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次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评测后,本次将要评测迪士尼公主电影系列中的第二部电影——「仙履奇缘」(为了方便起见,以下简称「灰姑娘」)。
尽管距迪士尼第一部公主电影「白雪公主」已有13年之久,「灰姑娘」还是照搬了“童话故事还原+歌舞+搞笑配角”的公主片传统配方。但这一完美公式在本片中玩得似乎有些过火——配角(老鼠们)的故事线与灰姑娘的主线故事线之间存在极为微妙的割裂感。
这一割裂感体现在:以葛斯为首的小动物们对剧情推动的重要性过高,但与灰姑娘的互动却太少。在其他公主片中,主角的身边总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配角担当着保姆、参谋团、开心果、保镖等重要角色。试着想象一下木须之于木兰、塞巴斯丁之于爱丽儿、灯神之于阿拉丁、雪宝之于安娜的这几对活宝搭档,便不难看出这一迪士尼公主片公式中“配角”的这一调料对成片的最终风味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在上述提到的这些电影中,如若配角对推动情节有着巨大作用,那么配角和主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必不可少。但在「灰姑娘」中,我却看到了很微妙的一点:小动物们对灰姑娘的命运转变起到了仅次于仙女教母的作用,但灰姑娘与小动物之间的交流却少之又少。
前期的三位元老级公主几乎没有一位公主是靠着自己的行动推动了剧情发展的,灰姑娘也不例外。在本片中,小动物们帮灰姑娘将母亲的衣服改制成了晚礼服的、老鼠们还偷来了两位姐姐的项链和腰带(侧面造成了灰姑娘的第一套衣服被撕烂的后果)、前往王宫舞会时小动物们组成了南瓜马车队护送灰姑娘、在最终灰姑娘被继母关进阁楼的紧要关头还是小动物奋力从恶猫手中夺回钥匙让灰姑娘得以现身试鞋……在本片中,如果刨除掉灰姑娘童话的主线部分,单拎出老鼠们的部分甚至都可以拍成一部猫和老鼠微电影。
然而,与老鼠们为灰姑娘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相比,灰姑娘与老鼠们的交流让人感觉只能用惜字如金来形容。当然,由于前期三位元老级公主还没有向后期公主们那样个个都发展出了自言自语的话痨属性(乐佩、安娜尤甚),所以在整部电影中灰姑娘都给人一种木讷害羞、不善言辞的印象。但在本片中,灰姑娘分配给这些宛若救命恩人一般的配角团们的对白比例甚至比仅有一面之缘的王子还低。因此,尽管影片中给我们展现了不少灰姑娘善待这些在家中不受待见的小动物们的场面以展示灰姑娘的善良品质,在观影过程中看到老鼠们频频在虎(mao)口下上演生死对决时,总是不免有一种“灰姑娘此时正在干嘛?”“灰姑娘也没有交代他们这么做,老鼠们是不是也太主动了一点?”的微妙疑惑。
从14年的真人翻拍版灰姑娘中可以看出,迪士尼并不是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在真人版中,老鼠们的戏份几乎被删得个一干二净,这些空出来的时长被对灰姑娘与父亲之间的亲情线和灰姑娘在舞会前与王子的初次相遇取而代之,灰姑娘的形象也因之变得更为丰满,和王子之间的爱情也不似原版中由于漂亮的晚礼服而一见钟情那般的突兀和浅薄。就这点而言,个人认为真人翻拍改编得非常成功,对挽回灰姑娘在现代女性中的负面形象功不可没。
说到灰姑娘的负面形象,作为迪士尼所有公主中最受现代女权主义者非议的一位公主,不禁令我要在此为其郑重其事地洗白一番。
首先,原版中灰姑娘形象在当代观众心中最为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便是——终日无所事事,妄想被王子拯救。然而实际上,灰姑娘在王宫舞会之前从来未幻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通过钓得金龟婿而过上富贵生活。尽管灰姑娘的主题曲是“A dream is a wish your heart makes”,但灰姑娘的“Dream”并非是找个富贵人家嫁了,而是对幸福生活的一种抽象的向往。就算是在现在人人均以金钱上的富足和地位上的攀升为人生成功的唯一标杆来看,这一梦想都算不得可耻和过分,更何况以灰姑娘当时在家中的苦难境遇,只有对未来的希望和梦想才能帮助她在苦难中坚守自己的善良和对生活的热爱,避免在继母和姐妹们的虐待下自暴自弃、在精神上也彻底沦为奴隶。
