丽,需要给对方一些时间。
上文学欣赏课时,老师谈到了沙翁的著作,强调了“爱”。
宝丽起身讲述了她自身对爱的理解,令一旁的杜丽特别难受。
杜丽找到玛丽,请求帮她去抚慰宝丽。她说:“我有爸爸妈妈,我不能失去他们,我需要他们,我的生活都是他们安排好的,我的路都已经铺好了,我要按照他们要求的走下去。”
杜丽转身投向一直对她有好感的男生杰克的怀抱,两人在深夜约会,并发生了关系。
宝丽眼看着深爱的人投向他人怀抱,她压抑着悲愤的情绪,把注意力都投向了饲养雏鹰上。
流言蜚语还在漫天飞,杜丽的妹妹遇到玛丽,冲她脱口而出:“宝丽强奸了我姐姐,你怎么还和这种人鬼混。”
这边,杜丽继续装成一个迷恋男孩的异性恋女孩,在同学面前大谈男朋友的床上功夫,所有同学都兴致勃勃地听着,只有一旁的宝丽被孤立着,心如刀绞。
某日,宝丽身穿一身击剑服,闯进图书馆,站到书桌上,面对着杜丽,像一名骑士一样,大声宣读沙翁的《麦克白》中的台词。杜丽、老师、同学都惊呆了。
一个晚上,宝丽爬上杜丽的床,想重新获得杜丽的爱。杜丽拒绝了她,并对她说:“我再不会爱其他人像爱你一样。我到死都会记得,但是我们的关系不可能、绝不可能持续下去。 ”
杜丽给宝丽强烈的打击,她和同学也越来越疏远,同学都把她当成怪物。终于,有一天,她在餐厅里爆发出一阵狂笑,掀翻餐车,夺门而出。
宝丽好不容易收到了一封关于亲生母亲的信函,却被告之她的亲生妈妈目前不能认她。这给了宝丽又一次巨大的打击。
杜丽的男友杰克收到了宝丽写来的挑战信,要求对方周末在树林里决战。
与此同时,学校举行家长会,所有的父亲和女儿一起跳舞,而宝丽却穿着一身西服,要求杜丽的父亲让她和他的女儿跳舞,杜丽的父亲觉得这很荒唐,但杜丽强行插入,与杜丽一起舞蹈。
她边舞边要求杜丽对她说出我爱你。面对周围家长异样的眼光,杜丽再次拒绝了她,宝丽伤心欲绝,失控冲出人群。
周末,宝丽带着剑,叫上玛丽,带上自己养的鹰,奔向树林。
宝丽与杰克展开了“决斗”。最后愤怒的宝丽刺伤了杰克。
宝丽带着她的鹰,站在学校的楼顶,俯视着楼下的师生。
关于影片
在宝丽身上,我们看到了女性主义、颠覆父权的雏形。
抛开影片的创作成分,作为取材于真实题材的原型,在这里就不评价宝丽的行为是好是坏。
只是觉得,当事件发生逐渐一步步走向悲剧时,学校、家长、都没有给予当事人及时的疏导、理解和帮助。
三个主人公,玛丽失母,父亲不重视她;宝丽被双亲抛弃;她们本身缺少爱,只有杜丽是拥有所谓健全的双亲。而杜丽抓住这种表面“优越感”,违背了自己,假装异性恋来博取家人和周围人对自己的好评与认可。她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在人前抬得起头来,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大谈男女相爱,无忧无虑。
杜丽的行为事实上和目前国内的同性恋群体非常相似,很多姬友到最后,都会选择走杜丽这条路。
Dongdong曾在此电影官方网站上,下载到一段拍摄花絮,是采访当年所有参与此电影的学生演员对待同性恋的看法。
尽管剧情中需要那些学生歧视同性恋,但在幕后,她们都一个个表达出对同性恋的理解和宽容。她们觉得她们参与演这个电影令她们学习到很多东西。
影片的结局也是在整个剧情高潮中收尾的,宝丽反复对她的鹰自言自语:“你会飞起来的,有一天你会飞起来的。”最后跳楼向整个世界发出反抗。
镜头缓慢从操场上所有人的脸上一一掠过,好友的释然、女友的震惊、老师的悲痛、同学的惊吓……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三位女主角,当时的Piper25岁,Mischa15岁,Jessica21岁。
《意乱情迷》是加拿大拍摄的,上映日期是2001年7月20日,而加拿大在2005年以80%的支持率通过同性恋合法化。
饰演宝丽的Piper Perabo,四年后又出演英德合拍的百合电影☞《四角关系》,和好友 ☞Lena Headey(琳娜•海蒂)在剧中饰演一对恋人。
在《致命魔术》中,Piper Perabo出演Julia,虽然戏份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
在美剧《谍影迷情》中,她饰演女一号Annie Walker,一名女间谍。
嗯,不多介绍了,看片吧~
在深秋小屋订阅号后台回复 意乱情迷
获取熟肉资源
END
关注 公众号“深秋小屋”ladyscn 订阅我!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我觉得人类的爱必定是可以跨越任何差异的
就觉得做作到了极致。
Paulie多好一个女孩,Paulie和鹰(Kes?) 比较怪异的是Paulie和Tori的爱情跟Mouse对母亲的思念如果说非要联系起来实在牵强且胡乱。Mischa Barton 20岁之前的片子大部分都不错,想想真可惜,不知道还能触底反弹不?
