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蓝色、白色,变化的不是颜色,而是面对色彩的我们。
观影笔记:
三色艺术史—金色
古人认为黄金和太阳是同一类物质。丹麦国家博物馆的太阳马车,公元前1500年。
古埃及曾是世界上第一大的黄金生产地区。古埃及历史上侏儒总被描绘成黄金从业者,因为古埃及人认为他们有魔法。
1922年11月26日卡特闯入图坦卡蒙墓,其棺椁由110公斤纯金制成,是埃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黄金制品。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由纯金打造,11公斤重。当时的人认为黄金有魔法力量。
基督教大部分内容都是非原创的,但有一个创新是对财富的厌恶,但几个世纪以后新艺术形式出现,显示出曾一度摒弃黄金的早期基督徒现在也无法抵抗它的诱惑。黄金在拜占庭艺术中代表的可能不是物质的东西,寓意无处不在的上帝。黄金成为上帝之光的颜色。
16世纪开始黄金珠宝大量出现,开始代表权力和政治,最重要的是地位。佛罗伦萨的维琪奥桥在文艺复兴时期是黄金制造区的中心地带。当时最著名的金匠切里尼应法王弗朗西斯科一世的邀约制作黄金盛盐器,黄金制造史上的丰碑。
大力王奥古斯都在1694年成为撒克逊王储,德累斯顿有其塑像被称为黄金骑士。约翰.梅尔希奥.丁灵尔,花七年完成描绘伟大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宫廷的工艺品,用了大量黄金。奥古斯都专注于炼金术,绑架炼金术师伯特格,但最终炼金失败。
19世纪伯明翰乔治.理查兹.埃尔金顿在1840年3月25日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几乎零成本制造黄金,用电制造黄金,他将它称为电镀,是工业时代的奇迹,即愚人金,把黄金带入普通人家庭。
古斯塔夫.克林姆特《吻》,被称为是爱情最后的温言软语,同样也传达了黄金的意义,使用的金箔种类多达八种,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金色颜料,他生活在黄金变得平庸廉价的年代,但他企图将其从没落边缘带回来。
我们迷恋黄金是因为黄金代表了我们内心最神圣的东西。
三色艺术史—蓝色
青金石,来自于阿富汗,制作海蓝色的原材料。西方艺术史中世纪以前几乎不存在蓝色的踪迹,威尼斯商人的买卖才使得这种颜料开始用于绘画。
乔托1303年在斯克洛文尼教堂作画,创新的在天花板上画了蓝色拱顶以描绘天堂的颜色。当时认为蓝色是神圣的色彩,蕴含神秘力量。教会限制供量,哄抬价格,蓝色变得比黄金还贵。14世纪颁布新法,禁止市民穿蓝色衣服,只有圣母才能穿蓝色衣服。
1519年提香在威尼斯创作佩扎罗祭坛,创新的将圣母画在边缘,画中央的圣彼得着蓝色长袍。《酒神与阿利阿德尼》中大量使用蓝色,寓意将蓝色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作品享誉世界,荣格认为图中的蓝色标志着毕加索陷入了精神分裂。其后他走出蓝色时期,摆脱了创伤,踏上阳刚的现代主义艺术家之路。
蓝色在埃及传统中代表地狱,象征死亡。
法国人伊夫.克莱因,专注于用蓝色作画,创造了自己的独特蓝色—克莱因蓝。
1968年阿波罗8号执行任务拍下的地出照片,地球是蓝色星球。
