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邻居的窗》作为一部短片,片长仅有20分钟,故事也并不复杂,灵感应该是源于1954年上映的希区柯克导演的经典电影《后窗》。 试想一下,你家对面住了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的窗户没有窗帘,透过窗户你就能看到他们在家做的一切。更要命的是,他们在做私密之事的时候都不关灯…。对面夫妻如此明目张胆地做,当然引发了这对夫妇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他们甚至还为此专门买了望远镜,看邻居的生活成为了他们日常排遣无聊的途径。当然,如果影片的内容仅限于此的话,是不可能得奥斯卡奖的,“偷窥”只是《邻居的窗》的讲故事的方法,本片最后的落脚点在于讲人生。 本片虽然片长仅有20分钟,但所讲述的故事的时间跨度却是比较大的,这对中年夫妇透过窗户,目睹了邻居的生老病死、家庭的离合悲欢。透过窗户,看邻居的生活,好像看电影一样,但又与电影有很大的不同。 电影本身是虚假的,而透过窗户看到的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都是演员的表演,而从窗户中看到的都是邻居的现实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到自己生活的问题当中,无法轻易走出来,是因为我们不知该怎样办,很多事情我们之前没经历过,也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应对的。而这对中年夫妇能够透过邻居的窗,看邻居的生活,反思自己的人生。 《邻居的窗》最妙的地方在于结尾的反转,当这对中年夫妇非常羡慕邻居夫妻的年轻、懊恼自己逐渐衰老的时候,得知邻居其实也在羡慕自己家庭拥有三个子女的幸福美满。这部短片告诉我们,当你羡慕别人的生活的时候,可能那个人也同样在羡慕你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的,不应该是羡慕别人的生活,渴望那些我们无法得到的东西,而是珍惜当下、珍惜现在自己所拥有的幸福。《邻居的窗》就像“邻居的窗”一样,让我们能够透过别人的故事,反思自己的人生。
《邻居的窗》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片长仅仅20分钟,却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个生活感十足却又不失深度的故事。
影片开篇很快交代了男女主人公的关系,怀孕的女主在收拾凌乱的房间,男主刚把两个出生的孩子哄睡,这样琐碎、无聊而充满压力的日常让我们很快联想到“家庭矛盾”、“中年危机”等关键词。随即影片很快呼应了标题,在男女主好不容易坐下享受片刻的清闲时,他们注意到对面楼的年轻夫妻在肆意地放纵,我们不难想象男女主人公应该十分羡慕这对年轻夫妻可以毫无顾虑地享受青春。为了不惊扰到年轻夫妻,也为了更好地“偷窥”邻居的美好生活,在男主提议下,女主起身关灯。此时镜头一切变成远景拍摄男女主“偷窥”的背影,这里的远景也暗示观众,两个中年渴望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就像此时两人只能遥遥地望着而不能逃避中年生活的琐碎日常。此时,作为观众自然提取出两个矛盾的关键——青春与中年危机。
