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
一直都是理解和同情大哥觉新的:为长子,要为弟妹榜样,要听话,故痛失所爱,良心受折磨,优柔寡断中忘不了旧爱又不忍辜负妻儿,是可以理解的;眼见二弟觉民在情路上要重蹈覆辙,有心相助,却力不从心,也是可以理解的。
直到珏难产死去。
珏-世界上最善解人意的妻:丈夫心有它属,她心痛如刀割,还愿全身而退成全丈夫和旧情人;面对丈夫的隐瞒,懦弱和妥协,她抱以所有的信任和心疼。她也是这个家中最有正义感和行动力的女性:面对初婚时丈夫的冷暴力,她勇敢面对,掏出真心,积极改变处境;得知鸣玉婚配被贱待,她挺身而出,据理抗争。她还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面对“情敌”,没有憎恨,反倒心疼,痛惜,敬爱。对于那个年代的女子,这个温婉的姑娘真是有种高洁之美。
直到珏的死,觉新任由长辈利用迷信摆布自己的命运,最终导致珏的难产而亡。我才觉得,这个男人真是窝囊到了极点。
一生为爱痴为爱殉的梅,一生为爱忍为爱憾的珏,为了这样的一个男人,真是太不值得!
作为大哥,觉新对两位弟弟说得最多的是,“你也不理解我”。他坚信自己的牺牲是奉献,奉献是需要被感激的。但如果当年他能反抗,家族的历史又会如何改写?老太爷不会生气,可以多活几年?大爷可能被活活气死,抱憾终身,因愧对列祖,死不瞑目?觉新所谓的牺牲真的是有价值的么?该发生的是否还是会发生,只是家族的败落会因大老爷掉气而提前到来?如果家族的命运为时代所操纵,觉新不负梅芬,是否个人的悲欢就不会有离合?
大太太最后在珏是否搬到城外一事上也投了赞同票。大老爷过世,惶恐无所依仗,之前作为大房太太的威严,作为婆婆的悉心教导,因关键时刻的倒戈,显得不过就是后院妇人的权柄嬉闹,小两口前好为人师。为了自保,甭管珏人多好,待她多好,是不是自己房的媳妇,都可以收回手,划清界限。那个年代的女人,离开男人,毫无地位。尊严也是假的。
梅姨一辈子因为好面子葬送了女儿的婚姻。梅实质和觉民是一样的,接受命运毒打,深陷绝望而浑浑噩噩,殊不见人生还有其他,除了情爱。
鸣玉虽出身贫寒,但最后为了保全自己喜欢的人,以及报恩,没有求助于觉慧也没有再为难大太太。深明大义,重情重义的她,和这一大家子受过高等教育,“喝过洋墨水”却卑鄙冷漠的少爷小姐太太老爷形成了鲜明对比。德行和知识在哪个年代都不成正比。
幸好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若想,是男人,可能会成为觉新,是女人可能会变成梅。毕竟在任何年代,抗争只有天之娇子才担得起。
从前段时间就一直在看最新拍的巴老的《家》。记得第一次看激流三部曲,还是在小学的时候,那段时间的我属于饥不择食型,基本是书就看。没办法,电视除周末外是属于违禁品的,所幸我家对于我看书这件事情一向放得很宽,只要不是太过的书,如琼瑶大婶的或是《金瓶梅演义》之类一律都是批准的。当时看最多的就是《家》和《斯巴答克斯》这两本,属于基本被翻烂型。但现在回忆起来,《家》还好点,另外一本已然没太深刻的印象,小孩子的记忆果然是不太可靠,也可能归于外国人的名字比较难记及《斯巴答克斯》在当时应该算超出了我的理解范畴的。像古龙的《武林外史》我就记得格外清楚,除第二本外= =!(我家《武林外史》是四册的版本,但奇怪的是我怎么翻都翻不到第二册,不知道被我那粗心的爹娘扔哪个旮旯里去了)
貌似越说越跑题了,真是个坏习惯啊。。。。。。话说这次新拍的《家》总体还算差强人意吧,黄磊演的是尤其的好啊,活脱脱一中年废柴大叔的摸样,算是把觉新给演活了。至于觉惠和觉民,我想只要看过原著的必然都会对觉惠抱着极大的好感,但是让陆毅来演实在有点不敢恭维。记得看第一集时,觉惠和觉民一出场我就想喷了,陆毅和饰演觉民的郑国霖站一起,明显就一准大叔模样,这俩人真应该把角色对换下。鸣凤说得好啊,三少爷就像那天上的月亮,恩,那脸盘儿真像十五的月亮啊~~~每次看剧里面觉慧热血沸腾的爆发,我看着陆毅就觉得像准老男人的回光返照。(我对陆毅此人无任何意见,纯粹就事论事)
当初看原著时,每次一看到鸣凤投湖和瑞珏去世都会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倍儿伤心。这次看电视剧还是没能避免,哎,真是破坏形象,我多少年没对着屏幕掉眼泪了啊!上次还是看东爱的时候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于梅表姐的死,以及觉新的不幸遭遇,虽然我很同情,但却不至于每次看了就潸然泪下。可能是这两人都太懦弱太认命了,从来没有主动想过要去反抗,缺少了那种青年的热血。让人看了觉得他们生来就这样,从来没有年轻过的感觉,也可以说是可怜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吧。而鸣凤和瑞珏让你觉得她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懦夫,不是傀儡。自然的会为一条年轻的生命受到这样不公平的禁锢和迫害而难过。
