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那个身着雪白奥黛的女子,双手扒着门框,站在一群小女孩中间,眼神痴痴地看着那对瑶族新人,新郎掀开新娘红盖头,新娘捧起新郎的手指含在嘴中咬着。周围的人们唱着:“掀开红盖头,咬指永相守。”这个有着智力缺陷的女孩,在这一刻,却明白了这动作的含义。
1997年,越南女孩阿桃被姑妈带到中越边境的云南小镇,在姑妈经营的按摩房做杂工。一天,民警到按摩房里查暂住证,慌忙逃跑的阿桃遇见了在小镇夜市经营露天卡拉OK摊的阿夏。四目相对间,阿桃看见眼前这个男人的左眉上的一粒痣,她瞬间觉得那个在她年幼时为了给她找落在田地里风筝而被美军地雷炸死的爸爸复活了,她不自觉地叫出:“爸爸。”在她凄楚继而转成幸福的眼神里,阿夏也被震住了。爸爸被炸死的那一年,阿桃精神受了刺激,她的智力停在了那一年,而小小少女的纯真无暇也保存了下来。
阿夏偶然间发现阿桃有着甜美的嗓音,为了招揽生意,阿夏决定雇佣阿桃,在他的卡拉OK摊唱歌。阿桃,一心一意跟着阿夏,她觉得这个男人是她爸爸,所以她勤劳地为他打扫房间,洗澡时也不知道关门,看到阿夏伤心哭泣时也跟着泪流满面,阿夏被来唱歌的客人打了阿桃将话筒狠狠砸向客人……这个曾经年轻的滇剧团演员,如今的卡拉OK摊中年小老板,在失落爱情、事业,甚至是对生活的热情后,被这个纯真的越南女子打动了。于是,他决定解救她,带她逃离越南黑社会老大沙巴的魔掌。
阿夏带着阿桃去参加瑶族寨子里的婚礼,回来的那晚正好是除夕,记得阿桃手里的烟花灿烂,记得阿桃递给阿夏的那根雪白蓬松的棉花糖,那一夜在阿桃心里是像烟花一样美、像棉花糖一样甜的。在招待所小床上熟睡的阿桃,不知道明天会发生的不幸,电视里隐约传来98年春晚的主持人词,是对未来美好的祝愿与向往,阿夏回望这个什么都不知道的阿桃姑娘,忧伤又无奈。
故事的结尾,因防卫过当误杀沙巴手下的阿夏被押进囚车,阿桃哭着叫着追着囚车,穿过铁栅栏,抓住阿夏的手指紧紧咬住,咬出了鲜血,阿夏一下就明白了。咬指永相守,咬出了鲜血,却还是必须分离。中国人说“十指连心”,而瑶族人的“咬指永相守”里有没有这样的意味,咬指便也是紧紧抓住爱人的心,不愿放松。
阿夏被判入狱5年,阿桃被遣返回越南,影片的最后,在沙地劳动的阿夏听到远处传来的阿桃曾经最爱的歌谣,阿夏不顾一切循着歌唱的方向奔去……
红河里有两条会唱歌的鱼
一条叫阿香 一条叫阿山
阿香是阿山的新娘
阿山是阿香的新郎
这部影片,我等了很久,因为故事背景和演员都令我期待,之前有媒体把它和杜拉斯小说改编的电影《情人》做比较,我着实更喜欢这样一部毫无欲望、利益,纯粹到极致的故事,面对阿桃这样纯真的眼神,我不知道能用什么情感来定义两人之间的感情,但我觉得这是人世间正在慢慢减少丢失的真感情。我不知道导演章家瑞的这个故事的构思出于完全虚构还是部分的真实,但我觉得它换回了人们一些埋藏在心底里的纯真,荡涤了心中的污浊,化解了虚空与消极。
电影落幕,那个“咬指永相守”的场景长久萦绕脑际,挥散不去,在我心中,给他们一个美丽的结局……
该片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但简单的故事中却蕴含和折射出了不少人生哲理,内容切合实际,对白和神情描写又能打动人。
一方面是女子单纯的或源自爱情、或源自父爱的情感诉求,另一方面是男子对于爱情失意的补偿需求和被温柔以待的满足。
两者相遇就像植物遇到水,酣畅淋漓,富有生命力。
《红河》由张静初和张家辉主演的,还是不错的的催泪片。
我被感动到了,really
張靜初演的真好,到最後張靜初咬張家輝的時候還是挺感人的。故事肯定有漏洞,但是值得看看。
确实是挺令人难忘的、深刻的留恋。7.5
我觉得还行,张静初的傻子扮相真不错
早点看这部片,我就不去丽江了。
看到了诚意
最后咬手的时候,我好感动啊。。
有点胡编滥造。。。
张静初很棒啊~~
好像90年代港片常用的段子一样,两个莫名其妙的人生活在了一起,然后慢慢有了感情,然后黑帮介入。然后逃亡。然后结束。太过熟悉也让这种故事变得无味,结尾的脱狱多少有点悲情的味道。片子虽一般,但章家瑞确实是内地影坛里有些想法的导演。
还不错
隔靴搔痒
很感人,两位主角表演精彩,就是张家辉的普通话让这个悲剧人物多了点儿搞笑色彩
预告片里多了好多镜头。。。
越南,如歌如风般的纯真爱情。。我总觉得,纯真这词,还是用一个弱智来表现更加贴切。。比如山楂树,静秋不过也是阿桃一样的弱智而已。。
张静初除了《门徒》以外最体现演技的作品,《大地震》中的表现,在徐帆和陈道明面前,演技就像没毕业的小学生。
2009/4/19上午,中国电影博物馆,dyl(随后重看《大战外星人》、看《赛车风云》),感觉不错,4星。
智障的人,是因为上帝把他们的灵魂留在了身边吧
有一种感情就是在每日的相处中慢慢的丰腴起来的 很不错的片子 张静初是个专业戏子
5☆只为各个角色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