影片重新回到以男女主为主体的视角记录日复一日的生活,矛盾首先在妻子身上爆发。苹果落地这一情节暗示冲突的发生,接着导演使用一段摇镜头集中在妻子身上。摇晃显得任务烦躁、慌乱,这里的运动镜头表现了妻子抱怨在丈夫身上的情绪。冷静的丈夫先让孩子回屋又安慰好妻子,此时影片采用一个越轴镜头,因为在此之前妻子一直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抱怨,直到丈夫也道出他的苦水,镜头才越过了前方的位置来到两人后方拍女主。这表明,此刻女主正尝试转换立场去理解自己的丈夫,明白了大家都向往年轻,却都无法逃避中年危机的年龄,之后两人才放下芥蒂拥抱在一起,而相拥一段时间后,妻子悄悄转过头看向窗外,为之后的情节进行了铺垫。
随着影片的播放,片中的季节也发生了变换,而在几个变化的镜头中都展现了妻子一直在透过窗户关注邻居。在片中没有明显的着力于音乐的艺术,随着季节变换响起的主题曲的名字是“Nobody else will be there”,正对应了夫妻两人平淡而又乏味的生活。
随着季节的变换,本来在圣诞节应该拆出的骷髅贴纸却一直在显眼的位置,暗示了此时邻居已经病入膏肓。除此之外,影片中有一段倒水的镜头,这个片段中只对杯子进行对焦,被子有橙黄色和红色两种颜色组成,代表了生命和警告,意味着影片即将从平淡的日常步入生与死的高潮。
这天丈夫带孩子出门,妻子习惯性地往窗外望去,却发现邻居男青年剃光头发卧病在床,有人来看望他,而他的妻子抹着眼泪。这时女主才意识到,之前邻居的放纵或许是有原因的——邻居丈夫的时日不多了。到了晚上女主再看时,邻居丈夫居然已经离开了人世,难以想象曾经对面窗中让自己和丈夫羡慕不已的“别人的生活”竟以这种方式结束。而这次女主选择不再远远观望。
女主下楼往对面楼走去时,导演采用跟拍女主完全不授光的背面的方式来到对面楼下,表明了女主伴随邻居地情绪也感到失落和同情。紧接着对面年轻女主人心灰意冷地走出门口目送丈夫,随后镜头切到女主正面,此时的侧面光暗示她纠结是否过去安慰邻居的内心,前跟拍和后跟拍的变换也暗示了这种矛盾心理。在之前的了解中,观众大概知道这是一位敢于表达、敢于抱怨的女性形象,所以片刻之后女主果敢地走向前去,安慰这位素不相识却又认识已久的邻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邻居也认出了她,甚至说出她家的情况,言语之间邻居透露出对女主美满家庭的羡慕之情,说着便哽咽起来,女主给了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原来她一直在羡慕的生活也在羡慕着她。
妻子回家后,丈夫带孩子归来,这时的妻子已经完全放下对邻居的羡慕之情,这个家中似乎少了一分被生活打败的忧愁,多了一分平淡中的温馨。幼小的孩子看着自己的母亲似乎也察觉到这份变化,眼神向窗外看去。这时,视角切换到男女主的窗外,透过窗户望去,我们看到一家五口幸福美满的生活,女主走到窗前望了过来,全片到此为止。
生活就像围城,我们往往会放大别人的优点和成就,而忽视自己习以为常的、已有的幸福。影片中时间线从冬季来到秋季,女主家中多了一个婴儿,而邻居却因病丧失,青春与中年、生与死、日常中的无常等要素让观众不禁体会到当我们在羡慕他人时,别人也在羡慕着我们拥有的一切。而最后的镜头转换更是提醒了观众,你我何尝不是在舞台上发光的幸福生活呢。
“窥视”作为一个引子,发挥空间是极大的,但却引向了一个相当保守、寡淡的结尾。窗玻同时作为镜面存在,两处空间同时开着灯面面相觑达成平衡。关系的变化曲线完美对称(或者说互补),工厂液压机制作出来的规则图形一般工整(或者说了无新意)。
“窥视”的落点与“看与被看”的内在表达空洞且略显俗套。近年的短片,前有戛纳虚伪人文关注,后有奥斯卡流水线变质鸡汤。 然而剧作层面最高明之处(大概也是获奖原因吧),是“窗玻”的延续。于主角窗玻既是带来苦闷与烦恼的导火绳,也是抚平一切裂痕的灵药;于作者窗玻是推动叙事的唯一载体,纸笔也成了一面窗玻(来看主角、看主角看邻居、看主角被邻居看、看邻居被主角看);观众的窗玻又是什么,不言自明。借以这种“延续”完成作者与观众的对话——没有人能够对一场谈话加以太多的诟病,这只是持续了二十分钟的对话而已(类似的把戏多了去了)。 “工作的父亲与带孩子的母亲”,最无聊的剧作催化剂,随后立即进入了夜复一夜的望远镜环节,“剃头”作为中点引向大楼对面的灵魂黑夜,人物此后完成某些与自我的和解——过于标准的节拍叙事。 动人,但转瞬即逝。
