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鬼片大赚票房的彭氏兄弟,赶悬疑惊悚片之风潮,推出了一部私家侦探片。
片名C+侦探(私家侦探)的谐音。
首先,对于私家侦探这个名词,对推理小说发展不甚了解的观众,有必要作一番解释。
与柯南道尔 /阿加莎/艾勒里.奎因这样解谜推理小说作家笔下的用逻辑推演破案的早期智商型或者安乐椅型的侦探不同的是,私家侦探这个名词往往意味着冷血硬汉型(简称冷硬)推理小说中出现的以侦讯、查访、尾随必要时甚至进行一肉搏的那一类行动型为主的侦探,当然他们也是要对案件的疑点进行分析,但是发现真相的关键还在于踏破铁鞋的四处奔走掌握资料。
并且,通常整个案件的线索不会太复杂,只需要跟着侦探将相关人士一一走访到,并把每一个有疑问的证物掌控齐,拼图的每一块放对位置,整个事件的全貌和凶手的真容也就脱颖而出了。所以不会有像《绅士刑警古田任三郎》中那样一开始就将所有的线索都放在观众面前,然后对来一番挑战观众注意力与智力的解谜游戏。
私家侦探的作品映像化后通常被叫做侦探片,而解谜类的则通常被称之为推理剧,这样的表述虽然未必准确,但大概也就是这样的意思。
所以有观众说这个侦探不怎样聪明,他的水准也只是c+,其实是误解了,私家侦探是一份职业(他的工作更多时也许只是查找失物与失踪人口,以及调查外遇,又或者是商情谍报,谋杀案是千载难逢的,否则要警察干吗?),私家侦探通常并不会让喜欢看推理剧的观众,但是与推理剧的脑筋挑战不同,私家侦探小说刻画的往往是侦探的个性以及社会写实的意义,当然到了私家侦探的电影中,后者往往很难体现出来,所以只剩下凸现侦探的个性与案件的悬疑也是不能苛责的。
上半年有一部叫做《伤城》,就在侦探性格的刻画与社会性上都作得不错。其中金城武扮演的侦探主角很符合一些冷硬私家侦探类小说中的侦探类型——因为一段往事内心很受伤、酗酒、脸臭但是内心柔软(对这一类侦探小说有兴趣的影迷如果想找这类侦探的原形在中国大陆可以找到的比较典型系统的翻译作品是新近出版的劳伦斯.卜洛克的马修.斯卡德系列 早期的达许.汉密特的大陆侦探社系列以及雷蒙.钱德勒的作品);而《伤城》在社会性上作得出色之处则来自另一位主演梁朝伟,梁朝伟在《伤城》中的难能之处在于他要表现的不是一个角色的个性,而是通过其前后鲜明对比的表演表达出“仇恨”是怎样将一个内心善良的人转变为一个凶狠残忍的复仇者的主题,虽然不是很深刻,但是总算将一个伤痕累累的侦探与一个同样伤痕累累又制造了更多伤害的警察形象都照顾到,影片的片名《伤城》的主题也就达到了效果。至于那部电影的悬疑与解答用喜欢看推理剧的观众的眼光来看也同样是肤浅的很,但可以说编剧与导演的立意并不在此。
那部电影对我来说结论是 作为私家侦探片像摸像样;作为悬疑推理片则完全不及格,不过这两者本来就是泾渭分明的,只是大陆的影视在这两种类型上都鲜少或者说因宥于国情根本不可能出现,所以观众往往会混淆了两者的概念。
而这一部《C+侦探》从剧情到结构都应该算是在冷硬私家侦探的范畴内。
只是这部冷硬私家影片的不足在于,因为悬疑性实在太弱,并且选择的角度完全没有办法突出人性与社会的思索,所以所有的亮点迫于无奈就要完全落在郭富城的身上。
不过彭氏兄弟的惊悚鬼片导演身份,还是擅长制造些让人心跳的场面来吸引眼球。但是这是双刃剑,既然是侦探片首先要排除观众头脑中可能出现的疑问——这是不是灵异片?我究竟该放心思在案件的推敲上还是因该提防突然出现的恐怖场面?
