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村子中的故事实在是让我带入不进去,很多很多行为感觉很难理解,就很不理解哇,咱也不知道为啥昂比如为什么砍不到鱼就要砍头,村子面临危险男主就非得被送走,当兵到底有什么好处,男主开了挂一样身手。姓制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印度的无产阶级内部出现无数细分鄙视链,而很难联合起来对抗他们真正的敌人。
最近有好多印度关于反对霸权的片子,《农夫起革命》、《杰伊比姆》,还有这部《剑客卡南》,每一部都描述了几乎一模一样印度警察对低种姓人民的粗暴和残酷。让人很难不相信印度警察确实是这样一手遮天的。这几部片子其实都很像,但是《剑客卡南》是三部里拍的最唯美的一部,田园风光的展示以及各种意向的架构,让这部片子看起来很养眼。被绑住前腿的驴,象征着被束缚的村民;大爷的死亡和初生的婴儿相呼应;妹妹的化身是复仇女神,为伸张正义铲除邪恶鼓掌。印度电影真的让人很解气,无论是《误杀》还是今天这部电影,印度法律无法给人民的,只能靠人民自己来获得。我想这应该也是印度人民骨子里的血性吧。
去年,印度南部的康莱坞(泰米尔语电影中心)推出了两部主题非常接近的电影[比姆万岁]和[剑客卡南]。前者上线亚马逊流媒体,在印度及国外引发讨论热潮,后者在印度上映,热度虽然稍逊,但对底层反抗制度之恶的表现,同样震撼人心。
[剑客卡南]的故事发生于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一个偏远的村庄,村民都是不可接触者(贱民,即达利特人,意为被压迫者)和低种姓者。
印度宪法虽然承认达利特人和所有人一样,拥有平等的公民权利,种姓制度的特权和歧视不被法律认可,但上到国家机器,下到低种姓平民,都还广泛存在着对他们的歧视。有些达利特人更改了种姓,希望人们能够忘记他们的出身,然而肤色、身份和生存环境不易改变,他们依旧被当贱民对待。
离这个村子最近的公交站,设在不远处的邻村的村口,村民在种姓制度里,地位稍高。虽然两个村子隔得不远,但达利特人乘车始终是要走上一段距离的路,公车明明每次都会从他们村口路过,却不能停车。更大的问题是,达利特人常被邻村村民在公交站和车上羞辱、排斥,因而发生冲突。他们多次请求政府在自己村村口设公交站,无人搭理。
主角卡南是达利特人中的“异类”,自信张扬。当达利特人在公交站被欺负时,只有他敢单枪匹马去找对方算账。这样的个性,既让他成为达利特人的英雄,也让他成为村中一些长老心里的麻烦,担心他给村子带来灾难——警察和邻村村民的报复。达利特人本没有土地,如今获得土地,犹如得到了恩赐。大家只想守住它,对歧视和不公保持沉默,逆来顺受。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开事端,得到安宁。
影片开始于一场公交事故:镜头缓缓推近马路上一名正在踌躇的女孩,从脚到头,直至观众看清她痛苦的样子,汽车从她身旁驶过,没有一个人下车救她。随后,歌声响起,人们在呼唤卡南,反抗之火正被点燃,地上的小女孩变成了印度宗教里的神话人物。小女孩是卡南的妹妹,化作神话形象,经常出现在卡南和村民之间。她不是能拯救他们的神,更像是等待被拯救。