优秀电影🎦不在于长短,就如同一句名言顶一部书、一个时代一样,只要是优秀,就是艺术,就体现真理。 本片表面看是讲人与人的生活,谁也不必羡慕谁,青涩与幸福并存。但更深层次的传达人性理念:活着都一样的普世价值观。个性是人、家庭,共性是国家、社会。我们中国有句俗话:人人都是一本书,家家都有难念的经;这就是我们的人性观和普世价值观。相比西方,中国人的“偷窥”习性就少,因为家家差不多、人人就那点事,隔墙有耳早把隐私藏起来了。你家有几个钱,明摆着,能住同一个小区或村庄的,看楼层就略知你家一二了! 本片特色在拍摄细节,短短时间里时空调度和语言到位,把主题巧妙的烘托起来。但是仍跑不了俗套的“偷窥者互相见面”剧情,不论是单方窥还是双方窥,只要双方不见面好像电影都演不下去一样。邻居见面道出真情:原来如此,彼此彼此。你活的生猛,我活的无聊,都是过着;你看我是春,我看你也桃花朵朵开,都有四季……
但编导就是描述“邻居的窗”,你看我是窗,我看你也是窗,窗内都有戏,只不过一个是“前戏“一个是“后戏”,但都是生活必须经历的“马戏”。短篇其实就是再现众人同样的经历,把现实搬上银屏,用艺术细腻的画面让观众认可自己的眼睛,刺激大脑形成非线性升华,OK!这就是精彩短篇给我们的艺术。
评《邻居的窗》人物关系
影片《邻居的窗》,讲述一个中产家庭的女主人窥看对面楼邻居的窗,从而见证他人的悲欢离合,观察到邻居男主人病逝后,下楼安慰邻居女主人,从而得知自己也一直被窥看和羡慕着。这部影片是剧中人的“偏知”,在沟通以后得到“全知”的过程,从而制造戏剧性和落差。影片从空间,时间,道具,语言,镜头等多方面建立人物关系,达到窥视者和被窥视者以及男女主人之间的温度。
向来心是看客心(窥视者与被窥视者)
男女主人公第一次观察对面邻居的窗,用到了全景,以进行两对夫妻的对照,用对话勾勒出男女主人公对年轻人情欲间的羡慕。窗户玻璃折射出夫妻两人,也折射出他们的内在情绪和对外在的偏知。他们不怕被对面发现会尴尬,但女主人还是关了灯。关灯的行为在这里一方面可能是出于窥视的罪恶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营造类似于人们在观看电影时熄灯所产生的观影感受,能够更好地专注于邻居的“电影”。一开始,他们把邻居的窗当作是八卦消遣。但从后面男女主人公争吵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望远镜是女主人送给男主人的生日礼物,男主人在这之后成了窥探者。窥探总归是要有缘由的,影片里给出的是,他需要通过窥探以排解工作压力。而后来女主人的窥探明显不同于男主人,程度也大于男主人,她或许是想要排解家庭所带来的烦闷和中年女人衰老的焦虑,又或许是羡慕他人的年轻气盛,热烈的爱情,总之她在其后进而演变成一种完完全全的窥探欲。值得一提的是,窥探欲本身是人性的一种。窗户的框架局限了剧中人的观察,由此这种认知始终是主观的。但如果要说女主人公的窥视程度越过了框架,近乎将自己代入进别人的窗里,这样的剧情显然不现实。所以这时候,窗户上多了一个骷髅的贴纸,预示着死亡。邻居男主人的病逝是合理的,死亡远远要比衰老来的更快。这时候悲剧就能使得剧中人在窥探中产生了同理心,同理心便是转折,是单向观察转为双方沟通的突破口。在最后女主人和邻居的沟通中,女主人得知自己也是被窥探的一户,她的身份重叠了,她既是窥探者也是被窥探者。这样把真相抛出来,虽然又稍稍有些牵强,但剧情怎么说也终于迎来高潮,观众豁然开朗,五味杂陈,剧中人亦是如此。她在拥抱被窥探者的同时,也是拥抱作为窥视者的自己,拥抱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奈何人是剧中人(男女主人的人物关系)