说到双亲亡故、沦为奴婢,不禁让人想起了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同样悲惨境遇的一位女子——红楼梦中的史湘云。对史湘云而言,正是其浪漫洒脱、敢爱敢恨的天性和对文学的热爱才让她在名义上是小姐、实际已身为奴仆的悲惨遭遇中,始终抱有千金小姐般的高贵精神与对生活的昂扬激情。因此,我们谴责身处这些“苦难中的女性保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梦想”是一种不够自主独立、不够符合“现代女权主义”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何不食肉糜”的自以为是。
其次,灰姑娘还常常被指责爱好攀附权贵,嫌贫爱富——要不然王宫舞会上那么多男性为什么第一眼就勾搭上了王子?事实上,这一点也是原版「灰姑娘」电影中被广为误解的一个桥段。在电影中,灰姑娘和王子的相遇只是因为王子被灰姑娘的靓丽外表所吸引——此处可以批判一下王子的外貌主义,但灰姑娘在第二天王子满城找人之前,其实并不知道对方是王子,以致于当敲响十二点的钟声时,灰姑娘反而以“我还没有见到王子”为理由向真王子道别。由此可见,灰姑娘对王子的爱与其王子身份无关。
最后,在当时的环境下,影片非但没有固化女性的刻板印象,其中的某些设置甚至在当时可被称为女权主义的榜样和先锋。让我们回顾一下作为万恶之源的王宫舞会的源起:这场舞会并非是因王子想要拈花惹草、广纳嫔妃而办,而是由于王子的父亲急着想要抱孙子了,所以才火急火燎地办了这场舞办王子选妃。至于妃子的美丑贵贱、道德品行统统不问,只要王子能看上个姑娘给国王生个小胖小子他就满意了。
在这一背景下,影片结局中王子和公主靠真爱结婚而不仅仅是为了制造后代强行结合(尽管是一见钟情式的闪婚)的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对国王的“女子天生就是生育工具”的择偶观的无声抨击。在当时的年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啊朋友们!)这一思想已是一种十分前卫的女权表达了。
因此,综上所述,不考虑背景环境、不考察影片的详细设定就抨击灰姑娘的行为完全是在误伤友军。
随着后续的公主片中已开始讨论诸如家族与自我的取舍、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打破原生家庭的枷锁、自我接纳等更为细微的问题(欧若拉不好意思,没有在说你),作为迪士尼最后一部完全以善良的美德作为侧重点的公主片,「灰姑娘」这部电影更多还是旨在让我们坚信人性的美好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好报。
正如仙女教母所施展的魔法中,外表上最为闪耀的晚礼服过了十二点便消失不见,但美德就像是隐藏在最深层、无色透明的玻璃鞋那样,能够在后来的生命中留在痕迹并最终带着你走向幸福的生活。
哪个女生小的时候没有一个灰姑娘的梦啊~~~~~~~~我就敢大度绝大多数女生肯定是做过类似的梦的,反正我做过~自己是一个家境平凡、长相一般的普通女生,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真的会让自己在青春期的时候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幻想着能够有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能够在不远的将来等着自己,其实吧长大之后就会觉得不切实际了
1950年有这技术简直神奇。。小时候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感谢我的童年有小老鼠、南瓜马车、美丽的礼服和水晶鞋。
小时候我妈还在LA的Disneyland给我买过玻璃鞋(塑料制高跟拖鞋), 从太大了没法穿到脚长地穿不进去,最后被我弄坏了... 记忆中唯一的来自妈妈的礼物
要记住,这可是人家50多年前拍出来的
50年前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了不起
《白雪公主》以来二战后迪斯尼最好的爱情喜剧童话动画片,也使经过战争的‘灰’迪斯尼重新焕发光彩。长达30年的改编史,最早的真人捕捉技术(其实是对真人摄像的临摹),还有后来的《猫和老鼠 》支线情节
小时候,看的录像带,某个时段,一直以“灰姑娘”自居!!