一部才21集的电视剧一直拖到今天才看完,主要是看到鸣凤被许给那老不死的那段因为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样的惨剧就不想看下去了,一种下意识的逃避吧。
PS:看到鸣凤投湖想起之前刘心武讲红楼里林黛玉自杀时说我们要注意林大小姐是沉湖而不是投湖,这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沉湖是一边把身上穿戴之物一件件脱了一边一步一步慢慢走到湖心,比较具有美感,是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去。投湖是扑通一声往湖里纵身一跃,干脆是干脆,可是很不符合现代审美。就很替鸣凤冤,虽说人家是一小丫鬟,但也不能禁止人家死得有美感点吧。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那“扑通”一声在那晚月黑风高的高家后花园里还是很有必要的。
原来就看过小说巴金的《家》,当时就觉得这部小说很好,充分反应出了一个封建旧家庭吃人的礼教。既残酷也温情。这次知道了又有了新拍的《家》电视剧,特别是知道主演是黄磊,陆毅,黄奕后就对此剧有所期待,觉得一定是一部高质量值得去看的佳剧,看后果然不错。每个人都把书中主人公的特色表现的很充分。每个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很饱满。
性格温和,有所担当,充分负责任的大哥觉新,由黄磊扮演,无奈,妥协,痛苦,接受,软弱,犹豫无助,内心孤独,善良,这些品质都集中于这一个人身上,使得这个人物异常丰富和矛盾。由黄磊塑造的觉新虽然软弱,虽然由于他弟弟们口中说他的“无抵抗主义,作揖主义”,从某种程度上断送了他所爱的女人的生命,可是同时又凸显了这个时代背景下,这个大家庭背景下他自己的势单力薄,他自己的委曲求全。心是好的,可是好心却没有成就好事。从某个角度来说,也不完全是他的错误,是那个环境,那个时代的产物。对于这个人物我还是喜欢的,毕竟好人是少的,毕竟不计较的人是少的。可是同时也得看到,不论什么情况下,一味的“好”,有时候是以牺牲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利益,自己亲朋和所爱的人的利益为基础的。所以要做好人,但不能软弱。
觉新二弟是觉民,觉民在书中还是在电视剧这个人物特色是最不明显的一个,从演员选择也可以看出来,不像黄磊和陆毅都是当红的明星,性格上也没有那么突出。在电视中这个人物的戏份相对也少一点。可是对于这个人物我却有更多的亲切感,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的性格脾性更接近觉民。他是一个也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他没有大哥觉新那样容易妥协,和软弱,可是也没有三弟觉慧那样激进和不顾后果,愿意反抗旧势力,也对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有着自己批判的观点,可是却不会有当面的冲突,除非不得已,比如自己的婚事上绝不妥协,其他可以商量的事情他还是会迎合大众的要求。有所进有所退,有种春风化雨式的力量,要对抗就要有结果,不做意气用事的无结果的反抗。
觉慧由陆毅来扮演,这个人物代表了对旧势力彻底反抗的那种人,冲动,但行动力强,有爆发力,想要做就要做,不怕环境的阻碍,不怕所谓的礼数。只要他觉得对的,就要去实现。无所谓旁人的舆论主流。没有阶级观念。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纯真,率性。他就是破旧出新的代表,也是新的社会,新的制度的希望。无悔的青春是他追寻的目标,对这个家的深恶痛绝最终让他离开这个家,离开这种吃人的礼教。
其实三个兄弟各具特色,但都有其让人欣赏和喜欢的特质。
相对三兄弟来说,自然黄奕饰演的瑞珏和李小冉饰演的梅芬的教育学习意义就不是很大了,但她们两个是中国封建家庭里纯朴女性的典型代表,知书达理,温柔体贴。有自己的牺牲精神。都是非常具有各种传统女性的美德。而三个兄弟的表妹琴则代表了那个时代积极向上,渴望新事物,新变化的新女性。