可以说有几处出其不意的惊吓以及音效的高质确实分散了观众思索的注意力,对于影片的商业娱乐性来说也许成功,但对于一部侦探片来说多少显得有点失败。
在这里要赞一下郭富城的演技,他扮演的陈探胆小、贪吃、没有格斗力、又不贪杯,可以说除了直觉强(私家侦探与解谜类侦探的区别很多时候是重于直觉而不是逻辑判断)与性格坚韧以外几乎与传统作品中的那种私家侦探形象完全相背离。彭顺用有一点夸张的手法反讽了冷硬型的私家侦探一下。我想,彭顺还是很熟悉冷硬侦探小说的结构和脉络,所以在全片字幕终结之前让陈探知道了父母三十年前的死讯,寻亲多年却在最后找到尸体两具,于是身世凄凉的侦探戴上了礼帽,这个时候一个真正的冷硬私家侦探才诞生了,也许会有续集让陈探也作一个流连街头的醉鬼,那个时候他也可以脱去c+的标签。
这部电影,如果没有看到字幕完全播完,每个认真看的影迷都会有很多不解,因为其中有很多难以解释的坑没有被填掉,如果没有看到那个结局的可以去
http://1home.hainan.net/publicforum/Content/filmtv/1/206542.shtml看看。
我看好多人说没有看到真正的结局,那我就先再描述一下正版结局:
破案后,阿探和风泽在早餐店吃东西,风泽告诉他那两具骸骨是阿探父母的,并把他阿探父亲手表交给他(大陆版到这里就结局了)。
然后风泽说了一堆巴拉巴拉的话,意思就是说这种谋杀案有时候很邪门,最后问阿探“你为什么会到那个女人死的垃圾堆里啊?”这时阿探就开始回想他过去的细节,他是一直跟着那个穿碎花裙子的女人才走到那里的。于是开始翻看照片。发现他在过程中照的每一张照片都有白色的一团雾。tips:我从这里开始起鸡皮疙瘩,之前阿探追那个男人(邝志雄?)的时候我注意到了,有想到是心姐,但没想到她是鬼魂。
于是他回家开始拼凑白雾,最后拼出来了碎花裙子,他也被吓了一跳。然后电影才开始复盘心姐死亡的过程并填各种坑(这段大陆也加进去了),主要是交代了他们的小团伙在杀害心姐之后是怎么个事:肥龙是因为当时负责分shi,吐了,所以他在照相的时候会吐,而他跳楼是因为他在阿探的后面看到了心姐,所以会呕吐然后跳楼。关细荣是素芳杀的,所以我觉得素芳应该是紫砂。
这是正版结局,看的我一身鸡皮疙瘩,算是悬疑鬼片(?)
我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大陆电影一直拍不出令我眼前一亮的电影的原因吧,总是魔改,把电影本身的寓意切掉,直接换一个主题升华。不止C+,还有好多国外或香港电影进大陆都会被删减,就连无间道的结局也改过了喂!原版是刘德华在梁朝伟墓碑前敬礼之后决定做个好人;到了大陆就变成了刘德华一出电梯就被捕了。想表达什么啊😭,坏人只能做坏人?坏人一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那还不如让好人复活算了,把电影改的没有意义了,忙活半天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言归正传,还有一点,虽然电影没说,那个完整版的也没有,但是我觉得有可能,就是阿探的警察朋友风泽的问题。
第一次我觉得疑惑就是阿探去找邝志雄时邝志雄接了个电话,名字叫的是阿泽,这里看的人肯定会直接想到风泽,可能是别人,但是整个电影里就出现了一个叫阿泽的人,正常都会想到他。但是阿探竟然没有意义追究,我也就继续看下去;
第二次是阿探被卡车追杀那段,跳到水里之后那个人用枪打他,泰国也不是枪支自由吧,还是唐人街,那什么人会有枪?只有警察,这里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风泽(还有一个原因是廖启智老师老是演坏人呜呜呜总感觉他有点坏);
第三次是阿探在心姐家里,他看到门上的牙签被折断了(这里我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谁进去了,有可能是心姐的鬼魂?鬼魂是不能穿墙吗👻)说明有人进过家里,他开门进去后,听见门铃响了,看到是风泽。风泽为什么来?以警察身份来调查吗?