两只前脚被绑在一起的小毛驴,只能一蹦一蹦着缓慢前行。据说驴主人这样做是为了防止驴逃跑。驴主人从没在片中出现,这只驴更像是束手束脚的达特利人。卡南看不惯这种做法,脸上浮现迟早要把驴脚上的绳子解开的神情。村里的一个少年,整日照顾一匹黑马,却从未见他骑在马上。神灵、驴、少年都是达特利人的缩影。
卡南的境况同样糟糕。他的母亲整日提心吊胆,怕他给家里带来灾难;父亲精神恍惚,经常梦见去世的女儿;姐姐因为没有嫁妆,没能成家。卡南像英雄一样,在村里的传统祭祀仪式上,拿到了仅有象征意义的宝剑。村民们围着他狂欢庆祝,但他的生活没有改变,仍然在村子里无所事事,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征兵考核上。村里人希望他的成功,能帮助实现在村口建一个公交站。
邻村村民在公交站调戏了卡南村子里的女孩,导致她不敢再坐公交车去上学。卡南愤怒地跑到邻村,教训了那几个村民,但那名女孩还是心有余悸,其他人也都默默接受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卡南被邻村的人视为眼中钉,但每次他一反抗,就被同村的人劝住,这更让他怒火中烧。
正当此时,一名孕妇站在路边,迟迟拦不下一辆公交车。孕妇年幼的儿子砸烂了公车玻璃,才让车停下。司机和他们吵了起来。卡南一言不发,默默解开拴在驴前脚上的绳子,然后拿起地上的木棍直奔公车,将积蓄已久的愤怒化作砸车的力量。这次不仅没人劝他停下,还有几个年轻人跑来加入。被解放的驴终于可以奔跑,和神灵/受害者站到一起,看着反抗中的卡南和他的同伴。
当警察为公交车被砸案进村抓人时,村里的长老们试图尊重民意,庇护卡南。公交公司为平息事态,取消了指控并答应在达利特人村设立公交站,警察却不想就此了事。他们将长老们抓回警局,名为录口供,实则暴力虐待。长老们这才明白,警察殴打他们,不是因为公交被砸,只是因为他们是不听话的贱民。警察一边问他们的种姓,一边打得更用力、更愤怒。
警局的墙上挂着达特利人出身的印度宪法之父的肖像,在他的“注视”下,警察将老人打成重伤后,扔到阳台上。卡南带人砸烂警局,救回老人。村子架起了防御工事,应战警察的反击。就在此时,卡南收到了征兵考核通过的通知。村民们一致让他离开。他们仍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一个即将成为政府一员的人,虽然只是一个兵。
警察摧毁了村庄,暴力殴打村民。孕妇生产的惨叫声响彻整个村庄,被逼自焚的老人倒下,新生儿降临,少年终于骑上了他的黑马。毁灭和新生共存。路上的卡南仿佛听到了村民的惨叫,少年骑马将他接了回去。失控的局面终于引起官方重视,卡南和村民们争取到了应有的权利。这是一个英雄的传奇,更是社会的悲剧。
(原载《看电影》杂志2月刊)
印度宪法虽然也明确列法禁止过种族歧视的法令, 但种姓制度的枷锁似乎早就已经根深蒂固了, 有能力的不想废除是有利益在驱动 没能力的压根就没有能力 如此循环之下的结果。说白也就还是底层人对待底层人相爱相杀。长期身处底层的人但凡有一点上升就形成了我的阶层稍微比你高一点我就比之前压榨我的人对待比我底层的人还狠,自己把自己卷死。
影片看完有些隐喻还是很多,比如一开始躺在公路上的那个女孩突发疾病死亡后面带着神像面具以灵魂形态出现,大巴车辆从她身边路过无一人下车,就揭露人性的漠视。为何车上的人不管不顾不下车,原因竟是因为这个村不停公交。这便是此片的中心点 本是同根生 你有公交我没有?
