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其所呈现的并非世俗典型的正派作风,而是困境之下不断求索的阴郁旅程。旁人眼中的艾米丽,堕落且可怜,可背后的根源,似乎都被众生刻意忽略。导演想表达的,或者说控诉的,是狭隘的社会规则、芥蒂偏见,扳倒了善良之人的未来…… 那么,热爱绘画的大学生,余生却选择了诈骗,究竟是谁之罪呢,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 最后推荐一部类似的影片《前科者》。
社会本身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有正常的解决之道。如果正常的解决之道不存在,那么非正常的就会出现。艾米丽是真不应该被社会如此的不相容,可惜世事通常如此不如人意。她的经历造就了她的性格,还是她的性格造就了她的经历?不那么容易分得清。
女主其实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但是她的性格又决定了她的强势选择。最后的面试,正如以前很多次的面试一样,面试者(或说是公司)以为掌握了她的不精彩的过往,就欺侮她,拿捏她,甚至让她没有尊严,这是不可接受的,观众对此会有很强的共鸣。
教会她做假卡的人,不算什么好人,但却没有不尊重她,而且让她感觉能够自主做自己,这样两个社会边缘人,互相就有了相容的心理空间,电影情节的发展有着逻辑必然性。
电影是清冷的格调,一点都不热闹,但如果看了进去,就会被这清冷感染。
最后留一个观影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女主的性格,你是否吃得消?
罪案职场爱情片。女主生活艰难,屡屡求职失败,一次帮同事代班,同事告诉她一个赚快钱的方法。一开始她半信半疑,后来不经意间发出一个微信,竟然得到回复,她去了之后,原来是个利用假信用卡进行诈骗的公司。经过两次惊心动魄的购物,女主竟然与这个公司的老板好上了。老板不但提供帮助,还将这门生意教给了她。但是女主没有按照老板的要求,被警察盯上了。老板的哥哥说出了女主的问题,但是老板还是护着女主,最后两兄弟决裂,哥哥卷走了所有的钱。老板只能带着女主一起去与哥哥摊牌。哥哥突然出现,重击了老板,老板伤重。女主趁机用刀刺伤了老板哥哥,然后逼他说出了钱的下落,拿着钱带着老板跑路,但是老板好像不行了,女主就丢下老板,自行跑去了想去的地方,开始自己当老板。 女主最后的放弃也是她的性格使然,从来不愿意屈服于生活,睚眦必报,失去的一定要赢回来,还是蛮强势的,所以她感觉老板没救了,所以断然放弃了老板。可怜老板用情太真,对女主太好,最后还被抛弃。一开始真的以为老板在做一个局骗女主上钩,一直到老板哥哥说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认为,但是结局却并不是,有点不明白。电影有够执拗。不过结局够黑暗,应该加分。女主太老,有凸点,身材也一般。
艾米莉,是一个被排斥在正式工作之外,幻想还完贷款,还能去做艺术的姑娘。大学时的污点被永远记录在案,每逢面试就被再次揭开。刑事记录如同古代的面部刺字,这座大山让她变得敏感脆弱,她想做出改变,却没有空闲和金钱,只有无谓的挣扎。地狱和天堂不在死后,而在人间,该看到的人自然会看到,感受到。 剥削这个词好像在秩序世界已经被人们忘记。实习生,临时工熬在社会秩序的底层。经理们控制着员工的劳动分配,临时工付出劳动时间得到微薄收入,没有保障,没有申诉权。而实习生仅因为能获得正式工作的机会就得忍受五个月没有任何薪水的拼命工作。同样的工作,一样的人却被分出三六九等,上一级的人控制着下一级的人命脉。如果年轻人想要窥得“万仞宫墙”之内的华美,得到更好的工作就要完成高等教育,达成上等人的共识。 与就业紧密联系的教育不但筛选智力,更筛选家庭的经济,眼界魄力和处世哲学。学费首先就是一道高门坎。背负着贷款和期望的年轻人如履薄冰,任何一个失误就如同碰倒了一块多米诺骨牌,这又导致了更加患得患失的选择。 在生活秩序中,艺术本来是一个自我拯救的途径,但有限疗效也仅针对身处正常秩序里的人。