第四次就是最后,他们找到邝志雄,风泽说抓他之后,邝志雄的眼睛意味深长的看着人群,这里并没有给明确的镜头或一个全景告诉观众邝志雄到底在看谁,只是在邝志雄的特写之后给了阿探一个特写,给人一种在看阿探的感觉(也可能就是在看阿探),但是我觉得既然是在看阿探,他没必要用一种意味深长的眼神看他,因为后面他劫持阿探之后说的话并没有什么深意:“早知道我就用冰箱直接把你砸死了”,并没有提到卡车的事,有没有一种可能卡车的事根本就不是他做的。所以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在看风泽。并且在最后风泽直接爆头了邝志雄,既然已经抓到凶手,为什么要打死呢?可能单纯就是因为怕阿探会受伤,但是阿探也说了“你叫我不要动,你一枪打死他,打到我怎么办啊?”没错,要是真的为阿探着想,不会那么快的就开枪打死他,所以我觉得风泽可能是再隐瞒什么,打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时候我又想起电影一开始,也是在那家早餐店,阿探还风泽钱了之后说了一句“阿探,你有时间多还我一点钱给我过年啊。”这说明其实风泽也是缺钱的,有没有一种可能风泽也是他们小团体里的一员。我认为这个猜想是很合理的,这样邝志雄接电话叫“阿泽”,还有我上面每一个疑惑的点就都可以解释通了。还有一个,就是阿探被冰箱砸完之后回家收到的警告信“今天的不是巧合,尽快收手”。我看到信第一个想到的是心姐,有可能是心姐为了保护他而告诉他,但是又觉得不太对,因为心姐肯定是想让阿探继续查下去的,这样才能让案子了结,看完结局心姐更是不可能了(如果可能那阿飘心姐的动手能力也太强了👻)。那么就还剩一个人,风泽。
风泽顾及他俩一起长大的情分,不想把他牵连进这件事情,于是警告他收手。但是阿探反而更加疯狂的查,所以他没办法只能自己出马去撞阿探。
至于真正到底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只是我自己的猜测。电影的剧情以及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是彭顺执导,郭富城和廖启智老师主演的悬疑惊悚,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郭天王没有了偶像陋习,看父子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触,在当年四大天王里面,他真的是最会演戏的一个了。学友演戏还不错,但是和他的歌唱功力比起来就差远了,始终有一些太个人的小动作摆脱不了;刘天王这个毛病更多,不过近些年他的胖子和大个子造型让他想做小动作都不行,演戏的功力有所提升;黎天王缺失怎么也无法在电影中摆脱偶像的动作。
C+侦探开放的剧情让人们对故事有多种解释,再加上导演刻意编造的两个结局,更加强了人们对故事剧情的分歧。到底谁杀了谁,按照我一般的观影习惯,肯定得寻个究竟,却很奇怪的没有左右我看戏的过程,因为我很快就堕入了惊悚的情绪中。有点可惜,由于没有及时感到影院,前面十分钟的故事没有看到,还好连续惊悚的影像迅速带入其中。
不管这个故事到底是谁杀了谁,我相信越追究越没有意思,这就是一个象夺命狂呼那样的故事,你感到恐惧和惊悚了,就实现了它存在的意义。而仅仅从这个效用的角度讲,确实c+侦探只能算一个中等的故事,完全无法和夺命狂呼这类故事相提并论。除了觉得它不算一个烂片之外,最大的感慨就是郭天王真的会演戏了。
以恐怖片的手法来拍摄一部悬疑片,最后又回到了恐怖片来,最后的恐怖效果不错,一个人深夜看了,冷不防得还有点慎人。郭富城对父母的找寻虽然调节了一下电影的气氛,但在情节设置上还是有点牵强,电影有浓厚的泰国特色,最近几年来不错一部港片,值得一看。