影片开始就是主角村落的持剑砍鱼活动 据说谁能悬崖上一跳把抛起来的鱼砍成两段 谁就能获得大保剑,为何要砍鱼,其实也是以此暗示就是主角所处在的的村子现面临的的不公,而此刻需要有一个年起气盛的愿意站出来借砍鱼的噱头来作为本村方向的新的话事人
因此作为主角的卡南站了出来,成功砍鱼,卡南骑着大象回村全村老少皆知,次日村里老汉带着女儿上学去邻村公交站乘坐公交 遭到邻村该溜子殴打驱赶。卡南得知后躲草丛蒙面将几人打翻。
主角卡南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劳动力在家无所事事最后在姐姐的暗说下去参加面试,选择踏上了征兵的选拔 ,希望家里能出个吃公粮的哪怕是当兵也好 说不定回来也能改变这个村子的面貌。
间接的一个镜头也表明了种姓制度的社会环境下底层人哪怕是去当兵也是拼命的想要争取。
在此期间卡南还是无所事事的整日在村子里面的游荡。 本村人自己制作车站牌子也无情的被警察拆卸,自己的村子依然还是面临交通闭塞的问题,卡南看着骡子前脚捆住蹒跚的前行十分不解 。终于在某日村里孕妇需要搭车一行人在路口拦车却没有一辆车停下,养马的男孩随即捡起石头砸了一辆公交车玻璃 司机售票下车与老头对峙扭打在了一起。
此刻的卡南用石头解下了绑在骡子脚上的束缚 ,拿起木棒就把公交车砸烂,本村众人也随即加入瞬间公交变成了叙利亚战损版 。公交车老板报案 警察出警本村调查 眼看村民与警察即将扭打发生暴乱 公交车老板和警察头子说不打算追究了并给与报酬, 双方暂时冷静之后 但警察头子还是需要几人回到警局做笔录。
关于种姓歧视警察头子在这里面表现的很直白,当村里面的长者因为没有摘下头巾与他对话很不满 出警来到此处没有地方坐着第二个不满 这也是后面的发生殴打的重要因素 当警察头子处理完纠纷后来到一处池塘时 ,钓鱼的老头看到警察头子瞬间脱下头上的头巾示意时 警察头子笑了 高兴的接过鱼竿
警察头子早已习惯的认为别人见到自己这才是应有的待遇。而对于不尊重自己的那些贱民 何需怜悯
所以当主角村里几名长者来到警察局里时候麻烦随即而来 几名长者被警察头子暴击 随后抛尸天台卡南得知后聚众把警察局的人打了个遍。回到村子更是聚集村民做好防御措施迎接警察的到来。
好巧不巧 此时卡南的征兵通知也来了,村里面的人 得知后还是觉得需要立荐他区参军才是正确的,收拾行囊送卡南离开。随即赶来的警察头子也对村子进行了洗劫拆迁,村里老大爷把自己的点燃献出自己的生命以此示威。村里养马的少年赶上了卡南 卡南拿起劈鱼的剑杀了回去。劫持了警察头子手刃了他,卡南其实不想杀任何人,但是面对不公自己始终接受不了, 警察头子高种姓的傲慢自大一直在试探挑衅着卡南手里的剑。等待的结果只能是死亡。
影片最后村庄修了路 有了自己的公交站台 。卡南坐了十年监狱,坐着返程的巴士露出了笑容
还记得误杀瞒天记可以说是为了家庭而战 ,杰伊比姆是为了底层部落而战 那么卡南就是为了自己的村子而战。主角卡南的人物塑造也同时像极了前两部电影的主人公,性格特异 在面对不公拥有自己的意识认知用自己的方法来伸张正义,但是底层人的不公伸张却是只能通过流血失去生命才能得到修正,这不管是任何制度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是应该深思的问题。
这几年印度电影的尺度愈发愈大 喜欢同类型的电影欢迎交流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欢迎大家阅读修正
前言:虽然这个标题透露出浓郁的民科和地摊武侠感,但还不是因为我非常真心实意地想向大家推荐这部电影!另外剧情简介也是我写的,有点发挥过头了(max剧透),还没看电影的建议先别点开看梗概。
“废柴反杀”和“以卵击石”一直是我非常迷恋的创作母题,无论是影视作品中“如果文明意味着卑躬屈膝,那我们宁愿野蛮到底”的赛德克巴莱,Arundhati Roy笔下执意突破古老的“谁该被爱、如何被爱以及得到多少爱”法则的跨种姓恋人,还是那个在《纽约时报》记者镜头下自焚的越南僧人释广德,都因其“蚍蜉撼树”的悲壮本质一下击中人心。