在罪犯的世界里,天都捅破了,碍事的墙壁被砸掉了。两下对比,从艺术撑开的那点小缝隙里透出的空气确实太无力了。 禅宗说不二法门,我们说社会是一座大熔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秩序的单一会为犯罪预留天才型的选手。这很像金庸小说里的正邪两派之争,在观众眼里对正邪之分没有好恶,但现实中确实泾渭分明,利益及己。艾米莉就是这样的狠角色,她在罪犯的标签下找到了自我的意义。一个女人的勇气令隐忍的男人们都觉得惭愧。 艾米莉最终换了新地方,去到了没有过去记录的地方。但她没再选择艺术,而是继续犯罪。她切身感受到社会用信用和钱来控制社畜。信用卡诈骗成了她自己坚持的反击。 当自己的认知不再纠结于秩序的共识,会让人感到爽快。在现代社会中人的选择被局限在能否上岸和物质消费的选择,真实的生存获得的只是虚拟的存在感。最终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靠自己定义的,而不是按照他人的要求。
一、剧情简介(非常完整,含大量剧透,没看电影的别看,看了电影的不用看)
艾米丽是个在哈佛学艺术的辍学生,因为暴打男友、对方报警,导致留下案底,还有醉酒驾驶的记录。这些案底导致她无法面试上一份常规的工作。只能在餐厅打零工求生。同时,她欠下大笔贷款,诉讼费和学费贷款。而且还贷款是先息后本的,她迫切需要金钱。
一次,同事给了她一个赚快钱的渠道,她去尝试了。是信用卡盗刷,大概有10%的佣金,她挣到200刀。
她继续深入,诈骗了一辆车,得到2000刀。中间为了逃避店家的追留,动手打人。
之后她一边正常在餐厅打工,一边自行搞诈骗。诈骗的具体方式是男主,也就是诈骗团伙的头头之一教给她的。我估计是通过黑客的方式搞到信用卡的账号和密码,然后自己制造假卡片,去商店盗刷,刷的东西换钱。
因为这些东西来路不正,价格也便宜,女主搞定了一波想要半价买东西的人。之后又被人知道她在干这行,跟踪抢劫,被用美工刀抵在脖子上,抢走了女主的一万刀和一条狗。之后女主冷静下来,靠着男主给的电击棒(?),拿回来东西,并且反威胁对方。
呃上面是事业线,但其实女主一直没有放弃做个正常人,暂帮闺蜜养狗,参加闺蜜的聚会,最后去参加闺蜜介绍的她所在公司的面试。
但最后在面试黄的那一刻,女主和正常人的生活也断掉了,闺蜜作为锚点的功能退却。女主开始搞大事。
她和男主算是在谈恋爱。然后,因为男主和他哥吵架,他的钱被他哥全部拿走了,女主撺掇着男主拿回钱。对方有五六个人,女主靠着电击,搞定了一个;借故叫走了1个;1个在洗澡;还有一个男主他哥也被女主搞定了。最后女主拿钱走人。她其实想跟男主一起走,但找不到汽车钥匙,男主重伤流血晕晕乎乎,远处又传来警车(还是救护车?)的声音,所以女主决定自己跑路。
最后,女主实现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在国外旅游,画画。并且重操旧业,教起了别人诈骗。
二、我的感受
这是一部完全不符合我品味的片子。我在看的时候全程觉得很压抑,很害怕,担心警察从天而降。中途一直很紧张,大喘气,甚至不想看了。哪怕最后几分钟女主拎着一个装满钱的袋子在大街上走的时候,我都担心她会被路人抢劫,不理解她为什么敢坐公交车。后面意识到是自己疑神疑鬼了,代入艾米丽的视角,自己是罪犯,看路边任何一个人都是罪犯。
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说是爽剧,或者女主的聪明表现在哪里。也不理解女主为啥突然放弃了男主,完全没有征兆。也不理解实习生没钱拿很正常,女主为啥激动(好吧,因为她背负贷款)。
三、关于电影的槽点
1、最开始就提到了女主很强的素描能力,我以为这个素描能力,也就是人脸识别和记忆能力,会在后续的诈骗中为女主提供支持,结果没有。
2、女主第二次诈骗时,鼻子被打流血,男主扶她的时候,往她包里放了个什么东西。我以为是对女主不利的东西,可能是男主的局,结果啥也没有。
3、男主不能说帅,但长得很有特色,轮廓深邃,他一出现就猜到应该是男主了,没啥意思。
4、女主最后在国外是怎么重操旧业的?