又黑我家喵星人!!不喜欢灰姑娘的故事,但是南瓜车那一段还是觉得好梦幻,人设和歌舞都是黄金年代的风格。那帮老鼠真是闹心。不知道为啥看到王子和fairy godmother就好想笑,看来我真的是被史莱克系列毁三观了(¯﹃¯)
好好研究了一下迪士尼的公主宇宙,发现我小时候好像只看过灰姑娘、白雪公主和花木兰,狮子王都没看过…这么想来小时候不仅迪士尼动画片没看过多少,日本动画什么柯南哆啦A梦美少女战士也基本没看过,当年很火的那些武侠剧偶像剧也几乎没看过;很多不爱看电视的小孩小时候读了很多文学名著但我发现文学名著不管中国的外国的我也都没读过几本,大多还都是后来补习的影视版,并且我又从来不玩游戏…那么问题来了,我小时候到底干嘛了?
长大后看到一本书上写到:“当灰姑娘还是灰姑娘时,王子根本连她是谁都不知道,也不会爱上她;要等到她穿上玻璃鞋,乘着南瓜变成的马车,摇身一变成美丽迷人且神秘的公主,王子这才对她一见钟情,神魂颠倒。所以,王子看上的,根本不是那个一身灰扑扑肮脏的灰姑娘仙度瑞拉;而是那个穿着玻璃鞋、变成美丽高贵的公主。王子不爱灰姑娘:要等到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一切条件都具备了,王子才会爱她。”
“这就是爱”,说的就是长相和穿着都要漂亮。不过,有钱人的女儿不见得就丑陋恶毒和愚蠢,按说她们应该更加宽容;还有,童话,文学,都反映了一个问题:这是男人的世界,而且是有钱或有权男人的世界。所有女人不管美丑穷富,都为了得到这个男人的青睐,靠此实现价值。这就是掩盖在美丽画面下的真相。
传统迪士尼公主系列法则:人美心善是标配,爱护动物勤自勉;恶毒继母把路拦,逆来顺受苦连天;仙女教母来相助,抱得王子乐无边。王子一见钟情钟的是脸,灰姑娘的脚也是万里挑一的小,你以为这是一个麻雀变凤凰的梦幻爱情故事,殊不知人家灰姑娘是家道中落的正统白富美,所以说童话都是骗人的,醒醒吧!
你说我看过的动画片是多呢还是多呢~迪士尼其实给了我最初关于世界的所有美好体验。而且它的老动画总是令人发指的好。故事还是那个不劳而获的故事,可是感觉总是美的。
哈哈。。灰姑娘故事。。Fairytale Forever。。
童年的回忆……为“灰姑娘”配音的歌手兼女演员艾琳·伍兹(Ilene Woods)于7月1日去世,享年81岁。
最喜欢那些小动物了。虽然不那么年轻了,可还是很爱这动画片。爱!If u keeping in believing! 20110304. 细节很到位,小鸟老鼠狗马猫。2015.12.19周六跑步机重看
看的日语版,看完才发现猫和老鼠的戏份比王子灰姑娘加起来还多,迪士尼音乐真的永不过时。
我认为迪斯尼真的应该大胆翻拍一次灰姑娘。毕竟60年过去了
从此,不知有多少女孩子期待自己就是下一个灰姑娘?—— 童话就是童话,简单纯粹的故事,一见倾心的爱情……可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怀疑,再回头重温这么质朴的动画,就会发现它的美好显得有些不真实,其实这并不是我们或童话的错,只是我们更加现实、童话依然天真浪漫而已。-《灰姑娘》观影前的重温。
作为五十年代的动画片,我还是非常佩服整个制作的,尤其是辛德瑞拉的优雅和王子的帅气,表现得还是挺贴切的。喜欢王子舞会上接见各种未婚少女时打哈欠的小细节,很让人产生少女情怀(捂脸)。。。。也是陪小宝看N遍的迪士尼长篇之一。
当代的女性意识其实已经容不下这部动画了,但是不影响在上个世纪中叶成为迪士尼童话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