发起这类抗争的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一群人,有时是一个族群、一个国家;面对这类抗争的有时也是一个人,一群人,另一个种族,但更多时候则是一些更为抽象的概念:一种传统、一个制度、一些观念。
这类反压迫题材的作品,在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和遭受过其他国家、民族殖民侵略的民族和文化中尤其显得深沉和悲壮,中国自古就有八百壮士上梁山,直到建国前还能其被视为难兄难弟的邻邦印度自然也少不了类似的故事,而《剑客卡南》就是将这一母体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影视作品之一。
即使对印度不甚了解的人也对种姓压迫、土地纷争、宗教冲突、女性安全等各种社会问题略有耳闻(难怪写印度的作家很容易获奖,充满冲突的母题太多了!)。尽管从英国人手中抢下数百个土邦成功建国的尼赫鲁是个思想开明的克什米尔婆罗门,且在他带领下组建的政府也秉持“包容兼蓄、世俗发展”的方向制定各类政策,但在这片仍有接近70%农业人口的辽阔土地上,法律上早已废除的“种姓制度”已经在一代代人的观念里生根发芽。
正如在西方主流话语中已经成为显学的种族问题和女性主义议题,种姓在当下印度社会介于显学和隐学之间:显的地方在于政府和法律法规早已明确不能以种姓名义进行任何歧视、区别对待;隐的地方则在于歧视和区别对待就像一头房间里的大象,人人都在心中打量着他,但却不张口说话——一个已经成为既定政治正确之事实的概念反而更不容易在公共范围内被不断讨论。
种姓制度在南亚大陆历史悠久,最初只是印度教体系内标志传统家族行业传承的一种形式,好比说村里好几个修鞋匠都姓“李”,那李这个姓就被与修鞋匠这个职业联系到了一起,一提到李姓,大家就能大概猜测出他从事的行业。这样简单的标签化也不过是在施政管理手段较为单一的过去为了便于管理而想出的方法。
我们所熟知的四层种姓对行业大种类作出了概括性区分,婆罗门指从事宗教工作的僧侣、主持、修行人等,本身不用工作而靠信徒供养;刹帝利指统治阶梯内的皇族、武士、官员等,等同于今时今日的体制内人员;吠舍泛指各类经商阶层和地主而首陀罗则是各类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劳工和手工业者。且在该制度初期存在一定选贤举能类的阶级流动性。但正如我国古代也有士农工商的职业贵贱之分,久而久之,单纯指涉职业的种姓系统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侵袭下演变成了如今能用来区别人出生即分三六九等的原罪。
当今印度生活在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现代大都市中的中产阶级男男女女已经很自然地与西方文化无缝衔接,这一点能在Netflix、Amazon Prime在印度制作和投放的都市类剧集中能窥见一斑。例如描述一个“捞金上位女”和一个“生活作风大胆同志”合伙开婚礼策划公司的Made in Heaven就远超国内各类剧集尺度的总和。
但在没那么多人看见、没看见过那么多人的广袤农村土地上,种姓制度仍然是维持村与村之间、镇与镇之间日常运转的“工具”之一。
《剑客卡南》的原型是1995年发生在印度南部泰米尔那都邦南部一个名叫孔迪亚(Kodiyankulam)村庄的种族暴动事件。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大约600名警察围攻了一个大部分由“贱民”(Dalits)组成的村庄,从早上10:45起,警察们挨家挨户抢夺村民的贵重物品,搜走村中有意出国务工青年们的护照并付之一炬,并将所有的摩托车、自行车、农业工具等砸烂,还给村中唯一的一口井下了毒。
而这场几乎接近歼灭战的围攻的起因,仅仅是一个“贱民”种姓的巴士司机和几个属于“首陀罗”(具体的分类是Maravar)种姓的学生打了一架。巴士司机被学生围殴后,同村的村民向学生所属种姓聚集的村庄发起报复性冲击,而在冲击过程中,村民们砸毁了一樽代表Maravar种姓领袖的雕像。随后Maravar种姓的村民开始在该地区的所有巴士和公共交通内张贴对“贱民”带有侮辱性的海报,并号召所有的Maravari向他们宣战。就这样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最终导致了这场18人丧命,数百人倾家荡产的悲剧。