不说别的友友提到的这个小国家有没有信用卡业务之类的,她从哪里获得卡号和密码?用来刻印数字的刻印机从哪里来?怎么制造卡片和上面的专有涂层?怎么伪造驾驶证?这些问题全都是个未解之谜。
5、这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个诈骗方式真的好简单啊,可以称得上朴素了。我脑海里的,对犯罪的难度的期待,完全没有体现。
四、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
1、女主被人用美工刀抵着脖子,压在地面上,抢劫了钱和狗之后,她去卫生间照镜子,看自己脖子有没有出血。然后冷静地下楼,搞定了两个人,反抢劫和威胁了对方,拿回了钱和狗。
2、女主撺掇男主时说的那句话:那些人会不停地不停地从你这里拿东西,直到你能够自己制定规则。
原本艾米丽是想找份正儿八经的工作的。
但是年少时候的冲动,导致留下了案底,在面试中被面试官玩弄,让她忍不住爆发了,结果就是面试over,只能在食品店打零工送外卖。经常给写字楼送外卖,依然让艾米丽羡慕办公室白领们的工作环境。
一次意外替班,同事给了艾米丽一个发小财的途径,就是去帮信用卡诈骗团伙去商场跑腿,可以赚得一笔小收入。
艾米丽第一次很紧张的完成了诈骗团伙给的任务,接下来诈骗团伙开出了更诱人的价格让她去诈骗汽车。但这次没那么幸运了,要不是艾米丽机智,差点搞砸小命都难保。
艾米丽很生气,但她的机智让诈骗团伙的一个合伙人黎巴嫩小哥很看好她,交给她独立制作假信用卡来继续小额诈骗。艾米丽学的很快,虽然偶尔也能遇到试图黑吃黑的家伙,但凭借机智,逐渐攒到了一笔小钱。
就在艾米丽和黎巴嫩小哥感情日渐升温的时候,艾米丽的好朋友帮她介绍了一份广告公司的正经工作,这让艾米丽再次萌生了回到正经职业的想法。
然而,广告公司的老板一看艾米丽学历没完成还有案底,正式职位就变成了没有工资的实习生,艾米丽感觉再次被戏弄了,愤而放弃了广告公司的职位。
黎巴嫩小哥受到同伙的背叛,钱都被卷走,但他胆子又比较小,终于在艾米丽的帮助下鼓起勇气要去找团伙成员讨回公道。
在诈骗团伙的驻地,艾米丽成功的找到被团伙成员拿走的钱财,但黎巴嫩小哥被揍的晕头转向吓坏了,逃跑时侯都不知所措。
艾米丽只好一个人独自带着钱来到了国外梦想的海边独自生活,在这里,她开始运用曾经学到的信用卡诈骗技能开班授课纳徒出师。
故事挺简单,节奏也不算太慢。艾米丽走上犯罪的道路,既有偶然的因素,又夹杂着很多无奈,很难说的清对或错,想正正经经的找个工作,但因为有污点的履历就被恶意对待,反倒是不法行为来钱更快一些。
就像前总统特朗普曾经说的让人觉得很荒诞但又很实在的那句:也许这就是人生吧!