总之,这部小说喜欢,也许是对名著的偏爱。也对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我也很有好感,这次看完,觉得还是制作精良,不仅更深入了解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家庭,也让人还是有所思索,有所学习的,对各种人的性格也有了更深的认知。对现在的生活依然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剧情一般,倒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可是台词对白就差多了。王毅李小冉王丽坤都很好。大表哥就一个表情两句台词就能演完一部剧。(一个表情就是把嘴撇起来。两句台词就是…我.我.我。第二句就是我对不起你)这是导演没有别的语言还是主演就只能演这两句。介于其他主演还不错.本剧最多评5分
高中的时候,看过原著,被里面的另类觉慧深深吸引,一个阳光,朝气的少年,一个虽然有点冲动,但是敢于说出自己想法的人,是封建家庭昏暗中的一股清新;而对于觉新的懦弱,顺从,忍气吞声很是鄙夷;而今,看完电视剧,忽然能够理解觉新的作为,他是老大,他要照顾弟妹,照顾整个家,他没法像老三一样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身上的那个重担压得他无力反抗,是身上的那份责任让他选择退让,,,,应该说觉慧是幸福的,因为有一个觉新这样的哥哥在他身后扛着,所以他能毫无顾忌,能很坦荡的说自己喜欢说的话,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觉慧成为了觉新的一个希望,一个精神的寄托,,,忽然想到“放羊的星星”中天骏对弟弟天琪说的一番话,一个家总要有一个人来肩负责任,那就让我来承担吧,这样你就可以去追寻梦想了。大概这个意思,当时听了很感动,觉新有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家人的幸福,只能牺牲自己,,,当我们想着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是否有考虑过在背后支撑着我们的梦想,为我们而活的最亲爱的家人。。。。。。。。。。
黄磊年轻时候很适合民国风电视台,形象好,演技棒。黄奕造型蛮好看,表现出彩。
虽然原著是很小的时候看的有些记不清,但感觉剧本出入挺大的,黄磊的觉新演得最好最像,其他的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也都演出了特色,难得的国产佳剧。大表哥和梅表姐的感情戏太多了,尤其到后面婆婆妈妈搞得太长了
这曾是我高中看了一半而弃了的书,不为啥,就因为觉慧太理想主义看的我不舒服。对于电视剧,觉慧还是一样不现实看的我想打他。黄老师贡献的演技让我感动不已,几乎每集都有哭戏而且集集都能让你感受到他的痛苦与无奈。又入了黄老师的坑了。
受不了那大家庭的压抑虽然都是熟面孔,可突然间觉得不认识了黄磊演的真好
虽然当时哭得七荤八素,但还是小说更经典~鸣凤长得太现代了,陆毅演技赞一个~
纯粹为了黄磊去看的,李小冉的梅表姐和她以前演的那些苦情圣母没有什么区别,腻死了。薛佳凝的鸣凤好娇小好柔弱,二弟三弟等也八错啦。还有黄奕,觉得她怪怪的。加了一些淋雨,跪雪,狂奔的戏,哈哈
演员们很用心,质量很高的一部作品了
鸣凤哭惨我了
反封建礼教的原作变成了悲情戏,现代化的不错,但剧作仍显拖沓
小冉的梅表姐真美
縯員陣容絕了 沒有一場戲是多餘的 經典至極
初二看的巴金先生的原著,结果当年就出了电视剧不过那时候没时间看,最近重看了书就把电视剧找了来看,感觉还不错,黄磊陆毅不是要参加了爸爸去哪儿2么哈哈哈
配乐很好。黄磊的表演很到位。黄奕的表演很惊喜。
不禁为那个年代相爱的人而悲苦,煽然泪下
与原著中大致上保持一致,还是改了很多细节以及一些人设的地方。例如瑞珏提出离开成全梅和觉新是当着梅说的,而不是大太太。这样人物的性格就更加立体和丰满。其他改动也大都有张冠李戴之举,不过无碍。梅和觉新在书中着墨不多,可依然看得人爱恨缠绵。演员选角问题不大,都正当其时,较好地还原了书中的大事件,也合理的给出了自己的价值观。李小冉的那种温婉动人的气质,为戏剧增色不少,哈妹的鸣凤怎么看怎么像四凤,黄大厨的懦弱形象看得人气不打一处来。本身原著其实写得不算特别好,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类似的悲剧上演,让身处大家庭的我,每每看到梅病故之后,都几欲泪下,难以自己。
封建氛围浓厚,薛佳凝黄奕给人惊喜。
Cry me a river。
悲~~~
……几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总是左右拉拽着她,使她犹豫不定
长短适中,演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