原型事件和电影的核心,都紧紧围绕着“知道你自己所属的位置”和“教你做人”,且将底层倾轧展现得淋漓尽致。明明都处在整个种姓体制的最底层,Maravar还必须让Dalits意识到“我们永远高你一等”。而当Dalits通过自身努力、出国务工不断改善本阶层的经济状况时,却遭到了“名义上比他们更高贵”种姓的恶意打压。
正如《剑客卡南》中所展现的,当警察们在警局里将村中一众长者暴打后,卡南带领青年村民将警局砸烂后救出他们各自的叔叔、爷爷。回到村中后,村民们埋怨卡南冲动行事,砸完警局后全村都会遭殃,鼻青脸肿的村长则站出来说道“警察打我们不是因为我们砸了巴士犯了罪,而是因为我们见到他时不仅没有马上跪下来求饶,反而站得过于笔直。”
忍无可忍之际,全村在卡南的带领下做好绝地反击的准备,尽管所有人都知道警察部队一来,他们用树枝搭建起来的屏障和手中握着的砍柴刀不过以卵击石,但他们仍然决定站出来“争一口气”。
影片最后的结局则颇有几分理想主义色彩,毕竟同样被逼的忍无可忍的但充满政治智慧的宋江选择被朝廷招安,而天赋异禀、领导力超群的卡南也完全有可能在中央警察局干出一片天地后回来反杀local警长。也许印度的编剧们缺一本《厚黑学》。
中国有句俗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若欺人太甚,我们一介草民反杀,只争朝夕。
附电影概览:
时间:1997年
地点:印度南部泰米尔纳都邦南部的一个小村庄
人物:
卡南(Karnan):主人公、村中小霸王,典型的游手好闲但满腔热血的青年,凭借矫健身手赢得镇村宝剑后,成了受压迫种姓一方的守护神。
亚麻(Yaema Raja):卡南的祖父,村中老顽童,在全家人都对卡南考公务员上岸、成为全村人的希望抱有极大热情时,只有祖父支持他四处行侠仗义。
卡那必(Kannabiran):大反派,属于该地区强势种姓的警司,为调查“巴士被砸”事件和警员进入卡南所属的婆地亚村(Podiyankulam),但在调查过程中认为自己没有收到应有的尊重而誓将属于弱势种姓的村庄碾为平地。
瓦达马(Vadamaalaiyan):婆地亚村村民自治会中的首领之一,因为希望娶比他年轻许多的卡南姐姐为妻而与卡南发生过许多龃龉,也看不惯他四处惹是生非的习性。但在婆地亚村保卫战一疫后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垂帕蒂(Draupadhi):女主人公,村中小辣椒,瓦达马的妹妹,因为欣赏卡南见义勇为的人品和矫健的身手而主动示好,但又时常夹在互相看不顺眼的哥哥和爱人之间。
里面的警察形象像弱化的鬼子,只是印度面对的鬼子却是自己人。我依然惊叹于印度警察的疯狂,但印度电影里把警察政客黑帮等展现的比它更可怕和无解的电影有很多,这里面的都称不上多残忍,这种警察等在杀人放火以下的欺负甚至会让我觉得是非常日常化普遍化的情况。这部我最喜欢的是展现出的那种真正的反抗精神,敢造反。
我看其他严肃的类似的印度电影时就有这种困惑,为什么警察等反派都杀人放火到周围人乃至自己身上了大家却没什么反应。挨打时被打的人会苦苦哀求,看着的亲人之类会转头向“神”祈祷。被欺负完了也就被欺负了。大部分情况下一个村子都不会联合起来,各个村子会敌对,不同种姓会敌对,更别提反抗了。幸运的就会被什么人权律师或者一个有良心的政客警察之类解决,不幸的就会展现出一个无解的困局或者给观众一个彻底的悲剧,好像现实中发生的那些事拍出来就为的就是让社会政府反思,让它们于心不忍然后良心发现。这部电影里也把这类情况都展示到了。这类思想是被甘地发扬的还是本来就很主流只是被他继承的,我也不知道,反正看着就来气。尤其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有人的反抗行动居然是自焚?命都不要了为什么不带上几个人走。遇到压迫真正需要的就是造反精神啊。
