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录
”黄连厚朴是两位看家的药,就跟居家过日子,离不开萝卜白菜一样“
"酒是君子也是小人,君子者行气和血壮精神,小人者大热有毒能助火。"
"以黄连降其火,以厚朴去其湿,比单用醒酒汤还要好。"
"不正而合未有久不离者",对夫妻,对朋友,对同事,都是这个道理。
## 光绪 & 总裁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初六申时三刻请脉”
“先天肾水不足,后天脾胃失调,脉搏十五次一停,说明胃气将尽,死期当在半年之内。"
> “光绪帝于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在瀛台驾崩,享年38岁。”
龚老太医给光绪开了黄连厚朴,并不对症(不补脾肾而是降心火和消血满)应该是有自己的难处,这个难处是什么就很有意思了。
总裁与光绪呼应,龚老没给总裁开药,因为人在心死,无力回天,可救又不可救。
总裁死期前一天特意拜访感谢于莲舫大夫,大概也是怕老爷子的预言应验吧。
## 晓墨的匿名信
晓墨的信里有两个信息,一个是张悦和莲舫仍在联系,一个是张悦要升职,同时知道这两个消息的只有他同在卫生系统的妹妹和妹夫,这里更可能是妹妹在推波助澜,匿名信直指张悦,稳准狠,对莲舫只是间接影响,因此争权的可能性更大,从这个角度晓墨的妹妹才是最可怕的人。
还有一种可能是聚会的组织者也知道了张悦升职的消息,同时提及他们”幽会“的信息,让晓墨不痛快,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无论如何,做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确实是败德的表现。
女婿曾提到,晓墨和妹妹两种性格,跟老太太一个德行,骨子里看不起他。这里龚老爷一身正气,晓墨更多可能是受到老太太的影响。
## 上门女婿
带总裁来看病,先斩后奏,先说是小学同学,说积阴德,然后说是自己老板。
应该也不是第一次了,白嫖老爷子的医术。
在给总裁看完病回来的车上,针对晓墨和老太太其实在给莲舫挖坑,同时也刺探了莲舫的角度看不出总裁身体上的异常。
这种人是看起来聪明,实际上缺乏智慧。
## 其他
莲舫明知道张悦有家室,甘当小三,也是不正确和自私的,最后是看不到张悦的担当心死罢了。
电影里并没有交代晓墨和莲舫离婚的原因,朱朱都不清楚。
不知道有电视剧,看了小说,惊为天人。豆瓣上暂无小说的词条,是以撰文在此。
若要用一个词概括小说,我一定选择“矛盾”。重重叠叠的矛盾交织,最后一齐爆发一齐解决,作者是深谙了读者需要兴奋感和悬念的心理,若干明暗线按而不表,实在像一出话剧,是适合极了搬上舞台的。
于莲舫、张悦、龚晓默三人十几年漫长岁月里的情感矛盾,对于肥头是否能在七天之后死亡各执一词的矛盾,珍妮刮来的西洋风与这北京得不能再北京的中国文化之间的矛盾,当然还有人性经不起试探说变就变的矛盾......细细铺陈,一朝爆发。看到肥头之死,珍妮一个人回国,已经觉得可以戛然而止了,精彩,痛快。
文章名《黄莲厚朴》,女主角于莲舫名字里也有“莲”字。中药一样的于莲舫,独自忍受寄人篱下在南厢房点一盏灯,慢慢地翻阅光绪的治病纪录,看他的生平一举一动。隐忍,温和,不争不抢,最后还得了个通透,看清了身边两个本应是最亲近的男子。是不是因为作者是女性呢?文里的于莲舫、珍妮甚至珠珠,最后都看得明明白白,而男性几乎都可恨可怜:大难临头各自飞还冠冕堂皇的、背后搞小动作见不得别人幸福的、倒插门默默咽下白眼和不屑的......虽然有肥头的大度、于莲舫老丈人的根深叶茂的医术、倒插门女婿的全能和气度,主角的缺陷也让我作为女性读者有一点怀疑:自己今后会不会碰上这样的男性呢?若是经过了包装该如何认得出来呢?
喜欢中药一样长久散发清香、滋润温补的于莲舫,也喜欢明媚开朗、聪明大胆的珍妮。对于男性的标准,在我知识的盲区了,尚不知该如何抉择。
另外,从林海音到叶广岑,那个时代的北京,是真真想要去走上一遭。看那四合院儿、各式胡同、走街串巷的蜜饯冰糖葫芦......梦一样的北京,郁达夫口中“看得见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得见青天底下驯鸽嘹亮的飞声”的北京。
拍得乱七八糟,毫无逻辑。年度最差没跑了。这是拍《周恩来》和《逆光》的丁荫楠?朱老爷子被塑造成一个神棍,片子暗讽了FLG,自己也没干净到哪里去。
雪过黄连淡,风来厚朴香。
黄连苦心,厚朴去湿。以两位中药讽刺了人物,有点意思。
略有些晦涩
一部好小说,变成两个小时的电影,张力消弭,全靠老戏骨,节奏不宜,插叙生硬,唉。。。
我不会收死人的钱。
中医玄脉而诊,西医听筒以断;前者用心去会,后者实证反推。若能真的做好中西医结合,就使得有机人体与动态病灶展示于医者。可惜,心会与实证,就像日月或山海,可望,可叹,难相会。
能理解妈妈那一代人,知青的痛苦和欢乐。朱老师把神乎其神的老中医演活了,就是那么个老观念。
原来朱旭就是这老爷子 失敬失敬~
老中医判人生死,傻总裁说死就死,卡点去死 ~
丁荫楠这部很有李安“父亲三部曲”的韵味,朱旭就是郎雄,王之夏就是吴倩莲。中医的“人在心死”也可用在莲舫对待感情的态度转变上,与患得患失的张悦在没有选择时才能做出选择的“面子”截然不同,所谓“失神者死,得神者生”。疾病如此,人生亦如此。毁就毁在莲舫年轻时的故事不该直接表现出来,这里应当做减法。
里面提到用黄连厚朴治光绪帝的阳虚,虽不得解,但其意,大指为光绪阳虚因心火盛而动念也,表达的意思即被chixi控制下,光绪的生活太压仰了!
中医不朽!
用中药来映射人生,原著小说值得一读。
小说很喜欢,电影演员都不错,有些微妙细节没看小说的话,看电影看不懂,这个处理得不太好。
大哉中医,高人朱旭。
好看如叶广芩本人的文字!朱旭老爷子和其他演员都选得很不错。就是中医如天气预报太夸张了!悬疑片嘛?以及珍妮太丑了,说话中英文夹杂也听不清楚。女主竟然是演过很多琼瑶剧的,怪不得虽然年纪不小了却清丽秀气。资料馆2号厅不开空调热死!
中医很有魅力
靠谁不如靠自己,丢掉过去往前看,虽然老爷子台词有一段背错了,搭脉手势值得推敲,但这个年代的剧还是值得慢慢回味的
黄连厚朴,除心火祛湿气,却救不了光绪,也救不了总裁。只因人在心死无力回天。既是在指医病,也是在说感情。于莲舫,美人薄命,总遇渣男,甚至也不招婆婆和小姑的待见。唯一知己共品冻柿子的竟然是前夫新欢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果然是2000年作品!哈哈……朴,多音字,有:pō、pǔ、pò、piáo四种读音。读作 pō 时,为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读作 pǔ 时,意为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素。~实。~厚。~质。读作 pò 时,意为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读作 piáo 时,为朝鲜族大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