三色艺术—-白色
约翰.乔希姆.温克尔曼,1717年生于德国,1748年到德累斯顿,在古代雕塑收藏室中感受到白色雕塑魅力,决定一生推广它。1755年抵达罗马,开始写作记录古代大理石艺术品,认为白色象征希腊文明中一切美好的品质,认为应该回归最朴实的古风以净化自己。
依托鲁里亚,18世纪英国最著名的陶艺家及启蒙运动巨匠乔赛亚.韦奇伍德以它为住宅,也热衷于白色,生产一系列白色塑像浮雕。传统英国陶器的颜色来自本土陶泥的本来颜色,1761年韦奇伍德试验出白釉。
维多利亚时代的画作多展示著名故事的片段,而惠斯勒受威尔基.柯林斯小说《白衣女人》的启发创造一系列白衣女子组画以嘲讽维多利亚式品味,他的这些画作主题即表现各种白色,精英主义画作。白色成为惠斯勒的标志。1883年惠斯勒举办画展展出威尼斯旅行期间的新画,展出方式特别,采用全白布景,成为现代艺术的转折点,开创了空白画廊空间。在惠斯勒笔下白色成为艺术精英们冷漠排外的颜色。
马歇尔.杜尚的《泉》(小便器),1917年首次展出,讲解员认为白色正是作品的真正意义,可以与过去的优雅大理石雕塑联系起来,但其实这个作品正是用来嘲讽白色艺术的。
查尔斯.艾都阿德.吉纳瑞特,也即勒.柯布西耶,1928年柯布西耶写了份宣言试图展示怎样用建筑来净化世界,其中提到一种名叫雷宝灵的乳胶漆,称其为道德白。白色是对资本主义装饰和奢侈的否定。创作萨伏别墅,白墙理念。1934年墨索里尼邀请柯布西耶赴罗马参与建筑讨论。1932年墨索里尼在罗马建白色方尖碑代表个人崇拜。墨索里尼认为白色大理石可以代表白色人种纯种的雅利安人。意大利文明宫,白色在这里是极权之色。
从18世纪开始我们深信白色能给我们以启迪,它能鼓舞我们、提高我们、取悦我们,但到了现代,白色成了一种分化工具,用来驱逐、以致控制的工具,最纯净的颜色变成了最黑暗的颜色,白色是这个非纯世界最纯净的倒影White is the immaculate reflection of an impure world.
这讲述了三种颜色,蓝、白、金,在艺术家的手里它们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改变了我们的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金色散发的光辉使其成为最令人陶醉的颜色、白色曾是古代大理石的贞洁之色、而蓝色一直是所有颜色中最最迷人的。 这里讲述的三种颜色分有介绍,而我最为之动容的是金色。
而由一位叙述故事者带着我们去探索这三种颜色的美丽。
古人并不知道黄金的珍贵,只是发现与黄金最像的东西——太阳,随之而来的便是黄金的珍贵。有一个微型马车模型,而它的寓意是一匹骏马拉着太阳由东向西穿越天空,这是一种对太阳与黄金的崇敬。黄金与太阳之间认为关联是很大的,所以认为黄金象征着永恒不灭
而古埃及能随地找到黄金,古埃及人非常会炼金,于是迅速成为了第一大黄金生产地区。
而我,喜欢的黄金这一篇,而是因为它从古时讲到现在,看着它的发展史与它的演变,其中的趣味性了解着艺术颜色的历史也很喜欢讲故事的方式,也同样被黄金艺术品所震撼。
从古埃及认为黄金是太阳是死后的生命、基督徒认为黄金是上帝的光芒、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认为黄金是权利与地位、再到英格兰银行的下面,黄金象征的最神圣的东西——钱,随着黄金的流传,有些东西已经在失去,从远古至今,讲的极是,它已经失去了属于它的辉煌!