男主身上的气质真的是解决压迫需要的东西,不需要什么完美人格,冲动莽撞固执等不是什么好性格,但那种敢上敢豁出去的精神是每个被压迫的群体所需要的。你不敢怎么行,做什么都瞻前顾后唯唯诺诺,敌人自然会更加精密地压迫和控制。就得有个男主出来没那么顾忌地干出一番大事才让那些高高在上的人正常的听人话。虽然说现实中会有更复杂的情况让反抗精神被不断消磨或者扭曲,但是电影里可以变通,这种故事看着可比什么依靠第三方人物获得法律上的正义来的要爽多了。
除了电影的气质和精神,我还喜欢电影因为时间长带来的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有些内容没那么重要也不会删减,会让我更加沉浸在电影展现出的世界里。这部电影里还加了很多宗教相关的隐喻,我不会多么理解但是总会给我一种更加深刻的暗示。这个电影让我稍稍觉得可能差点的地方是高潮部分没那么高潮,我以为主角做事会比较干脆,但是电影却让故事复杂了一点。稍微拖了下虽然说了更多的话,却让我觉得不够尽兴。
总的来说是一部能让我为故事欢呼的电影,不是过程一直揪着心最后只是舒一口气的电影。
印度南部低种姓村民愤怒反抗的故事,想想还是挺值得钦佩的。这些村民至少勇敢且团结,有勇气为家园为尊严而争;村民们有着自己的议事规则,虽然争吵,却有表达意见的权利,外界无法左右他们议定的结果;他们无法对抗眼前强敌时,知道到哪里去找支持者与说理处,系统并非铁板一块,相互制约的力量很乐意介入。故事本身非常丰满,可惜影片拍得很啰嗦。导演玩了很多花招,不断引入各种意象,其实毫无意义,反而拉长篇幅,打乱影片节奏。影片非常喧闹,村民们从头吵到尾。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现代印度贫民暴力抗恶法的故事。当愤怒的村民们砸烂公交时,亡灵/神明观望着他们,脚上的绳套被解开的小毛驴终于可以奔跑,停在了亡灵/神明的旁边;当警察洗劫村庄时,孕妇生育时的惨叫声响彻整个村庄,被逼自焚的老人倒下,新生儿降临,少年骑上他的黑马,接回引导他们站起来的青年卡南。本片跟今年印度另一部影响很广的电影《杰伊比姆》一样,都是讲公权力对不可接触者/贫民权利的践踏,情绪饱满,刺痛人心。“比姆”指的是印度宪法之父、首位不可接触者出身的法律博士比姆拉奥·拉姆吉·安贝德卡尔。本片中,他的肖像被挂在警局墙上,警察在他的“注视”下殴打贫民老人,愤怒的村民砸烂警局,带走老人们。(2022年元旦,新年第一片)
这部片子充分反映了印度底层民众的艰辛,印度基层警察的嚣张跋扈、胡作非为。印度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也被欧美捧为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都是笑话啊,真的是皿煮,印度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皿里被煮了。印度需要至少三场大规模民族革命和文化革命才能把种姓制度解决,不然永远不会解决
他们因为我戴头巾打我,他们因为我们挺起胸膛打我,他们因为我没有一个低等种姓打我。我以为跪舔他们的双脚可以获得宽恕,但他们只想践踏我们。公权力作恶不是因为恶人偶然利用了公权力,而是因为公权力的腐败和滥用必然需要恶人维护。
看个大概就行了,这电影太长了,懒得看完。
“不把自己装扮成受害者。不作虚伪的逃避。人就是这样的一种动物,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着活下去。”费尔巴哈根本就没把古典哲学给整明白,所讨论的对象与问题只针对古典哲学浅层次不完整理论所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地鼓动口号,急于求成地宣扬自己的理论,是怀有私心的。如果德国古典哲学的本质是局限的,没有发展的,那么关于费尔巴哈的理论那早就是作茧自缚了,古典哲学已终结的话,那根本就不会有影响更深的维特根斯坦相关的理论了