后半段看着很窝火,vic为了世俗为了不失去父母的关爱放弃了paula,而且用了很残忍的方式,知道到也难受,但是这种方式让人讨厌。同样不喜欢paula的任性偏执,她的表现也没让人觉得有多值得同情。
早该放弃这一切,早该退出这被动的爱局,宝丽,你只是太年轻,她不值得你的一切 公号【电影颜控】后台自取
所以瑪麗這個人物的意義在哪裡?
以第三人视角「鸟瞰」了一段刚烈的同性爱。说玛丽人设无意义的可能没看懂,玛丽才是本片主角,那只从残缺到高飞的鸟即是她心境成长的投射。咆哮宝丽作为饲养者,担当唤醒她体内愤怒的外部因子。最后宝丽没有成为自己的猛禽,她留在了愤怒里,从愤怒中跃起明晰地巡视世界的,是玛丽。
之前DVD-5看过没有或者忘记标注,网盘下载重新再看,“我不是蕾丝边”(蕾丝边:英文同性恋音)三个女子学校女孩子的各自成长故事。
I love the T-shirt with Five-pointed star & the Sword
“Un sex me here. Take my milk for gall. Make thick my blood.”
光看封面我以为这只是另一部les电影罢了..可是它不是,它美丽而伤感,讲述3个在prep school就读的少女们,Barton一个新来的学生偶然目睹了室友Tori和Paulie在接吻,她开始认为她们的关系不只朋友那么简单.但她们不是les(通常意义上).他们是两个灵魂互相爱着对方,只是躯壳碰巧是同性罢了,每天你只要知道有个人爱着你,那么任何恐惧你都不会再惧怕,对于Paulie来说Tori就是她活下去的理由,但是Tori面临的种种压力(不多说了)...它是一部可爱的电影同时也是伤感的,并不适合每个人观看.
那些真正左右生命的往往不是来自外物的牵扯,而是内心的缺失。你追求的,诱惑着你;你缺少的,却支配着你。有时你觉得你是个开荒的人,其实你不过是在找一条回家的路。
尼玛看得要哭瞎了!!!女主后来在四角关系里终于修成正果!女二好像丽芙泰勒!米莎幼齿好萌可是你在这部电影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你听着,这些话我只说一次,以后不会再说了……我对任何人都没有对你的感觉,你知道,我知道,我愿意以死来证明……但是这永远不可能发生”眼泪流一地
Paulie说“我决定每天种3000棵树,赢个金铲子回来给你”,编剧我求你不要这样,姐姐早该过了那看青春片流眼泪的年纪了……太执着和不够执着,都是苦
米莎巴顿太美了!perabo就是个铁T吧……我看完片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把四角关系翻出来重看了一遍……囧
六年多過去了,第一次在實習醫院對面的網吧看得。那時候啊,小縣城的破醫院,每個週末的網吧包夜四部電影是最期待。彼時是多歡喜,現在看來也依然不俗。而且,理解另一個譯名《少女情懷總是攣》的貼切。一段又美好、又傷感、又無用的青春^_^動物兇猛,太過激烈,青春如斯,過早燃盡。
有俺喜欢的pp和mb,mb那时候真是让俺惊艳呀,还是小时候可爱~the oc的时候觉着有点太瘦了
可以理解但无法对 (咆哮琳有好感。总是不珍惜身边的朋友 让自己爱的人为难和痛苦 这种爱 无法赞同——结局是“ 告白顶个鸟用?” PS Mary这个角色到底有何意义?结尾pauline既然死了为何大家那么憧憬地笑!!!!!!!!!!变鹰飞了吗!!!!
剧本过于中二。不过还是难过,建议一旦认真起来就不得了的人不要爱上错的人,最好是不要爱上任何人
勉强及格。摄影很好,看上去清冷但又不人工化,配乐亦可,律动强还有世界音乐衬了主题。整体像《夏日之恋》混合《移魂女郎》,铁T(主要是被忽视等精神问题)和爱人与见证者同居一宿舍,爱人因舆论问题逃离,引发铁T强反应。见证者作用是见证(虽然没多大事)和阐释,和鹰的加入很聪明,缓解T一味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