本片的切入点很有意思——分别从三种颜色(金色、蓝色和白色)着手,论述艺术史的发展。然而,对部分艺术家事迹的介绍过于详细,并且因与主题偏离,所以显得有些累赘,导致本片叙述的节奏缓慢而拖沓。
金色:古埃及人认为金色有起死回生之效,而基督教徒则用黄金装饰圣像。切利尼是后世杰出金匠,其制作的黄金盐盒是其存世的佳作。强力王奥古斯都用黄金象征自己的权势,他最喜爱的金匠是丁灵尔;他还到处寻找炼金师,试图制造更多的黄金。19C,埃尔金顿发明了镀金法,将金色带入千家万户的同时也使其显得廉价。克林姆特则试图用用其作品将黄金工艺拉回主流,宣扬黄金所象征的昂贵价值。
蓝色:在阿拉伯人将青金石传入欧洲前,西方艺术作品中蓝色是罕见的,更不用说色彩浓郁的蓝色了。即便是青金石传入欧洲以后,尽管乔托已经开始使用蓝色作壁画,教堂仍试图控制着蓝色颜料的使用,只有画中的圣母才能身披蓝色的衣服。这一切直至提香才得以改变。在高更、梵高和蒙克的部分作品中,蓝色均占着主要地位,但是毕加索在其蓝色时期中,运用蓝色更为频繁,这引发了心理学家荣格的关注。克莱因是蓝色的忠实拥趸,他调制出一种纯正的蓝色,并将之命名为克莱因蓝。第一次登月的美国宇航员在太空拍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呈现出蓝色。
白色:
在温克尔曼的影响下,后世一直认为古希腊雕像和建筑的原色是白色的,以至于通体白色的新古典建筑兴盛一时。陶艺家韦奇伍德也是温克尔曼的信徒,他经过多次试验创造出了白色瓷釉。十八世纪末期,白色征服了欧洲成为礼拜与品位的象征。
美国画家惠斯勒为了与拉斐尔前派划清界限,创作了一系列白衣女人的画像。除了标题外,他没有对画作进行任何解释,实际上这是一种绘画的精英主义——画作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纯粹是将不同白色组合在一起而已。白色成为了惠斯勒的代表作,他甚至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从展览的墙壁、画框到侍者服饰均为白色,而画作也仅为黑白两色组成,成为了现代艺术的转折点。
自惠斯勒以后,白色成为了艺术精英们冷漠排外的颜色,杜尚的《泉》就是其中的代表。从画家转行为建筑师的吉纳瑞特试图用建筑净化世界,他使用的利器就是一种被誉为“道德白”的乳胶漆。墨索里尼的白色方尖碑、白色雕像群、遍布白色大理石建筑的新城以及新城中的意大利文明宫,象征着白色在现代成了分化、驱逐甚至控制人们的工具。
从纪录片来看,三种色彩中最具有转折性的恐怕是白色了——从象征着古典主义的高贵品味转变为冷漠排外的精英主义的代名词,甚至于成为分化、驱逐与控制人们的工具。非常喜欢第三集尾声处的总结词:“白色是这个非纯净世界最纯净的倒影”,完美地概括出白色这个纯粹的颜色被人们赋予所种种想象与随之而来的应用。相比之下,金色自古以来都被象征为华贵,无论是意欲展现世俗的还是宗教的权势,物质价值实际上一直与黄金挂钩,也正因如此,黄金才会被认为有某种魔力吧。蓝色最初因为其颜料提取之困难而身价大涨,一度比金色更为昂贵;而在现代艺术家的手中,蓝色被用于表示忧郁;克莱因蓝以及地球在宇宙中呈现出蓝色,使得蓝色再次成为大众的宠儿。
PS:主持人很养眼~
8月3日——8月15日观看,2022年8月21日撰写影评。
三色艺术史|BLUE 蓝色 1799年,德国浪漫主义作家诺瓦利斯,开始创作一部史诗小说。 小说同名主人公是一个男孩,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恩。脑中清晰的想象让他无法入眠,这位年轻人心神不安地躺在床上,“像做梦一样,好像我打了一个瞌睡,来到另一个世界里”他自言自语道,这奇妙的幻想让他开始了一段旅程,穿越自己想象中的大地,海因里希焦躁不安,因为有些东西在他脑海中摆脱不掉,这是他有过的最强烈的渴望,不是渴望财富、不是渴望权利,也不是渴望爱情,渴望的是一朵小小的蓝色的花,脑子里只有这个,再没有其它。 这部小说引起了轰动,整个欧洲,读了这本书的人,心和思想,都被深深吸引,蓝色之花很快在浪漫幻想中拥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这个故事,使蓝色成为感觉最深处的崇高颜色。因此艺术家深入挖掘内心最深处的感觉时,他们反复使用蓝色。
