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这部电影我就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讲着英语的非美国电影,他不同于美国独立电影中特有的暴躁脾气,强烈的表达欲以及人物之间明显的冲突。相反地,它在情感处理方面非常平静非常细腻,像法国电影;同时它拍摄风格很冷峻像北欧的电影;故事的第二种解读让我细思极恐,又像德国电影。一查果不其然,导演是法国人,影片是合拍片。
初看影片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暖心的故事,一个老人帮助一个年轻人的故事,在医院的那一段甚至让我想起了《与玛格丽特的午后》。一个心脏病接二连三发作的老头雅克在医院的病房偶遇了一个轻生的年轻人卢卡斯,对他轻视自己的生命表示很不解。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或许是因为老无所依希望有人陪伴而收留了卢卡斯。这时候出现了第一个“好心”,即雅克对卢卡斯的好心。但雅克的好心似乎并不持久,他满嘴脏话,愤世嫉俗,对人及其刻薄,相反卢卡斯心地善良,对有困难任何人都尽可能地去给予帮助。就如小说中对比手法一样,电影中对不同人物的性格相反的刻画也是展现冲突的一个好办法,这样不仅可以使人物弧线更为圆润,更能将观众代入故事去感受低概念的冲突,进而让观众在角色的视角看待问题。第一幕就这样在雅克的“好心”露出原型和卢卡斯的真正的“好心”之间冲突下落下了帷幕。第二幕始于失业空姐的出现,空姐的出现是影片最最关键的一幕,不管是第一种解读还是第二种。先继续第一种解读,空姐的出现将两颗冲突的“心”狠狠地拽向了两边,雅克的“坏心”不断地恶化,卢卡斯的“好心”继续展现属于自己的光辉,借助这个次要人物来塑造主要人物使得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愈发地饱满也使二者间的冲突愈发地牵动观众的心。空姐在与酒吧顾客调情而被卢卡斯赶走后二者之间的冲突达到了零界点,第二幕结束。第三幕旨于解决冲突,但导演高明的处理方法让影片进一步升华。导演并没有像传统的三幕剧一样在第三幕一味地去想如何解决冲突而是让冲突对换角色,这样使得影片的主题更加地深入,也留给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一颗“坏心”也能变好,一颗“好心”也可能变坏。最后,雅克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坏心”都变好了,卢卡斯却都没有了,实在令人唏嘘。
在进行第二种解读之前,有必要来谈谈影片的角色塑造。影片最关键的人物我之前已经提到过了,是那个空姐,但她的存在无非是为了更好地塑造两个主要角色和展现冲突,影片对该角色平面化的塑造没有太大争议。然后说说卢卡斯这个角色,其实这个角色写得非常好,内心的冲突和纠结在影片中展现地非常有力,但是保罗达诺苍白无力的表演让卢卡斯这个角色失去其作为剧作角色的魅力。最后说说布莱恩考克斯饰演的雅克,我看过好多人物弧线堪称完美的角色,包括《阿甘正传》里的阿甘,《勇敢的心》里的威廉华莱士,《幸福的拉扎罗》里的拉扎罗,但没有一个角色像雅克这样如此有说服力,他内心的纠结和冲突非常自然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态度的转变也毫不突然,即使叫阿尔帕西诺来饰演该角色我估计也不可能比布莱恩考克斯更加完美了。
然后谈谈我对影片的第二种解读,通过此解读可能会让你注意到一些你原先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也有可能想明白影片中一些不合逻辑的地方。
