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看了一些Woody Allen的电影:《怎样都行》《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原来还看过《赛末点》,那是几年前高中的时候了。其实《怎样都行》第一次是高中毕业的暑假看的,那段时间看《西部世界》,感觉Evan Rachel Wood长得极美,于是几乎把她的电影全都看了。《怎样都行》《安妮霍尔》《纽约的一个雨天》,风格都极其相似,几乎都是一个絮絮叨叨的话痨男主,一个老头,一个中年人,一个年轻人。毫无疑问,他们不是Woody Allen自己演的,就是Woody Allen的化身。背景都是在纽约,Woody Allen的故乡。我常常把大导演之间进行比较。对于我而言,我喜欢历史,文化,看电影对于我来讲是一个了结学习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我最喜欢看的电影,一般是历史片,或者反映现实生活的。科幻片有的我也喜欢看,但必须是有深度的,比如Ridley Scott,他擅长拍科幻片《普罗米修斯》《异形》《银翼杀手》,也擅长拍史诗片《天国王朝》《角斗士》《出埃及记》,都是我喜欢的。科幻片如果上升到哲学,审美,思辨的层次,还是很棒的。其实那些东西讨论的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哲学命题,关于自身和宇宙的思考,比如《圣经》《弗兰肯斯坦的恶魔》之类的。按照我的标准,李安则是最好的导演,主要在于他对中西方文化都十分精通,各种类型的电影都能拿的来。也许西方导演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拍了《末代皇帝》的贝托鲁奇。武侠,科幻,历史,悬疑,家庭,情色,李安都能拿的来。清朝中叶的西域江南和北京城,90年代的台北,18世纪的英格兰,70代年初的美国,伊拉克战争,南北战争,抗日战争,他都能涉及到。想必这要做巨大的工作,大量的阅读历史,文献,资料,文学相关的作品,否则很难做到细节如此考究。李安电影的跨度真是太大了。在我眼里Woody Allen就是完全的相反面。李安几乎每部电影都寻求突破,无论在技术上,题材上,精益求精,十年磨一剑,几年才能出一个作品;Woody Allen几乎每年都有作品问世。如果说李安的作品是用心雕琢的油画杰作,Woody Allen的电影就如同小品大杂烩一样。2000之后他确实到了罗马,巴黎,巴塞罗那,伦敦,但还是几乎差不多的剧情。就我看的这三部电影,都是大量的俏皮段子大杂烩。有的话说的也确实搞笑,也确实引人深思,而且不得不说,很有纽约的地域特色,但是不停地堆砌也会使人生厌。
所谓的一见钟情的婚姻,无关乎年龄家庭教育背景的爱情,都不过是人类思想成熟过程中为婚姻为爱情标榜出的理想的模样罢了。
所以时光荏苒,感情会淡,关系中的两人也可能不再和从前一样离不开对方。人们开始相互嫌弃伤害攻击,将一切怪罪于婚姻爱情。
却不知,错的既不在婚姻也不再你我。变化的世界承载着变化的你我,情感本不该一成不变,哪里谈论的了永恒与对错呢。
Melodie找到了绅士帅气的Randy离开了高智商却时刻碎碎念的Boris,Marietta从并不幸福的“完美妻子”摇身一变成了放纵爱情与两个男人同居的“艺术家”,John和与观众对话的Boris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看似是大团圆好结局?当下的这一刻,一定是的。可未来,又有谁知道呢?
所以说, ‘whatever works’ only works at the very moment, nothing lasts forever.
But why do we even need to think about ‘forever’? We all will vanish one day anyway. Seize the day, treasure every moment, then just live the life to the fullest.
我要给五星!!!Woody再次用他独有的哲学观深深地讽刺了全宇宙中那最复杂的“爱情世界”,人们始终都不了解自己的爱情观终为哪般…
1.生活不是理论,所以生活存在着许多的运气和偶然。2.人们过着世俗的人生,妥协、屈服、逃避等等都有源于对生活的恐惧和对自身天性懦弱的自知。3.畸恋、同性恋、3P恋、婚外恋什么“恋”都具备了。4.还是絮絮叨叨,笑死我了。
去纽约吧,你会发现自己嫁给了拥有诺贝尔级大脑的老头,你会发现自己有搞艺术和同时与两个男人睡觉的潜力,你会发现自己是个同性恋……去纽约吧……
开头boring了一些,然则后面着实欢乐。本片虽然是个老本子,但仍可看做是《午夜巴萨》主题的延续和变奏,密集吐槽。当然此片的自反很重要,所谓“打破第四面墙”。本片可获“noble prize best picture”,哈哈。如果我第一部伍迪艾伦看的是这部,我一定会爱死它的……
世界是由无意义的盲目机会组成的。连宇宙都正在瓦解,我们怎会永不分离?
胆小的人暗自神伤,懦弱的人牢骚满腹,NB的人敢对整个世界泄愤喷口水,这个人就是Woody Allen
愤世嫉俗的犹太老年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结构化意淫。伍迪艾伦几十年如一日、毫无任何进化的萝莉情结。继中年危机后是老年焦虑,那些长篇大论、唠逼叨的人生感悟,似乎唯有在自动送上门来的各种花痴萝莉们的仰视下才能得以畅所欲言,而永无自信、亦无兴趣从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同龄女性那里获得认同。
Everyone is in the process of self-discovery, through love, divorce, suicide and marriage with strange people. Whatever works.
原来英语世界词汇这么多的……
越来越反感伍迪艾伦电影里那个自命不凡废话连篇的老头。这部电影更甚,没点无奈的自省,反倒拼了老命想教育观众。一个劲冲镜头作演讲,说的全是陈词滥调。伍迪艾伦电影里最有趣的是他的自嘲和自省,是手忙脚乱的细微触动,可惜这部电影是一次处心积虑的反击,意图太明显,而且自负得只剩下说教。
好像是两个伍迪·艾伦疯狂地争吵,最后却以炽热的舌吻终结,然后舔了舔嘴唇还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模样。
伍迪艾伦和杨振宁合体了。看到老男人搂着绝色的马子,真让人抓狂。人家才是萝莉控,我是什么嘛,呜呜呜,我是箩筐控。
Woody Allen高举旗帜,领导愤青,走向虚无。
伍迪拍片无非就是把他那些个招牌元素重复100遍,只是每次都会用不同的路数排列组合,这次呢,全然是TBBT+love actually嘛,小高潮不断啊笑点冰冰冷。可是从bigger picture来看整部的节奏又很妥帖,笑翻打滚继而生出的许多唏嘘与感慨,最是叫人若有所思。
就控這種IQ超高的臭屁老頭~
whatever woody allen's
哈。“你妈妈是女人么?”不得不说,这种老男人非常吸引我。
女猪脚搔头弄姿,故作清纯,让人看了真难受。
我突然明白伍迪艾伦想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无论你怎么折腾,愤世嫉俗,你都拿生活没办法。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听凭命运安排,毕竟,怎么都行。
爱情本就是一念之过,可以无责任地归咎于荷尔蒙的过激反应,难以持久又总是刻意在乎对错,年龄性别时间都是横贯其中的阻碍;可是也不要忘了,爱情也总是怀有过分的包容性,在质疑左右都有爱人相拥、“她”变成“他”的同时,也可以尽情沉醉于自杀未遂遇上真爱的今宵纵乐,不如豪赌一把,反正怎样都行。