窥视心理一定是要有缘由的,并且需要考量窥探的内容,合理的安排剧情。例如《后窗》的男主职业是侦探,腿受伤行动不便作为前提,发现了一起谋杀案,那么这部影片里人物窥视的缘由呢?男女主人的人物关系的疏离是观察影片时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但这层人物关系的疏离,又正是女主人会再次去窥视邻居的前提。影片多处表现了女主人对家庭主妇一角色的烦躁,这也是男女主人产生矛盾的重要原因。
女主人的烦躁,从她开头在桌子底下收拾地面的食物残渣,起来时头撞到桌角可以看出。(头撞到桌角,这里可不可以理解为她活动空间和范围受限,有待讨论。)从男女主人第一次一起观察对面邻居时,男主人亲吻了女主人一下,女主人有所闪躲,包括之前男主人向女主人递去一杯自己喝过的红酒,女主人也拒绝了,由此显示两人夫妻关系的疏离。在这一情节中,男主和女主共同出现的镜头里,男主常常是被虚化的。这里要提一点影片不足的是,有些镜头的对焦没提前对好。
接下来讲她们争吵的场景,争吵本身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在这一次争吵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持镜头的运用,掉落的水果则是道具的运用,这样能够来更好地表现人物争吵时激烈的情绪。女主人在叹气,男主人在抱歉。在对话中女主人抱怨男主人为什么在家中工作,同样说明女主人想要有工作,以摆脱家庭的繁琐。敏感的她不但抱怨丈夫的冷漠,而且自卑与自己不再年轻,诉说一个人带孩子们去动物园的疲惫,在这当中,丈夫根本没有还嘴的余地。直到丈夫也说明自己工作压力,女主人只能无可奈何,她们暂且以拥抱缓和这段争吵,但唯有女主人在拥抱时看向邻居的窗,她开始羡慕。
她开始在饭桌上,看了看窗外又看了看在用手机工作的男主人,最后选择将注意力转向窗外。夜晚她抱着孩子用望远镜窥视对面,而男主人站在她身后她丝毫没有察觉,被忽视的男主人只能无奈地走回房间。
后来,男主人开始帮忙做家务,孩子们呼喊会爸爸,愈加需要爸爸,爸爸也照应前面女主人带孩子们逛动物园那样,也尝试带小孩们去博物馆玩。男主人在默默做出改变,最后在归来时还问候了女主这一天过的怎么样。结尾处女主人虽然还没有回答,但是镜头给了一个窥视者的视角,拍摄下女主人静静地看着窗外若有所思,说明她已经知道自己是被窥视的,那么她也终会观察到丈夫的改变。
客观来讲,影片情节简单,表达意向清晰,画面颇为温情。不足之处在于场景切换基本依赖无意义的空镜头,很是单调。人物塑造不够立体丰富,在服装道具、场景细节上没有更多的讲究,影片节奏偏慢,前面的镜头里如果能有更多的铺垫不知道会不会更好。 借张爱玲的一句话来总结这部影片,“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告知我们珍惜自己的生活,你在看风景,殊不知你也有可能是别人眼里的风景。
说点个人的想法,作为电影学学生的我一直以来也想拍这种温情的短片,尝试过,但这样看似简单的短片拍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希望来年的作品里,有机会向这部影片多借鉴学习。
以为会延续希区柯克的悬疑惊悚风格,但其实只是延续了偷窥这一主题,最后的结局有些温情。
第一个镜头,女主正在收拾孩子们散落一地的玩具,起身的时候重重的撞了桌子,然后男主伸着懒腰出来,两人的疲惫感扑面而来
接着就出现了第二对人物,年轻活力有朝气。女主看着他们说:“你觉得他们真的不知道我们能看见他们吗?”其实这句话留下了一点悬念,他们觉得邻居不拉窗帘很奇怪,但他们在忙着做家务忙着带孩子的时候,似乎也顾不上拉窗帘。所以对面的邻居可能也看着他们说:“ 你觉得他们真的不知道我们能看见他们吗?”