克莱因相信,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一些艺术家使用各种色彩以求获得艺术生命力,而克莱因宁愿回归单纯。“克莱因蓝”的RGB比值是0:47:167,但是明确的数据并不能减少人们面对它时那种震惊——蓝色本身象征着天空和海洋,象征着没有界限,又因为“克莱因蓝”太过纯净,以至于很难找到可与之搭配的色彩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它的冲击力格外强烈。这种蓝被誉为一种理想之蓝、绝对之蓝,其明净空旷往往使人迷失其中。克莱因曾说:“表达这种感觉,不用解释,也无需语言,就能让心灵感知——我相信,这就是引导我画单色画的感觉。”
三色艺术史|GOLD 金 黄金是我们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超凡脱俗的物品,因此我们必须把它献给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而对克林姆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爱,但如今,克林姆特的伟大构想,因为他作品的普及而破灭,无穷尽的复制仿造,《吻》仅仅成为了我们消费时代另一种拜金品而已,它变得廉价,变得庸俗。 现在大多数人生活中都可以拥有一点黄金,而我们对它的痴迷依然严重,我认为我们对黄金如此迷恋的原因是: 对古埃及人来说它是太阳和死后的生命 对基督徒来说它是上帝的光芒 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君主来说它是权利和地位 对古斯塔夫·克林姆特来说它是爱和性 但位于英格兰银行下面的黄金 对我们来说恐怕代表了最神圣的东西 是钱 这些美妙的物质被锁起来与世隔绝后,它只被看做是一个数字,一个价格,就像是电子表格上的统计数字,我不禁感觉到或许有什么东西已经失去了,黄金已经失去了它的辉煌。
三色艺术史|WHITE 白色
看James Fox这么风度翩翩一帅哥,对着一个马桶般的艺术品一本正经中又带点百思不得其解的表情,讲着讲着就出现了这段话: 艺术家们创作令人费解的白色艺术品 除了作者自己很少有人能够理解 这就是马歇尔·杜尚的著名马桶
白色在这里是极权之色,它只允许秩序和统一,不容忍任何不协调和异议,个性是它的死敌,任何能玷污其纯度的威胁,不管是人还是事,都是它的死敌,我想这也是为何墨索里尼这样的法西斯,会对它如此狂热。 从18世纪开始,我们深信白色能给我们以启迪,它能鼓舞我们、提高我们、取悦我们。 但到了现代,白色成了一种分化工具,用来驱逐,以致控制的工具,最纯净的颜色变成了最黑暗的颜色。 如今我们对白色黑暗的一面知之甚少,仍然以为它是一块干净空白的画布,一旦细瞧,就能发现这块画布已经永远的被我们缺失和过错污染了,白色是这个非纯世界最纯净的倒影。
想了想改成三星,因为太双标了且片面。根据影片的描述,金色最初是古埃及leader使用,金色和神秘能量画上等号,所以法老用它来做棺材想要得到长生不老的力量。基督教本来是穷人的宗教,耶稣是一个牧羊人,基督教不喜奢靡,但君士坦丁改信基督教之后又将金色和神圣力量联系在一起,大量用金子造教堂,于是金子被宗教垄断了,平民不能用。工业革命之后发明了电镀,这时候人人都能用上便宜的金色装饰品,这叫做“金色的民主化”。白色最开始是古罗马造像用的圣洁颜色,之后这种审美accidentally传到了英国皇室,成了精英色。意大利纳粹头子超爱白色,认为这是严肃有秩序的,他要把所有房子都建成白色白墙。勒柯布西耶也到处修白房子,这时候让所有人都用白色就变成了纳粹分子……
完全不讨论柯布西耶当时思潮背景,上来就扣帽子说人家法西斯,要用白色统治世界。柯布西耶还有很多彩色的作品好伐?人人都用白色是法西斯,那为啥前面人人用上了金色就叫做民主……最后意大利纳粹头子修的建筑真的非常漂亮,充满了秩序感和神圣感。柯布西耶的风格延续到了现在,因为其可复制性变成了最普遍的框架结构方盒子建筑。
综上所述,在这部影片中这样定义民主和法西斯:
我可以拥有这个昂贵的东西你们都不能有,有一天因为技术的进步这个东西不再稀缺大家都可以用了,这是民主。
我喜欢这个东西,这是艺术的终极形式,我要让所有的人都住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城市里,这是法西斯。
最后这个人还要站在一堆黄金中感叹一句,金子曾经是神圣和神秘的,现在变成充满铜臭味的钱了。真是置黄金作为货币流通的历史不顾只管自己说出来看起来比较帅。“纯洁的白色也有黑暗的历史”,太喜欢在纪录片中用反转对比了。
一种颜色普遍被接受有一定的人类生理物理本能基础,抛开人类的觉知和大脑,只在目所能及之处找到文本线索再主观地串联起来,这样的逻辑不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blue, white
出色的创意,扎实的知识,美仑的摄影,必须看高清!