1.NOKIA N95的宣传片,片中多次出现N95的肥厚身影。。。2.十足的侦探片,情节紧凑,一步步解开悬念3.ARRON的演技不错4.谷祖琳就是那个片中城城见了流鼻血的女人。。
话说啊 当年在学校小电影院看的 本来片拍的就有点混乱 加上小礼堂那个差劲到死的音质 我完全都没弄明白剧情 一直不喜欢郭富城演的电影 感觉上应该是很卖力 但是总是觉得还没到劲 差点什么的样子
开启休假模式,从杭州坐高铁来汕头的路上,决定找一部粤语电影打发时间,于是重看《C+侦探》系列,C+、B+和同谋,没有A+真的是我学生时代遗憾 哈哈哈哈。看到有评论说,这部片要是晚上映10年就没《唐人街探案》什么事了,这样说还是有点过誉了… 擅长掌镜恐怖片的彭氏兄弟执导,在电影运镜和氛围营造上自然是无可挑剔。故事背景在泰国,曼谷唐人街的落魄小侦探受到神经兮兮的朋友肥龙的委托调查一个追杀他的女人。倒霉小侦探自带柯南体质,每查到一个线索人物就会死一个人。更诡异的是,这些离奇死去的人和他要侦查的神秘女人莫慧心之间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环相扣的「做任务式」死人,看到最后几乎忘了一开始为什么要来找这个人。几个死者谋财害命莫慧心勉强说得过去,但莫慧心冤魂索命真的太扯,彭顺估计是悬疑片拍着拍着、以为自己在拍恐怖片了。
音乐很赞的说~~
好几个地方都把我给惊悚到了。而有些没看清楚的地方我还专门倒过去重看,但都壮着胆子头皮发麻的不敢看呐,尼玛这音效和剪辑得大大加分
彭导的作品特点鲜明,但总是同一题材让人看着难免有点审疲劳。
根本没有字幕后的彩蛋——至少电影里没有。但我也觉得阿泽是幕后凶手,剧种暗示太多了。疑惑续集B+中仍然有廖启智。2020.9.21重温,原来是鬼片。
彭氏兄弟電影風格在於用鏡頭、音效和音樂構建起來的懸疑氛圍,整個故事本身其實無聊的要死,但是彭氏就是有辦法讓觀眾覺得不困而耐煩。最後內地公映版的結局迴歸到的「鬼結局」據說是折衷之選,而傳說中的逆轉結局則遍尋不見,估計是假消息。
追债也用中泰双文泼油漆就有点扯了吧?另外,不觉得他父母那条线有点多余么?
剪辑、声音都还蛮有特色。气氛好于故事
开头的配乐真棒,既有异国风情,又神秘十足。色调,影像都很出色,虽然故事吸引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强烈,仍然很精彩。
故事编的的不错,过程是惊悚加悬疑。。。但是推进的比较乏味,感觉就是找人,找人再找人。。。慌张了,看了几篇影评,电影剧本实在不简单,能让影迷这样猜想揣测的中国侦探电影不多,但总感觉有些是导演故意为之,但有些是漏洞。。。
彭氏兄弟就是彭氏兄弟~尔以为他是个推理悬疑~结果丫的他还是整一出鬼片儿~等着来忽悠尔-__-
影片开始的音乐做得很好、影像色调这些都也都挺不错的,故事也算得上吸引人,只是最后面扯出来的鬼影,用于解释那些现象和状况,觉得这部影片的性质不再是悬疑和探案,而是恐怖加灵异,这就是本片最大的硬伤所在。
经查应该没有传说中的那个结局 编剧很多东西都没有交代 搞到后来还算个鬼片 弄巧成拙
其实故事悬疑渲染的很好,结尾整个风格变了,由逻辑推理成了玄幻无法解释。郭天王演的还好,廖启智才是教科书在线。
2011.3.30于寝室,真的是步步惊心,很久没看过这么带感的港片了,还有,老郭,这个发型非常适合你。PS:后来在网上看到了各种隐藏剧情的分析,但是实际上只有两点是能肯定的:①阿泽和邝志雄认识却故意隐瞒,所以他很可能是boss:②大头明老婆素芳肯定有猫腻,因为刻意隐藏股票账单
真不错,半夜没睡觉看进去了。还有一些些彭氏诡异恐怖风
廖启智仲有疑点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