男主翘着腿悠闲地工作而女主匆匆忙忙的照顾孩子可太真实了,我是女主我也发火。
即使在吃饭、收拾东西、喂奶、失眠、拥抱时,她都无法抗拒自己的偷窥欲,偷窥邻居已经变成了她的习惯性动作,变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消遣。
但是这里事情开始反转,她注意到邻居家似乎发生了什么,气氛不妙(可能是男人检查出身体健康出了问题)
而后发生的事情也在我们的意料内了,男人病重、死亡、最后被抬了出去。女主显得非常震惊,她冲下楼来到邻居单元楼门口,甚至还上前安慰了女人,这种感觉就像是自己嗑了一年的cp是假的,那种自己持续关注、曾经羡慕又祝福的人事物突然不存在了的失落感和迷茫感难以掩藏。
最后邻居吐露出了全部,他们曾经羡慕他们的年轻,而他们也羡慕着他们的美满,很简明扼要的主题。
The National - Nobody Else Will Be There
这几乎就是影像化了的卞之琳的《断章》啊:“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后窗再现,你在窗前看我,我在窗前看你,忍不住的窥探,各有各的悲欢
算是个很温柔的片子,你正在经历折磨的生活琐碎,是别人望而不得的美丽人生。
镜头的存在感太强了,削弱了影片的真实力量
不知怎么的就给了5星。最平淡普通的纽约人生活,一个街道两扇窗,却不禁让我思考我们这样辛苦、带着情绪地继续到底是为了什么。配乐非常好。
早上看直播的时候听成了the neighbors' widow ...
窥视生活的相对性,彼此羡慕的激情与幸福,记得就如缆车前往Roosevelt Isl路过的大楼我们曾说过假设;这也算是我看过最贵的电影,20分钟短片$16,每分钟的价值都有八毛钱…..(上一部享此收费待遇的短片是去年的奥斯卡提名短片Lifeboat (2018));纽约本地电影是一方面,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导演Marshall Curry前作是同样去年提名的短片A Night at the Garden,因此这部充满戏剧的短片如果明年获提名或获奖我一点不会意外;
好喜欢开放式厨房!(搞错重点
你总觉得别人幸福,其实你才是最幸福的。你羡慕他们,其实他们也羡慕你。
你站在窗前看毛片,毛片演员在片场看你,主角在台上激情四射,你是配角却拥有真切的未来。
珍惜你现在拥有的生活和世界吧,还会比这F**K的2020年之初更糟的吗?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第92届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邻居的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077777 ——《后窗》的现代家庭生活短片版。你羡慕别人拥有你缺乏的,别人也羡慕你拥有他们没有的。
本以为结尾有个反转,结果最后端来碗鸡汤——你馋他家肉他馋你家窝窝头,所谓各有个美好各有各心酸巴拉巴拉,道理挺好,但这汤闻着有股酸馊味,仿佛说你失去的只是性生活,他失去的可是一条命哟。承认有人比自己活得精彩有那么难么。
别人的生活再好也是别人的,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才最算事。
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真人短片,用20分钟的时间,讲述了一个生活感十足的故事。由于短片的时长所限,因此以往很多佳作都会采用比如快节奏、悬念丛生、反转剧情等手段来增强影片的冲击力,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内尽可能地让人全程精神高度集中,而此片则恰恰相反,它用十分舒缓平稳的节奏,在前期吊足观众胃口之后,最终完成了一个看起来没有任何惊喜的故事,这种平铺直叙甚至有些反戏剧化的操作,从观影角度来讲无疑是让人略感失落的,然而,这部短片的深刻立意弥补了它剧情上的不足。这个看似波澜不惊的故事,探讨了人类情感中非常普遍而又相当敏感的部分,任何人都会有对于自我环境的乏味与对于窗外世界的向往,人们互为彼此的围城,而真相往往是,你向往的未必如你看到的那么好,你拥有的也并非如你认为的那么差,学会珍惜,尝试着去享受存在,他者即是地狱。
仿佛当你知道你是被羡慕的对象,你的心情就好了很多,你看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都变了,心态决定一切。我信你个大头鬼!今天锅里就没粮了,听说你也没饭吃并不能让我感觉自己不饿,也并不会让我感到宽慰。
今年的短片烂到极致了
人生就是这样羡慕来羡慕去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句话放很多地方都适用。虽然这个的最本质的立意估计不是这个,但我只想体会这个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