“What art you make?” “....Credit card fraud”
喔。所以说嘛,底子薄不要玩什么美术啦,摄影啦,音乐啦之类的。背了债不说,还特么辍了学(就算你遇人不淑脾气躁不将就好吧),年近四十(奥姐真实年龄——即角色面相妆容的表现)没还清,误打误撞进入灰/黑产,还两次犯错(暴露真实地址——原因为懒;二次光顾同一商店导致被通缉——实质为贪),可以说(角色)人生第一次差点蹲牢子的经历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综上可以推导为就是个莽妇。而最后凭着一己之“莽”黑到了钱,拍档的命都不救了直接润南美(墨),是呀,结局你活得多自由,多幸福,想游泳就下水,想搞钱就开会,不画画啦?还债不重要啦?这就是所谓的“大女主爽片”? 22/09/20
垂直娱乐好久没有出现这么合我胃口的片子了。依然是底层小人物的故事,仅仅因为一次犯罪记录便遭遇到了生活的各种不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
"Motherfuckers will just keep taking from you and taking from you until you make the God damn rules yourself. That's what this is about."
lol Aubrey Pablo
What‘s the deal with Aubrey Plaza?弯妹的新晋宠儿吗。(男的不行;当罪犯都不行
大女主爽片,性格决定命运的故事。新版美国梦变成在美国坑蒙拐骗然后去南美霍霍生活,很好很好...
曾经我想做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正常人,可是在因为偶发的犯罪和学生贷款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拼命的挣扎,可是命运从来不在我这边,机会从来都不给底层人。终于我发现只有破坏了规则,就能把命运踩在脚底。
Aubrey Plaza果然又没有让我失望!这种边缘人的故事她总能拍得别有风味,虽然缺点在所难免,但还是看得很爽。就连结尾也是她以前主演的很多电影的相似风格,一派黑吃黑、黑到底。
用精简、高效的方式塑造了一个诈欺、反英雄式的女主角;Aubrey依然一如既往地在这种“小片”里释放自己独特的气质,让这些角色的故事得到成立。你看到她越陷越深,你也看到她挣扎于生活之间并最终做出抉择;它无意为其做任何更光彩、灰色的掩饰与解释,只交由她在这里继续下去。即使这并非一个最完美的角色研究,也依然尽可能地将观看的人带入到其中。
鸠占鹊巢
全程都挺紧张,贫穷到一定境界就会明白,有时候没钱是真的会让人无所畏惧啊,只要能搞来钱便什么都不算事了。
也是女主爽片,有点意思
奥姐牛~
看的过程中联想到一句“资本家每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他们获得财富后就可以体面地生活。所以对女主的行为也释怀了。
可能因为我刚出国的时候信用卡就被盗刷吧,近期星巴克的卡也被盗刷了,真是越看越气,着实没有任何的代入。行吧,有些人天生就是犯罪小能手,天赋和命运使然(狗头。
女主每个决定都令人舒适,对女性很有启迪
了不起的艾米丽,关键时刻,心坚手硬!
生而不平等,机会是平等的,包括犯罪机会。不管正邪两道,唯有够狠,自己成为制定规则的人才有更多生存空间。观影全程都在绝望的情绪中,尽管结尾貌似是喜剧,其实是大悲剧,影片结尾是艾米丽拥有了的财富,但地狱之门已经为她敞开,她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死于非命或者锒铛入狱。导演一部短片之后,沉寂10年有了这第一部长片,现在仅300万美元预算,能做到这样水平实属不易。节奏好,表演有代入感,值得肯定。高潮戏有瑕疵,女主骗两壮汉出门后将其反锁在门外有点说不通,抢了钱出来居然没被门外的两壮汉追杀?我更倾向她坐上深夜班车,死于背景那一模糊乘客之手,之后是臆想。6.2/3393 短评1096 %30/53/17 【IMDb6.7/2.7万 预算300万美元,北美票房215.62万美元,全球票房215.62万美元】
美国洛杉矶零元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