蓝:青金石,乔托,提香,毕加索,克莱因,地球//金:太阳,埃及,图坦卡蒙,基督教,上帝的光芒,切里尼,奥古斯,克林姆特,the kiss//白:埃尔金石雕,温克尔曼,阿波罗,韦奇伍德,惠斯勒,白衣女人,精英主义,杜尚,柯布西耶,白色建筑,墨索里尼,白色尖塔,种族主义。
天呐这位解说简直可爱到令人倾倒!Dr. James Fox成功超越Dr. Watson, Dr. Strange, Dr. Who, 以及 Dr. Lin等等,成为宇宙最帅Dr.
起初以为是讲三原色什么的,就当小学美学知识来科普的,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人家艺术博士给讲的是金色、蓝色和白色这三个在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三种颜色,有陌生的知识点也结合历史人文,总体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James Fox迷死人了!!明年bbc又准备给他出一个系列。他跟penguin签了合同写色彩艺术史,到时候去买男神的书!么么么么哒
白好好,蓝更好。(偷偷磕了一口卡洛斯和毕加索,最后阿波罗计划俺又不争气地嗷嗷大哭)55
James Fox也是BBC纪录片艺术系列的一面大旗了。他这从北非沙漠到蔚蓝海岸,从NASA到阿尔卑斯雪山,皆是黑西装窄领带白衬衫的打扮实在也是相当的个人风格。出乎意料得三色选择,相当好的艺术历史课,喜欢这个切题。最爱依旧是蓝色,our little blue dot in the universe,出门看克莱因作品去
喜歡藍色那集的結束部分。從古至今人類都在深邃遼遠的藍色中嚮往天空和遠方,當美國宇航員第一次踏上太空的時候,回頭一望,卻發現黑暗的太空中自己的母星才是那最美的所在----我們藍色的家園。
以为主要讲色彩 但更像是历史片、旅游宣传片
新一代bbc力推的艺术史大众偶像剧,文笔构思本身还是足够精巧,博士对着艺术作品都不敢大声说话的那种口气挺不错有卖到萌。但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在任何行业都是颜控的表演时代……
希望再讲讲别的颜色,背后的故事很有意思。比较喜欢前两集,特别是第二集“蓝”。
宗教史、文明史、符号史,更是人类史。
文案很牛逼啊
more than colors, more than art history
金>蓝>白,有力有诗意。
这个角度挺好,要是能多几种颜色就更好了
旁白写得相当有力。
提香的蓝。
金蓝白里最喜欢蓝色这一集: 阿拉伯水手带来的夺目Lapis Lazuli. 从圣母的特权、Titian大胆的蓝天、Picasso悲伤的蓝色三年、Yves Klein跳入虚无的病态、到阿波罗8号宇航员拍到的震惊世人的蓝色星球—好爱地球!! (白色看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