雅克对卢卡斯只有一面之缘他为何毫无犹豫地收留卢卡斯,教他管理酒吧,给他第二个人生?仅仅是因为自己老无所依吗?仅仅是因为雅克和卢卡斯在医院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让老人恋恋不舍吗?还是另有目的?其实是另有目的的,卢卡斯是怎么进医院的?是自杀未遂进医院的,而且事后他表示愿意为医学捐出自己的身体。雅克在卢卡斯离开愿意后十分焦急地偷偷查看了卢卡斯的病例,病例里有什么?有卢卡斯的血型和身体状况,以及愿意捐献器官的合同。天时地利人和,一个精心策划的谋杀案就此开始。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影片主要的细节和铺垫点上。第一个关注点在雅克第一次带卢卡斯去酒吧,道路很挤,视野很狭窄,是事故的高发地带,为结尾卢卡斯车祸身亡埋下了伏笔。第二个关注点在于那只鸭子,鸭子第一次被酒吧顾客从笼子里放了出来它自己又走了回去,第二次逃出笼子它走到了街上卢卡斯把它抱了回来,第三次就直接导致了卢卡斯的身亡。那么这第一次和第二次直接发生了什么让鸭子学会了直接走到街上了呢?联想一下警犬和小白鼠,接受训练是最有可能的,雅克的训练让鸭子走上了街上间接导致了卢卡斯的身亡。第三个关注点在与最重要的人物空姐身上,天上不可能掉馅饼,对男人来讲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掉下一个投怀送抱的女人,是什么样的人在刚刚结识就提出结婚?是有目的的人,是受指使的人,空姐她也是一颗棋子,一颗雅克计划中的棋子,最理想的解释就是空姐是雅克雇佣的。第四个关注点同样在与空姐,但不是在于空姐本身,而是在于空姐第一次住进雅克家里。回想影片开头,雅克心脏病第五次发作和空姐第一次住进雅克家了雅克听的是同一个磁带,那为什么开头这个磁带导致雅克的心脏病发作,空姐出现时这个磁带却让雅克安睡呢,这不,还是精心策划的。第五个关注点在于雅克的行为,他是个满嘴脏话待人刻薄至极的老头子,却对卢卡斯一个几乎素不相识的小伙子格外地友好,如果按第一种解读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逻辑漏洞也是对角色塑造致命性的打击。最后一个关注点在影片的片名,它是The good heart ,而不是A good heart,影片用的是定冠词而不是不定冠词,定冠词确指的就是卢卡斯的“完好无损的心脏”。最后更换完心脏的雅克露出了该角色在全片中唯一一个笑容,是一个胜利者的笑容。我并不想对人性想得如此邪恶,并不是说影片有丹麦参与制作就非得跟拉斯冯提尔的影片一样,但是结合影片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已经第一种解读在逻辑上的漏洞,第二种解读才是可能性最大的那一种解读。
总之,这是一部“开放性”的影片,如果你是韦斯安德森和罗伯莱纳的影迷,你会喜欢这部文艺小品。如果你是布莱恩德帕尔玛和弗朗索瓦欧荣的影迷,你也会为影片精心布局的细节而感到满足。
竟然被我中途就猜中了结尾!全靠气场撑出的片子其实很冷很有味道,但如果是个happy ending我会打五星,结尾也太俗了~
结局真心震惊啊!!!伤心ing
小酒吧控,老爷爷控,瘦弱白皙少年控,可观赏。一部90%以演员气场撑起来的颇具法国电影范儿的英语片。
结尾给了我一记闷拳,悲伤的背后其实是导演用心良苦的所谓圆满!只是这个阴谋太大!大到有点要颠覆之前所有的预想!最后那一抹微笑,出卖了一切真相!
难免唏嘘
完全没准备好,导演为什么会拍一部这么多职业演员的片子,挺好看的,但是就那么回事吧你懂的,尤其因为它拥有一个草泥马的结尾,别“一片好心”了,叫“一粒划算的内脏”好不好?
好心
都是好演員,但Dagur Kári第一部英語片仿佛失去了原本獨有的冷冽的鏡頭語言和個人風格,前半部分不錯,後面就缺乏懸念
DT男拍的一部DT的片子,文艺到乏力无味。
极为自然,没有可以的冲突,人跟人之间就是相互潜移默化的影响,谁也不知道究竟谁影响了谁
4颗半吧
女人的出现不咋地,结局不咋地,但是2位的表演,尤其老头的演技华丽啊。
the one good heart, a new fresh life
开始就猜到结尾 整体不错 有些刻意
好电影,喜欢里面的氛围和人物内心变化!
北欧的电影的冷调子还蛮喜欢的
尽管开头就知道小男孩的心脏肯定是给了小老头,但是每一分钟都不浪费!
心,好心
太失望了,拍过黑马,飞越雪乡情如此空灵脱俗的作品的导演,竟然也拍得出如此恶俗的电影
这一对老少太嗲了~ 我爱上阳光哥了 paul dano几个小表情萌死人鸟!我也要开吧诱拐你~ (女主角侧面看很像科波拉...扣掉一星 因为你们污蔑西兰花 哪里像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