故事不错,电影一般。村里的年轻人卡南劈鱼成功后,拥有了镇村宝剑。从此,卡南和村子的命运得到了改变。村子因为种姓问题不仅长期被邻村欺负,而且连公交车都不愿意在这里停靠。卡南所在的村子多次请愿修建公交车站都被拒绝,一气之下,卡南带人砸了公交车,从而与警察结下梁子。在再一次地与警方冲突之后,卡南明白其他人对他们村的人不好不是他们自己的问题,而是其他人的问题。要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如果服软不行,那就只能抗争。结局还是挺震撼的,但剧情冗长,加入了很多不必要的琐碎的桥段,影响了电影整体节奏。
1.摄影真的很不错,镜头都很有感觉!2.故事节奏感很好,很抓人,氛围感很强!3.简单的问题,真实的世界,团结的村子而不是开挂的个人英雄主义,超赞!4.好的电影就是这样,能调动你的情绪,人物憋屈你憋屈,人物愤怒你愤怒,人物爽的时候,你也超爽!5.不是所有的警察都叫人民警察,不是所有的军队都叫人民解放军,对落后的地方而言,警察只是政府奴役人民的暴力机关!尤其是印度的,MD出了名的黑!
8分还是值的,如果经常看印度片可能感觉不像吹得那么神。总体上感觉卡南更像一个正义的愤怒莽夫,而不是一个理智的勇者。再一次对印度的电影自由感到佩服。
原来最终卡南未曾降世%
又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感觉种姓制度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印度的无产阶级内部出现无数细分鄙视链,而很难联合起来对抗他们真正的敌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印度真的啥都可以拍 这种全村起义 只为争取 不要因为我的姓氏而歧视我...
印度的种姓歧视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都更加残酷(毕竟它属于同肤色同民族之间的内卷)。然而,比种姓歧视还要悲凉的,是低种姓村民们那早已根深蒂固且深入骨髓的奴性。面对由来已久的残忍制度和虚伪的资本主义统治,苦难的印度人早已失去了捍卫尊严的抗争和力量,有的不是群情激愤揭竿而起,而是安于现状听天由命。所以卡南之所以「伟大」,并不是他改变了村民的「现状」,而是他改变了村民的「思维」。观念才可以决定命运。最后决斗部分的快意恩仇就是压抑在骨子里愤怒的释放,不晓得别人,我可以共情。(IMDB8.2,值)。
影片开始的摄影还以为是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从两个村子的鄙视,到公交车引燃战火,警察莽夫上线,矛盾就一发不可收拾。看似种姓,实则是盘根错节的制度文化遗留问题。要改变,只有命革,有人牲牺。片尾的十年后更像是导演理想主义的憧憬。猪鹰驴马狗的隐喻太明显。卡南挖出妹妹的私房钱那一段拍的太神了。
印度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不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道理还是相通的。
好,印度电影里终于有人在被压迫时支棱起来了
没有找到好的资源,长度可以再压缩,最后的反抗高潮,不解恨。英雄只有一次拔剑的时候,那就是Ta再也不是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愤怒的人,执此剑,惩善扬恶,并不是传说。
也说不上多好看,就是感觉土猛土猛的,这个村子的故事我实在是带入不进去,很多行为感觉很难理解,比如为什么砍不到鱼就要砍头,村子面临危险男主就非得被送走,当兵到底有什么好处,男主开了挂一样身手。片子真的要是有原型基础,我该感叹的不是导演多敢拍,而是印度到底有多黑暗!
下载了原片,但是没有中文字幕,就着抖音的解说看的。其实本片不至于连中文条目都没有,想到解说里把JC比作鬼子,又明白了什么……最后的结局着实震撼,说不出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